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战神-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种变相的殖民,但是掠夺效率却比武力殖民要强大得多。更妙的是,朝鲜民众毫无察觉。
此时的朝鲜人,还沉浸在复国的喜悦之中。在他们看来,他们在救世主一般的上国的帮助下,成功的摆脱了日本的殖民。被********进行隐蔽的经济殖民后,还对********感恩戴德。
********在朝鲜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掌控了朝鲜舆论取代,在报纸上大肆引导赞颂********的恩惠。同时在朝鲜民主共和国即将投资建设的教育体系中,编写了一系列的洗脑教材。这些洗脑教材煽动力很强,让朝鲜学生看了后,忍不住对********产生强烈的崇敬和膜拜感。
掌控了教育,掌控了舆论,就可以让朝鲜人处于一种********是天朝上国,形象光辉正义,对待朝鲜仁慈善良的氛围之中。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沈凝云掌控的********民族资本财团逐渐有钱了,而且迅速成为了暴发户,在贵金属不断增多之下,纸钞终于是可以不断的增发,在资本充足的情况下,朝鲜也获得了大量贷款和投资。
这时候北朝鲜傀儡政fu正是刚刚成立的时候,有了众多的建设项目,使朝鲜迅速出现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经济发展十分蓬勃,朝鲜民众通过劳动吃饱了饭,北朝鲜傀儡政fu的政权迅速得到了稳定。
尽管很多朝鲜的野心家没有获得政治利益而感到不爽,但却拿朝鲜傀儡政fu没办法。他们要想获得政治利益,只能在朝鲜成立政党,期望下一次大选可以获得********的支持。要想获得********的支持其实也很简单,只看谁卖得更彻底。
把朝鲜卖得更彻底的,就能执政。
因为北朝鲜与********正式签订协议后,********成为北朝鲜的宗主国,所以********除了控制了执政党和朝鲜总统,还有干涉朝鲜内政的权力。只是这个权力一般不动用,只有这些傀儡不听话的时候,才会进行干涉。
********同时还在朝鲜设立军事基地,与正在组建的朝鲜军防备南朝鲜的日军。在朝鲜的中国驻军,在北洋政fu和西北政fu重组后,将由西北国防军与北洋军在三八线一带共同驻军。
为了减少北朝鲜方面的牵制,西北国防军将撤出大部分军队,只保留五个师即十万兵力左右的驻军。北洋军则将在北朝鲜驻军二十万,加上北朝鲜的军队,足以防备日军。等北朝鲜陆军组建完成后,北洋军也将撤走一部分兵力。
北朝鲜陆军,则将由西北国防军派人进行指导,实际上掌控了朝鲜军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朝鲜的这群人就算是想要反咬********一口,也是无能为力的。在这方面,沈凝云防备意识是很强的。
后世的越南、北朝鲜,一个个都是带反骨的。为了利益,什么道义都是可以抛弃的。当然,国与国实际上也只有利益,那也是正常的,只看掌控能力有多强。
掌控得足够深入,就没有什么问题。
孙绎龙向沈凝云提交了一份计划书,包含对朝鲜的贷款、商业投资。
“预计北朝鲜经过五年的发展后,就可以向中年民国源源不断的创造出大量的利益了。到时候就可以不断的压榨北朝鲜1500万口人所创造的财富。当前财团,则将在五年内,向朝鲜输出大量的资本,使朝鲜尽快发展起来。”
沈凝云翻看着计划里计划在五年后,将朝鲜工人的工资水平提高到每月6元的程度。
一年才72银元的工资,这劳动力成本实在是低得可怜。虽然看上去比现在中国很多省份的老百姓收入还要高,但这是五年后的工资水平。五年后,中国可不是这水平了,现在********在各省招工,政fu和财团给出的都是每月15元的工资了。
战争使经济快速发展,五年后,国内的普通工资,一个月起码都能上百银元了。
