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戮明-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思源虽然心中不喜,不过他也已经有了身为傀儡的自觉,对于那些无视他的衙役自然不敢呵斥。
到了山顶,赵桓直接将周思源请进了软禁周胜和周杰的木屋后就离开了,对于他们父子说些什么他并不关心。不过,离开前,赵桓威胁周思源,让他安抚下他那三个不安分的孙子,让他们以后老实点,否则赵桓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总捕头,这锯齿山的三大势力,这两天都派人来了我们山寨……”
赵忠原本带人在山下巡视,听说赵桓回山,立即赶了回来,在议事厅里向赵桓汇报他离开后的情况。
“哦?他们说些什么?”
赵桓颇有兴致地问道。
“还能说什么,都是来兴师问罪的罢了!”
赵忠撇撇嘴,突然笑道:“按照总捕头的计划,这三大势力派来的使者,都让小的割了他们耳朵后,赶下了山去……”
“这样以来,宋江等人恐怕非气疯了不可……”
赵桓笑着摇了摇头――被一个新人势力这样对待,宋江等三伙老牌势力能烟的下这口气才怪!
“的确!我们的斥候这两天发现,这锯齿山的山贼之间联络极为频繁――恐怕,这几天就要对我们动手了!”
赵忠说着,脸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知道这次山贼若来,人数绝不会少,很可能是他们面对的敌人数目最多的一次。
听到赵忠的话,赵桓沉吟不语,无意识地用手指敲击着这会议室里粗糙滥制的桌子,片刻后突然转移话题问道:“那些俘虏怎么样,这两天还听话吧?”
对于那些即将到来的山贼,赵桓倒并不怎么担心,反而觉得来的人越多越好!不过对于山寨内的俘虏,他却很警惕,担心他们在战斗的时候和外面的敌人里应外合。
“总捕头放心,前次杀人已经将这些家伙的胆子吓破了,现在让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听话的很!”
赵忠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
“那也不能因此大意,要时刻警惕他们反水!”赵桓提醒道,毕竟这些俘虏的人数比山上的衙役的两倍还多!
“是,小的会注意的!”见赵桓这么在意这些俘虏,赵忠也不敢再大意,凛然答道。
离开议事厅,赵桓巡视了下山寨,特别是到俘虏居住的那些新建的木屋中看了看,见到里面还都是空空如也,只是地上铺了层枯叶断枝当床被而已。
在这天寒地冻的天气里,这样的居住环境只能用恶劣来形容了!不过,这些俘虏还算乖觉,宁愿自己忍受,都没有人敢向赵忠提。
“让那些俘虏们多砍伐些树木过来,晚上的时候在这里多燃起些篝火来取暖……”
赵桓对身后的衙役命令道。
前段时间的杀人已经足够立威了,接下来应该对这些山贼俘虏施恩了,毕竟赵桓是想将这些人收为己用,而不是一直将他们当俘虏看待。
“是!”
那衙役正想下去传达赵桓的命令就听到赵桓又道:“另外,再让人下山向百姓收购些粮食,能收购多少是多少,先挨过这几天再说……”
山上的粮食本来就只够原来那两百人五天之用,现在突然猛增了五百人,根本撑不到周文方将粮食运来了。
对于这种情况,赵桓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先试着向百姓们收购了,至于能弄来多少恐怕还真不好说……
等到周思源和他的儿子、孙子们说完话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赵桓就只好请周思源先在这泥洼坡寨里住上一晚了。
“山里条件简陋,委屈县令大人了……”
吃晚饭的时候,赵桓见到周思源看着饭桌上那几盘简陋的菜肴一副没有胃口的样子,他自己一边大口大口的吃着,一边虚情假意地抚慰道。
事实上,赵桓这桌已经是山寨能提供的最好的吃食了,其他衙役那里还不如他,更不要说那些只能吃些残羹剩汁的俘虏了。
不过对于一向锦衣玉食的周思源来说,这桌饭菜就实在是难以下咽了,想到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们不知道要在这山上住多久,过多长时间的这种苦日子,他就更吃不下去了。
“本……本官不饿,赵捕头自便就是!”
