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假太监-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心发火却又不敢,正如叶珣所想,宝船下海的消息传回琉球后,小野还曾亲自偷偷来观瞧过,而不看还好点,看了之后,回去就再也睡不着了。
大明有这样的舰队,这仗还打个屁呀!不过投降也肯定是不可能地,小野四周的敌人也同样不少,那么是不是能用什么办法,将叶珣拉到自己这一边呢?。。。
(本章完)
………………………………
第569章 动作频繁
在小野身上,小鬼子那种贪婪、自卑,偏有野心勃勃的特点,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早的时候,小野想勾结明军中的败类,劫掠大明,甚至还想着在大明建立一块基地,就如同他占领的琉球一样,只是那时候实力不准许他这么做,等实力差不多的时候,江南军队却已尽归于叶珣。
军队换了最高统帅,别说想收买明军将领了,后来听说这位强横的叶公公还要干掉他呢。
为此,心惊胆战的小野着实做了些准备,包括勾结皇太极,迎娶后九尾天皇的妹妹等。
待做好准备要与叶珣大战一场的时候,却又知道了江南的宝船下水了。
在见识了宝船的威力后,这位志大才疏的小野君,就被彻底吓尿裤子了。
尤其是听说叶珣联络德川秀忠要共同讨伐他之后,小野都打算跑路了。
就在这时,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既然德川家能跟叶珣结盟,你小野君为什么就不能?
小野本就不想离开他经营多年的琉球群岛,听了手下的主意,立刻就来了精神,是啊!本来没有永远的敌人,别人能,我为什么就不能?策划一番后,就把他的得力手下井上佑平派了出来。
其实小野那有什么妹妹,他是要把琉球国王的妹妹嫁给叶珣,因为叶珣那点特殊的爱好,早被天下人传得神乎其神。
什么非少女不行,年纪越小越好,什么每晚无女不欢,什么叶公公的神功都来自采阴补阳等等。
作为叶公公潜在的好朋友,小野君怎能不替叶公公把好关?所以琉球刚满十二岁的小公主,就摇身一变,成了他的妹妹。
而小野另一个想要与叶珣谈的条件则与德川家有关了。
叶珣的心思不在女人身上,倒是对小野的第二个想法很感兴趣。
兵者,诡道也。
虽然之前同德川秀忠有了联合出兵的约定,但谁都知道,这种约定根本没什么太大意义,随时都有可能反悔,而且还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命人将井上带下去后,叶珣对程瑜和田嗣青道:“你们觉得如何?”
这二人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仁义道德那一套在他们这也根本吃不开,与叶珣绝对算得上是同道中人。
田嗣青阴阴一笑,道:“公公莫怪属下想的多,属下少年时就随家父在海上飘荡,对这些倭人可说是深有了解,背信弃义对他们来说,绝对比脱裤子还简单,所以咱也用不着跟他们遵守什么约定,所以咱不妨假装答应小野的请求,到时候将小野和德川秀忠一勺烩了”
田嗣青的提议,可谓是深得叶珣的心思,转头看向程瑜。
程瑜也点头道:“可以考虑,不过这样一来,我们的力量怕是有些单薄,公公不妨将北部舰队调来参战,这样德川家必然首尾不能相顾,这样我们就有了七层胜算”
皇太极的造船厂已经毁了,北部舰队现在几乎已经没什么压力,这样一来,调部分舰队南下,也不会影响到什么。
叶珣点点头,对田嗣青道:“二号宝船调拨给北部舰队,没什么意见吧?”
“瞧您说的,不瞒公公,这二号宝船就是给他们建的,不然北边的兄弟还不得说我吃独食啊!另外属下也想向公公建议,暂时停止建造新的宝船,这主要是因为这种船只的造价太大,就我们海军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多建造一些千料以上的中型战舰,比较适合我们,士兵们也更容易适应”
得说田嗣青的这个提议很有建设性,海军要发展,却不能盲目,各种配套设施跟不上不说,水手的训练也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必须循序渐进,这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
程瑜也非常赞同田嗣青的话,点头道:“现在龙江船厂正开足马力建造船只,以现在这种速度,保卫我大明海疆,已经完全不成问题,待周边的势力都解决掉,我们不妨再考虑建造远洋舰队,一如当年的三宝太监”
“舰队的事,就照你们说的做吧!另外田将军,你对兴明商会这个组织知道多少?”