沈凝云看了后不满意,说道:“这数据太难看了,提高朝鲜人的工资吧!五年后提高到每月30元,到时候把物价提上去也一样的。”
每月才6元工资,到时候朝鲜人一看,辛辛苦苦发展了五年,工资上涨那么慢,国家gdp那么低,人均收入也那么低,和别的国家数据一比,就感觉垃圾得要死,到时候自然对执政不满意了,不满意就要闹事了。
但是,如果把工资提上去,那数据就好看得多了。
而实际上,物价也跟着上涨了。实际上在消耗性商品的购买力上,还是一样的。比如在每月6元的工资水平,能买300公斤的粮食,在每月收入30元的情况下,依旧是买这么多的粮食。
控制物价很简单,既控制朝鲜的商品渠道和进出口,以及农业产出。
商品要进城市进行销售,渠道上给控制了,通过这个渠道必然涨价。源头上,如粮食生产,********可以兼并大量土地,从而在源头上提高粮价。至于进口,别的国家的商品可以不进,就进高价的中国商品。即差别性关税,********出口的商品低关税进去,其他国家的商品却是要高关税,直接挡在外面。而从中国出口到朝鲜的商品要想享有低关税,只有财团有批文和资格。
土地兼并不可能兼并所有土地,这时候朝鲜政fu可以调高农业税,让种植成本低的粮食在交了农业税之后,成本就上升了,甚至是可以收到朝鲜地主没有利润,不得不向中国资本出卖他们的土地。
有了朝鲜政fu的政策倾斜,要向兼并土地就太简单了。
而在********,中国民族资本财团显然不敢这么做,因为波及面太广了。朝鲜是外部,自然不用考虑那么多,使劲压榨就是了,只要确保大部分普通朝鲜人还支持傀儡政fu,那些少部分的利益群体,宰光都没问题。
到时候朝鲜人生活依旧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但是数据在他们面前一摆,顿时非常自豪,原来朝鲜已经属于比较富裕的国家了。我们朝鲜老百姓的收入,在世界上已经是排得上号的了。
“提高朝鲜人的收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他们更够消费得起工业耐用品。可以增加我们的市场规模,而且这些工业品还是可以回收的。”沈凝云接着说道。
“是要让朝鲜人也有能力消费汽车这些耐用品吗?”孙绎龙困惑的问道,沈凝云点头道:“没错。”
孙绎龙想了一会,随即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在工业时代,商品分为消耗类和非消耗类两种。而对其他国家的殖民,本质上是让被殖民国家消耗最少的资源,产出最大的利益。
像电器、汽车,实际上并不消耗太多资源。因为这些产品耐用,加上用完了可以回收。而且通过向朝鲜出口这些商品,可以增加********的工业规模。而朝鲜人获得了这些商品后,生活节奏就变快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而且从表面上看去,朝鲜人非常富足,汽车都遍地跑了。
实际上,日子还是过得很苦逼。在高楼大厦和遍地汽车的表象之下,朝鲜人对消耗型商品的购买能力依旧拮据。
经济殖民的核心,实际上就是资源。
消耗性的东西,就如粮食,人没一天都要吃。多吃一点,就需要花更多的资源去生产。
矿产是一种资源,劳动力同样也是一种资源,土地也是一种资源。如朝鲜人吃多了,那么就得让更多的朝鲜人去生产粮食,去为朝鲜人供应粮食。那么即消耗了一部分土地资源,又消耗了一部分人力资源。
如果把这些资源省下来,为********制造廉价商品。那么这不就给********创造了殖民利益。
当然粮食这种消耗品可以让朝鲜人随便吃,因为粮食的生产较为简单,特别是有了机械化农业后。但是肉类生产所需的资源就比粮食要多得多了,因此肉类价格绝对要高,让朝鲜人能买得起汽车,却吃不起多少猪肉。
实际上这种殖民策略,正是日后美国在日本、韩国所使用的。日本还好,日本积极获取外部资源,到处囤积土地,大力发展捕捞业之类的,国民在吃肉上还不是那么困难。韩国就不一样了,韩国人看上去高楼大厦,电子产品一大堆,汽车满地跑,排骨竟然是奢侈品。窥一斑可见全豹,其他消耗性商品几乎都是如此。
