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古代的厨子-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政?”高阳公主有些发愣的望着他。

    周沐风也没有解释,低头在她脸上亲了一下,笑道:“反正对百姓是好事,同时给世家大族一个生存的机会,尽量减少革新的阻碍。”

    听到这里,高阳公主也不再问他,在她看来只要夫君说是对百姓好,那就肯定是对百姓好。而自己父皇对真心为百姓的官员都非常看中,尽可能的提拔重用。虽说自己夫君不喜为官,没有了升任朝中要职的机会,但相信父皇也绝对不会亏待夫君。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一直坐在院子里说着闲话,一直到太阳晒到院子时才回了房间。没有多久,脚步声就在门口传来,一个丫鬟急声说道:“少爷,少夫人,宫里来人传音了,说是准备好香案,圣旨马上就到了。”

    周沐风闻言一笑,起身道:“看来应该是没问题了,八成是新政事。你在房休息,我去接旨。”

    “夫君糊涂了,这圣旨可得咱们一起去接,若不然就坏了礼数。”高阳公主抿唇说道。

    周沐风抬手拍了拍额头,有些懊恼道:“哎,也真是的,你说我昨天怎么就忘了跟陛下说你怀孕的事,不然今天你就不用去接旨了。”

    高阳公主笑了笑,道:“夫君放心,没事的。时间也不早了,夫君快些去换衣服。”

    “行!”

    匆匆忙忙的,周沐风和高阳公主换好了衣服,又在前厅内摆好了香案。刚弄完,传旨的太监就带人来了。一进来,那太监就先行礼道:“拜见公主,驸马!陛下说了,公主有孕在身,站听便可。”

    高阳公主心里一阵温暖,拜谢道:“谢父皇恩典。”

    交代完了事情,太监这才走到香案前,伸手拿出圣旨,大声

    念道:“圣谕,跪听宣读。”

    周沐风闻言一愣,眉毛一阵跳动,这老皇帝不会是说话不算数,要给我升官吧?好像也不太可能,不说别的,朝堂的那些大臣肯定也不会同意。算了也不想了,这老狐狸总是神神秘秘的,谁知道他要干什么,听着吧!

    收起来思绪,周沐风在地上跪下,大声说道:“臣,周沐风接旨。”

    “圣谕!逍遥候周沐风一心为民,创办百家书院,以身传教,正人心,育德行,乃天下第一学府。今加封为大唐古师,修夫子庙于芙蓉池畔。赐丝绸一千匹,稻米一千石。此喻。”

    “谢陛下!”周沐风好喝后起身双手接过圣旨,脑袋有些发晕,老天爷,这可是修庙啊!老皇帝这是要干什么,玩的也太大了吧!

    然而还没有等他说什么,太监又从袖子里取出一道圣旨,打开念道:“陛下圣谕!”

    周沐风和高阳公主面面相觑,这什么情况,一连两道圣旨?

    两人的疑惑中,太监继续念道:“朕闻公主喜结珠胎,甚感欣慰。今赐人参百斤,燕窝百斤,首饰三箱,黄金千两。稳婆三名,丫鬟十名,裁缝两名,照顾公主起居。”

    话音落下,周沐风当场就傻了,忍不住倒抽了口气凉气!我靠,长这么大第一次听说人参和燕窝是论斤的……

    “驸马?驸马?”

    周沐风回过神来,一脸苦笑的说道:“陛下这赏赐也太重了些,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太监一阵大笑,说道:“这是陛下的一片心意,驸马就接着吧。奴才传旨这么多年,像驸马这样得陛下恩宠的可不多。”

    周沐风笑了笑,也听出了太监话中的意思,于是开口说道:“那也是陛下圣明。”

    太监点了点头,看了看外面的天,便说道:“时间也不早了,奴才这就回宫复命了,驸马公主留步。”

    说完,太监便带着人走了,周沐风在将他送出了府外后,重新回到院子里,望着摆满了的大大小小的箱子,有些发愁道:“你说陛下也真是的,金银首饰给的多也就算了,大不了留着给我闺女。但这人参和燕窝一下子弄了这么多,往哪里放啊!让咱们每天当饭吃?”

