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国-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
第四十四 周皇后的请求
孙传庭听了后,并未马上答话,而是久久地注视着一脸自信、充满坚毅的曹越,最终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小子,你比我想的还要狠,还要有气魄,还要想的长远,但是我相信,你能做到的,就比你在大同及南京这段时间的表现可以看出来。一看书ww?w?·1k?a?nshu·cc好了,你赢了,你得到我这个老头子的支持了!”
“孙老头,你很快就会现,你的选择是正确的!”曹越笑呵呵地拍了拍孙传庭的肩膀,“孙老头啊,我准备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等你知道这个秘密了,你就一切真相大白了!”
“什么秘密,快告诉我!”孙传庭顿时来了兴致,一把抓住曹越的手臂,连声催问道:“小子,有什么事别瞒着老夫,都告诉我,不然我以后不帮你!哼哼,快说,不得蒙骗老夫!”
“孙老头,别着急,这个秘密,等你死的那一天我再告诉你!”曹越一脸诡秘的笑,将孙传庭的手从肩膀上拍落:“等你快咽气的时候,我再把这个秘密告诉你,到时你就死而无撼了!哈哈!”
“臭小子,竟然敢耍老夫!”孙传庭一副气极败坏的样子,老脸挂不住了,有点抓狂!
“孙老头,没蒙你,真的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准备在你咽气之前告诉你,等你知道了这个秘密,你就可以无撼去另外一个世界了!”曹越逃后两步,再露出一副秘密莫测的样子,“等那时候,生在我身上的一切,你都会理解了。??壹??看书·1·cc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帮我成大事。相信我们两个联手,定能打造出一个繁荣强大的大明。这是我的愿望,也是你孙老头最想做的,不是吗?现在上天给了我们最好的机会,让我们掌控天下局势,我们可不能放弃!”
听曹越后面几句话。孙传庭脸上的瘟怒之色消失了,代之的是少见的凝重,他盯着曹越看了一会,再压低声音郑重地问了一句:“小子。老夫再问你一句,你真的……想当曹操?!”
“当曹操还是当什么人无所谓,重要的是将混乱不堪的天下局势打理好,将大明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重建一个强大的大明。还天下百姓以安宁!”曹越说着,冷冷地盯着孙传庭:“孙老头,刚才我还以为你开窍了,原来还是这么玩冥不化。壹??看书ww看w?·1?·cc我问你,是大明安危、百姓生死重要,还是一个虚名重要?放眼如今的天下,你觉得还有什么人比我这个手握十万精锐的南京提督更能拯救天下?”
孙传庭盯着曹越看了一会,很快变了脸色,收起凝重的神情,嘿嘿笑了两声道:“好吧。小子,老夫不再问这样无聊的问题,听你罢了!”
“我说了,你以后会为今天的选择而庆幸的!”曹越嘴角浮出胜利的笑容,朝孙传庭伸出了手。
孙传庭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伸出手,和曹越相握。两人手握在一起后,对视了一会,终于哈哈大笑起来。
曹越率水师船队抵达燕子矶码头之前,又和孙传庭还有周皇后秘聊了几次。就新皇即位后的朝事问题有了初步的打算。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初八,在一片寒风萧瑟中,水师船队顺利抵达了燕子矶码头。
接到曹越传报的南京六部官员,在兵部尚书史可法和户部尚书高弘图、安王朱统钷、魏国公徐宏基、忻城伯赵之龙、诚意伯刘孔昭率领下。到燕子矶码头相迎,南京吏部尚书兼礼部尚书何熊祥在曹越离开南京,北上勤王之后不久就病逝了,再没机会出现在曹越的面前。
