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1275-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师,这是您的包裹,寄到了咱们系办公室,因为前些日子您不在,所以我帮您签收的。”

    郑灏云敲开了导师家的门,为他开门的是高铭成本人,接过他递进来的包裹,高铭成看了看上面的字迹,写得很漂亮,绢秀的字体一看就出自女子之手,他想了想才反应过来是谁,一抬头郑灏云也在看着那些字,神色有些复杂。

    “小郑,先进来再说,还没吃饭吧,就在这里吃,你师母正好在做。”

    他热情地将人迎进来,毫不理会人家嘴里的那些客气,这个学生虽然是今年才入的学,可天资不错,人也很勤奋,他很喜欢。

    这还是郑灏云头一次到他家,这里位于学校的家属区,是栋有年头的房子,高铭成虽然是教授职称,可并没有担任系领导职位,所以分的房子也不算很好。

    两人坐到客厅的沙发上,他随意地打量了一会,客厅不算大,正对着厨房,中间没有饭厅的过渡,系着围裙的高铭成爱人正厨房里忙着,只匆匆地口头上同他招呼了一声。

    高铭成就在茶几上拆了那个包裹,里面是个泡沫袋,再打开才是透明塑料袋子装着的一件衣服,郑灏云显然没想到会是这个,好奇地睁大了眼。

    “好漂亮的手工!”高铭成拿起边上的一个放大镜,仔细地看着那件衣服,就像是研究一个古董一般,而郑灏云只认出了这是件汉服而已。

    “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

    从头到脚看完,他连连感叹道,郑灏云却不知道他为什么称赞,就在这时,高师母端着菜走了进来。

    “家里有客人,你就不能先放下那些,吃饭了。”

    听到她的嗔怪,高铭成却没有不好意思,而是伸手招呼她。

    “小郑不是外人,你过来看看,认得出么?”

    郑灏云知道他的这位师母是本校考古系的讲师,两人在学校时就是同学,毕业后同时留了校,顺理成章地接成连理,在学校里是一大佳话。

    “我的天,你从哪里买来的?”没想到高师母围裙也没解就上来拿起了放大镜,一看之下惊呼出声。

    “是小郑的一个同学寄来的,说起来还多亏了他,怎么样,看出是什么工艺了吗?”

    “很难说,不像是高仿,现代人没有这么复杂的针法,很像是失传已久的那个,就是你上次做专题的那个什么绣?”

    “纂绣!”妻子苦苦思索着,高铭成得意地揭晓了答案。

    “对对对,纂绣,在十一到十三世纪的江南流行一时,后来湮没了,只留下来文字记载,这不可能啊,小郑的同学?他会这个。”

    两人开始热切地讨论起来,似乎忘了这厅里还有一个客人,郑灏云有些羡慕他俩的夫唱妇随,毫不做作,曾几何时他也有这么一个梦想。

    “哎呀,我的汤!”

    过了一会儿,高师母才像回过神来一般,急匆匆地跑到厨房,高铭成这才结束了考古,招呼起他这个客人。

    吃饭的时候,两人在饭桌还不断地讨论着,郑灏云只能自己招呼自己,这个话题他一点也插不进去,事实上他连两人争论的重点是什么也不知道。

    “老师、师母,谢谢你们的款待,我吃好了,先回学校去了。”

    他匆匆地将饭吃完,又喝了碗汤,这位高师母做饭的水平远不如她的理论水平,只能说勉强一般。

    “我也吃完了,别急着走,叫你来还有一件事,跟我进来。”

    高铭成同妻子相视一笑,他俩有些失礼了,虽然对方只是自己的学生,可怎么说也是个客人,哪能这么熟视无睹。

    “我这回出国,接到了一个议题,这是对方的要求,你拿去看一下,你知道我现在很忙,只怕没时间搞,你先试着写写。到时候我再帮你改改,署名可以加上你的,你觉得怎么样?”

    高铭成的话让他吃了一惊,自己不过是一年级的研究生,可这个是要发表在国际上某著名刊物上的,导师还说加上他的署名?郑灏云有点不自信。

    “没事,就像你平时做的一样,先从资料准备开始,写得时候我会指导你,小郑,这可是个机会,好好做!”