    “噗嗤……”高阳公主忍不住一笑,说道:“净瞎说,哪有人把人参当饭吃的,没事也都吃出毛病了。”

    “说的也是,要不然往外卖一点?不行,好像御赐的东西也没人敢要。哎……愁死我了!”

    先不说周沐风和高阳公主正面对院子里的一大堆东西发愁,就说老皇帝在得到太监的复命后,立刻大笑起来。

    “哈哈,朕就知道这化粪池接不下来。这样也好,给他点压力,免得这小子欺负朕的闺女。”

    太监闻言,急忙说道:“陛下圣明!今日奴才传旨去时,看驸马和公主感情非常好,听下人说还一起在院子里乘凉来着。”

    “呵呵,算他识相。”老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明日传旨,让周沐风去教育部,协助魏相落实义务教育及新政推行事宜。”

    “是!”


………………………………

第二十三章  新政(3)

    忙忙碌碌一整天过去了,周沐风拖着疲惫的步伐从水库上回到了家,一进门几个丫鬟就端来了凉温的茶。喝过了茶,周沐风火急火燎的就朝着房间里走去。

    推开门就看到高阳公主正和梦儿坐在一起缝衣服,便笑着说道:“怎么也学起做衣服了,陛下不是派了裁缝来了?”

    听到声音,二女急忙放下手中的活,梦儿起身迎了上来,伸手接过周沐风的外衣,同时笑道:“姐姐说,别人做的衣服再好,也没有自己做的穿着贴心。”

    “呵呵,衣服不都一样穿,不过想做就做,主要是开心就好。”

    “嗯!”高阳公主笑了笑,抬头望着满头大汗的周沐风,有些心疼道:“夫君这是上哪去了,满头大汗的。”

    周沐风抬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搬了凳子在床边坐下,笑道:“本来是去书院看他们安排考场的,谁知道去了才知道今天书院放假。然后就被拉着去了水库,晒了一天的太阳。早知道就不去了!”

    高阳公主抿唇一笑,伸手拿出手帕擦了擦他脖子上的汗水,说道:“这水库可是大事,修筑可不能有半点马虎,夫君去看看也好。算算时间,马上就要农田灌溉了,若能在旱季来的时候修成水库,今年大家的收成肯定要多出几斗了。”

    “这谁知道,不过能多出一斗也值得。”周沐风呵呵一笑,伸手拿过高阳公主缝制的衣服看了看,说道:“对了,陛下今天有没有什么旨意过来?”

    高阳公主点了点头,道:“父皇那边没有,倒是魏相中午差人传话了,让夫君明日去尚书省,说是明日进行教育部搬迁大典。”

    “搬迁?”周沐风眉头一皱,说道:“他们要把教育部独立出来?不过长安城内好像也没有多余的地方吧!”

    高阳公主笑了笑,说道:“你呀,就会找理由偷懒。今天爷爷可是说了,你若明天不去,他就带人亲自过来。”

    周沐风额头闪过一道黑线,这是威胁,裸的威胁!

    “哦哦!姐姐不说梦儿差点都忘了,今天去酒楼的时候看到好些官员进了芙蓉园,也不知道跟这个有没有关系?”梦儿端着盘子从外面走了进来,听到了两人对话后随口说道。

    高阳公主眼睛一亮,笑道: “那便是了,八成是要搬进芙蓉园了。百家书院和监察院都在芙蓉园,再加上教育部,这革新的机构就算是聚在一起了。”

    梦儿端了盛有安胎汤的碗走到床边,听到高阳公主这么一说,立即笑了起来:“那倒是好呢,省得夫君两边跑的麻烦。”

    周沐风翻了翻白眼,说道:“是啊,这样也可以充分压榨我的劳动力!说的好听,是给我减少负担,其实就是让我把这个都给管上!”

    梦儿和高阳公主闻言对望了一眼,齐齐笑了起来,他不说别人还真想不多这么多。不过想想以前陛下对夫君的手段,夫君能这么想也不奇怪。用他的话来说,世上本无机灵人,被坑的多了就有了。

    不过明白归明白到,这做妻子的还是得劝他上进,于是高阳公主摇头说道:“夫君说的是,但这新政放眼大唐唯夫君一人最为熟知,而且这也是实现盛世的关键。虽说累了一些,但能早日实现盛世

    ,爷爷就能早日辞官回乡了。”

    周沐风一听伸手一拍自己的腿,道:“好,那就干吧。争取早点离开这鬼地方!明天就把人聚集起来,告示给我五百里加急往各州府送。要迁移咱们就轰轰烈烈的迁,玩一次大的!”

