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幻初唐-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罢了,此事朕回去再想想,容后再议吧“

    退朝了,事情就这么悬在那没个结果

    李世民是想着拖延一下时间,回去好好想想办法,怎么一一来说服手下的

    可他没想到他不急,大臣们却是不远再拖下去了

    他大舅哥一前一后的跟着他就回了后宫

    李世民气冲冲的到了丽政殿,也就是长孙的寝宫,刚想和老婆抱怨一下她哥哥是多么不识趣,多么不知道好歹呢

    结果话都没出口,长孙才刚迎上来叫了声二哥,门外内侍小德就已经跑进来禀报说长孙无忌求见

    “看看,看看,这在朝堂上不给朕面子,驳斥朕也就算了,下了朝他还不放过朕,竟然还追到寝宫来了“李世民气恼的哆嗦着嘴唇冲老婆嚷嚷

    “怎么了这是“长孙有些不明所以

    “还不是分封刺史的事给别的皇帝是舍不得分封被埋怨,朕倒好,是分封出去了却收回来一堆埋怨“李世民不高兴的说

    恰好这时候长孙无忌进来了,听到他这话直接就接话说道“陛下,非埋怨也,实则分封弊大于利,臣等都是为大唐考虑的“

    “你们看到的是弊,朕看到的却是利,分封你们在地方拱卫京师,一旦京师有变,也好有你们可以勤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多次戏耍了看到烽火率兵勤王的诸侯若不是那样,在犬戎攻到的时候他点燃烽火,各地诸侯必然是会率兵勤王的,那样的话周幽王不会死,西周也不会被犬戎所灭“李世民掏心掏肺的对长孙无忌说道

    这话要是在没说嫁女儿给尉迟恭之前,没准长孙无忌就信了,但现在他可不会信皇帝说的

    而且就算皇帝说的这话是真的,长孙无忌也不会愿意被分封到地方的

    就像程咬金说的一样,长安多好,多繁华啊,在长安也是大权在握,还能享受繁华长安的一切,既然该有的都有了,何必要到地方去,脑子有病吗

    再说,世袭刺史很好吗在朝中掌权都受到猜忌,更别说世袭地方了,到时候地方军政大权一手而握,皇帝还不得更加猜忌啊

    历来都是地方挣破头的往中央挤,还没听说谁是死活想到地方去的,封疆大吏那都是不得不去罢了要是有选择没人会想到地方,毕竟无论生活水平,还是升官权利什么,都是中央更大

    想到地方去的,也就是在中央混的郁郁不得志,没办法的才想到地方去做点事情出来,好为晋升之资本罢了

    见说理好像皇帝不乐意听,还很有话要说,很委屈似得,长孙无忌也不和他说理,长孙无忌发现有些时候还是像程咬金那样说混话耍无赖更有效果

    长孙无忌决定学习一下,只见他干咳了两声低头酝酿了一下,抬起头的时候眼眶就有些红了,然后凄惶的说话了“陛下,臣渐渐年迈,近来身体也不好了,真的不想去地方只想在长安安稳终老,当初臣披荆斩棘事奉陛下为的也不外乎如是如今海内升平,陛下为何又要将我弃置外州,这样与迁徙流放有什么不同?陛下难道连臣这样的心愿也不愿满足吗“
………………………………

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识相的拍死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梦幻初唐最新章节!

    “说什么割地以分封功勋大臣,是古今的通义,说什么是想让那些分封的大臣后代可以继续辅佐以后的李唐皇帝,所以才分封他们,这么假的话皇帝也真能说的出来“王伦低声嗤笑

    “呵呵,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皇帝还非常委屈呢,“你们多次上言充满怨言,难道是朕强迫一定要分给你给土地吗“这话他是他对长孙无忌说的据说当时长孙无忌就说了,既然陛下你不是一定强迫要给,那就请你收回分封的旨意吧,一点面子都不给皇帝留的“武元庆幸灾乐祸的笑

    “该“王伦轻啐一口说到他们这样的世家这几年来可给皇帝折腾的不轻

    几次科举考试,考中者多为寒门士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主考阅卷官故意打压门阀士子,反正本该学问更高的门阀子弟,却及第者少之又少

    并且选官派官的时候也大都被派往苦寒之地任职搞的世家在朝中,在地方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明显的在降低了