    说实话,将事情交给他,高铭成其实是临时想出来的,其中还有那件衣服的功劳。他总觉得这个学生是自己的福将,自从他进了自己门下,就好事不断,这也算是投桃抱李吧,共同署名又有什么,自己已经功成名就了,这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谢谢老师,我一定会努力!”

    郑灏云激动地给他鞠了一个躬,老师说得没错,这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署不署名他并不在乎,老师这么看重他,才是最关键的。

    一直到走出教授楼,他还是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之情,将手上的资料抱在自己胸前,那些资料装在一个透明文件夹里,面上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着“从绍兴和议到风波亭事件”一行标题。r1058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罪名

    琼崖市的海昌工业园区,离着刘禹上次过来也就个把星期的样子,里面又有了些不同,除了那座巨大的仓库,另一边的一座简易厂房也立了起来,道路更加平整,有些地方安上了路灯,朝着图上的规划又更近了一步。

    “这些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以卖地的村子为主,这些活都很轻松,留在村子里的女人都可以做。按照你的要求,她们正在重新包装,这是最后的成品,你觉得怎么样?”

    刘禹的手里是一个小小纸盒子包起来的圆镜子,陈述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因为外包装的成本已经超过了镜子本身,这样的东西会有人要?

    刘禹看着却非常满意,这是他设定的最低一档,小小的镜子也就手掌大小,正好符合女性的用途,外面包上一层防撞泡泡袋,然后装入一个硬纸盒。盒子上只有一个盘龙图案,没有其它任何的字符,显得神秘而高贵。

    而为了海运的需要,至少还要加上两重以上的防碰撞措施,那可是跨越两大洋的超远距离,一路上随时都处在颠簸之中,不这么弄不行。当然如果最后的成品越少,价格自然也会越高,物以稀为贵嘛。

    这个厂房很大,里面分成好几排,穿着白色工作服戴着帽子的女工都在流水线上忙忙碌碌,而成品则不停地从这里运出去,然后用叉车送进仓库之中。

    “不错,我很满意。”他的确挑不出什么毛病,自己想到的人家做到了,没有想到的人家也补上了。

    比如供应本地的食盐,按重量分成了十多种,从一宋两到一宋斤,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用再过称,将极大地提高买卖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缺斤少两,这样的产品一旦普及,那个时空所有的盐场都将倒闭,根本没有任何竞争的可能。

    盐铁专卖可是封建王朝的一大利器,前者更是生活必需品,缺一不可,刘禹这一招就叫做釜底抽薪,运用得好,比战争手段还要有效。

    “这些货物将来怎么结算?”陈述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两不是五十克?而一斤为什么要是十六两,非洲人民是这样度量的吗?不理解归不理解,照做还是会的。

    “到岸之后用黄金结算,从他们抵押的里面扣。”

    不像上次的建康之战,那一回他是净支出,这次光是通过金银兑换,就能大赚一笔,临安城里的融资计划,不出意料的话将扫空城中大部分的黄金储备,而这些黄金都将被他用现代的白银兑换掉,还不包括这些货物本身的巨大利润。

    陈述听了他的话,摇了摇头,嘴里也嘟嘟囊囊说了句什么,刘禹笑了笑,多半又是“土豪”之类的感叹,这也难怪,本时空谁会动不动拿黄金当货币用,还净买些不值钱的玩艺。

    “东西到了,你要不要去看看?述姐这是怎么了。”

    苏微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看了看他们二人的神情,好奇地问了一句。

    “没什么,到了么,我看看。”

    接过她手上的文件,刘禹随意地翻了翻,这是一份2kw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说明书,之前交待过她的,没想到已经买回来了。

    “这是我要厂家先期提供的样品,功率没那么大,让他们试试手,熟练了之后,再上大功率的。”

    “好装吗?”

    刘禹关心的是自己这种文盲能不能搞定,他得先会了,才能去教别人,这可不是一份说明书就搞得定的,弄不好会要人命。

    “就在外面。”

    苏微也不知道这个好装是什么定义,朝后面指了指,示意他自己出去看看。

    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几个穿着工装的人搬着一根金属柱子,旁边有个人在指点他们。

    “苏小姐,东西就在这里了,要不要演示一遍给你们看?”

