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1275-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了地方,记得给老身来个信,就夹在捷报里吧,也能早些看到。”
“圣人”
这是再也明显不过的提示,谢氏根本一早就知道她的打算,璟娘的话哽在了喉咙里,心里无比难受,这一见只怕就是永别了,想到过往的种种,心里的那点疙瘩已经消失地无影无踪。
“去吧,老身还等着过些年,你们夫妻一同回京,想必那时你已为他家添下丁了。”
谢氏以为,外臣不过三年一转,而三年之期并不算长,可是璟娘的心里很清楚,夫君怕是不会再回来了,当然这话只是在心里想想,她再朝谢氏施了一礼,便退出了慈云殿。
除了圣人,赵清蕙那里也要告个别的,知道她要离开,后者的不舍就更加明显了,两人虽然往来得并不频繁,以璟娘的性子,这样的交情已然不浅了,如果说谢氏还有几分相见的可能,再过些年,这个宫中唯一的女孩多半已经嫁作人妇了。
于是,将人送出“澄碧水堂”后,宫人惊奇地发现,往日无忧无虑的公主脸上,多了些愁容,甚至在她师傅进来之后,发出了悠悠的叹息。
“我竟不知,你何时与她好成那样了?”女子拿手去揪她的鼻子。
“师傅,诗里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可曾有过女子如她,一心寻夫的?”赵清惠皱了皱眉头,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眼中写满了向往。
“莫说万里了,你能把这临安城的十里御街走下来,不叫她们扶,我便许你三日不用摸琴。”女子感到有些好笑:“你当诗里都是好的么,还有一句叫做‘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不得经年的,就只能自己去寻,一路上还不知有多少苦头吃,想不到她小小年纪,竟会有如此心志,难怪能做他的妻子。”
说到后来,女子停下了笑意,她明白自己这个徒儿的心里,其实羡慕的是对方能随处出游,也只有不解民间疾苦的人,才会觉得那样的生活充满诗意,可是现在的外面是个什么情形?战火已经重燃,什么时候烧到这里都是未知之数,到时候,只怕再想过一天这样的安逸日子,已经是奢望了。
璟娘的车子出了宫城之后并没有马上回府,而是在当中的教睦坊停了下来,这里是夫君成亲之前的居所,后来让给了金明,两口子都曾经上过他们家,可是她却从来没有进到这里,今天自然不会错过了。
“哎!看着点,别又打翻了。”
“你们几个小猴子,上树上做什么,赶紧下来。”
让璟娘惊奇的是,刚来到这个院子,还没有上前敲门,里面就传来了很大的吆喝声,她是见过金涂氏的,一想到她的体形,再配合这些话语,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市井妇人的形象,然而她却没有因此而轻视什么,那是她的大嫂,同叶应及娘子一样,在她的心中并无二致。
结果让院门被人打开时候,璟娘刚一摘下帷帽,就吓了一跳,院子里面居然有好些人,除了站在当中的金涂氏,还有几个妇人在做活计,一群丫头模样的女孩则不停地追着几个孩童,跑得最快的那个已经爬上了院子当中的那棵大槐树上,吊着两个脚丫子洋洋得意地做着鬼脸。
“哎呀,弟妹,你怎么来了。”璟娘不禁被她的直白逗乐了,这么招呼客人,不熟悉的还以为她在赶客。
“嫂嫂这里好热闹。”
她不想让自己的到来给别人增添尴尬,没等金涂氏叫人出来招呼,就自己寻了个石凳子坐下,竟然连个帕子都没来得及垫上。
“唉,一群猴崽子,倒叫你看笑话了。”这幅做派果然引起了金涂氏的好感,她朝女孩们嘱咐了几句,就在另一个凳子上陪坐下来,一边拿起桌上的杯子猛灌,一边还衣袖子扇风,哪有一点正四品硕人的风范。
