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宫决-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央苦笑:“但愿如此。”

    这一夜,程央无眠,鸢子无眠。但最不平静的却是位于世子府西南角的常夫人院。这一夜,常夫人的肚子发动了,这算日子,本还有些天的,可世子一出门,那田妈便给常夫人出了主意,让常夫人早些生产,以防万一。

    这忙进忙出的一夜后,常夫人的府里便安静了,由于是第二次生产,加上田妈的料理,常夫人的这一胎生得便不痛苦,只是生完后,却不知道为何,常夫人悲痛万分,哭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日,府里终于恢复了平静。

    一大早,小格子便匆匆回了府,他来到程央的院里。

    程央正陪着嘉儿其他两位公子用早餐,看到小格子来了,但起身道:“走,去我房里说。”

    ……

    小格子:“夫人,世子命我出府,给你捎个信,昨个晚上,皇上昏迷过去了,太医说……”小格子看了下四周,放低音量说:“太医说皇上可能醒不过来了。”

    程央:“那,那不是?”

    小格子:“什么时候的事,还不好说。所以这事有些难,世子怕就怕皇帝走不了,又醒不来,他又不能主政,所以,世子也特别着急。”

    程央:“那世子的意思,是让我做些什么吗?”

    小格子:“哦,差点忘了正事,世子的意思,是让你以他的名义,给夫人的兄长去封信,让严密监视燕王和晋王的动向,若他们有举兵的动向,立即起兵镇压。可先斩后奏。”

    程央听后,仿佛被人从背后泼了一盆凉水,从头凉到了脚底。小格子见程央没有作声,便叫了几声:“夫人,夫人?”

    程央这才反应过来,说道:“这事世子也没个手谕吗?此乃大事,我兄长也未必会信我的家书。”

    世子:“事情紧急,世子也怕以他的名义发出的信件,都有可能被人拦截,当下由夫人家书名义,是最为安全。”

    程央:“好吧,容我想想。”

    正说着话,常夫人房里的容妈过来了,看到小格子也在,便笑着说:“奴婢给夫人道喜!”

    程央和小格子都转身看向田妈,只见田妈满脸堆笑,喜不自禁。
………………………………

第七十八:婴儿

    程央还未反应过来,小格子道是机灵,问道:“难不成是常夫人生了?”

    程央:“田妈有何喜要道?”

    田妈给程央行跪礼:“恭喜夫人,贺喜夫人,府上常夫人昨个晚上生了,为世子和夫人添得一位小公子。”

    程央一听更是震慑,道:“你好大的胆子,常夫人生产这么大的事,昨天晚上怎么不来通报,这幸好是生了,若有什么不测,你担当得起吗?”

    田妈一脸委屈道:“小的该死,小的是怕打扰了夫人,想着常夫人胎向甚好,自己又有些经验,请示了常夫人,所以就不来麻烦夫人了。”

    程央:“小格子,你回去时给世子捎些换洗的衣裳,让俪夫人房里的丫鬟也给张罗几身,告诉世子,他交代的事我明白了。还有,告诉世子,常夫人为他生了位小公子,母子均安。”

    小格子令了命便退了出去。

    程央对田妈说:“奶妈这些都到位了吗?”

    田妈:“回夫人,常夫人这里您就放心,一切都安排妥了,都是些有经验的,不会出错。”

    程央:“那便好,你先回去,好生照顾常夫人,我随后就去。”

    程央又对身采青采月说:“你们让人通知晴夫人和鸢子夫人,让她们一起随我去看望常夫人。”

    三人便在常夫人的院子外汇合,鸢子见过夫人后便说:“这么大的事,夫人也是刚知道呀!这府上的女人们,个个都是不敢小看啊。”

    晴夫人看了鸢子一眼:“现在鸢子妹妹也是多有不平啊,原以为你是府上性子最好的。”

    鸢子看了眼,没有接话。晴夫人继续说:“我记得常夫人的胎不是还有些日子吗?这也提前太多了吧?”

    程央看了眼晴夫人,没有说话。

    三人来到常夫人房里,只见常夫人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就连眼睛也是肿得厉害,看来这次生产并不像田妈说的那般轻巧。程央见常夫人闭目休息,便作了个“嘘”的手势,几人放轻了脚步,来看小床里的小公子。只见那小公子白里透红,粉嫩的脸,干干净净,倒不像是刚出生的婴儿,鸢子轻声地说:“这孩子比我家那刚生出来时大出半个来,真是不可思议。我还当自己家的算大了呢!”

