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士-第6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命?”泾王不可置信地望着罗信,试探地问道:“罗大人,这朱源只是贪婪吝啬,却又胆小如鼠,并没有……”

    “造反是吧?”罗信淡淡地说道。

    “嗯!”泾王点头道:“毕竟是皇亲国戚……”

    “呵呵……”罗信淡笑了两声道:“泾王,知道陛下为什么要盯上你吗?知道我为什么要放过你吗?”

    “为什么?”

    罗信沉吟了片刻道:“今天在这个屋子里面说的话,我出去是不会承认的。”

    “我明白!”泾王看着罗信平静的神色,愈加觉得罗信的神秘,连小王都敢自称,而称呼我了。不过,罗信根本不在乎一个注定落魄的王爷,淡淡地说道:

    “大明虽然有着南方市舶司和北方互市,但是毕竟市舶司才运行几年,而北方互市刚刚开始,朝廷的财政只能够说刚刚走出困境,并不富裕。

    但是,这几年却是连年自然灾难,每年国家都要拿出大量的钱粮赈灾。而且前几年剿灭倭寇,近年和高丽的战争,都让朝廷财政捉襟见肘。如今又爆发了白莲教和张道源的造反,朝廷没有钱了。”

    “没钱了?”

    泾王的神色一愣,随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朝廷没钱了,便盯上了他们这些皇亲国戚,他们还有特权吗?

    没有特权,做皇亲国戚干什么?

    *


………………………………

第1315章 兵乱

    “实际上,如果泾王你不造反,就算陛下想要盯上你,也没有机会不是?”

    闻听罗信讥讽的言语,泾王又变得沮丧。任何一个皇亲国戚造反,下场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斩。

    “那你为什么救我?”泾王迷惑地问道:“把我杀了,整个泾王府都是朝堂的,又何必留给我一些?”

    “是我替你隐瞒了造反的事实,我不会上报陛下你造反,你按照我说的去做,也许还会得到陛下的嘉奖,让你度过富贵的一声。”

    “可是……为什么?”

    “因为我要钱粮啊!”罗信淡淡地说道:“只要你带头退回了屯田,而且以认错的态度,上交钱粮作为罚金,这便是一个带头作用,如此再收回其他皇亲国戚侵占的屯田,让他们上交罚金,原本就会简单了很多,再加上你去做他们的工作,本官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而且是与各位皇亲国戚在亲切友好的局面下,将屯田和罚金收缴上来。

    至于像朱源这样的人,王爷请放心。陛下给我的圣旨可不止一个。你泾王都带头认错,上交罚金,退回屯田,如此还有反抗的,那就只有严肃处理了。”

    “严肃到什么程度?”

    “我是不会杀皇亲国戚的,不过会将他抓起来,押解进京,由陛下亲自处理。是贬为庶民,还是午门外杀了,那就和我没有关系了。我只管将他的家抄了。他不是贪婪吝啬吗?便让他一个铜板都不剩。”

    泾王沉默了,脸上虽然很难看,知道这个恶人是自己当了。自己必须带头退回屯田,而且还要上交罚金,更是要做剩下的皇亲国戚的工作。

    可以说,自己将会把所有的皇亲国戚得罪个遍。

    但是……

    他可以不做吗?

    不做,就会被罗信以造反的名义,斩杀。

    为了保命,自己也必须做。而且正如罗信所说的那样,自己这样做了,说不定还能够得到嘉靖帝的嘉奖。

    当然,这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罗信不将自己暗中准备造反的事情暴露出去。于是,泾王不得不站起来,向着罗信躬身一礼道:

    “谢谢!”

    罗信摆摆手道:“把事情做好,还有,将那个龙袍赶紧烧了吧。”

    “我明白!”

    “我会在知府衙门住几天!”

    “我这就召集名单上的皇亲国戚。”

    “嗯,我走了!”

