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士-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求订阅!

    *

    罗信又将目光望向了周贤,淡淡地说道:“你说他们是读书人?他们还配做读书人吗?他们还有读书人的礼义廉耻吗?别说他们不配做读书人,连人都不配做。”

    话落,朝着那些护卫喝道:“还等什么?要朕亲自动手吗?”

    “呼啦……”

    那些护卫听到罗信如此说,那是真的害怕了,上前抓着那三十几个人就向着外面拖去。

    “罗信,你这个反贼,你不得好……”

    那三十几个人破口大骂,原本迈出一步,想要求情的崔浩顿住了脚步,脸色气得铁青。正如罗信所说,不知感恩图报,这种忘恩负义之辈,别说是读书人了,就是人都不配做。方自根和周贤也气得脸色铁青。

    很快,那三十几个人的人头就送了上来,看着血淋淋的人头,大殿之内一片寂静。那些文官一个个都脸色苍白,而那些武官却是一个个兴奋了起来,他们感觉到了罗信并不是像大明那般将文官高高抬起,将武将死死地踩在脚下。他们感觉到武将的春天来了。

    退潮之后,大殿之内就剩下了罗信,罗野,罗胜,方自根,周贤和崔浩六个人。罗信望着眼前的五个人,轻轻地吐出了一口气道:

    “你们可是觉得朕做得过分?”

    五个人对视了一眼,方自根轻声道:“陛下,臣觉得一个明君应该给下臣改过自新的机会。”

    “你觉得朕做得不是明君之道?”罗信将后背靠在椅子上,轻声问道。

    “不教而诛谓之过!”方自根道:“他们是反了罪,但是陛下从未来过台湾,不能够和臣子朝夕相处,在他们犯错的时候,也就没有机会得到陛下的指正。”

    说到这里,声音再度放低道:“陛下初到台湾就杀了他们,有些过了。”

    “不教而诛谓之过!”罗信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不过,你真的觉得我没有教他们吗?在大殿之上,朕教过他们,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做人的根本。这种人不能够留,留下只能够是祸害。”

    说到这里,罗信顿了一下,对罗胜和罗野说道:“知道我为什么一直抵触当皇帝吗?”

    “为什么?”罗胜不由脱口问道,就是方自根,周贤和崔浩也不由望向了罗信。

    “想做一个好皇帝,实际上并不难。只要心怀仁慈,便不会是一个暴君。但是这样的好皇帝是相对于朝廷之中的文武百官,却非百姓之福。所以,想做一个好皇帝,又想做一番事业的皇帝就太难了。”

    “既想做一个好皇帝,又想做一番事业?”罗胜轻声问道。

    “是!”罗信从椅子上站起来道:“走,去御书房,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谈。”

    来到了御书房,六个人入座,自有人上来送上茶水。罗信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道:

    “实际上,对于朝堂来说,如今大明的嘉靖帝就算是好皇帝了。他为什么事情也不管。一心求道。将事情都交给文官去管。但是,你看看这天下已经乱成了什么样子?”

    “一个帝王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让自己建立的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那就必须将一切都掌握在手中,一个国家只能够有一个声音。但是,大明却喊出了皇家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号子。让大明的文人膨胀到了极点,纵观数千年历史,还从未有此怪异现象。所以,一个帝王想要成为一代明主,既然考虑到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利益,又要考虑到朝堂之下的黎民百姓。

    太累!”

    “算了,不说了。我曾经说过,人从来不是为自己活着的。既然让你们跟随了我,我总要还给你们一片天地。方自根,周贤,崔浩。”

    “臣在!”三个人站了起来,罗信摆手让他们坐下,才道:“朕杀了那三十几个人,不会影响台湾的建设吧?”

    “这倒是不会!”方自根道:“之前他们也没有帮什么忙,反而经帮倒忙。”

    “这就好!”罗信点点头,又将目光望向了罗胜道:“堂兄,你准备让谁跟着翠翘走?”