    程央说:“是啊,我们嘉儿也不算小,与小公子比,小好多,也没这么好看,我们生出来时像个小老头似的。”

    晴夫人看了又看,说道:“看来的确得有个贴心人在身边,连娃都别人的要健壮,按理还有半个月才足月,哪能这么大。”

    这时,常夫人开口了:“夫人,各位姐妹,你们都来了。”

    程央及两位来到常夫人身旁,程央坐到床沿,拉着常夫人的手道:“姐姐辛苦了,昨晚怎么能不通知我们姐妹,要是世子知道,非责怪不可。”

    常夫人有些吃力地说:“本以为第二胎了,没什么可怕的,没想这孩子大,还是吃了不少的苦头。幸好房里都是些有经验的人,这大半夜的,也就不劳烦各位姐妹了。”

    程央:“也是,生孩子的事,旁人还真使不上劲,但无论怎么样,都应该告诉我们姐妹,就算是站在外面,也能给你提个气。”

    晴儿:“就是啊,我一早听说,都为你捏了把汗,生孩子可是大事。”

    鸢子:“也就你有这么肥的胆,生孩子这么大的事,也一声不吭就完成了。要是我,早就翻了天了。”

    常夫人笑了笑说:“我与大家出生不同,身子骨也健朗些,想想都第二胎了,就没当回事。”

    程央:“看你脸色也不好,我们就不多打扰你了,你还是好好养着身子,世子那边我已经让小格子传话了,估计世子也会十分高兴,但皇宫里的事一时半会儿还脱不了身,常姐姐也要多担待些。”

    常夫人:“夫人在一样的,姐妹们都来看我,我就满足了。”

    程央:“采月,你去通知厨房,给常夫人设个小厨房,每日加两餐,务必注重营养,费用额外算。菜单每日来请示常夫人,定要让常夫人满意的。”

    采月应声便下去吩咐。

    程央看常夫人一脸疲惫,也不想再加打扰,便对大家说:“大家都退了吧,让常夫人好好休息,来日再来问候。”大家一听便也纷纷与常夫人道别。

    程央与晴儿走在前面,跟在后面的鸢子突然想起了什么,便说:“唉哟,看我这记性,我从李太医处寻得个调理产妇的方子,忘记给常夫人了,我得再回去一下。夫人,晴姐姐,你们先走,我去去就来。”

    程央:“嗯,李太医给的定是好方子,姐姐快去吧!”

    鸢子重新来到了常夫人的房里,常夫人正准备休息,听到鸢子又折返,便让下人扶着直了直身子。问道:“姐姐怎么又回来了?”

    鸢子:“哦,我忘记个重要的事,这不又回来了,给妹妹说道说道。”

    常姑:“不知姐姐所谓何事?”

    鸢子:“那年我生产,皇后娘娘体恤,派了宫中有名的李太医来为我调理身体,果然没出几日便能下地走路了。”

    常姑:“皇后娘娘指的,定是神医,姐姐好福气,能得皇后娘娘庇护。”

    鸢子:“妹妹有所不知,那李太医最神的不是调理我的身子,最神的是调理小婴儿。”

    这时,站在一旁的田妈说话了:“我们常夫人生的孩儿健康的很,怕是不用调理。”

    常姑看了田妈一眼,鸢子也似笑非笑道:“瞧田妈急的,小婴儿又不是指不健康才要调理的,我是想到现在正值炎夏,天气太热,与我当初生产相似,小孩子的脐带不易长好,弄不好容易溃烂,所以才好心来给常妹妹出出主意。”

    常姑一听,便坐了起来。鸢子一看,连忙走到身边说:“啊呀,妹妹这是作啥?你才生产,对腰不好,赶快躺下。”

    常姑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坐起来了,才又躺了回去。说道:“谢谢姐姐的关心,我也正有此担心,一听姐姐有办法,便一时激动,坐了起来。还请姐姐能赐教。”

    鸢子笑着说:“好说好说,我这不特意回来么,你就好生歇着,我这就回去取,等下让人送过来。”

