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民国做球星-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赛的进程相当乏味,双方都好像在打太极一样,慢吞吞且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攻防战。安碧沙罗也对队伍的进攻套路进行了调整,教练阮泰龙或者已经感觉到,235阵型的进攻方式,并不适合wm阵型,于是他把安碧沙罗的进攻重点放在了中路。
阮泰龙的这个决定正中益智的下怀,益智的中路防守本来就比边路的强。安碧沙罗的中路进攻被钳制,反过来又令他们的两个边锋变得无所事事起来。
阮泰龙在这个时候或者该抓狂了吧!益智的防守超乎他想象地严密,链式防守让他无可奈何,唯一的利好之处就是益智的进攻也是碌碌无为。
但是陈乐的一个临时决定,打破了他预期的比赛结局。
在比赛将要完结的时候,陈乐看着安碧沙罗竟然没能拉开两队的比分差距,于是起了绝境反击的念头。
此前他就已经用陈浩泽,替下已经累得像狗一样的赵翔宇。赵翔宇此人虽然擅长用脑子踢球,是陈乐欣赏的球员类型,但可惜就是体能较差。喜欢耍小聪明的人,或者都有这个毛病吧?
除了陈浩泽被换上,陈乐自己也在完场前上场,替下了王离峥。
陈乐的出现,让阮泰龙的心里立刻紧张起来。他为益智所提示,决意用两个人寸步不离地睇住陈乐,绝对不能让陈乐有拿球的机会!
陈乐的横空出世,给阮泰龙的足球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阮泰龙想不到,足球的阵势居然可以有这么大的变化。虽然陈乐的阵型体系只是展露了冰山一角,却是把阮泰龙的陈旧思维,恍如铁达尼号般撞沉了。陈旧与崭新两种思想,就在旋窝中持续碰撞。两者越是接触,阮泰龙就越是感觉到冰山的力量!
于是,他打发了尼古拉斯做前锋先行与陈乐接触,好让以后自己亲自上门的拜访和请教,不至于太突兀。
益智现在的链式防守,他就特别地有所感概。上一场益智与红带兵的比赛时,他就在一边偷偷观察,赛后他还向红带兵的球员打听他们比赛时的感受。可是当自己亲身接触到链式防守的时候,还是感到相当棘手。
他把益智的链式防守称为“刀轮”,意思是益智的清道夫防御体系加上后腰,就像两把刀一样,交错着刮扯陷入其中的猎物。很有越南风味的称谓,让人可以从中感觉到刀耕火种的原始,还有一丝血淋淋的战争意味。
陈乐的带球突破也是让阮泰龙惊奇的一面。阮泰龙从来就没想过踢足球可以像玩杂耍一样,当你被陈乐眼花缭乱的脚步动作迷惑的时候,就是你迷失陈乐身影的时候。陈乐出现之前,球员的带球不过是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只懂得直线向前,最终只能被困到边路去。陈乐则不一样,他总是可以通过身形的变换,把足球从你想不到的身体另一边滑过去。
所以说,陈乐的上场,让阮泰龙如临大敌。
陈乐也不负阮泰龙所望,虽然被两个安碧沙罗球员看管着,可还是拿到了足球。他通过不断的跑位,终于把贴身跟随的两个人甩在身后,然后示意益智的队友传球给他。
盯防陈乐的安碧沙罗球员,分别是一个法国人,一个越南人。法国人皮肤白净,越南人皮肤黝黑。这对黑白无常看见陈乐拿到球了,便死命地缠了了上去,不顾一切地用肩膀去撞陈乐,企图占领身位。
陈乐不肯吃亏,也用肩膀撞回去。
因为冲撞的动作在合理的范围内,三个人都没有支起肘部,所以裁判并没有上前干涉。陈乐虽然回到民国后没得过一口好吃的,每天都是番薯充饥,饥一顿饿一顿,可是他在穿越之前所打下的身体底子,还是给他带来了身体优势。两个安碧沙罗球员都被他撞得飞了出去!
