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国-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着其他将领,高清朱阳吴信曹三曹前等人也先后站出来,表示完全支持曹越整顿军纪的行为,他们一定会英勇杀敌,任何时候都不会怯战,更不会临阵脱逃。
一时间,行辕内群情激昂,把刚才因为吴明被杀而起的沉闷全都消除了。
当然,吴明被杀的奏报,很快就报往北京。
曹越自己所书,还有张安魏大本等几位官员关于这次事件的陈述,差不多在同一时候以快马送往北京。随这些奏本一起送往北京的,还有这次战事经过及取得战绩的奏报,及为立功将士的讨赏。
………………………………
第二十八章 交底
大同镇监张安拣了个时间,单独约见曹越。
曹越知道张安肯定是为他当众斩杀吴明的事找他,见面后,也开门见山地说起了这事:“张公公,你今天是来指责我不顾你的请求,当众杀了吴明吗?”
“那不是,”张安摇摇头,苦笑道:“吴明违反军纪,怯战而逃,差点导致大败,这样的将领,原本就应该斩杀于阵前,以正军纪。今日杂家来,是想和曹总兵说点另外的事。”
已经将军务基本安顿后,原本想稍稍休息一下的曹越,听张安这样说,顿时来了兴致,笑着问道:“不知张公公要和我说些什么?”
“曹总兵是否知道,吴明在此战之前,曾向朝廷密奏,说你募集如此规模的新军,就是想自立谋反?”这句话说出后,张安眼睛死死地盯着曹越。
乍听张安说出这样的话,曹越吃了一惊,浓眉紧皱,旋即一张俊脸胀红,喘着粗气问张安:“张公公,吴明真的如此上奏?”
“正是如此朝廷已经收到了吴明的奏报,王公公曾有函到杂家这里,叫杂家好生追查此事,”说到这里,张安凑到曹越身边,很神秘地说道:“但杂家知道曹总兵根本没有此念,你所做一切,全是为了大同的防御,为了避免建奴来攻时候大同遭难,怎么可能为了自立?”
“多谢张公公的信任和理解,”曹越说着,自嘲地笑笑,“可能我年龄太小,心思简单,想一口吃成胖子,所以……呵,也自以为自己做事情问心无愧就行,却没想到,会有人以不寻常之心揣度。”
“曹总兵,吴明的奏章已经呈到万岁爷案头,万岁爷也准备派人调查此事,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不是你我说了算的,希望你能理解”张安说着,犹豫了一下,又小声地说道:“杂家今天想请曹总兵饶了吴明一命,并不是说想冒犯你的权威,只是怕你杀了吴明,落人口实,以为你是想杀人灭口,所以才站出来请求的。唉,朝廷如果真的派员来调查,吴明死了,更难洗清你的怀疑了。”
其实刚才曹越乍听到此事时候,露出那没有刻意掩饰过的吃惊,让张安多了点信任。曹越是不知道此事,不然不会如此吃惊。这个小伙子到底年轻,没经历多少事,心思不可能掩盖的很深的。
“原本如此,”曹越装作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一拍自己的脑袋,“张公公怎么不早提醒,不然我就再留吴明的狗命几天,让他当众与我对质。唉,悔已完矣”
“曹总兵请放心,杂家一定会马上写份陈明情况的奏章,替你解释此事,相信王公公也会帮你在万岁爷面前说上几句好话。今次你在大同城下重创了建奴,几乎全万余建奴全歼,在大战开始前,还发出了预警,提醒京师提防建奴的攻击,相信万岁爷也会明白其中的缘由,会嘉奖你,而不是责罚”
“那就借张公公吉言,”曹越装出一副大松口气的样子,起身对张安恭敬地行了一礼:“也多谢张公公提醒,曹越不胜感激。这段时间,多亏张公公的帮忙,第一营的将士才能全部换上新的装备,无论这次陛下如何处罚我曹越,我一定会将此事上奏朝廷,为公公请功。今日的大胜,公公居功至伟”
“唉,曹总兵客气了,杂家哪有什么功绩,”张安赶紧起身回礼,“杂家知道曹总兵是个实干的人,杂家自然一力支持,不似王朴,只想着捞好处,不只将朝廷的军饷贪墨,还一个劲费心思,寻其他好处。好了,今日也不打扰曹总兵了,杂家先去,曹总兵有什么事,尽管派人来传就是”
“那多谢张公公了”曹越也没挽留,送张安出了行辕。
张安走了后,曹越沉思了会,也没太担心什么。他相信,他指挥大同军重创了建奴的人马,如此大的功绩,能堵住很多人的嘴,朝廷即使派人来追查此事,最终也是不了了之。曹越相信,崇祯皇帝也不会这么幼稚,仅凭吴明的一份奏章,就怀疑他真的想谋反。