    “好。”

    见刘禹点点头,苏微做了肯定的回答。

    在那人的讲解下,刘禹现场观看了他们的安装过程,整机重量不过五公斤;拆卸很方便,立在空地上,下面可以用螺栓打入地上,当然要固定好还需要钢丝绳的拉伸。

    “微风启动,电磁控制,输出电压48v,最好配套四块12v蓄电池,一般家庭用还是没问题的,我们公司在本地就有售后点,一个电话直接上门,不过我看你们这工厂的规模,这个功率可不太够。”

    那人最后微微地表露出推销的意思,刘禹没有管他,反正有苏微去应付,他自己让工人们拆掉,然后自己上手试了试,果然很简单。

    功率是小了点,可带几个灯泡足够了,刘禹一下子就想起应该让它用在什么地方了。

    “这人可真是啰嗦,那张嘴太能说了,差点就脱不了身。”

    将东西收下,让人将它们搬到仓库里,刘禹一脸好笑地看着苏微跑了进来,一边跑一边后怕地回头望着,似乎生怕那人会跟进来。

    “人家不过混口饭吃,以后没准还要打交道,这样吧,你让他送一套配套的蓄电池过来,再帮我设计一付电路图,带一到两百个灯泡就行。”

    一听还要去找他,苏微顿时皱起的眉头,苦着脸的样子十分可爱,刘禹突然很想在她鼻子上刮一下,还没有所动作,人已经转身出去了。

    这个巨大的仓库里已经塞了不少东西,在运过去之前,刘禹要确定那边的建设已经做完了,考虑了一下,他还是决定晚上再走,好不容易才来一趟,至少得同她们吃个饭吧。

    这时,在另一个时空的海峡对岸,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下辖的雷州,州治所在的海康县城州衙内,一个身着提花绸面外衫、头戴四方巾的胖中年人背着手走来走去,显得十分着急。

    “稍安勿躁,王翁,这天,塌不下来。”

    说话的人虽是一身常服,言语间流露出一股仕宦的淡定,眼神还隐隐有着不为人所察觉的不屑。

    “虞太守,亲家公,那个姜招抚已经扣了一个‘通匪’的罪名在某头上,抄家灭族的大罪,这如何能忍?”

    虞太守低下头撇了撇嘴角,明知道人家是一岛主事之官,还是个兵痞,偏偏要去招惹,一块田地而已,在琼州那种地界能值上几个钱,这会倒急了。

    俗话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尹”,这可不是戏言,人家刚刚才剿平了匪患,功劳还未报上去,随便在奏章里提上一句,不是通匪也是了,朝廷难道还会了这点事派员下来?

    “朝廷优待乡绅,不是他说通匪就是的。”话虽如此,他还是出言安慰了一句,只是不轻不重地显然没在点子上。

    “可,那些家产田亩怎么办?”中年人关心的问道。

    “鼠目寸光!”

    虞太守暗暗腹诽,一个乡下土财主也就这点德性了,不明白当初怎么就同他结了姻亲。

    原来不过是给自己长子做个妾,谁知道头一年就传出喜信,紧接着,原配儿媳又不知道怎的得了急病去了,这一下,刚刚生下长孙的这个妾就顺理成章地扶了正,还真是傻人有傻福。

    “要依本官所见,你不妨遣人去试探一番,若是能破个财消个灾也就是了,犯不着与他斗气,他这样的流官,呆不上一年半载也就走了,何必呢。”

    同姓王的不同,他知道姜才此人的内情,原就是军功转的官,听说还是朝廷委屈了他,如今又立下新功,再次转走应该是板上钉钉之势,一想到这里,越发觉得眼前这人太眼皮子浅。

    “就不能上本弹劾于他?”中年人不死心地接了一句。

    “劾他什么?”虞太守不紧不慢地反问。

    “强抢民产啊,纵兵为掠啊,如有需要,某可去搜集罪证,保证铁证如山。”

    就这些?虞太守无语了,剿匪期间,这点事情算了什么,就算烧了琼山县城,也全都可以推在贼匪身上,他摇了摇头。

    “那窝藏逃人呢?某听闻他在衙中藏了个女子,是外地逃出来的,没有户籍,原本是夷人收留的,不知怎的现在住在县城他的衙后了。”中年人有些丧气,喃喃地说道。

    “喔,你说那女子原本在夷人那里?逃来多久了。”说者无心,虞太守却听出了点意思。

    “很久了,七八年总有的,一直藏身在夷人的寨子里,这个城里无人不知。”

    中年人想了想说道,他不太明白,这种事难道会比前面那些还严重?