也就在水师战船抵达燕子矶码头,战船上的将士6续登岸后,曹越这才向前来迎接的官员们宣布了北京沦陷。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太子伤重不治身死的消息。虽然说南京已经有这方面的传言,但没得到确切消息让南京的官员都不敢确信这些消息,今天听曹越当众宣布,这才清楚事情真的是这样了。
大部分官员在战船抵达码头的时候,就有不好的预感,因为战船上都挂了白幡,所有将士都是戴孝。在曹越当众宣布这些消息后,码头上登时哭声一片,所有迎接的官员全都冲着运载崇祯皇帝遗体的战船跪下。所有在船上或者下了岸的将士,也全都直挺挺地跪了下去,一时间哭声震天。
也就在冲天的哭嚎声和哀乐声中,装载崇祯皇帝及太子朱慈照遗体的灵柩在几名礼兵的护送下,缓缓从舷梯上下来。跟随在灵柩后面的,是一身素衣孝服的周皇后和定王朱慈炯、昭仁公主朱娕媁及其他有幸被救出的皇室成员和宫人。
崇祯皇帝和朱慈照的灵柩在抬下战船后,在百官面前郑重摆放,接着周皇后和朱慈炯走到百官面前,泣不成声地把前前后后的事情当众告诉了前来迎接的百官。这是曹越要周皇后和朱慈炯做的,他清楚南京的官员对崇祯皇帝和太子朱慈照的死肯定有疑惑,甚至会怀疑,他要在第一时间让百官消除疑惑。而最有权威的,就是周皇后及其他皇室成员的亲口讲述。
周皇后声泪俱下地把流寇攻占北京城之前,之后的事,崇祯皇帝如何被周廷儒等人蒙骗,最终错失征招勤王之师保卫北京的机会,北京被流寇攻破,他不愿意受辱自杀殉国,他们残余的人在曹越拼死相救之下得以逃脱的事都源源本本地讲了一遍。末了,周皇后从怀中拿出崇祯皇帝临终前写的血书,展露在众臣面前,悲愤地吼道:“这是万岁爷的临终绝笔,他殉国前都念念不忘保护百姓,希望流寇不要伤及无辜百姓。哀家希望,南京的官员,大明残存的军民,一定要替万岁爷报仇,平定流寇,屠尽建奴,将毁我大明的一切敌人都消灭,复我大明万里河山。没看到大明河山光复,哀家不敢死!”
说着,在所有人意外中,周皇后扑通一声面对百官跪下,“哀家恳求你们,团结一心,共抗外敌,为万岁爷报仇雪恨,哀家在这里求你们了!”(未完待续。)
。。。
………………………………
第四十五章 尽快立新君
周皇后这一举动,震惊了所有人,包括没料到这事的曹越,他也只得跟着跪下。壹看书w?ww?・1?・cc
燕子矶码头上,再没有一个人站着,所有人都匍匐在地,哭声震天响。
那些原本对皇帝和太子朱慈照之死还有怀疑,或者猜测这其中有非常复杂隐情的官员,听到周皇后声泪俱下地说明了整个情况后,暂时消除了疑虑。
他们不是没想过,周皇后有可能受到曹越或者孙传庭所迫才这样讲的,但看周皇后讲这些事情时候,没有丝毫被胁迫的不甘愿,也没表示对曹越及他所领南京新军的怨恨,而是痛哭失声于北京的沦陷,皇帝被迫自杀殉国的悲壮,同时感激曹越率军将他们解救出来,避免了更大的悲剧上演。
如果这一切是曹越胁迫,那周皇后演技再好,也不可能做的这么自然,痛苦只流露在国难当头,皇帝身死上,对曹越和南京新军表示由衷感激的。百官心里的疑虑虽然不会因为今天的事情完全消除,但大部分人已经相信,这一切不是曹越导演的,皇帝和太子也不是曹越逼死的。
崇祯皇帝真的是被手下大臣所误,以致错失了良机,连征召勤王之师都来不及,曹越率南京新军急赶也没能解除北京之危,最后冒着巨大的危险率一部偏师冲到北京城外,抢在流寇冲进皇宫之前把周皇后等人救出来,又派人将崇祯皇帝下令送往国丈周奎府中的几位皇子带离北京。一看书?・1?・cc崇祯皇帝自杀殉国是没等到曹越的人马抵达北京,绝望之下不甘受辱才做出如此举动的,太子完全是死于意外。
这是大部分人在看到周皇后声泪俱下一番痛哭后得出的结论。
但今天这样的场景,也没容大臣们想太多,在周皇后跪下向百官及众将士请求替皇帝报仇雪恨,光复大明河山的时候,曹越已经率先请求周皇后起身,并当众抽出当日崇祯皇帝所赐宝剑,对于盟誓:“驱逐鞑虏,荡平流寇。为皇帝报仇雪恨,复我大明河山!”
