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士-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罗信回答得轻松,嘉靖帝和群臣心中也是一阵轻松。嘉靖帝也下了决心,扬声道:
“宣旨,封罗信为枢密承旨、中书舍人。总览与北方草原战事,节制所有北方军务。”
罗信心中就是一跳,枢密承旨还就罢了,虽然是五品官,但是这就是一个临时的官,等到战事结束之后,便会被收回。但是中书舍人就不同了,这是一个正常的官职,是不会被收回的,而且也是正五品,是负责为皇帝拟旨的,是随时可以见到皇帝的官,虽然只有五品,并不高,但是位置却极为特殊。
你想啊!
能够随时见到皇帝,这还不够特殊吗?
这还不够令人羡慕吗?
特别是罗信才不如朝堂不到一年,就成为了正五品,升迁之快,可谓千古少有,在大明更是前无古人。
实际上,罗信的心中并没有表面上那么轻松,他知道这是对他一次极为严厉的考验,对于能否守住京城,他也没有把握。但是此时却不得不站出来。他不能够眼睁睁地看着嘉靖帝迁都,然后大明被黄台吉一路屠城,最后形成屠国之势。他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整理了一下心情,跪下谢恩。
罗信领旨谢恩之后,便先是去了吏部,交接了手续,领了官服官印等,然后又去了兵部,再由兵部尚书亲自引领着罗信前往拱卫京师的三大营。这一通忙乎,饶是罗信心中焦急,加快了进程,也到了中午时分。罗信拒绝了在留在三大营吃饭,他要回家通知一下自己的家人,从明天起,他就要食宿在三大营了,在黄台吉退兵之前,恐怕没有什么时间回家了。
所谓三大营,那是因为明朝没有编制禁军。明朝流行的是卫所制度,地方、中央都是如此,而中央的京卫则是重点,集齐全国精锐,是朱元璋建国的嫡系部队,战斗力很强,后京卫参加过朱棣的北征战争,取的不错效果。但是在明英宗时期,数十万京卫精锐参加“御驾亲征”,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殆尽,皇帝被抓,文臣武将死伤众多。京卫编制基本上废弃。京卫是一种称呼,与以前朝代的禁军其实本质是一样的,皇帝的直系军队,全国精锐,进攻打仗的主力部队,装备是最好的,战斗力也是很强,也是拱卫京师的主要力量。明朝在京卫部队基本被打残后,重新设立三大营编制,由他们负责原来京卫的工作。
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嘉靖帝后来将三千营改名为神枢营。
大同城破的消息刚刚在京城宣扬,令城内的百姓慌乱成一团,甚至已经有人向着逃离京城,但是随后朝廷就传出来封罗信为枢密承旨,总览京城防务,节制北方战事的消息。一下子整个京城就平静了下来。
罗信已经被大明百姓神话了,欺辱了大明一辈子的阿拉坦汗都被罗信给杀了,难道罗信还会治不了阿拉坦汗的儿子?
这个说法只是瞬间便传遍了京城,实际上这个说法是罗信安排中兴社的人传出去的,为了就是稳定京城百姓。否则一旦京城内部先乱了起来,也就不用去和黄台吉作战了。
求月票!求推荐票!
*(未完待续。)
………………………………
第五百五十二章 副枢密承旨(两章和一章)
万分感谢boyhoods99同学,雨中无眠同学,rabit2011同学的打赏!
*
退朝之后,罗信便匆匆地返回家,这个时候罗信的家人只是知道大同城破了,用不了多久黄台吉就会兵临城下,却还不知道罗信已经总览战事。所以,罗信一回家,爷爷奶奶,大伯,父母,还有小叔等家人就围了过来。
这个时候,爷爷奶奶和大伯等人对于罗信深为感激,同时在心中也深为佩服罗信的远见。当初罗信派鲁仲连急回上林村让他们轻车简从,立刻进京,他们还不愿意。不是他们不愿意进京,而是舍不得家产。而且鲁仲连都不给他们变卖家产的时间,让他们立刻启程,这让他们心中十分恼怒。
但是,随后林昌和张树过来相劝,并且言明,明日就轻车简从立刻启程前往京城,他们这才不情不愿地跟随着鲁仲连来到了京城。此时回想起来,若不是罗信严命鲁仲连把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弄进京城,恐怕他们就要死在了战乱之中。
所以,此时他们望向罗信的目光都有些敬畏,虽然围着罗信,却不敢随便开口。不由将目光望向了罗平。罗平便急道:
“不器,大同真的城破了?”