周思源干笑了两声,而后对赵桓道:“不过,犬子们还要在山上叨扰些时日,还请赵捕头多多照顾才是……”
说着,周思源掏出一叠银票,递给赵桓道:“本官这里还有些财物,他们的吃穿用度自然不敢让赵捕头破费了……”
周思源知道,赵桓是不可能放他的两个儿子和孙子们离开这锯齿山的,也不敢提这个要求,只是期望赵桓在吃穿用度上不要亏待了他们。
赵桓瞟了一眼,见到最上面一张银票上写着“一百两”的字样,而这一叠看起来起码有十张,心中顿时一喜,毫不客气地一把接了过来,嘴上说道:“县令大人放心吧,只要山上的兄弟们还有一口吃的,决少不了他们的就是!”
不过,赵桓心中却打起了周思源的主意:“看来这县令大人身上还有不少油水,也许应该再压榨他一下?反正都是些民脂民膏,不要白不要……”
………………………………
第六十七章 放假安排
送走周思源后,正当赵桓等人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却突然降临到了整个山东和周边各省。
这是崇祯七年的第一场雪,雪势极大,整个锯齿山都被厚厚的大雪覆盖,虽然勉强还能行人,但想再发起一场战斗却是不可能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宋江等三大势力对于泥洼坡寨的讨伐自然不了了之了……
受到这场大雪的影响,原本应该三日就运到的粮草、棉被等物,一直到了第五天才运来!
这五天中,赵桓虽然令人陆陆续续地从山下百姓和猎户手中高价收来了一些粮食和肉食,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泥洼坡寨上七百多人的用度。
在这种情况下,赵忠原本提议尽可能将粮食供应给衙役们,至于那些俘虏,就不管他们的死活了……
不过,赵桓并没有同意赵忠的做法,而是选择将粮食平均分配,对于衙役和这些俘虏们全都一视同仁――赵桓知道,如果按照赵忠的想法做的话,定然会激发那些俘虏对他们的仇恨情绪,以后再想收服就难了!
事实证明,赵桓的做法的确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这五天来,包括赵桓在内的衙役和山贼俘虏们一起同甘共苦,极大的缓解了双方原本之间的仇恨和矛盾,在赵桓和救国会成员的推波助澜下,很多山贼俘虏都开始请求加入泥洼坡寨,投靠赵桓――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人并非真心投靠,仅仅只是为了摆脱俘虏的身份,不想再继续做苦力而已。
等到在栖霞县的衙役将粮草、棉衣、棉被等物运送到泥洼坡下的时候,山上的众人顿时全都欢呼了起来,本来已经饿得有些有气无力的众人都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迅速地将通往山下的山道上的积雪一扫而空,然后只用了半个时辰时间就靠着众人的肩扛手提,将山下整整一百多石的粮食等物搬到了山上。
运送这批物资的人叫赵建,他原来也是赵家的家丁,是跟随赵桓时间最长的人之一,现在已经升到了排长。
“小的办事不力,还请大人责罚!”
赵建一见到赵桓,也不管地面上都是积雪,顿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一脸愧疚之色地向赵桓请罪。
“起来吧,这也不是你的错!”
赵桓摇摇头,将赵建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积雪,安慰道:“天公不作美,不是人力所能对抗的,何罪之有?”
