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假太监-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补偿吧。
说话间,大玉儿将食盒放在桌上打开,随即一股浓香从食盒中飘散出来。
“好香!”
“不要动!”
红袖猛地抓住大玉要去端里面食物的手臂,脸色也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怎么了?”
大玉儿一脸疑惑地问道。
红袖接过食盒向里面望去,却见是一碗羹汤,里面有人参枸杞等滋补之物。
红袖擅长使毒,对解毒也一样精通,而要明白这些东西,是必须要有一定的医学药理知识。
拿起汤勺在里面搅动几下,随即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扭头对宝珠道:“这位李太妃的心思够歹毒啊!这汤谁喝都不会有事,唯独孕妇不行,喝了之后别说你肚子里的孩子保不住,今后怕是也别想再生了”
皇宫内居然还有如此歹毒之人,宝珠的小脸瞬间被气得通红。
大玉儿也傻了,讷讷地道:“我、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话音未落,殿外终于传来叶珣的声音:“饿死了,饭菜准备好了吗?”
(本章完)
………………………………
第391章 选将
坤宁宫内并没有因为叶珣的到来气氛变得活跃,相反,人人脸上的表情都很凝重。
叶珣听大玉儿哭哭啼啼地说完事情经过后,盯着那碗羹汤,不由陷入了沉思。
朱常洛在世时,身边有两个姓李的选侍,最活跃也最受宠的那个,已经被魏忠贤亲手掐死,而据事后调查,剩下这位李选侍一直都是个非常低调,且心地善良之人,所以叶珣可以肯定,这碗羹汤不是出自她之手。
天生万物相生相克,对孕妇来说,同样是滋补佳品,单独食用都没问题,可若放在一起,那问题可就大了。
所以想要查这件事也容易的很,只要查出谁最近对医术感兴趣,就不难知道这个人是谁了。
换个角度想这个问题,如果皇后不能生育,而皇帝又始终不见好转或是一命呜呼,那谁会是最佳的皇帝人选?
想想似乎又不太可能,朱由检才多大啊!他能有那么深的心机吗?
看来有必要让木铮查查最近都有什么人出入皇宫了,而且今后宝珠的饭菜,也必须有专人负责。
看了一眼几个女人,不由微微一笑,道:“红袖今天立了大功,你们说,应该怎么奖励她?”
男人就是这个家的主心骨,他的态度也将直接影响所有人的情绪。
宝珠最先反应过来,听了叶珣的话后,嫣然一笑,道:“那还不简单?今晚你好好陪陪红袖姐姐,就什么奖励都有了”
红袖斜了叶珣一眼,脸色微红,轻啐一口道:“谁要这死太监陪”
叶珣邪邪地一笑,道:“这可由不得你了,快开饭吧!吃完饭还得跟你们说件大事”
“什么事快说,不然谁能吃好饭”
红袖的性子还是那么急。
叶珣叹了口气,轻轻揉了下花家姐妹的脑袋,然后硬挤坐在她们中间,才道:“你相公我又要出征了”
当晚的坤宁宫内,可谓是春光无限,叶珣这只辛勤的小蜜蜂,又忙活了几乎一个晚上
当第二天叶珣神清气爽地走出坤宁宫的时候,除了宝珠外,其她几个女人还在高卧不起。
这次出征,叶珣不能再带着红袖,因为宝珠这里更需要她,红袖也明白这点,她不能跟随,却让她的小姐妹小箩跟随侍候。
按红袖的话说,就是要看着点叶珣,免得他在外面沾花惹草。
叶珣知道,古时的陪嫁丫头也可以称做通房丫头,红袖和宝珠把小箩派在自己身边,也未尝没有补偿小箩的意思,因为小箩也是数次救过宝珠的。
另一个跟随叶珣的则是大玉儿,草原是她的家,她又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出了下毒事件后,保不准她会去找朱由检的麻烦,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带她离开的好。
找到木铮,把昨天的事说了一遍后,木铮可是吓得够呛,他现在的身份等同于大内总管,若宝珠出事,他根本就逃脱不了干系,而且他也深知宝珠在叶珣心中的地位。
赶忙赌咒发誓地保证不会有下次,然后让叶珣给他点时间,他很快就把结果调查出来。
叶珣也没难为他,出了皇宫后就径直赶往军营,走到半路,心中忽地一动,猛地想起一个人来,原宣大总督、王象乾。
这老爷子久在边关,在边军中素有威望,能力就更不用说了,若是由他提前赶往察汗浩特抗拒蒙古大军,不是比满桂更合适吗?
