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假太监-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萨尔浒大败之事早就传回来了,可由于叶珣的横空出世,大胜的努尔哈赤并没有多少喜意,而身为大明最高统治者的万历皇帝就更不用说了。
消息传来后,万历皇帝把自己关上上书房整整一天的时间,任谁来求见劝说也不搭理,随即就是一连串命令传下,其中就包括派遣熊廷弼、捉拿杨镐以及加强沈阳一线的防御等等。
许显纯身为锦衣卫大都督,虽然可以单独将密报送与皇帝,可因为密报上的这个人是太监,所以他就留了个心眼,将密报先送到崔文升手上,由崔文升转呈给皇帝,这样做的原因,当然还是为了交好崔文升这个司礼监大太监。
终万历一朝,锦衣卫和太监的遭遇差不多,都属夹着尾巴做人那种,但通过这件事,却让许显纯看到了希望,一个让锦衣卫重现辉煌的希望。
崔文升在朝堂上混了这么多年,许显纯的用意又怎会看不出来,同时作为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他十分清楚皇帝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场胜利,那怕这场胜利并不大,却也一样是场找回颜面的胜利。
让崔文升疑惑的还是叶珣这个人,从前外派镇守太监都是由御马监负责,此刻掌管御马监的太监孙纶就坐在一旁,可据孙纶所说,铁岭的镇守太监是刘用,刘用身边是有个小太监,可具体叫什么,他实在想不起来了。
崔文升已经快六十的人了,脑袋运转却极快,见孙纶实在提供不出关于这个叶珣的任何情况,眼珠转了转,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挥了挥手,将屋内的其他太监都赶了出去,才对孙纶道:“从现在起,那个叫叶珣的小猴崽子,就是你我安插在刘用身边的密探,在发现刘用临阵脱逃后,即刻接管了铁岭的军权,从而将鞑子老奴赶回了老家,听明白了吗?”
能坐是御马监老大的太监,显然也不是一般脑瓜,立刻就明白了崔文升的用意。
点头道:“杂家明白,只是那刘用。。。”
听孙纶提起这个人,崔文升眼中闪过一道杀机,道:“杂家会让许显纯派人去做这件事,许显纯的这个情咱家记下了,总之这个功劳必须是咱爷们的,走,咱们这就去见陛下”
快六十的人了,行动间倒也十分利索,招呼小太监侍候他穿鞋带帽,然后和孙纶一起向乾清宫赶去。
万历皇帝最近的心情确实很不好,不好到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因为他做梦都没想到辽东的局势会糜烂于斯,那个叫努尔哈赤的鞑子,仿佛一夜之间冒出来似的。
独自一人坐在御书房内,不由又想起了几年前御史弹劾李成梁的奏折,现在奏折上弹劾的内容都变成了现实,再回想之前对李成梁的信任,万历只恨得牙根直痒。
好在李成梁死的早,不然以万历现在的心情,肯定得杀他几个来回。
人就是这样,事情出了,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责任,所有问题都是别人弄出来的。
李如柏临阵脱逃,李如桢按兵不动,也不知道这李家人都怎么了?
御史现在天天弹劾他俩,万历故作沉稳,他其实是在等,等熊廷弼的奏折,因为这两兄弟手中现在都有兵,辽东都已经这样了,若再出两个叛将,那局势恐怕真就无法收拾了。
算算时间,熊廷弼也该到辽东了,怎么还没有奏折送来?
一向沉稳的万历,最近脾气十分急躁,今天已经派了好几拨太监去内阁查看了。
此刻万历正在看方从哲的奏章,杨镐就是方从哲推荐的,现在杨镐打了一场这么大的败仗,这方从哲居然还在为他开脱。
万历强压着心中的怒气,现在还不是收拾方从哲的时候,不然内阁就没人干活了。
正琢磨着,脚步声响起,万历抬头望去,却见崔文升和孙纶一前一后地快步走了进来。
见两人都是面带喜色,万历不由奇道:“何事这么高兴?可是有辽东的消息了?”
“陛下明见万里,老奴还没说,陛下就猜出来了,确实是辽东的消息,而且还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崔文升说着,先带头恭恭敬敬地给万历磕了个头。
“哦!喜从何来?”
