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战神-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001师作为主力,002师则还在编练之中,显然一个月的时间,只能拉出一个模子,还不能真正训练出一支军队,起码得三个月。
就算是训练三个月,002师的战斗力还是让人担忧,毕竟基层军官能抽调出来的不是太多,无法指导那些新兵们作战。为了让002师形成战斗力,001师的基层军官几乎被抽调了大半。
这样的抽调使001师的战斗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新的基层军官都是有些作战经验的士兵提拔上来的,只需要一定时间就能恢复原有的战斗力。
这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同时还编练了一支1000人,真正意义上的骑兵部队。这支骑兵部队,装备的重机枪只有5挺。
这支骑兵的主要作用,就是对甘肃、青海马匪进行清剿。
马匪因为有马匹,所以来去如风,极难对付。要想对付那些马匪,必然需要用骑兵来进剿。
这支骑兵不需要太高的个人骑术,采取西方人的骑兵训练方式,靠纪律来提高战斗力。
即一支骑兵排列成队列进行冲锋,看上去就像是飞驰的骑兵墙一样,与散乱的蒙古骑兵阵型有所不同。
在远程上,可以使用骑枪等装备,近战中则可以对敌人形成局部优势,往往传统的骑兵部队在和这种骑兵对砍的时候,一名骑兵要面对四五把兵器的围攻。如果都是这种纪律性极强的骑兵,在冲锋中则看谁能够保持阵型了。一旦某方忍不住用火枪,阵型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散乱,从而在肉搏战中遭遇失败。
这支骑兵部队,训练出来剿马匪是足够用了。
在正规军的编练如火如荼的时候,地方武警部队的编练也在抓紧进行,每个县视大小,编练50~300名武警,整个甘肃、青海各地,编练了近六千名武警,这些武警要形成较强战斗力,还是需要时间编练的。
武器方面倒是不缺,军工厂的88式库存不少,还从甘军手里缴获了之前卖出去的三千支88式。
不过88式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防沙方面,一旦有尘土、沙子进入,就很容易造成卡死的故障。
因此陇南军在作战中都要求士兵定期对步枪进行检查、清洗。
未来是肯定要对步枪进行更换的,但当前并没有太紧迫的需要,88式在中国战场上还是很先进的,其威力也非常不错。
除了武警部队,民兵训练也在展开,不过军队骨干士兵极为紧张,毕竟002师和武警需要编练,导致001师的新兵数量就增加到了三分之一的程度。
所以民兵训练主要是在马匪出没频繁的汉人聚居地展开,从而让当地汉民有一定的自保能力,进而压缩马匪的生存空间。
土匪倒是不足为虑,土匪机动力差,容易剿灭,而且陇南土匪被剿得差不多了,甘肃其他地区土匪不是那么多,主要是马匪。
其中河西走廊西部,靠近新疆一带的地方马匪特别多,青海的马匪也不少。剿灭马匪,也成为了稳定甘肃统治秩序与商业秩序的重要任务。
随着一系列的调整、扩编,这一年6月底,陇南军完成了作战体系和防御体系的建立。
行政体系经过一个多月的铺设,在饶应祺的指导下也建立了起来,饶应祺的经验极为丰富,使陇南军在铺设行政体系时少走了不少弯路。
这一年的夏收也如期而至,而陇南军造反并未给甘肃农业生产带去太多的破坏,整个甘肃的秩序维持得很不错。
河西走廊的小麦成熟了,这里是甘肃最大的产粮区,也是后来中国的商品粮基地,而此时的河西走廊,被开垦出来的土地,也仅不到三分之一。
此时的甘肃,素有银张掖、金武威的说法,因为土地资源丰富,没有人口上的压力,以至于河西走廊的汉民日子过得很不错,被饿死是不可能的。
苏春水今年已经十四岁了,然而年仅十四岁的他,此时却成为了陇南军排长,夏收一到,便接到命令,带领着士兵加入到了抢收夏粮的任务之中。
自加入了陇南军,苏春水凭借其小学堂的文化,以及较强的可塑性,被选入了陇南讲武堂学习。
然而本应学习三年才毕业,但是随着陇南军的扩军,苏春水年仅十四就被调到了02师担任实习排长。说是实习,日后还要回讲武堂继续进修,但和真正排长没什么区别。