这对黑白无常因为是同一方向而来,自然也是同一方向而倒。两个人倒下的时候都分别想攀住一些事物保持平衡,结果却是互相抓住了对方,最后相拥一起,滚在地上,好半天之后才站得起来。
陈乐失了两个阻碍,马上带着球往安碧沙罗的球门而去。
………………………………
第五十五章 突来的争议
益智与安碧沙罗的足球比赛,其最后的时刻,完全没有什么值得谈论的地方。可以一说的,仅仅是陈乐凭借着他那有点生疏,却又有效的盘球过人方式,成功地打进了扳平的一球。
此后陈乐再也没有获得持球的机会,双方“默契”地以平局完成了比赛任务,各自实现了赛前的意图,可谓皆大欢喜。
陈乐本来就对自己能不能进球,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到底他不是超人或球王,不可能单靠一人之力就可以主宰比赛的进程,所以能够在最后阶段逼平对手,已经是十分值得庆祝的事情。
现在,赛后最重要的流程,就是总结比赛和吸收经验。不过,今天的陈乐在比赛总结会后,决定对球队的战术作出重大的变化。
首当其冲的变化出现在后防线上。
黄崇伟和刘航的后防组合经受住了考验,这让陈乐起了四后卫平行站位的心思。其中黄崇伟打拖后中卫,刘航打盯人中卫,原本的左右两个中卫袁浩天和符康超,被分别拉到边路,打起了边后卫,
这种后防线的组合方式和防守方法,虽然在未来已经有点落伍,但是胜在与原本的链式防守相比变化不大,不至于让益智的球员感觉到突兀,自然容易了解。此外,它还可以作为见识上的跳板,为益智将来掌握以球为导向的四后卫防御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四后卫平行站位的最大好处,就是解放了边前卫。此后无论陈乐对益智的中场作出何种改变,都可以变得宽余很多。
这才是陈乐最大的目的。于是他趁热打铁,急不可待地推出了四后卫平行站位。
可惜,他的这个提议却遭到了黄崇伟的反对。
黄崇伟毫不客气地指责陈乐好高骛远:“不错,你说的新战术确实比链式防守优越,但是我觉得,既然这个新战术是以链式防守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那么,我们首先就应该好好地练习好链式防守,然后再来谈其它的。况且,我觉得链式防守完全还有很多的潜力值得挖掘!”
黄崇伟突如其来的反对,得到了大多数益智球员的赞同。民国人因为生活艰难,所以往往少年老成,做事喜欢求沉稳。可以说,黄崇伟的话也是出于好心,才说出来的。
但是现况看在陈乐的眼中,却是另一回事。他觉得自己的威信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自己为益智做出了这么多的贡献,却还是没能得到球员们应有的拥护。
他的价值,难道还不如之前一事无成的队长吗?也是的,他虽有教练之实,但是身份却只是益智的新学生,球员的新同学罢了。
陈乐感觉到,自己终于见识到什么叫“球霸”了!
可怜黄崇伟是真心拥护球队的伟大领袖陈乐的。他很有责任心地提出建议,结果却受到猜忌。
忠臣确实不好做呀!
陈乐在性格这方面无疑是与民国人有代沟的。作为生于20世纪末的少年人,好面子、爱虚荣是常有的思维。受到打击的他,眼睛当场就有点红了,觉得自己受到了委屈。现在的他还是有点懦弱。
好在陈乐还是有支持者的。
“既然有更好的,那么为什么不尽快地替换了原有的?”赵翔宇作为球队的新贵,无疑会十分坚定地站在陈乐的立场上。“我反而觉得链式防守过于保守,比赛往往会打得很难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被人压着打,处于绝对劣势呢!”
傅思远天生热爱进攻,链式防守向来不为他所喜。既然陈乐有心把进攻作为球队新的发展方向,那么就很应该支持。不过,傅思远这个人不喜欢说话,这时候只是用拼命点头来同意赵翔宇的说法。
失去位置的余昊也希望自己能在新战术中获得新生:“先别急着反对,陈乐还有下文没说完的!先听他把话继续说下去吧!”
