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幻初唐-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伏伽认为依法不当处死,陛下赐给他兰陵公主的花园,价值一百万。有人说:‘赏赐太厚重了’,陛下说:‘朕即皇位以来,未听到行谏的人,所以要重赏’。这是为了引导众人行谏。司户柳雄假冒隋朝所授官资,陛下想要杀掉他,又采纳戴胄的谏言而作罢。这是乐而听从的例子。贞观八年皇甫德参上书谏阻修缮洛阳宫,陛下内心愤恨,虽然因为我直言相劝而作罢,但只是勉强听从啊。”
魏征的话有理有据,说的李世民面红耳赤,当然也可能是喝酒喝的,毕竟皇帝嘛,脸皮应该很厚的
但魏征所说不如道理,房玄龄他们都暗自点头呢,再说刚刚才说了贞观年以来,纠正皇帝的过失,主要是魏徵的功劳,现在人魏征说了,也不能说人家说的不对或者不予理睬啊,不然不是自己打脸吗
无奈,李世民只能摆出很诚恳听劝谏的样子说道:“非公不能及此。人苦不自知耳!“
嗯,又是一派君明臣贤的融洽场面
感谢冬天的冷不是冷书友100币打赏
………………………………
第五百四十三章 武元庆的双重身份
皇帝回归长安,处理朝政的权利自然又交回了皇帝手里,李承乾这个太子不用监国了,平日里也就没那么忙了,有时间跑出来玩儿,说到底他也就是个二十岁的小年轻
严格说起来,这一年他才到了及冠的年龄,才算是真正成人了后世十八岁成年,古代倒是还晚两年呢,但偏偏是十二三岁就能成婚,真正成年的时候多数都孩子一大堆了
贞观十二年,李承乾孩子都生了三个了,却在礼法上只是个刚成年的人
二十岁的年纪,哪怕他处理国家大事都好多年了,但心智也算不得成熟,武元庆都快三十了,还觉得自己没长大呢,不然谁家像他这么大的人,还和弟弟妹妹嘻嘻哈哈没个正行,和自己三岁多的女儿都还能互相瞪眼怄气的
李承乾比武元庆小好多,但却比武元庆成熟,但这成熟说起来也没成熟多少
自从他老爹为了他嫡长子的出生而大操大办,又是大赦天下,又是普天同庆的,这家伙就得瑟不要不要的
尤其是找武元庆玩的时候,见面第一件事总是伸出手指比划个三,然后鄙视的冲武元庆摆摆手
意思是我已经三个儿子了,你还一个都没有,我鄙视你
幼稚的很,但李承乾却乐此不疲
这天李承乾又跑来武家了,同来的还有房遗直,房遗爱,杜构,杜荷,程处默等人
李承乾见到武元庆的第一件事就是比手势,一群无良损友嘿嘿坏笑着有样学样盖因为他们个个都生了儿子了,就连没娶正妻的房遗爱,杜荷都有小妾给他们生了儿子,所以一个个都可以理直气壮的鄙视只有女儿的武元庆
谁让古时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指的是儿子不是女儿呢不过他们都知道武元庆不介意这个,否则也不敢这么干,因为要换其他人非记恨上不可
“滚,有儿子怎么了,老子还有女儿呢,你们有吗“武元庆笑骂
“有女儿怎么了,以后还不是要嫁出去“程处默反驳到
“就是就是“李承乾附和点头“对了,之前和你说的我家厥儿和你家丫丫定娃娃亲的事情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对啊,你要看不上皇太孙,我儿子也可以啊,比你家丫丫大了才三岁“杜构跟着凑热闹
“还有我儿子“
“我儿子“
杜荷,房遗直,房遗爱跟着瞎起哄
“滚蛋,跟你们说少打我家丫丫主意“武元庆骂道
“你家丫丫总归是要嫁的,嫁给我家厥儿多好,亲上加亲“李承乾不死心的说从他儿子出生这个定娃娃亲的事情他都和武元庆说过好几次了,每次都被拒绝
“亲上加亲我才不要呢,万一以后我外甥是个傻子怎么办“武元庆撇嘴
“怎么会是傻子,你说的是近亲成亲,可你家丫丫又不是我姐姐生的,是子瑜姐姐生的,怎么就会是傻子了“李承乾不服气的说他可不是好糊弄的,当年他父皇母后要把他亲妹妹长乐赐婚给他表哥长孙冲的时候,武元庆就说过表哥表妹成亲是近亲结婚,生的孩子很大可能是傻子,畸形儿,那话他记得很清楚的,武元庆当时说的是三代以内的血亲,还给他详细说过哪种的三代以内的
