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假太监-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又被大玉儿这丫头打断了。
看着大玉儿带着甜笑的睡姿,叶珣忽然感觉自己恐怕是上当了,这丫头在自己帐中睡过,以后草原上谁还敢娶她?
也不知道这是桑合的主意,还是大玉儿自己想出来的,为了能得到自己的欢心,也真是够难为这父女俩的。
夜已经很深了,叶珣却丝毫没有睡意,站在帐外,仰望深邃的夜空,思绪却已经飞回了京城。
京城最近有人在流传皇帝已经不能理政,应该禅位给有德之人的等等谣言。
什么是有德之人、谁又配得上这个称呼?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显然是有人看出了叶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
可是看出来又怎么样?刀在老子手里,你们还能翻天是怎么地?
想到这,叶珣嘴角不由闪过一丝嘲讽的笑意。
同一片夜空下,辽东,宽甸辽东军大营。
帅帐中,孙承宗正在就着烛火看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信没有署名,但上面的内容,却让孙承宗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今上蒙难,公掌辽东兵权,难道还要以身事贼不成?”
信很短,上面除了历数叶珣的条条罪状,还要就是希望孙承宗念在与皇帝师生一场的情分上,挑起讨叶大旗云云。
孙承宗不傻,他知道朝中一直有人对叶珣心存不满,而且还是一些比较保守的顽固派,因为叶珣已经触犯到了他们的利益。
孙承宗早年曾来过辽东,如今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一路走来,所见所闻,无不让他感慨颇深。
百姓安居,吏治清明,士兵们斗志昂扬,不论是蒙古还是女真族,在辽东这片土地上,都能安稳地生活下来,同当地的汉人百姓,也都能和平相处。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朝中那些大员们口中奸佞的功劳,在辽东军民心中,没有人可以比拟叶珣,皇帝也不行。
这些人居然还妄想自己带领辽东军讨伐叶珣,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啊!
这个时空的孙承宗与朱由校没什么接触,也就谈不上什么深厚感情。
孙承宗的骨子里仍是文官那套想法,皇帝当好你的摆设,消停老实地呆在皇宫中,外面的事由我们臣子来做就行。
换句话说,谁当皇帝不重要,重要得是他们这些文人当家。
看过信后,闭目沉吟片刻,拿起密信就要凑到火烛上烧掉,可信纸还没等碰到火苗,孙承宗的手就停在了半空。
微一沉吟后,抓起衣服就向外走去,边走边道:“来人,速去通报曹帅,本官有要事相告”
其实不单是孙承宗,大明各地藩王也都收到了来自京城的密信,信上的内容与给孙承宗的异曲同工,只是多了提醒他们朝廷要削藩的话。
历朝历代,提起削藩来,就没有不出事的,远的不说,建文帝要不是急着削藩,能给朱棣起兵造反的机会吗?所以随着这些信件的传开,表面平静的大明王朝,内里却已是波涛汹涌。
其实在福王朱常珣被收拾了以后,民间就曾流传过朝廷要削藩的消息,也着实让老朱家的后世子孙们紧张了好一阵,好在最后是不了了之了,却不知为何又被提了起来,而且还是直接有人写信给各地的藩王。
要知道大明建国已经二百多年,朱氏子孙早开枝散叶成无数个支脉,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也都是皇族,是要享受朝廷特殊津贴的。
而随着宗室人口的增加,朝廷免费发放的禄米饷银等,已是个天文数字,另外宗室们都有田庄和生意,而这些却又是无需向国家缴纳税赋的。
所以说,大明朝廷之所以有今天的困境,同这些吸血鬼一样的宗室,是有绝大关系的,朝廷真的是有点不堪重负了。
但叶珣虽然认识到了这件事的危害性,却还没腾出手来处理,也就是说,这件事是有人在暗中兴风作浪,想要推翻叶珣在朝中的霸权。
流言蔓延的很快,叶珣这边还没到太原,各种各样的消息就都汇集到了他手中。
看着面前的各种奏报,叶珣却笑了,还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这就都要跳出来了吗?真是太好了。
在太原以东一个不知名的小村旁有条小河,春寒料峭,这个季节居然有人在钓鱼,要是换做一般人,肯定会觉得这个人脑袋有问题。
叶珣却不这么认为,这个人虽然有些问题,却是立场方面的,跟精神没关。
“张兄好雅致啊!我带了点烧刀子,不知道张兄可有兴致?”
