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假太监-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人能背叛第一次,就能背叛第二次,在这样人的心中,只有自己,只可惜这个道理李倧至死都没明白。

    别看乱兵叫得欢,可当他们看到浑身血污、有如地狱恶鬼般突然出现的姜太吉时,却一下都静了下去。

    姜太吉要的就是这效果,瞪着凶睛环视士兵们一眼,将李倧的脑袋高高举起。

    狞声道:“实话告诉你们,老子一直都是叶公公派在李倧身边的卧底,为的就是有一天能手刃这贼子,现在大功告成,弟兄们可以跟着我回家啦!”

    这个变化实在太富戏剧性了,有士兵忍不住问道:“将军的意思,我们也都是卧底了?”

    “难道不是吗?谁敢背叛公公?站出来!你们要记住,我们永远是公公的兵,从来也没有背叛过他老人家”

    “对!我们从来都没背叛过公公。。。”

    姜太吉的话音刚落,士兵们顿时欢呼起来,蛇无头不行,编瞎话也得有个带头的。

    就如同自我催眠一般,有了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之前的背叛行为,似乎也变得名正言顺了。

    得说姜太吉还是不够了解叶珣,对待背叛他的人,叶公公是从来都不会手软的,更何况还是个异族人。

    不过叶公公现在也很忙,不是忙着出兵朝鲜,而是忙着应付两个来兴师问罪的老家伙。。。


………………………………

第668章 内部瓦解

    叶珣犯了个不小的错误,就是他把准备取消朝鲜国号的想法,告诉了风尘仆仆赶过来兴师问罪的方振儒和刘宗周。

    两老家伙本来就对叶珣憋了一肚子火,现在听说叶珣要将藩属国变成自己国家的属地,这还了得?

    帮助朝鲜赶走入侵者,是宗主国应尽的义务,现在却突然变成了要侵占藩属国,这是什么行为?这不就是赤裸裸的侵略吗?那跟女真人还有什么区别,你让天朝上国的脸面往那搁?

    大帐内,小叶震老实地站在一侧,看着老师和老方大人对着亚父大吵大闹,一时间也有些茫然,毕竟年纪太小,几个成人间的谈话内容,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

    “叶公公,不可否认,你对大明立下过汗马功劳,可往深说,做为人臣,这些难道不是你应该做的吗?难道你就要以这些功劳为所欲为吗?”

    “朝鲜是大明藩属,一直对大明恭顺有加,洪武皇帝开始,就有明旨,必将佑护朝鲜周全,之前因我朝状况频出,从而导致朝鲜百姓遭受女真多年蹂躏,现在公公发义兵,助朝鲜赶走女真,可谓上体天心,下顺民意之举,你怎能将朝鲜国土据为己有?此种行径,又与建奴何异?”

    方老头只说得须发皆张,吐沫星子都快喷到叶珣脸上了。

    刘宗周也道:“还好大军没有入朝,一切都还来得及,叶公公,亡羊补牢尤为晚矣,千万不要自误啊!”

    叶珣的脑袋都快被吵成两个大了,原本想着挡他们几天后,他们的脾气能小些,却不想自己一时说漏了嘴,竟又给了他们攻击自己的借口。

    这些书呆子们啊!读书都快读傻了,真后悔放他们过来。

    脑筋一转,忽地转向儿子,道:“陛下,你觉得这事该怎么办?”

    听了叶珣的话,方振儒和刘宗周差点没气晕过去,你叶珣也太不要脸了吧?陛下还是个孩子,这样的问题让他回答,陛下回答的上来吗?

    出乎二人的意料,小叶震稍稍表现一点紧张后,就用他稚嫩的童音答道:“我天朝向来仁义,可这份仁义也得分对谁用,我也不知道是亚父说的对,还是两位大人说的对,但我无意中在亚父帅案上看到的一张,由朝鲜绫阳君绘制的地图后,让我知道,或许亚父是对的”

    小叶震说着,先向叶珣告了声罪后,然后来到叶珣帅案旁,在一摞文书中仔细翻找起来,很快,将一副地图找了出来随即快步来到方振儒和刘宗周面前。

    “老师、方大人,你们看!”