吃了一年多军粮的苏春水,已经不是当初瘦小的模样,整个人开始变得壮实起来,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他带着一个排的士兵,来到了张掖的地头,帮助张掖汉民抢收小麦。来到地头,苏春水非常严格的执行着‘三大纪律’、‘八大注意’,帮助老百姓干活的同时,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各驻地的陇南军、武警,都纷纷加入了帮助老百姓抢收夏粮的行列当中,在陇南军的帮助下,这一年甘肃夏收顺利完成。
老百姓对于新上台的甘肃政府也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说这群人造反了,但是陇南军平时买卖公道,不践踏庄稼,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待人和气,还会在农忙时帮助老百姓生产,迅速赢得了甘肃汉民的称赞和爱戴。
新组建的甘肃政府同样也是如此,甘肃政府组建后,免除了各种杂税,同时还针对自耕农、佃农降低了农业税收,使老百姓在这年夏收过后,可以留下足够的粮食自用。同时食盐价格也降低了,解决了他们吃盐的问题。
在改组甘肃政府的同时,陇南集团也改组成为甘肃集团。
甘肃集团设立了多个分部,财团要施行垄断经营,人才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甘肃政府一上台,立即发榜招募各类人才。
甘肃军政府的榜文发出后,还真招募不到不少人。
甘肃文人也从陇南军身上看到了很多东西,很多有先见之明的文人都意识到,这是一支很得人心的军队,也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
不过甘肃并不是一个出人才的大省,中国的人才主要是出自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但是这些人才的投靠,也极大的解决了缺人的问题。
孙绎龙靠招募到的人,逐渐开始展开垄断经营。
首先甘肃军政府颁布了烟、盐、酒、糖专卖制度,专卖则交由甘肃集团负责,在专卖的同时确保一定的利润。
同时在甘肃施行粮食配给制度,即将商品粮统一收购上来,然后交由甘肃集团进行销售。
城市中的人口,则登记户籍,发放粮票,对粮食资源进行管制。且不允许地主、富户囤粮居奇,以确保甘肃不会饿死人。
显然以甘肃的人口和土地资源来说,只要财富分配上不出问题,就不可能饿死人的。各州县行政人员,也开始组织生产,一方面将那些没有营生的人口安排去进行农业生产,或是甘肃集团雇做员工,一方面在农闲时组织劳动力修缮水力。
徭役是肯定需要的,只不过各地徭役要视时节而定,农忙时节不能进行徭役,只有农闲时节组织徭役。
而且徭役不是征调民夫修建什么城墙,而是让各地民众修建他们能用得着的道路、水利,民夫不需要长途跋涉,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徭役制度。
………………………………
第041章:榆中工业区
祁连山,这是河西走廊边上一条东南走向的山脉,这条山脉将河西走廊与青海高原分隔开来。
安德森带着一群人探索到了祁连山脉。
“见鬼,这里地方怎么会有铁矿?”安德森骑着马,和一队士兵沿着山谷前进,此次安德森要前往一个叫镜铁山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在嘉峪关南面偏西的祁连山地区。安德森前往那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铁矿石,是沈凝云让他来的。
沈凝云自然记得甘肃的镜铁山矿区,这可是后世全国大名鼎鼎的少数几个机械化生产的大型铁矿,储量达到6亿吨,铁矿石含量在38%左右,尽管这不算是富铁矿,但是对于甘肃90%铁矿石都是贫铁矿来说,38%的含铁量已经非常不错了。另外镜铁山矿区碟矿有个特点就是易选,在选矿上非常方便,降低了开矿难度。
因此沈凝云按照记忆里镜铁山矿区的位置,把安德森派了出去,就是为了在勘探出同镜铁山碟矿后,准备日后在附近搞一个大型冶金基地。
