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幻初唐-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西州,庭州,新州这三个州归属新设立的西域道至此,大唐十道增加了一道西域道

    论地盘大小的话,应该说除了统管吐谷浑,吐蕃以及就有州县的剑南道最大外,剩下的就数这新设立的西域道了

    别看这里人口没多少,但出了玉门关往西一直到后世的哈萨克,吉尔吉斯等国家的地盘都是大唐的

    虽然不少城邦大唐大军还没能够去到那里打下来,但他们的国都也就是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国的国都都被大唐被破了,国王百官也被抓的抓杀的杀,剩下下边的几百,千人的小城邦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和实力

    大唐再次恢复了强汉时候的荣光,甚至国土面积还要更加的往西

    这也是朝中文官全力反对,要求严惩侯君集,契苾何力,牛进达等领兵擅开边衅的总管,并且放还被俘虏的各国国王大臣,归还土地让他们复国,但皇帝李世民却一意孤行,顶着满朝文官反对的声音,下圣旨将这些国家纳入大唐版图,并且实际派官吏治理的原因

    实在是开疆拓土到前无古人的境地那种千古一帝,比肩秦皇汉武的功绩实在是太荣耀了,李世民根本抗拒不了这样的诱惑

    收到皇命的侯君集等人开始做班师回朝的准备,在班师回朝之前他们还需要继续清扫一下西域遗留的隐患,不稳定因素,而且还得等派遣的官吏来到才行

    而且能够班师回朝的只有十万人,剩下的十多万还得留在西域诸侯挺长一段时间,等下一批接替的军队赶到后他们才能离开

    因为把西域纳入版图的功绩太大,当然主要是想要拍皇帝哥哥的马屁,荆王李元景等李唐宗室亲王,也就是李世民的一帮子同父异母弟弟联合书请李世民再次封禅泰山

    李世民拒绝了

    不少文官嘲笑李元景等亲王不懂礼法,说皇帝刚刚才封禅泰山两年而已,怎么能再次封禅泰山,实在可笑的厉害

    但李元景这些亲王也不是草包,学问都很好的,就有人反讽说汉武帝都可以六次封禅泰山,为什么功绩不逊于他的当今陛下不可以

    然后亲王宗室就和文官们就皇帝能不能,该不该再次封禅泰山开始了激烈的争吵和辩论

    这些争吵没影响到李世民的好心情,还抽时间跑到渭南同州那里狩猎了半个月

    文官们发现皇帝越来越不听他们的劝说了,然后皇帝越不听吧,文官们就越想抓住皇帝,不让皇帝和他们背道而驰越离越远,于是他们更加进谏的激烈,频繁

    但实际皇帝并不是越来越不听他们劝说了,而是随着国朝的稳定,文官的权利越来越大,他们自己越来越想要更多的可以掌控或者说左右皇帝的想法,但当皇帝不配合的时候,文官们就有了皇帝不听他们的错觉了

    所以,事实不是皇帝不听他们的了,而是他们得寸进尺想要的更多了

    君权臣权争夺,皇帝想要中央集权一言而决,文官们想要臣权压倒君权,最好就是皇帝可以什么都不管,无为而治,全部交给他们文官来处理,那就一切完美了

    这种争权必然会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文人从一开始的依附强权到最后想要控制强权,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几乎都是这么走下来的,这也正是儒学的可怕之处

    这也是很多朝代皇帝要用外戚,或者说宦官来掌握一定权力的原因,因为满朝文官都是一个鼻孔出气,这时候皇帝这位裁判就没了用处,玩不了平衡了,那就必须的增加一个势力出来,重新让自己拥有裁判的权利,这样皇帝才能是皇帝,不然就是皇命出不了皇宫的傀儡

    大唐建国不过二十多年,文官们已经有些压不住自己心中的权力**,想要攫取更多更大的权利,这是皇帝不想看到的,也是他要增加军方权柄的原因之一

    对高昌动兵,以及允许扩大战争也是有这个因素在的,因为军方存在的意义就是打仗,如果没有仗打,或者大不了胜仗,那军方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实力平衡文官