想到这,立刻转道王象乾在京城的府邸。
这个时代没有人比叶珣的情报系统更完善,锦衣卫也不行。
对于叶珣的突然到访,王象乾真有点意外,不过倒也没表现出对叶珣有什么不满,待将叶珣请进来,听了叶珣说出的情况后,老爷子也不由深深皱起了眉头。
背着手起身转了好一会,才道:“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挥军北上,迎战与长城之外,不使其荼毒关内城镇,但你这阅兵的声势造的实在太大,冒然中止怕是不妥,老夫观你也没这个想法,那剩下的就是从其他地方调兵,然后派一员大将居中调度,尽可能的多给你争取时间,只是这人不太好选啊!”
叶珣苦笑着道:“老将军实在太了解我了,要不是老将军年事已高,这最佳人选就是您,所以还请老将军能指点迷津”
王象乾笑了,随即又叹了口气,道:“若是早上几年,老夫肯定会接下这个担子,但现在嘛!”
说着不住地摇头,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眼前忽地一亮,道:“老夫倒真有个人选,只是老夫也有些担心,别人能指挥动你手下那些骄兵悍将吗?”
数月不见,王象乾确实老了不少,毕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所以见到他之后,叶珣就打消了请他出山的念头,不过以老爷子之能,能被他看上的人,显然不会是庸俗之辈。
忍不住问道:“老爷子说是谁?”
“陕西布政使、洪承畴!”
一听这个名字,叶珣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洪承畴谁不知道?那可是明末有名的大汉奸,据说皇太极为了招降他,连大玉儿都献出去了。
不可否认,这个人确实很有能力,但晚节不保做了汉奸,那就是人品问题了。
对这样的人,叶珣的第一反应就是绝对不行,不过也不能拂了老爷子的好意,毕竟在这个时空,洪承畴是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投降做汉奸的。
点点头道:“老爷子担心的对,我手下那帮家伙我了解,能不能指挥动他们确实是个问题,弄不好起了反作用就坏大事了”
闲聊几句后,叶珣起身告辞,他倒不是信不过满桂,而是满桂属进攻型将领,不太适合用之守城。
走在去往军营的路上,叶珣忽地又想起一个人来、孙传庭,历史上,他也曾就任陕西总督,后来虽兵败身死,但那场败仗却不是他的过错,而且闯王高迎祥也是因败在他手里才被抓住的。
这个人可比洪承畴有骨气也有能力多了,而且按照推算,孙传庭此刻应该在吏部为官。
想到这,叶珣再次改道吏部,救兵如救火,现在没什么是比这件事更重要的了。
听说叶珣到访,杨嗣昌很意外,在他记忆中,叶珣还是头一次到吏部来。
将叶珣请进来,还没等他询问叶珣的来意,叶珣就开门见山地道:“可否请孙传庭大人出来一见?”
杨嗣昌微微一愣,这个孙传庭刚被他提拔起来,却不知叶珣为何找他,难道是他犯了什么事?
(本章完)
………………………………
第392章 决定
孙传庭,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初授县令之职,因能力出众,只一年就被破格提拔进吏部任主事。
杨嗣昌接手吏部后,对孙传庭的工作能力也给了相当大的肯定,遂再次提拔为郎中。
叶珣知道自己来的有点莽撞,一见杨嗣昌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在担心什么。
不由苦笑道:“杨大人,若要对付谁,还用得着我出面吗?实话告诉你吧!蒙古大军即将寇边,察汗浩特还需要一个巡抚,有人向我推荐了这位孙大人,因为对他不甚了解,所以才想来亲自见见他”
一听叶珣的话,杨嗣昌不由惊讶地道:“蒙古最大的部族察哈尔不是已经被你收服了吗?怎么还会有寇边一说?”