万历毕竟年纪大了,有时候想法就跟鸵鸟似的,遇到不可逆转的挫折,宁可把头藏起来,也不想着怎么去面对和改变。
但身为帝国之主,有些事却是不得不面对的,辽东都那样了,还能有什么好消息?
想归想,内心深处未尝没有希望听到好消息的愿望。
“是这样的陛下,铁岭镇守太监叶珣,以数千残兵,将鞑子老奴十数万大军挡在铁岭城下,不仅如此,这叶珣还亲手斩杀女真第一勇士巴都礼,杀的女真大军丢盔弃甲,大败亏输,陛下,天佑大明啊!”
尽管崔文升说的声情并茂,可万历却有点不大相信,之前有战报说李如桢躲在沈阳,也就是说铁岭并没有多少兵马,那样一座小城,内无兵马,外无援兵,还能打退鞑子大军的进攻?
万历是很希望有好消息,可他也不傻,这个消息实在有点太惊世骇俗了。
就万历不信,崔文升忙又道:“此消息是锦衣卫许都督刚刚派人送进宫的,这么大的事,谅他也不敢说谎,况且如果情况属实,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
万历一想也是,这么大的事根本是瞒不住的,冒这么大风险欺君,实在是得不偿失。
想到这,万历顿时高兴起来,道:“你刚刚说铁岭镇守太监叫什么来着?”
“回陛下,是叫叶珣,乃是老奴秘密派在铁岭的”
万历一愣,道:“何为秘密派遣?”
“是这样的陛下,此子在京的时候,孙公公就像老奴推荐了他,老奴经过考察,发现这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了历练他,老奴就将他派去了辽东最前线,他也确实没让老奴失望,原镇守太监刘用临阵脱逃后,他就率领铁岭军民奋起抵抗鞑子的军队,仰仗陛下天威,真的打胜了”
万历感觉好像在听故事,崔文升说到精彩处,不由拍案而起,说了句谁也没想到的话。
“速招叶珣进京,吾要让他当面奏对”
“啊。。。”
………………………………
第34章 召见
听了万历这天马行空般的想法,崔文升和孙纶都蒙了。
这两人邀功心切,刚得到一条消息就急着来向万历报功,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的战事怎么样,万一这小子只是昙花一现,之后就像杨镐似的一败千里呢?到那个时候,这欺君之罪可就要扣到他们俩头上了。
崔文升这时候有点明白许显纯为什么不自己来向皇帝禀报了,敢情这也是个坑啊!
孙纶的脑筋显然要比崔文升快,忙道:“陛下,恕老奴多嘴,虽说许都督的消息不应该有错,可老奴觉得还应该再等等,如果前方消息准确的话,很快就会有第二份战报来的”
万历刚刚确实有点兴奋过头了,在他的记忆里,除了李成梁,好像还没有那个将来能让努尔哈赤吃过亏呢。
冷静下来一想,可不是怎么的,万一消息有假,或是先胜后败,自己这边在把消息传出去,到时候那笑话可就大了。
点点头道:“孙纶说的有道理,这几天你们都留意些,只要有辽东的消息,即刻给吾送来,不得耽搁片刻,如果情况属实,吾必不吝赏赐,之前这个叫叶珣的是什么级别?”
“回陛下,他只是个六品少监”
其实叶珣现在屁品级都没有,不过如果这么回答皇帝的话,那怎么能衬托出他崔大太监的先见之明。
听了崔文升的话,万历点了点头,道:“年纪太小,确实也不能升迁太快,这样吧,如果他真的战败了努尔哈赤,就给他提升一级,升为首领太监,赐蟒袍玉带,协助熊廷弼镇守辽东”
“老奴遵旨!”
高声应答后,崔文升和孙纶二人恭恭敬敬地再次施礼,见万历摆了摆手,这才退了出去。
出来之后,二人不由有些面面相觑,他们也曾想过皇帝会重赏叶珣,提升一级也没什么毛病,可赐穿蟒袍可就有点过了吧?要知道二人可是当了几十年的太监才混上蟒袍的,这小子倒好,连皇帝面都没见到,就得到一件蟒袍,上那说理去啊!
