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赋-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爱卿平身吧。”朱棣穿着一身龙袍,加上本就气度不凡,看上去竟然有一种莫名的气势,当那些文官抬头之后,看到现在的朱棣不由得吃了一惊。

    就是这份气势,就要比朱允炆强大了太多了,难怪朱棣能够一万人起兵。一路从北平打到南京来,难道这就是天意?

    所以只是一个见面,朱棣就给许多文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效果让他很是满意。

    “四年前。朕那侄儿受奸人蛊惑,颠覆太祖制度,剥削各地藩王,仅开封一地。就造成了数百百姓的伤亡,此乃大逆不道之事!”

    朱棣大声的说了起来,下面的百官便没有一个人敢再说话。都一个个老老实实的听着,毕竟朱棣不是朱允炆,没有那么好说话,指不定朱元璋时期的廷杖就会派上用场,屁股打开花那是家常便饭。

    “太祖曾经有言,倘若朝中有变,各地藩王必须进京勤王,维护天下安宁!朕谨遵太祖遗言,高举诛齐黄的名义,让朕那侄儿交出齐黄二人,清君侧。但是他被蛊惑已深,执迷不悟,朕便只有挥军南下,完成太祖遗愿。”

    “本来朕是诛齐黄、清君侧,诛杀奸臣便挥师北还!但是奈何朕那侄儿被蛊惑得太深,竟然不相信朕这个叔叔,点火**,朕之痛心!各位爱卿可知!”朱棣说着便是满脸的背上,就差流出泪来。

    胡烨在下面听得嘴角直抽,当皇帝果然是一门艺术,没两把刷子,还真当不来。至少让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撒一个弥天大谎,他是绝对不可能做到朱棣这么天衣无缝的。

    “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朕就行皇帝一职,管理大明江山!”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即便很多人都知道朱棣不过是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但是这个时候都得要高呼万岁,不然后果会很严重。

    “这是已故大臣方孝孺方夫子,为朕撰写的登基诏书。”

    朱棣说着拿起一本奏折来,那是方孝孺临死前写的,然后交给旁边的马三宝,让他宣读了起来。

    马三宝接过那诏书,上前三步,对着一众大臣宣读了起来,“燕王朱棣,太祖四子,奉天靖难,诛杀奸臣,今国君亡,为明江山,故此诏书,奉天承运,登基为帝!”

    “吾皇万岁万万岁!”

    马三宝一念完诏书,众人便再次大呼。

    “方卿家乃是朝廷肱骨之臣,前日却不幸身亡,朕深感痛心,为表朕的伤痛之心,追封方卿家为烈阳候,谥号忠烈!”朱棣痛心的说道。

    “皇上英明!”群臣又大声的说道。

    虽然方孝孺死了,但是胡烨此刻却已经没有了太大的负罪感,历史上的方孝孺,可是被诛了十族,现在虽然死了十几口人,却换来一个忠烈的谥号,想必也是值了。

    如今朱棣的皇帝名头有了,还有就是要去祭拜先祖了,这可是登基大典不可缺少的步骤。

    “众位爱卿,随朕到皇陵祭拜先祖,到天坛祭拜苍天,到地坛祭拜大地!”

    朱棣说完便带着一众文官武将走出奉天殿,先是去皇陵祭拜了朱元璋,还有那些从前过着穷苦日子的先祖们,他们不能享福,死后却能得到丰富的祭品。

    之后便是要走出皇宫,前往正阳门外的天坛地坛去祭拜。

    朱棣是皇帝,当然有特权,那就是乘坐马车出行。

    但是却苦了这一帮大臣,大热天的穿着厚重的官服,还得要在太阳底下走路,还没到正阳门,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

    文官还算轻的,那一众武官可就倒了霉,一个个穿着厚重的盔甲,估计里面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了。

    之前是张辅嘲笑胡烨,现在换胡烨嘲笑张辅了,没见张辅那厮脸色都变得绯红了么。

    这个现状,一直到了天坛,都没有所改变,反倒是更加的加剧,因为走起来还有风,一旦到了天坛,他们就要在太阳底下曝晒,那感觉,比蒸桑拿还要严重。

    然而这一切很快得到了改变,因为就在朱棣宣读祭天檄文的时候,老天立刻变了色,原本是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却突然间变得乌云密布。

    再往后,阵阵雷声大震,竟然是下起了瓢泼大雨!