垂钓之人转过头,上下打量几眼一手食盒,一手酒坛的叶珣,道:“我好像不认识你吧?你怎么知道我姓张?”
叶珣微微一笑,自顾自地坐在垂钓之人身旁,将食盒打开,里面有一尾糖醋鱼,还有一只烧鸡。
拿出两个酒杯倒满之后,才道:“我不但知道你姓张,还知道你叫张冠长,曾经想辅佐福王干一番大事业的,只可惜所托非人,最后只好一走了之,张先生,我说的可对?”
被叶珣叫出名字,张冠长眼神骤然一缩,片刻后才忽地一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叶公公大架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嘴里说着恕罪,语气中却丝毫没有请罪的意思,到了这时候问什么都是多余的,叶珣能直接找来,显然他的一举一动早就在人家的监控之中。
“实不相瞒,冒昧前来,是有件事一直困扰着我,恰逢路过此地,就顺道来请教一番”
叶珣也很有默契地没提张冠长的从前,好像真的只是来拜访一个老朋友。
张冠长虽未说什么,眼中却闪过一丝暖意,叶珣能如此待他,实在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但也证实了传言不虚,叶珣果然是个胸襟气度都异于常人的雄才。
“叶公公请说,知道的,在下一定知无不言”
“不论前朝还是本朝,很多执政者削藩最后都削掉了自己的脑袋,可我还是想试试,张先生觉得我应该从那里入手才好?”
听了叶珣的问题,张冠长不由愣住了,他万没想到叶珣居然会问他这个问题
………………………………
第405章 温水煮蛙
在张冠长讶异的眼神中,叶珣继续道:“是不是觉得我很傻?还是在想,姓叶的觉得自己权势还不够大,准备消灭所有朱家人?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我没有开发辽东之前,大明税收年入不过四百余万两,而这些银子有大半要花在宗室身上,以至于军饷、俸禄则连年拖欠,致使边军武备废弛,士兵无心恋战,而官员们的心思却又都用在如何捞银子上,试问这样的国家还有何前途可言?”
“我发行新币,主张开海通商,使国富兵强,造福的是家国百姓,可不是那些只知混吃等死的朱氏子孙,我刚刚才知道,我弄回来的那些银子,很快就又要用完了,因为按照祖制,朝廷不得拖欠宗室的禄米和饷银”
“黄河大堤需要加固,两淮的灾民需要救助,九边的饷银也要及时拨付,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那样不需要银子?可是嘿!”
说到激动处,叶珣不由长出了口气,喝口酒润了下嗓子,待辛辣的酒水顺着喉咙流进胃中,叶珣的火气却又上来了。
“叶某一介阉人,身后了无牵挂,只想在我有生之年,为我大明开创一片太平盛世”
叶珣这番话固然有做作的成分,但大多还是发自肺腑的,不怪他生气,要不是京城那边不消停,他是准备要巡视九边的,现在却不得不取消行程了。
张冠长却被叶珣这番言论深深地震撼了,他万没想到别人口中唾骂的权阉,胸中竟有如此大的抱负。
按照他的理解,叶珣绝对是个大公无私之人,因为叶珣是太监,死了也就死了,不会有家人记挂,甚至还会背上一身的骂名。
而且江山终究是人老朱家的,治理的再好,到最后也跟叶珣没半毛钱关系。
所以只能把叶珣理解为一心为国的绝代忠臣。
沉默了好一会,张冠长才道:“公公应该知道温水煮蛙的道理,所以这件事可行,却急不得”
叶珣叹了口气,道:“我也知道急不得,但我们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呢?”
