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幻初唐-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亩三分地,文武百官也要每人耕种一亩三分地。
但是让皇帝皇后耕种一亩三分地不得把养尊处优的他们给累死啊,而且文武百官每人耕种一亩三分地,司农寺在皇城里的田圃也没那么多地啊。
所以这不能较真,皇帝皇后种的那片地其实只有一分三,但是美其名曰一亩三分地。
文武百官们的地也是如此,不过他们自然不能和皇帝皇后一样的待遇的,他们虽然在皇城里耕种的只有一分三,但时候是要补足的。
然后到了二月初三你就看吧,上午朝臣们简单上了早朝然后就一窝蜂全跑长安外边的庄园上开始种地了。
皇帝皇后妃子们作秀,大臣们也会作秀,去城外庄园晃荡半天,然后快天黑的时候就一个两个蓬头垢面满身泥土的回长安了。
平日里一个个都是华服加身,个人仪态很是主意,但是就这一天,这些人就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去种地来着,脏兮兮的招摇过市。
说远了,这是明天才会发生的事情,二月初二这天,皇帝皇后妃子们还有太子照例作秀,然后等大臣们也秀完了就招待朝臣回大殿上吃点点心。
这点心美其名曰富贵果,因为这时候的人们不但认为二月初二是春耕开始的时候,也认为这一天是迎富贵的日子。
皇家官员士人不用说了,就拿老百姓们来说,农耕的日子就是一年开始有盼头的日子,这一天是迎富贵,也寓意着一年能有个好收成,可以过一个好年。
武元庆这天也进宫来着,他虽然被免掉官职了不需要种地,但是他老爹武士彠却是要种的。
那么大岁数了肯定是种不了的,只能是武元庆跟着去帮忙,其他家的也是小辈去帮忙。
但是嘛,后边吃富贵果点心就没武元庆什么事儿了。耕完地武元庆跟着大臣们往大殿方向走,不过他不是去大殿,而是要更东边的太子东宫的。
结果武元庆晃晃悠悠走着呢,就感觉到身后一股风声袭来,让后肩膀被人狠狠撞了一下差点爬倒,然后那人撞了武元庆超过去,不但没有道歉,还扭脸重重冷哼了一声,然后趾高气扬的走了。
“卧槽,你特么回来,看老子不打死你。“武元庆跳脚大骂,那人停顿了一下,然后迈步继续往前走不再搭理武元庆。
“艹,老子跟这孙子没完。“武元庆进到东宫的时候还在骂。
“姑父先生,艹是什么意思?“一个小家伙连蹦带跳的冲到了武元庆身前,双手一张就将武元庆的双腿给抱住了,差点把武元庆给绊倒。
“慢点慢点,你摔了你爹又要说我了。“武元庆赶忙稳住身子,将小家伙抱了起来:“厥儿,你爹哪去了,赶紧让他给先生准备点富贵果填填肚子。“
“我在你屁股后边跟着,你说我哪去了。“身后传来李承乾没好气的声音,然后一双手臂从侧面伸了出来:“厥儿下来,以后别跟你姑父,小心他把你教坏了。“
“父亲,艹是什么意思啊?“李承乾的嫡子李厥虽然伸手被父亲抱离了姑父武元庆的身边,但还是念念不忘的想知道艹的含义。
“什么意思都没有,厥儿可不能跟着你姑父瞎说哦,小心你母亲打你。“李承乾想解释,结果发下儿子大眼睛里满满的好奇,只能改说教为吓唬。
“哦。“一听母亲会打,李厥立马就霜打了茄子一般低下了小脑袋瓜子。
说话间,太子妃苏氏也走了过来,和武元庆打过招呼后带着李厥小家伙走了,隐约能听见低声训斥李厥的声音。
“你究竟在骂谁呢,跟你后边听你骂了一路了。“李承乾一边当先往宫殿里走一边好奇的问道。
“你不是一直跟在后边吗,难道会不知道我骂谁?“武元庆切了一声鄙夷道。
“我怎么会知道你骂谁,你一路光是特么,混蛋,卧槽的骂,又没点名道姓说是谁。“李承乾无语的说。
“你从哪开始跟我后边的啊?“武元庆斜眼问道。
“在太极殿外边啊,我跟着父皇先到的太极殿,然后父皇和房相,杜相,我舅舅他们说事情,也不是什么大事,我不想听于是就想回东宫来,出了太极殿就见你骂骂咧咧往这边走于是就跟在你后边了。“李承乾笑着解释。
“擦。“
………………………………
第六百三十九章 最苦逼的就是皇家
“你也知道近来父皇更加喜欢狩猎了,对吃穿也不像以前那么节俭了,就有御史上书劝谏父皇。“李承乾说。