出了殿门,被冷风一吹,崔文升的脑袋也清醒起来,此刻心中也不无后悔,是不是给这小子定的级别太高了?
崔文升的后台是后宫最受宠的郑贵妃,只要贵妃不失宠,倒也不担心有人能动摇他的位置,不过眼见别人官比他升的快,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
待离着万历的御书房远些了,才站住脚步,冷冷对孙纶道:“派人去趟辽东,点拨点拨他,让他知道是受了谁的恩德”
孙纶心中暗笑,这才叫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呢,脸上却一副毕恭毕敬的表情,道:“公公放心,杂家知道怎么说,谅这小猴崽子也逃不出公公的手掌心”
太监中以司礼监为尊,崔文升身后又有后台,所以尽管孙纶与他是一个级别,但在他面前却一直跟孙子似的。
听孙纶这么说,崔文升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些,再不说话,点了点头,径自离去。
两个大太监离开后,万历琢磨了一下,随即传旨命许显纯即刻觐见。
万历倒也不是要怪罪许显纯,因为朝廷有制度,奏折战报什么的,都是逐级上报的,所以崔文升先知道了倒也没什么不妥,他招许显纯来,就是想再具体了解一下,毕竟消息是锦衣卫传回来的。
时间不大,许显纯气喘吁吁地赶到御书房,铁岭方面的消息是他的手下传回来的,按理说这个时候崔文升应该已经禀报皇帝了,却不知皇帝又找他干什么。
参拜之后,偷眼观瞧,见皇帝脸上并无不悦之色,顿时放下心来。
万历也不啰嗦,直接问道:“把铁岭的战事再跟朕说一遍”
崔文升他们是内臣,万历说话也比较随便,许显纯是外臣,说话就要注意分寸了,不然那帮御史们又该要死要活地进谏了。
果然是这件事,许显纯彻底放下心来,之前因为感觉到皇帝会问什么,所以铁岭送出的那份奏报,他也带在了身上,这时候忙从怀中掏出,交给皇帝身边的近侍。
万历接过奏报仔细看了起来,见上面的内容同崔文升禀报的大致相同,不由心下大定,对这件事的可信度又多了几分。
点头笑道:“想不到朕的身边竟还有如此人才,看来朕用内臣协助地方官镇守地方,还是正确的”
“圣明无过陛下,若按奏报上来看,这位叶公公的身手绝对称得上是惊天地、泣鬼神,而且对陛下忠心耿耿,臣敢断言,以后有叶公公在辽东,陛下可高枕无忧矣!”
许显纯虽是武将,可拍起皇帝马屁来,丝毫不比文官差。
此人武功好,又是内臣,不会存在武将掌权之后的跋扈难治的现象,应该可以大用。
想到这,刚刚被压下去的想法又冒了上来,一定要见见这个小太监,从自己身边出去的,自己居然一点都不知道,这个崔文升是怎么办事的?。
崔文升辛苦在皇帝这买好,却没想到皇帝一点都不领他的情。
还是刚才告诉崔文升那句话,有铁岭方面的消息,即刻送进宫来,不必经过通政司等衙门。
这次没让万历久等,第二天晚上,许显纯就急匆匆地进宫了。
虽然他也很想先讲奏报交给崔文升,可皇帝都发话了,他总不能不听皇帝的吧?
不过为了避免崔大太监不快,许显纯还是在进宫的时候先通知了崔文升,然后两人一起将奏报给万历送了过来。
奏报是打了火漆的,因为皇帝要的急,许显纯也没敢先打开看,所以看着万历自行打开奏报的时候,崔、许二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生怕上面是什么不好的消息。
“哈哈。。。”
万历一边看一边笑,崔文升是他的近臣,连他都很长时间没听皇帝笑的这么畅快了。
是的,万历确实十分开心,按理说铁岭的小胜同萨尔浒的大败比起来,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可万历现在需要的就是一场胜利,有胜利就说明大明不是没人能打败鞑子,而且还是让努尔哈赤的军队灰溜溜地走的,这简直就是一场奇迹啊!
“好、好、好!”