此次筹措物资之事,是由周群亲自跑到登州城一手操办,赵建带着一个排的衙役随行护卫押送。
天降大雪之时,正是他们将要从登州城返回栖霞县的时候,导致原本只需一天就能赶到锯齿山的行程,走了整整三天踩到。
又温言抚慰了赵建几句,赵桓当即就令人支起大锅造饭,终于让全山寨上下吃了一顿饱的。
此时,栖霞县的衙门已经正式封印,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年休――当然,这种福利只是给官员的,像衙役这种最底层的小吏,还是要上班的,不过也可以轮流休沐。
留下赵忠管理山寨后,赵桓再次冒着风雪赶回了栖霞县,安排手下衙役们的轮休事宜。
临行前,赵桓叮嘱赵忠不要放松对锯齿山山贼势力的警惕――虽然一般来说,这种大雪天不适合开战,但自古以来雪夜偷袭的战例也不少,都是利用敌人雪夜时放松警惕取得的战果。
回到栖霞县城后,赵桓能明显感觉到,城内百姓对于这场大雪喜悦之情,有些人还放起了鞭炮庆祝,让人提前感觉到了一种过年的气氛。
崇祯七年的大明,各地都是极为干旱,即使像登州这种沿海之地也不列外,这场大雪虽然不能保证来年一年都能风调雨顺,但起码不用再担心春旱的问题了。
回到自己的住宅,赵桓将衙役中排长和救国会成员都叫到了自己的院落中开会。
此次扩编,新收了四百衙役,也猛增了八个排长和四十个班长的职位,很多以往立过功劳的衙役,以及救国会成员都得到了赵桓的提拔,升任了班长、排长等职,现在再想像以往那样将排长和班长全都叫来开会自然不行了,赵桓的这小院已经装不下这么多人了。
不过,即使只是排长和救国会的成员,人数也达到了五十多,已经将赵桓这小院挤得满满的了。
“看来,年后要换个大点的院子了……”
赵桓感慨着,心中却满是自豪,这些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救国会成员更是被他经常洗脑教育,可以说都是他的铁杆支持者,现在他即使公然举旗造反,这些人也定然都会追随他的。
“敬礼!”
等到人数到齐后,这些人齐刷刷地向赵桓敬了个礼。
“坐吧……”
赵桓回了个礼后,众人说道。
由于人数太多,座位已经从客厅摆到了院子里,众衙役听到赵桓的话后,开始按照职位高低依次落座。
“年关将近,大家也都劳累了一年了,也该休假和家人团聚了……”等众人落座后,赵桓开门见山说道。
听到赵桓的话,众人脸上都露出了喜色――放假嘛,谁不喜欢?
不过,像赵小宝他们这些赵家的家丁却是无所谓的,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孤儿,有些即使还有家人,但被卖身进赵府后,和家里的关系也都淡了,放不放假对他们来说关系不大。
“不过,我们也不能放松对栖霞县城的防护工作,以及维护全县的治安……”
赵桓话题一转,语气严肃道:“根据以往情况来看,每到年关将近的时候,也是那些山贼匪寇活动最为猖獗的时候,我们休假的时候,也务必保证有足够的人手来巡视地方和守卫县城,让栖霞县的百姓能过一个放心年……”
赵桓讲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话后,才说出了具体的安排:“所有衙役分成两部分――新招募的衙役,和原来的那些老衙役。其中,新衙役中的一半人守城,一半人休假,五天轮换一次;老衙役中的一半人巡视栖霞县各地,一半人休假,也是五天轮换一次……”
经过这些天的操练,这些新招募的衙役连列队都还站不好,赵桓自然不放心让他们出去巡视了,不过拿来守城却也足够了。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
………………………………
第六十八章 回文登县
将所有事情安排完毕,赵桓就让众人离去了,独留下了赵小宝,让他汇报自己离开这几日的情况。
“这些新招募的衙役怎么样,还听话吧?”赵桓最重视的自然是那些新招募的衙役,毕竟这关系着他未来实力的发展。
“总捕头放心,我一直都是让人按照最严格要求操练他们的!”
赵小宝正色答道:“这些衙役中很多进来都是为了混饷银的,他们原以为做衙役是很轻松的活儿,根本没想过每天还要这么严格的操练,刚开始不少人受不了自己逃了,不过小人马上又重新招募将空缺填补了,到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人会再逃走了……”
“做得不错!”赵桓满意地点了点头,补充道:“同时也要开始将救国会渗透进这些新人中了,刚开始入会条件可以适当放宽一些……”
将事情交代完毕后,赵桓就打发赵小宝出去了。
接下来几天,赵桓开始亲自巡视那些新招募衙役的操练,对于对于没有轮休的新衙役们,他也不时带些吃食进行慰问,慢慢培养这些衙役对自己的感情,同时也在这些新招募的衙役心中打下自己的烙印。
赵桓自然清楚,这些新来的衙役们刚到,正好是培养他们对自己忠诚的最佳时期,同时这种事也是不能假手于人的。
不知不觉间,衙役们已经轮换了三次,而赵潜也再一次派人来催促赵桓回文登县的时候,赵桓才惊觉时间已经到了除夕!