    “就按你方才说的,着人去搜集证据,特别是这个女人,要详细些。”

    虞太守没有解释,就算有,现在也不能发动,得到朝廷封赏下来之后,赏功罚罪嘛,功既然赏了,那接下来就该论罪了。

    “王翁,十贤祠之事,还要劳你多费心,你也知道,这雷州贫困,比不得你那边。”

    “无妨,只管找某。”

    中年人拍着胸膛说道,这一下轮到他鄙视了,有官身又怎么样,还不是要吃要喝要花钱,这时候怎么不说那是乡下田地了?r1058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

    严忠范最近的心情十分郁闷,来到重庆府有些日子了,每天除了在驿馆周围转上一圈,别的哪儿也去不了。

    这一趟,他已经知道自己起不了什么作用,府城四周不见元人的踪影,据说在他们到达之前,就早早地撤了军,这叫怎么一回事?

    他和十多个随从被软禁在此,同行的宋人使者则住进了府衙,也不知道他们在等待着什么,催了几回都是“稍安”,他能安,临安城里的廉尚书能安,大都城的大汗能安么?

    真是倒霉透了,之前宋人为着蜀中战事有求于已,一路上都是客客气气的,现在看着占了上风,一下子都变了脸色,可他又能怎么样呢?

    延着驿馆的出路,严忠范无意识地走着,这城中的道路都是坡道,没有一处平直的,料想原本脚下就是一座山吧,宋人为了筑这城也真是不惜工本。

    “什么?”就在这时,突然跑来一个小吏,对着陪同的驿臣耳语了一番,后者的表情十分精彩,似乎不敢相信。

    “直言无妨。”

    见小吏有些顾忌元人,驿臣摆摆手示意道。

    “小的听闻,大军已然回转,路帅正带人准备迎接。”小吏口齿清晰地说道。

    严忠范虽然一付不动声色的样子,可耳朵早就竖起来了,从中他听出一层意思,说的是回转,意思是“凯旋而归”?

    “我等能去一观么?”

    临安城中那么大的仪式都看过了,这点挫折又算什么?他既然来了,当然想要一探究竟。

    “路帅倒是有言,若贵使无意,可自便。”

    这话一听就是客气之语,严忠范却当成实话应了下来,他转身带着人走向城门的方向,陪伴的几个宋人无奈,跺跺脚跟了上去。

    他们到达的时候,城门处已经挤得水泄不通,好像城中所有的百姓都跑来了,严忠范只能祈祷,不要再看到某个同僚的首级或是活人。

    “节帅,别来无恙。”

    实际上已经交卸了差使的赵应定迎着刚刚落马的张珏,笑着拱了拱手。

    “托官家圣人的福,幸不辱命。”

    一身戎装的张珏回了一礼,大开的城门,拥挤的人群,他不想神臂城的故事再上演一次,虽然百姓的热忱令人感动,可带来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咱们过去说话。”

    不知道是不是心有灵犀,赵应定似乎看出来了,把着臂同他到了一旁,张珏转声吩咐了一句,把出彩的活交给了赵安等将。

    “这重庆府和蜀中,日后就要交托在节帅手中了。”

    两人一直走到了大江边上,赵应定一开口就让张珏吃了一惊,不过去泸州打了个转,怎么就出了这么大的变故?