益智球员进行议论时候,陈乐慢慢地收拾好了心情。
他从新放好战术板,把棋子布置到位,跟着一边摆弄战术板,一边继续论述自己的新战术。
“傅思远,你的进攻,我需要你进行得更加坚决和彻底!与对方后卫快平行的边路位置那里,将会是我们球队进攻的起点。那里明显是235阵型的漏洞所在。对手的两个后卫长期处于中路,而防守边路的那个半后卫,则位置过于靠前。于是刚才我所说的那个地方,其实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被忽略地带。”
陈乐重重地把代表傅思远的那枚棋子敲到战术板上,就放在刚才话中所言的位置上:“或者以前的人并非没有留意到这点防守缺陷,然而他们虽然想利用这个漏洞,却还没能设计出合适的攻击战术,或者是有了进攻战术,却缺乏完成它的角色球员。”
“现在,我就有这样的一个完美的进攻战术,傅思远,你有信心在这套战术中,能够扮演好角色吗?”陈乐说完,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瞪着傅思远。
傅思远听了陈乐的话,感觉自己好像听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事情一样。自己有如将要接过拯救地球的重担,恍惚间面红耳赤,呼吸着粗气,重重地点下了头。
“好了,其实没什么的,我把这套战术叫做‘下底传中’!也就是通过个人带球突破,或者配合把球推进到对方底线附近,然后传至对方球门前的一种战术。”陈乐不紧不慢地说道,边说边把下底传中的流程通过“傅思远棋子”示范出来。
“与过去的45度边路长传吊门相比,下底传中有很多优点。首先的一点是,由于球接近底线,因此传中时本方球员越位的可能性较小。其次,下底传中的时候,由于球接近底线,传中后即使球被封堵,获得角球的机会也相当大,这点对于防守和进攻都非常有利。再次,下底传中的球,它的角度一般是外旋往回飞的,更加方便攻方队员头球攻门,而且头球的效果会更加有力。最后,下底传中可以利用到球场的宽度,从而为队友进攻中路创造出时间和空间。”
陈乐在战术板上模拟着“下底传中”的进攻要点及优势,最后解释道:“如果说45度边路长传是传给对手禁区内的一个点,那么下底传中就是划过对手禁区的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我们将能够获得更多的破门良机!”
他说完之后,逐个地观察益智的每一个球员,发现他们的眼睛都分明地亮了。
其实,一个优秀的新战术,是绝对不会被人无视的。它的出现,就好像被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一样,往往来得很实在,让人看见了,会不由自主地说:“哦,原来还可以这样!”
或许会有顽固派对它进行讥讽和排斥,但绝对不会无视它的力量。在过去,因为交流的不便和国家间存有隔阂,导致很多技战术发展地十分缓慢。但是一旦到了二十世纪末,信息大爆炸之后,很多先进的新战术一经出现,马上就会出现很多模仿者。
霍顿在中国的经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的足球理论简直是影响了一代的足球人,至今还让已经退役的老国脚念念不忘。可惜霍顿仅仅是一个出色的足球讲师,而非是一个好教练。虽然他的理论现在广被运用,可是却没能留在中国。
陈乐的想说的话其实还没说完。在他的心目中,益智当今最理想的战术部署,就是“两翼齐飞”。他不但需要傅思远的边路进攻,还需要另一条边路的邰怡夫同样贡献出力量。他单单只是提及到傅思远,完全是因为这个人容易激将。
陈乐需要中场的两个边路球员,不停在两个禁区间上下往返。她们的场上位置,将由边前卫转变为梭子(shuttle)。
………………………………
第五十六章 梭子
“梭子”起源于70年代,被认可于80年代,盛行于90年代,及后却盛极而衰。它因为种种原因而迅速消亡,迅速得让中国球迷还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长什么样子,就几乎立马不见了。
据说,之所以外国教练总是不能在中国获得成功,就是“梭子”惹的祸。
各色外教的本意,是让某球员打“梭子”位置的,可是该球员却不知道什么是“梭子”,只能依照自己的错误理解去行事,结果变成了边后卫,或者是不上不下的边前卫。从这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足球以为自己是足球校园里的小学生,是大错特错的,你根本就连幼稚园都没能毕业,连这么基础的东西都不知道。
或者这就是国家的边路球员总是表现不佳,而且总会惹出事端的重要原因。