“没错,怎么了,好好说这干嘛?“武元庆纳闷的问,怎么好好的吧话题扯到节俭上了,哥们还没告诉你哥们骂的是谁呢好不好。
“父皇方才和房相他们说起这事了,还笑问舜帝曾经制造漆器,谏阻的有十多个人,这有什么值得进谏的?“李承乾说。
“然后呢,陛下在这事儿上也要自比一下舜帝吗?“武元庆好笑的问。
“什么啊,父皇就是想通过舜帝这件事问问朝臣自己吃的用的好一点有什么好劝谏的。“李承乾没好气的白了武元庆一眼,这家伙就会埋汰自己父皇。
“然后呢?“武元庆不以为意的耸肩。
“然后啊,然后御史大夫褚遂良回答的很冠冕堂皇,他说穷奢极欲,是造成危亡的根源;漆器不能满足了,便会进一步用金玉。忠臣敬爱君主,定要防微杜渐,如果祸乱已经形成,就用不着再去行谏了。“李承乾像模像样的模仿褚遂良那慷慨激昂义正言辞的怼他父皇的样子。
“真不要脸,他哪来的脸指责陛下穷奢极欲的啊。他说这话之前怎么不想想他自己,前年才被任命为的谏议大夫,年底就开始翻修他的府邸,还买下了周边十来家百姓的房子,全部拆了划到了他的新府邸里。他自己能又是修大宅子,又是锦衣玉食的吃着用着,凭什么就不让陛下,娘娘吃的好点,用的好点。“武元庆鄙夷的骂道。
“也许是人家觉得自己的钱是靠自己的俸禄,靠卖字赚来的,怎么用都是自己的事情,而父皇,母后还有我们用的都是来自于百姓的税赋,所以他怎么豪奢都可以,我们就是穷奢极欲乱用民脂民膏。“李承乾嗤笑着嘲讽。
“屁的,他褚遂良能不要脸的去卖字吗?花的还不都是他的俸禄,而他的俸禄哪儿来的,还不是朝廷发的,朝廷哪儿来的,还不是收的赋税啊,宫里的花销要都是民脂民膏,那他褚遂良花的俸禄难道就不是了吗?我最烦这种双重标准的不要脸的家伙。自己怎么活的好都是应该的,宫里的人一用的好一点就跟抢了他们家的钱一样,说什么忠臣爱君,我看啊,他们就恨不得宣告到全天下都知道,他们是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只有皇家是恨不得压榨干百姓的,好显得他们正直,他们清廉,他们一心为民,他们是名臣。“对于这些朝臣武元庆看的真的是很明白,一个两个为了刷声望真是什么都做的出来,把自己包装的跟圣人一样,实际上去他们家里看看还不知道有多么奢华呢。
大唐向来不会亏待大臣们的,特别中高级的官员,那俸禄是相当多的,除了俸禄还有各种的奖金,待遇绝对的优厚,虽然没说什么高薪养廉,但实际上给出那么高的俸禄就是差不多的意思。
像一帮有食邑的勋贵大臣,像国公,郡公这些多的年薪折算下来有一两万贯的,七八千贯的,少的像武元庆这样的国侯也有几千贯的。
而没有食邑的中高级官员俸禄起码也有几百上千贯。,像褚遂良这样既有不高的爵位,又位列御史大夫的,年俸禄都在六七千贯的。
六七千贯什么概念,一斗米四文钱,一石米四十文,一石米一百二十斤左右。一贯钱能买二十五石米。往少了算一贯钱都能买两千五百斤米,足以养活两个六口之家还吃的不错,能吃的挺饱。那就算还有其他开支,一贯钱也足够一个六口之家过一年的了。
六七千贯也就是说光褚遂良一个人的年俸就可以养三四万人一年的。
这样就可以直观的知道褚遂良一年下来过的什么样的生活了,说句不客气的,他的生活真的比皇帝皇后还要过的好,过的滋润的。
李世民刚刚登基那几年,长孙自己每天都穿的露脚面的裙子。别看这是最开放的封建王朝大唐,女人们可以酥胸半露,但是脚是比胸还要更加私密的地方,是女人的大忌,是不能露的。
可是长孙堂堂皇后却穿的是露脚面的裙子,为什么,因为大唐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又被颉利可汗给敲诈了一笔,穷的啊。
为了提倡节俭,长孙不得不以身作则,穿露脚面的裙子不过是为了节省点布料,宫里的用度也是能省就省,李承乾堂堂太子一个月的例钱不过十几贯,多的时候也就是二三十贯。
武元庆自己就很清楚,那时候武家虽然其他人的花销都有定例,但是能当多半个家的武元庆自己那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花多少就花多少的。