他身后的将士,马上跟着他的所誓而吼,很快这吼声就持续起来。变得惊天动地。
随即曹越起身,继续挥剑高呼口号,排山倒海般的吼声在燕子矶大营内外响起,惊的附近的鸟儿都从栖息的林中飞腾而起,惊叫着冲上半空。
原本跪伏在地的官员们。壹看书ww?w?・1?k?a看n?s?h?u看・c?c?同样被这惊天动地的吼声震惊了,一些胆小的人被吓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但大部分人还是被这怒吼声感染,跟着振臂高呼起来:“驱逐鞑虏,荡平流寇,为皇帝报仇雪恨,复我大明河山!”
周皇后也在身边侍女的搀扶下站起了身,她看着高举起手中战刀和火枪的将士,听着震耳欲聋的激昂吼声,不禁再次痛哭失声。
在怒吼声好不容易平歇下来后。擦干眼泪的周皇后,和定王朱慈炯相互搀扶着,走到百官面前,再对在场所有人行了一礼后,道:“诸位臣僚,万岁爷已经殉国,他死有非常壮烈,我们一定要为他举行最隆重的葬礼……万岁爷生前,最希望的就是恢复大明的荣耀,让天下百姓过上富足、安宁的生活。他即位这几年,一直期望能平定流寇,消灭建奴,还天下以太平。可惜终未能实现。万岁爷未实现的愿意,哀家希望诸君能帮他实现。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已死,万岁爷还有几位子嗣留下,诸君就在万岁爷遗留的几位子嗣中择一贤能者为君吧,诸君无论选择立谁为君。哀家都会全力支持。”
听周皇后这样说,诸臣又是一阵吃惊,一直以来,他们都知道周皇后非常贤惠,深得崇祯皇帝的宠信,但这位皇后娘娘基本不过问朝政大事,这也是大明后*宫妃子的传统。但今天,周皇后却当着这么多南京官员,还有数万将士的面,说这样的话,这其中蕴含的意思,非常耐人寻味。
一些聪明的人马上想到,周皇后和其他皇室成员被曹越救出后,在南下的过程中,曹越、孙传庭肯定和周皇后及其他人有过交流,崇祯皇帝的善后事,及拥立何人当皇帝的事,也肯定讨论过,而且可以非常肯定的是,他们已经商量出结果。
其实新君的人选,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定王朱慈炯,因为他是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所生的唯一儿子,是最正统的皇位继承人。除非朱慈炯死了,皇位继承人才有可能落在其他几位皇子头上。只是今天周皇后这样说,好像其中又有变故一样,难道他们商量的结果不是让朱慈炯继承皇位?
这些南京的官员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他们非常清楚,在新旧交替,新君将立的时候,立场和站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站错了队,那可能前程尽毁,甚至丢了性命都有可能;如果选择正确,那前途可能就不可限量。因此,许多人心里想的,就是要尽快去弄明白,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内幕。
能在南京官场上混到高位的当然不会是傻子,他们所有人都清楚,如今南京的局势是由曹越一手掌握,毕竟曹越手中有十几万精锐的军队,南京的锦衣卫又被其控制,甚至他们这些南京的官员也仰其鼻息。他们也可以猜测的出来,现在的周皇后,还有几位皇子,也都被曹越控制了。
可以说,手握重兵,又有救大明皇室于危难之中之大功的曹越,是现在大明说话最有份量的官员。新君拥立后,朝中官员的人选问题,也可能都由他说了算。
许多人庆幸,还好一直以来没和曹越作对,有什么不满也只是暗地里说,不然这次就有大麻烦了。
许多官员的眼光都落在了曹越身上,想看这位大明历史上最年轻的“掌权”者有什么表示。
听周皇后这样说,又看到众官员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曹越在感觉到一点压力的同时,也有荣耀感起来,他马上向周皇后及其他皇室成员再行大礼,表示他和诸位同僚一定会尽心尽力,把国事安排好,把崇祯皇帝的善后事做好,不让周皇后及皇室成员,还有天下百姓失望。
这时,孙传庭也非常恰当地站了出来,他表示,先请周皇后及其他皇室成员入城,进驻南京皇宫,其他事等随后几天再做安排。
