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赋-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就算朱棣拿下了附近县城,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臣愿率军前去剿灭叛军!”

    齐泰大声自荐,并且声称只要有十万人马,保证提着朱棣的人头来见。

    “哼。”

    朱允炆显然对齐泰已经有些失望了,刚才这货还说朱棣会被困在北平,结果朱棣已经将周围的县城都给打下来了。

    “皇上,微臣愿带军出征!”

    云子宸提出建议。

    “皇上,云大人没有实战经验,恐怕有些不妥,微臣建议动用耿炳文老将军,他可是跟随太祖皇帝打过天下的老将,经验十足,由他出征最合适。”张纯作为吏部尚书,对于各个官员自然是很熟悉,便给朱允炆提议让耿炳文出征。

    “张大人说得有理,而且现在耿炳文正在长江南岸布防,只要渡江,就能直扑北平,能够节省很多时间。”茹瑺也附议道。

    朱允炆沉思了片刻,最后还是同意了张纯的建议,“传令下去,由长兴候耿炳文率领十三万大军,跨过长江,前去北方平乱,不许杀了燕王,朕要亲自审问!”

    “好友,将朝廷所有的火器都交给耿炳文,将朝廷新装备的热气球也带去,让他务必在一月之内结束战斗!”

    朱允炆的命令下去了,耿炳文自然就要奉命行军,一想到两年前在长江上见到的朱棣,现在就要成为敌人,作为仅存的老将军,耿炳文也是无可奈何,这就是先皇造的孽啊。

    “将胡烨给我叫来,这些日子在书院里也过得太清闲了,是该让他活动活动了。”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之后,朱允炆便让云子宸去叫胡烨。

    此刻的胡烨自然还没有听说朱棣造反的消息,毕竟民间的消息肯定没有官方的消息灵通。

    此刻他正在跟阮安下象棋,因为现在整个书院,也就只有他的棋艺能够跟阮安抗衡,其余的老头子都已经被虐的不要不要的,见了阮安都绕道。

    “我说阮公公,你就不能换一个爱好么?比如说多建造一些建筑模型。”胡烨将象棋摆好,因为他又杀了阮安一局。

    “那可不行,我必须的要打败你才行。”阮安很兴奋,“还有,你小子可不能故意放水,不然我可不会放过你。”

    胡烨很无奈,正想着如何摆脱阮安的时候,救星来了,只见云子宸火急火燎的赶了过来。

    “胡院长,皇上宣你进宫。”云子宸面红耳赤的说道,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现在天都快黑了,还进宫干什么?”胡烨将象棋摆好,好奇的问道。

    “燕王造反了!”

    云子宸低声的说道。
………………………………

第四五四章 反燕的斗士

    胡烨最终还是跟着云子宸进了皇宫,本来阮安也想去的,但是想了想自己的身份,不过就是一个书院的教书先生罢了,也就不趟这趟浑水了,世道乱了,自然有高个子顶着,自己只要好好教书就行了,那群学生还等着自己上建筑课呢,话说都有好久没有给学生上过课了。

    朱允炆还是在奉天殿,貌似也不决定挪窝了。

    等胡烨来到奉天殿的时候,发现朱允炆依旧很恼火,连小李子都不敢靠近,想必是被朱棣的造反气得不轻。

    “胡烨,我四叔造反了,你知道么?”朱允炆见胡烨来了,便开门见山的问。

    “回皇上,微臣也是刚听魏阳候说起。”

    胡烨赶紧回答,总不能说自己早就知道朱棣要造反吧?

    “这么说来,你也是一点都不知情咯?”

    朱允炆阴里阴气的说着,仿佛内心有一股力量想要爆发,搞得胡烨胆战心惊。

    “回皇上,今日微臣一直在通判衙门和书院之间往返,确实很少了解外面的事情,对于这次燕王造反,微臣也是一无所知,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我看皇上也不比惊慌,燕王的卫队不是已经被调防北边了么?北平那么多朝廷的军队,肯定能将燕王擒拿的,皇上必当高枕无忧。”

    胡烨拍着马屁,虽然他也知道这个马屁一点用都没有,看朱允炆的脸色就知道。

    “哼,你自己拿去看看!”

