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幻初唐-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元庆还在大棚地下挖的有纵横交错的火道,弄得地暖,准备在气温过低的时候,在外边的火塘烧火,然后给大棚里边增温。

    有钱有势就是好,七八天的时间,占地十几亩的几十座坐北朝南的温室大棚就全部弄好了,里边的土壤也都翻整好施好了草木灰肥,武元庆在来的当天就让人沤的粪肥也都混合好土壤洒到了地里边。

    土豆,南瓜等有的是直接就可以种,但西红柿辣椒还有其他的一些蔬菜是需要先育苗的,就要等育出苗后才可以种。

    土豆,南瓜,辣椒,西红柿这几种,武元庆没敢全种下去,担心万一大棚没弄好什么都没种出来那就惨了,他准备每种只种一半的种子,以安全第一为先。

    至于其他像什么茄子大唐这时候叫昆仑紫瓜的,还有黄瓜,胡萝卜,白菜,芥菜、菘菜之类的菜那就随意种了。

    大棚种植搞得热火朝天的,武元庆每天也都是乐乐呵呵的,但几天前在田间翻耕时候的发现却让他心中抹上了阴影,一直挥之不去。

    而就在这时,武元爽带着大丫二丫也跑来了武功,同来的还有太子李承乾,襄城,长乐两位公主,以及到武家讨过债的程处默。

    一见到武元庆,程处默就扑上来给了他个大大的热情似火的拥抱。

    “哎,这是干吗,你给我起开起开”武元庆用力挣脱了程处默的熊抱,面色不渝的吼道:“你小子有病吧,我特么可没有断袖之癖,龙阳之好,你要是弯的你就给我有多远滚多远”。

    被武元庆指着鼻子吼,程处默没有一点不高兴,反而一脸激动握住武元庆的手说道:“谢谢,真的是太谢谢你了,大恩不言谢,多的我也不说了,你以后就是我程处默的兄弟,比亲兄弟还亲。”

    “这家伙什么时候犯病的啊,逮着人就认兄弟”武元庆看向弟弟武元爽问道。

    由于程处默抓着武元庆的手用力的摇晃,带的武元庆的身子还有脸都在颤动晃悠,使得他现在的面部表情极为扭曲滑稽。

    旁观的几人都嘻嘻哈哈的笑的乐不可支。

    武元爽被自家老大打怕了,虽热很想笑,但又不敢笑,听到老大问话,只能强忍着笑回答道:“没有,他就是太高兴了,太想感谢大哥你了”。

    “感谢我?为什么感谢我啊”武元庆不解的问道。

    李承乾笑嘻嘻的给武元庆释疑:“自从前次听了你的话,处默回去就没有再让程伯母喝药的时候放糖,坚持了这么多天下来,程伯母的身体大为好转,咳嗽少了,痰多的毛病也有了明显的减轻。对吧处默”。

    程处默激动的点头:“对的对的,母亲说她呼吸比以前顺畅了许多,这两天都可以不用人扶就下地走动了。请了的大夫也都说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痊愈了”。

    “呵呵,那是因为婶婶病的不重,大夫开的药好,你感谢我干吗”武元庆不想揽功,他觉得自己就是提了提建议让喝药的时候不要放糖,又不是什么大事。

    哪知程处默把头摇的拨浪鼓似的说道:“不对,你说的不对。我娘从年初就病了,一直就没好过,从开始的偶尔咳嗽到后来越来越严重卧病不起,那些大夫也都束手无策,言语中不经意会透露出娘亲已时日无多。是你,是你的一番话才使得娘亲好转起来,是你救了我娘亲一命。武元庆,我感谢你救了我娘亲,可惜我爹半个月前已经返回泸州去继续镇压僚人叛乱,不然他一定会亲自来向你道谢的”。

    说到老爹程咬金没有能够亲自来道谢,程处默觉得挺失礼的,一脸惭愧。

    听到这,武元庆暗地不由撇嘴,道谢?搞不好你爹想弄死我呢。(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我就问你怕不怕

