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假太监-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刚还以为荷兰人想找大明海军保护他们的商船,却不想他们居然包藏着这么大祸心。

    “建基地?大明在澎湖有巡检司,如果荷兰商船想要休息,我方也会接待的,何必要多此一举?而且都到东港了,就不能加把劲把船开到大陆来?”

    “不过你倒也提醒我了,来日本公打算去阿姆斯特丹建个基地,这样我的海军也有地方休息了,你回去替我告诉教皇一声”

    听了叶珣的话,巴仑支的脸色也冷了下来,不悦地道:“叶公公,鄙人是带着一片诚意而来的,要知道东印度公司虽是我荷兰所有,但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的舰队都有参股,如果让这两个海上军事强国知道了叶大人的态度,怕是后果很难想象吧?”

    “你在威胁我?”

    叶珣虽然还是在笑眯眯地说话,眼神却已变得如刀锋般锐利,而他身上所散发出的那股杀气,即便是隔着一张桌子,巴仑支也还是感觉到了。

    “叶、叶大人。。。”

    原本巴仑支的汉语就不是很地道,这一紧张之下,更是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叶珣垂下眼睑,看着桌面淡淡道:“本公希望同各国商人成为好朋友,但对那些想要侵占我领土的强盗,本公也绝不会纵容,西班牙也好,大英帝国也罢,任何一个国家的武装战船,若是在我方没有准许的情况下,擅自驶入我国领海,一律击沉,现在你可以走了”

    叶珣收回气息后,巴仑支的身上顿时变得轻松起来,他万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身上竟会有这么大的威压。

    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不是只有汉人才懂的。

    躬身向叶珣施了一礼后,没有再说话,转身大步离去,本来他还带了不少礼物的,只是叶珣根本没给他行贿的机会。

    看着巴仑支的背影,叶珣冷冷一笑,也不知这些洋鬼子们那来的优越感,好像总觉得比汉人高一头似的,好在这家伙没有在说什么威胁的话,不然叶珣非把他身上的零件留下点什么来。

    不过随着巴仑支的离开,叶珣的心也乱了起来,琉球那边有小野在蠢蠢欲动,现在洋鬼子们又找上门来,难道是商量好的吗?

    沉吟片刻,提笔写了两道奏折,奏折中提议程瑜出任新的江浙总督,张冠长为登莱巡抚。

    虽然之前张冠长不肯接受官职,但现在却也由不得他了。

    江南这边实在太过重要,叶珣又不能一直待在这边,所以必须放一个最信任的人在这里才行。

    奏折是先要送到内阁的,然后在由内阁转到吏部形成正式的任命,这样才算合乎手续。

    虽然叶珣也可以直接将程瑜调过来,但叶珣不想因为这点小事与杨嗣昌闹不愉快,反正也只是个形式而已。

    两份奏折写完,正准备派人送出去,心中忽地一动,斟酌一下,再次提笔写了份奏折,这份奏折的内容是提议马士英出任金陵巡抚。

    程瑜上任后,现任的金陵总督姚逸之也将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作为能被叶珣看上眼的马士英,则要以程瑜臂助的形式登场,至于阮大钺之流,则被叶珣自动忽略了。。。


………………………………

第457章 特许经营

    因为银两充裕,宝船厂的复建进展十分迅速,这也正应了那句话、有钱好办事。

    船坞旁,巨大的龙骨已经开始拼装,放眼望去,工人师傅们像一群辛勤的蚂蚁,在上上下下地忙碌着。

    原本叶珣是想找田嗣青去他那的,但他也想来看看船厂的进度,而当他看到龙骨的那刻起,就被深深的震撼住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宝船?

    长四十四丈四尺,宽一十八丈,张十二帆,可载一千人,三十个摇橹,每橹十五至三十人。

    以上这些是田嗣青对叶珣做的介绍,后世叶珣曾在网上看过一篇关于宝船的报道,说宝船长一百二十四米,宽五十米,排水量在三千余吨,行使在海上,如同一座移动的城堡。

    网上的报道,叶珣一般是不太相信的,但今日一见,才让叶珣自己实在是太浅薄了,竟然还怀疑起老祖宗的智慧了。

    听说叶珣来了,正在现场指挥的田嗣青忙快步赶了过来。

    段云负责训练新兵,田嗣青负责舰船打造,二人分工不同,谁也不影响谁。

    看到田嗣青,叶珣就忍不住道:“田兄,宝船什么时候可以下海?”

