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幻初唐-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小的替他们写过侯爷了“牢头脸上乐开了花,说完就要离开
“回来“武元庆把他叫住了,想了下说道:“给侯爷我留些吃的,免得明天没得吃了,对了再给其他牢房的狱友也分点“
“好勒,小的知道了“牢头忙不迭的点头
牢头刚出去,迎头就撞上了人,定睛一看就要行礼,来人摆摆手让他离开了
“怎么,还有事儿吗“听到牢门口传来脚步声,武元庆头也没抬的问
“没事,就是来送点吃的,免得夫君你向人抱怨我们不给你送吃的让你饿了肚子“一个带着小小怨气的声音响起
“呀,你们怎么来了“武元庆抬头一看,稀稀拉拉进来好几个,除了武士彠和杨氏,武家小一辈全到齐了,说话的是王子瑜
“大哥“
“大哥“
“父亲“
武元爽,大丫,二丫,三丫挨个叫人,最后叫父亲的是女儿丫丫
“我们不来,怎么能听到夫君你的牢骚“没容武元庆和弟弟妹妹女儿说话,襄城就娇嗔的说道
“哎呀,我就随口一说,瞧瞧你俩,这一唱一和的,好像我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了“武元庆笑哈哈说完,开始拍手对站在小姑三丫身边的女儿武瞾拍手:“来来来,丫丫快让爸爸抱抱“
“哼“武瞾小丫头傲娇的白了老爹一眼,就不够去
武元庆尴尬的挠头讪笑:“小东西还真不给老爸面子“
王子瑜噗嗤笑道:“活该,谁让你不说父亲,偏要说爸爸的“
对于称呼问题武元庆是死没辙,他想让女儿叫爸爸,可女儿就是对爸爸无感,不管是让她叫,还是武元庆自称,女儿都是一概傲娇的不搭理
“我说大哥,你怎么每回蹲大牢都要选在快过年的时候啊,真会选时候,别人家都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咱们家倒好,三两年就要缺你一次“二丫摆出一副敬请指教的好奇宝宝样儿问道
额,武元庆一愣,还真别说真就这么回事,二丫不说他都没发现,事情还就是这么巧合,别的不说,他和长乐私奔然后回到长安的那一年,就是在大牢里过的年,要不是李泰那死胖子做热气球,让他观礼他都没可能那么快出狱的
这次又是,而且比那次还要寸,那次好歹是前几个月已经住进来了,这次是距离过年只有两三天的时候才住进来
妹的,这就跟后世冬天护林防火,一些不开眼的趁着过年前几天查的不严点玉米杆结果被警察抓了行政拘留七到十五天一样,命背到家了
“不过夫君这次是真的做了一件大好事,宫里妹妹们一提起夫君就感激涕零到不行“襄城笑着说
大丫也点头说道:“是啊,就连长安的百姓提起来也都说大哥做的好,尤其那句诗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真是说到人心坎儿里了“
“还有还有,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我在朝中的一些同僚在讥讽那些之前赞同和亲的同僚时候总会引用这一句“武元爽也兴奋的说道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这首诗连我的小伙伴都会背了“哥哥姐姐都发言了,三丫头小丫也不甘落后的说
“嗯,嗯“丫丫武瞾咬着大拇指想了想,奶声奶气的也来了句:“人家不会背诗,不过大家都说父亲好厉害的“
“哈哈哈“
听到丫丫的稚嫩的童音大家都乐了
“没错,爸爸好厉害的“武元庆一把抱住女儿用力啵的亲了一口
“哼“一听爸爸两个字,小丫头丫丫又傲娇了
“哼“武元庆也有模有样的撇嘴哼了一声,然后又大笑着抱着女儿猛亲几口
“咦!!!!“
脸上被亲的都是口水,丫丫发出了万般嫌弃的哼声
“哈哈哈“
王子瑜等人再次爆笑
“笑,笑,有什么好笑的,吃的都凉了,赶紧拿出来陪我吃点,然后回去陪父亲母亲守岁“
………………………………
第四百八十五章 李承乾的目的
