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士-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陛下的智慧,就算没有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陛下也会让严嵩远离朝堂,因为严嵩太老了,老得已经不能够为下一代新帝尽忠了。而高拱和徐阶年龄也不小了,并不是最佳的辅佐新帝之人。在你之前,陛下应该在培养两个人,一文一武。

    这一文应该是张居正,陛下应该会将皇位传给裕王,将张居正派给裕王做老师,就是让张居正和裕王早早地建立起感情。

    而那一武,应该就是胡宗宪,虽然胡宗宪也是文人,但是陛下却把他当做武人在用。”

    “胡宗宪?”罗信的心中便有些诧异道:“他如今做的官也不大啊。”

    “不然!”马芳老谋深算地说道:“你知道他的履历吗?”

    罗信思索了一下道:“他是嘉靖十七年的进士,入朝两年后便被派往山东青州府益都任县令。之后又任余姚知县,再任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嘉靖三十年,巡按湖广。为官多年,官不见大多少,但是却”

    调动很频繁,几乎将南北两方的政务和军务全都体验了一遍……”

    罗信的声音猛然停了下来,眼中露出了震惊之色道:“陛下这是在培养他的经验和能力?”

    马芳点点头道:“而且胡宗宪中进士那一年,主考官并不是严嵩,而是翰林院掌院张邦奇。如此严嵩也就不是他的座师。最重要的是他的历次重大的调任都是陛下钦点。比如出任胡国光巡按,初吻浙江巡按等等。这只有一个说明,他简在帝心。”

    “嘶……”

    罗信倒吸了一口冷气,对嘉靖帝的城府深为佩服,甚至恐惧。

    “只是……”马芳的脸上露出了讥讽之色道:“陛下向着磨磨胡宗宪的性子,但是却又偏偏不告诉他,一个人被如此打压这么久,耐心恐怕早就磨光了。胡宗宪不是陛下的狗,他是一个人,是个人就会有自己的想法,胡宗宪后来和严嵩已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不过陛下还不是很清楚罢了。或者是陛下很清楚,但是如今东南还需要胡宗宪,而且严嵩已经倒了,陛下想再给胡宗宪一个机会。”

    说到这里,马芳又摇了摇头道:“如果没有你横空出世,胡宗宪也许还会有一线生机,但是如今你横空出世,胡宗宪最终还是必死之局。”

    “这又和我有什么关系?”罗信不由苦笑道。

    “因为陛下如今把你当作未来的辅佐之臣!”

    罗信不为所动道:“这都是未来之事,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事情,距离还很遥远。”

    “是啊!”马芳也叹息了一声道:“虽然我看到了这些,但是陛下的心思又有谁能够真正地看懂?”

    罗信哭笑不得地说道:“老哥,你分析了半天,最后却又说做不得数,老哥你拿我开心啊?”

    马芳摇了摇头道:“不是,你如今已经具备了辅佐大臣的底蕴,只是还需要在朝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出名垂青史之事,这样才会让陛下下定决心。”

    罗信苦笑道:“我一个小小翰林,如今又被徐阶打压,我如何在朝堂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嗯……重修《元史》算不算发出声音?”

    “屁的声音还差不多!”

    “那我要是在一年的时间内将《元史》重修完毕呢?”

    马芳神色一愣道:“这也不算是什么声音,不过却是会引起陛下的重视。”

    求月票!求推荐票!

    *(未完待续。)
………………………………

第五百三十六章 朝会

    求订阅!

    看了一眼罗信,马芳道:“不器,不要担心你没有说话的机会,大明朝如今危机四伏。⊙,也就是因为你将阿拉坦汗斩杀,解决了北方边关之危,否则大明朝早就会出现问题。如今大明朝内外皆乱,究根问底,这一切都是因为大明朝的根子烂了,如果不是大明朝自己出了问题,什么北方蒙古,什么东南倭寇,都不成问题。

    朝堂的糜烂来自于士林再也没有硬骨头,而士林没有硬骨头却是起因于陛下。如果当初不是在大礼仪之时,陛下廷杖一百二十四人,更是当场打死十六人,残废者大半,正是因为那一次大礼仪,把士林的胆子打没了,也把士林的心打寒了。而陛下却自以为乾纲独断,亲小人,远贤人。

    虽然如今严嵩倒了,但是整个朝堂之上俱都是严嵩之流,如今的内阁首府徐阶也是如此。没有人敢直谏。所以,如果你想要在朝堂上发出声音,并不困难。”

    罗信哭笑不得地说道:“老哥,难道你想要我在陛下面前喊出大明养士二百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曰?”

