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1275-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仓库,将大门关上。

    硕大的卡车头光是车轮就有大半个人身高,这种从欧洲某国进口的大型车头就是当初胖子谈下来的,按照道路交通法,后面的拖车早已经违规了,不过他又用不着上路,只需要在这个仓库中滑行车身这么长的距离,将整个车身穿着那道光门而已。

    刘禹的眼前还没有出现异时空的场景,巨大的车身就从缓缓前行被他一脚刹住了,后面的拖车由于惯性还在向前作用着,将位于最前面的车头顶了一下,发出“咣!”得一声响。

    睁开眼睛后,让他感到奇怪的是,这个有如宫殿一般大小的仓库中竟然也是空无一人,照理来说这是很不寻常的,因为整个琼州的工程日以继夜,根本没有停歇过,难道是出事了?

    刘禹赶紧打开车门跳下去,从装卸区一直走过堆栈区,里面的货物分明还没有用完,那就更加奇怪了,穿过长长的通道,快到大门口了,才听到外面有动静,动静声还不小。

    大门是朝外打开的,许多军士围在门口,兴奋不已地看着什么,连他走过去都无人知晓,刘禹好奇地掂起脚朝外头望了望,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在通往琼州城的马路上,几只高大的动物正慢悠悠地被人赶过来,足有两层楼高的身躯上,安着一个车辇一样的架子,上头坐着个皮肤黝黑、打扮怪异的男子,手中拿着一根长棍,嘴里不停地发出呦喝的声音。

    这是大象?饶是刘禹来自二十一世纪,称得上见多识广,不过还是第一次看到实物,当然更让他感到奇怪的是,这玩艺从哪里弄来的,记得岛上没有产过吧。

    只是当领头的那只停在了大门口,从梯子上下来一个熟悉的人时,他才明白了大概是怎么回事。

    “属下参见抚帅。”杨行潜在高处一眼就看到了人群后头的他,在人前他自然用的是官称,并不是私下里的‘东家’这类称呼。

    这时候,被他分开的军士们自然也醒悟过来,纷纷上前见礼,这帮军士都是从建康带来的,从事的就是一些需要保密的工作,倒不是很见外,刘禹当然不需要在他们身上找什么上位者的感觉,反而是更加平易近人。

    “看完了?都去干活,车上有许多琉璃,手脚慢一些,轻拿轻放,打碎了老子把你们的粮饷全都扣光,叫你们一个个都娶不着婆娘,还笑。”

    杨行潜一脸微笑地站在边上,看着他将那些军士们通通赶了进去,几乎与每个人都打了个招呼,而这些军士更是熟络,毫不客气地同他要烟,到后来干脆一整包抢过去,大呼小叫地一拥而入,没有丝毫的上官架子。

    “东家可是有喜?”原本不过一句戏语,刘禹却毫不作伪地呵呵一笑,一下子把杨行潜搞糊涂了,作为他的幕僚长,什么消息都瞒不过他的眼,印象中最近没有要升官的消息啊,难道是发财,好吧,肯定不会是死老婆。

    只不过刘禹虽笑而不语,也没有同他解释的意思,指了指外头的那几个庞然大物:“蒲甘人出兵了?”

    “嗯,属下离开之前,他们已经进逼大理城,元人弃了许多地,多半留有后招。”杨行潜点点头,将自己这一行的经过大致上介绍了一下,沿途的风土人情自然就略过了。

    “东家所说的这个半岛,小国林立,大都各不统属,几个想要做大的,僻如安南、暹罗、还有就是这个蒲甘,均畏于元人的强势,不敢有所动作,要挑起他们的纷争,从中渔利,只怕还要花点心思。”

    听他说得头头是道,刘禹好奇地打量了一眼,很明显这位僚属已经不甘于做个清客了,纵横捭阖、长袖善舞、左右缝源这类的勾当才是他们所向往的,以一人而灭一国,是多少读书人读史读到最激昂时的呐喊。

    不过刘禹要的不光是这些,华夏在后世的地图上像是一只鸡,可是这只鸡却没有脚,它的脚就是方才杨行潜所说的那个半岛,要想让雄鸡变成雄鹰,就得让它有一双犀利的爪子。

    “说说你的想法。”对于下属,他向来都是以鼓励为主,如果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去安排,那还干什么革命啊,累都累死了。

    “入港的时候,属下看到有许多百姓自对面而来,后来同陈先生他们一谈,方知东家胸中沟壑,非常人所能及也。”杨行潜恭维了他一下,接着说道:“不怕东家笑话,原本属下以为你是求名,毕竟这样的事,史上从未有过,以一已之力活民数百上千者,可称神仙,而若是数百万,那就是”

    杨行潜摇摇头,没有把那两个字说出来,刘禹知道他的言下之意,别说史官了,就是被他逼上路的百姓们,也不会有什么称颂之语,更多的只怕是咒骂。

    “如今去海上转了一圈,见识了许多异国风物,方知天外有天,就以蒲甘之地来说,江河纵横,水土丰盛,地力之肥,难以想,所种之物无需精耕细作,一年便可有三熟,其民不如我等远甚,却能丰衣足食,岂非怪哉。”

    刘禹哑然失笑,能让一个正统的读书人说出这么离经叛道的话,可见杨行潜被刺激到了,这就是典型的军国主义啊,**裸的纳粹苗头。

    “然则呢?”