万历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然后转头对崔文升道:“即刻拟旨,招叶珣进京,朕要看看朕的这个家奴,到底有多厉害,哈哈。。。”
万历话音刚落,就见崔文升附身跪倒,道:“回陛下,此刻辽东局势未定,这个时候把叶珣招回京,怕是不妥吧?还望陛下三思”
“嗯?”
听了崔文升的话,万历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
第35章 整军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万历,后世也有无数的史学家研究评价过这位皇帝,好听的不多,各种昏庸之类的帽子一大堆,但又有谁敢说真正的了解这个人?
刚听到萨尔浒大败的消息时,万历愤怒过,疑惑过,甚至也迷茫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从未曾放弃过。
从他派熊廷弼接替杨镐就不难看出,他已经开始冷静地审视女真这个蛮族,辽东这个乱摊子也并不像原来想的那样,弹指间就可平定,必须要换一种更加明智的方式解决才行。
后世曾有人说万历因萨尔浒之败对自己和国家失去信心,从而开始纵情声色,懈怠朝政,以至于朝政越发混乱,坐视女真越来越强大等等。
试问哪个皇帝不好色?写明史的作者又都是那些人?
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就是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没有话语权,历史,都是后人写的。
所以当万历听说铁岭出了个神奇的太监后,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依靠这个人一雪前耻、尽快消灭努尔哈赤,而是要亲眼看看这个人。
坐在深宫,每天听着别人的汇报,看着冰冷的文字,辽东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万历都是听别人说的,不然也不会听内阁一忽悠,就派一个比废物还废物的杨镐去指挥这么重要的一场战役。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亲眼见见那个叫叶珣的太监,如果他真有那么神奇,那再说破敌之事。
现在万历刚开口要见这个人,崔文升就极力阻拦,他想干什么?不是他说叶珣是人才的吗!莫非其中有假?
终万历一朝,除了万历初年的张居正和冯宝,始终再未出现过权臣和权宦,单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万历的能力了。
看着跪在地上的崔大太监,万历冷哼一声,道:“什么时候由你来做朕的主了?自己去领二十板子,许卿,即刻派人招叶、那个叶什么的进京”
“臣遵旨!”
许显纯暗暗嘘了口气,他本是想帮着崔文升说话的,但他也看出皇帝的不快和坚决,同皇帝的旨意比起来,和老崔那点交情就只能往靠后了。
皇帝的命令急,许显纯回到自己的衙门后,当即派人八百里加急招叶珣进京面圣。
此刻的叶珣,一心想的就是如何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根本没想过会这么快进入万历的法眼。
明朝的各种制度确实束缚了皇帝的很多权利,却也造就出很多奇葩任性的皇帝,万历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铁岭,校军场。
此刻的校军场旗帆招展,战鼓隆隆,一千四百名原开原卫士兵整齐地排列成三个方阵席地而坐,另一侧一千余铁岭卫士兵也组成三个方阵坐在地上。
两千四百人虽说不上很多,看上去却也是黑压压一片,尤其是这些天士兵们的伙食上去了,军饷也都足额发放,连从前的欠饷都补上了,让士兵们从心底感激这位年轻的公公,所以各个都精气神十足。
这些士兵虽算不上什么精锐,但确实都是经历过战场厮杀的,眼神中透露的气势就与普通士兵一样。
这样一群精神饱满的士兵,当然也给叶珣增添了许多信心。
在士兵中间是一座高台,台上除了叶珣,就是一对对比拼的勇士,叫好声不时从四周的士兵口中发出,气氛热烈之极。
铁岭卫经过筛选和在青壮中选拔,重新将人员补满两千之数,因为还要守城,所以今天只有一千多士兵参加这场比武。
这几天叶珣并不是只忙着练功,他还让高迎找来一些练兵方面的书籍供他研究。