    两人靠着墙说着悄悄话,在不远处的院子当中丫丫和一个小正太拿着小铲子刨着地玩的很欢乐

    小正太是王伦的儿子王珺,前两天才跟着他娘卢氏来到的长安小家伙十岁了,白白净净已经快有他爹以前小白脸的气质了

    不过小家伙性子却不像他爹,稳重的很,跟他娘很像

    小家伙算是爹娘各继承了一半,不像丫丫,不管是长相,还是性子都跟她娘差不多,跟老爹武元庆却没什么像的,或许胆子大可以算一个

    “对了,你们家的商队我看今年,明年前半年都别往西域那边去了,快打仗了“武元庆换了个话题叮嘱到

    “怎么回事“王伦不解的问,往西域去的商队可以说是出海上外最赚钱的一条线路了

    “不是说了吗,要打仗了“武元庆说

    “谁和谁打啊,我怎么没听说“王伦诧异的问

    “大唐和高昌呗昨天传回的消息,就在年前徐突厥别部处月、处密与高昌联合发兵攻打了焉耆,打下了焉耆五座城池,劫掠烧抢一番后毁城而去,还掠走百姓一千五百人“

    听了武元庆说的王伦还是不解:“这焉耆被攻打和咱们大唐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攻打高昌,是要替焉耆报仇吗“

    “不光是这样,这焉耆王突骑支在贞观六年就派使节到长安进贡。以前焉耆人来中原都走沙漠通道,隋末道路被阻,所以他们只得取道高昌。朝贡的时候这突骑支就让他的使节请求陛下再打通沙漠通道以便于往来,陛下当然就应允了。得到消息的高昌王鞠文泰就非常痛恨突骑支,派兵袭击焉耆,大肆掠夺。所以,你知道了这焉耆并不是第一次被高昌攻打了焉耆朝贡那就是大唐的藩属国,它被袭击那就是在打大唐的脸,更别说被袭击还是因为想让咱大唐打通沙漠通道,这大唐更不能坐视不管可话说回来了,高昌也是大唐的属国,所以陛下当时还不太好出兵教高昌怎么做人只是派使节去申斥鞠文泰“

    “那为什么你现在又说要打呢“王伦问

    “因为高昌没把陛下的申斥当回事,做的更加过分了啊这就跟以蚂蚁一样,一次爬你手上弄得你不舒服你放过它了,可它五次三番的总来撩拨你,你不得一巴掌拍死它啊“武元庆伸手作轻轻拍打状

    “高昌这几年做的太过分了,袭击这焉耆都好多次了,这次更是联合的西突厥,这可是大唐的敌对国,在西域那边搞风搞雨,破坏丝路影响大唐和西域诸国的通商高昌一个大唐藩属国却和大唐的敌国联合攻打大唐的另一个藩属国,他们不是找死是什么更别说,高昌已经表现出对大唐很强的敌视之意了不光是打焉耆,贞观四年,同样是西域的国家伊吾城主亲自到长安朝贡,率他所属的七城内附大唐,陛下还在伊吾设置西伊州从那时候起,伊吾那片就不算是大唐的属国,而是大唐的实际领土了可当时高昌王鞠文泰却视大唐如无物,同样是联合西突厥攻打了伊吾,好在那时候大唐驻军已经驻守在那里,没有让高昌和西突厥的图谋得逞

    之所以一二再而三的攻打焉耆,伊吾这些大唐的属国,或者领土,阻拦西域诸国朝贡大唐亲近大唐,不过是高昌不想让大唐的势力深入到这些地方,影响到他们在西域的利益罢了这样的行为西突厥做出来算不得什么,可高昌受着大唐的封赏却做出这样的事情来,那就是大逆不道而且他们还屡次不接受陛下的征召,且近几年以来,不向大唐进贡,不行藩臣的礼节,所设官职称号,都和大唐一样的,还挖城掘沟摆出一副预备进攻大唐的样子,陛下怎么还能容忍下他们“