贞观十一年正月,武元庆安稳的在大牢里待着,外边李世民又开始给长子李承乾扫除障碍了
先是调整封地把郐王李元裕改为邓王,谯王李元名为舒王,接着把又封吴王恪为安州都督,晋王治为并州都督,纪王慎为秦州都督,并且全部出藩
出藩的意思就是说要全部到封地任,不能留在长安了
李世民也真是够狠的,为了长子李承乾,把儿子们一个个全赶出了长安,像李恪,李慎这两位也就罢了,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出藩,李慎当时才八岁,今年也才九岁罢了,全赶走了毕竟是庶子对吧,可今年年都没过完呢,连嫡子和李慎同岁的晋王李治也要赶走了,虽然就和河东不远吧,可也是不在长安了啊
但李世民就是这么硬着心把他赶离了长安当然这也跟长孙皇后还活着有关系,原本历史李治一直待在长安的原因是因为长孙病死,李世民怀念亡妻,又感于儿子和女儿年幼,所以将他们留在膝下亲自抚养,可现在长孙活的好好的,自然也就没什么好感怀的,更用不着李世民亲自抚养了
那年纪九岁日渐大了,再留在长安里对老大李承乾可就该有威胁了,所以,赶走,统统赶走
要不是魏王李泰明言不想就藩,更醉心搞发明,搞出的东西对大唐很有好处且对皇位也没有一点觊觎之心,否则李世民是想把李泰也一起赶走的
最后只有李泰留在了长安,稍大一点的皇子自这个正月起再没一个还留在长安的,仅剩的两个赵王李福,曹王李明年纪不过两三岁,还是个奶娃子实在是想赶也赶不走,只能让他们留下,至于说他们想对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有威胁,一来基本不可能,而来就算要有威胁,离长大还有好几年呢,等到时候赶走也不迟
“你爹为了你的太子之位能稳固也真是煞费苦心啊“武元庆啃着一个油光光的烤羊腿,咀嚼的间歇还不忘开口说话
“滚,吃着我的你还要编排我,这和我有什么关系,父皇让稚奴就藩那是因为他年纪大了该就藩了好不好“好心来探望的李承乾没好气的骂道
“切,你用不着解释,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事实就是确有其事“武元庆摇头晃脑的嘲讽
“得,我说不过你,是也好不是也好说之无益,咱不说了,还是说说长乐的事情你准备怎么办吧,“李承乾换了话题“你把和亲的事情搞得吹了,皇姐皇妹们都非常感激你,她们也没谁想着要嫁到吐蕃的,可你光想着为她们解决婚事,有没有想着把长乐妹妹的婚事也给解决一下的啊“
“这个啊“武元庆用油手挠了挠头,迟疑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对于长乐的事情他也是一筹莫展
要说吧,长乐过了年都十七了,早到了该嫁人的时候了,可她却一直小姑独处
从和长孙冲的婚事告吹后,帝后两口子对长乐的婚事也就不怎么心了,也不是他们不心,是他们心了也白搭,长乐一门心思就要嫁给她元庆哥哥,帝后两口子怎么劝也劝不过来,再一个,就算帝后想再给长乐赐婚,朝中大员家也没谁愿意的,因为一旦同意,不光得罪公主,得罪武家,还得得罪长孙家
长孙家以前内定的媳妇,有谁敢娶的,没见因为长乐公主的事情,长孙家和武家闹成什么样儿啊,凡是武家的人长孙家不用理由有机会就攻击,凡是武家的产业,长孙家无时无刻不在争抢打压
武士彠作为吏部尚书管着官员的升迁人事,结果想提拔几个自己人十次里边能有七八次都给长孙家搅和了
当然长孙家对武家这样,武家自然也不会光挨打不还击,长孙家虽然有长孙皇后这个硬靠山,但在和武家的互攻中也就勉强维持个不落下风罢了
谁让武家有武元庆,武元庆又会找财路,会找财路不说还不吃独食,会和朝中勋贵一起分享,这些勋贵陈了情自然会偏向武家了
而两家争斗的根源就是长乐公主,这么个情况下,傻子才会娶长乐公主呢,就算皇帝赐婚也没人干
于是乎长乐公主快要熬成剩女了,心疼妹妹的李承乾在大过年期间带着好吃好喝的来看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武元庆,质问他要怎么办
