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幻初唐-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光家里的丫鬟们祈天灯上是这首词,就连走在大街上但凡碰到一个拿着祈天灯的,不用问上边只要有题词的都是鹊桥仙。有的是全词,有的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或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的名句。

    剽窃古人武元庆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可是被人一剽窃他心里就不舒服了,然后找人一问,武元庆才知道感情这每年七夕节给祈天灯题诗画画都已经成了一个产业了。

    每年到了七夕前几天的时候,不但市场上开始卖各种乞巧的东西,就连一些穷读书人都摆上了摊子给一些富贵人家的丫鬟们,以及那些家里能负担起祈天灯的人家的女孩往祈天灯上画个画,题几句诗词赚点润笔费。

    武元庆觉得这些家伙赚的钱里应该有自己一份的,使用了自己的诗词从事了商业行为而且盈利了,就应该付给自己版权费。

    到了一处摆着摊子,摊子前边还排着队的街角,武元庆心里一片火热都想让人去找这些家伙挨个要版权费了,好在在下命令的时候武元庆还保留了一点点的理智,知道该要点脸,自己不要脸武家也要脸的,武家不要脸,可老婆孩子的脸还是要的。

    就算老婆孩子不要脸,可老婆的娘家还是要脸的,那家伙不是太原王家就是李唐皇家,自己不要脸无所谓,可要是丢了老婆娘家的脸,自己也别要脸了,因为搞不好小命都能被暴怒火大的岳家给烧没。

    娘的,有钱不能要的心情真不爽,以后七夕老子绝对不上街来自找折磨。
………………………………

第六百九十七章 子时过半

    七月初七,七夕这一天,全天下的女子都在乞巧,顺便盼望将来能找个如意郎君,但这些人里不包括皇家,也不包括武家。

    乞巧楼都搭建起来了,乞巧的东西也置办了很多,但是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却统统没有派上用场,因为晋王李治的侧室宫人刘氏在这天下午天色快暗,也就是乞巧正式要开始的时候突然间腹痛难忍,要生了。

    整个晋王府不管是有没有事儿的,其实多数的丫鬟仆人都没有事做,可是也都惶惶然装作紧张的不行,装作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似的,可事实上除了刘氏房里的几个丫鬟忙着来来回回拿着数名经验丰富的稳婆交代要拿的东西,做的事情以外,其他人全是闲人。

    可闲人却都闲不住,下人们不敢真闲着,因为不管是府中的贵人还是一帮管事儿的这时候都紧张的不行,万一运气不好碰上这些人然后再运气不好被训被罚那可就遭殃了。

    所以,装也得装的很忙,很担心的样子。

    生孩子,向来也没有家人的任何事情,能做的就是在产房外担心的走来走去,然后不时喊两声给屋里的产妇打打气加加油,能做的也不外乎如是了。

    但,就和下人们明明不担心,不忙,却要装作很担心很忙的样子一样,家里人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也都得装出很担心的样子。

    因为长孙皇后是真的非常非常担心的,这可是亲孙子,还是儿子李治的第一个孩子,能不担心嘛。

    同理,李治也很担心很担心,所以,其他人就算不担心也得装担心,因为如果被发现不担心,而恰恰产房里的生产又出了问题,那就等着长孙皇后和李治的雷霆怒火吧。

    所以,跟着一起来的太子妃,魏王妃都一脸担心还都得围着长孙说着宽慰的话。城阳,晋阳,衡山三位公主也都一脸担心不已的,甚至三个人岁数也不大,听着房里传来的阵阵痛叫,她们吓得脸都白了。

    这些人是真的很担心,而晋王妃王氏心思就复杂了,说不担心那是假的,可担心之余还有着最好刘氏死里边的小心思,毕竟刘氏如果产出男婴的话是有可能危及她王妃的位子的,哪怕只有一丁点的可能,王妃也不希望看到。

    李治的其他老婆那就不用说了,肯定没一个希望刘氏好的,没一个希望刘氏生的是男孩的,可不管心中是如何的诅咒,可面上都得做出姐妹情深,担心不已的样子。

    李治家生孩子,不但他们一家急的不行,就连武家也是全员出动,杨氏带着襄城,长乐,王子瑜,武元庆成了奶爸,一左一右抱着两个小奶娃,身边还跟着一个丫丫小鬼头。

    丫丫一路生着闷气到的晋王府,虽然舅舅家会有小宝贝出生,可那关丫丫什么事儿,丫丫表示自己只想好好在巧楼向织女乞巧,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心灵手巧一点,因为娘亲说了,姑娘家心灵手巧会女红才是好女孩,可是丫丫却一点都学不会女红。