不过曹越也知道,有这件事后,他必须多留一个心眼,给自己准备后路,决不能让崇祯皇帝把捏着自己的命脉。自己身边的人,也绝不能留不可信任之人,不然危机随时会起来。
时间已经是晚上,一天的紧张下来,曹越也累了。不过他还是没休息,而是马上令身边的亲兵,过去将赵泰曹杰等手下将领传过来,今天的战事,要好生讨论一下,做个总结。
今天建奴溃败后,曹越并没令将士们追击太远。一则是怕建奴主力回援,给予追击的大同军以重创;二是顾忌天气原因,如果天黑前不能返回大同,那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很可能会有严重的非战斗减员;三是他有自己的小心思,不让其他州府具体知道他麾下人马的战斗力。
还有,其他州府相信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建奴溃兵过境,也不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
曹越还有另外一个小心思,那就是他要让崇祯皇帝及那些朝中大臣,感受一下建奴兵临城下的危机感,这样才能体现出他击败建奴的巨大意义,让这些人认清楚他做了什么。
当然,即使没有这些原因,曹越也不可能率军追到北京去。没有朝廷的勤王命令,即使他因为军情紧急而率军追击,离开了自己的防区,同样会被朝中一些大臣说三道四。曹越已经见识到了朝中那班大臣的奇葩思维,就让这些人去感受一下建奴入侵而带来的危机感吧。
曹越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指挥人马,在大同城下击败了耿仲明所领的汉军的第二天,与多铎分兵而行的螯拜所领的建奴精骑,已经快速杀到北京城下。螯拜避过路上的所有城池,直奔北京而来。
而多铎所领的人马,也已经行到距北京不远的拒马河附近,他们一路烧杀抢掠,许多来不及躲进坚城的百姓,遭受了建奴的涂炭。
虽然说接到了曹越等人自大同送来的急报,朝廷已经令京营做好了防御的准备,但看到建奴骑兵出现在北京城下的时候,包括崇祯皇帝在内的大明君臣,无不大惊失色。
………………………………
第二十九章 建奴退兵
不过螯拜的人马并未直接攻城,只是在北京城下耀武扬威了一番。
这五千人马的耀武扬威还是挺有威慑力的,直把京营的那些军士吓的够呛。
许多守城的将士,甚至做好了打算,如果建奴攻城,他们就充城而逃,找个地方躲起来。严寒的冬日里,要在城头上御敌,光寒冷就让人吃不消,更不要说可能丢了性命。
还好,螯拜所部并没打算攻城。
螯拜的人马在北京城外示威了两天,并洗掠了附近的一些村镇。随后多铎的人马也赶到了北京,但也没有马上攻城。
此时的多铎,还不清楚大同的情况。他是打算攻一下北京城,即使攻不下来,也能把大明的君臣吓个半死,说不定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有可能会打开城门投降。
不过攻城是要准备的,至少云梯等登城用具要制作出来,需要费一些时日。
在多铎派人准备攻城用具的时候,耿仲明的残部赶了过来。
听了耿仲明的报告后,多铎被吓了一大跳。不过在听了随耿仲明部一起行动的女真头领的报告及蒙古人的情况陈述后,多铎不得不接受了耿仲明部在大同城下遭遇惨败的结果。
这让他倒吸了口冷气,曹越真的不同寻常,仅凭大同的那些“乌合之众”,竟然击败了耿仲明的近万人马,而且明军是出城作战击败耿仲明部,并不是耿仲明率军攻城而取胜。
耿仲明部的战斗力,多铎是知道的。虽然汉军八旗的战斗力不能和女真八旗相比,甚至比蒙古人也差上很多,但他们的作战能力,却完全盖过了大明官军。
更重要的是,大清军队在气势上完胜明军,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气势就是自信,自信心有了,将士们打起仗来才更有冲劲,战场的气势也就起来,胜利的天平肯定偏向他们这一边。
但现在的结果就是耿仲明败了,而且败的很惨,几乎全军覆灭,近一万人马,侥幸逃出来的才不到一千五百人,这让多铎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在狠狠地训斥了耿仲明一顿后,多铎也冷静下来,琢磨起了这件事。曹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竟然有如此能耐?