    都说升官发财死老婆,你爹这官也升了财也发了,眼瞅着老婆也要死了,可以再换一个更好点的,结果我给搅和了,他知道还不得气死啊。

    反正武元庆记得历史上程咬金的夫人是七宗五姓中的第一门阀崔氏之女,反而现在的这个孙氏是前不久才知道的。

    所以可以肯定,如果不是武元庆插手,孙氏这一遭是死定了,不然程咬金不可能再去崔氏之女。

    那可是崔家的女儿,皇帝想娶都娶不到的,被武元庆给搅和的娶不到崔家的女儿,程咬金算是少了一个大大光宗耀祖的好机会。

    武元庆这也只是在心里自己偷着想想小人之心一把而已,因为只有他是穿越的所以才会知道往后发生的事情。

    程咬金却万万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更不可能拨开历史的迷雾看到数年后的事情。

    再说就算知道孙氏死了,自己会娶到崔家的女儿,程咬金也不一定愿意啊。

    万一程咬金和孙氏夫妻情深,希望自己婆娘长命百岁也不一定。这个从程处默偶尔透露出的话中也可以感受出来,别的不说,就说前段时间程咬金回朝,明的是回朝奏事,暗地里搞不好就是回来看望老婆的。

    武元庆心里翻滚,脑洞大开瞎琢磨,程处默则激动的一再表示感谢,非要割手指滴血盟誓和武元庆结拜为异性兄弟。

    看着程处默抽出来的明晃晃亮闪闪泛着寒光的匕首,吓得武元庆连声阻止,好不容易把这个自残党给劝住了。

    虽然不割手指了,但还是逃不脱指天发誓结拜的流程,李承乾也凑热闹跟着结拜。

    然后一个太子,一个侯爷,以及一个未来国公就这么瞎比胡闹的成了异性兄弟。

    “武元庆,你弄的那个烧煤炭的火炉真好用,不但比以前取暖的炭盆更暖和,还没有多少碳毒。母后还夸你了,说你做了一件大功德的好事,说有了这火炉今年宫中都没有发生因碳毒而死的事情。”结拜过后,一伙人跟着武元庆参观大棚,叽叽喳喳的问东问西,李承乾瞅了个空对武元庆说道。

    “是吗,娘娘会夸我,真稀罕”武元庆笑着问。

    “你这家伙”李承乾翻了个白眼说道:“不光母后夸你,连皇祖父都夸你说那个火炕好呢”。

    “可别,太上皇他老人家的夸奖我可不敢当,这要让陛下再误会什么,我可又要小命不保了”武元庆连连摆手,敬谢不敏。

    “你这人怎么这么小心眼啊,还记着上次的事情呢”李承乾没好气的说道:“算了算了,不说这个了。你向父皇请假不到宫中伴读,说要在冬日里培育蔬菜,还准备增加土豆的种子数量,这怪模怪样的大棚就是你这几天下来的收获啊”。

    “呵呵,这个算不得收获,顶多算是把我心中已有的东西复制出来而已。不过收获也不是没有,虽然和冬天种蔬菜没什么关系,但也是关于粮食方面的事情。”虽然嘴里呵呵笑,但武元庆脸上却是面无表情,甚至有些阴沉。

    “什么收获,说出来让本太子跟着高兴高兴”李承乾兴致勃勃的问道。

    “你想要跟着高兴是不可能了,不过被吓死倒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武元庆直接泼凉水。