    若是在平时下雨,这倒没有什么,但是现在是朱棣在祭天!难道说老天对于朱棣不满意?

    当然胡烨知道下雨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绝对跟老天爷扯不上关系。但是现在的人不会这么认为,为什么老天爷别的时候不下雨,偏偏在朱棣祭天的时候下雨?刚刚还是太阳曝晒,现在就大雨交加,这不是老天的惩罚是什么?

    朱棣的脸色很难看,他绝对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出,虽然他一世枭雄,但是也摆脱不了迷信,心里自然也就有些苦恼。

    但是他绝对不能表现出来,依旧是按照正规程序祭天。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穿着文官衣服的大臣,突然冲出了人群,朝着正在祭天的朱棣杀了过去,淋湿的袖子下面,竟然藏着一把锋利的刀子!在电闪雷鸣之下,显得格外显眼。

    “有刺客!”

    张辅大叫一声,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想要抓住那个大臣。

    此刻不止张辅动了,几乎是所有的大臣都紧张了起来,几个武将也都上前,将那个大臣制服,马三宝则是挡在了朱棣的背后。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

    那大臣自然不是这一众武将的对手,很快就被制服了,当刀子被夺走的那一刻,他如此仰天大叫。

    朱棣倒是没有任何的惊慌,祭拜完成之后,才慢慢的站了起来,在大雨中来到那个大臣面前。

    “景清,没想到是你。”朱棣看着被按在地上的那人,不动声色的说道。

    “景清!”

    胡烨听了这个名字,也是心里一动,史上这厮确实刺杀过朱棣,而且地位不低,当过北平参政,还当过都御使,没想到竟然会去刺杀朱棣。

    “哈哈,燕贼!你看见了么!现在连老天爷都看不过,在你祭天的时候,天降大雨惩罚你!”

    虽然被抓住了,但是景清却一点也不害怕,反倒是大笑了起来。

    朱棣的脸色变了变,他不怕人说他篡位,因为人的嘴巴是可以堵上的。但是他害怕天说他篡位,因为天的嘴巴是堵不上的,这一场大雨就是证明。

    “哈哈,怎么?得不到老天爷的承认,你这个皇帝就没有用!你就不配叫做天子!哈哈!太祖皇帝!你看到了么!你的儿子谋朝篡位!现在老天爷都要惩罚他了!”

    景清大声的吼叫着。

    “皇上!”

    张辅一手按着景清的脖子,一边脸色严峻的看着朱棣,这件事情必须要尽快的解决,不然很多建文旧臣会有动作的。(未完待续。。)
………………………………

第五三一章 靖难功臣录(一)

    天依旧在下着瓢泼大雨,而且是在朱棣祭天的时候,再加上此时景清竟然要刺杀朱棣,这一切联系起来,难免会让人质疑朱棣,难道真的是连老天都不让朱棣当皇帝么?

    场边那一群文臣,心里已经在打鼓了,所以张辅才会大声的叫朱棣,要朱棣拿主意,如果再拖下去,只怕是会出问题。

    朱棣的脸色很不好看,景清可以说是三品大员,在朝中也有些影响力,他没想到连这种人都想着要刺杀自己,难免往后还有人效仿。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出现,必须要杀一儆百!

    “来人啊,将景清拖下去,打入死牢!暴昭!你务必查清这景清的同党,全部连根拔起!”

    朱棣大声的对着旁边的暴昭说道。

    暴昭立刻应允,这祭天大典他是不能在了,赶紧让人押着景清离开。

    “哈哈,燕贼,你谋朝篡位!连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你看看这场大雨吧,你若还想继续当皇帝,只怕是要天下大乱,会有大祸事!哈哈!”

    即便是被抓走了,那景清也还是不忘破口大骂。

    张辅跟柳升等一众武将对视了一眼,他们并不站在一起了,而是分散着站到了周围,现在情况有些不一样了,他们必须要防止刚才的事情再发生。

    “苍天啊,难道你真的是在警示我么?”