    方振儒和刘宗周都是满心疑惑,不过他们对刚刚小叶震说的那番话还是很震惊的,因为谁也没想到皇帝小小年纪,竟会说出那样一番进退有据的话来。

    方振儒下意识地接过地图,展开后,同刘宗周一起举目望去,只看了两眼,方老头就不由怒斥道:“无耻!”

    只见这是一副包涵了整个大明以及朝鲜半岛的地图,只不过这副地图从长江以北,包括大片草原以及整个辽东在内的地方,都被标注了高丽的字样。

    两人都是博学多才,缺胳膊少腿的朝鲜字还是认识的,不过即便再有学问和涵养的人,在见到这样的地图,怕也得急眼。

    高丽一个屁大点的小国,世代都要受中原王朝保护,居然也敢画出这样的地图,真是要多不要脸有多不要脸。

    刘宗周皱着眉头对叶珣道:“叶公公,这副地图是那来的?”

    刘宗周猜对了,这副地图确实是叶珣依照后世在网上看到,由棒子们自己臆想出来的地图,重新找人勾画而成,至于朝鲜字就更好办了,辽东军中最不缺的就是懂朝鲜语言和文字的书吏。

    这副图本来是叶珣用来教导儿子,让儿子知道棒子们真实面目的,却不想在关键时刻被儿子拿出来教育起俩老头了。

    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圆,好在叶珣脸皮够厚,撒这种谎言更不存在什么心理负担。

    待刘宗周问完,就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道:“这副地图是朝鲜绫阳君所绘,也就是这次与皇太极合谋攻打宽甸的那个朝鲜王族,绫阳君李倧在败退之际,辎重都被我军缴获,所以才让我得到了这份东西,如果二位还是不信,待抓到绫阳君一问便知”

    叶珣还不知道李倧已经被姜太吉弄死,不过即便他不死,叶珣也绝不会让他活着出现在两位老大人面前的。

    事实上不单是李倧,所有朝鲜王族,都已经上了叶珣的黑名单,只是这么阴暗的事,是万万不能说的。

    方振儒心眼较实在,听了叶珣的话后,不由冷哼一声道:“其心可诛!”

    刘宗周却没那么容易上当,沉吟片刻才道:“公公既然能证明这东西出自朝鲜王族之手,想来是不会错的,但这也不能说朝鲜就该灭国,陛下,您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你叶珣不要脸,老夫就比你更不要脸。

    刘宗周此举固然有跟叶珣赌气的成分,却也未尝没有考教自己学生的意思,毕竟刚刚小皇帝的表现实在太抢眼了。

    叶珣不由被气乐了,这老头,怎么跟孩子似的?居然还跟自己赌上气了。

    “我大明幅员万里,土地虽多,却没有一寸是多余的,敢惦记我大明国土的,虽远必诛!”

    这番慷慨激昂的话由一个童子说出来,却别有一番壮烈的感觉。

    刘宗周当然不知道这番话是叶珣教给儿子,然后被儿子稍加改动说出来的,因为刘老师根本就没教过学生这些。

    听了儿子的话,叶珣大感欣慰,这小子够聪明,知道把自己教他的话活学活用。

    而方振儒和刘宗周却彻底被震慑住了,这是一个七岁孩子能说出来的话吗?既然说出来了,那就只能说明小皇帝天纵英才,大明历代帝王,怕是还没有那个这么小,就如此聪慧的吧?

    不知不觉间,两个白胡子老头竟然流下泪来,然后一齐跪倒在小叶震脚前,颤抖着声音道:“陛下圣明!”、


………………………………

第669章 人心险恶

    世界上真有那么多天才吗?答案是肯定有,但若没有后天的培养,所谓的天才,最终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消失在芸芸众生之中。

    刘宗周教给小叶震的,都是一些书本上的东西,而叶珣这个当爹的,教导儿子的,却是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就是所说的,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但这些却只能是他们父子之间交流,是不能对外人说的。

    而在刘宗周这样的大儒心中,叶公公的无赖做派跟学问是不挨边的,所以他们根本不信小皇帝今天的表现是叶珣教的。

    这种事情,叶珣当然不会解释,他现在要做的,不但要把自己的本事倾囊相授,还要慢慢让儿子培植属于他自己的班底,这样将来即便他这个当爹的离开,儿子也不至于没有依靠。

    换个角度说,叶珣这是在给自己培养潜在的敌人,但那有什么办法,因为这是每个帝王成长后的必经之路。

    小皇帝定了基调,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方振儒和刘宗周这两老家伙全然忘了刚刚还要帮朝鲜复国的事。