“那也不行,我就是不想让我闺女嫁给你儿子,怎么,不行啊“
“凭什么“
“凭我是我闺女亲爹,怎么的吧“
两人杠上了,其他人笑嘻嘻的看好戏,一个硬要结亲,另一个就不要结亲,一个是太子,一个是侯爷,还是驸马,这样的组合也是没谁了
“你别忘了,我还是你和长乐的媒人呢,你不能这么忘恩负义“
“切,我还是你姐夫呢,有你这么逼姐夫的吗“
“哼,那不一定,过不了多久你还能是我妹夫呢“
噗嗤
哈哈
听到两人的对话,程处默他们爆笑,尤其是听到李承乾说过不了多久你还能是我妹夫这句的时候,更是笑得直不起腰了
武元庆也是脸色突变,红黄蓝绿都能开染坊了
这称呼问题是武元庆不想提起的伤痛,以前他只娶的襄城,李世民的一窝崽子全部都要叫他姐夫,他训起他们来都是理直气壮的
可去年让长乐玩了一把假死,和长乐定下了名分后,这情况就改变了,尤其朝臣已经开始议定礼仪,以及吉时,他迎娶长乐的时日不远了,等成亲后,他可就不再只是姐夫了
就像李承乾说的,他也能是妹夫了李承乾,李恪,李泰都比长乐大,公主里边南平,遂安两位公主也比长乐大,到时候从长乐这里算的话,武元庆可不就是上边几位的妹夫了吗
娘的,好乱啊
这或许就是武元庆想睡襄城,长乐姐俩的报应
见武元庆脸色不好看,众人也不好再取笑他,杜构转移话题说道“你和长乐公主这么多年终于要成亲了,真是不容易,恭喜恭喜啊“
“是啊,这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都能让这小子弄成了,真是不容易“程处默哈哈大笑着说
“这叫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天意“武元庆得意洋洋的说
“切“李承乾带头哄笑,别人可能不清楚里边的道道,但他可是知道武元庆一开始的计划的,洛阳发生的事情不过是武元庆长安计划的洛阳翻版罢了
什么天意,全是人为
“先生,你这次可是人财两得,赚大发了“杜荷一脸羡慕的说
就在昨天,皇帝在朝堂上对大臣们说“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
房玄龄等答到:“陛下所爱,欲少加之”。房玄龄等人知道皇帝的心思,于是说既然是陛下你最爱的公主,那是应该多一点礼数的,礼数就是嫁妆
最后做出的决定就是让有司资送嫁妆加倍于前两年嫁给窦奉节的永嘉长公主。
“我成亲的时候不奢求能像先生一样,但求资送能和永嘉长公主一样多就行“房遗爱同样一脸羡慕的说
二货,和谁比不行,非要和永嘉公主比,看着羡慕不行的房遗爱,武元庆无语吐槽
………………………………
第五百四十四章 不要和永嘉公主比
“别羡慕,也别想了,今天早上魏征大人就向父皇进言说长乐的嫁妆多过永嘉长公主不合礼仪,父皇已经收回成命了“李承乾轻笑一声说到,说完还看了看武元庆的脸色,想看看他是不是很失望,结果武元庆让他失望了
一点点嫁妆而已,武元庆怎么会看在眼里
永嘉长公主是高祖李渊的女儿,比长乐只大了两岁,和李承乾,李恪同岁
但辈分却高了一辈,是长乐的姑姑,在辈分上长于长乐,理应尊于长乐。侄女的嫁妆比姑姑要高,这是逾礼的,是要被人说的,武元庆才不想让长乐因为这事情被人说三道四呢,就算魏征反对,武元庆也会上表拒绝的
再说,武家不是他刚穿越来时的武家了,那时候多一倍的嫁妆或许对武家来说是一笔很大的钱财,可现在,别说多一倍,就是多十倍,对于武元庆来说也就是一点点的数字增加罢了
武家现在有钱,有钱的很,估摸除了皇家,就数武家最有钱了可皇家开销大,那么多没嫁的公主,那么多的妃嫔都要花钱的,所以真说起来长孙皇后掌管的内库小金库还不一定有武家的钱财多呢
而且永嘉公主都是太上皇的女儿了,是李世民的妹妹,想也知道李世民嫁她的时候嫁妆给的多不到哪去
看看给永嘉公主选的夫婿就知道,李世民对妹妹怎么也不如对女儿看重的他嫁女儿全是心腹国公家的嫡子,嫁妹妹,永嘉公主就选的是他老爹的老婆,也就是他老娘窦皇后的侄儿,虽然也是皇亲,可窦皇后都死去多年了,她的娘家侄儿又有多被重视呢