张冠长微微一笑,道:“首先请陛下传旨,藩王分封各地乃是洪武皇帝定下的祖制,任何人都不得更改,公公放心,只要旨意一出,所有谣言都会不攻自破”
“天下藩王,多有不法之事,想要治罪还不容易吗?但在做这些事之前,公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蜀王,不是说这个人有多难缠,而是蜀王是大明藩王中最富有的,又占据着蜀中地利,如果他要反叛,只需封锁进出蜀中的通道,公公再想解决他,可就难了”
叶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关于蜀王的富庶,他一直也是有所耳闻的。
这一任的蜀王名叫朱奉铨,是第一任蜀王朱椿的十三代孙,不过貌似名声还不错,若要贸然加罪,怕还真不行,看来就得像张冠长说的,得从长计议才行。
想到这,忽地一笑,道:“张兄就打算在这隐居一辈子吗?”
张冠长也笑了,如果刚刚叶珣没有说那番话,他还是会把叶珣归类为权阉,但现在不一样了,若能跟着叶珣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也不负胸中所学啊!
时间过的很快,叶珣这一来一回,又是一个多月过去。
回到京城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探望宝珠,宝珠的肚子还没有显怀,不过整个皇宫的人几乎都要围着她打转了。
听说叶珣回来了,宝珠几个女人也很高兴,马上吩咐摆宴,某种意义上说,这坤宁宫都快成叶珣的寝宫了。
说来也怪,当叶珣率领大军出现在城外的时候,城内所有流言忽然就消失不见了,好像约好了似的。
叶珣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在去坤宁宫的路上,先装模作样地去拜见了皇帝,随后宫中就传出旨意,重申朝廷绝无撤藩之意,若再有造谣生事者,严惩不贷。
锦衣卫、西厂,纷纷派出精锐,对人员密集的酒楼茶肆严密盘查。
这招看似鲁莽,却是非常有效,再加之叶珣刚打了胜仗回来,谁要是再往他头上扣屎盆子,那纯属找死了。
宫外忙忙碌碌,坤宁宫内却是其乐融融,所有下人都被赶了出去,待殿内只剩自家人后,红袖和花家小姐妹立刻就将小箩围了起来。
古代女人从少女变成妇人,发式都是要改变的,被几个好姐妹围攻取笑,小箩又羞涩又有些骄傲,因为她终于得尝所愿了。
归来的路上寂寞无事,叶珣自然把该办的事都办了,也算完成了小箩的一个心愿,自古那有美女不爱英雄的?况且叶珣也算得上是超级英雄了。
叶珣坐在宝珠身边,轻轻抚摸着宝珠尚未隆起的小腹,一脸向往之色,自己终于要当爹了,而且自己还要让这个儿子成为世上最强大帝国的君王,想想都让人兴奋。
“万一要是女儿怎么办?”
宝珠多少知道些叶珣的想法,忍不住问道。
叶珣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女儿怎么了?没听说女儿是爸妈的小棉袄吗?贴心,哈哈!”
这是叶珣的心里话,虽然他很希望第一个孩子是男孩,但其实他是最喜欢女孩的。
宝珠能感觉出叶珣说的是心里话,嫣然道:“是不是该给孩子起个名字了?”
这可有点难为叶珣了,因为他的儿子若想继承这个帝国,就不能跟他姓,而作为皇族中人,名字是得按照朱氏族谱来的,可不能乱起。
沉吟片刻,道:“我们就起乳名吧!男孩叫震,威震八方之意,女儿叫萍,寓意平平安安”
宝珠细细品味了两个名字一会后,道:“平平安安我喜欢,若是女儿就叫双双,震儿的名字是不是太生硬了?”
叶珣微笑着摇了摇头,道:“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若没有镇服四方的能力,终究还会像某些人一样”
这个某些人,当然是指朱由校父子,朱常洛虽然想干出点业绩出来,却终究没镇服住身边的人。
所以叶珣绝不会让自己儿子重蹈朱家父子覆辙的。
坤宁宫中叶珣一家的欢乐还在继续,永定侯赵南起家中的密室里,也有一场小型聚会在悄悄进行着。
正如之前叶珣与张冠长说的那样,不论是整顿京营,还是即将要进行的削藩,叶珣都已经触碰了一些人的底线,这些人已经越来越容不下叶珣了
………………………………
第406章 暗流汹涌
从前张维贤就曾告诉过叶珣,京营就是个无底洞,他虽有心整顿,但奈何其中牵扯太多,以他世代英国公的身份尚且不敢轻易动之,更何况别人了。
但叶珣就是不走寻常路,他以辽东军之精锐,力压京营统帅交出兵权,然后按照自己的意志,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张维贤表面很生气无奈,实际上却是非常赞同叶珣的做法,到后来干脆不管谁去找他,他都来个装聋作哑,再不参合京营的任何事物了。
老国公不吭声,不代表其他人也能忍受,因为军队这一块,利益实在太大了,空额、空饷、土地、军械等等,那一样不需要朝廷花费大笔银两?