    要怎么说还是读书人阴损呢,刘宗周沉吟一会,道:“陛下,公公,老夫觉得灭朝一事,还是暂时不宜张扬的好,这样很容易引起朝鲜百姓的反感,大军推进之后,不妨先施行军管,让我们的将军先管理朝鲜各地,同时辅以朝鲜的地方百姓,即不恢复朝鲜王室的统治,也不用朝鲜人当官,待我们的军人熟悉地方事务后,再慢慢将其转为文职”

    方振儒点点头,补充道:“这只是第一步,完全控制了朝鲜半岛之后,还要大力推广汉学,也可以在朝鲜人中挑选一批才俊,让他们去京城进修,然后分散到中原做官,这样十几二十年下来,未尝不能将朝鲜半岛彻底大明化”

    至此,叶珣才长出了口气,抱拳道:“幸得二位老大人指点迷津,叶某受教了”

    叶珣这马屁拍的显然很不是时候。

    方振儒冷哼一声,厉声道:“私带陛下出宫,叶公公,你好大的胆子啊!万幸天佑陛下,若是陛下有什么闪失,老夫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与你算账”

    貌似已经有多年没人敢这么同叶珣讲话了,叶珣被方老头吼的一愣一愣的。

    没办法,这方老头绝对是朝堂上叶珣不敢惹的人之一,讪讪地摸了摸鼻子,才道:“全天下都是陛下的,陛下出来看看都不行吗?”

    这时候看出爷俩好了,小叶震忙快步来到叶珣身旁,拉住叶珣的手,对两位老大人道:“你们不要怪亚父,是我、是朕非要出来的,而且朕觉得亚父说的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体察民情,将来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小叶震今天是语不惊人、语不休了,一句话就替叶珣打了圆场。

    刘宗周见状,忙道:“方大人先消消气,陛下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不过这民情也体察了,战事也参加了,还请陛下起驾,这就摆驾回京吧!太后也一直惦记着陛下呢!这么长时间没见到陛下,太后都病倒了”

    还别说,搬出太后来,小叶震还真有点想念母亲了,而且听说母亲生病,顿时焦急起来,只是小孩心性,一时间即想跟着老爹,好可以尽情玩耍,同时也想尽快回去探望母亲。

    犹豫不决下,不由把求助的目光看向老爹,道:“亚父,我。。。”

    叶珣当然知道宝珠没事,说想儿子瘦了些还有可能,但说病倒却还远着呢!

    严格来说,叶珣带儿子出来历练的目的已经达到,不一定非得让儿子跟着进入朝鲜。

    想到这,俯下身来,柔声道:“我大明以仁孝治天下,既然太后身体有恙,你这做儿子的,必须要第一时间赶回去,记住,你不单是太后的儿子,也是全天下的楷模,不要让天下人失望”

    听了老爹的话,小叶震的眼神也变得坚定起来,点头道:“亚父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我还要快点长大,然后率领大军,为我大明开疆扩土”

    小叶震的话让叶珣这当老子的很是欣慰,却把方振儒和刘宗周吓得不轻。

    叶珣的话,还是让两人很认可的,但小皇帝的反应却有点超出他们的想象。

    心中同时闪过一个念头,这姓叶的平时都教小皇帝什么?再这么下去,小皇帝不得变成个穷兵赎武的暴君啊!

    不行,必须得把小皇帝的心思转变过来,还是得让他多跟读书人在一起,少搭理这些阉货。。。

    没用说话和交流,二人就统一了思想,形成了战略同盟。

    小皇帝摆驾回京,叶珣派出自己的三千近卫,由张旭敏任统领,沈玉作为侍读,当然也是要跟着的。

    骑马伫立在风雪中,看着儿子远去的车架,叶珣知道,经此一行后,儿子已经开始成长了。

    “启禀公公,姜太吉杀了李倧,正带着手下前来向公公请罪”

    手下的禀报声打断了叶珣的沉思,当听到是姜太吉一行后,眼中不由闪过一道厉芒。

    这家伙还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背叛了老子,你以为老子还会原谅你吗?