    朱允炆脸色一寒,将之前看到的两封军报甩给胡烨,一份就是朱棣一晚之内攻占北平的,另一封就是朱棣一天之内连下五城。现在北平附近的县城都是在朱棣的掌握之中。

    “皇上,我看此事有蹊跷,就算燕王的军队能征善战,也不可能如此迅速。不会是守军里面有内奸吧?”

    胡烨很严肃的说道。

    “内奸?现在朝廷在北平的军队全都成了他的人了。这个时候还查得出内奸么?”

    朱允炆翻了翻白眼,随后看着胡烨。盯得胡烨满身起鸡皮疙瘩,这货不会还在怀疑自己吧?自己已经替你背了削藩的黑锅,现在所有的藩王恨得不是朱允炆,而是这个给朱允炆出主意削藩的胡烨。虽然胡烨只是被迫提出的,但是那些藩王不知道啊。

    “不知皇上叫微臣来所谓何事?微臣不过是一介文官,上战场打仗是不行的。”胡烨还是定了定心神,大声的问道。

    “让你去打仗?岂不是说我朝廷无人?”朱允炆鄙视了一眼胡烨,然后才说道,“朕叫你来,是想要你跟方夫子一起起草讨贼檄文。细数燕王罪状,通告天下,必须要言之凿凿,倘若不成。唯你是问!”

    胡烨听罢冷汗直冒,朱允炆这是把自己玩朱棣的死对头逼啊,先前让自己提出削藩,现在又让自己写讨贼檄文。自己肚子里就那一点点墨水,还写什么讨贼檄文,中个同举人就已经是走了八辈子的狗屎运了。

    “皇上,微臣才疏学浅,恐怕……”胡烨还想推辞,但是见朱允炆的眼神,还是将要说的话咽了下去,不是还有一个方孝孺么,那货是个大儒,这个东西应该难不倒他,毕竟历史上的讨贼檄文,也是那个老东西写的。

    “明天日出之前给朕起草好,长兴候出征之前,你必须要在全军面前通读!”朱允炆大声的说道。

    “长兴候,耿炳文,果然是他第一个出征。”胡烨听罢心里嘀咕着,不过随即领悟过来,这货不仅要自己起草,还要让自己通读,而且是当着出征的士兵面前,这样自己不就成了走在最前面的反朱棣斗士了么?朱允炆这一招够狠啊,也不管自己是不是跟朱棣有关系,这样一来,恐怕有关系,也只是敌人关系了。

    “你说什么?难道你不想去宣读么?”朱允炆见胡烨喃喃自语,便冷冷的问道。

    “微臣愿意,微臣愿意。”

    胡烨讪笑着,开玩笑,这个时候不答应,不是就明说自己跟朱棣有关系么?

    “对了,朝廷的热气球不够用了,这段时间通判衙门和书院你就不用去了,专心给朝廷制造热气球,现在朝廷行军打仗,很需要那玩意。”

    朱允炆随即又给胡烨下了一个命令,而且是不容反驳的。

    胡烨心中叫苦,你这热气球造出来也是活靶子啊,朱棣的神机营就专门打你这边的热气球,咱这不是做无用功么?

    但是朱允炆的话不容反驳,胡烨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答应了,等到朱允炆认识到这个问题再说吧。

    于是胡烨就只好跟着方孝孺来到翰林院,连夜起草那个什么讨贼檄文,当然,为首的自然是方孝孺,就胡烨那点墨水,给方孝孺研墨还差不多。

    “没想到啊,老夫当年竟然酿下此等大祸。”

    方孝孺看着胡烨在研墨,一边喃喃的说道。

    “夫子何出此言?”胡烨好奇的问。

    “当初燕王病种,老夫以为是他思子心切,才会建议皇上放了燕世子,没想到竟然助长了燕王的气焰,更让他今天有野心谋反,真是造孽啊。”

    方孝孺叹息一声,回想起当初劝说朱允炆放人的场面,他就觉得惭愧。

    “夫子言重了,你不是说了,人不仁不为人么,就算是我,我也会这么做,就算燕王是假装的,我也会这么做。而且我听过一句话,叫做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诸如周王、湘王之辈,都是一等一的好藩王,但是结果呢,一个在天牢里面自缢而死,一个在自己的王府里**而死,无一善终。”

    “还有代王、岷王之辈,虽然留下了性命,但是现在同废人有什么两样?难怪湘王曾言宁死不受狱卒辱,就算是我,恐怕也难以受这份屈辱,就不要提高高在上的王爷了。”

    “所以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夫子认为那些王爷是忍辱负重,被押解到南京来当囚犯,还是不受欺辱,**而死,亦或是以卵击石,反抗朝廷的削藩之策?”