    “那什么时候会大起来啊,我家在我离开晋阳的时候刚有一队商队出发去往西域“王伦急切的说

    “要打也到年底了,陛下派往高昌的使节才走,等高昌再有回信,来回起码是半年过去了,所以怎么也到后半年了“武元庆想了想说道

    “那,那还好,到时候估计商队应该已经离开西域回返入关了“王伦松了一口气

    “反正你记的通知一下,这半年多是最好不要去西域,更不要往更西边去的,不过你可以让你家商队多准备点西域需求的货物备着虽然因为会打仗不好往西域跑了,可等咱大唐发兵攻打的时候,你我两家可以让早有准备的商队跟着大军后边做买卖嘛既可以给大军提供辎重,也可以收些军队缴获的,赏赐的东西嘛高昌可以西域数的上的富国,搞一回可比在丝路上跑几趟还赚钱的“

    “和打东突厥,打吐谷浑一样“王伦眼睛发亮的问

    “对,跟打东突厥,吐谷浑一样“武元庆笑着点头
………………………………

第五百六十四章 没脑子的人做没脑子的事儿

    三月,也不知道薛延陀是怎么知道消息大唐要准备对高昌动武了,刚给李世民玩了一把的薛延陀大小可汗爷三个,派使者言:“我等禀受隆恩想要回报,请求征发我方军队为先导进攻高昌。”

    李世民一看还特么有这种好事呢,打仗都有人要抢着来帮忙的,好啊,赶紧派户部尚书唐俭、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携带丝绸送去给薛延陀,与他们合谋看看怎么个共同出兵法。

    至此这场仗是免不了了,不管高昌是个什么态度,总的打一场了

    四月,李世民又跑去九成宫避暑去了,然后丫的差点被人给堵着挂了

    事情还的从灭掉东突厥后安置东突厥俘虏贵族时候说起很大一部分东突厥人,尤其是东突厥的俘虏,都被打散安置在了关中,河东这些地方

    自然突厥原贵族就没什么实权了

    但毕竟是被打败的一方,你没实权,没手下可以指挥也是常理的事情,放平心态也就好了,大唐又不会在吃喝亏待了谁,没看颉利可汗都好吃好喝的被养着,最终得了善终了吗

    可有的人就是没办法把心态从原本的突厥贵族大权在握转变为在大唐安稳做一个有名无实的闲散贵族富家翁

    里边突出代表就是突利可汗的弟弟结社率

    其实说起来,突利可汗这一支都不是被打败的,而是在大唐和突厥开战的时候就投靠了大唐的

    所以对他们的安置可以说是更为优厚的,但结社率心中却耿耿于怀,不平的很

    大唐皇帝赏了他一个中郎将,将军,级别不低了,在大唐军方也算是一个高级将领了,虽然没有突厥兵可以指挥,但却有大唐精锐由他率领的

    然而这位并没有像执失思力,契苾何力等一样安心带兵报效大唐,而是整天瞎混跟个无赖似得,是个突厥无赖

    突利可汗看不过眼训斥他,结果他倒好反把为他好的哥哥突利可汗给告了,诬陷突利可汗心怀不轨要造反

    可突利可汗特么都病的不行了造毛的反啊,突厥被灭掉后突利可汗入长安结果走到并州的时候就死掉了,这么一个人,告他谋反,傻子都不信,更何况是李世民这位明主了

    于是,李世民更加看清楚了结社率的人品,丫就一人渣,所以这么多年下来,结社率没有升过一个品级的官,还是他那中郎将

    然后结社率自然对李世民满心怨怼,当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结社率决定谋逆造反

    这家伙脑子很缺根弦的,他都没人可以用的,找来找去也就找了四十多个人,还把他侄子,也就是突利可汗的儿子贺逻鹘给坑了过去

    贺逻鹘都不知道这家伙想做什么的,只是叔叔喊他,他就去了,然后就被告知要造反,杀皇帝,建功立业,还告诉他你现在知道这件事情了,就由不得你不跟着我们一起举事,因为你就算把我们的谋划告诉李世民了,李世民也不会放过你

    贺逻鹘欲哭无泪,心里狂骂被坑了,也只能不甘不愿跟随

    因为就像结社率跟他说的一样,瓜田李下的他就是有七八张嘴也说不清楚,被皇帝抓到了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这倒霉孩子就跟着他叔叔走了不归路