    朱棣抬头看天,大雨依旧下个不停,一层层厚重的乌云,将人心压得喘不过气来。

    胡烨的心里嘀咕着,这明朝人也太迷信了,不过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非得要搞得像是天谴一样。但是明朝人就信这一套,自然胡烨说朱元璋是赤帝传人,还不是将朱元璋逗得心花怒放?

    既然如此。胡烨也准备继续编一个故事了,不然这件事情闹下去,可能真的会出问题。

    “皇上,以微臣看。这不是天谴,而是上天恭祝皇上的大礼。”胡烨突然上前一步说道,此刻他的官服已经被淋湿了,看上去就跟一个落汤鸡一样,但是现在没人敢笑。

    “怎么说?”朱棣正在愁怎么解决这一件事呢,总不能让天下人都说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吧?难道还能堵了天下所有人的嘴?

    “皇上,不知你可听说过西游记?”胡烨问道。

    “西游记,自然是听说过。”

    朱棣眉头一皱,心里猜想胡烨在搞什么鬼。这西游记他当然知道,胡烨早在北平的时候。就已经将西游记讲给那些小娃娃听了,还演了很多戏剧。

    “皇上,西游记里说,天上打雷是有雷公电母,老天下雨是有四海龙王。而且微臣听说这西游记是上古传说,所以可信度极高。”胡烨继续掰扯这,狗屁上古传说,就是他自己传出来的。

    朱棣的眉头松了松,他自然是知道西游记就是胡烨搞出来的,不过只要是跟上古传说扯上关系,胡烨应该就能解决今天的麻烦了。

    “所以今天的天降大雨。并不是上天来惩罚皇上,而是上天派出四海龙王来恭贺皇上登基,也只有让四海龙王来道贺,才能称得上是真龙天子!”胡烨大声的说道。

    “你们看!天上真的有四条龙!还在向皇上拜服!”

    张辅突然指着天上说道。

    胡烨抬头望去,哪里有什么四海龙王,就是黑压压的一片。全都是乌云!这尼玛也太能扯了,自己不过是讲一个传说罢了,这张辅竟然是直接子虚乌有,比赵高的指鹿为马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但是现在的百官是人心惶惶,他们正害怕暴昭查出什么端倪来。毕竟他们跟景清都是有过交往,以暴昭的手段,只要有一封书信,只怕是他们就要下大狱。

    现在张辅说天上有四海龙王,他们就相信天上有四海龙王,这样才能说明朱棣是真龙天子,才能说明是景清一个人发了失心疯,与天下人作对。

    于是在张辅一阵子虚乌有之后,文武百官通通下跪,对着朱棣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胡烨的嘴角抽了抽,简直是太滑稽了,不过他也不能说什么,赶紧给朱棣拜服。

    “哈哈哈!真龙天子,说得好!连四海龙王都要给朕来朝拜!朕不是真龙天子!谁才是真龙天子!”

    朱棣大笑一声,声音甚至还要盖过大雨的声音。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阵雨,只是下了一阵之后,大风一吹,将天上的乌云吹散了,大雨也就渐渐的停了,一丝丝的阳光开始透过云层照射而下。

    这一下,那些文官就更加信服了,只爱吃朝着朱棣跪拜。

    “那景清违抗天命,乃十恶不赦之罪!传令下去,即刻满门抄斩!”

    朱棣知道现在该给百官一颗定心丸了,便下令立刻处死景清,这样一来,那些官员也就放下心来。

    “皇上英明!”

    文武百官再次拜服。

    于是乎祭天大典就这样在一场滑稽的闹剧中结束了,只有景清为这一场闹剧付出了代价,胡烨则是再次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马屁精,但是拍马屁的功夫长进了不少。

    “烨子,没想到你懂得还挺多,大哥佩服的五体投地。”张辅笑着来到胡烨的身边。

    胡烨鄙视的看了一眼张辅,这厮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是瞎编的,这个时候不是来佩服的,而是来嘲笑的。

    “大哥更是火眼金睛,竟然能够看穿躲在乌云之中的四海龙王,二弟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胡烨也不示弱,很坚决的挖苦了回去。

    “我说你们两个就不要相互吹捧了,还是给我说说刚才的四海龙王在哪里,我怎么就没有看到呢?”