在晋阳和温彦博儿子温挺,裴寂的儿子裴律师起冲突的时候,哪次不得从他们手里赚个几十贯,几百贯,上千贯的。
是,确实这些人在家里也是有例钱定数的,可实际执行起来谁也能多花不知道多少,能拿出来不知道多少的。
哪个都比苦逼的太子殿下强。
这就是现实。
历史上但凡皇帝是个明君的,向来都是大臣们活的比皇家活的好,特别比皇帝活的好。
而另一个就是不管皇帝是不是明君,除了像朱元璋,朱棣,雍正这样积极反腐的,任何时候,只要不是像海瑞那样走到极端清廉,把清廉视为性命的,哪个大臣还能过的差了的,哪个不是娇妻美眷,美酒佳肴的。
所以,在武元庆看来,自己活得比皇帝活的还要好,还要潇洒的人,却劝皇帝要节俭,不能奢侈,完全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粗俗点说就是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
但武元庆和李承乾也就是嘴里骂着过过瘾,他们都知道这种事情啊,现在轮不到他们管,一个只是太子,一个除了爵位没有任何官职在身了,屁都管不了。
特别李承乾,他也就和武元庆在东宫骂一骂,这些话还不能传出去,不然还不知道到时候大臣怎么编排,怎么弹劾他呢。
“哎,对了,光顾着骂褚遂良了,你还没说你来的路上骂的是谁呢。“过够了瘾,李承乾终于想起之前的话题了。
“擦。“
………………………………
第六百四十章 海阔天空
“都怪你,把我和你扯淡的话告诉了陛下,结果陛下又拿出来和大臣们讨论,结果弄到现在事主来报复我了。“武元庆没好气的说。
“什么事儿啊你说清楚点,我没弄明白,还有谁报复你了,怎么报复你了,刚刚吗?“李承乾连问几个问题。
“还能什么事儿,当然就是都督权柄过大削权的事情还有性格暴戾的人不适合担任重要职司的事情了,结果就在刚刚从御花园来东宫的时候邱行恭就从我背后狠狠的撞了我一下,看那恶狠狠的样子好像要弄死我似得。“武元庆说。
“他敢。“李承乾双眉倒竖厉声喝道。
“刘兰成的心肝说挖出来吃了就吃了,你说他有什么不敢的,万一以后我有事犯在了他的手里,他把我心肝也挖了吃了你又能怎么样,到时候就算把他剐了又能有什么意义。我跟你说这种完全不守规矩的人是最可怕的,你完全不知道他会突然干什么事情来。“武元庆的话有些危言耸听,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可是,你也知道之前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一起弹劾都没能把他怎么样,父皇要保他,谁都没办法把他怎么样。“李承乾知道武元庆说的很对,朝中许多大臣现在对邱行恭都是闻之色变,看到他就跟看到鬼一样能躲多远躲多远,但在皇帝明着要保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只能认了,他是太子也没办法。
“现在没办法,不代表以后没办法,暂且等吧或许会有机会的。“武元庆叹了口气说。
武元庆说的等机会就是那么一说了,要对付一个郡公,一个右武侯将军哪儿那么容易,哪儿那么有机会。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机会竟然很快就来了。
创造机会的还是一个亲王,齐王李佑,或者准确的说是齐王府长史权万纪。
以前多次说过,这权万纪呢就是一个拿着鸡毛当令箭的邀名买直的小人。
连千古明镜老魏都痛斥他是小人,就会干些皇帝喜欢的事情来博得皇帝认同的小人,就知道是什么样的人了。
但是这种人呢,除了有很多像老魏这样的明白人看的清楚外,还有不少大臣还真就被骗了。
很多大臣说起权万纪那都是夸得说这是个正直的人敢于说真话的人,所以李世民虽然有那么两次厌烦透了权万纪还把权万纪被贬了,但最终还是有将他起复了。
李世民一直想要在史书上留下好的名声,所以对于像权万纪这样明知道不怎么的但偏偏名声还比较好的人,他也只能不情愿的养着。