随着越来越多的情报汇集,叶珣也知道这个所谓的兴明商会是个新兴组织,不过组织却很严密,到现在都没人知道他们的头领是谁。
田嗣青也早接到叶珣要求他调查的密信,现在听叶珣问起,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此事若不是公公提及,我还真没注意到南洋有这样一股势力存在,接到公公的信后,我就派人联系道上的兄弟帮忙打听,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伙人已经在暗中组建舰队,而且成员非常复杂,有南洋的海盗,还有红毛鬼等,据说目前已经有不下百余艘战船,目前虽然没有什么动作,但听这个商会的名称,其用意怕就不言而喻了”
叶珣很清楚,田嗣青口中的道上兄弟肯定也是海盗,而且能跟他称兄道弟的,也绝不是一般的小海盗。
正如田嗣青所说,这些人秘密组建舰队,目标肯定是中原。
试想一下,如果叶珣率舰队出海了,这时候突然再有一支舰队出现在金陵码头,而率领舰队的又是朱由检,这江南非立刻乱套不可。
所以现在叶珣他们要面对的敌人恐怕就要再加上一伙了。
以一敌三,而且还是在茫茫大海上,这局面还真不是一般的紧迫。
想到这,叶珣忽地笑了,什么样的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还用在乎这些小蟊贼吗?
“返航吧!大敌将至,我们得先把后院清理好,不然我们走了,真要有人借机捣乱,可就够我们喝一壶的了”
局势发展到现在,很多事情已经越来越明朗,兴明商会的人显然在下一盘大棋,而这盘棋若是走好,就可以让朱由检登上皇位,叶珣一家的下场就不用说了,以他的身手自然不会有事,可问题是,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了。。。
叶珣一行回到金陵后,整个金陵很快也随之动了起来。
征召水手,调拨粮草武器,一艘艘战舰开始向金陵码头集结。。。
官府虽然没有发文告说此举要干什么,但所有迹象都已表明,朝廷军队这是要开战了。
朝廷海军这些紧锣密鼓的动作,根本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一条条有关朝廷海军动向的情报,也纷纷飞向京城。飞向大洋彼岸。。。
(本章完)
………………………………
第570章 言论自由
叶珣的一言一行,仿佛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他即将率舰队出海的消息传到京城后,顿时在京城再次兴起一股讨论的热潮。
只是这次讨论几乎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那就是大部分人都不同意对邻国用兵。
而且海军舰队出海,耗费巨大,按照这些人的想法,当年三宝太监七下西洋,没起到什么作用不说,当年的国库都快掏空了,实在是一次劳民伤财,又没有任何意义之举。
另外一些挺叶珣的人则认为,舰队出海,乃是扬大明国威之举,况且叶公公出兵要剿灭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琉球一直都是大明的藩属国,虽然叶珣掌权之后,小野以琉球国王的名义,重新恢复了朝贡,但朝堂上稍有点见识的官员,对小野的行为都是极不赞同的,另外小野还是倭人,要知道倭寇之乱可并不久远。
叶珣出兵,一是报当年倭寇乱我中原之仇,同样也是要替藩属国赶走强盗,可说是正义之举。
根据挺叶珣一派提出的这个观点,反方则认为如今大明兵精粮足,倭寇已不足为患,而且日本国已经认识了错误,并赔礼道歉了,天朝上国应以包容之态去对待这样一个知错能改的好邻邦。
不得不说,自宋朝开始,中原人对极善伪装的日本人,普遍印象都非常好,那怕是前有倭寇之乱,朝堂上大多数官员仍认为那不过是少数日本浪人所为,日本人整体还是好的多。