    马芳凝视着罗信道:“你是不是觉得,十年寒窗苦,好不容易考中状元,还指望步入内阁,封妻荫子,怎么可以仗义执言,胡乱出头?”

    罗信神色不变道:“那老哥您为什么在内阁就如同一个闷嘴葫芦,是不是觉得自己戎马一生,经历生死,如今官居内阁,荣华富贵怎可随意抛弃?

    再说,内阁首府又不是你,又何必强出头?”

    两人相视片刻,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只是那笑声中充满了苦涩。待笑声落进,马芳叹息了一声道:

    “并非老哥我贪恋富贵,而是就算是我进言也没用。因为陛下不信任我。而你不同……”

    “没什么不同!”罗信摇头道:“陛下忌惮于你,同样忌惮于我。”

    “唉……”马芳叹息了一声。

    罗信笑道:“老哥,不用忧愁,用不了多久我们就有发出声音的机会了。”

    “嗯?”马芳眼睛一亮,目光灼灼地望着罗信。

    “别忘了草原!”

    “啪!”马芳激动的一拍桌子道:“对啊!”

    随后神色又是一紧道:“你觉得黄台吉真的会有行动?”

    “会的,一定会!”罗信笃定地说道:“不过,未必会有我发出声音的机会,毕竟如今的我官职还太小,而老哥你却绝对有发出声音的机会。”

    “不对!”马芳摆了摆手道:“不要忘了你在陛下的心中可是第一名将,如果真的发生边关战乱,陛下一定会听取你的意见。”

    罗信默然片刻道:“到时候再说吧。”

    第二日。

    罗信便收敛了心思,和周玉,徐时行两个人投入到编撰《元史》的工作之中。有着罗信打下的底,三个人的进程很快,从四月份七月份,四个月的时间,三个人已经将《元史》重修;了一半,到了这个时候,三个人都知道一年的时间内是一定能够将《元史》重修完毕。三个人的心中都十分兴奋,这不仅是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也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完成了《元史》,他们在翰林院也就有了资本,再想要像之前那样欺负他们,可就要掂量掂量了。

    这一日。

    罗信,周玉和徐时行三个人正埋头编撰《元史》,却见到张居正匆匆而来道:

    “不器,陛下宣你上朝。”

    “上朝?宣我上朝?”

    罗信心中就是一跳,立刻便反应了过来,应该是黄台吉出兵了。这些日子将精力都放在了编撰《元史》之上,倒是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一旁的周玉和徐时行的脸上也露出了震惊之色,嘉靖帝不上朝,只修道,这个事情整个大明朝的百姓都知道,今日突然上朝,这一定是发生了大事情。

    “别问了,赶紧。”张居正凝声道。

    罗信点点头,随着张居正离开了资料库。周玉和徐时行在资料库内茫然地站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半响,徐时行轻声问道:

    “浩德,发生了什么事情要不器上朝?”

    周玉紧锁着眉头思索着,最终却是摇了摇头道:“我们出去问问吧。”

    徐时行急忙点头,两个人便放下手中的资料,出了资料库。

    再说这边,罗信跟着张居正向着朝堂走去。他心中已经有了推测,倒是没有再问张居正。张居正心中有事,却也没有给罗信解释。但是当他们两个走了一段路的时候,张居正见到罗信一直不声不响地跟在了后面,并没有问他为什么嘉靖帝让他上朝,不由转头看了罗信一眼,见到罗信一脸的平静,心中不由更加赞叹,轻叹了一声道:

    “不器,北边又发生战事了。”

    罗信点点头,脸上没有丝毫的变化。张居正目光不由一缩,这罗信也太过平静了,不由心中兴起了一丝不服道:

    “不器,你就不担心?”

    罗信淡淡地一笑道:“有什么可担心的?阿拉坦汗的脑袋都能够砍下来,难道还担心他的儿子?”

