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国-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将军”诸人再次齐声应命。
在曹越率军小心翼翼地往南移动的时候,代替皇太极主持松山和锦州军务的多尔衮,丝毫不敢松懈地在计划着如何尽快攻取松山。不过此时的多尔衮心思很复杂,因为多铎一再在他面前说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李永芳佟养性张存仁等降臣的不是,让他对这些人心生提防起来。
多尔衮虽然知道这些降臣的归路已经断了,他们只有死心塌地为大清效忠一条路,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明军大部不战而溃的时候,有一支明军却勇敢突入大清皇帝的御帐,另外一支人马长途奔袭盛京,他不可能不怀疑内部有奸细提供方便,这些降臣为自己留条后路做出这样的事也不一定。
但大战正在进行,内部不能起乱,更不能下手清除这些降臣,不然汉八旗会哗变,最终蒙古八旗和女真八旗也会受影响,战线大乱都有可能,因此现在只能小心行事,不能公开对那些降臣做什么,最多暗地里提防,及调查这些人有没有与明军勾结。
多铎心机比起多尔衮那是浅了很多,想不到这么多,他一向看不起投降的汉人,数次提议,为了避免麻烦和后患,将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李永芳佟养性张存仁等人清除掉,多尔衮只得耐心劝自己这个弟弟,让他不要着急,一切从长考虑。
这天午后,兄弟两人在为处理这些降臣争辩了几句后,继续讨论起如何安排才能攻破松山。
正讨论激烈的时候,有快马送来盛京的急报。急报是由候在帐外的亲兵头目送进来的,多尔衮漫不经心地打了开来。不过一看之下,他就愣住了。
“十四哥,怎么了?”多铎马上发现了多尔衮的异常,赶紧问询。
多尔衮的脸色变了几变,最终颓然坐下,将那份急报扔到多铎面前,悲叹道:“大清的天塌了”
多铎赶紧拿起急报看了起来,才看了两眼,他的脸色也变得煞白。
“怎么会这样,天哪……”
………………………………
第十九章 清军退兵了
明天开始,更新改为一天两章,分别是中午十二点和晚上七点左右
很快,肃亲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济格饶余贝勒阿巴泰,还有刚林希福索尼拜音图等满清国内的重臣猛将都被紧急宣召到多尔衮的大帐。
此时多尔衮和多铎已经戴起了孝,进帐的诸人看到后大惊,忙问询情况。
“皇上驾崩了,”多尔衮“痛哭流涕”地说道:“盛京传来消息,皇上因为劳累过度,咯血而亡。今日召诸位来,就是通报此事,再商量后续安排。”
多尔衮抹去了脸上的眼泪,再面色阴沉地告诉了其他人另外一件严重的事:“诸位,本王也告诉你们另外一件不幸的事,明军偷袭盛京得手,毁了盛京城,城内的男丁大部被杀,皇宫及诸位的房舍也基本被毁,我们的家人也基本上被明军屠杀,盛京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啊?”
“天哪”
“怎么会这样?”
多尔衮宣布的几条噩耗让如晴天霹雳一样,把所有人都炸懵了。大帐内,顿时响起一片惊叹,继尔变成哀嚎和愤怒,差点把大帐掀翻,大男人的哭喊咆哮声太过于恐怖。
多尔衮怒喝了几声,才把声音压下去,待众人安静下来后,这才把自己的意思说明:“诸位,国之不幸,竟然让南明蛮子占了空子,得了便宜。盛京被毁,皇上驾崩,这是大清的不幸。只不过事情已经发生,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此善后。今日本王召诸位来,就是想问问诸位,接下来如何处断?”
“那还用说,一定要为皇阿玛报仇,”嚎啕大叫了一阵的豪格,愤然站出来,怒瞪着多尔衮道:“睿亲王,请你马上宣布,倾全力攻打松山和锦州,一定要将松山和锦州攻下,毁其城,尽屠城中人,为皇阿玛报仇。”
一听豪格这样说,多尔衮和多铎对望了一眼,兄弟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鄙夷。豪格果然是没脑子,如果松山和锦州这么容易攻下来,哪里还有现在这样的悲剧发生?
