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士-第6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我们是真的缺钱。缺的不是一星半点。您不要忘了,围剿完流寇,安抚灾民之后,我们还有南北两场仗要打。打仗没有了银子怎么可以?七个省份,剿匪用不了七百万两银子,剩下的是为了南征北战准备的。”

    嘉靖帝站起身形,走到了窗边,望着窗外的景致,久久不语。罗信和黄锦也久久不语。

    “大明终于到了如此程度了吗?朕难道是一个昏君吗?”

    罗信和黄锦没有人言语。实际上,罗信此时也在想着嘉靖帝的一生。纵观嘉靖帝一生,嘉靖帝算不上一个昏君。虽然不上朝,但是朝政还是把握在他的手中。大明走到如此程度,至嘉靖帝之后,更是一泻千里。就拿明末皇帝崇祯来说,更不能够说他是个昏君,是环境越来越恶劣。这个环境不是指的自然环境,而是认为的环境。

    “不器,你说朕是不是一个昏君?”嘉靖帝转过头望着罗信。

    罗信心中暗道:“你这么问我,我敢说你是一个昏君吗?”

    “不是。”

    “那你说大明为何到了如此程度?”

    罗信沉吟了片刻道:“李朝历代的衰亡,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

    “什么原因?”

    “土地。”

    “土地?”

    “是!”罗信凝声道:“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有大量的世家豪门死亡,所有便有了大量的无主土地。所以,在李朝历代的开国年代,国家都不缺少土地,都分给百姓土地。那个时候,百姓是最幸福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土地兼并开始了。

    土地兼并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每逢灾年,百姓过不下去,只有卖地,这些地便让那些世家豪门购买去了。另一条路,便是读书人一旦得了功名,便有大量的百姓投献。

    如此以来,世家豪门中一定有当官的,而投献的那些读书人,也都是有功名的。自然不需要交税。一百多年下来,能够交税的土地便占不到大明总土地的两成。但是大明想要正常运转,两成土地的税收如何够用?

    如此便只有加税,如今的大明连加税都不够了,所以税都收到四十年后了。自然便造成了名不聊生的状况。别说的大灾年,就是小灾年,百姓也受不了,因为他们家里年年没有存粮,没有丝毫的抵抗受灾的能力。这就是大明到如此程度的原因。”

    “人心浮动,民心如烟啊!”嘉靖帝重重地叹息了一声。

    “呵呵……”嘉靖帝冷笑了两声道:“朕起早贪夜,忙碌一声,原来好处都让那些世家豪门拿去了。”

    罗信和黄锦垂着眼帘,默然不语。

    “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嘉靖帝淡淡地说道。

    “陛下,这次恐怕会杀不少官员,您要准备好替补的官员。在臣的奏章到了之后,立刻派下官员接管。否则会生乱子。”

    “嗯,朕有数。”

    “臣告退。”

    罗信回到了自己的值房,让鲁大庆将锦衣卫和东厂送给自己的那些资料都装到了马车上,然后一起回到了府中,搬到了自己的书房。开始一一观看。

    锦衣卫和东厂不愧是大明的特务机构,调查的非常清楚。从这一点上就能够看出,嘉靖帝怕麻烦。按照这个贪污程度,要是赶上朱元璋的年代,这些人都会被杀光,抄家。但是,嘉靖帝却是只要日子过得下去,便撒手不管。之前二十几年,将朝政都交给了严嵩,如今又都扔给了徐阶和高拱。

    这些贪污受贿的官员几乎都是徐阶和高拱一党,这让徐阶和高拱如何惩处?

    这倒不是说徐阶和高拱的人都是贪污犯,是因为如今朝堂只有这两党,朝堂的官员几乎被这两个人瓜分的一干二净。自然出了贪污受贿的官员,就都是这两党中人。

    至于不是两党的官员,一方面都是清流,自命清高,也没有贪污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则都是被两党排挤的官员,呆的都是清水衙门,那就更没有贪污的机会。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罗信将那些资料收起来,坐在椅子上思索着计划。而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响起了脚步声。

    “侯爷,周大人和张大人来了。”

    *

    求月票!求推荐票!