叶珣遂向杨嗣昌介绍了一下蒙古的现状,话音未落,就见从外面走进一个帅哥来。
孙传庭今年还不到三十,长得浓眉大眼,仪表堂堂,极附男人魅力,难怪叶珣第一印象是帅哥了。
“叶公公,下官愿往”
叶珣还没等说话,杨嗣昌就忍不住道:“伯雅,你未经过兵事,若冒然前往”
接下来的话没说,但意思已经很明显,由一个郎中一跃成为一方巡抚,听起来是一步登天了,可若万一战败,那等待他的,怕也只有死路一条,同时还要连累家人。
而且在杨嗣昌想来,察汗浩特本就不是大明国土,实在没有必要劳心费力地去镇守。
孙传庭当然明白杨嗣昌也是一番好心,却还是毫无惧色地迎着叶珣的目光道:“下官最大的梦想就是效仿大汉霍骠骑,封狼居胥,扬我大明国威于域外,下官不敢求巡抚之职,愿从一县令做起,恳请公公给下官这个机会”
叶珣最反感的就是夸夸其谈之辈,如果孙传庭一进来就来通演讲,或是赌咒发誓立什么军令状之类的,叶珣肯定不会信任他的。
看着面前这个眼神中充满渴望的孙传庭,叶珣相信,历史对这个人的评价不会有错,这是个有热血、有抱负,而且同自己一样,是个大汉民族至高无上的坚定拥护者。
心神激荡间,忽然涌起一股冲动,站起身,从腰间解下破虏宝刀,递向孙传庭,道:“此刀名破虏,一直是本公最心爱之物,你拿着它去尽情地施展你的才华吧!”
孙传庭不由呆住了,在京城时间长了,有关叶珣的各种神奇经历早就传的漫天飞,甚至连这把无坚不摧的宝刀,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可以说,孙传庭做梦都没想到叶珣会把这把宝刀赐给他。
情不自禁地伸双手接过宝刀,略待颤抖的嗓音道:“公公真的把它赐给下官?”
“呵呵!你要再不接着,本公可真就后悔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本公看好你,不要让本公失望,再说这把刀跟着我也有点可惜,即名破虏,就应该让它饱饮鞑虏之血”
孙传庭忽地单膝跪下,向叶珣施了个标准的军礼,恭声道:“下官必不负公公所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叶珣亲手将孙传庭扶起来,道:“没有时间了,你必须即刻轻车简从前往察汗浩特,本公随后就到,记得不论到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好自己,有人才有一切”
孙传庭答应一声,先向叶珣施了一礼,然后转身再向杨嗣昌道别,随即目光坚定地大步而出。
孙传庭都答应了,杨嗣昌自然不好再说什么,况且他也没想到叶珣会如此信任自己的手下,这也可以说是对文官,对他的一种肯定。
“公公既然已经决定了,那朝廷这边也不能无动于衷,老夫这就召集内阁,商讨支援前线的各项事宜”
一个好汉三个帮,杨嗣昌的话可说是正中叶珣下怀,点头道:“有杨大人在朝,本公终于可以安心的出征了”
仿佛又是所有的事都要赶在了这一天似的,离开吏部衙门刚到军营门外,就看到等在外面的一个木铮手下小太监。
一看他的样子就知道,小太监应该已经来了有一会,也难怪,从宫里出来,叶珣就东一趟西一趟,这一圈跑下来,都已经中午了。
看到叶珣,小太监忙跑过来请安,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报递给叶珣。
叶珣赏了小太监几枚银币,接过奏报后直接打开。
奏报的内容很简单,果然不出叶珣所料,朱由检最近总往太医院跑,还向太医院的一个御医请教了一些食物的属性等等。
这小子是想找死啊!事涉自己的后代,叶珣岂能容他?