只可惜小鬼子的谦卑骗得了这时代的人,却无论如何也骗不了穿越而来的叶珣。
百姓间的争论很快就传到了朝堂上,一些大臣们纷纷上书太后,希望太后阻止叶公公再次动兵。
宝珠对叶珣是近乎盲目的信任,不过为了让朝臣们闭嘴,她不得不再次临朝听政。
在年前的时候,叶珣曾对袁应泰和张铨两个嫡系承诺过两年不动兵的,所以叶珣在调拨军械火药的时候,曾特意给二人来信,一是告诉他们此战的必要性,另外就是保证不会让朝廷出一文钱。
所以尽管袁应泰和张铨也不赞成出兵,但他们的出发点是让国家休养生息,现在叶珣不动用国库一两银子,可以说基本符合了他们的想法。
而且作为叶珣的嫡系,不论叶珣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他们都是要支持的。
朝会一开始,廖成龙就将琉球国使节托他转呈给太后的奏折拿了出来。
交给近侍后,廖成龙就朗声道:“太后,臣以为叶公公此举欠妥,琉球国尚丰王特意来信,说小野不过是他驾前一员大将,并不存在以权乱政之事,若叶公公强行对琉球用兵,其行为已可算做是侵略了,想我天朝泱泱大国,却无凭无据地对藩属国用兵,岂不是要让天下人耻笑?其后果只会是让其他藩属国,对我天朝离心离德,还请太后三思”
黄秉添站在大殿的角落里,看着侃侃而谈的廖成龙,心里也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高仁并没有难为他,带他去西厂诏狱游览一番,顺带给他讲解了一下各种刑具的用法之后,黄秉添就义无反顾地成了西厂的污点证人。
只是他知道的东西也不多,只知道廖成龙是暗中反对叶珣的急先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高仁想要的当然不止这些,而且直觉告诉他,廖成龙身后肯定还有大鱼。
于是将黄秉添的儿子送去辽东学习后,就把黄秉添放了回来,并告诉黄秉添,想要让他儿子学成归来,就得弄点有价值的线索回来,不然他儿子恐怕得继续上奴儿干地区深造了。
黄秉添无奈,只好按着高仁的指派,继续潜伏在廖成龙身边充当西厂的卧底。
黄秉添很清楚,想要得到廖成龙一伙人的信任,就要拿出点真东西来,比如对叶珣的绝对敌视。。。
大明朝堂是个言论自由的地方,只要能站在大殿上,不论多大的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廖成龙话音刚落,黄秉添就第一个跳出来。
“启奏太后,三年时间,已经有三位帝王陨落,此乃上天在警示朝中有奸佞,还请太后明查”
“另外辽东新定,江南各地因为新政所带来的动荡也需要时间去平复,若此刻再妄自动兵,很可能会有灾祸再次降临,还请太后尽早招回叶公公,以尽快还天下一份安宁啊!”
黄秉添的话一出口,大殿内忽然诡异地静了下去,好像所有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了一般。
要知道黄秉添虽然没点名道姓地说叶珣就是奸佞,但谁都不傻,这番话就跟指着叶珣的鼻子骂他是奸佞有什么区别?
很多官员看向黄秉添的目光中充满了崇拜,好样的哥们!不过叶公公要收拾你,可别牵连到我们。。。
宝珠也以为自己听错了,隔着帘子看着大殿中一脸凛然正气的黄秉添,心中不由暗道,这人脑袋莫不是抽筋了?
袁应泰见众人越说越不像话,不由干咳一声,闪身而出,向宝珠躬身施礼道:“太后,臣有话说”
“袁卿请讲!”
“臣遵旨,刚刚廖大人和黄大人都提到了劳民伤财,老臣想就这件事向太后和列位臣工做一下说明,首先,叶公公调集战舰,并没有花费朝廷一文银钱,所用军费皆由江南盐商们自行捐献,这一点户部张大人可以证明”
听袁应泰提到自己,张铨忙点头应是。
就听袁应泰继续道:“另外就黄大人口口声声说的奸佞,本官想问问黄大人,辽东是谁收复的?蒙古人是谁赶走的?青藏又是谁收回来的?解除海禁,使国库日益丰盈,不说百姓,列位大人也是受益者吧?”