“那是应娘子,他男人在北边没回来,树上那个是她的孩儿,这个是关娘子,同丈夫一块儿打北地过来的,那两个小的是她的孩儿。左右我这里人少,地方又宽敞,就干脆叫她们住下了,每日里都是这般,吵得头都大了。”
虽然嘴里叫苦不迭,不过璟娘看得出来,这位粗性格的嫂嫂其实很喜欢这个场面,丈夫常年不在家,又没个小的傍身,再加上她的性子,只怕也不是喜欢交际的,这么一来,日子就难过了,还是像她说的人多热闹一些更好。
几个女人里面,就属她的品级最高,而年纪却是最小,在自己家里,哪里还会计较这些,两个女人上前待要见礼,都让她给拦住了,虽然没有见过,可是早就听夫君提到过,只是没想到会在这里遇上。
“关先生可还没回来?”正是看到院子里没有成年男子,璟娘才会在这里坐下的,否则多少也要避些嫌。
“他自从来了这京城,整天到处逛,什么青楼瓦舍的没一处能放过,几日不回家都是寻常,最近又结识了一个什么秀娘子,正鼓捣一个曲子呢,等哪天弄成了,还请夫人不吝赐教。”
关娘子年纪稍大些,说话一口北地口音,听着还是很好懂的,璟娘含笑点点头,她知道这位关先生是个戏曲大家,而且风格与本地的截然不同,不过之前一直在养病没有机会欣赏,现在病差不多好了,却又没有时间了。
璟娘是个喜静不喜动的性子,自从嫁了刘禹,之前的生活习惯连同性格不知不觉都发生了变化,像这种院子,出嫁之前的她打死也不可能踏足的,更看不得一院子的乱七八糟、鸡飞狗跳,现在不光能来,还能带着欣赏的目光看着孩子嬉闹,感觉有趣的时候,也能同她们一样宛尔一笑。
“大哥近日可有家书送来?”金涂氏不防她会问这个,怔了一下。
“不瞒你说,我不识字,我那口子便不常写什么信,不过前些日子遣了人传了个消息,说是大兄弟已经到了广西,一切都安好,也怪我,被这几个猴子一闹,都没想到去你门上报个信。”
“无妨的,本就应该我登门才是,那几日天天闭门在家,没想过这些,他这一路我倒是不担心。”璟娘无所谓地摆摆手,传音筒可比口信要快,她在刘禹到达的当天就已经知道了。
“今天登门,是为一事,不知嫂嫂可曾想过,去寻大哥?”
璟娘当然不会自己一个人走,京里的这些人家,至少金明家中是要同行的,再加上寄居在她家中的映红,如今看看,只怕还要多添上几户,这些事情,刘禹在离开的时候就交待清楚了,她不确定的是,人家愿不愿意与她同行。
“我那口子倒是说过,只是我看你一直病着,便没有好意思提起,怎么,打算上路了?”金涂氏打量了一下她的气色,面上依然有些苍白,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变化所致。
“恩,我预备明日一早就起程,嫂嫂不如同我一起吧,咱们也好有个照应。”
金涂氏有些茫然,她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看院子里的动静,这样的生活才过了没多久,又要离开了,心里还真有些舍不得。
“我们当家的说了,应娘子你们如果愿意,也不妨同去,那边倒底是自家地头,做什么都要方便些。”
两个正在做针线的女人一下子愣住了,让她们没想到的是,这位看起来满身富贵的夫人,竟然还邀请了她们,而且很明显,并不是什么客套话,因为那根本就没有必要。
“我那口子不知道肯不肯动,得要晚上回一声才行。”关娘子是颇有些意动的,这里虽然繁华,可是花销也大,又没有认识的可以依靠,不如跟着那刘公子,至少看起来,人家是真有本事的人。
“若是关先生不愿意,娘子不妨告诉他,我家官人有一物相赠,不过要他走一趟,此物绝对让他不虚一行。”璟娘抿着嘴,笑着加上了一句,样子与她的夫君忽悠别人时,看上去差不多。
………………………………
第八十三章 自信
。
“许是远了些,沟通不便所致,岸上的眼线并未发现鞑子有所动静,水军应该无恙。”
水陆两隔,眼下肯定是顾不上了,冬日的海面上同样不会平静,这个时节风流中甚至还会夹杂着冰霜,不知道那个老人撑不撑得住,这种安慰之语,显然不足以打消他的顾虑,李庭芝叹了口气,没有继续再问下去。
“刘兴祖那边呢?”