而不明白的中国人一看,韩国好发达啊!韩国人收入好高啊!实际上同样苦逼得很,只是在那种低成本的娱乐方面,确实很发达。所谓低成本,也就是一些电子产品之类的东西。就如电脑,没钱人也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娱乐,上个网的所消耗的资源,也就是一些电力,不到几毛钱的东西,但却可以让**丝们沉迷一整天。
当消耗性物质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日韩也就出现了一些精神娱乐项目。日本的漫画、援、交、av。韩国的整容、疯狂造星。这些玩意的成本都很低,漫画所用的纸张加印刷,一半也就是几毛钱,可以让**丝看一整天。
领悟了经济殖民的核心价值观,孙绎龙很快便有了新的想法:“如果是我们按照这个路线对朝鲜进行经济殖民,未来甚至可以让朝鲜的工人收入和********只低一些。”
“没错,朝鲜是我们的第一块经济殖民第,我们要想殖民更多的国家,就必须先树立一个模范出来。让那些小国家相信我们,认为只要跟着我们********混,就能像朝鲜一样发达。”沈凝云点头道。
………………………………
第203章 警告与威胁
不得不说的是,朝鲜第一个成为********的经济殖民地,一定程度上还是幸运的。{请在百度搜索哈,首发全文字阅读}因为********尽管在消耗性物质上会对朝鲜进行剥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朝鲜人还是可以有各种各样成本低廉的娱乐活动。这种娱乐会偏向于精神,当物质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如果有足够的精神满足,实际上也还是可以的。
沈凝云制定下的这种殖民核心理念,被后来的********很彻底的贯彻了下去。
‘‘‘‘‘
1915年,********整个国家都开始进入疯狂运转的状态,民族财团的投资随着出口的增加而一笔接着一笔向各省砸去。
李余盛是一名1913年移民到西域省的普通棉农,他在西域清池(伊塞克湖)边拥有一个主要用来种植棉花的小农场。
起初移民到这里的时候,遍地都没有人烟,听说都被国防军给杀光了。一开始日子过得很辛苦,开辟这块农场花了不少功夫。
为了经营这个农场,还掉银行的贷款,李余盛非常勤奋,不过上一年棉花价格一般般,虽然还是有不少的利润,但分期还了贷款后就不剩下多少了。
1915年,随着欧洲战争的爆发,棉花价格大涨。李余盛的农场全部种满了棉花,因为气候适宜,产出的棉花质量非常好,收购商都是抢着要。
这一年李余盛一家通过种植棉花,还掉银行贷款后,就赚到了将近三千银元,使李余盛一家迅速富有了起来。
像他这样在西域种植棉花的农场主非常多,因为战争的爆发,他们的腰包几乎都鼓了起来,几乎都赚到了钱。种植棉花,是一种很保险的行业。
西北政fu逐渐开始给棉农进行补贴,这个政策很快交给了中央政fu拨款实施,使这些棉农不会亏本,就算行情不好的年头,也只是赚得不多。
棉农是一种劳动比较繁琐的职业,此时民族财团在西域建立的棉花种植农场虽然使用了摘棉机,但是种植棉花依旧比较繁琐。如果棉农不赚钱了,那么就没有人去种棉花了。
这一年这些棉农赚到了一大笔钱,许多西域及西北各省的棉农都迅速成长为中产阶级。李余盛就是其中一员,今年赚到了钱,李余盛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买一辆小货车,方便农场的运输。
他还在农场里修个别墅,木构的别墅也不需要多少钱。如果还有剩下的钱,可以拿去投资买一些股票,可以获得长期分红。
‘‘‘‘‘‘‘
林庆喜原先则是一名乡下农民,如今在西北的工地上修铁路,对于林庆喜来说,这份工作虽然累,但是却感到非常满足了。以前在乡下当佃农,交租子就让一家人吃不饱饭,妻儿都得半饿着肚子。
如今在工地上做工,一个月的收入就高达40元,尽管交税后只剩下36元,但是却能够敞开的吃饱肚子了,而且工地上待遇很不错,经常能吃到肉,工地上还专门配备了医疗单位,修铁路的环境并不是那么艰苦,所以工地上死人的情况并不常见。