从耿仲明的报告及上次曹越偷袭盛京幸存者的讲述中,多铎大概清楚曹越的战法,那就是集中火器,利用大批将士分段射击,尽量避免中间有间断时间。数百上千支的火枪连续射击,对骑兵造成的杀伤会非常大,毕竟火枪的射程远比,在远离弓箭射程之外就可以射击。
以前时候,两方交战中大清军队基本可以无视明军火枪的射击,因为这玩意儿射击一次后重新装填的时间挺长,两军对垒,明军基本没时间第二次射击,大清将士就冲到他们的阵中。而火枪零乱的射击,对骑术高超的大清将士造成的杀伤并不是很大。但火枪在曹越手中怎么就能发挥出这样的威力,明军不需要付出多少伤亡,就能击败同等数量的大清军队?
多铎是个聪慧之人,他很快就想明白了,这肯定是曹越琢磨出来的新的战法,可以有效对付大清铁骑的冲击。回去一定要和多尔衮好好讨论一下这事,将这次征战的经过详细讲述,共同商量出一个应对之法,这是多铎如今想到的。
多铎知道,如果火枪的分段射击真的能有效应对大清铁骑的冲击,那以后战争胜利的天平就会向大明军队这一方偏移。一想到这个结论,多铎不寒而栗。
再以他们这万余人攻打北京城已经豪无意义,如果北京城的守军也学会了曹越的应敌之术,万余大清军队要打败依靠坚城而守的明军,几乎是痴人说梦。多铎也在第一时间下达了撤回关外的命令。
一万余建奴军队,在北京城下再次耀武扬威了几番,把附近的村镇及几个没很好防备的县城洗掠了一番后,再扬长而去。
虽然有曹越及张安魏大本的传报,朝廷也将此事诏告了北京附近的州府,但依然有一些县城的官员没好好准备,结果被建奴偷袭得手。被建奴少洗掠的村镇都是惨不忍睹,建奴是三光政策的发明者,他们走后,几乎没什么留下,包括大明百姓的性命。
而就在建奴从北京城下撤离的时候,大同的捷报也送到了北京。
正自胆战心惊的崇祯皇帝,看到大同传来的捷报后,还有些不太相信。曹越竟然有能力歼灭近万建奴,已方还没什么伤亡,这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不过曹越张安魏大本等官员都送来几乎相同的奏报,崇祯皇帝也没办法再怀疑曹越确实在大同城下击败了建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万岁爷,多铎从北京城下撤军,一定是听闻了攻击大同的建奴遭遇覆灭,怕在北京城下遭遇同样的厄运,所以不战而退”王承恩看崇祯皇帝兴奋的脸都红了,也很及时地说了一句:“如果没有曹越的大胜,建奴肯定会攻城。”
京营将士已经在城外发现了建奴制作的攻城用具,建奴打算攻城这一点是不需要置疑的。
王承恩的话,崇祯皇帝信了:“还真的多亏了曹越,在大同城外重创了建奴,不然北京将遭大难。”
“万岁爷,那一定要好生嘉奖一下曹越,”王承恩趁机替曹越说好话,“万岁爷,奴婢觉得,此子真是国之栋梁,一员难得的虎将”
“是啊,他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也很聪明”崇祯皇帝说着,拿起另外一份奏报,“你看看,他胆子很大,竟然当众斩杀朕选调的副总兵吴明。你说,他会没觉察吴明是有监督他的目的吗?此子能打仗,但他也很有心机,如果不加以制肘,说不定有一天势大不可控。”
“万岁爷,那就是要好生敲打一下他了?”王承恩小心翼翼地问道。
“当然要好生敲打一下,让他不要太张狂。吴明告他有谋逆之心,他将吴明杀了,这事一定要好生调查一下,让他清楚,大同的事,并不是由他说了算”崇祯皇帝说着,话锋一转,“朕也会宣布将娖儿下嫁于他,让他当朕的驸马。”
“万岁爷高招,”王承恩听了后,马上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意思,这是恩威并施啊,皇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将曹越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万岁爷,要不奴婢亲自前往大同一次,调查此事如何?”