他这才不得不将栖霞县一应事物交托给赵小宝,准备回文登县过年。
临行前,赵桓叮嘱赵小宝,让他派人往泥洼坡寨运送十头猪过去――毕竟是除夕夜,怎么也要给赵德等人改善下伙食。
这半个月来天气都是阴沉沉的,温度也是极低,半个月前降下的大雪一点也没有融化的迹象,从赵德派人传递过来的信息来看,那些锯齿山的山贼们除了偶尔下山劫掠百姓外,好像并没有攻打泥洼寨的意思。
赵桓也体会到了黑白两道通吃的好处,由于泥洼坡寨的存在,他对于锯齿山贼寇们的活动变得更加容易掌握了,往往有贼寇刚准备对哪个村寨下手,赵桓在栖霞县里已经得到了消息,提前派人埋伏下来,将那些准备劫掠百姓的贼寇一网打尽!
几次下来,这锯齿山的贼寇都认识到了栖霞县衙役们的厉害,都不敢再在栖霞县劫掠,而是去了周边的文登县、莱阳县、宁海州等地打秋风。
赵桓虽然提前得到了消息,但也没有提醒那些州县的意思,反正祸害地又不是自己的地盘――况且,这些山贼也都是要讨生活的,他不让人家在栖霞县混了,总也得给人留条其他的活路,否则就要逼得他们狗急跳墙了。
不过如此以来,栖霞县的歌舞升平就和其他县的贼寇横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所谓有对比才知好坏,从亲戚朋友那里了解到周边各县被山贼肆虐后的惨状,这栖霞县的百姓才庆幸起自己县里有赵桓这样的总捕头,和一众战斗力强而又于民秋毫无犯的衙役来。
离开栖霞县之前,赵桓又去城外看望了周文方,除了感谢他上次的帮忙外,也算是给他拜个年了。
见到周嫣儿的时候,这小丫头对于赵桓又是各种黏人,弄得赵桓不得不签下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才被放行离开。
赵桓对于自身的安全一直都是相当看重的,特别是知道在文登县还有一直敌视自己的孙家的情况下,赵桓直接带了一个排的衙役全副武装跟随保护。
孙家自从孙一山出事后,就一直死咬着赵桓不放,虽然他们没有任何证据,但却好像是认准了是赵桓所为。最近一直都没有消停,到处跑关系走路子,要治赵桓的罪。
不过好在周思源一直在尽力维护赵桓――当然,这是在赵桓的逼迫下,登州府的官员当然不会为了一个商贾去得罪一个县令,即使是孙家的后台登州游击刘泽江也不会为了一个小妾的父亲就轻易得罪地方官。
这就让孙家花出去了大笔的冤枉钱,却一直拿赵桓没有办法,也让孙家更加憎恨赵桓了。
虽然赵桓等人骑得都是驽马,但一行五十人并行也是非常有气势的,从栖霞县赶往文登县这一路上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对此,赵桓也不由生出了一种衣锦还乡的感觉。
不过,到了文登县城的时候却出现了点小小的意外。
尽管赵桓已经提前派人通报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到了城下的时候,仍然吃了个闭门羹。
“来人止步!”
城楼上一个衙役喝止了城下的赵桓等人,让他们不要再靠近城门。
“此乃栖霞县赵总捕头当面!我等刚才已经令人提前过来通报了,为何还不打开城门?”
在赵桓身边的赵广策马上前,沉声对城楼上的衙役喝问道。
“还请赵总捕头恕罪,我等俱都不识得尊驾!现在已经派人向县令大人请示了,还请赵总捕头稍后片刻……”
城楼的衙役对于赵桓说话的语气倒是比较客气。
“无妨!”
赵桓对还要说话的赵广摆了摆手,示意他无须再多言。
此时,赵桓才想起,这文登县认识自己的人恐怕还真不多!
他当初从登州城来到文登县,一直到他离开去栖霞县赴任,在这县城根本就没待几天。而且,即使那几天,他也都是宅在院子里操练士卒,根本没怎么露脸。
赵桓一行人静静矗立在城外,等着有人来给他验明正身。
片刻后,赵桓见到城头出现了一阵骚动,几个守城的衙役好像都跪倒在了地上,隐隐好像听见有人在喊:“拜见县令大人!”