    “所以依我看来,燕王造反不过是被朝廷所逼,其中并没有夫子的原因,夫子不比过于自责。”胡烨宽慰着方孝孺。

    “哦,看样子你对燕王造反没什么意见咯?”方孝孺听完胡烨言论,便得出了这个结论。

    “这不过是人在绝望的环境里的反抗罢了,没有什么意见不意见的。”胡烨无所谓的说道,“夫子,磨好了,可以动笔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削藩之策可是你提出来的,难道你就没有一点自责?”

    方孝孺提起毛笔,在砚台里杵了杵,好奇的问着胡烨。

    “夫子,你也认为那是我提出来的?难道你认为我不提,就没有削藩这件事了?难道你还不了解齐泰和黄子澄之辈?”胡烨翻了翻白眼,这方孝孺也是老江湖了,不可能看不出来自己是被逼的。

    方孝孺闻言摇了摇头,随后便提笔就写,完全没有停顿,看样子这货天生就是一个家。

    等胡烨一觉睡醒的时候,发现方孝孺的檄文还没有写完,已经是洋洋洒洒的好几千字了,看样子根本停不下来啊。

    胡烨猜测这货肯定是将自己之前对燕王的同情,全部化成了愤怒,全部倾注在了这一封檄文里面。

    只是你这老头子能不能顾忌一下我的感受?难道你不知道明天这玩意就是要我读的?这一长篇大论读下来,嘴巴不冒烟才怪了。

    而且你这一个个陌生的字又怎么念?难道不知道咱有很多字都不认识?

    但是方孝孺显然不注重胡烨的意见,还在上面给胡烨标注了一下,保证胡烨能够全部看懂,胡烨只得痛哭流涕,活该这货最后被朱棣诛十族啊,你对朱棣是有多大恨啊。

    天刚蒙蒙亮,方孝孺的讨贼檄文已经写好了,可谓是字字珠玑啊,正好符合了朱允炆的要求,将朱棣的罪状一一写了出来,比周王的十宗罪还要多得多,就连朱棣南下奔丧,都成了一宗无视先皇的大罪。

    当胡烨站在长江边上,面对着数以万计的士兵,迎着扑面而来的江风,开始朗读这一副洋洋洒洒的讨贼檄文的时候,不由得心中咒骂方孝孺。

    一片檄文读下来,胡烨足足花了一个时辰,就连主帅耿炳文都看不下去了,亲自走上来将胡烨给撵了下去,再读下去,就要耽搁行军时间了,这才给胡烨解了围。

    “长兴候,你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于是胡烨给了耿炳文一个祝福,算是他给自己解围的报答吧。

    “燕贼不足惧,且看我手到擒来!”

    耿炳文一脚将胡烨踹下去,然后就率领大军渡江,一路杀向北平。

    看着耿炳文潇洒的背影,胡烨只好摇头,这货还不知道硬接他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战斗,装备了神机营的燕军,绝对不是他这一群士兵能够抗衡了,恐怕这耿炳文会比历史上的更加的失败,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一个问题。

    不过这已经不是胡烨该担心的问题了,现在朱允炆交给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自己也被成功的塑造成一个反燕王的斗士,虽然演讲并不成功。
………………………………

第四五五章 云子宸的意见

    耿炳文的大军北上,带去的还有朱元璋留下的十几台热气球,更有朝廷为数不多的火铳,浩浩荡荡的朝着北平杀了过去。

    不过南京距离北平上千里,大军也要好几天才能到,朱允炆自然是不会闲着。

    比如说将朱棣周围的藩王拿下,不然跟朱棣相互呼应,不是给自己添堵么?