    *

    *


………………………………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进程

    罗信急忙将桌子上的资料放进了箱子里,然后将箱子踹到了床底下。然后去打开房门,问道:

    “他们在哪儿?”

    “在花厅。”

    “准备一些酒菜!”

    “是!”

    罗信来到了花厅,便见到周玉和张洵正坐在花厅内喝茶,罗信便道:

    “在这里吃饭。”

    “好!”两个人也没有客气。

    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到了饭点儿了,罗府的饭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所以饭菜很快就摆了上来。三个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周玉担心地说道:

    “不器,如今外面传的消息,是你做的吧?”

    “嗯!”罗信点点头道:“不过,不能够向外面说,即便是复兴社也不行。”

    “我知道。但是……”周玉的脸上充满了担忧道:“如此一来,你的名声就臭了啊。到时候,陛下那你背锅,你就死路一条啊。”

    “我死不了!”罗信淡淡地说道:“最起码,陛下不能够以这个罪名,为了平民愤而杀我。而且,那些世家豪门算是平民吗?”

    “要是平民还好了。”张洵叹息一声道:“平民也给不了陛下压力。”

    “不用担心!”罗信摆摆手道:“即便是我赈灾结束,剿灭了流寇。陛下依旧需要依仗我。因为北方还有高丽,南方还有倭寇。最重要的是,他还需要我解决市舶司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陛下不可能杀我。而当我将这些问题解决了,让世家豪门捐款的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他们已经错过了杀我的机会。

    再说了……

    一省之地,让那么多的世家豪门总共才捐一百万两银子,多吗?

    一个个守财奴似的,等着流寇攻破城池,他们别说的家产了,就是性命都得丢了。”

    “大明……怎么就到了这个程度?”

    一时之间,众人唏嘘不已。

    各个州府开始放粮了,这次没有了徐阶的千叮咛和万嘱咐,又没有徐阶派人紧盯着。各个州府的官员又开始习惯性地贪污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所做的一切,包括详细的证据,都被锦衣卫获得了。

    一份份消息传到了罗信的案上,罗信依旧不动。这些地方官贪污,银子并不全部落在了他们的兜里,大头反倒是运送到了京里,送到了一个个京里大员的手中。

    罗信看着眼前的一封封消息,脸上现出嘲讽之色。

    “不知道这些大头最终会不会送到徐阶和高拱的手中。我就再等等。”

    他在这里等,但是各个州府的世家豪门等不了了。刚开始他们还硬挺着,而且还不停地动用关系,让官员给朝廷上奏,给罗信压力。而且那些官员,包括京城内的官员也确实不断地上奏,弹劾罗信。

    但是……

    没有回应,嘉靖帝根本就不出声,而且这些人想要见嘉靖帝也见不到。如今只有徐阶和高拱能够见到嘉靖帝,但是,如今的徐阶还哪里敢当着嘉靖帝的面弹劾罗信?

    一切都是他惹出来的,你还有什么底气去弹劾罗信?

    高拱这次没有说话,装聋作哑。因为他知道说也没有用。这明显嘉靖帝同意的,弹劾罗信有意义吗?

    变化从南方一个县被流寇攻破之后,世家和豪门妥协了。他们看到了危险的结果,他们知道就算大明不要捐款,凭着南北的局势紧张,大明也不可能抽调南北精锐围剿流寇,如此军力就眼中不足。所以,也不可能七个省份同时剿匪。就算他们都呆在府城中坚守,流寇攻不进来,但是商品不能够流通,他们一年损失的银子也不止几万两。如今每个省份大大小小的世家豪门和商人最少有着数百,每一家摊派个几千两,也就凑够了一百万两。

    而且是谁先捐款,军队便先去哪个省份剿匪。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很快,各个省份的豪门世家和商人便串联了起来,写下了每家捐款的数额,并且签字,然后派人送到了罗信的跟前。只要大军开始剿匪,进入到哪个省份,哪个省份立刻将百万两银子送到。而且解释,不是他们不送,而是没有力量送。如果他们送,在途中必定被流寇所抢,所以只能够等待大军到来取。