然后呢,权万纪有给吴王李恪当过长史,这吴王李恪能被李世民称为英果类我那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年武元庆在家里教一帮皇子,勋贵子弟算术的时候,皇子里边除了李泰外就数李恪的成绩是最好的。
而且李恪有一个好老娘,杨妃,人家以前是隋朝公主的,隋炀帝的女儿,学识,修养,素质真的是很不一样的。
杨妃两个儿子,李恪和李愔,除了小儿子李愔操蛋了点外,李恪那真的交的是一点不比太子李承乾差的,早些年还有很多大臣,就那些隋朝的老臣想要支持李恪当太子继承大唐皇位的。
但这杨妃呢知道自家的血脉问题,自己儿子李恪是绝对没可能登上皇位的,所以一直就交李恪不要参与任何朝廷事情,也不要和任何的前隋老臣走的太近。
李恪一直谨记他娘杨妃的教诲,后来李世民外放亲王就藩,李恪是最早就藩的,到了封地也一直老老实实的。
当然李恪和他老子李世民一样都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狩猎,结果却因为狩猎踩了农户的庄稼,然后就被权万纪给告了。
但是告了以后呢,李恪并没有对权万纪有任何的不满,老老实实接受了他老子给他的处罚,从此再也不乱狩猎了,完了还一直说权万纪的好话,然后传到朝中不少人都以为是权万纪敢于犯颜直谏,在他的督导下,吴王李恪才会有这么好的表现的,权万纪收获了他想要的名声,李恪也博得了尊师的美名。
但这真的是权万纪的督导吗?或许有点吧,但真正的还是李恪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皇子,除了喜欢狩猎就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了,说真的那是人家老娘教导的好。
但是外人不知道啊,李世民虽然有些了解,但也觉得有些时候权万纪严苛敢告状也是有好处的,起码能吓到不听话的皇子。
李世民就想起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了,老五齐王李佑。这和李恪不能比,是真的不能比,真的非常不听话,纨绔子弟干得李佑基本都干,而且和老爹李世民一样,他也喜欢狩猎。
嗯,好像这是老李家的传统,李世民的儿子里除了李泰太胖了以外,其他就没有不喜欢狩猎的,李承乾那么忙,都还不是找机会拉武元庆去狩猎呢。
这李佑不但自己喜欢狩猎,还喜欢养一些狩猎的好把式,狩猎这种事情,除了以狩猎为生的,或者将门外,其他的大多都是一些好勇斗狠的游侠混混这些社会闲散人员。
整天和这些人一块晃,然后还弄的鹰犬做打猎只用,招摇过市的名声能好的了才怪呢。
当然,对于这些皇子来说他们要好名声也没用,明摆着皇位和他们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那好也罢坏也罢,他们还不都是亲王吗?而且你要名声好了还可能出事呢,弄不好皇帝就会觉得你名声这么好,你想干嘛,是不是要图谋不轨,从而收拾一顿。
所以,李佑名声很不好,但要说名声不好在哪里,其他也说不上来,就是轻狂急躁,喜欢玩乐。
这对于把没有继承皇位希望的皇子当猪来养的任何朝代,任何皇帝来说都其实是好事。但李佑偏偏有一个很别扭的老爹。
李世民是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什么雄才大略,来和法定继承人大儿子李承乾争皇位,另一方面呢又不想儿子都是不干正事的废物。
所以,李世民一方面派了许多的暗探监视所有就藩的皇子,亲王,一方面呢,又给每个人派的好的长史,司马,佐官希望他们能好好治理地方。
纠结的人啊。
不听话,名声不好的李佑就被他老子李世民给派了一个敢说话敢告状的,也就是权万纪。
因为有吴王李恪的美好案例在,李世民觉得这权万纪一定能把自己这老五李佑也给改教回来。
结果,李佑给他们唱了一首海阔天空,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