“也可”
………………………………
第三十章 复杂的情况
建奴从北京城下退走,朝堂上的官员们也都松了口气。
特别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他最清楚京营将士的战斗力,能不能抵挡住建奴的攻城那是未知数。现在好了,曹越在大同大胜了一场,直接把准备攻打北京城的建奴吓跑了,这让他大松了口气,对曹越不免心生感激出来。
不过朝中的许多大臣,却并不认可曹越立下的战功,他们差不多无视了曹越在大同城下差点全歼耿仲明部的战绩,眼睛只盯牢吴明所呈的奏报,及曹越擅自斩杀吴明的行为。还有,多铎在退走的时候,还有信息留下来,那就是打部能打到北京来,多亏曹越的放水。多铎的信息让他们马上和吴明所呈的密报联系起来,指责曹越与建奴有勾结,多铎的大军能打到北京城下来,完全是曹越纵容之故。
他们也指责曹越,为了掩盖自己不轨的行为,这将借故将副总兵吴明杀害。包括刘宗周在内的一些清流派,纷纷上表弹劾曹越,要求朝廷马上下旨将曹越逮捕下狱,以免大同生变。
不过也有大臣力挺曹越,说这是吴明嫉妒之下的诬告,建奴留下的信息只不过是很低级的离间计,他们打不过曹越,就想用离间计陷害曹越。他们强烈建议皇帝派人调查此事,还曹越一个清白,并且建议崇祯皇帝给予曹越更大的奖赏,以鼓大明将士之气。
在朝堂上力挺曹越的是首辅周廷儒及兵部尚书陈新甲,他们原本就与刘宗周等清流派政见不同,时常起纷争。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们也不是有多少欣赏曹越,更不是认同曹越所立下的战功,只不过是利用曹越与刘宗周等人工攻击政敌而已。
崇祯皇帝倒是很乐于见到朝中两派因为曹越而起纷争,其实他非常清楚,曹越不可能有谋逆之心,理由就如王承恩所说,曹越去大同才这么短的时间,想自立或者谋反太不现实了,如果再等两年,别人这样说,他会相信。
吴明就是个低能儿,为了打击报复,竟然上表诬告,还真是死有余辜。
崇祯皇帝已经在想,除了对曹越软硬兼施后,再派什么人去大同当曹越的副手为好,既可以与曹越处好关系,又能制肘这位年轻的总兵官。
崇祯皇帝在听了朝中两派大臣在曹越问题上的争论后,做出了决定,派秉笔太监王承恩及兵部尚书陈新甲去大同,调查此事。
要如何处置曹越,一切都等调查出结果后再说。
此番调查不但要查清楚曹越有没有谋逆之实,还要调查此次曹越在大同取胜的胜利有没有水分。
曹越当然不知道北京城发生的这一切,不过他到处派人打探清军的动向,那些滑雪技术最好的军士,都派出去追踪清军的动向。
清军大北京城下撤军后,他很快就收到了这信息,也大大地松了口气。看来多铎还是有所顾忌,不敢放手在北京城下一搏。
建奴退走,也就没他什么事了,接下来他继续练兵,并等北京方面来的信息了。
在大同城下再次重创建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曹越觉得崇祯皇帝肯定会给他一点奖赏,他希望朝廷的赏赐给让他少掏点腰包。此番立功的将士都要有奖赏,阵亡的将士要抚恤,受伤的也要给他们慰问金。如果朝廷没有钱物方面的奖赏,那这些都要他私人出。
这当然是一笔不小的银子开支,从自己腰包里往外掏,肯定有点肉痛。
------------
“红姑娘,曹越竟然在大同城下击败了建奴,明军还是出城迎击的,这太让人难以相信了”悦来客栈内,几名流寇正围着那个身穿红衣的美丽少妇而站,小声报告这几天打探到的情况。他们说话的焦点主要围绕在刚刚几天前结束的官军与建奴在大同城下的作战。
原本他们以为,这会是一场非常艰苦而且绞着时间非常长的守城与攻城之战,他们曾一度后悔,没趁建奴来袭之前的混乱出城,以至全城戒备,所有人都不能出城,他们也出不去,延误了行程,危险随时有可能到来。但没想到,战斗一天不到就结束了,最终的结果是官军大胜建奴,攻至大同城下的近万建奴,竟然差点全军覆灭,而官军几乎没付出什么代价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绩,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