    时间进入十一月,吵吵了一个月的文官和宗室亲王们还是没辩论出个清楚明白来,文官们因为皇帝在西域问题对军方的纵容很是不满,坚决是不同意再次封禅泰山,找出各种理由反对

    但宗室亲王们理由却也很充分,虽然刚刚封禅两年而已,但大唐国力又了几个台阶,而且刚刚开疆拓土恢复了汉朝时候的疆域荣光,功绩如此飞跃,理应再次禀报天知晓才是

    这个理由获得了军方的支持,关键是文官们针对军方太明显了,让军方很是不满,于是军方和宗室亲王们联合怼了文官

    十三日,宗室军方一票将军再次表请求泰山封禅,然后前一个月好不同意的李世民这次却迟疑都没有就直接同意了
………………………………

第五百七十八章 双喜临门捎带着恶心事

    就在皇帝同意泰山封禅后的第二天早上,襄城起床漱口的时候有干呕的感觉,不过很多人早上起来刷牙漱口都有恶心的感觉,也不为奇,但等到吃早饭的时候闻到白米粥的味都有恶心干呕的感觉这就不正常了

    于是赶紧找来孙思邈孙神医,老神医手指往襄城的手腕上轻轻那么一搭就一脸微笑的恭喜说襄城有喜了

    然后武家就沸腾了,武元庆成亲这么多年了,娶长乐都好久了,结果竟然到现在只有王子瑜生了一个还是女儿

    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里那可真是天大的问题,眼瞅着三个媳妇王子瑜,襄城,长乐,两个小妾前丫鬟紫鹃还有萧凤总共五个女人肚子就是大不起来,可是把武士彠杨氏两口子给急坏了

    事关庞大家业,还有爵位的继承可不是等闲视之的

    好在,现在终于好了

    又有一个怀上了,是男是女暂且不想,起码是又怀上了

    结果就在一家人高兴了还没两分钟的时候,更大的惊喜来了

    看到姐姐一脸红光喜极而泣的样子,长乐的很是眼热羡慕,但想想自己都没有恶心干呕的感觉就有些落落寡欢的

    这一幕被孙思邈给看到了,于是老孙一脸慈祥的冲长乐招了招手要给长乐也把把脉

    不把不知道,一把惊喜一屋人

    老孙本来是觉得长乐身子相比其他人还是要弱一些的,皇帝皇后有什么病老孙又最清楚,所以就想着替长乐诊脉看看需不需要调理一番,身体好了肯定怀孕的几率是要大一点的

    结果,老孙手指一搭,有什么毛病没诊出来的呢,就先感觉脉象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这是明显的喜脉呀

    为防弄错,老孙又屏气凝神好好的感觉了一下没错,就是喜脉

    “恭喜恭喜,长乐公主也有喜了“

    “什么“一家人整个呆愣了

    长乐更是难以置信的捂着嘴巴,眼眶却已经有喜极而泣的泪珠滑落

    老孙还在一旁啧啧称奇的说“有喜的老道见得多了,但姐妹两个同时有喜的这还是第一次见“

    武家这边不能光顾着自己高兴啊,武元庆的跟自己岳父,丈母娘说一声呢,武士彠也得通知亲家公母一声

    然后皇宫里的皇帝皇后也高兴怀了,襄城不说了,这么多年才有身孕不容易,关键是长乐,这可是嫡女,要是长乐怀的孩子先生然后还是男孩,那可就是嫡长子,是继承武元庆这一支爵位家业的