“你武元庆毁了和亲,姐姐妹妹们感谢你,可你别忘了你早就毁了我家长乐的亲事了,毁了也就毁了,但这么多年了你起码该负责了吧,说吧,你准备什么时候娶我妹“李承乾怒瞪着武元庆,今天一定要得到一个答复
武元庆一脸无奈,他要知道该怎么办,还用的着拖了这么好几年吗,还不早就解决了啊
可是真的是没办法啊,当年光是想着长乐不能嫁给长孙冲,所以带着长乐私奔了,长乐和长孙冲的婚事也的确告吹了,可后续却无法解决了
因为武元庆没办法娶长乐
当年娶王子瑜和襄城的时候还能说娥皇女英共侍一夫,加当年俩女也是非武元庆不嫁,而王子瑜虽是嫡女,可毕竟老爹死了,襄城呢虽是公主却是庶出,两人一起嫁给武元庆也就罢了
可长乐却是皇帝的嫡女,她娘是正宫皇后,而且武元庆还已经娶了两个正室夫人,其中一个还是长乐的姐姐长乐的身份加这样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嫁给武元庆的
这不是以武元庆和长乐两人自己的意志可以改变的事情,他们自己愿意,皇帝也绝对不会允许的
没看帝后宁愿让长乐一直小姑独处,宁愿他俩明的暗的有来往不阻止却也从来不提两人成亲的事情吗
帝后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拖着一直拖到武元庆或者长乐或者两人都死心了,到时候再给长乐找婆家反正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时间久了总能给宝贝女儿长乐找一个好的夫家的
“喂,你倒是说话啊,有什么办法没,准备什么时候娶长乐啊“李承乾照着武元庆屁股踢了一脚
“能有什么办法,就算有办法,陛下娘娘时刻盯着,有办法也成了没办法了“武元庆烦躁的说道
………………………………
第四百八十六章 又要私奔吗?
“那你的意思是父皇母后如果盯不住你就有办法了“李承乾惊喜的问道
“也不能这么说,只是刚才突然闪过一个想法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呢“武元庆摇头
“我不管,我就问如果父皇母后不在长安,你是不是就能把长乐的婚事给解决了“李承乾用眼神逼迫这武元庆问
“应该有些希望吧“武元庆不确定的说
见武元庆一副没信心的样儿,李承乾也是无奈,只好叹了口气说道“那好吧,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强,父皇母后过段时间就不在长安了,到时候事情能不能成可就靠你了,你最近抓点紧赶紧把想法琢磨一下“
“哎,不行的,陛下皇后只是去九成宫,那里离长安太近了,一有个风吹草动的陛下皇后就能知道并且赶回来“武元庆摇头
“不是,谁跟你说父皇母后是到九成宫了“李承乾翻了个白眼说道
“额,不是九成宫还能去哪“武元庆纳闷了,他以为这几年每年三四月份皇帝皇后就会到九成宫避暑去,想当然的就觉得今年也应该还是去九成宫,结果听李承乾的意思,今年竟然是换地方了
“你知道父皇准备修飞山宫吗“李承乾笑着问
“不知道“武元庆一脸懵逼,他回来长安才几天,又被关在大牢里,哪里知道这些事情
“那你知道魏大人坚决反对修飞山宫,还拿隋炀帝举例子,逼得父皇不得不改变想法吗“李承乾又问
“额,不知道“武元庆继续摇头
“哦,那我信你的确是不知道父皇要去哪“李承乾轻笑到
“哎,你什么意思啊“武元庆皱眉
“没什么意思,就是想看看你消息是不是真的要闭塞成这样“李承乾耸耸肩说
“滚“
经过李承乾讲述,武元庆才知道,皇帝今年又开始想修宫殿了,结果刚透露了点想法,魏征就书给他怼了回去魏征在奏折中说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穷奢极欲,使百姓困穷,以至身死人手,社稷为墟。陛下拨乱反正,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若因基而增广,袭旧而加饰,此则以乱易乱,殃咎必至,难得易失,可不念哉!