“昨日的军报,鞑子连续猛攻,死伤叠踵,不过连城头都未能挨上,刘兴祖连苦都没叫,可见尚有余力。”文士拿出一份军报递给他,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唆都太急了,这种大城怎么可能一蹴而就。”李庭芝摇摇头:“城内亦是伤亡不小,转告他们,一应治疗都需按建康故制,妥善安排好。”
文士应了一声,有些不解,相公这个时候居然还有闲心为敌人打算,可见对于楚州城,他是放心的。
“他不能不急,淮东进展不顺,只怕他不急,大都城里的那位也不会放过他,听闻探子说,淮水上的浮桥还在加筑,元人将所有能搜罗到的船只都用在这上面了,粮食、器械每日里源源不断地运过来,征发的民夫足有数十万之多,只怕是存着,用人将我楚州堆下来的心思。”
“做梦!”李庭芝放下军报,轻轻地吐出两个字。
文士的脸上满是佩服,到了今天,才看出一个多月前,李庭芝的决定是多么英明,不但将楚州境内的百姓全都撤空了,就连隔壁州县也不例外,紧邻的招信军自不必说,后头的高邮军如今也是一样。鞑子分兵二万多进犯高邮县城,如今已经顿兵城下,大掠四野却无所得,连一粒粮食都要从后方运来,这么冷的天,想想都有些不寒而栗。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牺牲了整个淮东路的民生!百姓流亡失所,同样在野地里挣扎,虽然沿途都有赈济,可哪里比得上自己的家,所谓战争,便是如此残酷,就算胜利了,也逃不过刀笔,如果没有一颗钢铁般坚强的心,谁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而李庭芝偏偏就这么做了,文士看着他瘦得空空如也的身体,止不住地一阵心酸。
这些做法,不但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就连百姓同样不会理解,在他们眼中,让他们背井离乡,舍弃家园的那个人,不是鞑子,而就是这位李相公!国家是什么?民族是什么?对于他们而言都不如一碗端在手里的米饭来得重要。
因此战争的结果虽然还没有出来,但是李庭芝个人的命运已经注定了,如果他前世还能被建祠称颂的话,这一世只怕就是个不择手段的酷吏而已了。
“晚了。”对于这位心腹的想法,李庭芝一看便知:“本相在大宋做到了位极人臣,去了那边又能如何?难道还能封王。”
就算真的封王,文士相信他也不会去的,对于这句看似玩笑的话,文士同样报以一笑:“高邮县城比不得楚州那般坚固,禇一正未必能坚持多久。”
“无妨的,本相也不想让他坚持多久,叶少保决战于海上之日,便是我等进兵之时,本相倒要看看,唆都敢不敢背靠坚城,前出几十里与我一战。”
李庭芝的眼中谢出一阵精光,那种久违的霸气是文士极少看到的,不知不觉他的胸中也充满了自信,甚至有些期待这一刻的到来。
不过紧接着,到来的并不是他所想像的军报,而是一个特殊的人物,此人级别才不过一个从九品的承信郎,比之帅府中的亲兵可能还不如。然而不但纵马直入帅府,而且还得到了李庭芝的亲迎,就连他的心腹幕僚,都见怪不怪。
“属下见过大帅。”李十一在堂外跳下马,匆匆几步走上台阶,对着迎面而来的李庭芝抱拳行了一个军礼。
“来得这般急,可是出事了?”李庭芝等他直起身,一眼看出他的脸上写着‘焦急’两个字。
李十一看了一眼节堂上的情景,没有马上答话,而是从怀里掏出一个圆筒,拧开盖子,将里头的一卷纸拿出来,不等他展开,李庭芝就匆忙伸手接了过来,略过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直接看向了最后的结果。
敌酋已至襄阳府!
简单的几个字,马上就让他明白了对方的来意。
“你要走?”