    同样生孩子,皇家的女儿和王家的女儿,皇帝皇后肯定希望是皇家的女儿生的是男孩,不管是襄城还是长乐都行

    而同样生孩子,自己的嫡亲闺女和庶出闺女,那皇帝皇后肯定是希望嫡亲闺女生的孩子早一点,还得是个男孩,能作为嫡长子继承家业

    如果是襄城或者长乐两个单独一个怀孕了,那皇帝皇后肯定心中只有开心,但现在两人同时怀孕,这帝后两口子就在开心之余又多了一点担心,担心嫡亲闺女生的不是嫡长子

    李承乾,李泰两个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跑到了武家恭喜,外加探望自己妹子

    不光人来,还带了许多的滋补安胎之物,每人带了好几车来,太子,亲王就是大手笔

    当然也说明这俩货都是大禽兽,家里准备的滋补安胎之物竟然都是按车来算的

    武元庆俩媳妇襄城和长乐怀孕了,这是大好事,是武元庆自己的能耐

    可就有那马屁精不要脸的竟然说是因为皇帝功耀千秋,所以上天才赐下来两个外孙,也是对皇帝准比泰山封禅的赞许,所以才会在皇帝答应封禅的第二天两个公主就都怀孕了

    要不是家里人拦着,武元庆就要找上门将不要脸的马屁精活活锤死了

    麻皮的,真是太不要脸了老子媳妇怀孕跟他爹有毛关系,跟莫名其妙的老天有毛关系,尼玛懂不懂点医学常识

    都特么有早孕反应了,说明起码怀孕有一个月左右甚至两个月了,这是在尼玛一个多月前就怀上了,跟昨天才发生的事情有蛋关系啊

    就特么没有皇帝答应去泰山封禅,该怀的也怀上了,难不成还能因为皇帝没答应,坏了一个多月的孩子就能没了

    艹

    武元庆家里指天骂地骂了多半天,之后的多日,一想起来就要痛骂半天

    就在马屁精的事情过去几天后,朝中又有一件事儿牵扯到了武家,武元庆身上

    事情是尚书左丞上的一封弹劾奏折引起的,尚书左右丞是尚书省的副官,是左右仆射的佐官,正四品的

    这尚书左丞是管钱粮的,可以核查各部门的账目明细往来,看看有没有出入啊,贪墨啊这些的

    然后这位核算来核算去,发现司农卿的账目不对,因为司农卿的收入有些太少了,然后再继续往下调查发现,司农卿收入太少的原因是占收入很大份额的木材卖的太贵了,比民间卖的贵了很多,所以人们只会买民间的木材,就连官府各部需要木材也多是从民间买而不是从司农卿买,木材太贵卖不出去所以才导致收入太少

    然后这位尚书左丞得出一个结论,并且把结论写成奏折送到了皇帝的案头弹劾说司农卿有罪,涉嫌隐瞒吞没司农寺钱款

    如果只是说这个也没什么,和武家没关系

    可这位竟然很会引申牵扯的把事情牵扯到了武家,武元庆的身上因为武家是大唐最大的木材商,而武元庆又是前司农寺少卿,这还不算,另一位司农寺少卿也是姓武,是武元庆的大伯

    然后武家是最大的木材商,司农寺又是几乎被武家人把持的,现在司农寺把木材卖那么贵,最后就数武家得利最多,这是很明显的以权谋私,而司农卿放任不管,甚至很大可能收受武家钱财大开方便之门

    尚书左丞认为这是一个窝案,请求皇帝把一个司农卿,一个司农少卿,一个前司农少卿撤职下狱查办

    然后李世民把事情交给了大理寺卿孙伏伽处理
………………………………

第五百七十九章 几句话的事儿

    “武侯,怎么会这样呢“孙伏伽到武家拜访的时候,见到武元庆第一句话就是笑着打趣

    他和武元庆老熟人了,武元庆第一次住大理寺大牢孙伏伽就是大理寺少卿了,武元庆以后每次被皇帝扔到大牢都是孙伏伽负责送进去给安排一切的

    “怎么会这样你不知道啊“武元庆没好气的说

    “呵呵“孙伏伽大笑

    武元庆翻了个白眼

    “说说,这件事你准备怎么查,从哪下手查,需要我配合什么的尽管说,不过司农寺的事情你就别找我了,你得到司农寺查去,账目什么的,找我大伯,或者找司农卿去,我都被免职了,弄不来那些“

    莫名其妙被泼了一身脏水,武元庆得到消息的时候差点气笑了,不过身正不怕影子斜,皇帝让孙伏伽查那就配合他查好了

    “不用查“孙伏伽摇了摇头

    “怎么“武元庆挑眉问

    “我知道什么情况,干吗还要查,不过是近来无事来武侯家讨饶一二喝杯茶罢了谁让满大唐就数你家的茶叶炒的最好,味道最正“孙伏伽笑呵呵的说

    “切,我家茶叶卖的满长安都是了,你买不到啊“武元庆对孙伏伽的话嗤之以鼻

    “那不一样,拿出来卖的能和自己家喝的一样吗“孙伏伽理由很充分

    武元庆很无语,丫堂堂大理寺卿,从三品的大员跑自己家蹭茶水喝,说出去谁信呀,可偏偏武元庆听出孙伏伽说的就是真话

    “你准备怎么跟陛下回禀“武元庆问

    “照实说“孙伏伽满足了的喝了口茶后随口说道

    “照实说你怎么照实说说尚书左丞韦挺脑子有病,闲的蛋疼,胡乱攻击攀扯,故意诬陷司农卿贪墨,诬陷我们武家一个司农少卿,一个前司农少卿以公谋私你这没证据的说也白说啊“武元庆好笑的问

