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士-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带着十五万人,加上水师总共二十万人,却让王直跑了。

    这要是再让戚继光的那一千骑兵四处追杀倭寇,抢去一些功劳,他胡宗宪还活不活了?

    所以,他十分干脆地把戚继光赶回来了,人家胡宗宪都发话了,难道戚继光还敢去跟胡宗宪抢?

    再说了……

    戚继光也是一身傲骨好不好?

    当初来胡宗宪这里只是来帮忙,不是来抢功的。如今看到胡宗宪这个嘴脸,再想想把功劳让给他的罗信,当即便回来了。

    罗信听完了戚继光的话,不由笑道:“算了,这一阵子大家都很累了,元敬就留在杭州休养,同时也不要掉以轻心,谁知道那些倭寇会不会流窜到杭州来,所以元敬你的担子也很重啊。”

    戚继光点点头,便想要告辞。而就在这个时候,鲁大庆走了进来道:

    “侯爷,刘大人和俞大猷来了。”

    罗信一听就知道是刘守有和俞大猷来了。便急忙起身向着外面走去。还没有走出大门,便看到俞大猷和刘守有并肩在站在大门外,在他们两个人的身后还站着九个锦衣卫,罗信便疾走两步上前道:

    “刘叔,俞将军。”

    刘守有也不和罗信客气,含笑道:“我们今夜在你这里住一夜,明日启程,没有问题吧?”

    罗信心中自然是知道这是刘守有给他面子,让他和俞大猷见上一面,一旦有什么需要叮嘱俞大猷的,也给罗信和俞大猷一个机会。而且刘守有并没有给俞大猷上枷锁,只是俞大猷换了一身平民的衣服。罗信当即朝着刘守有拱手道:

    “多谢刘叔,里面请!”

    一行人走进了大门,自然有鲁大庆招待那九个锦衣卫,罗信,俞大猷和刘守有三个人则是进入了后院。

    罗信自然是大摆筵席,又躲着俞大猷封了一张一万两的银票给刘守有。刘守有也和罗信保证,不会让俞大猷收了委屈。

    俞大猷此时却反倒是放开了,眼中没有一丝的阴霾,谈笑风生。这让罗信心中怀疑,难道是俞大猷自己已经有了后路?于是便直言想问,俞大猷却是淡淡一笑道:

    “唯一死尔!”

    到了最后,罗信还不是不放心,在送走了刘守有和俞大猷之后,还是将鲁大庆派回了家,回京城为俞大猷上下打点。

    送走了俞大猷,罗信的心情很是不好。戚继光的心情也不好,他和俞大猷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想当初,他,俞大猷和罗青三个惺惺相惜,如今他已经得知罗青死了,如今看俞大猷的模样也活不了多久,三个人中就剩下他一个,这怎么能够不让他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此时在后园中。

    罗信和戚继光都是一身便服相对而坐,两个人都不说话,只是在默默地喝茶。

    如今整个东南已经乱成了一片,那近两万倭寇分成了数股,最大的一股就是那六千真倭,余下的一万多倭寇分成了七八股,在东南四处烧杀抢劫,把整个东南闹得乌烟瘴气。胡宗宪派出大军四处围剿这些倭寇,结果是取得的成效不大,自己这边的损失却是不小。

    不过,胡宗宪此时却没有了丝毫的慌乱,他知道这些倭寇没有了退路,便如同离开水的鱼,将他们剿灭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他又增加大军,整个东南三十万大军都参与到了围剿倭寇的战役之中。

    *

    求月票!求推荐票!

    *

    *(未完待续。)
………………………………

第七百六十三章 我需要大大的钱

    求订阅!

    *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市舶司的一切经营都停了下来,这让罗信愁眉不展。那都是银子啊!东南如果继续这么乱下去,赚不到银子,如何向嘉靖帝交代?

    “大人,难道我们就这样坐在这里看?”

    罗信的脸上现出了苦笑道:“我倒是不怕胡宗宪,我已经和他撕破脸了。但是如果让你出兵,你可就是真的得罪胡宗宪了。胡宗宪可不是一个心胸大的人,他会记恨你一辈子,说不定哪天就给你小鞋穿。”

    戚继光硬邦邦地说道:“反正我跟的是大人您,他又能够把我怎么样?”

    “我不一定总呆在东南啊!”