“正是。”对方问得直接,李十一答得干脆:“他们最多还有十日便会到达鄂州,属下将会带上一半的人手前赴广西,特来向大帅辞行。”
这是一早就约定好的事,李庭芝倒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表情,毕竟,虽然名义上对方是挂在建康幕中,其实就是刘禹的私兵,当然这话只能暗地里说。
忽必烈一旦到达鄂州,就意味着中路元人的攻势即将展开,荆湖将是首当其冲,紧接着便是他的沿江,面对几乎没有设防的江州,和空了大半个的江东路,后果如何可想而知,李庭芝的心里五味杂陈,最痛苦的时刻终于就要到来了。
“这里的一切,黑牛也就是刘二会接管,有他在,大帅尽可放心,两淮之间的联系不会中断,只是各处的人手会有所减少,消息可能要简略一些,我们会把重点放在交兵之所,必不会误了大帅的事。”
“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刘子青那里的压力更大,元人若是攻入广西,他就会腹背受敌,你快些过去帮他,是对的。”
李庭芝当然不是想要为难他,在刘禹的计划里,整个大宋是一盘棋,哪一处都不可缺失,他几乎是只身赴任的,而要面对的同样是两处攻势,李庭芝又怎么可能不为他担心。
“多谢大帅的照顾,那属下这就走了。”李十一没有再废话,同来时一样,匆匆地步出了大门。
将人送出节堂,李庭芝站在阶前,看着远处布满了乌云的天空,脸上再无方才的自信,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突然而至,让他的心情格外地沉重。
………………………………
第八十四章 拖延
!
原本热闹无比的街区,此刻只有些野狗在钻来钻去,大多数的屋舍都被拆成了白地,留下的唯一痕迹,就是其间那些平整的道路,记录着曾经的繁华景象。不过今日荒无人烟的码头上,突然驰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大汉身高腿长,胯下的马儿如同一只大狗般,显得十分滑稽。
“你这身子,如何上得船?”
到了地方,金明等人停下马,他转过头看了看身后那人,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应该撑得住,等到了地方将养几日,张某命硬着呢,且死了不,放心吧督帅。”张青云呵呵一笑,从马背上跳了下来。
他原本就显得肖瘦的身体,在大病了一场之后更是不堪,看着就像个麻杆似的,金明想要他多在泉州呆些日子的,谁知道刘禹那里缺人缺得厉害,杨行潜都被用作了海上,琼海的工程全靠着陈允平一人管着,怎么也顾不过来,况且那些材料不是自己人哪会放得下心,于是没办法,只能将招去了。
当然就他本人来说,也打算早一点过去的,这里的事情其实已经上了轨道,大部分文书的工作交与了叶应有,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倒是在帐子里躺着,眼看着稍稍好了点,就迫不及待地打算上路了。
“话虽如此,倒底还是有些行险。”
从这里去琼海,走陆路到雷州再从徐闻县过海峡是最快的,可是张青云这身体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长时间跑马,那样的话说不定还不如坐船,金明知道他心意已决,便不再相劝,只是嘱咐一路上多加小心。
“督帅,战事拖了这么久,朝廷必有所查,如今元人已然南下,这里的十万大军只怕会是他们眼中的香饽饽,你可要有个准备才好。”
“某知道,你转告子青一声,能拖什么时候,老金就拖到什么时候,最多不当这个劳什子官了,他们还能杀了某不成?”金明大大咧咧地一摆手,浑没将他的话放在心上。
“那某就走了,他日有缘再见。”
“一路保重。”
看着张青云下了小船,从一片黑水当中划向停在港外的那艘海船,金明的面上泛起了一股凝重,张青云提醒的话正是他最为担心的,如今到处都缺兵,就属他这里数量最多,任是谁当政都不可能放过,但是如果交出兵权,这些人就会被拉上去,成为鞑子马蹄下的泥浆,从而让刘禹的诱敌深入成为一个泡影。
鞑子占据两浙之后,只能循一条路下来,福建多山,在这里同他们周旋,是最为稳妥的法子,可惜他知道政事堂绝对不会同意这样的战略,因为那等于是将大宋最为繁华的区域拱手让出,谁敢背这种锅?