    张居正神色就是一滞,这一下被罗信噎得够呛,可是想到罗信刚才说的话,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别人也许对草原有着一种恐惧,但是罗信在面对草原的时候却有着心理优势,以他对草原的战功,根本就不会把黄台吉放在眼里。看到罗信平静的表情,张居正一颗浮躁的心也平静了下来。

    当即也默然不语,只是带着罗信向着朝堂走去。进入到朝堂,罗信便站在了属于自己的品级台阶前,偷偷地向着众人扫去,甚至偷偷地看了一眼嘉靖帝。

    嘉靖帝的神色还算平静,只是眉宇之间浮动着一丝烦躁。徐阶微微低着头站在那里,没有人能够看出他在想什么,高拱也是如此,马芳的神色也是一样,只是罗信能够清晰地感觉到马芳身上浮动着丝丝杀气,心中不由偷笑,看来马芳是盼着能够率兵出征。

    求月票!求推荐票!

    *(未完待续。)
………………………………

第五百三十七章 屠国

    万分感谢boyhoods99同学,騰寬同学的打赏!

    *

    嘉靖帝看了罗信一眼,淡淡地说道:“刚才军报你们也都看了,现在就议一下北方战事吧。”

    嘉靖帝话音刚落,邹应龙便走了出来,躬身道:“陛下,北方战事乃朝中大事,臣认为,罗信只是一介翰林,资历还不足以参与此等军国大事之中。”

    徐阶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心中暗骂了一句:“蠢货!”

    高拱的嘴角抽动了一下,也不知道他那是什么意思,倒是马芳的眼中现出了一丝讥讽。而嘉靖帝的表情最为奇怪,是一种要被气乐了的感觉。但是,那邹应龙却没有注意这些,他只知道徐阶要打压罗信,所以坚决不能够让罗信参与到朝政之中,于是又转向罗信拱手道:

    “罗信,你的学问老夫甚为佩服,但是军国大事不比等闲,老夫也只是就事论事,还请你不要见怪。”

    百官的目光都或明或暗地汇聚在罗信身上,谁都明白邹应龙不过是替徐阶在打压罗信,都想要看看罗信如何应对。这可以说是罗信第一次在朝堂之上发出声音,如果这第一次就被打压下去,那罗信也只是一个扶不上墙的烂泥,以后他出了什么事情,也不必保他了。

    但是……

    罗信的表情却让百官感觉很奇怪,便见到罗信朝着邹应龙拱手,脸上还浮现出真诚的笑容道:

    “不怪!不怪!”

    邹应龙的脸上露出得意之色道:“不怪就好,老夫这也是为你好。军国大事关系到社稷安危……”

    徐阶的眼皮子抽动了一下,知道不能够让邹应龙继续下去了。心中暗骂,这个老糊涂,就知道用罗信翰林的身份打压罗信,怎么就忘记了罗信的另一个身份?这不是在把自己当着猴耍吗?当即朝着邹应龙道:

    “邹大人,难道你忘记了罗候还有一个武侯的身份吗?”

    “啊?”

    邹应龙此时才反应了过来,一张脸胀得通红,双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望向罗信,见到罗信还是刚才说“不怪!不怪”的笑容,便觉得血气往脸上用。罗信那笑容哪里是不怪,分明就是在看耍猴。

    这个时候,马芳淡淡地说道:“罗候能够率两千骑兵纵横草原,砍了阿拉坦汗的脑袋,他没有资格议军国大事,反而是你吗?”

    这一下,邹应龙额头上的汗都流下来了。偏偏在这个时候,嘉靖帝又补了一刀。

    “罗信没有资格参议军国大事?如今黄台吉都快打到京城了,你还在关心有没有资格?要朕来说,这天下有两个人最有资格参议军国大事,一个是朕,另一个就是罗信。”

    百官愕然,就是徐阶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惊讶,反倒是高拱和马芳一脸的平静。见到高拱和马芳脸上的平静,徐阶的心中就是一跳,心中暗道:

    “难道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

    嘉靖帝的目光威严地扫过百官,淡淡地说道:“在半年之前,朕和罗信就认为黄台吉会出兵边关,若不是朕早有准备,恐怕此时黄台吉早已经打到京城城下了。”

    百官闻听,俱都心中一震,看向罗信的目光变得不同。一个个心中暗道:

    “怪不得两个月前,陛下加强了北方边关的防务。”

    这个时候,百官的心中反而忽略了罗信大儒的身份,都记起了罗信是武侯的身份。而且罗信能够在半年之前就预见到北方战事,可见罗信的目光深远。

    但是,他们的心中却并没有丝毫的轻松,因为北方战事十分不利,这还是在嘉靖帝早有准备的情况下,竟然被草原大军一路破城,大明边军屡战屡败,完全落在了下风。

    在这样的局势下,就算罗信是一代名将,真的就能够收拾此等糜烂之局吗?