    罗信有些怅然地说道,他的心思是,嘉靖帝和徐阶未必会放过他,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反了。但是戚继光却认为以罗信的能力,早晚会高升回到京师,一想到罗信回到京师,自己没有了靠山,眉宇之间也不由浮上一抹忧虑。不过随后便是变得坚定道:

    “不管怎么说,不能够看到东南百姓生灵涂炭。尽快消灭这些倭寇,还大明一个晴朗天空。再说了,赶紧将这些倭寇歼灭,大人的市舶司也能够尽早重开。”

    罗信便笑道:“元敬也不用劝我,我也想着将倭寇歼灭,但是我们还是尽量不要和胡宗宪冲突。”

    戚继光奇怪地望着罗信道:“大人难道怕胡宗宪?不应该啊?”

    “我怕他做什么?”罗信笑道,随后眉宇之间浮上一抹凝重道:“但是我怕得罪了整个东南的军方。他们就等着歼灭这近两万倭寇当作一块最后的遮羞布,这个时候我们去和他们抢,那边是得罪了他们。得罪一个胡宗宪不可怕,但是得罪了整个东南的军方,那才可怕。以后我们在东南将会寸步难行。”

    “那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倭寇在大明的疆土上烧杀抢掠?”

    “可是你想过没有,我们一旦得罪了整个东南的军方,以后在东南寸步难行,这市舶司还怎么运作?市舶司一旦运作不起来,你也知道大明如今的财政,大厦将倾啊!”

    戚继光便闷闷地坐在那里,他的心中也十分清楚,那东南和整个大明比起来,东南之事算不得什么。但是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倭寇烧杀抢掠,这让戚继光十分地憋闷。

    “这样吧!”罗信思索了一会儿道:“你带着一千骑兵出城,但是仅限于在杭州府管辖内的地界活动。最好多弄出一些声势,让倭寇不敢来杭州府地界,我们如今也只能够管我们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只要倭寇不来祸害我们杭州府这边就行了。如此,东南的军方也能够看出来,我们只是在保卫我们的一亩三分地,他们也挑不出毛病来。”

    “好!”戚继光眉毛一展,脸上现出了喜色。

    罗信摇头苦笑道:“元敬,你别弄错了我的意思。我只是让你把声势闹得越大越好,最好让那些倭寇不敢进入到我们杭州府的地界,并不是让你真的去剿灭倭寇。你可不许用什么引君入瓮等计策,或者什么示敌以弱,引敌深入什么的,我们要的不是歼灭倭寇,而是让倭寇不敢进入杭州府地界。你明白吗?”

    “那……要是倭寇进入杭州府地界呢?”戚继光瞪着眼睛问道。

    罗信的脸上便现出无奈之色道:“当然打了,打的越痛快越好,争取一仗打出声势,让他们再不敢过来。”

    “末将遵命!”

    戚继光高高兴兴地走了,只剩下罗信无奈地苦笑。

    还别说,那些倭寇之前在杭州吃过苦头,而且还知道罗信他们将在驴头岭伏击的三万倭寇都给杀了,他们虽然凶狠,却也不是傻瓜,也懂得欺软怕硬,所以他们也都躲着杭州这边,并没有进入到罗信管辖的地界,这让罗信很高兴,却让戚继光十分郁闷。

    再说罗野那边,他们抢了数百艘船,一路便向着王直的老巢而去。半道上又碰到了受到罗信来信的罗胜,罗胜也带着一百多条海船,罗胜听到罗野讲述了东南如今的形式,便断定那胡宗宪和徐阶此时根本就没有经历暗算罗信,便与罗野兵合一处,一起向着王直的老巢而去。

    双方合兵一处,王直留在老巢内的那些人哪里还是他们的对手,他们便一路抢掠。原本王直占据着三十六岛,在和徐海的战役中,被徐海攻破抢掠了三处,被罗野和罗胜偷袭了七处,这十个岛屿如今都已经成为了荒岛,王直剩下的也只有二十六个岛屿。

    罗野和罗胜便兵分两路扫荡了过去,如今这二十六岛上留下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碰到罗野和罗胜这样的虎狼之军,哪里还需要合在一起?