比永嘉公主多一倍嫁妆,武元庆是一点点的都不在乎而且武元庆可不想和永嘉公主扯上一点点的关系,哪怕就是嫁妆对比的这件事情上,也不想让人说起永嘉公主的时候就顺带说起长乐,说起他来
方才房遗爱羡慕长乐的嫁妆比永嘉公主多一倍,说自己成亲的时候不奢求能像武元庆娶长乐一样,但求资送能和永嘉长公主一样多就行的时候,武元庆为什么心里骂房遗爱是二货呢,因为武元庆知道永嘉公主是什么样的人,也知道房遗爱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房遗爱之所以羡慕武元庆,羡慕长乐,还羡慕永嘉公主,是因为在商议武元庆,长乐婚事礼仪的时候,李世民曾和房玄龄暗示提到过想把高阳公主赐婚给房遗爱,当然只是赐婚,至于成亲还要过几年呢,因为高阳公主还小嘛
这事儿只是李世民和房玄龄私底下通个气,表达一下意思,但没有意外的话高阳和房遗爱这婚事基本上是没跑的,所以方艺华才会说那些羡慕的话
大家都知道,房遗爱那是有名的绿帽王,他老婆也就是这时候还没赐婚的高阳公主和一个和尚辩机有染,给他戴了顶大大的绿帽子
但这件事无疑扯淡的可能性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首先说一点的就是房遗爱的家世,房遗爱的家世显赫的不得了,他爹房玄龄当宰相,总领百官二十多年,那绝对是大唐最有权势的一个巨头,在原历史上,长孙皇后没死前,备受掣肘的长孙无忌都比不上房玄龄的权势
而且房玄龄不光自己权势大,人家家族也是大家族,清河房家虽然比不上五姓七家,但也是数得上的山东高门
而房玄龄的老婆是范阳卢氏的嫡女,家世显赫不下于房玄龄,这也才会有历史上那传颂甚广的“千古风流一坛醋“传说,这件事不论真伪,放到小门小户出身的人身上都不可能发生,就是传说也不会这么传,因为这事儿和出身不配
房遗爱的姐姐嫁的韩王李元嘉,李元嘉是李世民的异母弟弟,也就是说房遗爱的姐姐叫李世民都可叫哥的,人家是亲王的妃子,韩王妃
而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娶的是荆王李元景的女儿,李元景也是李世民的异母弟弟,他女儿自然就是李世民的侄女了
一门显赫,说的就是房遗爱这样的家世
在这样的家世之下,高阳公主怎么可能做出不守妇道的事情来,来找的是和尚,还有野史上说她和和尚辩机在房里私会的时候房遗爱是在门外把风看门的
照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记载,高阳公主和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高僧辨机的风月案,成为其遭受世人诟病的最大罪名:起因是与房遗直争嗣,直接导致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失宠。在这个时候御史又发现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私情得到物证宝枕。唐太宗才知道高阳公主与和尚私通,于是震怒下旨赐死辩机,杀奴婢十余
在资治通鉴中故事更加完善丰满,赐死又改为腰斩。从宋朝仁宗以后,高阳公主和辨机的不伦之恋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也是高阳公主化为荡妇史料形象的开始。
但事实上呢,就光房遗爱的家世背景就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后还能隐藏的住,还需要御史发现他们私情的玉枕才曝光出来
房遗爱不是傻子,人家是宰相的儿子,什么时候宰相的儿子被老婆戴了绿帽还不敢说的,还能让这种事情持续很久很久的房玄龄告到李世民面前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看看李世民是置之不理还是严惩高阳
所以,就算高阳不守妇道,房家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而视若无睹