    罗胜略微寻思了一下道:“还是让我爹去吧。”

    “好!”罗信望向罗野道:“大伯此去面见徐海,要多加小心。”

    “陛下放心,老臣定不辱使命。”

    “陛下!”罗胜突然开口道:“那个千里镜能不能再搞到一个,现在就有一个,我和父亲轮流使用,这个千里镜在海上实在是太重要了。”

    罗信点点头道:“我来想办法。”然后望向了方自根三个人道:“堂兄在来的路上已经军方的事情和我说了,你们给我说说朝政方面的事情。”

    “是,陛下。”

    方自根,周贤和崔浩三个人先后将朝政和台湾建设的各个方面想罗信讲述了一遍,闻听到台湾的一切都蒸蒸日上,条理分明,罗信不由心中大喜,朝着方自根,周贤和崔浩三人道:

    “多谢三位。”

    “不敢!”

    三个人齐声道,不过随后方自根的脸上却露出了犹豫之色,罗信便含笑道:

    “方兄,何事?”

    方自根轻声道:“陛下,如今因为有着您的支持,还有汉海王劫掠的物资,我们台湾并不缺少建国物资。但是,这也只是暂时不缺少。就算汉海王能够不断地劫掠海盗的物资,等到将徐海,辛五郎和王直灭掉了呢?那些物资恐怕刚刚够我们将整个台湾建立起来。我们不可能只建立一座城和眼前计划的港口防御工事,臣看了整个台湾的地形图,我们最少要建立八座城池。还要建立四处防御工事。我们劫掠过来的物资大概够了,而且王直那边的物资我们不能够动得太多,王直的三十六岛我们不可能弃之不用,我们要把那三十六岛纳入我们的疆土。如此等到我们建造完台湾,在修建完三十六岛之后,我们就没有了物资。

    我们拿什么维持国家运转?

    如果放在以前,大明没有市舶司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垄断海域,收购藩国商人的物资卖给大明,再收购大明的物资卖给藩国。但是如今大明已经有了市舶司,而且市舶司还是由陛下您掌管……”

    罗信微微皱起了眉头,方自根接着说道:“主要是我们台湾这边没有什么值得和大明交易的东西,盛产的东西最多的就是水果,而这些水果有不能够运到大明,不等运到大明那些水果就烂了。”

    罗信便开始回忆历史上台湾有什么土特产,回忆了半天,好像是台湾除了海产品,水果,再就只有冻顶乌龙茶和高粱酒出名。

    高粱酒就算了,如今整个大明好像还没有高粱这种农产品。而且罗信依稀记得高粱这种东西最早出现在非洲。

    冻顶乌龙茶倒是可以研究一下,这是一个好生意。但是只依仗着一个冻顶乌龙肯定不成。台湾什么多?

    水果!

    但是正如方自根说的那样,这水果又运不到大明……

    果酒!

    罗信心中突然一跳,果酒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比如唐朝王翰写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说的就是西域产出的葡萄酒,只不过这种酒的生产秘方中国并没有,而且罗信敢断定,古代的葡萄酒肯定没有后世葡萄酒好喝,因为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葡萄酒的秘方一定在不断地改进中。

    虽然罗信不知道后世的法国八大酒庄的秘方,但是普通的各种水果酒的制作方法他还是知道的,当初在前世的时候,他作为一个文人,也自己在百度上搜索酿酒方法,自己酿造过各种水果酒,然后呼朋唤友,被朋友称之为雅事。他坚信,就算是后世那极为普通的酿造水果酒的方法,味道和清澈度也要比如今从西域运回来的,卖出天价的水果酒好得多。

    这是一条发财的路子啊!而且……包装很重要。

    来自后世的罗信自然是知道包装的重要性,怎么才能够显出水果酒的尊贵?

    色泽!

    不等喝,只要看到色泽就能够吸引风雅之人。

    那如何显露出色泽?

    玻璃容器!

    罗信的脑洞已经完全打开。

    清晰剔透的玻璃容器装上各种艳丽色彩的果酒,只是看着玻璃容器,看着色彩,就会勾起人的**,就有一种尊贵的感觉。

    玻璃!

