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画-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可从来没想过年纪小居然还能有这等好处!那可是廪生啊!
明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为廪膳生,简称“廪生”。明初生员的人数是有定额的,全部为廪生。后来生员的名额增多,所以称呼最初设立的国家供养者为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简称“增生”。再后来,生员队伍进一步扩大,又于增生之外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简称“附生”。
除了廪生之外,其他增生和附生两种都属于扩招生,国家并不提供供养。所以,廪生在生员中属于妥妥的高等阶级!而且,廪生如果当得时间长了又没能考取举人,按规矩就会被选为贡生,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然后便有机会出去当官!
其实关坤瑜并不知道,比他大四岁,日后写出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冯梦龙便是走的举神童――成廪生――考举不成――当贡生――受官的道路,直到最后都没考取过举人。
邱一龙给他的建议便是走冯梦龙这条路!当然,关坤瑜还是打算试试考举的。
“呵呵,关兄弟不知道的事多着呢。这条规矩因为能用到的人不多,所以坊间流传不广,但恰巧我是知道的,若是关兄弟愿意,我这便帮你联系。”
“那边劳烦邱公子了。”
“呵呵,举手之劳而已。”
对于这一次会谈的结果双方可以说都非常的满意。
以邱一龙的能量想要见到督学并不是难事,那么剩下的问题就关坤瑜的才学能不能打动人家了,举神童举神童,若是没有点真本事也不好让人家松口啊。
若是说文章,关坤瑜能想的法子不多,所以他打算在画上多下点功夫,所谓书画不分家,此时的文人们对于高水平画家的认可程度还是相当高的。
画点什么东西好呢?
关坤瑜数了数自己手头上能拿得出手的东西――马,素描以及***……
***这东西虽说关坤瑜可以保证对方喜欢,但他要是真敢送,对方恐怕也真的敢把他揍出去……
所以说剩下两样关坤瑜觉得还是都送保险一点,素描画像可以当场作画。至于马么,他准备临摹一幅徐悲鸿的画作。
若是这么两样东西再加上邱一龙的面子都没法让督学点头,那他也就只能老老实实回去考场准备考试了。
………………………………
129 《春秋》和《礼记》
关坤瑜的想法是好的,可偏偏有想法的人往往却做不了主,而且他也低估了邱一龙雷厉风行的程度。
因为会面结束的时候已经不早了,所以关坤瑜就在松江城住了一天,准备第二天再动身回去,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就收到了邱一龙派人送的消息。
事情办妥了!
居然办妥了!
惊得关坤瑜半天没能说出话来!这里可是松江不是应天府!提学御史衙门在这里可没驻地!光是派人送信一个晚上都没可能到得了吧!?
一问送信人才知道,原来发洪水的时间正值乡试,南直隶提学御史刘瑛在洪水退去之后便前往受灾地区视察学院,慰问学子。前天便已经到了松江,所以邱一龙才能如此迅速的搞定,见面时间定的是后天下午。
“后天下午?”关坤瑜郁闷的说道,“如此仓促的话恐怕难以备妥礼物啊……”
邱家仆人道:“此事家主已经吩咐过了,说关公子无需为礼物之事担心,我家主人自会准备。”
关坤瑜这才松了口气,他既不知道像提学御史这种级别的官员见面应该送多重的礼,又不知道人家的爱好,真要是让他赶鸭子上架去挑礼物便是强人所难了。好在这种关坤瑜的难题对邱家来说不值一提,对方能够包揽下来最好不过。
到了约定的时间,邱一龙果然带着关坤瑜顺利见到了众多寒门学子欲求一会而不可得的提学御史刘瑛刘大人。
当关坤瑜见到刘大人的时候很是吃了一惊,原本他以为这次会面会和普通的见面差不多,但没想到直到自己进来了门对方却仍然在批改公文!
不给自己面子也就罢了,但跟着自己一起进来的还有个邱一龙啊!
“刘大人,上次在下向您提过的神童关坤瑜已经带来了。”
刘大人头也没抬,敷衍的回了句“知道了”便继续伏案工作,一点停下来的意思都没有。
于是,关坤瑜和邱一龙就只能坐在那里干等着。
足足等了快半个时辰,刘大人这才停下了手中的笔,将批阅完的公文放在一旁,抬起头来第一次打量起了关坤瑜。
“你就是那个小陶朱公?为何不安心做你的生意,却要跑来找我寻个秀才当?”
关坤瑜眉头一皱,听这位刘大人的口气,似乎很不喜欢自己啊!