    其实这孩子真就是倒霉催的,他爹死的时候才不到三十,他那时候更是不足十岁,就一屁孩子,没爹疼没娘爱的,也没学到点什么东西,人情世故完全不懂

    所以也就没能想清楚,报告谋反被怀疑,和参加谋反被抓到最后哪个更后果更轻

    而且四十七个人的造反,那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嘛,傻子才选择跟他们走一条道呢

    可倒霉孩子就是没拎清楚

    于是,皇帝四月初五到九成宫避暑,十一结社率就发动了

    九成宫嘛,毕竟只是别宫,避暑之地,地方算不得大,当然也不可能和皇宫守卫一样有那么多精锐兵卒

    但人数却也是不少的,几千人的驻守可以说把偌大的九成宫为了个水泄不通的

    结社率领着四十多个人就趁着夜色发动了强攻

    还别说,开始的时候守卫的将士还真就被结社率的四十多人给打得节节败退,结社率率人闯入行宫后很快穿过四道幕帐靠近了皇帝安睡的御帐

    这就跟在长安皇宫里冲到了皇帝的寝宫立政殿,并且打进了殿里距离皇帝的卧床不过就是咫尺之遥的距离

    但他也就是因为出其不意,九成宫又没有高墙壁垒的遮挡所以才能冲到里边

    胡乱射箭射死了宫廷卫士几十人后,侍卫们就稳住了阵脚,很快反过来把结社率他们打退了

    然后败逃到马厩,抢了二十多匹马向北逃窜,想跑回草原可他们哪里可能逃走,逃跑了没有百里就被追然后干掉了

    侍卫们一来因为失职差点让皇帝遇险,二来还担心被降罪,心里个个都是憋着滔天怒火,追二话不说噼里啪啦砍瓜切菜的把结社率一伙人全杀了

    唯独就是贺逻鹘因为压根就没有动手,所以被留了命,李世民问清楚后,宽恕饶了他不死,不过也没有完全放过,而是将他流放岭南

    不过,流放岭南放在以前可能真是流放了,毕竟那里瘴气横行,流放搞不好就是死的下场

    但现在岭南可是繁华的很的,商业发达,连俚人,撩人都不怎么造反了,可以说跟江南很多地方都是不相下了

    所以,贺逻鹘对李世民是千恩万谢的感激

    本来因为结社率等人造反,其他突厥人还有些胆战心惊,怕皇帝因为牵连到他们头

    可这个处罚一下,所有突厥人都放心了,对大唐,对李世民更是多了许多归属感

    原本有不少大臣还因为结社率造反,对把突厥人分散安置在腹地的决定有所非议,甚至书请求皇帝把突厥人再迁出关外的

    但当各地奏报传来把分散安置的突厥人对结社率的谴责咒骂,对皇帝的感激,敬意都详细汇报后,那些非议的大臣霎时就闭了嘴不说话了
………………………………

第五百六十五章 古代的背锅侠

    结社率的造反虽然没有把李世民怎么,但毕竟是被人给打到了近前,说明安保工作做得还是不到位之后李世民很快从长安再次抽调了三千精锐护驾

    巴蜀那边撩人还在闹造反,武候将军上官怀仁再次出击俘获男女六千余口,叛乱又平息了

    反正这撩人造反家常便饭,被平息也都是分分钟的事情,不过是疥癣之疾,所有人都习惯了

    时间进入五月,风调雨顺很多年的大唐终于在贞观十三年爆发了席卷天下的大旱灾

    关中,只有进入二月中旬春耕的时候下了一场吝啬至极的毛毛细雨

    其后再没有一滴雨降下,之前天气不那么热的时候还没什么,可到了五月,太阳在天上炙烤着大地,地面都龟裂了,庄稼苗大片大片被晒的怏怏的,快要死去

    好在大唐这么些年都一直过的很富足,特别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在关中,河东等北方地区开始大面积耕种,在司农寺种植了两年摸清楚情况的占城稻也开始在南方种植了起来,已经有了不小的种植范围

    各家各户多有足够的存粮,各地官仓也都有大量的仓粮贮存,所以即便是发生大旱也不至于出现太过凄惨的灾情

    粮价肯定有所上涨,但不至于发生逃荒,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情况

    不过毕竟是天灾,李世民还是按照常例诏令五品以上官员上书言事。

    就跟前两年洛阳那边发大水,李世民让大臣们上书言事一样,这就是把发生旱情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让大臣们指出到底皇帝那里错了,皇帝好改

    罪己诏谁都不想发,那就只能是选择轻一点的让大臣上书言君王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了