    罗信彻底兴奋了起来,这个时代就是西域那边的玻璃也完全达不到后世那种清晰剔透,玻璃的制作方法并不困难,只要后世看过穿越小说的人,都会好奇的去网上查看一下玻璃制作方法,罗信也不例外,他当然知道如何制作玻璃,而且制作出来的玻璃一定要超过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制作的玻璃水平。

    他可是知道在这个时代,玻璃的价格,玻璃可以制作成各种器具,酒杯,盘碟,摆件,小饰品等等,而且是家居装修的一次改革。如今的大明在窗户上还是贴纸,如果全都换成玻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等着统一了台湾,倭国,琉球,那个时候罗信就有着一个庞大的船队。罗信完全可以将这种优质玻璃云送到其它藩国,甚至远行到欧洲,开始真正的大航海,有了自己的船队进行海贸,罗信便再也不用担心钱的问题。而且一旦有钱了,就可以加速船舶的改进,枪炮的研究,甚至罗信认为在有生之年,他都能够看到蒸汽机,然后看到真正的钢铁海船,真正的枪炮,火车……

    嗯,对了,大伯说的千里镜,有了玻璃之后,这都是小事。

    看着罗信在那里眉飞色舞,屋子里的人便知道罗信又有了好主意,只是罗信一个人在那里眉飞色舞,又不说,让这几个人急的抓耳挠腮。

    “陛下……”

    大家的目光都望向了罗野,因为这里只有罗野是罗信的长辈,罗野心中也好奇,便唤了一声。罗信从无限遐想中清醒了过来,眼中散发着自信的色彩道:

    “大家不要担心,我们只会越来越富足,不会有钱的问题。”

    “陛下想出主意了?”方自根激动地问道。

    “嗯!”罗信点点头,继而又道:“这件事先放一放。”

    然后转向了罗野道:“大伯,你立刻和堂兄准备离开台湾,去寻找徐海。我想只要盯住了王直,便能够找到徐海。我们想要成事的第一步,就是要成为海上霸主。若想成为海上霸主,歼灭徐海,辛五郎和王直至关重要。”

    “好,我们这就去。”

    罗信点点头,罗野和罗胜站了起来,去找王翠翘,然后开始安排各项事宜,准备出征。罗信又望向了方自根三个人道:

    “我记得工匠里面有酿酒的人和烧窑的人吧?”

    “有!”方自根三个人急忙点头道,周贤有些不确定地说道:“陛下,您是想要酿酒和烧制陶瓷?”

    “是想酿酒,但是却不是烧制陶瓷。”罗信微笑道。

    “酿酒?”崔浩微微皱了一下眉头道:“陛下,台湾虽然不小,但是它的耕地相对来说并不多……”

    他的话罗信自然明白其意,便笑道:“我不是用粮食酿酒。”

    “不是用粮食酿酒?”三个人惊讶地望向了罗信。

    “水果!”罗信淡淡地说道。

    三个人神色一怔,随后眼中跳跃着火花,崔浩兴奋地说道:“葡萄美酒夜光杯?”

    “不仅仅是葡萄酒,所有的水果都可以酿酒,我们可以酿制出来各种各样的水果酒。如此这里的水果都可以利用上,它会成为我们一个支柱产业。”

    “各种水果都可以酿酒?”方自根犹自不信。

    “当然!”罗信笃定点头道。

    “可是……我们没有酿酒秘方。”周贤皱着眉头道。

    “我有!”罗信含笑道。

    “陛下,您有配方?”

    “嗯!”

    “陛下,您刚才说不是烧制陶瓷?”

    “玻璃!”罗信微笑道。

    “陛下您有烧制玻璃的方子。”

    “有!”罗信笑着站了起来道:“明日我们去工坊去看看,对了,那些工匠的地位和待遇可是按照我当初制定的规则对待他们?”

    *

    求月票!求推荐票!

    *

    *(未完待续。)
………………………………

第七百三十一章 斗金花

    求订阅!