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毕竟不管底下到底干了什么勾当,但儒家子弟在明面上一向都是耻于言利的,“小陶朱公”的名头在商人圈子里算是了不得的赞誉,可在文人圈子里少不得得挨些白眼。
“回大人的话,小子家贫,平日开销颇多,又恰逢二伯一脉得中生员,银钱窘迫,为缓家中之急是以寻思了些精巧之物,干起了商贾之事,但小子心中却是一心向学的,还请大人明察!”
刘大人摆了摆手,道:“你是否真心向学我也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不知道真假,所以这样吧,既然你来了,我便考校一番,答的好我便允了,答得不好就再回去精进一下学业,如何?”
刘大人话音刚落,邱一龙却是急了,赶忙道:“还请刘大人知道,坤瑜他所擅乃是丹青,文章并不甚精通,再加上他年岁尚小……”
“知道知道,我自有分寸。”
邱一龙的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了,但他也没别的好办法,既然人家都已经说自有分寸了你还继续啰嗦,那不是找不痛快么?
刘大人也没有着急出题,而是拿出了一张纸来让人递给了关坤瑜。关坤瑜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仰各提学官就民间俊秀子弟通行拣选,责令习诵《春秋》、《礼记》,候本御史按临。其资质明敏,能背诵二经者,即准送学,收充附学生员。能行文者,准与增补。若经书读周,复能行文作论者,即与补廪。是非过为姑息也,盖不若是则畏其难以阻人之进,固主司之责也。”
然后下面签着刘大人的名还盖着官印,很明显是一封公文。
看完这段话真真把关坤瑜给吓坏了有没有!?
上面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大致意思就是这位刘大人觉得治下书生们因为《春秋》和《礼记》两本书太过难读难考,所以放弃不读的风气太过不好了,于是想出了个特别的法子来纠正。这个法子就是公文上面写的东西了。
经过他刘大人的考察,核实无误,那么如果一个人能够背诵这两本书的话,就可以不用考什么县试府试院试,直接成为最低一等的附学生员!
虽然附学生员档次不高,可再怎么说也是个秀才啊!只要能背书就能当秀才!这等好事上哪里去找!?
更好的还在后面。
只要能读懂这两本书,然后写点什么文章的话,那么就可以更进一步成为增生!而如果这个人不但能写文章,还能以这两本书做论八股,那就可以无论文章内容好坏,一律成为吃皇粮的廪生!
关坤瑜不禁长长叹了口气,心想这考秀才果然不正规,只要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真真是提学官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刘大人见关坤瑜看完了公文,便道:“这是本官为避免学子学业偏颇而行的一道公文。本欲以此考校,不过既然你年岁尚小,又欲举神童,照理神童之试并不看文章,那本官这次便只考校你背诵,要是能够背诵《春秋》、《礼记》,本官便认你为神童,给你个廪生如何?”
听完刘大人的话,关坤瑜还没出声,身边的邱一龙却脸色不悦的发话了。
“刘大人,《春秋》和《礼记》读的人一百个里面能找出一个来都不错了,您这样考校一个小孩难道不觉得有些过分么?”
“过分!?”刘大人冷笑道,“若是一龙你觉得我这个提学做的不对,那你来当好了!”
见刘大人态度坚决,邱一龙也不敢多说,生怕真的把事情搅黄,只能凑到关坤瑜耳边低声道:“不必担心,这次过不了我帮你冒籍便是!答应了你的肯定要给你!”
关坤瑜笑道:“谢过邱兄了,不过你这番好意估计是用不上了。”
………………………………
第130幕 开挂背书
刘大人饶有兴致的看着关坤瑜,见他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似乎胸有成竹,不禁想到:“这小子倒是有点意思,和我那误入歧途的小侄不同。嗯,可以好生考校一番,若是真有些本事的话倒也不应过多株连,放他一马便是了。”
清了清嗓子,刘大人出题道:“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
出完了题,刘大人便盯着关坤瑜看,在他看来,既然关坤瑜如此有信心那么肯定可以对答如流,说不定这一次还真的让他给捡到了一个神童!
但可惜的是,一秒过去了,关坤瑜并没有张口。
“不急,《礼记》是庞杂繁琐了些,一个小童总是要想一想的,好好等等便是了。”
三秒过去了,关坤瑜仍然一副思索的模样,半点开口的意思也没有。
“好吧,再等等,如此短时间就能答出来那定然是百年不遇的奇才,这等人物哪里是那么好出的?”
等了十秒之后,关坤瑜还是不说话!
这下子刘大人就有些不耐烦了,暗暗把关坤瑜的评价往下调了调。
背书就是这样,不管多长的文章,只要你真的背了下来记在心里,那只要有人提问,接下句也就是脱口而出的事情。如果没有办法第一时间脱口而出,接下来再怎么搜肠刮肚也难保正确,说不得背上两句就得停下接着再想。
再然后,半分钟过去了,就连邱一龙额头上都有了汗珠,刘大人则是失望的直摇头,关坤瑜这才终于开了口。
“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凡大合乐,必遂养老。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三而有一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一献,无介语可也。”
虽然背的确是背下来了,可刘大人对关坤瑜的印象却变得不怎么好了,谁家背个书还用打草稿是怎么着!?