    于是立刻就有命令强大的宁王和辽王回京,免得他们成为朱棣的同谋,毕竟两个藩王的军队加起来也不必朱棣的军队少,能为朝廷所用最好,至少不能成为朱棣的军队。

    辽王很听话,接到圣旨之后,就沿着海路一路南下,进长江口入京。

    但是宁王就没那么好说话了,坚决不回南京,因为回去的王爷有什么下场,他都是看在眼里的,他跟湘王有一样的傲气,但是却也没有逃避到**的地步。

    于是朱允炆的圣旨就来了,要削掉宁王的王府卫队,整整三卫一万五千人被削减掉。

    但是这也只是明面上的,那朵颜三卫却依旧还是在宁王的掌握之中,朝廷现在也没有能力对宁王做什么。

    既然朝廷都知道宁王和辽王的重要性,没有理由朱棣不知道,所以一方面在加强北平防御的时候,朱棣也派人去跟辽王和宁王接触,不过由于辽王已经赶回南京,朱棣也就全力的拉拢宁王了。

    除此之外,朱棣也针对朝廷的讨贼檄文,颁发了靖难檄文,声讨朱允炆身边的奸臣,并且声称,这不是要造反,只是要帮皇帝清理身边的奸臣,比如说齐泰黄子澄之类的。再比如说胡烨这个人,不仅违背太祖皇帝的定制,宣扬削藩。还乞讨讨贼文书,乃是朝廷最大的奸臣。

    “殿下,这样把烨子归为奸臣,恐怕不妥吧。”张辅看着手上的靖难檄文,有些为难的问朱棣。

    “没什么不妥,这一切不都是他做的么?将他归为奸臣一列难道错了?”朱棣看了一眼张辅,现在的他已经是盔甲不离身,随时准备上战场。

    “你要知道。只有我们声讨他,他才能够安全的待在南京。”朱棣喃喃的说了一句,然后就让手下将靖难檄文分发北平各地。

    张辅闻言沉思了片刻,觉得朱棣说得有些道理,只有让胡烨背上奸臣的罪名,朱允炆他们才不会怀疑胡烨的身份,最后朱棣当了皇帝,他还不是功臣?

    不过张辅却头疼了,因为他家里还有个翘首以待的妹子。要是让他那彪悍的妹子知道她心上人背上了奸臣的名头,不知道会把家里闹成什么样子。

    上次就偷偷跑到南京去跟心上人约会,这要是知道了,还得不带着家伙事到南京去问个明白?所以张辅决定将映雪好好关起来。事情结束之前,可不能让她看到这份靖难檄文。

    “对了,派去大宁的人有消息了吗?”

    朱棣一边处理各地发回来的军报,一边问着张辅。

    “殿下。宁王虽然拒绝了朝廷的诏书,但是也没有明说会站在殿下这边,看样子现在还是举棋不定。”张辅回答道。

    朱棣闻言皱了皱眉头。然后才说道,“这个没什么,既然他没有跟辽王一样赶回南京,就说明他明白回归朝廷会是什么结局,想必他现在不过是在考虑得失罢了,等我处理完耿炳文的大军,亲自到大宁去一趟,他手中的朵颜三卫必须要拿到手。”

    “对了殿下,现在的热气球也已经装备部队了,是安排在城墙上,还是……”张辅问道,因为他现在掌管着朱棣所有的热气球,必须要处理好这个事情。

    “每座县城只需要一个,其余的全部装备机动部队。”朱棣回答,思索了片刻之后,对着旁边的柳升说道,“将神机营分派一百人出来,保证每一只机动部队都有十个神机营的士兵,既然耿炳文这次率领大军,肯定就会有热气球,一定要在他们的热气球发现我们的踪迹之前,将热气球打下来。”

    “可是殿下,现在神机营也才五百人,如果分派出一百人的话……”

    柳升有些为难,一下子就丧失了五分之一的战斗力,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无妨,神机营现在还是秘密部队,就是要每一只部队都有他们的身影,才会让对手感到恐惧,你就率领余下的四百人,跟随我的主力部队,跟耿炳文的主力部队决战。”朱棣摆了摆手,不再谈论这件事,而是跟他们商议起该如何防备耿炳文的大军。

    与此同时,被朱棣打上靖难檄文的奸臣名号的胡烨,正在皇宫里给朱允炆造热气球,已经有好几天都没有回无名府了,还不知道这玩意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说,你就不能来帮帮忙么?”

    胡烨一边忙着给绸布和竹篓缝合,一边对着旁边一动不动的云子宸吼着,这货来这里也一个时辰了,都不帮手一下。

    “胡院长,我可不会这个,皇上给我的命令就是监督热气球的进程,我可不能忘了本职工作。”

    云子宸耸了耸肩,他身为魏阳候,怎么可能去做这种事情。

    “监督、监督,有你这么监督的么,没见我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了,你不会穿针引线,给我倒杯茶总行吧?”