    田嗣青一愣,随即笑道:“公公,您也看到了,这龙骨还没完成,即便是连夜赶工,恐怕也得两个月以后,还要进行海试和士兵熟悉等等,想要形成战斗力,怕怎么也得半年”

    居然还得半年,叶珣不由大感失望。

    田嗣青还不知道荷兰人和东印度公司的事,解释道:“公公无需担心小野,如今江南军队改制,官兵的战斗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另外从辽东过来的战舰数量虽少,但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我想这时候小野应该已经收到消息,恐怕不会轻易再敢打我们的主意了”

    叶珣摇摇头,道:“最好的防守是进攻,而且我大明海岸线太长,根本无法预知小野从什么地方登陆,总这么被动防守也不是办法,另外荷兰人也跳出来了,怕是时不我待啊!”

    听到荷兰人的名字,田嗣青的眉头也皱了起来,沉吟一下,道:“公公,我觉得荷兰人应该是背着英国和西班牙人来的,公公是不是可以在这上面下些文章?”

    这就是所说的当局者迷,局外者清了。

    叶珣不由拍了拍自己的脑袋,道:“多亏田兄提醒,二桃杀三士,咱老祖宗玩过的把戏,我怎么就给忘了?”

    从唐宋时起,中原的瓷器、丝绸等物品,就已经是西方人的稀罕物,很多西方贵族都以能拥有汉人的物品为容。

    如果叶珣这时候搞个什么特许经营,然后在适时展示一下武力,或许就可以在短时间内震慑住那些心怀不轨的西洋人。

    而为了能得到大明的专营权,几个西洋国家,很有可能会来场火拼,毕竟都不是什么好鸟。

    这样叶珣就可坐收渔翁之利了,而一旦宝船下海,什么海上马车夫、日不落帝国,统统都可以排队教训了。

    想到就做,高兴地对田嗣青道:“五十门新式火炮已经从沈阳起运,另外我让户部再拨一百万枚银币给你,务必加快造船速度,宝船下海,我亲自给你请功,一个世袭的功名肯定是少不了的”

    田嗣青笑着摇头道:“能看到我大明水师纵横大海,就已是我最大心愿,功名不功名的,倒无所谓,或许我爹会高兴”

    叶珣也笑了,这爷俩,还真是两个奇葩。

    回到府衙后,叶珣就以总督四省军务太监的名义发布文告,以后大明所有通商口岸,都将以特许形势与外籍商船交易。

    也就是说,只有得到大明朝廷特许,才能上岸同大明商人交易物资。

    这个命令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通商之后,官府只收取税赋,并不干涉商人之间的交易,那怕对方是海盗,只要在岸上老实交税,不作奸犯科,官府也不会搭理的。

    现在不行了,没有了官府的特许,外国商人根本带不走大明的任何东西。

    其实叶珣也知道这是一把双刃剑,伤人的同时,也让本国商人利益受损。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这样如何能让西洋人起内讧。

    文告发出去后,许多外国商人就纷纷涌到海事衙门要说法。

    而沈长山受很多人委托,直接就找上了叶珣。

    不待沈长山提出疑问,叶珣就直接道:“沈兄来的正好,这件事别人办不了,还必须得由你出面”

    沈长山一愣,下意识地问道:“公公有事尽管吩咐,在下一定全力以赴”

    “第一件事,就是希望沈兄出面,组建商会,使货出一家,规矩也出自一门,这其中的妙处,想必沈兄比我更清楚”

    “实不相瞒,西洋人在打东港的主意,已经被我顶了回去,但我想他们不会死心,所以我希望沈兄帮我联系西班牙和英国人,我相信他们都会有兴趣与你的商会合作的”

    只听了叶珣说的第一件事,沈长山就激动地站了起来,沈家世代经商,当然明白领导商会意味着什么,而且还是利润最为丰厚的海商。

    从前朝廷禁海,沈家就是有这想法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搞,但现在不同了,因为沈长山和叶珣的特殊关系,已经让这块大蛋糕精准无误地落在沈家头上,怎能不令沈长山高兴?