    邹应龙此时已经讪讪地退回了朝班,嘉靖帝将目光望向了徐阶道:

    “徐卿,你将北方奏报向大家说说吧。”

    “是,陛下!”徐阶躬身一礼,然后出班面向群臣道:“宣府姜应熊贸然率领大军兵出兔儿岭,直逼饮龙河,在饮龙河与黄台吉野外作战,十万大军在短短五天之内被杀得大败,或被杀,或被俘,或逃逸,最终姜应熊只带着两万人逃回了大同,损失了八万大军。

    随后,姜应熊调晋阳,大同援军赴大同,却又被黄台吉围点打援,晋阳和大同共计损失了十万大军,不得已晋阳和大同援兵退回晋阳和大同。但是,黄台吉率领二十万大军紧紧咬住了大同援兵,直逼大同城下。而此时因为大同已经损失了大半兵力,加上留守大同的兵力还不足四万,此时大同面临着城破的危险,一旦大同城破,黄台吉便可以一马平川,直逼京城。”

    朝堂之上的边关俱都变色,他们这些人中很多都经历了当初阿拉坦汗兵临城下之事,此时再想到黄台吉频临城下,一个个心中不由慌乱了起来。不过一想到当初阿拉坦汗兵临城下,最终不也是凭着京城城墙高厚挡住了阿拉坦汗吗?

    只要坚持到冬季降临,黄台吉也一样会退兵。

    但是……

    就在这个时候,徐阶吞了一口口水,有些艰难地说道:“这次黄台吉出兵喊出了一个口号,就是……就是……”

    徐阶艰难地说不出口,嘉靖帝冷然道:“有什么不能够说的,不就是要斩下朕的人头,为他的父亲报仇吗?”

    百官心中一震,这次心中真的恐慌了起来。上次阿拉坦汗兵临城下,只是为了打劫,而这次性质不同了,这是是黄台吉要为阿拉坦汗报仇,说不定就会像疯子一般攻城。

    那……京城能够守得住吗?

    徐阶抹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继续说道:“如今大同就是京城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是如今的大同不仅仅是兵力不足,而且器械也严重不足。这些日子,黄台吉日夜攻城,器械消耗严重。而且黄台吉已经发出了屠国之言,他说他攻破一城屠一城,攻破京城,就屠京城。要屠尽大明。”

    *

    求订阅!求月票!

    *

    *(未完待续。)

    ()
………………………………

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乐观

    求订阅!

    朝堂百官脸色霎时间变得苍白,一个个心中颤抖地想道:

    “屠国……”

    “兵部!”嘉靖帝的声音冷然地响起,兵部尚书出班道:“回陛下,北方边关各处守军不敢动,以防黄台吉突然调动攻击的方向。所以只能够从它处就近抽调。如今已经抽调了五万大军,正在星夜疾驰前往大同。在有四日便可到达大同。只是这点兵力不足以抵抗黄台吉,还请陛下下旨抽调南方大军驰援。”

    “工部!”嘉靖帝的声音又冷然响起。

    “回陛下!”工部尚书出班道:“军中器械物资已经开始运往大同,不过因为器械缺少,工部需要赶制时间,所以昨日才开始运往大同,还需要……八日的时间……”

    “啪!”嘉靖帝愤怒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喝道:“八天!八天之后,恐怕大同都被屠城了。”

    百官默然,只是心中都在嘀咕,若不是嘉靖帝整日为了修道耗费金钱,致使工部平时根本就没有钱去制作军中器械,怎么会有今日之事?

    嘉靖帝将目光望向了马芳道:“马卿!”

    马芳立刻出班道:“臣愿往大同,誓与大同共存亡。”

    “可有退敌之策?”

    马芳神色凝重道:“大同必须守住,臣还需要将当初调往东南的那些人。”

    嘉靖帝皱了皱眉头道:“你能够守住?”