白话说就是,隋炀帝自持国家富强,不觉得会有后患,所以穷奢极欲满足自己的享受,结果导致百姓生活困难贫穷至极,以至于到处有人造反,自己也死在了别人手里,江山变为了废墟皇帝你拨乱反正才当了皇帝,应该想一想隋朝为什么会灭亡,自己又是为什么才得的天下请陛下你收回建造宫殿的想法命令,安心住在不那么好的宫殿里吧不能因为国家现在富裕点了,你就想着修宫殿,添加这个添加那个,开始享乐了,要是这样的话,你和隋炀帝有什么分别不过是从他的不好变成了你的不好,如果这样像隋朝遇到的动乱一定会降临到你的头得到艰难失去容易,还请皇帝你多想想吧
李世民也是够悲催的,遇了魏征这样的臣子,话说成这样,他也只能收回成命,不然不就和隋炀帝一样了
李世民想修宫殿已经有几次了,贞观四年的时候发卒修洛阳宫以备巡幸,结果被给事中张玄素书怼了回去,说他“洛阳未有巡幸之期而预修宫室,非今日之急务陛下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
这词魏征又是拿隋炀帝说事,再次给怼了回去
要说这几年唯一大臣们没说什么的也就是给他老爹高祖李渊修宫殿了,结果刚开始修,李渊就挂了
虽然在洛阳修飞山宫被怼了,不过李世民还是决定今年要往洛阳跑一趟,宫殿烂就烂吧,巡幸该有的还得有
怪不得李承乾说皇帝皇后过段时间就不在长安了呢,原来要去洛阳了啊,这洛阳离长安可真是够远了,别的不说快马加鞭通信来回也得二十天左右
这有个什么事儿,帝后想应对或者什么的可就难了,武元庆觉得自己心中闪过的想法貌似是有实现的可能的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
“我该怎么出去啊“武元庆惊叫,皇帝皇后要到洛阳去肯定是要赶在天气不热的时候,那差不多也就是三四月份吧,自己要是在那之前没法出大牢的话,那可就要等皇帝巡幸完返回长安的时候才能有出狱的机会了
妈妈咪呀,皇帝出行走的慢死,来回起码就要几个月,更别说还特么看看这里看看那里,起码是明年的事情了那自己不是要坐一年多的牢
一年多,想想就是恐惧,最主要夏天牢房闷热要死人的好不好
“快快,想想办法,让你父皇放我出去“武元庆一把抓住李承乾的手说道
“别,这你就别想了,反正最近你是不可能被放出来的“李承乾想都不想的拒绝
“你的事情朝中还没吵出个结果呢,在有结果之前你就安心待着吧,不要出来添乱了“
“我勒个去,我关在这里怎么可能解决长乐的事情“武元庆气到
“额,这倒是可我也没办法啊,温大人虽然病重可还不至死掉,可你奏折那么一骂人死了,和他亲近的大臣都说是你气死的温大人,哭着喊着要父皇降罪严惩于你,能有什么辙“李承乾苦笑
“你也说了温彦博本来就重病了,什么时候死谁知道,怎么就能断定是我给气死的,他们有证据吗没有证据凭什么诬陷我“武元庆这个气呀
“是啊,他们的确没有证据,所以嘛,军方的将军们还有房相杜相他们不是都在帮你说话呢嘛,现在就看父皇会支持谁了,我想支持房相他们的可能性最大,不过你什么时候能放出来,那可就难说了“李承乾说道
“既然这样,那我就只能做好将牢底坐穿的准备了,不过你回去和长乐说,千万不要跟着你父皇去洛阳,不然我的办法就没法用了“武元庆交代到
“好嘞“李承乾下意识点头,接着想到了什么似得,又唰的盯住武元庆有些惊恐的问道“我说你不会又想带着长乐私奔吧“
………………………………
第四百八十七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正月末的时候,高原围绕着跋布川的吐蕃大唐攻防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松赞干布陆续调来十多万军队,几乎把吐蕃剩余的战力调空全用在了跋布川,可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攻城也依然没能从大唐手里夺回祖地
然后松赞干布认怂了,再次派了使节到大唐求和,当然和亲是不敢再谈了,能让大唐尽快停战就是最好的结果
要说还有十几万军队呢,再打一打也不是不可以,而且作为游牧民族往往都是以全民皆兵著称的,虽然吐蕃现在剩余的国土还不到以前的一般了,人口也是锐减,可再征召一二十万的新兵也不是做不动,为何松赞干布就认怂了呢