这不合符房家家世权势做出的应对
而且说高阳公主和辩机丑事曝光是因为与房遗直争嗣,也就是争夺梁国公的爵位,以及银青光禄大夫这一散官之衔,为这件事高阳在李世民跟前失宠,这事情同样很可笑
全唐文中有诏书可证,房玄龄可因开国之功加封一子为郡公,也就是说除了老大房遗直继承国公爵位,还能有个儿子获封郡公
两厢对比,矛盾的没法看了都
………………………………
第五百四十五章 被人泼的脏水
房遗爱娶了李世民很喜欢的女儿高阳,而且他还是老二,就不管是从情理,还是从顺位继承上来说,房遗爱都是获封郡公的不二人选
那直接就获封郡公,比国公也就是低一级了,凭借他的背景,他娶的老婆,距离晋升郡公还会远吗,高阳公主还用得着死盯着大哥房遗直的爵位不放,要死命争夺吗
不会,这完全说不过去
而且娶高阳公主后,房遗爱深受李世民喜爱,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又封右卫将军
太府卿从三品的大员,位列九卿,这样的地位,哪怕是没有获封郡公,也没必要眼馋房遗直的国公之位,所以继续说不过去
再说另一个故事的主角辩机在新唐书里边记载辩机和高阳的私情具体经过是这么说的,“主负所爱而骄。房遗直以嫡当拜银青光禄大夫,让弟遗爱,帝不许。玄龄卒,主导遗爱异赀,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
这里边首先高阳公主和辨机相遇相恋地点就是不对的,与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唐朝尤其是李世民这时候对僧侣那管控是相当严格的,发放每一个度牒都有专门的部门人员审核,几年都不发放一个的进出寺庙也都得有登记,你是哪里的和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时间多少,都管的很严格,无缘无故离寺不归还能不被立刻发现不符合常理
而且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这句里边说辩机的草庐是建在高阳公主的封地的,更是扯淡,公主的封地怎么可能是外人随便进入,还能搭建草庐的,当封地的管理者是瞎子啊
别说公主封地了,就是武元庆的封地,除了自家庄子上的人外都不可能随便允许外人进入,更不可能允许搭建草庐的,因为搭建草庐就跟盖房子一样,是要定居的意思,没有封地主人同意是绝不允许的,一经发现直接扭送官府
辩机要是真在高阳的封地上盖了草庐,根本不可能等到预见游的高阳就会被当地人扭送去官府,并拆了他的草庐了
所以这完全扯淡的不行
且高阳和辩机年龄差太多,辩机武德二年出生,高阳是贞观六年出生,两人差了十多岁呢,高阳会看上辩机吗即便会,那高阳公主的恶行肆无忌惮,那么作为父亲的房玄龄,姐姐的韩王妃,作为婆婆的卢氏,作为弟弟的房遗则等都不会放任自流,任何一人都可以直接将实情上报太宗知晓。
这一切都是新唐书才有的记载,成书早的不管是旧唐书还是太平御览里都没提到这样的事情如果确有其事,不可能成书早的没有记载,成书晚的却有详实的记载
而且从新唐书看,这件事的记载矛盾的一塌糊涂,说是正史,实在连野史都不如
而且如果说高阳和辩机的私情不是早就有的,而是太宗晚年的,就像新唐书里说“玄龄卒,主导遗爱异赀,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
那么应当是在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逝世后发生,那时候唐太宗也身患重病,一年后也死掉了
在短短一年之内唐太宗还能:“主怏怏。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
那李世民的最后一年的经历就太丰富了,不仅要安排后事还要处理高阳公主的风月案