    这个时候朱能凑了上来,好奇的问张辅和胡烨。

    胡烨和张辅同时鄙视了朱能一眼,这厮就是个二愣子,竟然还真信了。

    张玉、柳升等人也迅速的离开了朱能,似乎是跟他走得进了,就会被朱能把智商拉低一样。

    “嗯?难道你们都看见了?快给我说说啊。”

    朱能皱着眉头,赶紧追了上去。

    “我就说那个小子是个马屁精吧。以前拍着太祖的马屁,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了太孙宾客。现在倒好,连这种话都说的出来。”

    文官之中,有些人便开始了议论。他们不是傻子,知道根本就没有什么四海龙王,无非就是胡烨为了拍朱棣的马屁,才胡编乱造的。

    “哎,这也是人家的本事啊,你看看太祖皇帝喜欢他,建文皇帝虽然没有重用他,却也是听取他的意见。现在攀上了皇上的高枝,日后比我们可要金贵了。”

    又一个文官叹息一声。

    “哼,就凭他也想攀上高枝?今天我就让他现出原形来!”

    李新听了这些话。却是不以为然,脸上露出一丝冷笑,再看了看远处正跟张辅有说有笑的胡烨,心里咒骂道,“臭小子。以前你要跟我作对,有太祖皇帝护着你,但是现在,没有人护得了你!就算是朱棣也不行!”

    很快,一行人跟着朱棣回了奉天殿,虽然现在众人身上已经不滴水了,但是衣服还是湿的。恨不能现在就回家换上一身干净衣服。但是他们不能走,因为接下来才是今天真正的大头戏,新皇帝登基,自然是要大赏群臣,特别是他从北平带过来的旧臣,跟他在靖难之役里面立过汗马功劳的武将。

    朱棣坐在龙椅上。用眼睛扫了一眼群臣,那犀利的眼神,立刻就让所有人选择了闭嘴。

    “朕既起兵靖难以来,奉天之命,诛杀了齐黄二臣。匡扶社稷,全耐麾下文武众志成城。今日朕已登基,便是文武功成名就之日,特此靖难功臣录,以示嘉奖!”朱棣大声一吼,强大的气场,将所有人都镇住了。

    朱棣很满意这个结果,然后将手里的一份圣旨交到马三宝的手里,让他宣读。

    马三宝接过圣旨,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开始读了起来。

    “张玉。”

    “微臣在。”

    张玉闻言大步上前,躬身而立。

    “奉天靖难,英勇无畏,舍身救主,是乃靖难第一功臣!赐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右府左都督!特封英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袭!”马三宝尖声尖气的宣读着,朝中众人都听着。

    光禄大夫、右柱国、英国公,这些封号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张玉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然而让他们吃惊的还没完,张玉的封赏之后,邱福也上前听封。

    “奉天靖难,作战英勇,从不请功,是乃靖难第二功臣!赐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府左都督!特封淇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袭!”

    “微臣谢主隆恩!”

    邱福闻言感激涕零,想当初他当初差点被朱棣给砍了头,若不是胡烨救他一命,他就成了孤魂野鬼。所以在靖难之中,他总是冲在第一线,也从来不邀功,只是默默无闻的给朱棣做贡献,现在一步登天,荣升淇国公!

    “朱能。”

    “俺……微臣在!”

    朱能闻言还想说俺在的,结果一想,现在是在朝堂上,怎么能这么没礼貌呢?

    “奉天靖难,英勇第一,从不退缩,是乃靖难第三功臣!赐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左军左都督,特封成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袭!”

    “谢主隆恩!”朱能也是大声谢恩。

    一众百官不知什么心情了,竟然一下赐封了三个国公!
………………………………

第五三二章 靖难功臣录(二)

    “奉天靖难,智慧无双,守城有功,是乃靖难第四功臣!赐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特封成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

    这是朱棣给道衍和尚的封赏,因为道衍和尚现在正陪同朱高炽他们赶往南京,所以本人也就没有来领,而且由于道衍和尚无子嗣,也就没有了子孙世袭。

    不过胡烨却是知道,道衍和尚不会要这些封赏,那货就是一个看上去平静,内心却是唯恐天下不乱的那种。虽然他在靖难之中有功,但是靖难完成,也就说明他最关心的事完成了,这些封赏他根本就不看在眼里。