    “岛上诸国,都与我朝有来往,一言不合便夺人土地,非我大宋所为,因此,东家才会放开广西一路,引元人南下,他们在广西找不到的,自然就会置诸别处。这些小国,要么被灭,要么归附,无论是哪一种下场,都将为我等的后续手段铺平道路,不知属下猜得可对?”

    你他妈真是个天才!刘禹只能在心里为他点个赞,以对方的眼光,能猜出一石二鸟就殊为不易了,再苛求除非大家都是穿越过来的,不过面上,依然是淡淡地,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只怕势态发展未必便能如你所愿。”在没有做好准备之前,过早地暴露意图是不稳妥的。
………………………………

第一百五十一章 乐观

    只有东南半岛这个大粮仓,才能最终养活他的五百万子民,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办法,哪怕他就是不眠不休地送粮食过来,也禁不得那样大的消耗。

    就在此刻,杨行潜的船队上卸下来的,除了那些大象,还有装得沉沉地粮袋子,而从泉州抢来的近三千条海船,日夜不停地穿梭在南华夏海面上,同样也是为了粮食,在土地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一个足以维持所需的仓储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一点,不光杨行潜知道,所有参与他这个计划的人都一清二楚,正赶来的张青云自然也是一样,他是来找杨行潜的,没想到一眼就看到了刘禹的身影。

    “东家到了?属下不知,还望恕罪。”急行几步,张青云恭身施了一礼。

    刘禹一把将他扶起,这个年青人是自愿投效的,之所以会在那么多的学子中选择了他,原因很简单,一个连说书都肯做的学子,自然清高不到哪里去,要的就是这种愿意做事的人,能力反而是其次。

    “如此匆忙,可是出了什么事?”在他的脸上,刘禹看出了一丝凝重。

    “北边传来消息,江州城失陷了。”

    这么快!刘禹听得一愣,他的反应也和李庭芝等人一样,不敢相信,在没有火炮等重武器的情况下,想要突破城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历史上李芾带着一帮民兵都能守上三个月,赵应定可是足足有几个月的准备时间啊。

    既然结果已定,他也没有去打听什么细节,是攻陷也好,投降也好,都无所谓了,可是这么一来,元人的中路就将势如破竹,一直到建康城下,都不会有什么抵抗,然而如果计划没有变故,李庭芝此时根本不会在城中。

    “苗观察被任为建康兵马司总管,已经带着兵马入驻了城中,听闻多有百姓离城前往淮东、浙西一带,池州、太平州、对岸的无为军、和州俱是如此。”

    张青云将消息一一说出,刘禹哪还不明白他的忧虑所在,自己的母亲和幼弟都在建康,不知道是逃了还是怎么样,就算还在城中,建康城已经不是刘禹所在的那个建康城了,担心牵挂都是自然的。

    “这样,你去统计一下,我部将士中还有哪些人的家眷在建康的,让那边的弟兄尽数接出,走陆路也罢,水路也罢,全都送到这里来。”

    让人家做事就要顾及家庭,推已及人,刘禹也不可能坐视不理,果然,听到他的话,张青云马上面露感激之色,就连杨行潜也暗自点头,这可不光是一句话的事,而是要花费很大精力的。

    现在元人还没有围城,撤出来至少能让城中少一些粮食的消耗,相信对于守军来说也是有利的,当然,刘禹并不担心城池的安全,苗再成是李庭芝的心腹大将,历史上也是城破后自尽的,那就说明至少他不会轻易投降。

    “走,去府里说。”这只是一个插曲,张青云再急也不会这会子就跑掉,刘禹同他们一起顺着修好的马路向县城的方向走去,顺便看了看工程的进展。

    在上一回过来的时候,刘禹已经同他们交待过,琼山县城的城墙,是要拆除的,包括县城在内的所有地方都要重新规划,而现在,他已经看到了被拆除过半的墙体,不得不说,陈允平的效率是非常高效的。

    与此同时,按照上回专家拿出的法子,将整个琼州划分成几个大的区域,进行现代化改造,其中位于琼山县境内的这一部分,就随着城墙的拆除已经展开了,一条平行于城墙的笔直街道被划出来,大量的作工者正在开挖,他们要挖的形状像是护城河,其实就是一条很深的濠沟,当然里面不会充满水,而是埋上一根根的预制管材,做为将来城区的主干道,他们下面的排水管也是最粗的,足足有一人多高。