海禁解除之后,官员们的工资已经翻了好几翻,要说不感激叶珣,那就是典型的白眼狼了,不过貌似朝堂上这种人还真不少。
“还有就是有关琉球尚丰王的信,谁不知道小野就是一个海盗,而且已经盘踞在琉球多年,在他的逼迫下,尚丰王什么样的奏折不得写?我们是天朝上国不假,可我们也不是任由别人蒙蔽的,蒙蔽天朝,就要付出代价,我洪武皇帝以武立国,永乐皇帝更是数次深入大漠驱赶蒙古人,诸位大人,难道两位先帝带兵出征,只是为了好玩吗?两位先帝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大明,不可辱!”
随着袁应泰的话说完,大殿内再次安静下来。。。
(本章完)
………………………………
第571章 谋事在人
一场原本希望太后能出面阻止叶珣出兵的朝会,在袁应泰一番义正言辞的辩驳下,最终草草收场。
只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此次朝会的最大受益者,竟然是名不见经传的刑部郎中黄秉添。
在这之后,黄秉添身上也被披上了无数光环,什么反叶斗士、正义先锋。。。
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荣耀,黄秉添是坦然受之,似乎根本不怕来自叶珣一方的报复。
只是叶公公的手下们,好似也不愿与黄秉添一般见识,事后也没有什么报复事件发生。
这样一来,很多对叶珣有意见的官员们,不知不觉就聚到黄秉添旗下。
不仅如此,数日后,黄秉添被直接提拔为刑部右侍郎,一下就步入朝廷高官的序列了。
京城某处不起眼的酒楼,廖成龙化妆成一个普通员外,坐在酒楼的一角,在他身后,也坐着一个头戴斗笠的灰衣人。
“告诉黄秉添消停些,西厂那些人怕是已经盯上他了”
说话的是灰衣人,声音略显苍老,吃饭的时候也戴着斗笠,一副鬼鬼祟祟的样子。
廖成龙却有些不以为然,道:“其实我觉得这倒是件好事,起码他可以吸引阉贼手下的注意,这样别人就注意不到我们了”
“另外阉贼出兵的事怕是阻止不了,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万事俱备,只要阉贼出海,他就永远别想回来,另外这边还不能放松,继续造声势反对他出兵,阉贼就是这样的性格,咱这边反对的越厉害,他越是要反其道而行之”
灰衣人的话,让廖成龙深以为然,两人遂不再说话,简单吃了些东西后,就各自离去。
廖成龙早就是高仁重点监控对象,甚至他的书童都已经被高仁收买,更别说与他有过接触的人了。
廖成龙乔装出府的消息早就送到高仁手里,很快灰衣人的信息也传过来。
汪平,五十二岁,来自江南杭州,进京访友,现居住在悦来客栈,身无长物,据说很快就会离开。
看到这条消息,高仁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抓还是不抓?
从这个人能直接联系廖成龙来看,地位应该不低,抓了他,会不会打草惊蛇?
别的地方不敢说,在京城这地面上,一旦进入西厂的视线,再想脱身可就难了,所以高仁并不担心他会逃走。
高仁只是觉得这个来自杭州的汪平,所联系的人,不应该只有廖成龙一个人。
可眼看着叶公公出兵在即,若不能揭露这伙人的阴谋,岂不有负叶公公所托?