    “坏消息?”李承乾傻眼。

    “很坏很坏的消息,坏到你父皇都能被吓死”武元庆仔细想了想怎么才能把事情的眼中程度表达的更清楚一点。

    “具体是什么?”李承乾问话的声音都在颤抖。

    其他人也都呆愣愣的看着武元庆,心中不由在想能把皇帝都吓死的消息该有多大呀,起码也要像去年突厥颉利可汗进逼长安一般吧。

    “来,给你们看样东西,你们就明白了”武元庆走到一个大棚的墙边,将墙角堆放的几块土疙瘩拿了两个递给了李承乾。

    “卧槽,这特么是什么啊”李承乾接过去仔细一瞧,直接给吓了一大跳。

    只见那土块上边密密麻麻的排布着几十个长条状的深黄,浅黄的虫卵。

    襄城长乐姐妹还有大丫二丫姐妹都不约而同的发出超分贝的尖叫。

    “这玩意到底是什么啊,你哪儿弄来的”李承乾一脸嫌弃的扔掉土块问道。

    有点密集恐惧症的武元庆也是一脸恶心想吐的感觉,但还是强忍着恶心,拿了个锄头从一边没有翻新过的地里刨了一大块土出来指给李承乾看。

    “从地里挖出来的?”;李承乾惊讶的问道。

    “废话,当然是从地里挖出来的了,不然还能是我凭空变出来的。我是想告诉你,这地里边很多这种卵”武元庆给了李承乾一个白眼。

    “知道这是什么卵吗”武元庆再次发问。

    “不知道”李承乾摇头。

    “你们呢”武元庆问其他几个,得到的是同样的摇头。

    “这是蚂蚱卵”武元庆从土块上捻了一个卵,放在手掌中间让众人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蚂蚱?”

    “对,蚂蚱,也叫蝗虫”武元庆点点头。

    “艹,蝗虫?这么多”除了年幼的二丫,其他众人齐声尖叫。

    “怕了吧,被吓到了吧,要是我告诉你这周围方圆十几里的地,随便挖一处都能挖出这么多来,你是不是会更害怕,要是我告诉你这整个关中可能全是这种情况,是不是你父皇也会吓的要死”武元庆平静的描述着。

    “艹,不要说了,不要再说了”李承乾激动冲武元庆大吼。

    看着武元庆平静的如死水一般的眼睛,李承乾流着泪带着祈求的问:“你是再骗我的对不对,是在开玩笑的对不对”。

    武元庆沉默了半响,才艰难的摇头,嗓音沙哑:“很抱歉,但这是真的。今年冬天一直没有下雪,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恐怕也不会下雪,天又不是很冷,这些虫卵难以被冻死。而且由于没有降雪,明年很可能发生旱情,干旱的环境非常适合蝗虫的生长。一旦大旱,则必然飞蝗遍地。旱极而蝗,想必你应该听说过。到那时,铺天盖地的蝗虫倾泻而下,争相吞食禾田,草木。整个关中的粮食必然损失多半甚至绝收,最后的结果就是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饿殍千里,易子而食。”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坏消息,好消息

    贞观二年,关内发生旱灾,百姓缺粮,有许多人卖儿卖女以换取衣粮。四月,太宗诏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儿童,交还父母。又因去年久雨,今年又遭受旱灾、蝗灾,大赦天下。

    并下罪己诏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这句话的意思呢是说李世民为了百姓有饭吃,宁愿上天把一切灾难都降在他一人身上。

    关于贞观二年发生蝗灾的事情,史书上新旧唐书太宗本纪都有记载,旧唐书里边只记载出御府金宝,赎男女自卖者还其父母。庚午,大赦天下,没说有蝗灾,新唐书中明确记载庚午,以旱蝗责躬,大赦。

    不过关于下诏罪己,新旧唐书是没有记载的。

    武元庆知道贞观初年关中有过大范围的蝗灾发生,不过具体什么时候他却是没有记得的。

    但当看到地里边随便挖出一块土都能有那么多虫卵的时候,武元庆心中就已经非常确定蝗灾发生的时间就是明年。

    “那该怎么办啊”李承乾方寸大乱,求助的看向武元庆。

    “能怎么办,凉拌。这年月发生蝗灾那是绝对无解的事情,除了让陛下从其他地方往关中调运粮食,别无他法。哦,对了,记得告诉陛下,趁现在大家都不知道会有蝗灾发生,长安城中粮价还便宜,赶紧从那些粮商手里多买点,省的那帮子奸商到时候哄抬粮价,发国难财”武元庆想了想说道。

    “哦”李承乾一脸的失望,因为武元庆也没有给出什么解决办法。

    不过,对于蝗灾武元庆也的确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别说这是古代了,就算到了后世,有飞机有杀毒剂灭虫,蝗灾也是一大难题,不仅仅是中国就是全世界也都在为治理蝗灾犯难。

    没办法,蝗虫的繁殖力实在太强了,尤其是飞蝗,武元庆小时候在电视上就看到过,那家伙铺天盖地的哗啦啦嗡嗡作响看着都渗得慌。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李承乾带着惊天噩耗回了长安。