可是这十万之众,已经是福建、广东两路能集结起来的唯一军力了,经过了几个月的整训,虽然还谈不上精锐,倒底有了些形状,比之临时招募的那些不知道要强上多少,这个时机是刘禹千辛万苦才创造出来的,他怎么忍心白白扔掉。
“禀督帅,从福州解来的粮队到了。”帆影远去之后,他也该回营了,还没等上马,一个亲兵从他们过来的路一骑飞至,就在马上向他一抱拳。
“陈文龙也来了?”金明虽然自称老粗,却又不傻,这种事情叶应有就能处理的,巴巴得跑来告诉他,言外之意还用说嘛?
“不只是他,还有一个老者,不过叶公子好像认识他,但小的没听太明白。”
“回营。”
果然来了,金明毫不吃惊,他只关心一点,这个老者会不会是前来顶替他的。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
第八十五章 抗命
。
“金明过来了。”
无须陈文龙提醒,贾余庆也注意到了从大营中驰过来的几骑,哪怕隔得尚远,为首之人高大的身躯都显得异常突出,这在南人当中是不多见的。
“君陈制帅。”金明在几步之外下了马,迎着他们走过来,刚要与陈文龙打个招呼,眼神撇过他身边的老者,立时就改了口,然后转向了老者,伸手一抱拳:“不知枢相到此,金明失礼了。”
在京中呆了那么久,就连出任督府的制令都是出自对方之手,两人自然是认识的,虽然老者一身便服,明显不愿意以官身相见,金明依然一口叫破了他的真身,贾余庆脸上现出一个微笑,摆了摆手。
“不必如此,如今老夫已经不在枢府,这个相公啊,休要再提。”
“那相公到此是”金明就像没听到他的话一般。
“出知广州,路过此地,闻得大军驻于此,故而停下一观,没想到让你听闻了。”贾余庆语带谦逊地解释了一句,不知道的肯定以为他是被贬出京的,然而陈文龙却知道,他此番以使相出外,身上还带着大学生的馆职,绝对不是什么左迁。
金明倒是没听出这些弯弯绕,见他的职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也就放心了不少,只不过,邀请对方进营的时候,却被贾余庆一口拒绝了。
“接到诏书到今天,已经晚了许多,再不走,只怕人还没到任,弹劾的奏书就已经呈上了诸公的案头。”贾余庆看似不经意地望一眼那个高墙:“听闻你筑此墙久矣,不知叛军可曾有所动?”
“初时还有出城的迹象,后来等到营墙筑成,便没有再动弹,说实话,如果那时候他们拼死杀出,下官虽然人众,却是不堪一击的,好在叛贼畏我天威,让下官一举成功,确实有些侥幸。”金明做出了一个后怕的表情,陈文龙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却没有说什么。
贾余庆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似乎颇有些欣赏的意思,闻言指了指那边:“如今他们坐困死地,又过去了这么久,没有一丝动摇或是出降的迹象么?”
“相公英明。”金明顺着他的话头接下去:“下官原本就是这么想的,围城已历数月之久,城中纵然有些储备,只怕也快消耗尽了,等到他们支持不住时,不是出城拼个鱼死网破,就是乖乖送上一份降书,如此,大事可期。”
可是朝廷等不及了!贾余庆看着对方的脸色,恭谨的态度下,是一脸的不卑不亢,一口一个‘相公’地捧着自己,让他连发火都做不到。
“战事拖延日久,地方上已然困苦不堪,还望督府以大局为重,尽快破敌,解民于倒悬,救国于水火”贾余庆的话让陈文龙一愣,完全没想到他会是这样的态度。
“政事堂诸公可有明令?”金明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贾余庆知道他这话是有所指的。
“那倒没有,出京之时,我等便将此事尽付于你,老夫虽已不在位,但也知道军务不可轻忽,更不能朝令夕改,可是如今大宋境内处处烽火,朝廷已经下诏勤王,你这里早一天结束,朝廷就能多出十万大军,故此才有这一问。”
“非是下官想这么做,贼人人数虽不多,但都是积年老卒,又有坚城之固,而反观我军。”金明脸上有些无奈:“多为各地临时调来,尽是老弱不说,还缺兵少甲,下官有鉴于此才不得不做此非常之举,如果没有这道墙,只怕都不用他们出城来打,自己就先跑了个一干二净,下官不想让朝廷在此时再逢败绩,还请相公体谅。”
这话中有多少水份,就连熟知营中情形的陈文龙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