现在倾全力攻打松山和锦州,不要说取得胜利,大清国可能就此败亡都不一定。
同样孔武有力,但和豪格一样没太多头脑的阿济格,表达了和豪格相似的意见,要求与明军决一死战,为皇太极报仇。见豪格和阿济格这样说,其他人迟疑间不敢站出来发表另外的意见。
见此,多尔衮苦笑了一下,示意多铎站出来说一下意见。
多铎会意,马上站了出来,“诸位,本王不同意肃亲王和武英郡王的想法。”
“说说你的意见”多尔衮面无表情地对多铎说道。
多铎清清喉咙,大声说道:“诸位,盛京被毁,皇上驾崩,留守盛京几万旗人大部被明军杀死,大清国这次是元气大伤。各位不知道,盛京被毁的消息已经传出去,周围有暴乱的迹象,许多部落蠢蠢欲动,想趁机落井下石。盛京是我大清的根本,残存下来的那些人,特别是皇后及皇上的子女一定要保护好,不然局势一旦失去控制,蒙古人和朝鲜人都有可能趁火打劫,我们残存的家人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到了那时候,大清国可就真的完了。”
“那你意下如何?”豪格压住心里的怒气,不客气地反问多铎。
因上前大战,所领的正蓝旗遭遇大败,自己也受伤了,豪格深受打击,在其他人面前底气再没以前足,不然今天多铎这样反驳他,他定会大怒,强硬地坚持己见,甚至对不同意见的人动粗。
“本王觉得,如今最要紧的几件事,就是稳固后方,重建盛京,安抚旗人,避免被邻近部落趁火打劫,”多铎说着,看了眼脸有赞色露出来的多尔衮,再用更坚定的声音说道:“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要尽快拥立新皇,以稳定局势。”
多铎最后这几句话,似一声惊雷一样,把原本愤怒的豪格和阿济格都惊醒。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按理说他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但真实情况却是一样。当初奴尔哈赤死前,指定多尔衮继承皇位,但那时候皇太极势大,最后皇位被皇太极夺走了。多尔衮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他一直在寻找机会,皇太极死了,对于他来说,重新夺取皇位的好时机又来到了。
而豪格并不是皇太极的嫡生子,平时又不得皇太极喜爱,几乎没有可能继承皇位。
不过豪格肯定有夺位的想法,对于他来说,现在也是争夺皇位的最好时候,多铎所说要尽快拥立新皇的话让他惊醒,因此没有坚持己见,要倾全力攻打松山和锦州,为皇太极报仇。争夺皇位才是眼下的重中之重,一旦错过机会,那就再也不可能问鼎九五之尊了。
多尔衮马上认同了多铎的意见:“豫亲王所言有理,松山和锦州不可能一下子攻下来,盛京重建,拥立新皇才是我大清最迫切的事。本王觉得,我们应该马上从松山和锦州撤军,回师盛京”
刚才兄弟两人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决定中止松锦战役,从松山和锦州撤军。
对于雄才大略的多尔衮来说,虽然这样撤军有些可惜,松山和锦州指日可待攻下,但攻下松山和锦州与争夺皇位相比,那是争夺皇位重要的多。还有,盛京被毁,大清国的后方一塌糊涂,要是消息传出去,大清军队也会军心涣散,其他部落可能趁机发难,蒙古人说不定借此机会脱离掌握。
如果再战,军需粮草的后续供应也很成问题。
因此,如今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撤军,稳定大清国内局势,拥立新君。对于多尔衮来说,将皇位夺到手,那比什么都重要。
皇位旁落,可能永远就夺不回来了,打仗以后有的是机会。
各怀心思的众人,也很快就达成了协议,决定马上从松山和锦州撤军。
------------------
曹变蛟在计划再次率军出城偷袭城外的清军时候,发现了情况不对,清军有撤退的迹象。
清军在撤退前,展开了一次佯攻性质的攻城,攻城的都是汉八旗和蒙古八旗,遭到城头的守军大量杀伤后,也就停止了攻击。这情景与平时不太一样,好几天没发动大规模攻城的清军不应该这样匆匆展开行动,又匆匆结束攻城的,指挥人马击退了清军攻击的曹变蛟心里产生了疑惑。
就在曹变蛟心里疑惑,并准备再组织一次袭营的时候,军士来报,说清军撤退了。
曹变蛟赶紧冲上城头,果然看到清军在撤退。黑夜中,到处都是火光闪动,一片喧闹。
曹变蛟久经战事,虽然他想着这可能是建奴的圈套,诱使城内守军出击,但潜意思里他感觉事情可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此也没过多考虑,马上提兵出城追杀。
闹出很大动静的是殿后的汉八旗,也就是“三顺王”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的人马。
傍晚时分他们接到多尔衮的攻城命令,要他们攻城,三人指挥着麾下的人马硬着头皮攻了一通,损失不少人马退下后,发现情况不对,女真人撤退了。这一发现不要紧,感觉被抛弃的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等人,怕被城内的明军全歼,立即下令拔营撤退。
汉八旗军纪远没女真八旗那么严明,虽然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等人一再下令不得闹出大的动静,但慌乱之下的撤退,怎么可能不闹出大的乱子来?