    “这是朝廷的意思,天使早就来过,可惜那时城被鞑子围着,他们过不来,所以才拖到现在,节帅,这本就是应有之义,朝廷圣明哪。”

    见他有些疑惑,赵应定简单解释了两句,他这话半是真心,自己入朝固然是好,可哪有在地方上自在,如果不是这里太过于靠近鞑子,他是真不想走。

    “赵公行将入朝,张某在此先恭贺了。”

    张珏看他神色平静,不像勉强的意思,开口说道。

    两人在蜀中做同僚也就这几年,关系相处的还算是融洽,并没有掣肘之事发生,因此张珏才会努力救援,不使重庆失陷。现在听他的口气,似乎自己要接管四川制置司,对这里张珏还是有感情的,毕竟从军以来就几乎没有离开过。

    “节帅说笑了。”赵应定摇了摇头。

    “‘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这样大的胜果,等赵某回京上奏了朝廷,肯定还有加封,少不得封爵之赏,这才是值得恭喜之处。”

    他指着远处的热闹景像,战士们的高歌与百姓的呼喊声此起彼伏,隔了这么远仍是清晰可闻,不问而知这场胜利不会小,只可惜与自己关系不大,羡慕不来的。

    “现在朝廷正在与鞑子和谈,蜀中应有一个休养生息之期,还望节帅抓紧时间,广筑堡垒、重修防线,务使鞑子轻易入境了。”

    “和谈?鞑子退兵了么。”张珏不解地问道,江南的侵攻,规模远在蜀中之上,难道已经分出了胜负?

    “嗯,我等在建康城下大败敌军,听说光是俘虏就抓了数万人,这才逼得鞑子遣使来谈和议之事。”

    赵应定的话让张珏沉默了,这样的大胜是多少年不曾有过的,相比之下,自己斩首数千、俘虏数百只能称为小胜了。不过他还是在心里为之高兴,朝廷稳住了才有蜀中的将来,否则自己再做什么又有何用?

    “检校少保、四川制置副使、知重庆府”是朝廷战前拟定的官职,等自己回了京,只怕就得重新再拟。赵应定看着这位年不过四十许的节帅,随着战事的深入,这肯定不是他的顶点,而自己的路,又将会在何方?

    “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

    整齐而雄壮的歌声在数千人的嘴里一齐唱出来,光是那份气势已经震彻心菲,此时就在蜀中呆过的严忠范如何会不知,当年他只身逃出成都府,宋人只怕就是这么唱着歌儿入的城吧。

    数面将旗、十多个百户以上的将校,被推入城中后,整个入城式的气氛顿时达到了**,他们这些元人的周围已经被宋人严密保护了起来,以防百姓们激动之下找他们的麻烦。

    “哟,还有婆娘嘞!”

    突然前面的百姓们一阵骚动,正为没有看到熟人而松了口气的严忠范诧异的望去,果不其然,一辆囚车缓缓拉进城来,上面竟然是几个妇人,神情木然地坐着,除了一人之外。

    提前赶来的合州都统王立呆呆地看着上面,恰在此时那个妇人的眼神也转到他的身上,两人的视线隔空相撞,就此擦出了真爱的火花,正所谓“天雷勾动地火,王八看绿豆,正是一刹那的风情”。

    “今日他应是巳时出的府,在城中蕃寺呆了约摸半个时辰,午时在城南西街一处酒楼设宴,之后去了市舶司码头,饭也是在那里吃的,至申时方才回城,随后同人一齐去了一处青楼,一直未曾出来。”

    泉州城内的一处客栈,张青云一边听着报告,一边在纸上记下来,他们到这里已经两天了,按照事先的计划,他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监视那人的一举一动,今日才刚刚开始。

    “大致上不错,只是下回须得再仔细些,你比如说,城中蕃寺,倒底是何地的哪座蕃寺?酒楼,叫什么,青楼也是一样,这些都是细微处,太守说过,细微处才容易致命,可记得了?”

    扮做长随的亲兵答应了一声,做这种事不是头一回了,监视是为了弄清目标的行动规律,这一点他清楚,张青云指出来的,他也能明白,不过弟兄们刚刚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怎么也得适应些日子。

    这件事相对容易点,可要怎么去市舶司转转,张青云有些头大,如果他是个蕃商,反而好办了,随便都能混进去,身为宋人倒要找个合理的借口,无缘无故的贸然上门,容易让人起疑。

    从客栈窗户望去,入了夜的泉州城热闹非凡,这里似乎没有宵禁,就连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