    “传令那辍,命他率本部人马迎上去,姜太吉和他的手下,跑了一个,本公唯他是问”

    那辍是个奚族人,现在曹文诏帐下任千总,生性悍勇,都快与曹变蛟有一拼了,叶珣派他出去,其用意已经不言而喻了。

    传令兵领命后拨马而去,叶珣的目光越过鸭绿江望向朝鲜一侧。

    “皇太极,时间差不多了吧!你可千万别让我失望哦!”

    皇太极已经无路可走,所以注定不会让叶珣失望,只是叶珣不知道,在回京路上的第一个宿营地,方振儒和刘宗周两个老家伙,已经开始给小叶震洗脑了。

    而洗脑的第一课,就是劝小皇帝近君子,远小人。

    不过让刘宗周没想到的是,出来一趟,小皇帝似乎长大了不少,也有自己的主意了。

    听了刘宗周的劝谏后,小叶震就直接反问道:“老师的意思,难道说亚父是小人?”

    一句话就把刘宗周问住了,怎么说?说叶珣是小人!凭什么这么说?人家叶珣虽然跋扈了些,但大明能有今天,可说完全是人家的功劳,他对叶珣有意见不假,但也不能瞪眼睛说瞎话啊!

    刘宗周答不上来,不代表方振儒也无话可说,而且他的一句话,就让小叶震也沉默下去。。。


………………………………

第670章 汗位更迭

    “叶公公以内宦之身,身边却儿女众多,实不宜再留在深宫,这样即有损太后的贤名,也有损皇家的名声,同时,这也未尝不是对叶公公的一种保护”

    没人说叶珣是小人,但他一个太监,却鼓捣出那么多儿女,你让天下人怎么想?而这样的人还天天跟太后搅在一起,说难听点叫秽乱宫闱,再说大点,那就是给皇家抹黑,先帝的牌位怕是都要变成绿色了。

    如果小皇帝不是表现的这么妖孽,方振儒和刘宗周是不会在他这么小的年纪时,跟他说这些话的。

    几番对答,让两个老臣觉得小皇帝天资聪慧,有些事情已经能理解了。

    其实做为臣子,两位老大人的这种行为,并没什么毛病,因为在他们心中,不论叶珣多么优秀,为江山社稷做出多大的贡献,他始终都是阉人。

    让一个阉人屹立在大明帝国的朝堂之上,你让读书人的脸往那搁?

    皇帝年纪还小,叶珣又权势滔天,现在对小皇帝说这些,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只要猜忌的种子在小皇帝心中种下,早晚有一天,它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方振儒和刘宗周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并没有背着张旭敏和沈玉。

    这二人年纪都不大,而且都常伴小皇帝身边,两个人老成精的家伙相信这二人如何选择,因为只有站好队,他们才会前途无量。

    只是两位老大人不知道,叶珣之所以找年轻人陪着儿子,其实也是在让儿子自己培养势力。

    自大明开国以来,不管什么样的权臣,只要皇帝发威,这个权臣最终都会惨淡收场,没有例外,那么叶珣会不会是个例外呢?

    不用张旭敏或是沈玉禀报,刘宗周和方振儒对小皇帝说的话,就以最快速度摆在叶珣的案头。

    看了这份密报,叶珣即没生气也没发火,因为他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而这也未尝不是儿子成长的一个标志。

    只是接下来儿子会怎么做,倒有点让叶珣期待起来。

    目光转向日本。

    皇太极还没有任何动作,后九尾虽然派了不少密探在汉城,但他做梦也没想到叶珣会把主意打到他身上,此刻他正在跟云娘重复着已经不知重复了多少次的话题。

    那就是希望云娘出面,请求叶珣不要再干涉日本的事物,好让日本尽快稳定下来。

    六年多时间,大明没向日本派过一兵一卒,但日本国内却始终动荡不安,而且爆发冲突的双方,所使用的武器和火器,均来自大明。

    谁都知道大明对火器管控极其严格,像这种大规模武器外流的现象,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大明掌权人默许的,而大明掌权人是谁,就更不用说了。