    常姑:“怎能劳烦姐姐房里的人送,田妈,你送姐姐回去,顺便取下姐姐的方子。”

    鸢子听了便道别常姑,满心疑惑地回去了。
………………………………

第七十九章:两难

    常夫人顺利生产,对于程央而言,也是松了一口气,在这府上,人虽不多,但家却难当,就如辛夫人,虽说她落得今日的下场,多半是自作自受,但谁又能明白她心中的苦,同为女人,有谁愿意做别人的配角,做丈夫的管家?若是程央,她也会如此,要么得到丈夫的爱,要么就做自己。

    程央一路思虑着,晴夫人却是不明,问道:“夫人一脸凝思,你也觉得常夫人有异?”

    程央听这一问,有些摸不清头脑,说道:“姐姐这话何意?”

    晴儿叹了口气道:“夫人啊,不是我说你,要是辛夫人没出事,我敢保证,这府上的女人都不敢有异想。”

    程央:“姐姐这话很有深意啊?”

    晴儿:“不是我多嘴,是夫人太心软,您可是未来的皇后啊,若是这么没点威信,怕是这些府里的老人们要爬你头上来。”

    程央:“姐姐说得极是,可我却不知道怎么地,就是提不起劲来,对于一府上下的姐妹,我怎能狠得下心来?”

    晴儿:“妹妹心善呢!但我却觉得,你这样迟早是要后悔的。”

    程央看着晴儿,露出友善的微笑,二人便相视道别。

    晴儿看到的是程央不谙世事的一面,程央内心关注的的确不在此处,她与她们不同,她要的本就是世子的爱,如今爱已不在,她并不想要他的承诺,他的江山。也话她与这个时代本就不同,所以,在别人眼里,她是另类,甚至有些傻态。

    程央回到住处后就立即叫让采青,去了程府。

    只有回到了母亲的身边,程央才觉得安心,觉得那颗心才找到了归处。母亲看着女儿的脸再也看不到过去的快乐,转而代之的是女儿满心的愁容,这样的改变,只有母亲才能体会。看着女儿匆匆而来,见到自己却不说话,母亲心内焦急,却也只是温柔地看着女儿,不说话。

    程央见到母亲,也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一切原本美好的愿景正在一步步远去,对于父母,程央内心无限愧疚,仿佛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母亲此时内心想得却又是不同,看到女儿今日的愁容,只恨当初自己的不坚持,若是自己拒绝了皇后,给女儿指个安稳的人家,比如说子轩,那么女儿便真的是无忧无虑,夫妻俩便再无后顾之忧愁。

    还是程央先开了口:“娘亲,多日不见,您和爹爹都还好吗?”

    吕夫人:“我们都好,除了想念你们兄妹几个,其他都好。”

    程央:“大哥二哥有来信吗?”

    吕夫人:“你二哥每月必有来信的,你大哥上个月还来京城买办,刚来看过我们。”

    程央沮丧地说:“果然是女儿最为不孝,近在身旁,却不能时时来问候。”

    吕夫人安慰道:“我与你爹爹都明白央儿的心思,我们家姑娘长大了,知道疼惜父母了。但如今我们两老只要养好身体,吃饱穿暖,便无所求了。倒是你,在这一大家子中,日子总会艰难。”

    程央笑了笑说:“母亲放心,我与往日不同,经过这么些事,央儿已经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吕夫人:“唉,人呀,总要在不断的磨练中才能长大,若是你注定要嫁入这样的人家,多些磨练,与你也是有益的。”

    程央苦笑道:“是啊,不知痛,哪能记住伤,皇家的女人着实难当啊!想来,我的娘亲才是最最幸福的女人,一生都有爹爹的爱相伴,着实让人羡慕。”

    吕夫人听女儿打趣,也是笑了,说道:“跟自己的娘亲还这般玩笑!”

    程央笑着说:“一半玩笑,一半也是真话,我要是有娘亲这般幸福,有爹爹这样痴情专一白男子想爱,死也足矣!”