过去修铁路之所以死亡率高,主要是因为后勤跟不上,加上工程建设方为了尽快完工通车,让工人不停的干活。结果工人又吃不饱,也没有足够的睡眠和医疗,如果环境恶劣一些的地方,那么死亡率自然就很高了。
不过此时********的铁路修建并不是那样的,修建铁路的时候,后勤供应都是很充足的,而且还有医疗单位。后勤能够供应上,主要是有汽车运输队的存在。
林庆喜此时已经登记成为了工人户口,可以享有失业保险福利和养老福利,子女上学也有保障。
收入确实是增加了,不过开销相比农村自然也是增加了。子女要上学,家里要买房子。并没有出现钱多得可以不用干活的现象,不过日子却是好好得多了,解决温饱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子女可以上学,自己只要继续工作,还可以买一套房子,说不定还能买辆汽车。
现在到处都在建设,根本不怕没活干。而且林庆喜还把儿子送到学校,大儿子已经快中学毕业了,而且成绩很不错,明年就可以考大学了。如果考上个好大学,那么基本上林庆喜一家就可以成为中产阶级了。
这个时代缺乏人才,没有什么人才过剩的问题。所以大学生是非常吃香的,基本上到处都是抢着要的。
‘‘‘‘‘
王海东是个机床制造技工,他是西北最早的一批技工,凭着他的刻苦学习和钻研,上个月成功拿到了八级技工的证书,成为了一名顶级技工,收入顿时暴涨。作为一名精密制造行业的技工,普通精密制造业技工一个月的工资就有五十元,而达到他这种级别的技工,一个月的收入已经上千元了,比学校里的教授收入还要高。
王海东一家成功迈入顶级的中产阶级行列,他在兰州买了一栋别墅,家里还买了两辆家庭汽车,还安装了电话,并使用上了刚出现在市场上的洗衣机、吸尘器等电器。
最近王海东正忙于制造施工机械所需的精密机床,在西北,精密制造业技工从来都有干不完的活,不管经济是繁荣还是萧条。但是经济繁荣时期,制造任务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整个西北的精密制造业技工都忙得工作十二三个小时都算是正常的程度。
********的工业体系,基本上都是由他们这些精密制造技工在支撑着,没有他们工业就无法这么先进。
因为少帅沈凝云提出的各种先进公式及制造手法,王海东在吃透后,此时已是世界上顶级技工了,任何一个国家的精密制造业都无法与********相提并论了。此时的英法美这些列强,连狙击步枪的瞄准镜都造不出来。
‘‘‘‘‘
林宗成是江苏省的一名大地主,手上有上万亩土地。此前作为地主,并不是很有钱赚。因为粮价逐年降低,主要是列强输入粮食。再则生产力不够高,又是佃租制度。加之西北农业技术扩散时,各省粮食大幅度增产,导致粮价大跌。
不过好在西北见各省粮食产量大增后迅速减少了西北粮食产量,西北的土地开始增加饲用玉米的种植,以增加肉类产量,从而在各省购入粮食,终于使粮价稳定了下来。
林宗成敏锐的察觉到,传统的佃租制度已无任何前途了。中央已开始出台了佃租限制制度,坐在家里翘着脚收佃租的时代正在远去。
为此林宗成还专门跑到西北去考察,考察后发现,西北已经开始使用机械化种植技术了,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大型农机生产的场面,当场让他震撼了。
机械化农业下,一名劳动力甚至可以忙完几千亩土地的劳动。这让林宗成意识到,如果跟不上西北农业的发展,必然将会被淘汰。
两条路摆在了他面前,一条路是用土地入股西北的农垦公司,到时候依旧可以坐在家里等分红。不过毕竟是别人在经营,盈亏还是别人说的算,让他感觉不靠谱。因此只剩下第二条路,那就是自己搞农业机械化。
林宗成1914年在西北购买了联合水稻收割机,以及插秧机、耕耘机等农机,同时在西北聘请了一名农业技术人员,开始在江苏发展起了第一个农业机械化水道种植点。为此林宗成砸入了十万元进去。
而原先的那些佃农,则被林宗成遣散了。遣送这些佃农现在也变得非常容易了,因为遣散的佃农可以转为工人户口,就算是失业了也饿不死。何况现在到处都在招工,到哪里随便做做工不比在农村租地种田要强啊?