    泾王亲自将罗信送到了门外,然后回到房间里,呆呆地坐了半响,最后长叹了一声,开始写信。

    两日后。

    六个皇亲国戚来到泾王府,六个皇亲国戚在泾王府整整地呆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朱源气哼哼地离开了泾王府。而余下的五个皇亲国戚在泾王的带领下,前来知府衙门拜访罗信。随后,罗信便发出了通告,泾王等六个皇亲国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将侵占的屯田退回,并且上交罚金。

    与此同时,俞大猷带着一千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朱源捉拿,打入囚车,派人押解进境,朱源的家产收归国家。

    罗信开始忙碌了起来,首先便是整理钱粮,送往前线的胡宗宪,有着这一批钱粮,胡宗宪又能够支持一阵子,让罗信接下来的日子略微轻松了一些。

    忙完这些,罗信便开始处理这些屯田,这些屯田有当初卫所留下的,有被这些皇亲国戚退回来的。

    这要是放在以前,一下子多出这么多屯田,那些官员和世家大族早就找到了罗信的跟前,看看是否能够用低廉的价格购买了。

    但是如今,却没有一个人前来,而且还占据着屯田的世家大族和官员,一个个都提心吊胆,琢磨着自己应该这么做?

    按理说,这种事情根本就不用思考,连皇亲国戚的屯田都退回去了,而且还交了罚金。你们这些官员和世家大族还想留着屯田?

    但是……

    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总是抱着侥幸的心里,一个个默默地看着风头。

    罗信却懒得理会他们,他没有时间去理会他们,他要先把屯田安排好,以免耽误了耕种。他已经早就和嘉靖帝商议好了,这些屯田是不出售的,作为国家的田地,出租给没有田地的农民,让他们耕种交租。

    所以,这些日子,罗信便张贴告示,出租屯田。

    太多的农民都涌了过来,大明近二百年,土地被不断地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太多了。当然,罗信也不是谁来的都分,是要经过考察的,以免有人滥竽充数。而且要先紧着最困难的农民。

    人口多的,除了种地,没有手艺的,等等。

    这是一个非常繁琐而耗精力的事情,罗信自然不会事必亲躬,各个州府的文官被安排下去,罗信只是负责最后审查这一关。

    好在南方文官官场可以说是罗信的势力最强的地方,这里有着最多的复兴社成员在这里任职,又加上罗信在南方罗砍头的威名,特别是一个个官员见到皇亲国戚都在罗信的面前认怂了,罗信让他们感觉到更加神秘,也更加高大,一切进行的都十分顺利。

    而就在这一切顺利中,罗信却收到了一个坏消息。

    南京发生兵乱了。

    罗信此时的心情很是复杂,心中有一种正瞌睡就有人送枕头的念头,又有一种一万头草泥马从心里跑过的念头。

    说是瞌睡有人送上枕头,因为罗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想出来怎么处理武将和文官侵占屯田的办法,而如今南京就发生了兵乱。而南京的军权掌握在谁手中?

    自然是徐达的后代,那位徐鹏举的手中。而在军方,占据屯田最大的就是徐鹏举。如今发生兵乱,无疑让罗信对于收回屯田,并且对徐鹏举处以罚金,要好操作的许多。

    另一方面让罗信闹心的是,这南方原本就够乱了,如今南京再来上这么一下,南方都能够乱成一锅粥了。

    如今罗信经略南方,这南京发生兵变,直接的负责人就是罗信。这一下子,朝堂那些弹劾罗信的人,又有了目标,让罗信心烦不已。

    *


………………………………

第1316章 准备

    南京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原本明朝的京城是在南京,朱棣登基之后,将帝都迁移到了北京。

    但是,南京的官员体系依旧在,和北京一样。虽然名义上也由南方经略管辖,但是实际上,谁也不愿意碰南京这个特殊的地方。

    胡宗宪当初就摆明了不管南京军队,而且徐鹏举也不服胡宗宪管。胡宗宪也拿徐鹏举没有办法,别说是胡宗宪了,即便是嘉靖帝,只要徐鹏举这些开国元勋的后代不闹得太过分,嘉靖帝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便是那些文官整天在武将面前牛呼呼的,但是在这些开国元勋面前,也都保持着尊敬,因为这些人实在是彪悍,又是跟着太祖打下的江山,他们可不和你讲什么理,让文官十分头疼。

    所以,便是当初裁军的时候,嘉靖帝和罗信商议了一番,都先将南京的军队先抛出在外,等着卫所的军队裁掉之后,好的影响造出来,让那些士兵听到好处,心生羡慕,那个时候再裁掉南京的军队,就水到渠成了。

    甚至于罗信经略南方之后,也有意识地避开了南京。谁知道这南京就出事了!