    吕夫人打了一下程央道:“竟胡说。”

    程央也觉得失仪,便对母亲说起了世子吩咐的事。说到此事,便又双眉紧收,心情凝重。

    程央:“娘亲,世子时时陪在皇上身边,不得脱身,他只让小格子来传了个话,以防万一,让我只以家书的名义给哥哥下令,让他关键时候起兵,只是这事甚大,我只能来问问父母的意见。”

    吕夫人:“世子所虑非虚,只是,这起兵之事重大,难不成就以我们妇孺的一封家书便决定了?这事,还是要与你爹爹商量一下。”

    吕夫人拉起女儿的手,一起来到了程老爷的房间,程老爷正在榻上看书,看到女儿来了,便放下手中书本,笑着看着女儿,程央见父亲脸色红润,也是长舒一口气,与母亲分别在父亲的榻前坐了下来。

    程央:“爹爹气色不错,看来康复有望啊!”

    程仰远与妻子对望,妻子点了点头,程仰远说:“儿啊,爹爹很好,其实一直都很好。”

    程央瞪大眼睛看着父母,母亲捏了捏女儿的手说:“都是形势所逼,若不是我们提前一步,怕是你爹爹的性命不保。”

    程央这才恍然大悟,想到父母如此不易,便流下了眼泪。母亲为程央拭去泪珠,程央破涕为笑道:“这实在是太好了,若是哥哥们知道,也会安心许多。”

    程仰远:“还是不知道的好啊,世事难料,多留个心眼总是没错。儿啊,你在他朱家生活,也当事事周全啊,凡事都得留个心眼。”

    程央握起父亲的手说:“爹爹放心,只要你们都健健康康的,央儿便没有顾虑了。”

    吕夫人叹了口气道:“这次央儿过来,是有一事要做,此事也只有老爷能做决定了。”

    程仰远:“是何事,让夫人如此忧愁?”

    程央把世子交代的事说与父亲,父亲听完,沉默不语。

    母女二人看着程老,也是不知何意。

    片刻,程仰远才长长地叹了口气道:“唉,这事难矣!若世子随了他爷爷的性子,怕我们程家要遭殃了。”

    程央听了着实一惊,她只知道此事难,可没想过有多难,听父亲这么一说,心中便没了底。

    程仰远知道妻子女儿担心,便宽慰道:“事到如今,也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但愿世子能念及我们的衷心,别随他爷爷这般无情便好。”

    吕夫人:“是啊,但愿菩萨保佑,几位藩王不要作乱,那我们河儿便没事了。”

    一家三口心事重重,陷入沉思。
………………………………

第八十章:对弈

    1397年,农历12月20日晚,明太祖朱元璋昏迷4个半月后终于长眠。但此时的王墙内却一片死寂,皇后下令各宫妃嫔禁足于寝宫各宫门卫由禁军把守,完全与外界断了联系。

    世子朱允炆借朱帝之名义大肆调整朝中官员,其中重要位置都这几年提拔选用的亲信把持朝政,任前锦衣卫副统领张子聪为兵部尚书、黄无尘为太常寺卿,任杨子轩为翰林院侍讲,在国事上开始倚重三人,朝中的形势基本稳定。

    此时,几位藩王突然与宫中母亲失去了联络,虽然这半年里朝中开始谣传朱帝病重,或去逝的消息,但深宫中的母亲一直没有与自己的儿子明确消息,藩王们与自己母亲书信还能往来,因为拿到手上的书信都是被人看过,所以大言不馋的话也是不可能出现在书信里的。这次宫中反常,藩王们突然不能与母亲联系,得到的答复是朱帝病重,各宫娘娘们全心为朱帝祈福,停止一切外届干扰。

    1938年3月,各地藩王也是想方设法打听朝中情况,虽然事实的真相连朝中大臣也是不知,但终究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几位藩王便纷纷得到消信,说自己的父皇实际已经过逝,以朱帝最为宠爱的二十六子朱楠为首的6位皇子便连名上书,要求回京探望病父。

    接到公文后,朱允炆来到皇后宫中,自朱帝驾崩,马皇后明显苍老许多,虽然如今天下已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失去了丈夫,心中难免不忍,每每午夜,便会醒来,想到与朱帝一起度过的2万多个岁月,心便再难从容。

    见到皇孙,马皇后强作精神,问道:“允儿,是有什么事吗?”

    世子:“皇奶奶,打扰您清静了,今日孙儿接了个上奏公文,拿不定主义,特来请示皇奶奶。”

    马皇后问道:“是何事让允儿这般为难?”