    梦儿望着激动的周沐风,急忙说道:“夫君这样是不是有些过了?万一陛下怪罪下来可就不好了。”

    “放心吧,我猜的不错的话,陛下还巴不得闹的动静大呢。不说这个了,你快把这安胎汤喝了。我去书房写点东西!”

    根据周沐风估计,若是自己猜的不错的话,那件事就要做出最后的了结了。若不然一旦新政正真的提上了正面,就真的成了一场大灾难了。所以,这有些东西还得提前做好准备,免得被打的措手不及。

    急匆匆的,周沐风来到了书房,提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字后,装进了信封,扬声喊道:“来人!”

    一道黑影从窗外蹿了进来,单膝跪地道:“宗主!”

    周沐风伸手将信递给他,说道:“将这封信送去相州,交给刘仁轨刘大人。送完信后就留在相州,听从刘大人调遣。”

    “是!属下明白。”黑影接过书信,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交代完了事情,周沐风迈步走到窗前,目光望着风中摇曳的枝叶,口中喃喃低语:“你到底会从哪里开始呢?”

    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轰轰烈烈的革新开始了,伴随着悠扬的钟声,玄武门口大批的官员手持文书整齐的站在广场上。官员后面是一辆辆满载卷宗的马车,由随行士兵押送。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天际线上出现第一缕阳光,所有人身躯齐齐一振,呼吸也变得格外急促起来。

    “陛下有旨,打开宫门!”

    “陛下有旨,打开宫门!”

    ……

    声音层层传出,厚重的宫门缓缓打开,露出了一支身着黑色战甲的士兵。以及道路两旁,人山人海的百姓。

    “向左向右转!”高昂的吼声划破长空。

    “轰!轰!”伴随着两声巨大的响声,士兵们从中间分开,对面站于道路两旁,动作整齐划一。

    仅仅只是一个转身的动作,便已经让围观的百姓刹那间呆立当场,沉寂了片刻后猛地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好!”

    “太厉害了,太厉害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厉害的军队!”

    “哈哈,那当然了。这可是咱们大唐最新训练出的军队,当然厉害啊!”

    “咦……快看,快看!”

    话一出,所有人都齐齐朝着他指着的方向望去。只见大道中央中一骑绝尘,直奔皇城大门口,战马长嘶一声,猛地定在原地。

    “检察院执法军奉命前来护卫,请魏相下达命令。”周沐风大声说道。

    皇宫内,魏征向前一步跨出,目光扫过宫门外的大军,沉声喝道:“大唐教育部迁移正式开始,请旗!”

    声音落下,周沐风翻身下马,大声吼道:“敬礼!”

    “轰!”战士们齐齐抬手面向龙旗行军力

    ,衣袖与战甲间的摩擦声,如同雷鸣。

    礼仪过后,周沐风迈步上前在城门处从魏征手中接过皇帝赐给教育部的大旗,两人目光汇聚下,魏征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些许微笑。

    这注定是历史上伟大的时刻,虽然没有人能够理解,一个新的部门迁移,为什么会有这么盛大的排场。但直到多年以后,后人在翻阅这段历史时,才猛地发现,原来这段城门口大旗的移交,并不只是简单的移交旗帜,而是告别往昔,迎接新政的起点。

    大旗被高高举起,穿行过大军中央,早已等候在旁的李晨风与紫蝶衣一左一右上前护卫。随行的执法军也在同一时间整齐划一的掉头,护卫着龙旗穿行在街上。

    旗帜交接完毕,魏征也在人的搀扶下上了官轿,率领着数十名教育部官员,以及一车车的卷宗,浩浩荡荡地往芙蓉园而去。

    一路疾行,百姓一路跟随,一直追到了芙蓉园。平整的汉白玉地砖,巧夺天工的栏杆,以及不知何时修建成的广场上,此刻已被大军戒严,这里将是今天的主场!

    天际线中龙旗冒出了头,纷乱的人群顷刻间寂静无声,所有人的静静地等待着。

    突然,嘹亮而又庄严的声音,冲天而起:“正步……走!”