    而当叶珣说西洋人在打东港的主意后,沈长山也终于明白叶珣为什么要突然弄个特许出来了。

    想明白这些后,当即毫不犹豫地抱拳道:“公公但请放心,此事就包在我身上,一定会让公公满意的”

    商人逐利,那怕关系再好,沈长山也是要为家族考虑的,而现在只要他帮叶珣挑起西洋人的内斗,他沈家就将成为江南乃至大明第一世家。

    叶珣知道朱元璋时期,江南有个叫沈万三的巨富,后来被朱元璋杀了。

    叶珣也不知道沈长山跟那个沈万三有没有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沈长山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就冲他全力支持自己,也要保沈长山一世平安。

    完成这件事,叶珣不由长出了口气,尽人事,听天命,很多事情不是他能左右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现在对叶珣来说,最需要的还是时间。

    靠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还没等他站起来,门外忽地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启禀公公,蜀中急报!”。。。


………………………………

第458章 蜀中急报

    “蜀王迅游途中被刺,身受重伤,官兵与苗人发生大规模冲突。。。”

    这是孙洞派人送来的急报,事起突然,奏报上没有进一步的内容,但这两条就足以让叶珣震惊了。

    叶珣来江南已经一个多月,京城那边宝珠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红袖也有孕在身。

    按照叶珣的计划,本来是想待江南的形势在稳妥些后,就直接回京城的,但现在看来,短时间他是别想回去了。

    蜀中一直是叶珣的一块心病,那里不但有大明最富庶的藩王,山中还有无数的生苗,这些都是极不稳定的因素,一日不扫除,叶珣就一日不得安心。

    生苗也是苗人的一种,朝廷改土归流后,很多苗人已经走出大山,有的融入汉人百姓中,也有很多成为了地主,只是这些成为地主的土司老爷们,在朝廷刻意压制下,权力已经大大缩水,很多已经无法像从前一样支配部落苗人的生死了,这些人称之为熟苗。

    生苗则仍生活在大山中,过着原始人一样的生活,他们的土司,就如同土皇帝一般,对部族是有绝对生杀大权的。

    据不完全可靠消息,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生苗,仍有百万之众,甚至更多。

    只是这些生苗虽然野蛮,但多年以来一直与当地官员百姓相安无事,在与当地人交易的时候,也非常懂规矩,却不知怎么突然与当地官民打起来了。

    蜀王作为大明最富庶的藩王,京城肯定有不少眼线,而且叶珣得罪人太多,很多人也都希望蜀王能出面收拾了叶珣。

    现在以叶珣为首的朝堂上,虽然还没明确要削藩,但蜀王又不傻,怎会不知道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

    所以蜀王被刺与这次生苗做乱,内中要是没什么阴谋的话,打死叶珣都不信。

    什么叫屋漏偏逢连夜雨?叶珣现在的处境就是最好的诠释。

    不能等吏部行文了,叶珣打定主意后,立刻命人八百里加急将程瑜从登州调过来。

    同时叶珣置信内阁,他将亲自入川去解决生苗之乱,同时让兵部发布命令,云贵一带驻军加强戒备,绝不能让生苗之乱继续扩大。

    历史的晚明时期,张献忠就曾打下过成都,所以对蜀中明军的战斗力,叶珣心里是一点底都没有。

    如今叶珣身边可用之兵已经没多少,五百近卫军和三千辽东军,大部分都已经提拔为军官深入到江南各新军,再将他们集中起来根本不现实。

    所以叶珣想平叛,要么依靠蜀中官兵,要么就从其他地方调兵。

    江南新军是不少,但新军需要磨合,另外还要防守漫长的海岸线,现在这些军队还有些捉襟见肘,更不要说调动了。

    心念转动间,叶珣忽然想起一个人来,明末最著名的女将、秦良玉。

    历史上金兵入侵的时候,秦良玉就曾率军参战,而且她部下的白杆兵极其精锐,就是对阵女真人的时候,也丝毫不落下风。

    因为叶珣的横空出世,历史已经变了样,秦良玉也就没有再出现在辽东战场,但不代表没有这个人。

    秦良玉在丈夫死后,因为儿子年幼,就接替丈夫的职位,出任石柱宣抚使,也就是蜀中人口中的土司,但她却是个地道的汉人。

    叶珣拍了拍脑袋,心说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人物给忘了?真是该死。

    按照时间推算,秦良玉这时候应该还不到五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她的两个兄弟和两个儿子也都十分悍勇,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想到这,叶珣立刻亲自给秦良玉写了一封信,要她密切关注生苗动向。