    而且自己专门让爹爹给让人给搭建的那么大的巧楼,还买了那么多东西,巧蛛自己都买了那么多呢,要是今天不能乞巧,所有的一切布置都白费了,爹说过浪费可耻,丫丫不想做一个浪费的人。

    为了让自己聪明,为了让自己做一个不浪费的好孩子,丫丫一路上进行了无数的抗争,逃跑,可没一次成功的,直到进到王府的前一刻,丫丫都在试图逃跑,可最终他还是失败了,爹爹抱着弟弟妹妹竟然都比自己跑的快,自己为什么不能再长大一点点呢,只要自己在大一点,腿再长一点,爹爹就抓不到自己了。

    这一刻,丫丫很希望自己变成大孩子。

    进了王府里,丫丫忽然发现自己也用不着那么气,因为虽然自己家的巧楼用不上了,买的那些东西也用不上了吃不到了,可是来了舅舅家也有巧楼的。

    城阳,晋阳,衡山三位公主都还没嫁呢,自然也是需要乞巧的。所以,李治专门给妹妹们建了高大的巧楼,而且李治是早就开始搭建的,所以要比武家的巧楼高大多了。

    可是因为刘氏的生产,导致这巧楼是用不上了,不过在丫丫发现了巧楼后,巧楼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丫丫人小,武元庆压根就没带女儿到产房外边,万一给吓到了怎么办,所以在丫丫欢呼着指着巧楼让他看得时候,武元庆就喊来了王府的几个丫鬟仆役,让他们看着丫丫还有两个小豆丁玩去,然后他才去向了产房那里。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七月的晋阳正是最热的时候,也是蚊子最多的时候,一帮子人待在院子里咬的是不行,可听着里边刘氏的高一声第一声的痛叫声,长孙心揪的就是不回房里,长孙不回房,其他人就只能全陪着长孙扛着蚊子的咬。

    想在院子周围点上艾草或者说蚊香都不行,艾草那就呛的很,用艾草做的蚊香当时味道淡一点,可是依然也不行,因为院子里露天的,想要能起到熏蚊子的作用那肯定就点的少不了,可是甭管多还是少,都不能点。

    因为长孙有气疾,也就是后世说的哮喘,闻不了那味儿就。

    蚊子咬就咬吧,扛着吧,不然还能怎么样呢

    就那么生扛着,然后一直扛到天上都已经飘满了祈天灯,然后祈天灯越升越高然后渐渐看不到,又然后烧完了蜡油的祈天灯都开始零散的从天上飘落下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子时,也就是半夜十一点以后。

    子时过半就是十二点了。

    就在武元庆琢磨着刘氏叫了特么都两个时辰了吧,怎么还不生啊,这是准备赶在七夕最后才生啊还是想过了七夕生啊的时候,里边的叫声终于越来越大,就像是一百米最后的冲刺阶段一样。

    稳婆也在喊用力,用力之类的,然后喊看到头了。。。。。。。。。

    终于,在子时即将过半的时候,刘氏生了,在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即将结束的时候生了一个儿子。
………………………………

第六百九十八章 改个名字吧

    “雉奴,孩子的名字可取好了?“自己的小儿子有后了,长孙高兴的不要不要的,虽然不是嫡亲孙子,可庶出那也是亲孙子。长孙手一挥,所有人都赏,赏完了才想起孩子还没名字呢,于是问儿子李治。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儿臣想给孩子取名叫忠,李忠。“李治微微点头回答道。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李治引用的这句话是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里边的,德的本意是指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

    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无,便成德。

    道德,是一种虚化的认知,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

    如果简单的理解,德就是德行,好的品行。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简单解释就是天下所有的德行,最好的不就是忠了吗?还有比忠更好的德行吗?