赵桓心中一动:“难道是林行知这个县令亲自来了吗?”
林行知的家眷都都来到了这文登县,朝廷年底的休沐他倒是不用再回老家了,不过赵桓不觉得他有那么大的面子,值得林行知亲自来迎接自己――毕竟,这是一个等级和礼节都很森严的时代,即使赵桓救过林行知的家眷,他也最多私下表达谢意而已,这样亲自来迎接他一个小小的总捕头就太过了,而且也于礼不合。
不过,看到城头上出现的一个人影时,赵桓才知道,的确是林行知亲自过来了!
林行知一袭青衫,面容俊逸,站在城头上衣袂飘飘,颌下三缕长须迎风飘起――只看起形象的话,林行知已经甩了周思源这老头十八条街。
“拜见县令大人!”
尽管心中不情愿,赵桓也只能带着身后的五十名衙役一起跪倒在地,向林行知行礼。
在栖霞县,周思源已经成了他的傀儡,赵桓自然不用再向他行跪拜礼,但这里是文登县,赵桓若是不对林行知行跪拜礼那就是桀骜不驯了,遇到个心眼儿小的,直接令人将他打个半死他也没话说。
林行知对赵桓伸手虚扶,一脸的和蔼的样子道:“呵呵,贤侄快快请起……”
而后他又对守门的衙役喝道:“还不快快打开城门!”
对于林行知过份的热情,赵桓心中有些惊诧,不过看到城门已经徐徐大开,他还是起身带着众人进入了城中。
“贤侄现在想必也思家心切了,本官也就不多留你了!不过,希望过几天贤侄能过府一躺,本官还没有就上次之事正式谢过贤侄呢!”
赵桓带人入城之后,从城楼上下来的林行知把着他的胳膊,显得很是亲近,让守门的衙役都看得有些愣神,不知道这一向以铁面著称的县令大人为何对赵桓如此热情。
“卑职定然登门拜访……”
既然林行知这个县令亲自相邀,赵桓当然没有拒绝的余地。
和林行知分别后,赵桓心中还是有些狐疑:即使自己曾经救过他的家眷,但今日对自己的态度也太过热情了些。而且,林行知邀请自己去他的府上,明显是有事要和自己商量,所谓感谢云云不过是套话罢了――不过,自己这栖霞县的总捕头,又能帮他这堂堂县令做些什么呢?
………………………………
第六十九章 家人
赵桓进城时,已经令人快马赶回赵府报信了,等他向林行知告别的时候,赵府也早得到了他回来的。
赵潜已经那么久没有见过赵桓,听说他回来了自然极是欢喜,当即令下人大开府门,打扫宅院,同时杀猪宰羊,等着赵桓回府。
自从赵桓将赵家所有家丁都带走后,赵潜又从人伢子那里买了二十余个家丁,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女――这些家丁年纪小,忠心更加容易培养,而且和成年壮汉比起来更加容易管束,不用担心欺主或者监守自盗的问题。
这些孩子有些是家里太穷养不起被卖给了人伢子,也有不少是孤儿。他们进入赵府后,见到赵潜为人和善,对他们也没有缺衣少食,心里都暗自庆幸被卖到了这么好的人家里。
因此,对于赵潜的命令,这些家丁都是不打折扣的执行了起来,并没有人偷奸耍滑,同时他们也心下好奇,不知道这一直被赵潜念叨的赵府小少爷是何等模样。
等赵桓返回赵府的时候,见到赵潜这已经六十多岁的老者和赵琦两人竟然都亲自冒着寒风在门外迎接他,心中不由感动,连忙下马,几步赶到赵潜面前“噗通”跪倒道:“孙儿拜见祖父,拜见父亲!”
虽然赵桓对于这个时代动不动就要下跪的礼节非常抵触,但这次却是诚心诚意的。
而跟在赵桓身后的一众衙役,见到赵桓都跪倒,自然也是随之拜倒:“拜见老爷!”
这些衙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