其实“梭子”是一种对球员特殊打法和特殊位置的称谓,与清道夫、自由人及锚人等相当。
而要说起“梭子”,就应该先从边后卫说起。
边后卫,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扼守边路的后卫球员。本方进攻时,它往往还需要压上参与。最早的事例可以追溯到1958年世界杯。在《贝利自传》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尼里顿桑托斯的踢法是亦守亦攻,他那粗得像树干一样的腿不停地前后奔跑,毫无倦意。早在对奥地利的那场比赛,尼里顿。桑托斯就主张不要单纯防守,而应主动进攻,那次我们的第二个进球就是他射入的。后卫射进球这种事在世界杯比赛中是极斯少见的。现在他已进入前场,我们正在瑞典队球门区。他朝我们大脚踢来一个很远的高球,我们用大腿停下来,再挑高一点,球往下掉的时候我来了个大转身,球还没有落地,来了个凌空射门。斯芬森奋不顾身地扑去拦球,但球在他的左方,他鞭长莫及,球势也太快,他来不及了。他扑倒在地上,手伸得很长,球还是飞进了网。”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知道“边后卫助攻”古己有之,而不象现在很多专家说的那样后来才出现,只不过当时的助攻,纵深和频繁度不如今天罢了。
不过,“边后卫助攻”被证实是普遍的、行之有效的打破平衡的方法,还得归功于拉姆塞爵士的442无边阵型。这个阵型虽然没有边锋,但边路进攻依然威力不减。它依靠边后卫的轮番助攻去占据边锋的位置,并发挥作用。
但边后卫参与进攻,还是有很多的缺陷与不足,它太刻板、太易预见甚至是缺少节奏,对手很易截断和封堵,甚至会成为对方反击的防守漏洞。
边后卫助攻,只有突然而快速的插上,方能见成效。
另一方面,边路防守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边线本身就是一道防守线。对手在边路控球时,即使只被一名防守队员进行紧逼,他也会感到至少有面对两人的压力,因此,教练都开始试着取消边锋。
边锋被取消,边后卫助攻不给力,“梭子”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
“梭子”指的是频频穿梭于一条球门线和另一条球门线之间的球员,它集边锋、边前卫和边后卫的角色于一身,但它又不是单纯的边锋、边前卫和边后卫。当对方进攻时、它应该作为后卫队员进行防守,而一旦自己的队近代球后他又会双层上变成前卫、前锋,一秒钟也不再耽于防守,失球后并不急于回撤,而是立刻开始紧盯对手,争取抢到球重新发起进攻。它是全面型足球的产物,欧洲人称之为“变锋”、意大利人取名“转动边锋”、阿根廷人则叫作“鼓风机”。
确切地说,“梭子”源于德国足球专家迪特玛尔克拉麦尔(国际足联讲师,曾于1976年至1978年执教拜仁慕尼黑队),他于1974年世界杯为对付荷兰队的全攻全守,而专门设计了“梭子”的战术打法。
如果一个原本的欧洲足球弱国,它的联赛俱乐部球队却忽然连续夺得了欧洲冠军杯,难得的是,该球队的成员还全是本土球员,那么以这支欧冠冠军俱乐部球队为班底组建的国家队,会是世界杯上的弱旅吗?
1974年的荷兰就是以这种强大的姿态,傲然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上。
如此有竞争力,而且具备全攻全守的先进战术的对手,怎么可能不被意图剑指冠军的东道主西德队所重视呢?
决赛中,早有准备的西德队针对荷兰的433阵型缺乏边前卫的固有弱点,发起了一轮轮致命的攻击。西德队首先以解放福格茨、施瓦岑贝克和贝肯鲍尔组成了一个紧实的三角防守根基;其余的球员几乎都囤积中路,给边路的两名队员布莱特纳(原左边后卫)和邦霍夫(原右边前卫)留下了很大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
布莱特纳和邦霍夫都改变了自己的踢法。他俩来回穿梭在整个边路,时而象卫、时而象锋,特别是对方大兵压境的时候,两人竟然脱离防守向中线游弋。
到最后,西德队如愿地捧走了金杯,荷兰队却无奈地成为了“无冕之王”。
西德队的成功,让世人开始体会到了“梭子”的威力,并行之效仿。因为“梭子”总是可以与三后卫联系在一起,由此产生的352阵型也备受推崇。所谓的“三五二”与“五三二”的相互转换的模式——进攻时压出成352、防守时回收成532,其实是错误的说法。
日本国家队的崛起过程中,也运用到了“梭子”。它用两个“梭子”球员,完成了原本应由六个边路球员负责的任务,其余的球员怎么可能不因此而显得接应点极多,配合精妙以及进攻立体呢?