经过一番对比,又召众百户们研讨了一天,最后决定采用戚继光的练兵法门,重新将士兵整编。
十二人为队,设队长、三队为一旗,设旗总、三旗为局,设百总、四局为司,设把总、两司为部,设千总、三部为营,到了营这个级别,就得由朝廷指派的参将指挥了。
现在叶珣直接可以指挥的人马为三千四百余人,按理应该上报朝廷,由兵部任命参将。
但这显然不是叶珣的目的,参将可以由他自己兼任,其他三个千总则就地选拔。
一个千总统领八百多士兵,这样算下来,还有近六百士兵,而这六百多士兵则被叶珣组建成他自己的亲兵卫队。
虽然还没弄到正式的官职,但这派头总是要有的。
叶珣选拔千总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以比武的方式公开任命。
这样一来,等于是把军中那些原本有一定势力的老军官一网打尽,而新任命的军官也必然对叶珣更忠心,也更有利于管理。
今天士兵还是按照原来的铁岭卫和开原卫分开站队的,待选拔出各军千总和把总后,就将重新打乱重分了。
铁岭卫原来的两个副千户很有自知之明的退出了选拔,这两人都是老兵油子,而且他们都是世袭的副千户,即便什么也不干,卫所也是要养着的,既然如此,两人又何苦跟着大头兵们争锋。
不过他们很快就将笑不出了,因为叶珣手下根本就没准备养闲人。
把总的选拔并没费多大劲,在士兵们加油鼓劲声中,原开原卫的四个百户全部轻松击败对手,成为新的把总,张起抢下一个位置,梁振则被叶珣任命为亲兵营官,最后一个把总的位置也被铁岭本地一个叫丁胜拿下。
待最后要选拔千总了,叶珣才发现,竟然一个报名的都没有。
新鲜出炉的六个把总虽也有跃跃欲试的架势,可刚刚他们的身手叶珣也都看了,算得上是半斤八两,估计这些人也是看明白了这点,才没人敢主动站出来的。
中军站在台上,接连喊了几声都没有人回答,不由转头看向叶珣,显然是再请示叶珣接下来该怎么办。
叶珣皱着眉头想了想,虽说六个把总也算够用,但制度是自己定的,总不能说因没人敢挑战这个职务就取消吧!
一旁的高迎显然看出了叶珣的为难,插口道:“公公,属下觉得千总一职倒也不必急着定下来,待将来把总们立下战功,再顺势提拔,也未尝不是一个良策”
其实高迎有句话没说透,因为叶珣擅改军制这件事,将来兵部还不知道怎么说,万一追究下来也是个罪名,他是真心拥护叶珣的,所以不希望叶珣招惹太多麻烦。
叶珣虽然没有察觉高迎的良苦用心,却也必将赞同高迎的办法,正要命令进行下一项,将士兵打乱重分,忽听场外传来一声高喝。
“这位小公公,不知我可不可以当这个千总?”
………………………………
第36章 人才
为了尽可能多的发现人才,叶珣这次选拔军官,原本没有想过仅局限于军队。
叶珣很清楚,辽东大地常年遭受战乱,百姓为了自保,大都习练骑射之术,民风绝对称得上彪悍,这些人只要稍加训练,转眼就又是一支虎狼之师。
所以这次比武选拔,校军场并未阻止普通百姓出入,只是在士兵外围简单设了围栏,任由百姓在外围观看。
还别说,消息传出后,确实来了不少围观的百姓,只可惜,选拔都快结束了,四周围观的百姓们也没有一人出来,弄得叶珣好生失望。
可没想到,就在叶珣准备放弃的时候,终于有人出声了。
叶珣、高迎等人寻声望去,却见围观的百姓自动分开,随即一个年轻人牵着马走了进来。
叶珣不识货,高迎却是正八经的军队出身,一见年轻人牵的马匹,就微皱了下眉头,然后转向叶珣,道:“公公,他牵是一匹军马”
叶珣微微一愣,脑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莫非是熊廷弼到了?”
熊廷弼新任辽东经略,明明想来视察铁岭,却没有提前通知铁岭方面,显然是想来个暗访,既然这样,叶珣也没有必要派人或是亲自去迎接,干脆也来个装作不知,这样见面时大家都好说话。
按照王百户的消息,熊廷弼一行也应差不多该到了,这个年轻人莫非是来打前站摸底的?
年轻人牵的虽然是军马,装束却与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也不知是什么意思,竟然还要参加千总的选拔。
也好,就让老子看看你都有些什么本事?
这些念头只是在叶珣心中一闪而过,脸上却没有丝毫表露。
微笑点头道:“咱家说了,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不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