国与国之间,拼的不仅是技术,还有钢铁。对于当前的沈凝云来说,核心技术和那些发明的技术理论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冶金业基础。只有想办法建设起一个钢铁基地,才能有一个最起码的工业基础。
安德森在山里转了几天,竟然真的找到了铁矿石,让安德森十分愕然,接着又在山里待了十几天,找到了一个特大矿脉。
“这个矿脉,起码储藏着三亿吨碟矿石。”安德森估算道,显然严重低估了储量,电报立即发了回去。
沈凝云此时已经与张奎发一起到了兰州,兰州目前已经被甘肃军政府当成中心城市,陇南很多人员都跟了过来。♀
为了建设一个冶金基地,沈凝云将地点选择在了兰州不远处的榆中县建立一个工业基地。
第一步要搞的就是耐火材料,这也是冶金过程中消耗比较大的。
沈凝云选择发展的还是平炉钢,平炉炼钢所需吊件比较简单,虽然无法与转炉钢相比,但目前世界各国都是用这种简单的技术。
只要建出第一座平炉钢,陇南集团就可以建立第二个、第三个。
平炉钢所需的耐火材料比较简单,但是不能炼制那些酸性矿石,因此具备局限性,但是在榆中县周围碟矿当中,还是符合平炉炼钢要求的。
这时陇南集团招募到了一个急需的冶金人才,这人叫白成明,曾留学英国,与郭士铭相识。
几个月前他接到了郭士铭的信件,面对陇南集团的高薪聘请,白成明安顿了家庭的琐事后,带着行礼在陇南集团武昌分部的保护下来到了陇南,来到陇南时,才知道陇南军反了。
白成明这才知道上了贼船了,不过想走却是不可能了。
经过郭士铭的苦心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下,白成明终于决定为陇南集团效力,陇南集团不仅给了他一个月一千两白银的高薪,而且还保证就算是陇南军失败,一定保证他的安全。
白成明来到榆中县时,榆中县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工地。
数千名工人正不断忙碌着,开矿的开矿,修路的修路。榆中县工业基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
按照沈凝云的规划,不仅要在榆中县建设一个钢铁厂,还要建设一个耐火材料制造厂、焦炭厂、轧钢厂、铸件厂。
算是要初步形成一个冶金体系,然后再以这个基础进行跨越式发展,直接跳到顶吹转炉炼钢技术的层面。
这种技术在沈凝云这样的穿越者眼中并不复杂,无非就是耐火材料和吹氧方面的技术,结构方面完全不是问题。
白成明看了一遍榆中县工业基地的情况,大感惊讶。这个陇南集团显然已经具备平炉炼钢的技术,但让很困惑的是,为什么还要高薪聘请他来做技术指导?
当白成明见到沈凝云之后终于明白了过来,同样也更加震惊。一个六岁大的孩子,甘肃军政府张大帅的外孙,可是陇南军政府的少帅啊!难怪人家没时间,少帅不可能成天蹲在钢铁厂培养技术人才,这样一来就需要别人来代替了。
白成明的到来,让沈凝云从平炉建设中解脱了出来,这个白成明的专业技术还是非常扎实的,建设平炉钢不是问题,同时还懂铸件、轧钢方面的专业技术,真可谓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于是沈凝云直接任命白成明为榆中钢铁厂厂长,并让他在陇南理工学院中成立一个冶金专业,立即开始培养专业人才。
此时的陇南理工学院,已经搬到了兰州。不过,专业内的学生,多是分散到各个工边实习边学技术理论。
沈凝云带着人,立即增加第二批建设项目,即将机床厂、机械设备制造厂、合成氨制造厂、火药厂、军工厂都在榆中县工业区成立新厂。
如果说成县的工业发展成果是初级的工业,只停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低级阶段,那榆中县工业基地,则更加高级,在大部分生产技术上接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级阶段,甚至是高级阶段。
与西方人的主要差距就是缺少足够多的熟练工人,以及完整的工业体系。
工业体系这个东西,就算是再低级,有与没有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低级的并不意味着造不出东西,有工业体系就意味着别人能造的东西自己也能造,只是质量没那么好而已。但是工厂、技术人员都有,只要得到更高的生产技术,就能迅速将这些技术应用到生产当中。