    罗信也不拖延,立刻按照先后顺序令大军开拔。进行剿匪。

    七百万两银子到手,罗信计算了一下,剿匪有二百万两银子已经足够了。不管流寇有多少,他们就是流寇,而且已经开始赈灾,断绝了流寇增长的源泉,流寇中的九成九都是没有打过仗的农民,就算大明的军队再废材,剿灭流寇也就是数月之间。

    如此还剩下五百万两,罗信会截留一百万两,分给刘守有和黄锦各自三十万两,自己留下四十万两。

    罗信也是无奈,如果不给刘守有和黄锦,这两个人绝对会自己去贪污,而且贪得比这个还多。如今他需要刘守有和黄锦,这两个人对推裕王上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如果只给刘守有和黄锦,自己不要的话,刘守有和黄锦绝对会起疑心,害怕以后罗信斩了他们两个。他们可知道,罗信正准备在斩杀一大批官员。

    “唉……”罗信叹息了一声:“做点儿事儿,怎么就这么难啊!自己那边杀着贪官,这边自己贪着钱,自己却钱吗?这叫什么事儿啊!”

    两天后。

    刘守有喜滋滋地坐在罗信的对面,三十万两银子他已经拿到手了。心中自然高兴,望着对面的罗信道:

    “不器,我已经调查清楚了。那些贪污的银两是送到了京城,但是却没有送到高拱和徐阶的手中。”

    “嗯!”

    罗信点点头,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如果真的高拱和徐阶在这次贪了大头,他真的不知道怎么下手。真的斩了高拱和徐阶,这两个人都是内阁,门生故吏一大推,那事情真的就糟糕了,大明便乱套了。

    “高拱自命清高,不贪污很正常。”刘守有道:“他的那些手下自然不敢让高拱知道,都是偷偷的贪污。至于徐阶,如今他的局势很不妙,他是不敢贪。曾经有人去过府上,被徐阶轰了出来。而且严令他们退回赃款,不过那些人表明答应徐阶,实际上并没有退回。而是自己分了。”

    *

    *


………………………………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松一口气

    罗信心中一凛,没有想到锦衣卫竟然渗透到如此程度,连徐阶如此机密的话,都被锦衣卫掌握,望向对面的刘守有道:

    “刘大人,我罗府不会也有你们锦衣卫吧?”

    刘守有便苦笑道:“不器,你这里都是老兵,而且下人也不多。当然,我也从未有过想要在罗府安插人手,真的没有。”

    “那就算了!”

    刘守有无奈地摇了摇头道:“那……我们什么时候动手?”

    “明天!”

    罗信凝声道:“明天我们就离开京城,以巡抚的名义巡视赈灾情况。一省一省地去,然后一省一省的杀。”

    刘守有面露精光道:“这次大小官员加起来,恐怕要杀个二百出头。”

    “那就杀吧,杀了这些蛀虫,大明还能够延续百年。否则,大明这座高楼就被这些蛀虫啃光了。”

    “行,我回去准备。”

    “让你的人准备好,随时准备抓人。”

    “你怎么去?”

    “我会从五军营中带一千骑兵。”

    “只带一千骑兵?如今流寇遍地……”

    “流寇?”罗信傲然一笑道:“当初我带两千人就敢纵横草原,如今带一千人,还怕流寇?”

    “也是!”刘守有佩服地说道:“明日我带二百锦衣卫随行。”

    “好!”

    送走了刘守有,罗师又施施然地来到了皇宫,见到了嘉靖帝的脸色有些疲惫。嘉靖帝望着罗信道:

    “准备走了?”

    “嗯!”

    “跑朕这里有什么事儿?”