虽然你一个磕绊没有顺当的背了下来,但准备时间也太长了点吧!?
刘大人正打算开口批评一番,可没想到关坤瑜只是稍稍喘了口气,就接着往下继续背了起来!
“救世子,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知其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
刘大人觉得这个小子有点意思,居然稍稍准备一下就背了如此之多。
“庶子之正于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爱,明父子之义,长幼之序。其朝于公,内朝则东面北上,臣有贵者以齿。其在外朝,则以官,司士为之。其在宗庙之中,则如外朝之位,宗人授事,以爵以官,其登馂献受爵,则以上嗣。”
听到这里,刘大人就开始点头了,一口气背下来不是难事,难得的是这个小子从张口到现在语速完全一样,根本就没有半分生疏的地方!而且毫无差错!简直就像是面前摆着一本《礼记》诵读一般!
“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虽有贵者以齿,明父子也。外朝以官……”
见关坤瑜还要继续往下背,刘大人赶紧开口打断了他。
“好了好了,你的本事本官已经知晓了。”
刘大人此时对关坤瑜已经非常满意了!
《礼记》完全是一些繁琐零碎的礼节规定,大部分都是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而且考试之中一旦弄错还很容易上纲上线因小错扣大分。愿意花时间在《礼记》上的人很少很少,谁让科考的时候是各经皆出题然后由考生自行选做呢。
仅仅只是凭着刚刚关坤瑜的表现,刘大人就觉得给他一个生员当当也不亏!人家《礼记》背的如此之好就已经超出了大多数士子了!
“刚刚他之所以思索了如此之久,定然是因为太过紧张!没错,就是紧张!我是谁啊,我可是堂堂提学御史!士子们见了谁不得口称大宗师!?就是二三十岁之人见了本官都要心虚一番,他一个小童能够如此风轻云淡便相当了得了,难道还不许人家紧张一下思考一番么!?”
自认为找到了合理解释的刘大人觉得此时的关坤瑜应该已经不那么紧张了,于是再出一题。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
一秒过去了,关坤瑜没说话。
三秒过去了,关坤瑜还是没说话。
然后和上次一样足足又等了半分钟,关坤瑜这才开口。
“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
刘大人听的一头浆糊,这小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如此奇特的背书方式,最开始看着跟那些完全不会背的人一样,但偏偏还就能顺顺利利的背下来,而且偏偏只要一开口他就大有一股敢跟你背全本的架势!
这不科学啊!
关坤瑜自己也承认,这的确不科学!
脑袋里面多出了一个藏书阁楼,这种事能科学的了才怪啊!
《礼记》这书他看过是看过,也挺熟悉的,至少刘大人出的句子他很快就能反应过来是具体哪一章节的,但他的的确确不会背!
没错,他就是不会背!
既然脑袋里有个藏书阁楼可以随时查看,那么为什么还要死记硬背呢?
死记硬背为了什么?无非是为了把书给塞到脑子里么!现在他脑子里已经有书了,再塞一遍不傻么!?
刘大人总觉得他背书背的顺如诵读,这个感觉还是相当准确的……关坤瑜他的确是在读……那停顿的半分钟,只是为了在脑中找到相关话语的那一页罢了。
………………………………
第131幕 千里当官只为财
刘大人又问了几个问题,关坤瑜无一例外都是沉默了许久之后一口气从头背到尾!
奇怪归奇怪,但背的确实好,所以刘大人也没有多做追究,只当是天才都有的怪癖,这种人他为官的时候时不时就能见着一个,接受能力早就锻炼出来了。
问题都问完之后刘大人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无论是关坤瑜的年纪还是刚刚的对答都已经足以让他直接点为生员了。
不过,难得有个有意思的人出现,刘大人并不打算就这么轻易的放关坤瑜走人。
“关老友,你和一龙是如何认识的?”
关坤瑜一愣,不知道为什么刘大人居然会问这种不相干的问题,随即又是一喜,刘大人既然用“老友”两个字来称呼自己,那么暗地里的便是说自己已经过了!
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
关坤瑜没有经历过童生阶段,直接被提拔到了秀才层次,所以也就直接蹦过了“小友”而被刘大人称呼为了“老友”。
兴奋过后,关坤瑜隐去了一些敏感内容之后简单的说了一下自己和邱一龙相识的经过。
刘大人听完便叹了口气,道:“商贾事,居然又是商贾事……现在的小辈一个两个都怎么了!?当真是人心不古!怎么全都钻进钱眼里去了!”