    一声令下,广场上接连响起三声巨响。正步,抬手,下落,劈枪,一气呵成。庞大的杀机如同狂风般,顷刻间席卷整个广场。所有人都激动的无法言语,干涸的嘴唇哆嗦着,泪水便湿了眼眶。

    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的军队,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有他们在,我们很安全!

    龙旗被护卫着来到了广场,在每一个人庄严的注目下,升到了顶端。

    “礼毕!”

    “请古师宣读教育部通告!”

    声音落下,周沐风重新走上了旗台,站在龙旗下面对着眼前上万的百姓,大声说道:“奉陛下圣意,从今日起大唐教育部正式成立,主管天下教育事宜。以人为本,施行义务教育,但凡年未满十五周岁者,考核条件通过,皆可参加入学考试。此令今日起,举国通告。”

    “好!好!”

    “终于出了!通告终于出来了,我儿子能读书了!”

    “万岁!大唐万岁!”

    “陛下万岁!”

    ……

    振奋人心的消息,让几乎所有人都流下了热泪,大家都发疯了一般大吼,跳跃欢呼。这一刻,历史已经改变,新的时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然而,这样的欢呼显然是不够的,在人们欢呼雀跃当中周沐风再次扔下了重磅炸弹:“接下来请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请郑国公为大家通报大唐汉语字典编撰情况!”

    消息一出,所有人先是一愣,接着神色大喜,字典的事整个大唐的百姓都知道,如今突然提出此事,那岂不是意味着字典要编写成了?

    那个号称天下第一的书籍,重要要成了!

    没有任何意外,全场掌声雷动,百姓们红着眼眶,恨不得一个个的将手都拍碎了。这是梦啊,孩子们的梦啊!有了字典,就能读书识字了!就再也不会受人欺负了!


………………………………

第二十四章   新政(4)

    在人群的欢呼声中魏征走上了旗台,原本对于这样安排十分排斥的他,第一次产生了认同感。

    他清楚的记得,两天前陛下召见他们商议迁移教育部事宜时,对周沐风的评价:生性散漫,想法稀奇古怪,却不失高效便捷。若能加以引导,必为国之栋梁。

    这一番话他原本以为只是陛下因公主原因,对周沐风有所偏爱。如今看来,并非完全如此。今日迁移之礼,开始自己还觉得有些小题大做,劳民伤财。但现在细想起来不由得有些吃惊!大军迎旗,不但显示出此次礼仪的重要,而且也通过军队展现出新政实施的决心。未开战,先震敌胆,最大限度减轻了新政推行的阻碍!

    想到这里,魏征忽然有些明白了老皇帝的意思,深吸了口气目光扫过周沐风的面孔,又迅速移开,开口说道:“今日教育部正式成立,按大唐新政规定,做出如下通报。参照汉语拼音字母以及声调,新编大唐汉语字典共分二十六个大类,每大类划分四个小类,现已完成编撰十六个大类。为加快进度,教育部决议迁移至百家书院,与文学院合并,进行后半部分编撰,预计年底完成编撰。”

    话音落下,所有人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同时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尽管字典此时并没有完成编撰,但成绩也足够令人振奋!

    望着百姓的激动的面孔,魏征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似乎情绪波动太过于巨大,牵动了阵剧烈的咳嗽。

    周沐风见此,急忙上前伸手将他搀扶住,有些担忧的说道:“魏爷爷,要不要休息一下,下面的我来通报吧。”

    魏征摇了摇头,喘着粗气道:“教育部是新政的基础,容不得任何差错。你虽才智出众,新政也由你提议。但你资历太轻,出了长安便很难让一些人心服。所以,今天你不适合!”

    周沐风一脸苦笑,他知道魏征说的并没有错,这是整个时代的悲哀。在这个看资历的时代里,能力根本就不被重视,长此以往国家势必衰败。这不是谁一个人错,而是整个时代都是如此!

    叹了口气,周沐风在魏征的注视下松开了手,转身退下了旗台。很快的昂扬的声音再次想起,义务教育的施行方案,新政中百姓监督教育部官员的革新点……一条又一条的详加解释。

    阳光下,周沐风望着高台上,满头花白长发的魏征,极力站立在原地的样子,鼻子忽然有些发酸。这本该是年轻一辈人要做的事情,如今却要一个疾病缠身的老者来完成,这时代是有多么的悲哀!