    *

    说到这里,张道源的声音变得阴冷:“所以,他必须死。”

    中年人点头道:“只要他死了,市舶司也就开不下去了,别人没有罗信那个魄力和手腕。东南将会重归混乱,没有了罗信,倭寇也会再度登岸肆虐东南。而北方……听说草原上出现了一个叫作罗青的人,夺了钟金哈屯的权,而且收服了长白山的女真,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统一草原。如此便会对大明的北方再次形成威胁。没有了罗信,草原对大明将不会再忌惮,大明风云将起,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说到这里,张道源紧紧地握住了拳头,低声道:“老朱家欠我们张家的债,我要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中年人沉思了一下道:“我们是不是可以接触一下东南的徐海,辛五郎和王直?再接触一下北方的那位罗青?对了,主公,你说那罗青会不会是罗信的大哥?”

    “怎么会?”张道源不由失笑道:“老罗家是大明朝的新贵,只要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会成为大明朝第一家族,怎么会做此等糊涂事?那个罗青绝无可能是罗信的大哥。”

    “那刚才属下的提议?”

    张道源的脸色就是一冷道:“记住,不要再和提和那些北方鞑子和倭寇,待我夺得了天下,必定剿灭鞑子和倭寇。大明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两个人,余下的都是废物。公明应该出场了吧?”

    “嗯!”中年人点头道:“我们的计划有些匆忙,公明千赶万赶,今日上午才赶回来。主公,既然公明已经将事情办妥,为什么今日上午不去拜见罗信?”

    张道源摇了摇头道:“以罗信的智慧,给他思索的时间,说不定就会有所怀疑。只有给他一个突然袭击,不给他思索的时间,又在众人的旁观下,不容他推辞,才能够进展顺利。来了。”

    两个人的目光向着河面上望去,便见到一条小船向着罗信的画舫摇了过去,待来到罗信的画舫前,小船上一个文士朝着画舫之上拱手为礼道:

    “上面可是罗信罗大人当面?”

    罗信循着声音望去,便见到了那个中年文士,便道:“本官就是。”

    那中年文士便再度拱手道:“在下李公明,给罗大人带来了一封家信。”

    “家信?”罗信心中就是一喜,他离家日久,正所谓家书抵万金。便站了起来道:

    “李兄请上来。”

    很快,李公明就来到了画舫之上,罗信给他介绍了之后,请他落座,自有人给他加了一副碗筷,李公明从怀中取出了一封信,双手递给了罗信。罗信接过信,等不及回家看,便歉意地朝着大家示意,然后打开了信封,取出信看了起来。这一看,脸色就变了。

    信中说,罗信的母亲和妻子蝶儿去庙中还愿,却碰上了劫匪,危难之际,李公明带着家丁正好途径,便将罗信的母亲和妻子救了下来。之后,陆如黛讲述了一些家中事情,让罗信不必担心,恳请罗信善待李公明,最好能够报恩。罗信将信收了起来,站起身形朝着李公明深施一礼道:

    “李兄大恩,不器没齿难忘。”

    李公明急忙站起来还礼道:“些许小事,不足挂齿。”

    众人就惊讶地望向了罗信,罗信便将信中事讲给了众人听,众人一听,纷纷向李公明道谢,仿佛李公明救的不是罗信的母亲和妻子,而是他们的母亲和妻子一般。待再次落座之后,那李公明的脸上便现出了扭捏之色,欲言又止。罗信见到,便含笑道:

    “李兄,可是有什么心事?”

    “这个……”李公明神色扭捏道:“在下……在下去年见过柳含烟小姐一面,便刻骨铭心。去向含烟小姐表明心迹,却被含烟小姐婉拒。心如死灰之下,便离开杭州四处游历,想要忘记含烟小姐。但是……”

    说到这里,他的脸色一红道:“可是我四处游历,不但没有忘记含烟小姐,反而日思夜想。”

    船上的众人脸色都现出了明白之色,这种风流雅事,大家都是文人,自然爱好之。

    “后来呢?”贺年更是忍不住问道。

    “后来……我在京城去庙中上香,祈求佛祖保佑,才偶然碰到了罗大人的母亲。之后实在忍不住对含烟小姐的思念,又想到就要到八月十五花魁大赛了,便匆匆赶了回来,想要再见含烟小姐一面。”

    “见到了吗?”又有人忍不住问道。

    “见是见到了……不过,含烟小姐很是忧愁。在我百般追问之下,含烟小姐才告知我,她对这次花魁大赛没有信心。我当时便不信问道,含烟小姐是上届花魁,怎么会没有信心?