    初闻蝗灾,李世民自然是不肯相信的,今年可是他正式登基改元第一年,全年虽偶有灾祸却也大体算是风调雨顺。

    刚准备在年终的时候好好盘点盘点全年收入,享受一下万民敬仰呢,怎么就特么有了蝗灾了。

    狗日的武元庆嘴里就蹦不出什么好话来。

    可切实的证据让李世民不得不相信武元庆说的是真的。看着派人从长安城周边各地挖取的样土,那里边一粒粒的虫卵,李世民如遭五雷轰顶,面色惨白。

    急急招来裴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几位宰相大臣一番议事,但这些大臣要么就是对武元庆的话提出质疑,要么就是和武元庆说的一样的调粮建议。

    最后,李世民下了封口令,严禁外传有关蝗灾的事情。

    散会以后,各司其职,该调粮调粮,该从城中粮商手里收粮收粮,还有其他一些举措。

    武元庆不知道李世民最后会怎么应对,但他自己已经开始做出了应对举措。

    除了派人将晋阳属于武家的粮食拉到长安外,武元庆也在长安和晋阳等周边大城偷偷的无声无息的收购着粮食。

    另外让武家采购木材的商队通通改变目标,从南方收购粮食往长安送。

    但路途遥远,从长安到南方就不知道要多久的时间,别说再从南方运粮到北方了,到时候能不能赶得上还真不好说,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试试看了。

    另外就是从周边州县大量的收购家禽,同时武元庆也鼓励自己封地上的农户孵抱鸡鸭等,多养点小鸡小鸭小鹅什么的,孵化出来可以卖给侯府。

    武元庆知道明年这庄稼是指望不上了,但是如果多养点家禽的话,倒是挺不错的,不用担心没虫子吃。

    但又不好明说,只能是让这些庄户先孵化出小的来,卖给侯府,然后等明年蝗虫爆发的时候再原价返卖给他们。

    武元庆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安排后,就安心的呆在封地上继续他的大棚菜大业。

    而这时候派往晋阳到王家提亲的媒人终于再次有了回信。

    武元庆到了长安后,就和便宜老爹说了自己和王子瑜的事情。

    当得知长子和太原王氏的嫡女有情的时候,武士彠可以说是欣喜若狂。

    五姓七望家的女儿整个大唐谁不想娶,只是想娶娶不到而已。

    武家只能算是新贵,和显赫数百年的王家比实在是差远了,要是能娶到王家的女儿,那绝对是光耀门楣的事情。

    提亲,马上就提。

    武士彠当即立刻就找了最好的媒婆,又请托了同为六部尚书之一的吏部尚书杜淹帮着做媒写了书信送往晋阳王家。

    之所以要找杜淹来当媒人,不光是因为他官大,是吏部尚书,还因为杜淹是王子瑜王伦兄妹二人亲爹,也就是王家前族长王通的门人学生。

    天地君亲师,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这是非常近的。作为王子瑜师兄,杜淹给师妹来做媒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

    其实要说起来,王通的学生在朝为官的还有不少,像薛收,温彦博这两人不但是王通的学生还是河东人。

    但很可惜的是,薛收的侄子是薛元敬,他和温彦博都和武元庆有大仇。

    派去求亲的人已经走了一个月的时间,到了晋阳也有小二十天了,却没有什么进展。

    期间,派去晋阳的人有信件送到武元庆手上,说杜淹的书信王家收了,但媒婆却被拒之门外了。

    后来武元庆收到王伦的书信才知道,王家对于武元庆求亲的事情内部有不同的意见。

    族长王绩,也就是王伦兄妹的叔叔,是持赞成意见的,而且对武元庆赞赏有加。

    但王家的老夫人却是坚决不同意的,因为老夫人中意的是她娘家子侄,范阳卢家的卢勇。

    尤其是武元庆和卢勇有过多次冲突,老夫人更是看他不顺眼。

    知道老夫人横加阻挠,武元庆都准备到王家抢亲去了,没想到这天从晋阳有书信送来,还是让武元庆心花怒放的好消息。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六章 简单粗暴

    时间回溯到五天前。

    太原王家。

    喋喋不休的争论已经好多天了,王家各房各枝的人都显得有些精疲力竭。

    但事关王子瑜的亲事却由不得众人不慎重。尤其是在家中老夫人和族长意见相左的时候,各房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王家的嫡女,王子瑜的婚事不能儿戏,更不能当成普通婚事来论,结亲的对象必然是要对王家有好处才行。