“嗯!”罗信神色凝重地点头。
“那……草原……”
“很快就会兵临城下。”
“那我们?”
罗信吸了一口气道:“陛下封我为枢密承旨,总览军务……”
罗信猛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他猛然想起了,坚守京城需要的可是军械,军械排在第一,而军器司可在京郊,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在黄台吉没有兵临城下之前,将军器司搬进京城。
罗信三步两步地冲出了大门喊道:“大庆,备马。”
原本罗信在京城为官之后,已经开始按照京城文人的规矩不骑马,而改乘轿了。但是此时却再也顾不得规矩,翻身上马,冲出了大门,向着皇宫疾驰而去。
在门禁处亮出自己中书舍人的牌子,然后便向着御书房快步走去。一路来到了御书房外,自有太监通报,然后进入到御书房。看到罗信满脸大汗,嘉靖帝便知道罗信有急事,心中一慌。
“罗卿,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陛下,臣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军器司搬进京城。”
嘉靖帝一听就明白了,立刻点头道:“不器,你立刻去军器司主持搬迁,我会让工部给军器司准备一个新地方。”
“谢陛下,那微臣……”
“去吧!”
罗信谢恩之后,又匆匆离去。快马奔驰,来到了五军营,五军营的提督见到罗信去而复返,立刻迎上来。罗信立刻言道:
“张大人,立刻调一军士兵,随本官前往军器监,以最快的速度将军器监搬到京城之内。”
张提督神色就是一变,罗信只是提到了军器司,他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儿,如果没有了军器司,那还守个屁城啊!于是,他立刻调出了一军士兵,赶着大车向着京郊军器司而去。而罗信为了让军器司那边早作准备,带着一小队骑兵,向着京郊的军器司疾驰而去。
半个多时辰的时间便来到了京郊,进入到军器司之后,便见到姜松远远的跑了过来。
“罗大人……”
“姜大人!”罗信打断了他的话道:“奉陛下旨意,军器司立刻搬迁进京城。”
姜松闻听就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如今也知道黄台吉攻破了大同,用不了多久就会兵临城下,如果在那之前,军器司还没有搬迁,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他刚刚升职为军器监,自然是不想死。
“是,大人,卑职这就去办。”
话落,姜松便匆匆而去。整个军器司忙碌了起来,而在京城那边,嘉靖帝已经划出了一块地方给军器司,五军营接管了城防,夜不闭城,连夜将军器司搬进了京城之内。
清晨。
军器司新驻扎的地方,罗信忙乎了一夜没有合眼,此时正一边喝着粥,吃着小菜,一边和坐在对面同样在喝粥的姜松说道:
“姜大人,如今军器司内的军械有多少?”
姜松心中明白自己这个军器监是怎么来的,那完全是得自于罗信的推荐,所以他的心中对罗信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闻言立刻道:
“弩车有一千五百架,弓有两万张,霹雳弹也生产出来一万颗。”
罗信的脸上就是一喜道:“库存的材料还能够制作出来多少霹雳弹?”
姜松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道:“材料不多了,估计只能够制作出五千颗。”
罗信吃完了最后一口饭,放下筷子道:“姜大人,我要你在三天之内将五千颗霹雳弹制作出来,还要制作出来一些火药引线。嗯,还有一些细长的竹管,要将竹管打通。三天,我只给你三天时间,能完成吗?”