    “忠”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与范畴。孔子提出君子行事以忠信为主,而东汉马融因有感于孔子写了孝经,而独缺忠经,因而补之,使忠孝的德行得以两全。

    《忠经》是系统总结忠德的专门经典,其中《天地神明章第一》也就是李治引用的这句话把忠说成是天地间的至理至德。

    忠者,德之正也,这个忠字存心居中,正直不偏,给儿子取这个名字,意味着李治是希望儿子是一个有最好德行的人,是一个忠诚忠厚,直率的人。

    忠字寓意很好的,可见李治绝对不是一时兴起给儿子起的名字,估计早就想好这名字了。

    只是,李治的回答让他老娘长孙差点一口气憋死。长孙问孩子的名字取好了没,潜台词就是她心中有好的名字,她想给孩子取名字。

    这时候李治就该很有眼色的说一句还没呢,要不请母后你给孩子取个名字吧,这才是合适的回答。

    哪成想,李治太激动了,而且也确实给儿子想了一个很好的名字所以就没听出来他老娘的意思,直接就说自己已经给孩子取了名字了,叫李忠,还得瑟的把寓意说了一下。

    长孙都已经准备说自己想的名字了,结果听儿子这么一说,差点被口水给呛到。

    好在,这是亲儿子,虽然这亲儿子很没眼色,让自己没法给孙子取名字了,但长孙也没生气,儿子取就儿子取吧,亲老子取名字也是应当的。

    然后长孙就又想夸一夸儿子这名字取得好,结果又是刚想说话,就突然被人打断了,就听武元庆忽然摇了摇头说道:“李忠,这名字虽然寓意很好,可叫起来普通,晋王要不要换个名字啊?比如叫李麟?麟,麒麟也。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晋王乃龙子,这孩子自然就是龙孙了,我觉得孩子名字取麟字,这个和龙凤同为四灵的瑞兽更加配一点的,而且也好听不是。“

    “李麟?“长孙念了一遍后发现这李麟确实比李忠好听,而且麒麟,麒麟子本就是比喻皇族的,麟子凤雏嘛。而且在民间麟儿指的也是命格好的孩子,有出息的孩子。

    反正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麟字都是寓意非常的好,比忠字更加配皇家的孩子的。

    “雉奴,你觉得呢?“长孙看向自己的儿子。

    虽然长孙是问李治觉得怎么样,可当她问这句话而不是直接否掉武元庆的提议的时候,表露出来的意思也就很明显了,长孙是觉得李麟这个名字不错的,只不过李治已经取了名字了,而且这当爹的对儿子的名字最有发言权,所以才问李治的意见,他怎么看。

    李治想了想,默念了几遍李麟又默念了几遍李忠,想了想忠字和麟字各自代表的意思,沉思了一下后李治说道:“儿臣也觉得李麟更好一点,母后要是觉得可以的,那孩子的名字就叫李麟吧。“

    “嗯,母后也觉得李麟不错,那就叫李麟吧。“长孙又念了一遍后点头说道。

    孩子的名字定下来了,大家都很高兴,但高兴的是武元庆,其他人还以为他是因为提出的名字被采纳了所以高兴,还纷纷打趣他。

    可谁都不知道,武元庆之所以高兴,并不只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又一个历史给他给改了。

    原本历史上,李承乾被废了,李治这个从来不在皇位争夺各方势力眼中的家伙横空杀了出来直接拿下了太子之位,然后很快没几年就当了大唐的第三任皇帝。

    现在历史被武元庆的到来给改的李承乾太子之位稳如磐石,李治基本是没机会捡漏了。武元庆也一直这么觉得的,可当李治说给孩子取名叫李忠的时候,武元庆傻眼了,因为他发现历史的巨轮竟然还在修正一些东西。

    因为原本历史上,李治的第一个孩子就叫李忠,这孩子命很不好,因为他是庶出,虽然是长子,虽然在李治当上皇帝后,这孩子被立为了太子,可是好景不长,李治就废黜了李忠的太子之位,改封梁王,授任梁州都督,同年改任房州刺史。显庆五年,李治将其废为庶民,迁居黔州,囚禁于曾经被贬黔州的前太子李承乾故宅。

    这孩子已经够苦逼了,堂堂太子几年内丢了太子之位,还丢了皇家的身份,结果命运还要和他过不去,二十二岁的时候这孩子被赐死在了黔州住所。

    可见,李忠这个名字和这孩子实在是相冲的,对这孩子没好处。再一个关键的是,武元庆觉得如果孩子叫李忠的话,好像历史会重新走回原轨,虽然可能是他有点多想了,想多了吧,可是为了求个心安,武元庆觉得这孩子还是换个名字的好。

    换个名字,那就和原时空当过太子的李忠完完全全没了关系,也能有个好结果。

    当李治孩子叫李麟后武元庆当然是最高兴,最开心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