因为在军队损失近半,刚刚成型的吐蕃帝国国土也减半,松赞干布威信大减,不管是对军队还是对下边各部族掌控都大不如从前的情况下,以前被松赞干布强压下的反叛过松赞干布老爹的那些旧贵族又开始搞事情了
远离松赞干布控制中心逻些城的最西部,已经有三个旧贵族打起了造反叛乱的旗号,而其他地方的旧贵族也不少都蠢蠢欲动
而跋布川被唐军占着,眼瞅着是拿不下来了,不但如此大唐还陆续从松州,从原吐谷浑方向有军队开拔到新占的吐蕃领土
工布江达已有一万多唐军赶到且驻扎,康延川也有一万人,江达,色达,等几个重要的城池也都有五千左右大唐府兵驻守
国内有叛乱,大唐又持续增兵,看起来颇有种直接灭掉吐蕃,将整个高原纳入大唐版图的打算
这种情况下,松赞干布想不认怂也不行,在认怂和被灭掉两者之间选一个,傻子也知道选认怂了
于是本着不被灭掉,还有攘外必先安内的打算,松赞干布再一次没皮没脸的找大唐求和了,他知道大唐不可能把跋布川让出去,所以也不提要回祖地的要求,只希望可以把赞普一系祖坟迁走就行
这个要求在大唐看来就是小意思,所以直接同意,于是何谈内容还和之前的差不多,只不过大唐占领的土地又多了吐蕃四茹之一工布江达以及跋布川这一大片罢了
为了一个大唐的公主,损失了一多半的国土和兵力,关键,特么公主还没娶到手,估计松赞干布午夜梦回的时候会哭醒,如果听过已经在大唐流传开的武元庆抄袭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话,少不得涕泪横流的哭号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说谈和罢兵后的松赞干布如何调转头收拾国内的叛乱,把视线转回到大唐长安
打了半年,高原终于停战了
战争结束自然就该论功行赏,功劳是多大该怎么赏都有定例,所以统计赏赐都很简单,唯一比较难得就是对武元庆的封赏了
作为和牛进达一队的监军,首先赶到松州夜袭击溃吐蕃二十万大军的,是他们这一队,除了牛进达,就数武元庆功劳最大了,因为这是个开端,还因为光他们一路追杀就干掉俘虏了六万吐蕃士兵
之后的追击虽然没有武元庆的事情,但他却坐镇后方,大军后勤保障调配,以及管理新占土地都是他一力在搞,这个功劳一点也不必攻城拔寨来的小
所以几个总管功劳最大的话,那武元庆必然也要和他们是一个级别的
可武元庆现在却是被关在牢里的,而且还有气死当朝右仆射这么一个天大的指控在,这时候如何封赏,如何处罚就要好好琢磨一番了
功过相抵是不可能了,因为功劳再大也比不过气死当朝宰相来的罪名大,而且不少人还弹劾他擅起战端导致之前和谈失败,和亲告吹,说他抗旨不遵呢
好在的是,这个罪名还有侯君集,牛进达,程咬金等人一起扛
最后经过几日廷议,辩驳妥协之后,李世民给出了最终处理结果,开疆拓土的封赏被抵消,还罢免了武元庆除了爵位的其他所有官职,连银青光禄大夫这样的文散官职衔,怀化大将军这样的武散官职衔也全部罢免了
不但官职全没了,还罚俸两年,食邑减一百户
这个处罚即便是对武元庆这种不看重官职,不想当官的人来说也相当重,要知道他以前受过最重的出发也就是免官,罚俸一年罢了
这次竟然还减掉食邑一百户虽然这一百户是民意的食邑减一百户,实食邑减五十户吧
但要知道武元庆侯爵食邑是往足了给的,所以看起来这五十户不很多,可其他侯爵就不同了,别说侯爵了,国公的实食邑很多也才三五百户罢了,至于侯爵不少都是一百来户的,这要给他们减掉五十户,那是伤筋动骨收入减半的大事情
武元庆虽然不至于伤筋动骨,可五十户食邑呢啊,现在都是种大棚,搞各种副业富得流油的富户了,五十户一年下来也是要给武元庆缴很多很多钱的
关键还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以后每年都少的,这可和罚俸两年不同
如果武元庆爵位封地不变,传承一百年就少一百年的收入,传承两百年就是两百年的收入,传多久少多久
妈妈咪呀,不能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