    政治联姻或者家族联姻是绝对跑不掉的。

    但令人纠结的是无论是和武家结亲还是和范阳卢家结亲,对于王家都有莫大的好处。

    一个是朝廷新贵,应国公的长子武元庆,一个是范阳卢氏的嫡子卢勇。

    单论背景,武家肯定是比不上范阳卢家的。

    但要说到具体结亲的人,卢家的卢勇却又比不上武家的武元庆。

    武元庆刚刚新封了武功侯,还成了从四品的司农少卿,加之和太子关系莫逆,前途必然一片光明,未来封公拜相几乎是铁定的事情。

    而吕勇呢,至今仍是白身,论官职爵位和武元庆没有一点可比性,论才学和武元庆也相差甚远,还被武元庆耍了一次又一次。

    所以难坏了王家诸房,有人赞同和武家结亲,因为武元庆前程远大,对王家大有好处。

    有人赞成和卢家结亲,因为卢家背景更为深厚,而且卢家在朝中的重臣也很多,而且王家和卢家一直以来就有联姻,这是传统。

    这些人所思所想都是从利益方面出发的。

    反倒是族长王绩和老夫人想的比较简单。

    王绩当过官,但是他自己觉得不太适合当官于是给辞了。

    王绩当不成好官,却是个好的诗人。他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极深的造诣,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

    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王绩喜欢作诗,也精于作诗,而恰恰武元庆的诗作也都极为的好,很受他的喜欢。

    武元庆的诗作是剽窃的,但王绩不知道,他就认为武元庆有才学,诗词写的好,他很喜欢,爱屋及乌,于是王绩对武元庆也就极为的欣赏和喜爱。

    这么一个诗词俱佳的才子要和自己侄女结亲,王绩既然是乐意之至的。

    而王家老夫人呢,她也没想太多的利益好处,就是觉得自己是卢家的女儿,就应该为卢家人着想。

    虽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但王家和卢家结亲又不会影响王家的利益。

    既然没什么不好的影响,那卢家的子侄想要娶自己的亲孙女,亲上加亲,怎么就不行。

    “母亲,那武家的媒婆又在门外求见,要不要让她进来”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小声问道。

    “让她走,你去告诉她,就说我王家的女儿是不会嫁给武家的”满头银发的老夫人把手中的拐杖用力杵着地说道。

    “让她进来”坐在下首的王绩也开口了。

    妇人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不知道该听谁的,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让她进来到偏厅等着,你再把其他几房的叫过来”在老夫人怒视下,王绩缩了缩脖子说道。

    “绩儿,你是不是非要忤逆为娘,把为娘气死才甘心啊”老夫人气冲冲的道。

    “娘,这怎么是孩儿忤逆呢,孩儿不也是为了子瑜好啊。大哥早逝,嫂嫂悲伤过度,没过两年也撒手人寰,留下这两个小的,我这做叔父的不照顾谁照顾,现在子瑜年岁大了,该成亲了,我不得帮她选个好点的夫婿啊”王绩无奈的说道。

    “你的意思是说老身就不是为了子瑜好了,老身就是在害自己的亲孙女了。”老夫人眼睛一瞪,厉声道。

    “不是,孩儿哪敢啊,孩儿就是觉得武元庆比小勇要更适合一点,而且子瑜那孩子也对武元庆有意,您说这俩孩子两情相悦多好的事啊,咱就成全他们好了”别看已经是族长了,王绩还是很怕老娘的,见老娘生气了赶紧赔笑。

    “武家那小子哪儿好了,整天惹是生非,在晋阳惹事也就罢了,当了长安也不消停。你再看看小勇,做事稳重,对人彬彬有礼,哪是武家小子可以比的。再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哪儿轮到他们自己做主了。”老夫人说到武元庆就顶顶瞧不上眼,说道卢勇就眉开眼笑的直夸。

    “就是,母亲大人说的一点没错,二哥你还是听母亲的话,让子瑜嫁给小勇吧”这时其他几房的人也都到了,听到老夫人的话,三房的人就忍不住插嘴了。

    “三哥,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小勇虽然稳重,但能力却比武元庆差远了,不然也不会输给人家一千贯,最后还要咱们家给他出钱把顶账的玉佩赎回来”反对的是四房的。

    这些人一来,你一言我一语又开始吵吵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