沉吟良久,高仁最后还是放弃了这次抓捕,命手下继续严密监控后,又给叶珣去了一封信,信中向叶珣禀报了京中发生的一些情况,同时请叶珣谨慎出海。
大海茫茫,一旦出事,想逃都没地方逃去,这伙人既然以这种方式激怒叶珣出海,显然在大海上安排了极其厉害的手段,所以高仁才要提醒叶珣谨慎行事。
只是高仁不知道,叶珣的一贯主张是实力说话,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都没用。
况且这封信即便到了金陵,也已经晚了,因为叶珣已经率舰队出海了。
茫茫大海上,千帆争流,一号宝船当先,后面是各式战舰,一眼望不到尽头,不用打,单看这架势,就足够让敌人胆寒了。
按照计划,舰队将直接开赴琉球群国的都城、首里城。
此战调集了两万海军精锐,一号宝船参战,二号宝船留守,千料战舰三十艘,以及各类补给船,共计百余艘战舰。
这是自三宝太监郑和以后,大明最大一次舰队远航。
舰队以田嗣青为帅,叶珣只负责观战,按照叶珣的话说,他是去学习的。
尽管朝廷那边对叶珣率舰队出海一事多有微词,但江南的军民却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支持。
继沈长山捐献了二百万两银子军费后,盐商和其他豪商们也纷纷慷慨解囊,在很短时间内,又筹集了三百余万两银子的军费。
民间报名参军的百姓也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海军待遇好,又能为国争光,可说是每个江南汉家子弟最理想的选择。
所以叶珣的舰队虽然走了,金陵的征兵却一直没有停止,大明万里海疆,需要的海军实在太多了。
出海之前是有专人看过天的,近期海上没有太大的风浪。
说实话,叶珣并不是太相信这些看天的,总觉他们神神道道的,不过事实证明,航行快一天了,大海上真的是风平浪静,这些人的预言简直快赶得上卫星了。
眼看着日头渐渐西沉,舰队也找了处可以避风的岛礁作为宿营地。
各战舰忙着抛锚扎营,田嗣青却找到叶珣。
“公公,后面的尾巴终于走了,再不走的话,我都想干掉他们了”
叶珣微微一笑,道:“还大将军呢,这么点耐心都没有怎么成?”
田嗣青摸着脑袋“嘿嘿”一笑,道:“这不是有点忍不住了吗!刚刚我一直在想,小野和德川都列好架子等我们,可我们偏偏不去了,他们会是什么表情?”
叶珣笑一笑,随即脸色一整,道:“兴明商会所图甚大,攘外必先安内,不清除掉这个毒瘤,我们的海军终究是走不出去的”
田嗣青脸色也严肃起来,点头道:“末将只是有点担心,小野和德川久候我们不至,会不会主动袭击我们?而这时,怕是我们也腾不出手来啊!”
“你担心的不无道理,我已经传令吴大用,待我们围剿兴明商会的时候,东部舰队会游弋在日本海之间,以警告德川他们不得妄动,想来以我们舰队的实力,不论是德川还是小野,都不敢轻举妄动的,我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兴明商会的人会不会上当”
看着一脸凝重的叶珣,田嗣青不由安慰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过我想我们丢了这么大一个饵下去,那些人没理由不上钩的”
大海茫茫,叶珣手下势力也才开始接触南洋,所以很多情报都非常模糊,以至于让叶珣也有种无力感。
只是田嗣青说得也对,他好不容易离开中土,若这些人不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倒真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人的智商了。。。
(本章完)
………………………………
第572章 引蛇出洞
其实经常航海的人都知道,海面风平浪静,并不一定都是什么好事,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海上如此,江南局势又何尝不是这样?国人以仁孝治天下,殊不知有些人却感觉不到别人表现出来的善意,甚至是把这种善意当成一种软弱可欺、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别人不敢说,起码东林党人是这么认为叶珣的,就因为叶珣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
无锡某处青楼,还没到客人上坐的时候,几个老家伙却已经早早地来到这里。
若是有能把这些人认全的,见这些人坐到一起后,一定会大吃一惊。
原内阁大学士刘一璟,原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原督察院佥都御史左光斗,原吏部尚书赵南星、周嘉谟。。。
清一色东林党的重量级人物,在另一个时空,这些人早已是坟中枯骨,是叶珣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活了下去,但他们对叶珣的恨,却要远超魏忠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如果叶珣在场的话,一定会叹息着对他们说:“都一把年纪了,好好回家去养老不好吗!干嘛非要趟这淌浑水?”
只可惜叶珣还是没有把人心看透,忘了不满族,同样也是国人一大民族。
青楼外散布着很多劲装汉子,看样子应该是这些人带来的家丁护院,只是今天这架势未免张扬了些。
原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率先道:“大海不比陆地,只要阉贼步入圈套,任他有通天的本领,也一样有去无回,阉贼已经走了三天,顺利的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