心头火起,将奏报撰在手里,内力到处,顿时将奏报化做一团齑粉,然后张开手指任由其随风飘散。
挥手让小太监回宫,转身走进军营,边走边琢磨着这件事的处理方式。
历史上的朱由检在没登位之前,就十分痛恨魏忠贤,现在估计是把这种恨转移到自己身上了,只是宝珠何辜?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还是在同一座皇宫中,估计这小子是听到什么了,在拿自己没办法的情况下,这才想着对宝珠下手。
直接弄死这小子肯定是不行的,既然这样,那就先按着历史的发展,先封他为王然后赶出宫去,待日后再处理他。
军营中震天的喊杀训练声打断了叶珣的沉思,抬眼望向训练场,眼中划过一道狠厉之色
第二天宫中就突然传出旨意,册封朱由检为信王,并将福王原来在京中的住所赏赐给他做信王府,待年纪再长大些,再择地就藩。
旨意下达的当天,朱由检就在大群太监宫女的侍候下搬出皇宫。
尽管那位太妃拼命阻拦,但木铮根本就不惯着她,强行将朱由检塞进轿子,然后一路不停留,直接就送进了新鲜出炉的信王府。
别看朱由检年岁不大,倒是非常镇定,即没反抗也不哭闹,好似早有准备了似的。
消息传回到叶珣这里,叶珣的心又沉了几分,如果朱由检又哭又闹,说不准叶珣会放过他,因为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但现在看来,这小子的心机怕不在朱由校之下。
既然这样,那就怪不得我了
(本章完)
………………………………
第393章 阅兵
三月初十,一大早,整个京城就动了起来。
为了让百姓们看得更直观,叶珣命人在城墙下搭建了阶梯状的木板,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整个阅兵场面。
让京城百姓沸腾的还有蒙古铁骑即将入侵的消息。
这种事根本就是瞒不住的,内阁已经向九边转达皇帝圣旨,各地严加戒备,士兵军官取消休假,各种军用物资也开始向边关起运。
老将军王象乾虽然不能亲自上战场,却还是被袁应泰请到兵部,帮忙出谋划策调兵遣将。
有消息说,大军检阅完毕,就将直接开赴战场,这条消息才是最让民众们关注的。
大明早报也开足马力宣传士兵保家卫国,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好事,不但荣耀,回来之后还将享受最高待遇等等。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士兵们增加荣誉感和使命感,让他们知道从军是一件无上荣光的事,家人也将受到最优厚的待遇。
事实上,此战还将以辽东军为主,京营将士最近训练效果虽然不错,但距离真正的战士,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的。
城下有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派人维持秩序,城头上则是官员和各被邀请来观摩的使节团,城头最正中是给皇帝留出来的位置。
尽管有军士维持秩序,可城下还是很快就人满为患,阶梯状的木板上更是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就差没人摞人了。
悠扬的古乐声中,皇帝的仪仗终于出现在城头,城墙上的官员们跪倒磕头三呼万岁。
城下百姓被挤的想弯腰都不行,就更别提跪倒磕头了,好在也没人追究他们。
朱由校像个粽子似的,被包裹的严严实实,在玉撵上还是被太监们抬到龙椅上的。
城上的官员见状不由暗自摇头,皇帝还是这般模样,还如何理政?
之间叶珣探头在皇帝耳边也不知说些什么,然后就见朱由校不住地点头。
叶珣随即做出领命的动作,然后转身来到城墙边,向旁边的侍卫做了个手势。
一切都是演练好的,只见侍卫俯身将脚下的焰火点燃。
“嗵!”
“呜”
号炮声响过之后,远方苍凉的号角声也随之响起,很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中,一员顶盔挂甲的将领纵骑而来。
到了城下后,在万众瞩目中向城上皇帝所在方向高声喊道:“启奏万岁,受阅大军集结完毕,是否开始,请陛下明示!”
这大嗓门也不知叶珣是从那找来的,喊话声丝毫没受周遭嘈杂的声音打扰,仍清晰地传上城头。
叶珣再次来到朱由校身旁,像是请示似的轻声说了句什么,随即再次点头返回。
“开始!”