    “情况怎么样?”罗信望着从南京逃出来送信的锦衣卫问道。

    “乱军已经攻破了南京,不过没有攻破内城。”

    罗信松了一口气,没有攻破内城,说明那些官员应该没有事,这不是罗信看轻百姓,而是在大明就是这样一个规矩,死一些百姓问题不大,但是死几个官员,那就是大事。

    不过,一想到外城的那些百姓,罗信也浑身汗毛悚立。深深吸了一口气道:

    “外城的百姓如何?”

    “倒是没有遭到乱军的骚扰。”

    骚扰都没有,这不禁令罗信吃惊,什么时候乱军都这么有素质?

    “那倒不是。”那个锦衣卫摇头道:“是因为这些兵就是南京人,对父老乡亲不好下手。”

    罗信陷入了沉思,俞大猷和罗智坐在一旁,脸上现出了焦急之色。

    “不器……”

    罗信摆摆手,让那个锦衣卫先退下去,然后又皱着眉头思索起来,罗智和俞大猷相互对视,两个人有些莫名其妙,南京兵乱,这个时候,有什么可想的?

    赶紧发兵啊!

    “罗大人……”

    “你怎么看?”罗信突然对俞大猷开口道。

    “什么怎么看?”俞大猷有些莫名其妙。

    “你对这次兵乱怎么看?”罗信望着俞大猷有些无语。

    俞大猷脸色一红道:“我们这些日子,只顾着给胡部堂送军饷,而忽略了南京,军人就是指着粮饷过日子,没有了粮饷,造反……

    不!

    这也不算是造反,只算是闹响,也不足为奇,我们现在应该尽快带兵去将此时压下来。”

    “我们有钱吗?”

    “没有!”

    “那我们拿什么去解决?难道真的带兵去把他们灭了?”

    “灭了?”俞大猷脸色一变道:“那可是十万人,我们现在根本没有那么多兵,兵都在广东和江西。”

    “你不是有三千骑兵吗?”

    “三千……”俞大猷大张着嘴巴:“南京可是十万……”

    “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当初带着两千人都敢踹阿拉坦汗二十万大营。”

    “哦……”俞大猷脸色一滞。

    “只是此事没有那么简单。”罗信皱着眉头思索着。

    “不简单?”俞大猷愕然道。

    “嗯!”罗信点点头道:“南京九卫的粮饷是从南京守备直接划拨,这在胡部堂时期,已经成为了规矩。而且据刚才那个锦衣卫说,南京九卫的粮饷也只是两个月没有发,还不到闹出这么大事情的地步。这件事如果没有人在背后挑动,不合常理。”

    “大人的意思是?”

    罗信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道:“有些人是想要利用一下如今的南方乱局罢了,那我又何尝不能够利用一下呢?”

    “大庆!”

    “老爷!”鲁大庆走了进来。

    “你还记得制作火药配方吧?”

    “是,老爷!”

    “好,去尽可能的购买材料了,未来的三天,我们要制作一些火器。”

    “我!”鲁大庆退了下去。

    “罗大人你……真的要打?”

    “未必!”罗信摇了摇头,又陷入了沉思。

    “大人,大人……”

    “嗯?”罗信望向了俞大猷。

    “你刚才说有人利用南方混乱的机会……”

    “这只是我的推测。”

    “那……能说说吗?”俞大猷期望地看着罗信。

    罗信便笑了:“当然可以,只是不要说出去。”

    “我明白!”俞大猷认真地说道:“我是军人。”

    罗信也点点头,作为一个将军,保密是最为基本的准则。罗信组织了一下语言道: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为了闹响,实际上不是。军饷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小事,他们所求甚大。”

    “他们?是谁?”