正因为这样的战果太有震撼性,包括领头的“红姑娘”在内的诸多流寇,他们不再打算马上离去,而是要好生侦察一下大同军队的实力及布署。
他们要弄清楚,曹越是用何种方式,兵不血刃地打败近万建奴。
不过那天有幸在城头上观战的大部是大同城的高官及曹越的亲信人马,曹越也有过严令,不许将第一营的战法传到外面去,违者军法从事。因此除了军中的将士,坊间的百姓基本不清楚曹越是用何种方式打败建奴。
因为不清楚曹越是用什么办法打败建奴的,各种传说也就起来。
有人说曹越有万夫不当之勇,独自一人杀到建奴阵中,斩杀了上百个人头,最终建奴不支大败而逃;还有人说,曹越是用了计谋,引诱建奴中计,最终将他们打败,但用了什么计谋,却是有很多种说法。还有人说,曹越制造出了超级厉害的武器,他就是用这些武器将建奴打败的。
流寇的这些探子,并没打听到确切的消息,而领头的“红姑娘”,因为有太多的顾忌,并没亲自去打探情况,因此她也没办法认定曹越到底是用什么方式击败建奴,而这是他们此行必须了解的东西。
在听了手下诸人的报告后,她最终下定决心,亲自去侦探此事,并打探到曹越亲自坐镇的中军大营去打探。手下诸人听到“红姑娘”要亲自去打探情况,在为自己无能而羞愧的同时,也力劝“红姑娘”不要冒险,出了差错,那就是麻烦事。
不过“红姑娘”却不理会手下的人相劝,执意要亲自去打探情况。
李岩所领的义军,准备与刘宗敏的人马,在过了年后,就合兵攻打大同,如果不将情况打探情况,义军说不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
第三十一章 红娘子
在大同城下击败建奴后,天气也开始转好,每天都是艳阳高照,城外的冰雪开始慢慢融化,泥土慢慢裸露,大地变成了一副“千疮百孔”的样子。
曹越亲自犒赏了有功将士,抚恤了阵亡者,安抚了受伤的人员后,也将精力继续投入到训练中去。第一营将士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常好的素质,不过在整体协调上还是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他也针对第一营在战争中不足的表现,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加以强化训练。
将士们的身体素质是必须要强化训练的,不只第一营的将士,还有曹越在筹建的“准特种部队”。冰天雪地的情况下,正是最好训练将士体魄耐受力的好机会。
这些训练,曹越亲自负责,并且自己及从家丁部队中挑出来的那些佼佼者也参加训练。
训练的科目都是曹越参照后世特种兵选拔的标准而制定,与明朝时候的练兵方式完全不同。曹越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建立一支忠于自己的特种部队。
这天,曹越正率自己的“准特种部队”进行冰雪中潜伏及偷袭的训练时候,警戒的军士发出了战斗和警示。
曹越将后世特种部队所用的手语教给了“准特种部队”的将士,而参加训练的将士就是用手语发出了警告的信号。
这不是训练中的内容,是训练场附近发现了外来的入侵者,这些人是军营中将士以外的人员。
曹越没有任何的犹豫,马上就令参加训练的将士,围捕这些靠近军营的不明身份者,如果他们拒捕,当场击毙。
正闲的蛋疼的准特种兵们,这次建奴来袭的时候,并没参加战斗,眼睁睁地看着军功落到其他兄弟手里,今天遇到了机会,一个个都很猴急地冲上前去,准备将这些天所学的内容好生在曹越面前表现一番,争取捞点功劳,证明自己是个合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