    生苗之乱太过诡异,所以在没弄明白事实真相的时候,还不宜大动干戈。

    有了秦良玉的白杆兵,叶珣终于可以安心入川,接下来就是安排江南的各项事宜了。

    干掉霍北庚之后,叶珣已经派人传书田尔耕,另外再派一名指挥使过来。

    如果皇帝没事的话,像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使这样的武将,得是皇帝亲自任命的。

    新的南镇抚司指挥使还没到,很多事就得由西厂的人出头了。

    第一件事就是让姚逸之畏罪自杀,这家伙是江南贪官头子,叶珣不在的话,程瑜不见得能压住他,所以叶珣就提前将其除掉。

    第二件事则是跟军队有关,目前江南新军已经有二十多个营,近十万大军,叶珣走后,这些军队将开赴所有沿海城池,重点巡防海岸,绝不给倭寇或是西洋人任何可趁之机。

    安排完这两件事后,叶珣又命人给魏国公徐弘基送去拜帖,虽然对江南军队的改制在稳步推进,但徐家在江南经营二百余年,若在叶珣走后真使点什么阴谋,程瑜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所以必须还得叶珣亲自出面。

    至于江南的吏治,叶珣暂时是顾不上了,只能等程瑜自己来慢慢梳理。

    海军方面,在当地官府的大力配合下,已经招募了二万多水师官兵,而这其中也未尝没有田家父子的功劳,一些附近岛礁的小股海盗,也纷纷加入进来,还有很多原来的渔民,有这些现成的水手,水师操练起来,进步就快多了。

    所以除了小野和西洋人的潜在威胁,水师方面倒是挺让叶珣放心的。

    虽然决定入川,但手头的事还有一大堆,程瑜也还没有赶到,所以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身边这块,叶珣是打算让小箩陪着云娘带上小如是先一步回京,但小箩却死活不同意,按她的话说,离京的时候,宝珠姐姐和红袖姐姐都有交代,她必须寸步不离地跟在叶珣身边。

    而没有小箩的陪伴,云娘也不可能自己带着小如是回京,无奈之下,叶珣只能把这两大一小的三个女人也带在身边。

    命令一道道从叶珣的临时行辕发出,江南大地再一次动了起来。

    蜀中生变的消息传的很快,叶珣的拜帖刚送到魏国公府不久,徐家父子也收到了消息。

    有句话叫强龙不压地头蛇,这句话用在叶珣与徐家的关系上,可说是再恰当不过。

    之前叶珣虽然威逼利诱地让徐家屈服,但要说徐家就此甘心情愿地听从叶珣的摆布,却也是不太可能的,比如之前发布的特许令,就让徐家人很不舒服。。。


………………………………

第459章 告别金陵

    欲壑难填,在利益面前,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真正的知足常乐。

    虽然叶珣已经向徐家许下一层海贸利润的分成,但事实上徐家也有自己的船队。

    这样从官府拿一成,这边在靠着特殊身份自己单独经营,那得到的实惠可就不是一般的多了。

    说穿了,徐家占朝廷便宜的思想还没转变过来,所以叶珣但凡有点触及他家的利益,都会引起徐家的反弹。

    内书房中,徐弘基坐在躺椅上微着双目,也不知在想什么。

    小公爷徐文爵侍立在老爹身旁,刚刚就是他把蜀中生变的消息告诉老爹的。

    见老爹一直没吭声,徐文爵忍不住道:“父亲,蜀王被刺这事有古怪,恰在这时阉贼又送来拜帖,儿子大胆猜测,阉贼应该是要入川,那我们该怎么办?”