其他南京官员,听孙传庭这样说后,也马上附和,表示周皇后及定王一行肯定非常劳累,先进城好生休息,他们这些大明的官员会好好商量一下国事,定不会让周皇后和几位皇子担心的。(未完待续。)
。。。
………………………………
第四十六章 曹越的职务
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虽然被冷落了,但南京的皇宫还是保存的非常好,周皇后等人进城后,也就在各项设施依然完备的南京皇宫中住了下来。。‘
而南京的官员们则没有任何闲着,谁都知道接下来他们的日子不可能清闲,也不好过了。很多人心里忐忑,但也有很多人充满了期待。乱世出英豪,原本被配到南京任职的他们,或许将告别失意的日子,重新走向历史的舞台。因此,他们都在忙事,忙着打听情况,并为自己的前程努力。
在将事务初步安定后,曹越、孙传庭、高弘图、史可法、马士英等南京主要官员和权贵,也就新君人选问题及经后的国事安排进行了讨论。
在拥立何人即位的问题上,史可法和高弘图没犹豫就提了定王朱慈炯的名,随后老奸巨滑的孙传庭也额同意了这个提意,最后表态的曹越,当然没有异议。其实谁都知道,拥立定王朱慈炯是所有人不二的选择,如果谁提出其他人选,也肯定不能说服天下人。
拥立定王朱慈炯为新君这事定下后,朝中官员人选也成了任何人不可回避的问题。不过,这一切都要由皇帝说了算,虽然新即位的皇帝朱慈炯年幼,没办法亲政,但姿态还是要做的。??‘
因为局势紧急,在商定拥立朱慈炯为大明新君后,朱慈炯也就在后面某一个黄道吉日在南京奉天殿即使称帝。朱慈炯即位后,依然以崇祯为年号,并向天下明誓,等流寇平定、建奴被灭,还都北京的时候,再更改年号。
朱慈炯在即位登基的时候,也宣布了对其父崇祯皇帝的追赠。追赠诏令中盛赞了一番崇祯皇帝的丰功伟绩及其最后的坚贞不屈后,赠其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为怀宗,将其下葬于紫金山明孝陵近侧。陵寝名为“思陵”,举国为其举哀,并大赦天下。
随即,战战兢兢还没完全进入状态的朱慈炯主持朝会。讨论朝廷官员的人选问题。在朝会举行之前,周皇后、曹越、孙传庭三人和朱慈炯进行了一番密议,最终朱慈炯听从了三个大人的吩咐。
讨论国政大事及朝廷官员人选的朝会在朱慈炯即位后的当日就进行,先是讨论内阁辅的人选问题。
“我觉得孙大人最有资格当大明的辅,”曹越在众人之前。?。?‘就把自己的意见陈述了,“孙大人的谋略想必大家都佩服,如果先皇早给机会,让他主持朝务和军务,说不定流寇早就被平定了。这次如果没有在他遭遇暂时的失败后换将,流寇也不可能就此做大。”
“下官也觉得孙大人是辅的不二人选!”高弘图在曹越表态之后,马上就表了自己的意见,说跟在曹越后面,盛选了一番孙传庭的才干。
史可法在沉思了一会后,也同意了曹越所提。支持让孙传庭出任辅之职。见高弘图和史可法都这样表示了,安王朱统钷、魏国公徐宏基、忻城伯赵之龙、诚意伯刘孔昭及得幸逃出北京的右佥都御史高倬都跟着附和。原本想争辅之位的马士英,见曹越这么明目张胆地支持孙传庭,其他官员没有一人站出来反对,也不敢直言相争,最终不情愿地同意了让孙传庭出任辅。
孙传庭假意推辞了几下,最终也接受了下来,表示一定会鞠躬尽瘁,为大明的繁盛、为光临大明万里河山、为崇祯皇帝报仇死而后已。
辅人选初定,次辅人选成了众官员接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孙传庭提议让马士英和高弘图、史可法出任内阁次辅。这个提议马上得到了曹越的支持,其他官员都没有这三人这般有声望,最终也在极少的异议中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马士英、高弘图、史可法三人在谦让一番后。也就接受了此务。
接着又讨论六部的人选,六部人选的问题争执就比较激烈了,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东林党和复社及朝中其他势力相争很激烈,东林党经常成为众矢之的的缘故,一些东林党人人选遭到了其他人的攻击。还好在回南京途中,曹越和孙传庭就这个问题仔细讨论过。
因为研读过不了有关明末的书籍。曹越对明末时候的时政情况也比较了解,对东林党、复社等政治团体之争,还有明末这些官员的能力、品性都有一点了解,为了权力的平衡,他在和孙传庭讨论后,说了自己的意见,并最终说服了孙传庭。