    含烟小姐言道,怡红院的清清在上次徐鲁卿回乡之际,请徐鲁卿作了一首诗,而她却没有新诗,所以才没有信心。”

    说到这里,望向了罗信道:“罗大人,在下有一个冒昧的请求。您是当朝状元公,更是写过阳林诗词集,能否求您一首诗,赠与含烟小姐,也许得您一首诗,在下就能够得到含烟小姐的放心。”

    话落,就是一脸祈求地望向了罗信。一旁的宋大年笑道:“不器,这也是一段佳话啊,不如成全李先生好事如何?”

    “大人!”贺年也开口道:“下官已经很久没有读过大人的新作了,就作一首吧。”

    “是啊,大人。”众人纷纷附和。

    罗信便苦笑道:“这诗哪里是想作马上就能够作出来的?”

    “别人不能够做出来,大人绝对没有问题。”

    “是啊,大人,君子有成人之美,大人就作一首吧。”

    李公明站了起来,朝着罗信深深一躬道:“还请大人成全。”

    罗信终于点头道:“好吧。”

    众人皆是大喜,那宋大年更是立刻喝道:“笔墨侍候。”

    便有下人收拾桌子,端上笔墨纸砚。李公明上前一步,亲手为罗信研墨。罗信持笔凝目思量。几息之后道:

    “既然李兄相思含烟小姐,不器就写一首相思词吧。”

    “好!”众人都兴奋起来。

    大明之后,情爱相思诗词没有人比纳兰容若写得好了,罗信便从纳兰容若的诗词中摘取了一首,饱蘸浓墨写了起来。宋大年则是在一旁,罗信写一句,他念一句。

    “春浅,红怨。

    掩双环,微雨花间。

    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

    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

    皆不是,空作相思字。

    忆当时,垂柳丝。

    花枝,满庭蝴蝶儿。”

    “好!”

    众人纷纷叫好,宋大年更是望着罗信道:“不器,看来你离家日久,也心有思念啊。”

    罗信的目光不由变得怅然,他确实思念陆如黛和钟金哈屯了。心中虽然感慨,但是还记得这是给自己恩公李公明写的词,便将那首词送到了李公明的身前道:

    “李兄可还满意?”

    “满意,太满意了。”李公明欣喜若狂。

    罗信认真地问道:“距离花魁大赛的时间不多了,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来得及!”李公明点头道:“现成的曲子,只是把词套进去就行,而且含烟小姐作为去年的花魁,在今年的花魁大赛上将会最后一个出场。所以她还有时间。大人,在下这就告辞,等含烟夺得花魁之后,在下定携含烟请您喝一杯,还请大人不要赏脸。”

    “好说!”罗信微笑道。

    李公明便兴高采烈地匆匆而去。

    时间又过去了大约两刻钟的时间,青楼行会的会长宣布了花魁大赛的开始,众人的精力便立刻都被吸引了过去。

    “轰轰轰……”

    连续的轰鸣,一个个烟花在空中绽放,如同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个时代,烟花是一个非常昂贵的东西,平时根本就看不到。此时众人望着夜空,那种美令人窒息,整个西湖周围除了烟花的轰鸣,再也没有一丝声音。

    罗信在前世是看过多次烟花的,但是自从来到的大明之后,却是再也没有看到。此时见到夜空中的烟花,恍惚之间,仿佛回到了后世。

    目光看到有些画舫中一些男男女女兴奋地观看着烟花,罗信不禁想到,有机会一定要和黛儿,钟金一起看一次烟花。

    烟花足足持续了一刻钟的时间,当烟花散去,四周寂静一片,所有的人依旧仰着头望着夜空,回味着刚才那绚丽的美。

    丝竹之声响起,那些没有点灯的画舫猛然明亮了起来,伴随着丝竹之声向着中央的台子行驶而来。

    安静在瞬间被引爆,数万人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那一艘艘青楼的画舫被装扮的美轮美奂,每个画舫上此时点亮的灯笼都超过百盏,而且是各种造型。

    那画舫,那百盏灯倒影在湖面之上,那是一种不逊于烟花的美。

    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