不过,90年代的越位规则修改,使得三后卫的防守体系备受争议,盛行一时的“梭子”打法也因此受到了毁灭性的影响。此后国际足球就好像被洗了一次牌,一些不适应新规则的球队,例如阿根廷和德国这两个打“梭子”战术的国家队,比赛成绩变得一落千丈,仅能保留一个“强队”的头衔。而懂得利用新规则的球队,例如法国队和西班牙队则荣幸地加入了世界杯冠军的俱乐部。
当然,也有抛弃原有观念,重新崛起的国家。德国就是其中之一。别的国家,都是青年队延续成年队的打法和战术,德国则不然,它勇敢地用成年球队,去继承青年队的新战术和新打法,从而获得了如凤凰涅槃般新生。
至于意大利队,这个崇尚灵活运用足球战术的国家,好像每次的规则改变,都对它影响不大,反而可以占尽便宜。
直到2013年,“梭子”一词依然有影响力,很多外文报章都会引用它,但是更多的所指,却是两个能上能下的边前卫。
而陈乐为傅思远和邰怡夫两人安排的新角色,就是这样的两个梭子。或者可以用当今最简单最普遍的说法来形容一下,就是两翼齐飞。
下底传中,两翼齐飞!这是陈乐早就想完成的构想,随着益智球员的日渐成熟,球队已经可以初步尝试这个战术打法了!
………………………………
第五十七章 无妄之灾
最近的几天里,陈乐都显得闷闷不乐,精神不振。
赵翔宇以为陈乐还在为几天前的事情介怀。那时候,黄崇伟出声反对了陈乐的安排和想法。
当其时,陈乐的神色就有点异常,而这一点马上就被细心的赵翔宇所发觉了。
陈乐受网络文化熏陶,常会说一些“无厘头”的笑话,倒是因此与诙谐幽默赵翔宇交善,
赵翔宇视陈乐为友,于是起了让陈乐散心释怀的念头,便决定邀请他到自己的家中作客,吃一顿家常便饭。
陈乐听到了赵翔宇的邀请,顿时笑逐颜开。
其实,他不高兴的原因哪里是因为黄崇伟的反对。
年轻人头脑容易发热,往往会一时想不开,或者会暂时想得偏了,等到事后才会觉得当时的自己不可理喻。陈乐确实是被黄崇伟的泼冷水行径激得有点失落,但是冷静了之后再想一下,倒也觉得黄崇伟的话自有一番道理。
他也不是小气的人,因此很快地就把这件烦恼事给忘了。
至于陈乐没厘精神的缘由,实情是因为他实在是太饿了。
说实在的,比起当初的陈乐所在的工程队,益智学校的伙食已经算是优胜很多了。但是,民国人的饮食习惯又与未来的人相差太大。
最基础的一点,就是荤菜不足,油水过少。益智的饭堂,每天的主食是番薯糖水、番薯饭或番薯粥,餸菜则是用开水烫熟的番薯叶和蕃薯藤来捞粗盐。偶尔的改善伙食,只不过是把餸菜变成油炒番薯叶和蕃薯藤!
番薯的全身都是食物呀!还可以变着法子吃!
可怜陈乐正是处于长身体的时候,面对这种饮食情况,他真怀疑自己会因为吃了太多的番薯,而长成大番薯。
现在的陈乐,每日里都饱受胃酸上涌和肠道充满气体的苦痛。
好在他总算获得了好心人的打救。
益智的学生大多数家中富裕,赵翔宇也不例外。
陈乐想着,如果可以去他的家中大吃一顿,应该可以慰劳一下自己那辛苦的肠胃了。
尽管陈乐的心中是多么的急不可待,但还是需要考虑到赵翔宇家中的方便与否。于是直到周末,陈乐才于清晨出门,乘上了前往赤坎的“公交车”。
几经颠簸,陈乐终于无惊无险地到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