    他不是小看孙伏伽,但孙伏伽要没证据真是没办法光凭嘴说就能让皇帝相信尚书左丞韦挺是无端诬陷的

    皇帝肯定不相信我家会以权谋私,就武元庆那惫懒的样子以及武家生财的手段完全没必要以权谋私

    但皇帝需要一个理由来给朝臣一个交代,也需要一个理由来让韦挺无话可说

    孙伏伽还没那么大面子,虽然他已经是从三品的高官,位列九卿之列,妥妥的大唐核心高官了

    但韦挺官也不差,是正四品的的尚书左丞比孙伏伽只差一级,而且韦挺出身京兆韦氏

    大唐除了顶级门阀五姓七望外,次一级的一等世家里就有京兆韦氏

    山以东世家当然是以五姓七望为首,那关中则要以关中四姓为首了

    这四家是京兆韦氏、河东薛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是隋唐关中地区的士族代表,关中四姓的发展也是整个关中地区士族发展的方向标。

    关中四姓京兆韦氏是位于长安的,剩下的河东薛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都是河东道,照理该算在山以东世家里边

    可这三家都挨着长安更近一点,都在黄河边,在函谷关之内,所以算是关中四姓

    京兆杜氏也就是杜如晦家族也是关中世家,不过相比没在关中四姓里边,但还有一句俗语叫“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去天尺五四个字就把京兆杜氏,京兆韦氏的地位之高形容的清清楚楚了

    武德年间的司农卿有很长时间就是京兆韦氏家的韦云起当得

    韦家是长安这片最大的身名显赫的世家不说,关键韦家现在在宫里还有位贵妃在呢

    贵妃那可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能被封为贵妃,说明皇帝是很宠的

    韦贵妃在李世民登基后的贞观元年就被封为贵妃了,而且这位贵妃嫁给李世民还是二婚

    早在隋朝时候就嫁给隋朝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不但嫁了,还生了个女儿

    隋大业九年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谋反,兵败后,李子雄被杀,韦珪也就是韦贵妃就成了寡妇还是罪官家属

    武德四年,李世民打败王世充后娶了娶韦氏姐妹,韦珪和本为王世充儿媳的韦尼子

    当然,这里边肯定有联姻的考虑在里边,毕竟那时候大唐新立,李唐迫切需要地方世家的支持

    但韦珪能以一个二婚寡妇还带着个拖油瓶的身份嫁给李世民,并且在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册封的四个贵妃里边占据一席之地就能看出来韦珪是非常得宠的,哪怕她是一个寡妇,哪怕她的堂妹韦尼子更年轻,年轻十岁

    但韦珪就是贵妃,正一品,韦尼子只能是昭容,位列九嫔的第二位

    当然位列九嫔也是很了不得了,在李世民的所有老婆里边也能排到第九了

    这就是韦家的家世,在宫外有足够底蕴,在宫里还有一贵妃,一昭容吹皇帝的枕边风

    这也是皇帝明知道武家,武元庆不可能为了卖点木材就以权谋私还贿赂司农卿,却依然还让孙伏伽查的原因

    他的给两个老婆娘家人点面子,不能直接撅回去

    孙伏伽想没有证据证明武元庆,武家清白,光凭一张嘴就想到李世民面前交差可没那么容易

    “怎么说你就不用管了,一会我走的时候给我拿点你家的好茶叶,我保证这件事再不会找你“孙伏伽倒是信心满满的

    “行,送你一斤只要这事儿不再麻烦我,以后每个月我都让人给你送一斤去“武元庆笑言

    然后,孙伏伽离开武家后不到半天,武元庆就得到消息事情解决了,孙伏伽还真就凭一张嘴,几句话就交差了

    听说孙伏伽进宫求见皇帝,然后告诉皇帝已经查明了,司农卿没有罪过,武家也没有任何罪过

    皇帝问原因,孙伏伽说只因为官府木材贵,所以私人木材贱。假使官府木材贱,则私人木材无法再贱了。我只看见司农卿识大体,不知道他有什么过错。

    至于武家,司农卿定的木材价格高是为了全天下经营木材的商贩所着想的,因为官府木材价格一旦过低,普通商贩没办法更低后就会赚不到钱,甚至卖不出木材而赔钱,那样就是与民争利