曹变蛟趁势的出击,正撤退的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所领的汉八旗,顿时陷入混乱。
接到曹变蛟报告的洪承畴,也趁机指挥其他人马杀出城,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所部全线溃败,损失惨重,最终逃脱升天的只有三分之一人马,被歼被俘的足有数万人。
前几天因为几大总兵未战先逃遭遇惨败后,洪承畴心理负担很大,他深怕就这样被困死在松山城,几次想突围而走却没能如愿,没想到今天仓促间打了一个在胜仗,这是做梦都没想到过的事。
洪承畴弄不清楚清军为何仓促间撤退,在战斗结束后,召集手下诸将讨论军情的时候,将此疑问说了出来。曹变蛟王廷恩夏承德等将领及巡抚邱民仰也全然不知情,但他们都清楚,定是满清内部出现异变才会出现这样情况,不然清这不会突然间全线撤退。
正在诸人不得其解的时候,一名参将匆匆进屋,大声禀报:“督师大人,我们抓获了孔有德的副将,审讯后得知,竟然有一支大明军队长途奔袭盛京得手,毁了盛京城,奴酋皇太极得知消息后,竟然被气的吐血而亡。建奴怕后方起大乱,不得不退兵了。”
一听此消息,无论是洪承畴还是曹变蛟都心神大震。
“太好了,不知是何人率军偷袭盛京并得手,本督一定重赏,”洪承畴高兴的手舞足蹈起来,很失态地大笑,“哈哈,建奴也有今日,哈哈,太好了。”
“此真是大明幸事”松山巡抚邱民仰也很感慨地说道:“真不知何将,有此胆量,敢孤军深入建奴腹地,攻击其都城得手,还将盛京毁了,难怪皇太极要气死。”
一直在担心曹越安慰的曹变蛟,闻听此消息后,顿时一副眉开眼笑的样子,他大着胆说道:“督师大人,如果末将所料不错的话,偷袭盛京的大明军队,定是末将的堂弟,也就是末将的副将曹越所为。当日反击建奴攻击时候,曹副将与末将一道攻入建奴大营,但后来不知所踪。曹副将所领之兵马,全是末将伯父曹大将军所遗之兵,骑射水平完全不逊于建奴,不可能全军覆灭于建奴之手。后来他们不知所踪,一定是冲出建奴重围,偷袭盛京去了。”
“有这个可能”洪承畴听了后也点头表示认同,“相信再过几日,真相就可大白。本督马上发塘报于朝廷,将松山大捷的消息告诉陛下,让陛下少些担心。”
“理应如此,只是,督师大人,此消息没经证实,万一有差错,那……”
“这个你别担心,本督自有分寸”
………………………………
第二十章 惊天之喜
紫禁城,皇极门,朝会正在进行。
历史学家曾言,崇祯皇帝是明朝所有皇帝中最勤政的一个,没有之一,他自登基到走投无路在煤山上吊死中间这十几年当皇帝间,从未缺席一天早朝,连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没他勤政。
天刚擦亮,百官排着长队在内侍引领下缓缓进入皇极门,百官进内的时候,崇祯皇帝已经坐在龙椅上了,木然地看着殿下进来的诸臣。百官三呼万岁三跪九叩之后各自退到班列中,等待皇帝发声。
每个人心情都很沉重,辽东建奴围困松山锦州,朝廷无力救援;中原流贼肆虐,天下连续大旱,赤地千里。真是国难当头,大明政权摇摇欲坠,这种时候,朝中之人没有人会心情轻松的。特别是面对一脸苦大仇深的皇帝时候更是如此,所有人恨不得把脑袋缩到脖子中去,以免被皇帝看到,叫出班列问询对策。
崇祯皇帝的眉头皱紧,这段时间他心情非常不好,每天看到的朝奏,几乎没有一个好消息。心忧天下的崇祯,怎么可能会有好心情。
可是百官一个个都萎萎缩缩,连眼光都不愿意和他触碰,更没有人站出来奏对,崇视皇帝很生气。
最终他还是忍住怒气,问站在班列前面的兵部尚书陈新甲:“陈爱卿,松山战况如何了?”