    徐弘基抬眼瞪了儿子一眼,道:“你呀!总是这么沉不住气,慌什么,等他来了再说”

    “父亲,阉贼弄那个什么特许经营之说,这不等于是断了我家的财路吗?长此下去,以后江南谁还把我徐家放在眼里?”

    徐家商队中还有几家金陵的其他权贵世家参股,而且一直以来,不论从那方面说,徐家都是江南的龙头老大,正如徐文爵所说,如果徐家对叶珣这么一味的忍让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不会再有人把他们家当回事了。

    徐弘基看着有些气急败坏的儿子,淡淡地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徐文爵显然琢磨不是一天两天了,听父亲问起,眼中不由闪过一道厉芒,压低声音道:“如果阉贼入川之后,就再也出不来了,那所有问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

    听了儿子的主意,徐弘基眼神不由一缩,心说还真是父子连心,这兔崽子居然跟老子想到一块去了。

    想到这,不由心中大慰,徐家后继有人,他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还是忍不住问道:“你打算找什么人动手?”

    “永宁宣抚使奢崇明”

    听了儿子说出的这个名字,徐弘基欣慰地点了点头,然后再次闭上眼睛,轻声道:“为父累了,年轻人的事,就由你们自己决定去办吧!”

    “儿子明白、儿子告退!”。。。

    从前在京城返回辽东的时候,叶珣的行囊都是越来越臃肿,可这次不一样,除了身边多了一大一小两个女人,行囊越来越少不说,就连侍卫都少了很多,离开金陵的时候,身边只有两百侍卫相随。

    从金陵入川的话,水路也可以通行,但逆水行舟,速度显然无法同陆路相比,所以叶珣没有选择舒适的乘船。

    城外十里长亭,风尘仆仆赶来的程瑜,简单做了下交接,就亲自出城来送叶珣。

    时间太紧迫,叶珣也知道有点难为程瑜,但没办法,江南重地交给别人,他根本就不放心。

    长亭的石桌上只有一壶老酒,叶珣和程瑜相对而坐。

    相比叶珣的歉然,程瑜却没觉有什么不对,正值壮年的他,也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而且在叶珣的庇护下,让他能尽展所长,所以不论叶珣让他做什么,他都认为是应该的。

    “程兄,急急忙忙把你找来,确实是有些难为你了,我把项彪留下,记得不管任何时刻,安全最重要”

    叶珣这条强龙,以刚猛无比之势,力压江南群雄,如果能给叶珣时间慢慢治理,那些潜在的威胁,最终都会被他扫除掉,但留给他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可以说叶珣留给程瑜的是一锅夹生饭,需要程瑜去慢慢消化,而这就要看程瑜的能力了。

    “公公但请放心,有过一次教训,瑜知道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倒是公公你,蜀中不比其他地方,道路艰险无比,生苗骄横野蛮,所居住的地方又是烟瘴横行,公公还需小心谨慎才是”

    程瑜在未被叶珣收录之前,曾游历过很多地方,这其中就包括蜀中,对蜀中的印象十分深刻。

    “昨晚我曾再次拜会了徐弘基,此人老谋深算,程兄要小心应对,对我此次入川,徐家父子的反应,也有些耐人寻味”

    昨晚在酒宴上,徐弘基的表现还算正常,徐文爵却有点热情过头了。

    严格说叶珣同徐家的关系称不上好,但徐文爵的热情表现,总给叶珣以不真实的感觉。

    事有反常必为妖,直觉告诉叶珣,徐家恐怕正在酝酿什么阴谋,只可惜他是没时间处理了。

    听叶珣提及徐家父子,程瑜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沉吟片刻才道:“如果徐家真有什么反常行为,属下能否自行处置?”

    徐家是与国同戚的国公,不单是在金陵,在京城也同样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网,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谨慎应对。

    叶珣眼中闪过一道厉芒,沉声道:“锦衣卫新任南镇抚指挥使很快就会到,田尔耕已经密报给我,此人是他的绝对亲信,你可以放心使用,如果徐家真的不甘寂寞,处理他们的时候,切记保密,善后的事由我来做”

    想要程瑜经营好江南,必须赋予他绝对的权力,这样他才不会束手束脚。

    叶珣对徐家的态度让程瑜心里有了底,至于其他事情就简单多了,程瑜先后在金州和登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