    不过大臣们对皇帝也没什么不满,不觉得皇帝做错了什么,君臣贤明历史上也没哪几个皇帝能像李世民一样了

    这样的皇帝指谪不出什么错误了

    就魏征上疏也只是说:“陛下的治国大业与贞观初年比略有不如,近几年来,轻易的动用民力,认为百姓无事则产生骄逸之心,役使他们则容易让他们听差遣但陛下,这是不对的,从古到今臣还没听说有因为百姓过的安逸而败亡的国家,也没听说因为让百姓每日劳累而当国家天下安定的“

    魏征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皇帝你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的,但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是针对的民众,不是贫苦百姓他们都已经过的够不容易,你让他们过的安心点着国家才能安定不会败亡,可你近来总是抽调民力役夫劳役这才不是安定天下的办法

    魏征上疏说这些倒不是针对的都北,西,南修路的事情,修路总共役使民夫不下百万,绝对不比隋炀帝大业末年征调的百姓少

    可修路征调的百姓大唐无论是吃食,还是住宿供给全都是有标准配置,可以让役夫吃饱穿暖的

    为了不出现克扣,吏部,御史台派出去相当数量的监察团队,不少都是刚刚科举及第当官没几年的新生代力量,正是处于施展抱负想大干一场的阶段,且都没什么和地方有瓜葛的,也不代表什么利益集团

    让这些人去搞监督,能最大限度的达到监督的效果不光如此,这些年来培养的速成医护人员也调拨去修路沿线工地不少,大的病,疫情解决不了,但小病小灾小伤的却不在话下的

    魏征主要想说的,针对的是皇帝,皇帝又开始有享受的冲动了,因为府库充盈,又没什么仗要打的,而且也封禅泰山了,皇帝觉得自己该是到了享受一把的时候了

    原本给他老子修的明德宫,才起了头,他老子就死了,工程也就停了就在前不久李世民又提起了话头,说想要把明德宫修完,还说什么现在的宫殿住着他总是头疼的厉害,明德宫地处龙首原,地势高,不像现在的宫室那么一到天热就潮湿闷热的厉害,所以修建明德宫也对自己的风疾有好处

    完了,李世民还搬出孙思邈来,说这些都是孙思邈给他说的

    大臣们才不管孙思邈不孙思邈呢,也不管皇帝是不是真的住的不舒服,对身体不好,他们只知道皇帝你这是享乐的前奏,是花钱的前奏,还是准备花国库的钱

    这怎么可以

    之前嘛,国库充盈,皇帝想多修个窝他们还不太好反驳

    但现在天下大旱了,皇帝让百官上书言其过失,百官欢乐了

    哈哈哈,天助我也

    正愁找不下理由呢,现在理由来了

    天下大旱,这么多年风调雨顺的,为什么现在突然就大旱了,这说明是上天觉得世间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所以给降下的责罚,那上天觉得世间那里不好了呢,不用说了肯定是皇帝做的不好了,因为天子,上天之子,君权天授,老天觉得不对肯定是觉得皇帝不对了,总不能老天还管到小的头上吧

    再说,你皇帝都让百官上书言你的过失了,这说明你自己也是认可大旱的发生是因为你而起的,不然你也不会让我们言你的过失对不对

    所以,陛下,你有过失,你的过失就是动用民力不像以前那么慎重了

    近来,动用民力的无非就是修路,还有就是你修宫殿这两处,修路那是好事,修好了路,才能让大唐对岭南,西域,草原这些以前鞭长莫及的地方更加有控制力,也更便于这些地方的商贸往来,对大唐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自然肯定不会是因为修路上天降下了预兆,警示

    那别的不用说了,只剩下你修宫殿的事情了,上天的警示肯定是因为皇帝你想修宫殿,会导致百姓不堪其扰,农事被耽误,让百姓过于劳累,所以提前降下责罚警示于你

    目的就是告诉陛下你应该停止修宫殿的想法,你应该爱惜民力,继续休养生息,这样才符合上天的要求

    这样才能民安国宁,长治久安
………………………………

第五百六十六章 夜郎自大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梦幻初唐最新章节!

    历朝历代皇帝是最大的背锅侠,不管国家出了什么问题都是皇帝的错

    无论天灾**全是皇帝的错,今天地龙翻身,明天水龙闹事,后天旱魃肆虐,反正只有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