姜松微微皱起了眉头思索了片刻,最终使劲儿地点头道:
“罗大人,卑职一定不负使命。”
“好,这里就交给你了,三天之后我来提霹雳弹。”
从军器司离开,罗信又来到了自己新的办公地点,他的办公地点就安置在五军营。此时五军营,神机营和神枢营三大营提督都聚集在这里,罗信将城防安排了下去。实际上,如今战事还没有开始,一切按部就班就可以了,罗信只是简单地说一下,三大营就会自动防卫得当,同时派出无数斥候,不断地将军报报回来。
罗信安排完了一切,便起身回家。昨天在家里只呆了不到一刻钟,就匆匆离去,此时不知道家人会焦急成什么样子,罗信必须回去将家人安稳下来,才好集中精力抵抗即将到来的黄台吉。
到了家里,果然见到家里人都坐在堂屋内等着自己。一个个都双目赤红,一对对黑眼圈,一看也是昨日未睡,小叔罗智此时也坐在堂屋之内。罗氏见到罗信走了进来,未语语先落泪。
“信儿,你真的当上枢密承旨?”
罗信看了一眼罗智,知道这是罗智已经将自己的事情向家人说清楚了。便点点头,疲惫地坐在了椅子上。但是,罗氏见到罗信点头,哭得就更加厉害了,闹着不让罗信担任枢密承旨。倒是弄得罗信手忙脚乱,就连罗平出面都不好使,最后还是爷爷罗恒训斥了一顿罗氏,罗氏才不敢闹。罗恒见罗氏老实了,这才转目望向了罗信道:
“信儿,虽然你走上了文人的道路,但是我们罗家却是以武传家。鞑子来了,就把他们打回去。不要受你母亲的影响。”
“是!”罗信轻轻点头。
罗恒又将目光望向了罗野和罗平道:“你们两个跟着信儿去,信儿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你们两个也就不用回来见我了。”
“爷爷……”罗信急忙出声阻拦,却见到罗恒一摆手道:“信儿,我已经想开了,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也是给你大伯和你爹爹一个机会。”
“可是……”
“没什么可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说到这里,罗恒又将目光望向了罗野和罗平道:
“你们两个意下如何?”
罗野和罗平激动地站了起来道:“孩儿求之不得。”
罗信看到大伯和父亲激动之色,便知道自己阻拦不了。心中无奈地叹息了一声,便也应承了下来。告知大伯和父亲明日跟随他前往五军营,以他如今总览战事的地位,安排两个人容易的很。
罗信疲惫的回到了自己房间,一头钻到了床上,不到几息的时间便睡了过去。只是,他还没有睡上一刻钟的时间,便听到鲁大庆来报,说是皇上又封了一个枢密副承旨,而那位副枢密承旨来拜见他了。
罗信便从床上爬了起来,用冷水洗了洗脸,这才从卧室内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想着,嘉靖帝给自己派个副手是什么意思?
一直走到书房门前,他也没有想清楚嘉靖帝为什么会给他派个副手来,但是等到他走进书房之后,神色却不由一愣。
“鲁卿兄,怎么是你?”
来人正是徐阶的长子徐鲁卿,徐鲁卿见到罗信吃惊的模样,便笑道:
“不器,很吃惊吗?为什么不能是我?”
罗信脸上吃惊了一下,便恢复了平静,迈步落座,望向了徐鲁卿,只是心中怎么也没有想到嘉靖帝会派徐鲁卿来做他的副枢密承旨。
“鲁卿兄,是徐阁老他?”
徐鲁卿摇头道:“家父之前并不知道,是我向陛下求来的,如今还不知道家父在家里会气成什么样子,所以我就跑你这里来了,今日就住在你这里,明日跟你一起去三大营。”
罗信摇了摇头叹息道:“此战凶险,我们的背后就是陛下,而且如今士气低迷,想要守住京城,必须重振士气,所以我们必须身先士卒,很可能就死在了城墙之上。鲁卿兄,这不是儿戏。”
徐鲁卿的神色变得认真道:“不器,这些我都知道。黄台吉这次进攻大明要比他父亲当年凶猛得多,阿拉坦汗当年也没有攻破大同,但是黄台吉却把大同给屠城了,对于危险我有心理准备。”
罗信皱了皱眉,徐鲁卿便笑道:“不器,你不要皱眉。实际上,如今大家的命运都拴在了一起,如果京城被破,我还有活命的机会吗?所以,反倒是不如背水一战。
更何况……
我们未必没有胜利的把握。”
罗信眉毛一扬道:“计将安出?”