    马芳摇头道:“不知道,唯尽力尔!”

    嘉靖帝的眉头皱得更深,将目光望向了罗信,但是随即又将目光移向了别处。说实话,此时他真的有些害怕去问罗信,因为在他的心里,罗信是最后一棵稻草,一旦问了罗信,罗信也没有办法,那岂不是到了国破之时?所以,他还寄希望于百官。

    但是,大明这些百官平时吟诗作对还可以,让他们想出御敌之策,也许只有马芳还能够说出一二。

    最终嘉靖帝的目光落在了高拱的身上道:“高卿!”

    高拱出班躬身道…◆style_;:“陛下,草原如今虽然兵盛,但是那二十万大军已经是他们草原所有的兵力,但是我们大明不同。只是在北方边关就有百万大军。我们可以先从边关九镇中各自抽调一部分兵力,如此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驰援大同,力保大同不失。而且我们只是从边关九镇中抽调一部分兵力,这一部分兵力完全可以专门当做援军。即使黄台吉掉头去攻打边关九镇中的任何一镇,这这支援军都可以立刻驰援。”

    嘉靖帝闻听神色一缓,微微点头。又转向徐阶道:“徐卿以为如何?”

    “陛下,除了可以抽调部分边关九镇兵力组成一支援军之外,我们立刻从南方各地抽调大军驰援大同。毕竟我大明的兵力远远胜于草原,当我们在边关再汇聚百万大军的时候,就是黄台吉兵败之时。”

    嘉靖帝沉吟了一下道:“宣朕旨意,调边关九镇各两万组成一支机动援军,立刻奔赴大同。调东南,西南,巴蜀等地驻军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大同。”

    “陛下圣明!”

    “徐卿,马卿,高卿,罗卿,随朕去御书房。退朝!”

    百官退去,徐阶,马芳,高拱和罗信向着御书房走去。这四个人都是智慧之人,特别是马芳和罗信两个人可是知兵事之人,一路上紧锁着眉头。徐阶也在内阁呆得够久,虽然不知兵事,但是却也不陌生,别看他在朝堂之上说得笃定,心中却没有底。高拱对兵事就没有什么了解了,所以他的神态最为平和,因为他觉得真要集大明国力,草原一定不是对手。

    眼看着到了御书房的门口,罗信轻轻吐出了一口气,将紧缩的眉头舒展开来,这倒不是他心中有了什么主意,而是不想要嘉靖帝看到自己忧虑的神色,让嘉靖帝心中慌乱。毕竟这是一个帝王决定天下的时代,如果嘉靖帝慌了,这个国家也就完了。

    进入到御书房,嘉靖帝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过下方站着的四个人,淡淡地说道:

    “赐座!”

    便立刻有小太监给四个人各自搬过来一个锦凳,四个人谢恩之后坐了下来。

    御书房内十分寂静,嘉靖帝不说话,徐阶等四个人也不敢说话。一时之间,御书房内的气氛十分压抑。

    嘉靖帝的目光在四个人的脸上来回扫视着,最终还是落在了罗信的脸上,凝声道:

    “罗卿,你对北方战事如何看待?”

    罗信急忙站起来躬身施礼道:“陛下,不乐观!”

    “嗯?”

    嘉靖帝的神色就是一变,徐阶,马芳和高拱的脸色也是一变。徐阶和高拱的脸色变得凝重,马芳是罗信的朋友,对罗信十分了解。徐阶是罗信的敌人,自然对罗信也十分了解,他们知道罗信可谓一代名将,从他的嘴里说出不乐观,那就一定是危机重重。

    唯有高拱脸上现出了一丝轻视,高拱也是一代文宗,曾任国子监大祭酒,学问没得说,但是对于兵事还是想当然了,在他的心中看来,大明几百万军队一旦集结,草原那二十万军队就是以卵击石,看来罗信当初对阿拉坦汗取得的胜利多半的侥幸。

    “不器!”高拱淡淡地说道:“虚言了吧?阿拉坦汗都不能够对我大明造成威胁,他的儿子又有何能?只要大同能够坚持四天,五万援军就会到达大同,有着五万大军的加入,势必能够坚持得更久,随后边关九镇组成的机动援军到达大同,兵力便超过了黄台吉,不说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