在叶珣之前,这些银两都是由各大世家按比例分成的,现在可好,叶珣将京营接管过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怎能不让这些勋贵们愤怒?
会议是赵南起召集的,在坐的除了襄城候、候瀛,还有工部尚书赵赢,以及其他几位勋贵国戚。
密室内的灯光有些晦暗,正适合研究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列位,阉贼的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我们再不做出反应的话,恐怕谁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说话的叫张鸣禄,爵位也是侯爷,是万历老娘家的亲戚。
赵南起眼光落在本家工部尚书身上,散布谣言和给各封疆大吏写密信,都是他的主意,但事实证明,这么做的效果并不大。
感受到本家侯爷的目光,赵赢也有点尴尬,原来还以为阉贼会不得人心,只要他们登高一喊,就会群起反应,现在看来,自己实在是有点太想当然了。
要怎么说读书人脸皮就是厚呢,心中虽尴尬,面上却没有丝毫表露。
“各位,有句话叫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看阉贼的架势,是想挟辽东和草原之功,对朝政进行妄加干预,那我们不妨就如他所愿,提前奏请内阁清丈全国土地,同时还要给阉贼上尊号”
听了赵赢的话,几个勋贵和国戚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说给叶珣上尊号可以理解,毕竟人家的功劳摆在那,可要清丈土地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觉得被叶珣收拾的还不够彻底?
候瀛却是听明白了赵赢的意思,一拍巴掌,赞道:“好主意,先高高把阉贼捧起来,然后找人劝他对土地下手,要知道外面那些藩王们,谁家不是良田千万倾,阉贼此举,跟要他们命有什么区别?”
候瀛这么一解释,其他人也都明白过来,其实从前候瀛和赵南起之流,对叶珣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但凡事都得有个前提不是?叶珣动了他们的奶酪,看再顺眼也不行啊!
半天没说话的赵南起终于点了点头,道:“在御史台找个替死鬼,让他上书陛下,封阉贼为辽东王”
说起皇帝,张鸣禄忍不住道:“我说诸位,你们说陛下是不是已经让阉贼给害了?这么长时间了,什么病也该好了吧?”
赵南起点点头,继续道:“发动一些宗室去宫外闹,就说必须面见陛下”
按照祖制,大明藩王是不得留京,但不代表朱家所有亲戚都被赶出京了,什么公主、驸马、七大姑八大姨的乱七八糟亲戚多了。
只是赵南起的这个主意实在不怎么高明,因为这些所谓的亲戚根本没半点权势,到了宫门口,就直接被锦衣卫赶了回去。
皇帝需要静养,那有时间搭理你们?
乾清宫,内阁朝房。
杨嗣昌看着刚刚承上来的奏折,两道浓眉不由紧皱到了一起。
奏折是督察院一个叫丁奉的御史所写,丁奉是个很普通的官员,虽然职务是御史,却很少像其他御史那样胡乱攀咬别人,却不知这次怎么跳了出来?
最让杨嗣昌疑惑不定的是奏折上的内容,因为这是一道为叶珣请功的折子。
叶珣的功劳已经无需再叙,封赏也是正常的,但要说直接封为辽东王,那就不得不让人联想这折子背后的东西了,因为叶珣早就明确他不会做这个什么辽东王。
内阁不是一言堂,叶珣不在京的这段日子,内阁几位阁员配合的很不错,在他们的带动下,大明朝廷的办事效率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命侍候的小太监将折子给其他几人轮流看过后,杨嗣昌才道:“各位大人有什么意见?”