    胡烨翻了翻白眼,这厮还真是会享受,整个院子就一处阴凉的地方,都被这厮给站了。这八月份的天,南京正炎热着呢,太阳底下都快热的冒烟了,自己还得在这里做无用功。

    因为胡烨知道这些热气球的命运,肯定是被神机营打下来。

    云子宸也知道自己有点过分了,便去找来一壶茶水,将胡烨交到树荫底下。

    “我说胡院长,你可知道你已经上了燕王的奸臣名单了?”给胡烨倒上一壶茶,云子宸小声的说道。

    “奸臣名单?没想到我一个小小的院长,竟然也能入得燕王的法眼。”胡烨嘿嘿一笑,这个他早就预料到了,也就没什么惊奇的了,不过是朱棣演的一出好戏罢了,如果自己干了这些事,还不被打入朱棣所谓的奸臣名单,恐怕立刻满朝文武都会怀疑自己了。

    “胡院长就不觉得委屈?”

    云子宸一杯茶水下肚,这才觉得炎热的天气有了一丝缓和,好奇的问着胡烨。

    “什么委屈?是被燕王打入奸臣名单?或者是被皇上留下来打造热气球?”胡烨问道。

    “看来胡院长真是豁达之人,不过你放心,出自贼人之手的奸臣名单,在朝廷看来却是忠臣名单,等平定了燕王之乱,皇上一定会重赏胡院长的。”

    云子宸伸手拍了拍胡烨的肩膀,以示鼓励。

    “魏阳候认为长兴候的大军能够平乱么?”胡烨突然放下茶杯,小声的问云子宸。

    云子宸扫了一眼四周,这才警惕的小声说道,“我看不行。”

    “哦,此言何解?”

    “首先,长兴候是以防御见长的老将军,不然先皇也就不会将他调防到长江。之所以上次能够在四川平乱,是因为那不过是一群乱民而已。而这次的燕王之乱,乃是一群骁勇善战的军队,常年跟蒙古人作战,岂是一群乱民可以比的?而且长兴候缺乏拼劲,在燕王面前讨不得便宜,想要平乱是没有可能的,能够全身而退就已经不错了。”

    胡烨吃惊的看着云子宸,原来这货还是有脑子的,能够如此年轻的当道千户,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那魏阳候认为朝廷当如何平乱?”胡烨又问。

    “这次皇上就不该撤回辽王和宁王,如此一来,诸王就更加的人心惶惶了,

    只要朱棣振臂一呼,恐怕诸王就会响应。不过事到如今,让辽王会封地已经没有可能了,我看当务之急不是平了燕地的叛乱,而是要加强燕地周围的防御,只要将燕王围困在北平一地,久而久之,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燕王手下的军队开始动摇,让他们绑着朱棣来投降都不是没有可能。”云子宸说道。

    胡烨吃惊的看着云子宸,这还是那个心高气傲的云子宸么?什么时候这么有心计了?

    “魏阳候,按照以前的你,不是应该率领一支军队,直捣黄龙么?怎么想出这么一招来?”

    “其实就是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的道理,现在朱棣的军队一口气打下了北平,如果再让耿炳文的军队去给他们打出士气,恐怕就更加的难以收拾。而且朱棣的军队就是北平附近的人,对那里的地形很熟,朝廷的军队过去了,根本就讨不到什么便宜,还不如就地围困,以不变应万变。”

    “魏阳候有没有给皇上提过?”

    胡烨吃惊的看着云子宸,这厮这一招还真毒,如此一来,就算是朱棣拥有神机营,恐怕也出不了北平,要不了多久,就会士气衰落,到时士兵干出什么都有可能。

    “现在皇上怎么可能听这样的意见,他一心想要平乱,自然是越快越好,不然长兴候的大军也不会匆匆的就出发。”云子宸叹息一声,以他对朱允炆的了解,是绝对不会采纳这一条建议的,所以他根本提都没提。(未完待续。。)u
………………………………

第四五六章 耿炳文的兵败

    云子宸的建议终究还是没有给朱允炆提,因为他了解朱允炆,胡烨心中却在庆幸,还好云子宸的这条建议没有让朱允炆知晓,不然直接给朱棣来个围而不攻,历史还真的就改变了。

    “当真是一个小事件,就能改变整个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