    对于这样一个奇怪的和尚,胡烨是很好奇的,所以在他的明朝见闻录里面,专门给道衍和尚留了好几页空白,差不多都赶得上朱棣的篇幅了。

    如此一来,朱棣直接封了四个国公,本来历史上只有三个的,但是张玉因为胡烨的纸条活了下来,多以也就得到了英国公的封号,至于他的河间王的封号,估计得要等他死后才会追封。

    至于张辅,由于他老爹已经受封英国公了,本来属于它的封号,自然也就不可能给他了,不然一家出两个国公,简直是太吓人了。

    于是作战英勇的张辅,也只是虎贲卫的指挥使,毕竟他以后是要继承英国公的爵位的,不可能再给他一个爵位。

    随后又封了好几个侯爷,都是胡烨不认识的,毕竟他在北平也只待了半年时间,这几年跟随朱棣靖难的人不在少数。

    比如一个叫张武的,封为咸阳候,中府都督同知,食禄一千五百石。

    陈珪封为泰宁侯,后府都督同知,食禄一千二百石。

    郑亨封为武安侯。中府左都督,食禄一千五百石。

    孟善封为保定侯,右府都督同知,食禄一千二百石。

    王忠封为靖安候。右府都督同知,食禄一千石。

    还有胡烨熟知的李景隆,虽然这货是个草包,但是在朱棣包围南京的时候,打开了金川门放朱棣进城,这是大功一件。于是这货不仅曹国公的名头保住了,还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俸禄还增加了一千石,并且子孙世袭。

    当李景隆知道这个封赏的时候,简直是感激涕零。就连好多文臣都感慨朱棣的大肚,要知道当初李景隆可是率领五十万大军围困北平啊,差点把北平都给破了,没想到朱棣不仅不治理李景隆,还给他如此大的封赏。

    再有就是茹瑺。这厮也是第一批恭迎朱棣的人,为奉天翊运守正文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还取代了属于齐泰的兵部尚书,加封忠诚伯,食禄一千石。

    还有等等许多人,可以说是凡是第一批恭迎朱棣的人。都得到了封赏。凡是跟随朱棣起兵的人,基本上都是封侯封伯。

    张辅站在那里,一直对着马三宝挤眉弄眼,让马三宝看看是不是漏掉了什么,怎么会没有胡烨的封赏。

    马三宝也很好奇,他老早就跟在朱棣的身边。自然是知道胡烨跟朱棣的故事,也知道这些年胡烨没有少给朱棣办事,这靖难功臣录上,怎么会没有胡烨呢?

    胡烨倒是没有什么,没有就没有呗。自己本来就不是属于明朝的人,如果名字出现在靖难功臣录上,倒是出了问题。

    李新的脸上则是冷笑了起来,早些年朱棣起兵的时候,就点名要诛杀胡烨,还怎么可能给胡烨封赏?那不是打自己脸么?

    现在靖难功臣录念完了,也该他行动的时候了,他已经压抑了好多年,就等着这一天报复胡烨。因为在建文朝的时候,是胡烨提出的削藩,他总不可能去触朱允炆的眉头,说胡烨提出削藩是别有用心,想要挑起皇家之间的斗争。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皇帝已经换成了朱棣,胡烨也就成了正大光明的奸臣,他就不相信朱棣会不收拾胡烨!

    所以就在众人谢主隆恩的时候,崇山候突然站了出来,大声的说道,“启禀皇上,微臣有事启奏!”

    “嗯,有事启奏?”朱棣眉头一皱,这崇山候可谓是跟随他老爹起兵的老人了,本来这种人就该回家养老的,还霸占着崇山候的位置。

    “讲。”

    朱棣大声说道。

    “启禀皇上,当初皇上起兵靖难,诛杀齐黄,可曾提起过胡烨?此人才是提出削藩之计的罪魁祸首,如果不是他唆使建文,建文是绝对不会开始削藩的,也就没有了皇家的纷争,周王也就不会冤死狱中,湘王也就不会以死明志!”李新大义凛然的说道。

    然后上前一步,来到胡烨的面前,指着胡烨继续说道,“皇上,这小子才是最大的奸臣!其罪之大,大过齐黄!”

    “给老子闭嘴!”

    听见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