    后九尾虽然把云娘的孩子当做了天皇的继承人选,却绝不会真把天皇宝座给这个孩子的,因为万一这孩子真是叶珣的后代,再由他来当天皇,那日本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六年多,无数次的请求,无数次的拒绝,也多亏后九尾脸皮够厚,换做别人,估计早就放弃了。

    云娘除了加个内亲王的封号,并没有改变名字,都说音乐能陶冶情操,也确实如此,六年的独居,倒让她的气质更显超凡脱俗。

    很多日本高官显贵,无不为云娘所倾倒,来提亲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却都被云娘一一拒绝了。

    要不是因为叶珣那层特殊关系,后九尾早就逼着云娘嫁给权臣了。

    东拉西扯说了一大通,见云娘还是不为所动,后九尾勉强抑制着心中的怒火,装出一副和蔼的表情道:“去大明学习的人选已经定好了,只是念叶年纪太小,身边若是没人照料,怕是不妥吧!”

    “天皇想说什么,就请直说,不过有一点,中原我是不会去的”

    云娘当然明白后九尾的心思,只是她有何颜面去中原,而且她也知道,已经过去六年,叶珣若想见她早就见了。

    后九尾终于忍不住了,怒道:“别忘了你也是个日本皇族,大日本养了你们母子六年,你该为日本做点什么了”

    云娘好似丝毫感受不到后九尾的怒火,缓缓站起身,向后九尾施了一礼后,转身就走。

    “啪!”

    盛怒之下的后九尾,用力地拍打了下桌子,手拍的挺疼,却丝毫没震慑住云娘的脚步。

    “反了、反了、”

    没人知道,后九尾一心想让云娘母子一起去中原,除了想让云娘帮日本说话,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想让云娘母子永远回不了日本,这样他天皇的位置才不会受到威胁。

    不过他也发现了,云娘这女人心真是够狠,把她儿子抬出来,却仍没有打动她,这可怎么办?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断了后九尾的沉思,抬头望去,却是他最心爱的姬妾香子。

    微微皱了皱眉头,道:“看到那个贱女人了?”

    香子微微颔首,然后跪坐到后九尾身旁,嫣然道:“陛下,妾身有个想法,或许能帮陛下完成心愿”。。。

    后九尾一心惦记着把云娘母子送走,小老婆出的主意也还没等用上,却不知已经有明朝商人找上云娘。

    云娘刚回到自己府邸,就有下人来报,有个叫沈长山的明朝商人求见。

    听到这个名字,云娘原本波澜不惊的心绪,顿时剧烈地波动起来,她跟叶珣在江南曾住在沈长山的府邸,自然也就认识沈长山。

    “难道他终于肯见我了?”

    勉强抑制住狂喜的心情,吩咐人把沈长山请进来。

    沈长山是上日本来押送一批军火的,不然也无需他出面,却也正好接到叶珣的传书,命他将云娘母子接到江南安置。

    叶珣的家事,沈长山是不敢多问的,得到指令后,立刻就来找云娘了。

    坐在会客厅里等了好一会,才见云娘盛装而来。

    见到明**人的云娘,沈长山不由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人家这副装扮可不是给他看的,心中不由好笑,怎么不装扮成可怜的模样?貌似叶公公不是心太硬的人。

    “沈先生远来,怠慢之处,还请见谅”

    看着雍容华贵,举止得体的云娘,沈长山也不得不暗赞一声叶公公有眼光。

    忙起身回礼道:“是在下来的唐突,夫人莫怪才是”

    一句夫人叫得云娘心花怒放,命人端上茶水,请沈长山坐下后,才嫣然道:“不知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哦!是这样的,叶公公命在下接夫人母子去江南小住”

    “江南!不是京城?”

    听了沈长山方话,云娘的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


………………………………

第671章 瓜分半岛

    大军明日开拔,在临行的前一天傍晚,孙承宗奉调从沈阳赶了过来。

    叶珣早就得到消息,带着十几个侍卫,一直迎到了十里开外。

    孙承宗每年都会回京述职,算下来,他在辽东巡抚的位置上,已经干了近八年。

    这八年多的时间里,辽东在他的治理下,各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如今不但辽东境内再无乱匪,还成了朝廷重要的粮食产地。

    叶珣招孙承宗来的文书上,并未说明要他来干什么,但一见孙承宗的行装,叶珣就笑了,这老孙同志,还真是了解自己,竟然猜到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