见被点名,陈新甲赶紧出列奏道:“启奏万岁,松山依然被建奴围困,臣……臣已经安排援军出关,只是……京营蓟州宣府密云大同各镇的军队被抽调一空,臣只凑到不足一万的援军。”
“荒唐,这么少的援军,如何能解松山之围,”崇祯不由的大怒,“朕令你马上抽调更多的援军,以解松山之围,不然朕严惩不怠”
陈新甲被吓了一大跳,只能跪地叩地,再不敢多说一句话。
这时候,殿外远远传来一名太监的喝喊:“报,松山塘报……”
接着声音越来越清晰,这名太监的声音虽然透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但殿内的大臣们却是神情木然,从松山传回来的,都是让人沮丧的消息,谁都不愿意听到形势危机,需要大量援军的消息。
传报的小太监直接奔到御阶之下,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将手中的塘报高高兴起。站在边上的秉笔太监王承恩赶紧接过塘报,呈到崇祯的御案前。崇祯皇帝微微叹了口气,他也清楚传回来的塘报肯定是让人心忧的消息,但还是当着众大臣的面拆开了塘报,面无表情地阅读起来。
但看了没几行,他就神情突变,整个人从龙椅上猛然站起来,嘴角开始抽搐,身体剧烈颤抖起来。
崇祯的这副样子,顿时触动了殿下诸臣,许多大臣在猜测,是不是松山失守了,皇帝才这般激动?
“好,太好了”崇祯已经满脸通红,他用力地将塘报拍在御案上,语无伦次地说道:“太好,真是太好了,哈哈哈,太好了”
一看皇帝如此失态,众臣无不吃惊,缩着脖子的那些人都伸长了脑袋,想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皇帝竟然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举止失常。
“松山洪爱卿传来捷报,说一部大明军队趁乱突出松山,偷袭盛京并得手,将盛京城尽毁,奴酋皇太极闻听消息后,气的吐血身亡。建奴只能从松山和锦州撤兵,趁建奴撤兵混乱之际,洪爱卿和曹变蛟总兵趁机率军追杀,共歼灭建奴五万余人,松山和锦州之围顿解。哈哈哈”
崇祯皇帝的心情大好,再次当着众臣的面,失态地大笑起来。
崇祯皇帝的这番话,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引爆一样,激起千层浪,群臣顿时哗然。
“万岁,我大明竟然有此猛将,竟然孤军深入建奴腹地,攻陷盛京?”
“陛下,是何人有如此胆魄?”
“陛下,我大明自从辽东有战事以来,还从未取得过如此辉煌的胜利哪,真是可喜可贺,一定要尽快将此事诏告天下,建奴的气数马上就要尽了”
“陛下,洪督师可曾说,是何人率军突袭盛京?”