第六百四十一章 齐王谋反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
怀着冷却了的心窝漂远方
风雨里追赶雾里分不清影踪
天空海阔你与我
可会变(谁没在变)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一刹那恍惚若有所失的感觉
不知不觉已变淡
心里爱(谁明白我)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
“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这一句话几乎是所有没有皇位继承权的皇子内心的真实写照。
他们是天潢贵胄,是皇帝的儿子,可是偏偏他们没有皇位继承权,所以他们苦逼了。不像公主,就算再不堪也基本不会妨碍到皇权继承,可是皇子们就不一样。
他们老子没死的时候,他们老子防备着他们,有皇位继承权的太子防备着他们,等他们老子死了以后,太子登基,他们还是逃脱不了被防备的命运。
要么起来反抗,争夺,要么就当猪一样被养着,这几乎是所有皇子的命运。
敢于反抗的不多,所以就只能被当猪一样养着,可当猪皇子们也不愿意当一个死猪。
所以他们张狂,他们祸害,他们为了一些快感可以做出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但归结起来,不过大都就是想当猪也当的有点尊严,有点自由罢了,起码在自己的封地一亩三分地上活的痛快一点。
李恪就是这么一个想要自由的人,只是遇上了一个别扭的老爹给他派了一个邀名买直的所谓硬骨头,碎嘴。
原齐王长史薛大鼎被免职,换上了权万纪,权万纪一到任就和李佑怼了起来。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李佑并不打算屈服,为了活的潇洒一点随心一点,李佑决定跟权万纪斗到底。
李祐喜好游猎,游侠混混昝君谟、梁猛彪因为善骑射而被李祐宠信,权万纪多次斥退此二人,还当着齐王府众多佐官下人的面毫不留情面的犯颜劝谏。
说好听点是犯颜劝谏,不好听的说那就是当孙子一样训斥的。权万纪自以为自己是身负皇命而来,是带着皇帝的任务命令来的,那自己所说的话就代表皇帝说的,那自己说的齐王李佑就得听,如果不听那就是不尊重皇帝,其实他觉得是自己被不尊重了。
齐王李佑之前多次把他老子李世民的训斥口谕都当了耳旁风,哪里会在意一个小小长史。
被当孙子一样训斥,齐王李佑直接就跟权万纪顶了起来,虽然因为权万纪是被老爹特意派来监督的,李佑不好直接干回去。
但是你说你的,我不把你说的当回事,李佑还是敢干得。于是,权万纪把昝君谟、梁猛彪两人给赶走以后,李佑立即就把这两人重新招了回来,并且更加宠信,每天带着到处去狩猎,到处去玩。
眼瞅着派了权万纪去也没有收到什么效果,李世民收到密探传来的消息那是气的不行不行的,多次写信责备李佑,这老子责备儿子,多么常见的事情,多么一点点的小事情。
结果,权万纪害怕了。因为他并不是真的正直,并不是真的为了公理,为了正义直言进谏的,他的直言进谏都是带着目的的,是为了名声,是邀名买直,是为了让皇帝看到自己的正直好升官的。
严厉的劝谏辅佐的皇子同样是因为这些原因,但当发现自己的劝谏并没有达到效果,甚至还可能让皇帝对自己有意见,影响了自己的前程后,权万纪害怕了。
他害怕,他担心皇帝会因为李佑的不听话迁怒到自己,会让自己一并获罪,所以他要自救,他跟李佑说:“殿下是皇帝的爱子。陛下希望殿下悔改,所以训诫教导。如果殿下能约束自己承认错误,请让我入朝为殿下请说。”
权万纪觉得不对以后,就准备回长安给李佑说好话了。
李祐觉得自己老惹老爹生气也不是个事儿,万一真把老爹弄火了,肯定吃不了兜着走,所以经过考虑之后李佑接受了权万纪的建议,附表谢罪。
权万纪入朝,表示李祐一定会悔改。李世民这才消除了怒意,并赏赐了权万纪以致谢,但是仍然以李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