叶珣这番做作,就是为了让所有人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秉承皇帝的旨意行事,这样虽然糊弄不了知情者,但起码可以让百姓们知道叶公公是绝对忠于皇帝地。
听到叶珣的吩咐,将领抱拳施礼后,拨转马头绝尘而去。
很快,原本停留在远处的大军动了起来,走在最前面的是步兵方阵。
但见刀枪如林,铠甲耀眼,军队还没到近前,那种压制不住的杀气已冲天而起。
就在这时,一个响亮的声音忽然在人们上空响起。
“最先走来的是威震辽东的永字营,这支军队曾在铁岭,在叶公公的率领下,英勇顽强地抗击过女真军队,为保卫我大明国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人们寻着声音愕然望去,却见城墙上不知何时挂了许多筒状物,而声音就是从那里面传出来的。
这当然又是叶珣的创举,他借鉴了后世阅兵方式,派专人用喇叭将每支军队的来历都说出来,这样不但能让百姓们了解军队来历,同时也更能激励士兵的荣誉感。
果然,当第一支步兵方阵走过来的时候,百姓们已经抑制不住地爆发出叫好声。
当步兵方阵走到城下皇帝所在的位置时,忽地在将领的命令下停住脚步,然后一齐向城头施礼,同时高喊:“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震寰宇,顿时就将百姓的声音盖了下去。
“接下来这支军队手中所持的武器,是以叶公公名字命名的叶公铳,射程可达五百步,是原来军中所用火铳的三倍还多,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火器杀伤力”
随着解说的叙述,城墙上的安费古扬和李适等人不由相顾骇然,难怪辽东军这么厉害,却原来是火器已经发展这么厉害了。
要知道原来明军火铳的射程是八十步到二百步,一轮射完就得变成烧火棍,因为骑兵冲杀速度太快,根本不会给你再次装弹的机会,而射程变成五百步则不一样了,在这个距离,火铳甚至可以发射两轮或是三轮。
随着检阅大军一队队从城下经过,民众的情绪也越发高涨,朝廷有这么精锐的军队,那还用惧怕什么蒙古铁骑?
“下面走过来的是我军新组建的重炮营,这些重炮可谓我军的大杀器,在之前的沈阳保卫战中,只一轮齐射,就击溃了女真十万大军,从而为收复辽东剿灭建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说还在继续着,百姓们也都喊的声嘶力竭,却仍是没有一个肯离开的,叶珣的名字也同样被人叫个不停。
安费古扬在见识了大明的各支兵种后,心中忧虑更甚,他甚至已经预感到,有叶珣在,他们今生都别想再杀回建州了。
同样感到惊讶不已的则是渡边,虽然被叶珣羞辱,但任务还没完成,怎能轻易离开?而在见识了大明军队的军容后,这家伙甚至在想,怪不得叶珣如此强硬,原来明朝的军队这么厉害,前天去见叶珣的时候,是不是有失礼的地方?
要说感触最深的当然还有李适,他已经在考虑,是不是该建议李倧砍下金自点的脑袋来向叶珣赔罪了,为了一个金自点得罪这样的强邻,实在是太不智了。
对这些外人的震撼尚且如此,官员中那些原本对叶珣心怀不满的人,在见识了军队,听了独家解说之后,更是再兴不起与叶珣作对的念头,谁都不傻,都看出来了,这些接受检阅的大军,只忠于叶珣一个人,恐怕皇帝都不见得管用。
想起皇帝,很多官员下意识地向皇帝所在的地方望去,却见龙椅上已经空无一人,却原来是皇帝不知什么时候竟然走了。
检阅自己的军队,皇帝居然只待一会就走了,这是什么情况啊!
(本章完)
………………………………
第394章 布置
按照之前的计划,大军这边接受完检阅,一部分军队就将直接开赴战场。
大军以辽东军为主,六万辽东军,四万京营军队掺杂其中,这样整合出一支十万大军北上。
这十万大军堪称这时代装备最精良的军队,虽不敢说天下无敌,但背靠坚城,后方又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叶珣有理由相信一定能打败蒙古大军。
现在唯一让叶珣担心的是蒙古大军分兵,大明的边境线实在太过漫长,又不知道蒙古大军具体会攻击那里,所以很多地方都要布置军队,这样无形中就分散了边军的实力,如果有一个地方被突破,那造成的后果根本是无法估量的。
好在随着前方的消息不断传来,目前喀尔喀七部联军还没有分兵,目标仍是察汗浩特。
叶珣有种感觉,这支蒙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