    世子把手中的折子递给皇后,说道:“这是孙儿今日方拿到的折子,是朱楠及几位藩王的联合上书,要求进京探望皇爷爷。”

    马皇后边听边浏览了一下大意,说:“这怕是所有藩王的想法,只是借着皇帝宠爱朱楠,想以他的名义来一探虚实罢了。”

    世子:“想必如此。”

    皇后:“允儿有何想法?”

    世子:“现在朝中已稳,只是军中力量单薄,万一几位皇叔有了异心,怕是不能抗衡。”

    皇后:“几位大臣有何高见?”

    世子:“以黄寺卿为代表的主攻,以杨卿为代表的主和。”

    皇后:“如何攻?怎样和?”

    世子:“主攻者认为这次是个机会,以藩王忤逆之罪,削之。先弱后强,收回藩权;杨卿则认为现在还不是收权的时机,万一几位藩王联合,怕要天下大乱。”

    皇后:“允儿认为如何?”

    世子:“孙儿还是听皇祖母的。”

    皇后:“允儿孝顺,但你就将临朝,不可事事请示祖母,众臣的意见可以听,但主心还得自己定。在这件事上,本宫觉得还是黄寺卿说得在理,我与你祖父共同打天下,在政权上还是要取得主动地位,一旦陷入被动,便会被人牵住鼻子,允儿不如一边安抚,一边打他个措手不及?”

    世子作揖道:“孙儿受教,孙儿得祖母倚重,但在为政上还是有待磨练,还是要请祖母手口相传。”

    皇后:“允儿自然是能堪大任的,我与你祖父不会看错。”

    世子跪了下来说道:“孙儿定当竭尽所能,为我大明江山肝脑涂地。”

    皇后扶起世子说道:“我儿别忘了,你身上流的还有我马家的血,你好便是我马家好,你的舅爷为了你皇爷爷能一统大明江山,毫不犹豫便牺牲了性命,我儿可别辜负了。”

    世子心中一惊,但还是立即应道:“孙儿定当听从皇祖母安排。”

    皇后:“如今我也老了,江山社稷是允儿的事了,本宫只有一事,放心不下!”

    世子:“请祖母明示!”

    皇后:“马俪是本宫兄长家的血脉,还望允儿优待,才能了去我心中对兄长的愧疚。”

    世子犹豫。

    皇后:“当然,这是允儿的私事,祖母不便插手,若是为难,祖母就当去九泉下与兄长赔罪。”

    世子无奈,只得硬着头皮道:“祖母放心,允儿自会随了祖母的心愿,只求祖母安心。”

    皇后笑着说:“就知道我的允儿最是孝顺,祖母即使当下闭眼,也是无憾了。”

    世子跪下道:“皇祖母千秋万代!”

    皇后更是笑道:“傻孩子,人哪有不死的,如今你皇爷爷去了,我也只是度日罢了,早一日随他去了才好。”

    世子难过的说:“祖母视我如珍宝,从小便把我带在身边,我不能没有祖母,还望祖母保重凤体,看着允儿治理大明江山。”

    皇后很是欣慰,说:“好允儿,祖母没白疼你!你安心去做你的事吧,祖母只要活着一日,便会助你一日。”

    世子:“谢祖母,那若没有别的事,孙儿先行告退,请皇祖母安心歇息。”

    皇后笑着点头。

    世子回到御书房,传来了黄道士。

    世子:“爱卿,你秘密传我的口谕,以晋王朱楠忤逆之罪,削去藩位,若有不服,当场诛杀。”

    黄道士:“是!只是,那程将军是否会接受口谕?”

    世子:“无妨,我已让程央通知过程河,他会明白的。”

    黄道士便通过自己的隐蔽人脉,给远在边关的程河下了世子口谕。

    几日后,程河带兵,攻下晋王朱楠藩地,收编藩军。其他几位连名上书的藩王一时间慌了手脚,纷纷安静下来。

    1938年5月,世子朱允炆公告天下,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于南京,在位31年,终年70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孙、李两位贵妃赐陪葬,追封太贵妃,同葬于皇陵。朱允炆在同月(6月30日)即位,定次年(从1399年2月6日开始)为建文元年。赐马皇后随先太祖谥号,尊称为高太皇太后。追封自己的父亲,朱标太子为孝康皇帝,母亲吕氏为太后。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