徐鲁卿的眼中闪过了一丝讥讽道:“黄台吉看似凶猛,这是因为他们的开局太顺利了。边军自从马大人入阁之后,他的嫡系都被调到了东南。”
说到这里,徐鲁卿看了一眼罗信道:“在你罗信横空出世之前,边关能战之军只有马家军。如今马家军被陛下肢解,边军除了马家军,余下就是一般散沙,根本没有战之力,这才是黄台吉开局顺利的原因。
但是,朝中百官却看不到这一点,反而以为黄台吉比他的父亲阿拉坦汗还凶猛,竟然兴起了迁都的心思,我不想迁都,所以只能够守住京城。”
罗信心中就是一愣,脸上的神色露出了一丝不自然道:“鲁卿兄,提出迁都的可是你父亲……”
徐鲁卿的脸色变得黯然,半响,低声道:“家父……太关心陛下的安全……”
罗信垂下了眼帘,心中知道徐鲁卿和徐阶父子两个人起了分歧,恐怕在徐鲁卿的心里也不耻徐阶的胆小怕事吧?只是为人子不言父过罢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徐鲁卿重整了神色道:“不器,黄台吉虽然凶猛,但是我们却并不是没有机会。”
罗信的眼中释放出光芒道:“鲁卿兄心中有了计策?”
“不器!”徐鲁卿双目放光道:“如今已经是八月,我们只要坚持三个月,便到了寒冬季节。到那时,黄台吉便只有退兵。”
“三个月……”罗信苦笑道:“鲁卿兄真的有信心守住三个月吗?要知道大同的城墙和京城同样坚固。”
徐鲁卿摇头道:“正因为大同的城墙和坚固,战事在那里又持续了近一个月,虽然我们大明边军损失惨重,但是黄台吉也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损失。当初他们出兵的时候号称二十万,就算他们有二十万,如今攻破了大同之后,还会剩下多少?”
罗信点点头道:“军报上说,草原部落大概损失了三万人左右。但是他们依旧拥有十七万左右。而我们京城三大营已经不如以前,以前三大营有十七万兵将,如今的编制却只有十二万,这还有五万派了出去支援大同,剩下的只有七万,再临时征召一些,也只有十万之数,所以我们在数量上并不占有。”
徐鲁卿并没有失去自信道:“但是他们的粮草。不器,草原境况你如今应该知道,他们已经活不下去了,所以才来大明劫掠,所以他们的粮草一定不多。我们也许不用坚持三个月,只要坚持一个月,草原部落也许就没有粮草了,那时候不战自退。”
*
求订阅!求月票!
*
*(未完待续。)
()
………………………………
第五百五十三章 罗信在此
两章合一章!
罗信摇头道:“鲁卿兄,你太乐观了。我们不能够有这个想法,草原在出兵的时候是没有多少粮草,但是你不要忘记,他们从进入大明疆土就开始劫掠,所以……他们不会却粮草。”
“但是……但是……”
徐鲁卿脸色变得苍白,他没有想到自己苦思冥想的草原部落的弱点,都被罗信否决了。黄台吉的人数比京城多,又不缺粮草,难道真的要坚守三个月?
三个月……能够守住吗?
他的脸色变得愈加的苍白,双目有些失神地望着罗信道:“不器,难道真就没有办法吗?”
罗信摇头道:“我们也不是没有优势。别看草原部落如今势如破竹,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不断取得的胜利掩盖了他们的矛盾。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草原自从阿拉坦汗死去之后,已经变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所以一旦他们在京城这里碰了钉子,很快他们就会内部产生嫌隙。”
徐鲁卿精神一振,刚想要说话,却见到罗信摆摆手道:
“鲁卿兄,我昨夜一夜未睡,如今脑袋都昏昏沉沉,还是先让我睡一觉吧,待我醒来,我们再谈,如何?”