就像是后世的中国,太祖最大的功绩边是形成了一个工业体系,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崛起铺平了道路。苏联则是扑街,苏联那个国家,一个能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竟然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实在是不可思议。当苏联解体后,美国财团把苏联的工厂拆了大部分,导致苏联的工业体系崩溃,以至于后来经济连中国的广东省都比不上,只能靠卖资源度日。中国则不同,中国改革开放时,工厂没有被美国人拆走,尽管这些工厂比不上苏联,但却迅速的发展了起来。
以至于后来中国和俄罗斯的差距越来越的,俄罗斯在吃苏联老本,而中国却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技术不断滇升、工业规模不断扩充。
对于沈凝云来说,他坚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中国一定能够取得发展。中国人脑子又不笨,反而在理论、结构设计上非常擅长,后世中国经过发展,基本上也摸透了这些东西,只是在精密制造业上比欧美落后而已,因为精密制造业是不好跨越式发展的。
精密制造业靠的是人,长期的经验积累,然后一代一代人将经验传承下去。
此时欧美的工业技术在沈凝云眼中是非常低级的,毕竟还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走向大规模应用的时期,欧美工业传动机器还是蒸汽机。
蒸汽机生产机床是无法太精密的,此时陇南集团与欧美主要差距,只是没有那么多的熟练工人,第二个就是无法把机器造得很大。但在精密问题上,实际上差距不大。
其中机床制造上,主要的差距就是刀具制造等方面。
这年头,碳化钨刀具竟然还是德国的绝密技术,美国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才从德国那里得到了碳化钨刀具的加工技术。
郭士铭也随之来到了榆中县,他来这里是为了建设生产碳化钨刀具的相关工厂设施,在沈凝云超级特工眼中,碳化钨刀具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在他眼中几乎就是全透明。郭士铭拿到技术资料后,即开始忙碌了起来。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三个月,八国联军成功攻入北京城,开始在北京城大肆洗劫,犯下了各种恶行。
至于满清掌控者慈禧老佛爷嘛!则被吓得连夜跑出了北京城,而且一路上不敢声张,全都换上了普通老百姓的服装。
一路上甚至是没吃没喝没手纸,一路来到了太原府之后,条件才有所改善。
9月间,慈禧、光绪一行终于到达了陕西西安,而距离陇南军造反占据甘肃已经过去了四个月的时间。
一到西安,慈禧就又开始穷奢极欲起来。但是对甘肃陇南军造反一事,慈禧却也是高度关注。
在北京受了洋人的气,此时面对甘肃乱匪,就好像是找到了一个出气包,立即限期三个月内剿灭陇南乱匪。端方听了这个指令不由冷汗直流,但还是不得答应下来。
而此时,湖广总督张之洞送来了一万支汉阳造88式步枪,外加50万发无烟药子弹、50万发黑药子弹,让端方感觉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而甘肃马家军也在太原一路给慈禧护驾来到了西安,外加其他赶到陕西护驾的清军,一时间陕西聚集了数量超过5万的清军部队。
一场进剿在慈禧的推动下,再次开始酝酿。
殊不知,甘肃军经过四个月的整编、训练,同样也在谋划着向陕西发动进攻,特别是慈禧到达陕西之后,马上就被甘肃军给盯上了。
(
………………………………
第042章:兵临城下
甘肃军经过四个月的整编、训练和剿灭地方叛乱势力,并在青海获得了大量战马,因而具备了快速机动的作战能力。
甘肃没有铁路网,因此要快速调动部队,只能靠马匹。
尽管麻烦了一些,但是极大的增强了作战能力。
同样的,甘肃军这四个月的行动,在甘肃、宁夏、青海各地缴获了大批的金银珠宝,特别是马占鳌的临夏老家被甘肃军一锅端了之后,缴获了价值三百多万两的财富。