    “整个南京的官兵!”罗信叹息了一声道:“南方的军队也就胡部堂的人还能够打仗,其它的真的烂了,烂到根了。”

    “整个官兵?”俞大猷惊讶道。

    “嗯!”罗信点头道:“可谓上下一心,虽然他们的诉求不同。”

    “难道他们不是为了军饷吗?”俞大猷依旧不可置信地低声嘟囔道。

    罗信摇头,眼中现出失望之色道:“哪怕是那些普通的士兵,他们的诉求都不是简单的闹响啊!”

    “那……他们还有什么要求?”

    “永不裁军!”罗信一字一顿地说道。

    俞大猷张了张嘴巴,满脸都是震惊之色。

    “人到了南京之后,那些闹响士兵提出的条件之一,一定有永不裁军这一条,否则他们就不会撤回大营。

    但是……”

    罗信目光灼灼地盯着俞大猷道:“我能够答应吗?”

    俞大猷默然,实际上,连他都看出来了,南方卫所北迁之后,一旦彻底安稳了下来,朝廷一定会对南京九卫进行裁军。

    “大人,听说南方卫所被裁掉的那些军人,在北方都分了一百亩良田?”

    “嗯!”罗信点头道:“而且朝廷还给他们遣散费,只是遣散费这一笔钱,就足够他们盖房子了。”

    *

    *


………………………………

第1317章 演戏

    “这……南京九卫那些人应该高兴啊,有着这样的好事,还当什么兵啊?他们为什么还要闹事?”

    “两方面原因!”罗信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一,北迁的影响还没有传回来,也许一年后,那边丰收了,日子好过了。有书信来往,影响才会传出去。我原本就想着两年后,再将南京九卫裁掉。那个时候,将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但是,有人也看到了这点,便率先发动了。”

    “为什么?”

    “因为裁军,会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啊,也就说说我会触动那些利益集团,把原本属于他们的利益拿走了。

    想当初,我和陛下联合演了一场戏,将那些利益集团给蒙蔽了,他们真的以为只是调兵到北方。却没有想到,最终的结果是裁军。也正是因为将他们蒙蔽了,裁军才会如此顺利。

    所以,这次他们就体现动手了,逼迫我和朝廷答应他们永不裁军,保住他们的利益。”

    俞大猷默然,他自然是知道罗信口中的那些利益集团指的是谁。

    自然是南京守备那些高官,为首之人便是魏国公徐鹏举。只有手下有兵,才能够底气足,最重要的是,可以克扣军饷。

    “你说是魏国公?”

    “当然!”罗信冷笑道:“他还有另一个目的,他这是再向我示威。”

    “示威?”俞大猷的脸上充满着不解。

    “他看到了泾王那些皇亲国戚不仅退回了屯田,而且还交出了罚金。他知道他必须想出办法,否则我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他。”

    “他……他敢为了自己的利益,挑起一场兵乱?他他他……他不想活了?”

    “你不会抓到他的把柄的,你找不到是指使的任何证据,他最多也只是一个渎职。但是,对他这个开国元勋的后代,现在的魏国公来说,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伤害,最多被陛下呵斥一顿罢了。

    所以,他以为了手下兄弟,不被裁军,或者是不要像被我斩杀的那些卫所将领那般,也被我杀死,很轻易地便会鼓动起那些将领冒险一搏,因为克扣军饷的得利者,就有那些将领。他们自然不甘心裁军,哪怕是在北方给他们一百亩良田,他们也不愿意。

    种田,哪里有克扣军饷来得容易,来得爽快?

    所以,魏国公就用这个手段,便很容易地将这些将领掌握在手中。而这些将领要做的就更容易了,他们有现成了理由,因为朝堂确实欠响了。再有着将领挑头,自然便是盲从者众,一场兵乱就形成了。

    而真正的得利者,确实徐鹏举。

    首先达成了永不裁军这个目的,让他们能够祖祖辈辈地克扣军饷,获得利益。其次,他向我亮了肌肉。他在告诉我,他可不是一个闲散王爷,他是有兵权的魏国公。如果我敢对他无情,他手下的并就会对我无情。”

    “他还敢杀了大人不成?”俞大猷怒道。

    罗信摇头道:“那倒是不会,而是会再弄出兵乱。自然这是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计策。但是,到时候他联合京城的官员,联名不断地弹劾我,呵呵……别说我头上的乌纱帽,就是项上人头,都不一定能够保住。”

    “那……我们怎么办?”