袁应泰冷哼一声道:“这明显是要把叶公公架在火上烤,想让公公成为天下公敌,无需理会他”
王寅皱了皱眉头,道:“可叶公公的功劳可是摆在那的,若朝廷一点表示没有,岂不让天下人齿冷?”
“王大人说的在理,虽说有祖制异姓不得封王,但也要看什么情况吧?叶公公平定辽东,可是有灭国之功,逐蒙古建雄城,堪称是为我大明开疆扩土,这样的功劳,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何封不得王?”
赵赢一脸愤慨地说道,如果不知道,肯定会以为他是叶珣的铁哥们,这是在为哥们打抱不平呢!
张铨冷眼旁观,虽说这二人平日对叶公公也算恭敬,但张铨总觉什么地方不对。
封王涉及到朝廷礼制,袁可立不得不发话了。
干咳一声,道:“叶公公确实有大功于朝廷,但封王一说,不可取,有违礼制不说,也会给叶公公平生很多祸端,老夫觉得这件事还是征求一下叶公公的意见吧!看看叶公公是何想法”
方振儒也点头道:“袁大人此言在理,封王一说实在欠妥,不过封赏也是必须的,不能冷了叶公公之心,只是这如何封赏,却要好好斟酌了”
赵赢见内阁七人中,已经有五人不同意叶珣封王,心中不由暗骂,这几个老不死的,叶珣给你们什么好处了,让你们这般处处维护他?
刚要张嘴说话,忽听门外传来一个太监尖锐的声音道:“启禀几位大人,皇后娘娘在请示了陛下后发下懿旨,请几位大人接旨”
皇后居然把旨意下到内阁了?这是什么情况啊?
内阁中的诸位大佬们不由面面相觑,待接了旨意后,众人不由更蒙了。
却原来是皇后知道朝廷财政紧张,主动要求削减宫中用度,停止一切庆典,不再选秀女入宫,这还不算,皇后还责令内务府,将八大皇庄中的七座交到户部管理,所有收纳均由户部统一调配
………………………………
第407章 有人闹事
得说叶珣这一手实在太漂亮了,其实主意还真不是叶珣想出来的,而是张冠长这个被叶珣请回来的高参。
皇帝不削藩,但皇帝把自家的土地奉献出来了,而且皇后在有了身孕之后,还能以身作则,主动削减皇宫的各种用度,这是多么高尚的行为啊
好了,我皇家已经做出表率,下面就看你们皇亲国戚如何应对了。
消息传出,皇后的贤明顿时就在京城传开了,而且还在迅速向全国各地蔓延。
现在所有人提起张皇后的时候,都会伸出大拇指,衷心地说一句“张皇后,当得起母仪天下”
今年的春耕已经开始,有了皇后的配合,户部立刻趁热打铁,向各地派出吏员,进行土地清丈,与之相对应的是督察院的御史们,紧随户部官员之后,监察各地在土地清丈中有没有违法事宜。
方振儒接管督察院后,就一改督察院的作风,讲事实、重依据,若再有人胡乱攀咬别的官员,就地革职拿问。
督察院的风气也顿时为之一变,变得让赵南起等人都无法适应了。
西厂,议事厅。
天气渐渐暖和,火盆撤走,门窗打开,让清新的空气得以在室内流转,整个人也都清爽起来。
张冠长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官职,不是叶珣不给,而是他不想走。
张冠长告诉叶珣他其实是个很懒散的人,若是做了部门或是一方主官,肯定会坏事,不如让他跟在叶珣身边混吃混喝来的自在。
他都这么说了,叶珣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让他暂时屈居在西厂,以便随时有事能就近同他商量。
“公公打算如何处置赵南起等人”
京城有西厂和锦衣卫,赵南起等人的小动作,根本瞒不过叶珣的眼睛。
叶珣也有点为难,他倒不是怕这些人,只是要想好处理了这些人之后,会不会带来一些不稳定的效应。
见叶珣皱着眉头不说话,张冠长继续道:“可以杀一儆百,但留下的这些人,同样也不会就这么甘心,一定会把自己隐藏的更深,以便随时东山再起”
“若是要斩草除根,恐怕闹出的动静太大,也势必会让外面观望的那些藩王们心存畏惧,继而铤而走险”
沉吟良久,叶珣忽地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