到了1915年,林宗成的机械化水道种植基地算是搞出来了,在西北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了杂交水稻种子,以及化肥。并用农机进行耕作,到了秋收的时候,每亩竟然平均产出高达350公斤。
虽然杂交水稻的最高亩产可以达到700公斤,但是机械化种植并不是精耕细作,所以产量达到350公斤已经很高了。在以前,没有杂交水稻和化肥的情况下,一亩地能产出个200公斤就是逆天的高产了。
350公斤的产量,一亩地的水稻能卖3。5元,一万多亩土地,让他收入达到了3。5万元,刨除几个工人和农机烧的油钱,以及请货车运货的钱,以及种子、肥料的钱,还有3万元的盈利。
这让林宗成大喜过望,只要三年多时间,就可以收回农机的投资了。而三年后,农机则是自己的东西。
而且使用农机种植的土地,三年内是免税的。三年后,税收也不是很高。国家对于农业机械化是极力支持的。
初获成功的林宗成顿时看到了一个发财的路子。立即学着西北农业的模式,自己成立了一家农垦公司。
而且周围的地主看到他的成功后,也纷纷跑来取经,也被林宗成拉来入伙,周围地主出地出钱,一起组建农垦公司,迅速就把土地规模扩大到了十五万亩。
接着林宗成又以农垦公司的资产做抵押,向中联储旗下的********农业银行贷款了800万元。
拿到这笔钱后,林宗成的农垦公司一边购买农机进行农业机械化,一边购入土地。不出几年,林宗成和一群地主组建的农垦公司就发展到了拥有三百多万亩土地的大公司。
因为欧洲爆发大战,首先有大量粮食可以出口。再则********在这种形势下工商业迅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转型为工业人口,而且收入大大的增长,老百姓的购买力变强了,不需要向以前那样节衣缩食,因此对粮食需求量大大提高,产出的粮食根本不愁销路。
林宗成的成功不是个例,在********限制佃租后,大量地主开始转型,有了成功的例子后,各省地主纷纷跟进,对土地进行了农业机械化改革。
大量的民资投入农业改革之后,西北农机基本上是供不应求。不过西北农机制造业的规模也迅猛扩张,1915年全年制造出的大型农机就达到了三十万辆,中小型农机更是高达上百万的规模。
这些农机刚生产出来就被抢购一空,迅速投入到各省的农业生产当中,迅速的提高了整个********的农业生产力。
农业生产力提升,所需的劳动力也减少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投入工业建设和生产当中去。
农业是工业的基础,此时中联储狂印钞票,如果无法生产出足够的食品,那么也就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所谓足则让,不足则争。任何一个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国家,粮食都是越来越贵。因为粮食一贵,有粮食的人都屯着想卖个好价格,或者屯着自己吃。结果本来均一均还勉强足够的的粮食,在大家都争的情况下就变得极为短缺了。
就像是买房子一样,价格上涨的时候买的人多。等价格下降了,反而没人买。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也有想通的地方。
只要食品供应充足,就不会通货膨胀。尽管印刷了很多纸币,但毕竟是有硬通货支撑着的。欧洲战争期间,物价虽然上涨,但是战争结束后,这些货币依旧是购买力坚挺的。
在农业的蓬勃发展下,各省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食品供应非常充足,所以没有发生什么严重通货膨胀,略微的膨胀还是有的,但这对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
有了农业的支撑,就可以有更多的人口去发展工业。
工业因为大量的投资建设,以及大量的商品消费疯狂发展,而大量的消费,又拉动了交通、电力等方面的建设。和动力的源头,实际上是货币量增加了,并具备了建设的技术,并且市场处于空白,有大量的消费空间。
只要老百姓手上有了钱,能消费的东西非常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