    “既然他出手了,那我就要接招了。”

    “大人,您确定这不是一场真正的兵乱,而只是一场有预谋,可控制的……”

    “演戏!”

    见到俞大猷找不到适合的词汇,罗信便提醒他。

    “对!演戏!”俞大猷点头道,然后担心地望向了罗信。

    “你在担心南京城的百姓,是吧?”罗信轻声问道。

    “嗯!”

    “不用担心,反而你还是担心此时在内城的那些文官武将吧。”

    “为什么?”这次是罗智不解的问道。

    “你觉得只用南京九卫的人都是南京本土人,不好意思打劫家乡父老这个理由,来形容如今兵乱的有序,这正常吗?”

    罗智的眼睛一亮道:“你是说,那些兵乱还控制在徐鹏举的手中?”

    “这是必然的!”罗信点头道:“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确定这场兵乱的背后是徐鹏举发起的。再怎么理智的士兵,一旦兵乱了之后,便会癫狂。而南京的兵乱却是如此有序,徐鹏举以为我是傻子吗?

    不对!

    他没有把我当做傻子,他就是想要我知道,他徐鹏举可以随时挑起兵乱,也能够随时结束兵乱,让我在他的面前老实点儿,呵呵……”

    “那……我们怎么办?”

    “等!”

    “等?”俞大猷和罗智两个人一起开口。

    “是啊,我得做些准备。”

    “还是尽快去平叛吧,否则事情大了,一旦那些士兵失去了控制……”俞大猷担心地说道。

    “你都知道士兵会失去控制,难道他徐鹏举不知道?”罗信的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厌恶道:“徐鹏举真是给他的祖宗丢脸,也不知道徐达会不会从坟墓里爬出来打死他。”

    罗智的脸上一变道:“不器,你……什么意思?难道真的会失去控制?”

    “不好说啊!”罗信叹息了一声道:“徐鹏举一定会他的心腹说,如果裁军了,大家的利益就没有了,而如今南方正乱,正是和逼迫朝堂承诺永不裁军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就只有等着裁军,大家喝西北风吧。

    他的那些心腹自然不会想要失去一口肥肉,所以徐鹏举很轻易地抓住了他们的心。而他们去鼓动那些位置不高的,而且耿直热血的将领的说法,就会变成朝堂欠他们饷银,士兵们都活不下去了,要为了生活闹响。但是,我们只是闹响,让朝廷尽快给我们发响,不要骚扰百姓。所以,才有如今的局面。

    但是……

    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够一直掌控下去的,那是兵乱的目的就是为了饷银,但是只要我不出现,徐鹏举哪怕就是有钱,也不会给。他就是奔着给我难看,向我亮肌肉来的。

    更何况……

    以徐鹏举的贪婪,他会把自己贪婪的钱,拿出来给士兵发响吗?

    *

    *


………………………………

第1318章 围城

    不会!

    绝对不会!

    而且以他那高傲和贪婪的性子,还想着在警告我的同时,还从我身上咬下一块肉,想让我给出军饷呢。

    那我为什么要急着去?

    只要我不去,你们真以为他能够掌控士兵?

    那些士兵并不知道这次闹响是由徐鹏举暗中发起的,他们天真的以为,就是要闹响,如今还有序地包围内城,没有发生骚乱,那是因为时间还短。

    但是,随着时间的加长,他们还没有得到说法,他们的心就会愤怒和慌乱,一方面是因为还没有得到饷银的焦躁引起的愤怒,另一方面是朝廷一直没有给他们说法,带来的慌乱。

    他们就是再愚蠢,见识再短,心中也知道兵乱意味着什么?

    对待兵乱,朝廷只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安抚,会尽快的下拨军饷。第二个方法就是镇压,派大军镇压。

    如此,当他们发现朝廷一直没有来安抚他们,那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朝廷很可能会镇压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