再说回辩机,在《大唐内典录》和《续高僧传・玄奘传》中提及另一名大德道宣追怀往事,对辩机耿耿思念之情难以抑制。必须要说的是,“律宗”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道宣是“律宗”的创始人,却对辨机多有怀念,如果辩机真是和高阳有了丑事,破了色戒,还弄得举世皆知,那绝不可能被佛教的大德怀念
至于房遗爱和高阳最后被诛杀,原因绝对没有风月丑闻,而是因为高阳公主让掖庭令陈玄运在禁宫之内伺候她向鬼神祈福问祥,并且推演星宿的排位
这种窥探星象,讣闻鬼神的行径在古代基本等同于造反,别说高阳只是公主,房遗爱只是驸马,就是太子也照样得死汉武帝时候因为巫蛊案,不但太子死了,皇后卫子夫也死了,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被株连,最后牵连死掉的人超过数万,而被牵扯到的总计十多万人
所以,高阳,房遗爱才会被处死,不但他们死了,李元景、李恪、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这是胡乱窥探星象,讣闻鬼神下场
和高阳,辩机的丑闻一点关系都没有,关键是两人就不可能有丑闻
只是因为记载辨机“风月案”的《新唐书》与《资治通鉴》其编者立欧阳修与司马光均有激烈鲜明的排佛立场。故而两人通过虚构辩机的丑闻来达到打击佛教的目的罢了
可怜的是房遗爱和高阳,一个硬被人戴上了绿了吧唧千多年的绿帽子,成了绿帽王,一个成了遗臭万年的荡妇的代表人物
说房遗爱,高阳两人是悲剧的被人泼了脏水的话,那房遗爱羡慕的,想要比的永嘉公主,那就是真的一身脏水了,还不是被人泼的,是自己作的
之前说了,李世民把永嘉公主嫁给了窦奉节,这位窦奉节是李世民亲娘窦皇后的侄儿,严格论起来永嘉公主和窦奉节该算是表兄妹的,虽然没有血缘
………………………………
第五百四十六章 没有最乱只有更乱
窦皇后算起来家世其实很显赫的,她爹是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窦毅是东汉大鸿胪窦章的第十二世孙
窦皇后的娘则是北周襄阳长公主,周武帝宇文邕也就是她的舅舅
虽然杨坚取北周而代之建立了隋朝,但窦皇后娘家势力还是不弱的
只是,开皇二年,窦皇后的老爹就死了,四年,她叔叔窦炽也死了,
等李渊建立了大唐,窦皇后的娘家该是皇亲国戚,很有权势的可惜,窦皇后却没有等到大唐的建立,在大业年间就去世了
这窦皇后活着没活着,区别可就大了,要是她活着,那她娘家窦家绝对是如日中天的强盛
可她却死了,她都死了,李渊就算再和亡妻夫妻情深,也没什么理由一直照顾她的娘家人,李世民也是如此,就算再怎么念及老娘,也没多少心思管他舅舅家的事情的
更别说窦家也没什么特别出彩的人了,仅有的几个有能力的,她的堂叔窦威在武德元年,大唐建立的那一年就死了
堂弟窦轨也就是窦奉节的爹,也在贞观四年死掉了,族兄窦抗也在武德四年死掉了
然后就是小一辈的窦静,以前是武元庆的上司司农卿来着,之后升到了户部尚书,但前两年也死了
再其他的也就是因为外戚的身份享受的荫庇了像窦诞,就是因为是李渊的女婿所以受到重用,在大唐初立的时候,娶了李渊之女襄阳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举,任元帅府司马,多次升任后为太常卿,后来出任梁州都督
贞观初年的时候,召入朝廷任右领军大将军,晋升莘国公,任宗正卿结果李世民找他谈话,回答的没有章法,完全胡说八道,昏愦失对
窦诞的年龄那时候也才四十多岁,但从他应对里,李世民就对他很失望了,下诏说:“窦诞近来衰老,不能做事,朕知道却任用他,这叫做不明。况且为官选择人的则国家得以治理,为人选择官的则天下混乱。那就以光禄大夫停职回家吧“
免职了,虽然说的理由是衰老,但四十多的人如何也说不上衰老的,无非就是李世民觉得他没才能,不堪大用,找个理由赶走了事
这个时候的窦家真是没什么身居高位的人才了,而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