    “这个……”

    罗信四下瞅了瞅,嘉靖帝便将所有人都赶了出去,只留下了黄锦,然后道:“说吧。”

    罗信压低了声音道:“陛下,您也知道,臣这次去就是杀人的。估计得杀二百多个官,都是七品以上,如果算上七品一下的,会更多。但是,杀了他们,没有及时补上官员,那就乱套了。所以,这次臣想要带一批无职的官员下去,到时候,杀一批,立刻便有官员顶上去。如此天下才能够安定。”

    嘉靖帝定定地看着罗信,让罗信心里噗通噗通地跳着。半响,嘉靖帝道:

    “既然你来了,名单应该有了吧?拿给朕看看。”

    “在这儿。”

    罗信取出一本奏章,递给了黄锦,黄锦将那本奏章放在了御书案上。嘉靖帝拿起来,一页一页地看着。

    罗信这次挑选了二百多个无职的官员,这些名单中,周玉等人都在列,还有着不少的复兴社的人。当然也有着高拱和徐阶的人,只不过他们的人很少,因为高拱和徐阶都给安排工作了,无职的很少。罗信为了避免嘉靖帝认为自己结党营私,所以也将高拱和徐阶的人纳入名单。当然还有着不少中间派。翰林院中他直接将那些人全不写进了名单。所以,名单的数量早就超过了二百,留了很大的余地给嘉靖帝选择。

    嘉靖帝拿起笔,开始画叉,一边画叉一边说道:“翰林院不能够让你都挖空了。留下一半,你带走一半吧。”

    “是!”

    嘉靖帝翻翻画画,大约半个时辰后,神色疲惫地放下笔,对罗信说道:

    “你带着这些人走吧。”

    黄锦拿起了奏章,走过来递给了罗信。罗信双手接过,收了起来。向着嘉靖帝施礼道:

    “臣告退。”

    嘉靖帝眼睛微微一眯道:“不器,朕不想局势变得更加动荡混乱,你懂?”

    “臣明白。”

    “去吧。”

    “臣告退。”

    罗信出了皇宫,坐上了轿子,立刻从袖口内取出了奏章,翻看了起来。大约一一刻钟之后,罗信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个名单也是罗信对嘉靖帝的一种试探。如果嘉靖帝将复兴社的名单都划去,或者是都保留下来。又或者只化掉几个,或者只留下几个,这对罗信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都划去,或者只留下几个。你就表明嘉靖帝完全不信任罗信。等罗信办完事回来,恐怕就是收拾罗信的时候。

    如果只划去几个,大部分都留下来,那就表明嘉靖帝在麻痹罗信,等罗信办完事回来,结果恐怕更加恶劣。

    而如今呢?

    嘉靖帝将复兴社的名单划去了一半,而周玉等八杰都在名单上。这说明嘉靖帝开始信任罗信,开始重用罗信了。

    当然嘉靖帝也划去了一些高拱和徐阶的人,还有划掉一些中间派。罗信点了点,心中便是一凛。

    名单中,罗信的人,高拱的人,徐阶的人,中间派的人,总共有四波人。嘉靖帝划掉,剩下的人,差不多各占四分之一。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嘉靖帝想要在以后用罗信了,不知道是嘉靖帝对罗信的忌惮心小了,还是无奈,反正是表达出来了这么一个意思。

    这让罗信紧绷的神经轻松了不少。

    收起了奏章,放松下的心又紧绷了起来。想起这次要去杀人,罗信难以释怀。

    当初纵横草药,不知道杀了多少人,罗信也没有丝毫异样。但是如今要去七个省份,斩杀二百多官员,却也让罗信心中唏嘘不已。

    这些人当初都不是贪官,一心读书,苦盼功名,都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

    但是,一朝成为官老爷,纯净的心便染上了风尘。为国为民之心渐去,贪欲名利之心渐起。

    “唉……”

    罗信不由长叹一声,微微垂下了眼帘。

    身在官场,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够做什么的。要看你是否力所能及,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做了,也就做了。就算没有得到名利,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但是,如果力不能及,却勉强去做,结果很可能是身败名裂,甚至身死。

    所以,罗信一向信奉,力所能及的事情,便毫无保留地全力去做。力所不及,便干脆试都不试。

    他如今之所以紧张,便是因为如今他要面对的事情,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但是也达到了他力所能及的临界点。稍有疏忽,就超过了他力所能及的范围,换得身败名裂。

    杀二百多个官员,而且这些官员中有着很多四品五品,甚至会涉及到三品。这些人有着自己的老师,有着自己的门生故吏。杀一个人,就会得罪一群人,杀二百多人,那会得罪多少人?