罗信去睡觉了,徐鲁卿却留在了罗信的书房内苦思冥想,一会儿神色振奋,一会儿又神色沮丧。
罗信回到了卧室,躺在床上,心中不由叹息了一声。朝堂上的人没有一个好惹的。他不相信徐鲁卿向嘉靖帝求副枢密承旨的事情徐阶不知道,恐怕这还是徐阶出的主意。
将来一旦胜利,这也有徐家的一份功劳,到时候百官也不能够那徐阶当初提出迁都的事情攻击徐阶,人家儿子都站在最前线,最终赢得了胜利,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一旦最终城破,徐阶然后能够保着嘉靖帝逃到南京,也可以言明,当初若是早听他的迁都,哪里会有如今的窘迫?
真是一个老狐狸,进退都想好了路。
只是……
这样的人算不得英雄,也算不得奸雄,更算不得枭雄,这种心胸谋略和性格,注定他会被排挤出大明内阁。
罗信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第二日。
罗信告别了家人,和徐鲁卿两个人来到了五军营,击鼓升帐。三大营的将军俱都列在大帐内。徐鲁卿拿着名册点名之后,罗信便站了起来道:
“去看看防务!”
众人看到罗信雷厉风行,神色也都变得严肃,紧跟在罗信的身后走出了大帐,纷纷上马,上了城墙开始巡视。
徐鲁卿打量着那些武将,脸上现出了凝重之色,等到他们上了城墙,脸色变得更加凝重。
城墙之上,一片忙碌,士兵们在忙着修补城墙,搬运滚木礌石等等,虽然每个士兵都在忙碌,但是罗信和徐鲁卿都看到了每个士兵脸色的麻木和绝望。
大同城破,对士气打击得太严重了。而且……这些三大营的士兵已经多年没有打过仗,而且驻扎在京城,早就糜烂了。这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糜烂,更有精神上的糜烂。他们已经变成了军痞,没有了尚武精神。
徐鲁卿凑到了罗信的跟前,压低着声音说道:“不器,当初阿拉坦汗兵临城下的时候,曾经派出五万余人出城迎战,竟然没有人敢出去,最后被强逼了出去,一个个痛哭流涕,根本就没有作战能力。如今你看看这些人,满脸的彷徨和绝望,以这种士气迎战黄台吉,恐怕真的守不住啊!”
罗信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转头望向了张提督等众将,见到众将的眼中也不时地闪过一丝彷徨,心中便不由一沉。
未战先怯!
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越看,罗信的心越沉。此时他带领着众将来到了城头,那些正在忙碌的士兵竟然如同没有看到他们一般,一个个神色麻木而绝望,如同一个个木偶一般地搬运着军械,罗信望着不时地从他身前经过的一个个如同行尸走肉的士兵,猛然大喝了一声:
“罗信在此!”
那些如同行尸走肉的士兵猛然顿住了脚步,然后慢慢地将目光望了过来。而跟在罗信身后的那些众将精神却是一振。
“罗信在此!”
罗信再次大喝一声,他知道此时和这些士兵说其它的没有用,你和他们说临战之时不准后退一步,违令者斩,他们会更加恐惧和绝望。你和他们说斩杀一个鞑子,奖赏多少银子,官升多少,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感触,命都没了,升官发财有用吗?
这个时候只能够给我们信心,正所谓将是军中胆,士兵的信心只有将能够给予。而罗信就想利用自己的名声激励士兵。毕竟罗信的名声可不是虚的,那是实打实打出来的,每个大明人都知道罗信击败了二十万蒙古大军,每个大明人都知道罗信曾经纵横草原,砍下了阿拉坦汗的头颅。
在大明人的心中,他罗信就是传奇,就是军神。如果这还不能够激励起士兵的士气,罗信能够做的也只有迁都了。
那些士兵麻木而绝望的目光渐渐地变得有生气了,当罗信喊出了第二句“罗信在此”的时候,每个士兵的眼中现出了激动之色。
罗信大步向前迈出了一步,宏声喝道:“罗信在此!”
周围所有的士兵眼中现出了希望,慢慢地这种希望的目光变成了信任,不知道谁先喊了一声:
“罗信,军神!”
所有的人便同时喊了起来。
“罗信,军神!军神!”
罗信大步向前走去,围着城墙走着,每走一步都宏声喝道:
“罗信在此!”
回应他的是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军神!军神!”
当罗信围绕着城墙走了一圈之后,他的声音已经喊得嘶哑了,但是他的眼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