    为了加快抢钱抢人的速度,爷俩个干脆分开了。

    当初抢了几十艘船逃走的那些王直的手下,在从罗野的手中逃脱之后,便有了巨大的分歧。一部分人认为他们应该在近海找个地方躲藏起来,然后派人去找王直,一部分人却认为他们应该立刻回到老巢,因为罗野他们一定会去抢他们的老巢,最后这两方争论了一天,到了第二天,依旧争论不出来一个子午卯酉,到了第二天的黄昏时分,干脆就分成了两部分,那些想要去找王直人,去找王直。想要会老巢的人,会老巢。

    如此一来,他们便耽误了不少的时间。等到那些去找王直的人偷偷摸摸地回到了近海,再在一个晚上偷偷派人上岸之后,才发现王直他们已经抢了两条船逃回了海上,而剩下的近两万倭寇此时也都远离了海岸线,正在大明的领土上四处流窜。

    这一下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这些人立刻也向着老巢的方向赶去。

    当罗野和罗胜各自抢了一个岛之后,第一波海盗便就已经回到了距离他们最近的一个岛屿,这一波海盗在回途中便已经商议好了,他们借鉴了徐海当初的结局,估计就算是王直能够逃回来,恐怕也是实力大减,身边没有几个人。他们上岛之后,便将岛上的所有物资一抢而空,全都搬上了船,然后向着下一个岛驶去,他们想着多抢几个岛,然后就隐藏起来,看看局势再说。

    但是……

    没有等到他们行驶多远,他们就看到了罗胜的船队。不用知道对方是谁,只要看到对方船队的规模,他们这不到二十艘船根本就不够对方塞牙缝的。海盗的规矩就是,见到比自己弱的,那是一定要抢。所以他们毫不怀疑罗胜他们会抢劫自己这些船,立刻掉头就跑。然后便隐藏了起来,再也没有敢去抢劫岛上的物资。

    罗胜也看到了他们,只是双方相隔太远,刚刚看到对方一个影子,对方就已经逃了,根本无法追上。所以罗胜也没有理会他们,继续自己的抢劫大业。

    当罗野和罗胜各自抢完了两个岛的时候,王直回来了,带着可怜的两条船回来了。一回到岛上,他就得知正有两只庞大的船队在抢劫他的岛屿,他当时气得暴跳如雷。但是却没有什么办法,他知道一定是罗野,那又能够怎样?

    他如今打得过罗野和罗胜几百条船吗?

    不仅不敢打,而且还不敢待在岛上,还得立刻逃。他的心中可是非常清楚,如果让罗野知道他回来了,而且就带着两条船跑回来,一定会对他赶尽杀绝,于是他便急匆匆地收拾些金银细软,装了几条船,带着人逃了。

    实际上,王直在进攻大明的时候,并没有把所有的船都带走,还是每个岛上留下了几条小船,如今他把这几条小船也都带走了,但是岛上留着更多的物资,还有很多人,他却带不走,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船,他也是一个狠人,带不走的人是不管了,但是那些物资却不能留给罗野,一把火给点着了,不敢在岛上多留,害怕罗野把他堵在在岛上,立刻流亡而去。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走,岛上留下来的那些人便很快将火扑灭了。王直把他们扔下,原本就让他们心寒,如今又把粮食物资给烧了,这让他们吃什么?

    而且,一旦罗野他们来了,发现物资都给烧了,一气之下,把他们都给杀了这么办?所以这火必须得灭,这也算是他们给罗野的投名状。

    这种情况在各个岛上都有发生,每个岛上都有几艘小船,每个岛上的一些倭寇都搬了一些金银细软,然后上船逃走。而留在岛上的那些人便扑灭了火,也不抵抗,等着罗野和罗胜来。

    没有在大陆上找到王直的那些倭寇在王直逃走的第二天也回来了,他们也是如此抢了一些物资,不敢稍作停留,立刻远遁。这倒是方便了罗野和罗胜,几百条船装得满满的,不仅是把所有岛上的物资装到了船上,连岛上的人也都装了上去,然后一路向着台湾岛驶去。

    这个时候,罗野和罗胜也不怕暴露台湾了。暴露了又如何?

    如今抢了这么多的物资和人,台湾无疑已经是海上第一霸主。而且也应该露出獠牙了。别看王直号称三十六岛,实际上每个岛上的人并不多,这些放在台湾还不够。

    一艘最大的海船上,罗野和罗胜相对而坐。罗野喝了一口酒喝道:

    “痛快!”