俗话说得好,升官发财!
升官不就是为了发财么?
又有俗话说的好,千里当官只为财!
这就就更不用解释了。
还有俗话说的更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反正关坤瑜绝对不相信眼前这个刘大人是海瑞一般的人物,所以说,刘大人你讲这话很有些得了便宜卖乖的嫌疑啊!
当然了,刘大人自己自然是不会有这种感觉得,在他看来只是在教育小辈而已,是一种来自长辈的谆谆善诱。
“关老友你不知道,一龙他父亲乃是本官多年至交。当年本官家贫,能静下心来读书不为柴米事扰心全有赖他父亲,一龙小的时候也是如你一般聪慧,他父亲一直想要让他好好读书出人头地,只可惜……唉……他英年早逝,一龙只能早早继承家业。
若是我说,一龙你这家业寻几个可靠之人打点便是,以你的聪慧将来高中必然可成一番事业,这也是你爹的心愿!”
邱一龙摇了摇头:“我爹的确希望我读书,可我虽聪慧,却做不来八股文章,与其蹉跎其中还不如将我爹留下的基业发扬光大。”
“你不试试如何可知!?”
“那我即便是当了官又如何?我爹只有我这么一根独苗,等我当了官家产只能找人打理,家里那帮吃人不吐骨头的族叔们一个个可都眼巴巴的盯着呢!若我说,就他们那帮吃里扒外的老东西,我家的银子哪怕丢出去送乞丐也不会给他们一分一厘!”
刘大人一拍桌子,怒道:“你混账!那些都是你长辈!”
邱一龙冷哼一声:“连人都算不得的东西罢了。”
关坤瑜见两人越闹越僵,又不清楚期间到底是什么恩怨纠葛,只能打圆场道:“好了好了,一龙你也别别扭了,考功名和做生意又不一定冲突,你完全可以一边做着生意一边备考么,不许经商只是官员,只要未受官你一样可以经营的啊!真要是能有官做那到时候再说嘛,总会有两全其美的法子的。”
邱一龙倒也不是不听劝的人,把头扭到了一边去,道:“这次的县试,我去总该行了吧?”
刘大人满意的捋了捋胡子,笑道:“好,这才是正路嘛!只要你肯上进便好了!关老友,一龙他就要拜托你多多照拂了!”
“照拂自然谈不上,但晚辈确是希望能和一龙兄多亲近一番的。”
“好!只要愿意亲近便好。”停了片刻,刘大人又道:“关老友,听一龙说你在画道上颇有造诣,不知可有此事?”
关坤瑜点头道:“是的,晚辈自认为画艺尚可。”
既然提到了画,那就是想要问自己讨要一幅素描了。关坤瑜如此想着,不自觉的细细打量起刘大人来,脑中已经开始构图工作了。
只不过,刘大人下一句话却是让关坤瑜颇为意外。
“既然如此,那这个东西便交给你好了。”
说着,刘大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拿出来了一张请帖递给关坤瑜。
关坤瑜接过来一看,请帖似乎来自一个名叫青衍子的道士,然而关坤瑜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呵呵,关老友果然气度不凡,见到青衍子的请帖也如此波澜不惊,当真大家风范,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待日后发达,管关老友可不要忘记照拂一龙一二啊。”
关坤瑜尴尬的摇了摇头,道:“禀大人,晚辈并非是波澜不惊,实在是并未听说过这个青衍子,所以才会如此。”
“你没听说过!?”
“青衍子你都不知道!?”
回应关坤瑜的是两声惊愕异常的叫声,对此关坤瑜只能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默认了两人的惊愕。
邱一龙叹了口气,解释道:“青衍子可是江南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师,据说卜卦的本事神乎其神,不过他轻易是不会替人占卜的。”
嗯,又一个神棍,就是不知道功夫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多半是假的吧。关坤瑜这么想着,仍然没觉得这青衍子能和自己有什么交集,难道刘大人想让自己过去一趟让那个青衍子替自己算算命?
不会吧……
“但青衍子最出名的却不是他的卜卦,而是丹青之术!青衍子的水墨技法虽说不错,足称得上是大家,但却绝非最顶级的那些人。可画一旦上了色,那谁都能一眼便认出青衍子的真迹来――因为除了他以外没人能仿得了那种独特的用色!如果有人真能仿出来,那就说明仿的人绝对是一个绝顶高手,根本不必去仿别人的画。”
………………………………
第132幕 公主抱
关坤瑜道:“也就是说……这个青衍子在用色上有独门绝技?”
“不只是独门绝技,而是全大明顶级的独门绝技!本官也不是自夸,大明南北但凡知名的大家我就算没有见过本人也是见过真迹的,根本没有谁在用色一道上能比青衍子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