陇南集团的金库内,已经储存了价值上千万两白银的金银。而在各地粮仓中,也储存了足够五百万人消耗一年的粮食。
此时的甘肃军可谓是兵强马壮。
而甘肃、宁夏、青海各地汉民几个月下来也纷纷归心,甘肃军政府的一系列行政方式都获得了他们的爱戴。尽管某些势力经常叛乱,但陇南军通过构筑武警、民兵靛系,对付这些势力的叛乱的镇压能力不断提升。
甘肃军组建的一千人规模的骑兵部队,不仅对付马匪,也专门对付那些叛乱。
甘肃军政府在各州县设立的无线电台,可以在叛乱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把情况报告上去,并与周边州县的武警、民兵协同镇压,骑兵部队也可以迅速反应,第一时间赶往叛乱地点进行**。
这些势力因为没有境外实力的支持,叛乱手段比较低级,武器也很简陋,镇压起来难度不大,加上甘肃军政府的信息传递速度快,又有专门的军队负责镇压,因此这些叛乱不足以动摇到甘肃军政府对甘肃的统治。
甘肃军政府一定程度的解决了内部稳定问题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满清对于甘肃的封锁。
如果甘肃一直被封锁,甘肃就无法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不论是购买机械设备还是引进人才,还是向外输出商品都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奎发决定向陕西发动进攻,以逼迫满清承认甘肃军政府对甘肃统治权的合法性。
在清军开始向甘肃边境的宝鸡集结的同时,甘肃军也开始行动了起来。
驻守在陕甘边境的02师开始从渭河河谷向陕西发动进攻,战斗一打响,满清就在甘肃军的强大火力下迅速溃败了下去。
02师顺利的冲出了河谷,主力关中平原。
但是02师并为直接发动进攻,而是与满清在宝鸡一带发展成了军事对峙。
此时陕西清军已被打得闻风丧胆,敢与甘肃军对抗的,也就是那些还过苦头的外省清军。
陕西巡抚端方却是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三个月进剿甘肃军,这怎么可能?没看到甘肃军都打进陕西了。
为了阻止甘肃军的进攻,端方只好不断的向宝鸡集结兵力,并试图对甘肃军发动反攻。而马家军则十分踊跃的充当了先锋。
马安良、马福祥等马家将领可谓恨透了这群陇南乱匪,因为他们的老家河洲已经被他们一锅端了。
双方在宝鸡一带的渭水河谷发生了激战,宝鸡一带的渭水河谷宽得多,是一个宽5公里的河谷,不过渭水从中间穿过,将河谷分割成两半。
马家军组织了五千步军,两千骑军,从渭水南侧河谷,向甘肃军构筑的阵地发动了进攻。
这次进攻,让战场再次好似变成了屠宰场。马家军的两千骑兵刚冲到甘肃军五百米外,就遭到了恐怖的机枪火力网的扫射。
这些马克沁重机枪就如同一把死神镰刀,疯狂的扫荡着战场,一排接一排的马家军骑兵在扫射中倒在了血泊之中。
不到两分钟,马家军骑兵就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没有一匹战马是还能够站立的,很多骑兵连人带马都被打死了。运气好些的,只是马匹被打死了,聪明的倒在了地上装死,脑子比较蠢蛋的,则继续站起身拿着马刀冲锋,结果被甘肃军的步兵用步枪当场射杀。
跟在后面的五千步兵更是悲剧,尽管还进,但是马克沁机枪子弹却依旧呼啸到了他们身上。
这些步兵冲到六七百米的距离才遭到机枪的扫射,如果是一般军队,早已在扫射中溃败下去。
但是这些马家军则不同,他们一个手持兵器奋勇向前。
他们连老家都被甘肃军给一锅端了,这个仇自然结大了,大有哀兵必胜的气势。但是战争发展到这个时代,在平原地区的简单地形上作战,显然物质是比精神更占优势的。那些步兵和那些骑兵一样,同样是血肉之躯,如何能够抵挡呼啸而来的机枪弹,中弹后都纷纷倒在了地上。
战场形势变化实在太快了,前几分钟还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但在甘肃军面前却是如此的脆弱。排列成密集阵型的马家军,简直就是在送死,几分钟下来,马家军步兵都死了大半。
在后面督战的马安良见状脸色大变,当他命令吹响退兵的号角时,马家军大部分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