终于,站的最近的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一声问询,将崇祯皇帝从狂喜中唤回来,他丝毫没责怪众臣皆跟着失态,还一窝蜂地挤到殿前,想来看塘报。他手持塘报,缓步走到众臣面前,用非常喜悦的口气说道:“洪爱卿还不能确定是何人率军突袭盛京,不过据他猜测,应该是故左都督太子太保曹文诏曹爱卿之幼子曹越所为。当日曹越和曹变蛟总兵率部反击建奴,杀入建奴大营后失去联络,不知所踪。曹越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定不会率军逃跑,洪爱卿认为,定是其所为。”
“真是虎父无犬子啊”马上有人称赞起曹文诏和曹越起来。
“敢孤军深入建奴腹地,曹副将好胆识,真让人敬佩”
“陛下,定要重赏此子,曹副将此举救我辽东的大明军队于水火之中啊”
“哈哈哈,好,”崇祯皇帝依然一副笑的合不拢嘴的样子,“就依卿等所言,将此事诏告天下。对于作战有功的将领,朕自有重赏。如果确定这是曹越所为,朕定重赏其人。”
“陛下英明”
崇祯皇帝好不容易收住笑容,又马上令秉笔太监王承恩道:“马上拟诏,将此事诏告天下。”
“是,陛下,奴婢遵旨。”
--------------
在崇祯皇帝接到洪承畴的塘报,龙颜大悦之时,曹越所领的一千余人马,幸运地躲过了建奴游骑的侦查后,艰难地回到了松山城外。
在距离松山城大概十里的地方,曹越的人马与正在巡逻搜寻残敌的曹变蛟部遭遇上。
曹变蛟手下的人当然认出了曹越,马上上前接应并禀报曹变蛟。
猜测偷袭盛京是曹越所为,但没办法证实的曹变蛟,听闻曹越出现了,不禁狂喜,马上带着亲兵迎接去了。曹变蛟心情非常激动,一马当先奔到曹越面前,飞速下马,与同样下马迎过来的曹越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五弟,是你率部偷袭盛京并得手,对吧?”
曹越当然不会谦虚,点头承认:“堂兄,正是小弟所为。盛京被毁,皇太极气的吐血而亡,建奴不得不退兵,松山和锦州之围也就解除了吧?哈哈,小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效果。”
“真的是你所为?太好了,哈哈,为兄还以为你战死沙场了,没想到你却立下了如此大功,真让人惊叹,哈哈,哈哈,好小子,让人刮目相看啊”曹变蛟有一种喜极而泣的感觉,当胸捶了曹越一拳,大叫道:“你小子,越来越有出息了,比当年伯父表现还要出色。走,我们赶紧进城,洪督师知道你平安归来,还立下如此大功,一定非常高兴,肯定会为你向朝廷请功”
“堂兄,这次小弟还带回来了一件宝物,从建奴手中夺回了传国玉玺。还有,建奴的礼亲王代善也顺便俘虏过来,这家伙在建奴中的影响力还挺大的”
“真的?”曹变蛟惊的眼睛瞪的老大,又马上哈哈大笑起来,“五弟,原本为兄觉得,你的功劳非常之大,说不定朝廷会直接提你为总兵,现在看来,你立下的功劳真的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为兄觉得,你能得到的奖赏远不止如此,说不定一飞冲天了,哈哈,快进城。”
“这其中有堂兄的功劳,没有堂兄的策应,小弟所领人马也不可能冲出建奴的包围圈”
“我们快进城,面见洪督师吧”曹变蛟说着,手力抽了一下缰绳,策马飞奔起来,曹越也赶紧跟上。很快一群人马快速驰入松山城,直往洪承畴的中军行辕而来。
听闻了曹变蛟和曹越所言,证实了自己的推断后,洪承畴也是大喜,忍不住上前用力拍了拍曹越的肩膀,由衷地称赞道:“曹副将,你太了不起了,真有乃父风范,本督一定马上急报上奏朝廷,为你请功,为所有立下战功的将士请功,本督也自有重赏,哈哈,你可是力挽狂澜于危难之中啊今天晚上,本督为你设宴庆祝,我们一醉方休。”
“多谢洪督师”曹越马上致谢,同时解下装玉玺的那个包裹,呈到洪承畴面前,“洪督师,这是失踪了几百年的传国玉玺,末将从建奴手中夺了回来”
“传国玉玺?”一听竟然是此宝物,洪承畴惊的嘴巴都睁大了,他用颤抖的手,接过包裹,再郑重地打了开来,仔细端详一番后,又非常慎重地包好。
满清礼亲王代善被俘虏,带到松山,已经自动被洪承畴无视了。
他抬头认真地思索了一下后,郑重地对曹越道:“曹副将,本督会将此事以六百里加急上奏朝廷,同时为你请功。相信朝廷定会令你进京,接受封赏,这传国玉玺,就由你带人护送进京吧。”
听洪承畴这样说,曹越当然大喜,赶紧答应:“是,督师大人,末将将传国玉玺完好无损地从建奴手中拿来,定会同样完好无损地送到京师,交给陛下。”
洪承畴再用力拍了拍曹越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曹副将,你谋略出众,胆识过人,将来必是大有所为。大同总兵王朴,因为怯战而逃,已经被朝廷缉拿,想必难逃一死,大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