    官府木材贵的话,普通商贩的木材价格低点就容易卖出去,这是利民的大好事,武家只不过是作为商贩的一员享受到这个好处罢了

    话说的如此明白,李世民自然听懂了他本就不相信武家会一圈谋私,现在孙伏伽解释如此清楚连司农卿的罪过都洗清了,那武家更是清白了

    李世民很高兴,这么清楚明白他终于可以让韦挺无话可说了要是韦挺还有话说,那就是丫脑子不够用,那就别怪他不给两个老婆的面子了
………………………………

第五百八十章 因为弹劾而弹劾

    孙伏伽几句话就把事情解决了,武元庆算是舒心了,被泼脏水的感觉太特么恶心了

    韦挺因为这件事也没得到好,皇帝把他叫过去把司农寺木材价格为什么定的很高的原因一解释,韦挺,没话说了,但皇帝却没饶他,很不客气的说韦挺“你的见识远不如孙伏伽。“

    听到这个消息,武元庆心里更舒服了

    丫丫的,让你丫给老子泼脏水,现在被皇帝嫌弃了吧,活该

    武元庆继续在家里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惬意生活,远征西域的大军一部分已经开始回返长安

    谁是最可爱的人

    当然就是保卫国家,开疆拓土的军人了

    大唐历来不会薄待有功之人,无论是士卒还是将军

    但当侯君集带着大军跋涉数千里,于十二月回到长安的时候,等待他的却不是什么封赏

    初五,皇帝大摆筵席,侯君集亲自压着高昌王鞠智盛还有其他西域小国国王以及大臣贵族来到观德殿

    献俘

    正常的献俘礼应该是在城外,皇帝带着百官迎接凯旋大军然后接受将士们献俘,并且于之后行封赏之礼,或者直接就是在宗庙行献俘礼,向列祖列宗展示战功

    然而,侯君集带领的将士们却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凯旋英雄该享受到的待遇

    李世民是想在玄武门外迎接来着,但是文官们集体书反对,群情激奋下李世民这个皇帝都没办法强硬以对

    如果硬要在玄武门迎接大军,李世民觉得搞不好多数胆子大的文官都敢拒绝跟他去迎接

    大唐的文官特别是现在这些宰辅重臣可都是些胆大的人,之前能逼着李世民收回分封刺史的皇命,现在同样就敢不跟着皇帝去迎接大军,说不去就不去

    如果真那样,李世民觉得丢的还是自己的脸

    所以想了想也就算了,暂时先妥协吧

    侯君集他们受点委屈以后再补偿他们好了

    李世民想的很好,但他没想到文官们这次可不打算这就这么算了

    大摆筵席庆祝了三日,文官们虽然都参加了,但一个个跟死了亲爹似的,一点没有庆贺的样子

    就是在皇帝任命鞠智盛为左武卫将军、金城郡公的时候文官们露了个笑脸

    然后庆贺结束的两天后,御史台一位御史书弹劾侯君集贪墨缴获财物,并且纵容手下抢掠隐匿缴获金银财物

    这个事情弹劾的没问题,毕竟是二十多万人的大军,管理肯定不好管理,攻城略地,灭国几十个,西域诸国虽小,但王室却也非常富裕的,特别在丝绸之路的西域国家,那更是富得流油,王宫都是金碧辉煌的很

    什么都是金子做的,好像不那样就显示不出他们富有一样将士们看见了自然会抢夺的,这任何时候任何军队都避免不了的

    有些时候,有的将军甚至会特意下令允许将士们劫掠几日的大唐这已经很好了,有军规规定缴获财物必须缴,然后根据战功进行赏赐

    但有政策下有对策缴获不交那的看下边的,如果下边人不交,而且隐匿的让人还没发现,头的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没谁会一定要追究必须要将士们全部缴才行的

    那样,得罪的可就是全体将士了,哪个带兵的也不会那么干

    所以,御史弹劾的是事实,侯君集确实也从各国王室里边弄了不少奇珍异宝自己占有了,手下也确实有很多隐匿了缴获没交的

    但弹劾的没错,却不代表一定要治罪的

    这是古代,又不是朱元璋时期或者二十一世纪打老虎的时期

    古代官员贪墨那是常事,还是惯例,中国几千年封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