最后争论的结果和曹越当初所提其他没有变化。
吏部尚书由史可法兼任,户部尚书依然由高弘图担心,刑部尚书之位被高倬所得,黄道周任工部尚书之职,礼部尚书之职决定让东林党元老钱谦益出任,兵部尚书之位落在了曹越推荐的张煌言身上,王铎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瞿式耜任右都御史。
因为时局危急,为了应对局势的变化,统筹调度天下军队,小皇帝朱慈炯决定重设大都督府,以曹越为大都督,掌管天下兵马。
重设大都督府,主管天下兵马,曹越出任大都督,并由其提议名下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的人选,这个决定一由朱慈炯宣布,马上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部的人都知道,出任此职意味着什么,马士英、钱谦益、王铎等人不顾一切地跳出来,反对此议。
让曹越没料到的是,那些被他掌握了短处甚至命脉的官员,如高弘图、朱统钷、徐宏基、赵之龙、刘孔昭等人,并没站出来支持他,连史可法也是一样,保持了沉默。
出来反驳马士英、钱谦益等人的是孙传庭,他以时局危急,非常时候要行非常之事,不然大明还是一盘散沙为由,强烈要求连战皆胜的曹越主管天下军队,将全部军队通过曹越掌握在朝廷的手里,统一调度,不然没办法抵抗流寇和建奴,更无从说起复国和为崇祯皇帝报仇。
小皇帝朱慈炯也当然一再表示支持曹越出任此职,在南下的途中,他已经被曹越洗脑,再加上曹越一直以来的英勇表现,把这位姐夫当作偶像一样崇拜,更知道自己能得到皇位全赖曹越支持的他,在没明白政治斗争的残酷和黑暗之前,还不会站出来和曹越唱对台戏。
不过反对的官员依然很强硬,最终这件事并没最终定论,朝会可以说不欢而散。(未完待续。)
。。。
………………………………
第四十七章 非常时期,要行非常之道
新皇即位后的第一次朝会不欢而散。壹看书・1?k?an?s?h?u?・c?c?
朝会散了后,其他官员都出宫去了,只有曹越和孙传庭两个人留在宫中。
“小子,我说心急吃不了热粥,这下一切都乱套了,你自己说怎么收拾?”散了朝会,一肚子火气的孙传庭,就朝曹越泄不满了。
“孙老头,事情虽然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麻烦一点,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人,还以为他们在朝堂上真的很有话语权,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没有他们得瑟的机会,”曹越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冲孙传庭笑笑,“孙老头,这几天你也累了,回去好好休息一下,睡个好觉。今天我逐一去拜访一下不支持我们的这些官员,相信到了明天,他们就会改变主意,转而支持我们,支持大明新政!”
“真的?你有这么大能耐?”孙传庭有点不可置信。
“你等着看结果就行了!”曹越一身轻松地冲孙传庭笑笑,再拍拍他的肩膀,自顾出宫去了。
出了宫后,曹越直接去了马士英的府。
在马士英的府中,曹越呆了一个多时辰,最后离开的时候,他带着胜利的色彩,而一脸灰败的马士英,沮丧着脸将曹越送出府。壹??看书ww看w?・1?・cc在看到曹越离去的背影后,马士英狠狠地吐了口唾沫,恨恨地说道:“小子,算你狠,老夫总算明白了,为何南京的官员会听命于你,不敢和你唱对台戏。等哪一天,你有把柄落在老夫手里,定把你往死里整,这次老夫认栽了,不和你计较。”
在马士英骂骂咧咧还没够脾气的时候,曹越已经来到了钱谦益的府中。
钱老头原本在打柳如是的主意,几乎已经打动了柳如是这个大美女的心,结果最后现,柳大美女“变心”了。导致其变心的就是曹越这个家伙横插了一杆,美人儿不想跟他这个糟老头,想投入曹越这个年轻英俊的大英雄怀里,差点把把他气个半死。
他对曹越有点恨之入骨的感觉。但在新皇即位后,他惊异地现,曹越竟然推荐他出任礼部尚书之要职。但他并不领曹越的情,听到曹越要出任大都督府大都督后,马上站出来反对。
他和马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