    罗胜也是满脸喜色道:“有了这些人和物资,台湾很快就能够建立起来。等着我们回去之后,先将这些人安置下去,整合一段时间,然后我们就应该围剿这片海域上的所有海盗。这片海域可是有着不下五万海盗,他们的身后还有着一些家属,加起来,约么也有近十万人。将这些人收编过来之后,我们怎么也能够组建出来五万军队。”

    “不错!”罗野欣然点头道。

    “没有想到王直还真的逃回来了。”罗胜的目光冷然道:“等着组建了五万军队之后,就是我们围剿王直残余力量的时候,王直必须死,否则以他在海上的威名,将来早晚会是一个麻烦。”

    “嗯!”罗野点头道:“我们回到台湾之后,立刻四下派出人去寻找王直隐藏的地点。先将他的隐藏地点找出来。”

    “对!”罗胜喝了一口酒道:“在我们整顿的这一段时间内,不仅要派人将王直找出来,还要派人将整个海域上所有的海盗落脚地找出来,到时候也方便我们逐个清剿。”

    不说罗野和罗胜父子两个人春风得意,却说罗信此时正坐在自己的书房内紧紧皱着眉头。让他皱眉头的事情不是别的,是嘉靖帝又来信了。

    嘉靖帝来信能有什么事儿?

    让罗信赚钱。

    看着东南乱成了一团,嘉靖帝心里急啊,这是要挡他的财路啊,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更何况是挡他这个大明天子的财路?

    可是他他没有办法啊!

    该给胡宗宪的兵都给了,该给胡宗宪的钱也都给了。

    说实话,这些年,嘉靖帝为了平定倭寇之乱,都是数着钱过日子,能够给东南的支持都给了,但是换了几任东南都督,竟然不仅没有平定倭寇,而且倭寇之乱还越演越烈。

    之前也就罢了,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市舶司,对于嘉靖帝还没有那么重要。而如今有了市舶司,这市舶司简直就是大明的钱袋子了。过了半年的穷日子,连百官的俸禄都发不起了。好不容易罗信给他赚钱了,过了几天舒坦的日子,这倭寇便把东南搅成了一锅粥,市舶司都被逼的停业了,这能不让嘉靖帝着急吗?

    但是,着急归着急,他却没有什么办法。

    别看罗信给他赚了几百万两银子,但是刨去补发的俸禄,再修缮城墙,这杂七杂八地一算,没有了。

    而且北方经过战乱,一片废墟,这都需要朝堂花钱去改善,可以说如今的北方就是朝堂的一个大窟窿。这个时候朝堂是真的没有精力,也没有钱给东南支持了。

    嘉靖帝来信的意思十分清楚,那就是东南的倭寇之乱你们东南要自行解决,但是市舶司还不能够给我停。一句话:

    我需要钱!

    我需要大大的钱!

    *

    求月票!求推荐票!

    *

    *(未完待续。)
………………………………

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宁献策

    求订阅!

    *

    罗信当时就头疼了,当时在书房内就骂了起来。

    “尼玛,你以为老子是神仙啊!一分钱不给,一个兵不给,而且权利也不给,老子还是一个四品知府,那胡宗宪还是三品都督,东南的兵都掌握在他的手里,你去找他啊。只要他把倭寇灭了,老子就给你赚钱。”

    此时,胡宗宪也是一脸的愁绪。嘉靖帝能够给罗信写信,怎么可能不给胡宗宪下旨?

    给胡宗宪的旨意就没有那么客气了,这也没有办法,嘉靖帝向着对罗信有些硬不起来。他不可能给罗信兵权。罗信当初掌了北方兵权。如今再让他掌了南方的兵权,这嘉靖帝以后还能够睡得着吗?

    给不了罗信兵权,钱就更不可能了,他还指着罗信给他赚钱呢,所以他对罗信是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在这种情况下,他又怎么能够和罗信硬得起来。所以,嘉靖帝的邪火便都发在了胡宗宪的身上了。

    尼玛,朕既给你兵,又给你钱,看你把东南弄成了什么样子?

    朕让你在送你总览兵权,就算你短时间内灭不了倭寇,但是为市舶司保驾护航总没有问题吧?

    但是……

    你看看你都做了什么?

    东南变得越来越乱,所以嘉靖帝责令胡宗宪必须在半个月内,将侵入大明的倭寇全部剿灭。

    半个月?