    轰轰烈烈的教育部迁移仪式在百姓的欢呼声中落下了帷幕,魏征因体力不支早早离场,周沐风接管了后续工作。

    伴随着大批的军队正式进驻芙蓉园,教育部迁移也终于落下了帷幕。

    百家书院内,周沐风负手站在园子的门口,指挥着一众官员拆封清点文案。

    脚步声响起,紫蝶衣满头大汗的走了过来

    ,面色严肃道:“大人,从弘文馆内带出的全部文书已经清点完毕,各类诗书典集数目均确认无误,汉语字典所使用相关书籍确认无误,字典初稿确认无误。”

    周沐风点了点头,说道:“嗯!既然交接完毕了,就让人按照规定存放。”

    “是!大人放心,属下已经安排下去了。只是这百姓监督执法事宜,这如何处置?”紫蝶衣说道。

    周沐风一拍额头,笑道:“都忘了告诉你们了,这可是重中之重。你去找人拉一袋水泥和一车沙子来芙蓉园门口,我要做块黑板。对了,把修路用的工具也都带上。”

    紫蝶衣一愣,道:“大人要这些做什么,工学院工匠多的是,要修路让程将军派人来就行了。”

    “不用,一块黑板咱们两个弄就行了。程亮他们这会在修水闸和大渠本来人手就不够,别浪费人力。”周沐风笑着说道。

    紫蝶衣闻言笑着说道:“大人还是跟以前一样,喜欢亲力亲为,古师的名头您可是当之无愧。”

    周沐风翻了翻白眼,抬脚一脚踹了过去,没好气道:“滚蛋!竟会来恶心我,赶紧下去办事,后面还有一大堆事等着处理。”

    “嘿嘿……这就去,这就去。”

    周沐风有些哭笑不得,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了书院,出了芙蓉园等了没多久,紫蝶衣就带着几个士兵,推了独轮车出来了。

    混好了沙灰后,周沐风就拿起砌墙的工具,拉了线绳和紫蝶衣两人砌墙。也不知道忙了多久,送魏征回府的李晨风回来了,见到忙碌的两人大吃一惊,急忙上前一脸恼火道:“大人,你们怎么也干起瓦工的活了?那帮兔崽子是不是在偷懒?我找他们去!”

    “行了,行了,你就别在这献勤了。咱什么性子,你会不知道?”周沐风笑着说道。

    果然,李晨风也立即笑了起来,说道:“还是骗不了大人。你们在做什么啊?又是砌墙,又是刷墙的!”

    周沐风停下手里的动作,转头说道:“做一块黑板,以后教育部的工作,每七日用粉笔在上面记录一次,让百姓随时了解到教育部是做什么的。争取在短时间内,与百姓建立起信任和默契。”

    话音落下,紫蝶衣眼前一亮,笑道:“原来如此,难怪大人要亲自来弄这个了。”

    “那是当然了,别看这一块小小的黑板,它可以凝聚起天下人心。所以,不论是外观,还是修建的位置都有很大的讲究。一是要彰显出大气,二是要方便百姓。你不能随便找一个地方就修,一定要能让百姓一眼就能看到,能看的清楚。总之一切要为百姓服务!咱们大唐的百姓都很善良,你对百姓好了,百姓就会十倍百倍的回报你。”

    李晨风微微咋舌,吧嗒着嘴说道:“这修一块黑板都有这么多的道理,要是我肯定想不到。”

    周沐风闻言哈哈一笑,说道:“所以

    说,晨风你只能做将军,却不能做监察使。”

    紫蝶衣这时笑着说道:“那怕什么,只要我在,看谁敢欺负我兄弟。”

    周沐风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们是我带出来的,是怎样的我都清楚。不过你们要记住监察院分两派,将来不管怎么争怎么斗,一定不能一家独大。人力是有限的,若没有另一方的相辅相成,那就不是为百姓谋福,而是祸事了。”

    两人面色严肃,同时说道:“大人放心,我们记下了。”

    “那就好!”周沐风叹了口气,说道:“监察院非常重要,未来它将是新政推行的主力。如今教育部迁移至芙蓉园,以百家书院为基,以监察院为屏障,形成了新政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