    *

    *


………………………………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杀戮开始

    如果罗信只是如此单纯地杀下去,他便真的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会受整个大明官场排挤。将来一旦落难,将没有人帮助他,尽是落井下石之人。

    这就是罗信担心的,也是罗信走在能力范围的边缘。

    如履薄冰。

    好在和马芳一番相谈之后,他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一边杀,一边扶持自己的力量。正因为想到了这个计策,他才给嘉靖帝递交了那份奏章。他心中计算了一下,这次大约会杀二百多官员,他却带走三百官员。

    如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并不是跟着他罗信离开京城的人,就一定都能够搭上这场顺风车,当上官。谁想当官,那得看罗信的意思。也就是说,罗信看中谁,谁就可以替岗当官。

    这三百人当中,有七十多人都是复兴社的人。罗信会按照这七十多人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官职。这七十多人都是自己人,必须用,而且还要用在重要的位置上。剩下的便是高拱的人,徐阶的人,和中间派。

    中间派实际上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群体。如果他们跟投奔,哪里还会等到现在?早就投奔高拱和徐阶了。要知道这次罗信挑选的人可都不是没有能力,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如同他们肯投奔高拱和徐阶,当然,在送些礼,应该都差不多能够混个一官半职。

    这些人一方面是不想参与到朝争之中,另一方面是没有送礼。这没有送礼又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有钱不想送。一个是想送没有钱。

    罗信不需要收礼。当然你如果依旧不想参与到朝争之中,一心想做闲人。罗信也不会巴结着去劝你。我罗信不需要你送礼,但是你却必须主动加入我罗信的阵营。否则,你就全当公费旅游了,跟着罗信转一圈,然后回去吧。

    至于高拱和徐阶的人,罗信也会安排。不过安排的位置就不会太好了。就是这样的位置,也会先紧着高拱的人,徐阶的人要放在最后。

    有了这样的计划,罗信才敢咬牙管这件事,觉得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一边清除一些蛀虫,一边培植自己的势力。之前复兴社的人,和亲近自己的人,要不就是一些小官,要不就是没有官职。如今这些人坐上了一个个位置,这就是一股力量,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这些人的成长,便会形成一股庞大的能量。

    这次罗信带领的这三百人中,不仅仅是有没有职位的官员,还有一些已经有职位的官员,比如周玉和张洵等人,这些人一直也没有多大长进,有着徐阶压着,高拱又不关心。这些人能够还保持着七品官,没有被罢官就不错了。这次罗信把他们都召集来了,名义上是协助罗信赈灾,围剿流寇。而给那些没有官职的官员说法是,随同罗信,体验做官。也就是说给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并没有告诉他们,罗信这次就是去杀官的,然后他们就可替代当官。

    真的意图,整个大明只有四个人知道。一个是嘉靖帝,一个是罗信,一个是刘守有,一个是黄锦。

    嘉靖帝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自然不会说。罗信就更不会说。刘守有和黄锦如今与罗信就是穿一条裤子,当然不会说。所以,当这些人得到消息的时候,心情都不是很好。

    兵荒马乱的,呆在京城多好。谁愿意出去赈灾和剿匪啊?

    累不说,说不定还会死。要知道那些流寇可不是什么善人。

    当即,这些中就有不少的人开始找门路,想要不去。当然能够找到门路的都是高拱和徐阶的人,其他的人想要找门路,也找不到。

    当然,复兴社的人还是找到了罗信,就连周玉等人也来到了罗府。他们八个人如今也都是有官职在身,包括徐时行也来了。他们来找罗信,不是不想跟罗信去,而是来问问罗信,需要自己等人做什么,才能够更好地辅助罗信。

    对于他们的态度,罗信很满意。给他们讲述了这次赈灾和围剿流寇的重要性,而且只有半年。因为南北两方给大明的压力太大了。

    周玉,张洵和徐时行等人的神色也严肃了起来,这些人都是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