    在怎么可能?

    半年还差不多。

    他刚刚吃了一场败仗,五万人碰到了那六千真倭,竟然被那六千真倭杀得落花流水。这个时候他还真是想念俞大猷了。

    “唉……”

    胡宗宪长长地叹息了一声,紧锁着眉头坐在那里,盘算着如何才能够剿灭这些倭寇。这些日子也不能够说他们没有成效,也杀死了两千多倭寇,但是官兵伤亡的更多。而且那些倭寇如今根本就没有计划,东一头西一头,让官兵疲于追击。

    “叔叔!”一旁的胡宁突然心中灵光一现道:“我们不如步步为营,将那些倭寇逼到杭州府去。”

    此时的胡宁已经知道自己家永远不会和罗信和好了,既然如此,那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打击罗信。

    凭什么我们都在这里疲于奔命,伤亡惨重,你们杭州那边一点儿事儿也没有?干脆将倭寇也赶到杭州府,把罗信也拖下水。

    胡宗宪闻听心中就是一动,目光便望向了胡宁道:

    “宁儿,罗信被誉为大明军神,起初叔叔也认为他徒有虚名,不过时势造英雄罢了。但是他来到东南这些日子,所作所为,真是不凡。

    你要知道我们想要把十几股倭寇都逼到杭州,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怕伤亡绝对不会少。到那个时候,如果让罗信将那些倭寇歼灭,我们可是送给了他一个天大的功劳。徐海和辛五郎都是在他的指挥下被杀,最后再由他歼灭了倭寇残余,功劳可都被他占去了。到时候陛下会怎样对待与我?”

    “叔叔,如今罗信可是只有戚继光的三千兵,俞大猷的五千人可是都回到了我们这里。而倭寇却有一万多,特别是那六千真倭可都是硬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就不信他罗信仅凭着三千人就能够歼灭一万多倭寇?

    而且我们将倭寇敢进杭州府之后,我们就在杭州府外围而不打,罗信不是一直看我们的热闹吗?这次轮到我们看他的热闹了。等到他和倭寇两败俱伤的时候,我们便去收拾残局,如此一来,过失都是他的,功劳都是我们的。”

    胡宗宪微微皱起了眉头思索着,胡宁来到了胡宗宪的身前,附耳轻声道:

    “叔叔还可以派出心腹藏在倭寇之中,也许就能够寻找到机会,将罗信……”

    说到这里,胡宁抬起手在自己的脖子上划了一下。

    胡宗宪的眼睛就是一亮,只要能够杀死罗信,一些风险还是值得冒的。他已经看出来了,如果依旧让罗信这么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的时间,罗信恐怕就会提升回京,到那个时候,恐怕就轮到他胡宗宪日子难过了。

    而且胡宁说的也有道理,他们将倭寇逼入杭州府内,他们并没有离开,而是就在附近围而不攻。坐等倭寇和罗信两败俱伤。只要掌握好时机,突然出击,将倭寇歼灭,如此一来,功劳还都是他胡宗宪的,就算没有机会杀死罗信,却也能够让罗信减少实力。

    何乐不为?

    于是便点点头,都督府立刻运转了起来。东南近三十万大军不再是以歼灭倭寇为目的,而是以将倭寇逼入杭州府境内为目的,如此一来,胡宗宪的大军在对上倭寇的时候,总是给倭寇一个向杭州府逃亡的机会,绝对不会合围,总是给他们留下了一个逃跑的方向。如此一来,倭寇自然也不会和大明官兵拼命,大明官兵的伤亡少了,倭寇的伤亡也少了。

    不过……

    倭寇的脚步距离杭州府却是越来越近了。

    与此同时,胡宗宪派出了一百个死士,混进了倭寇之中。伺机准备刺杀罗信。

    杭州府。

    知府衙门。

    每天都有无数斥候送来的消息摆在罗信的案头,此时罗信正在一份一份地看着那些消息,他的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

    从这些消息中,罗信感觉到了不妙。他站起身形,来到了一幅地图前,手指在地图上慢慢地划动着。眼中的神色越来越惊。

    “砰……”

    罗信狠狠地一拳打在了墙上,从倭寇的流窜路线上看,他们正在逼近杭州府,而倭寇之所以在向着杭州府逼近,这完全是胡宗宪的大军逼迫而来。

    “好一个胡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