    “你那些大象算是派上用场了,等他们挖好了,可以用架子车,一个个挂到大象后面,拖到这里来。”刘禹一边走一边观察着他们的活儿,在没有大型机械器材的情况下,堆人数是个无奈之举,然而恰恰是这样,才能解决用工的问题,否则数百万人的生计,都是非常大的压力。

    “船上只载了这些,是那个什么蒲甘王送与东家的礼物,还有一队走陆路,此刻说不定已经到了静江府,属下当时不知道东家要弃守,不然就直接运到这里来了。”杨行潜摆摆手,有些遗憾。

    “到静江也是有用的,你的决断没有问题。”刘禹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让他马上明白过来,用处是什么?震慑。

    从城墙的一处缺口,一行人直接钻了进去,县城里动静不大,百姓们早就知道了官府的打算,按照规定,他们这些本地的,连材料钱都不用给,只要出人工就可以了,而拿到的房子,马上就会有契约,与后世的拆迁原地安置做法差不多,当然并没有什么钉子户的存在,这时空的官府可是不讲什么文明执法的。

    就百姓而言,普通的一家哪怕住在城里的,居处也不会大,更别提房屋的质量了,官府出钱盖的可是楼房,用的都是精贵材料,等闲没得买的,那种屋子只怕一百年都住不坏,这个帐很容易算得出。

    “雷州那边的百姓安置得如何了?”

    “东家送来的登录器,委实有些妙处,将画像手指一一扫过,竟然就能过目不忘,无需誊录,也无需纸张,省了多少事,一个寻常的书吏,便能应付自如,属下在那里盯了两天,之后便无事可做了,这才想着回来禀报一趟。”

    刘禹一听他开口,就知道是报喜不报忧的那一套,不过这点小心思,也没必要拆穿,果然,张青云接着说了下去:“这些天主动前来的百姓为数不多,大致上徐闻县中占了三成,别处还有零零散散得到消息的,不到一成,属下在想是不是多派些人下去,同百姓说清楚利害关系,会好一些。”

    “你只管去做,命张应科加以配合。”刘禹见他还有些不太自信,肯定地点点头,又补充了一句:“民总是趋利的,不妨提醒百姓们,琼州的地方有限,先到的可以先挑,晚到的只能拣剩下的了。”

    “后到的挑不着。”杨行潜插上一句,三人都是呵呵一笑。

    雷州的情况正是刘禹所担心的,这个时空的百姓对于离乡有种深切的恐惧,就连一海之隔的雷州都是如此,别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事情远远不像想像的那么乐观,给人许下一个好处,人就乖乖跟你走,所以他才需要元人南下。
………………………………

第一百五十二章 争吵

    当他们几个赶到府衙时,陈允平正和属吏们忙得不可开交,事情当然是关于州内百姓的安置,在百姓看来,无论什么样的差异都是值得争的,楼层高低、朝向位置,哪怕是开工先后之类的。

    因此,整个府衙的大门外全是排成长队的百姓们,好在秩序井然,并没有冲击或是推掇发生,这也是琼州建设开展以来的成果之一,无论有什么样的情况要上达都是如此,良好的社会秩序才是经济建设的基础,来自后世的刘禹犹其深有体会。

    看来街道自治组织的建设也是势在必行啊,什么事都要上到州一级,官府的效率就会无比低下,找人随便这么一问,果不其然,琼山县衙那头也是一样,谁让这里太过偏远,一应配置本就比陆上要少+猪+猪+岛+小说+,想找几个宣传政策的读书人都不容易,衙役们可没有多少耐心,以及知识。

    “走后衙吧。”

    对这里刘禹还是比较熟的,带着他俩和几个亲兵穿过正门的人流绕向了后面,那里其实只有一个侧门,是供仆役们采买之用的,毕竟后衙一般住的都是女眷,穿堂入室的多有不便。

    “啊,是你们,快请。”为他们开门的黄二娘有些惊讶,刘禹倒还不觉什么,后头的两个人进门后赶紧向她致礼。

    前面正在办事,大堂是上不去了,后衙中也只有偏厅可用,左右也是要等着,刘禹让她准备一些茶点,等到二人进去,走在后面的黄二娘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让他不禁停下了脚步。

    “姜招抚此刻还在荆湖,并没有参与战事,你可以放心。”没想到他的安慰之语,听在耳中的黄二娘先是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

    “还有别的事吗?”

    “尚有一事,奴不知道当不当讲。”刘禹有些奇怪,黄二娘的表情有些羞涩在里头,但又不完全是,更像是难以启齿,不会票还没买就上车了吧,这可是了不得的事。

    当然,yy只是yy,刘禹很清楚,就算真发生了某种事,人家也不会同他讲,那就是公事了,能从黄二娘嘴里说出来的公事,还会有其他吗?他做出了一个正色恭听的姿态。

    “奴记得那日侍制大帅曾说过,夷人亦可从军、进学,不知可还做得准?”黄二娘的话让刘禹一愣,没想到这个直爽的女子,也会有拐弯抹角的时候。

    说完之后,黄二娘的神情愈发不自然了,她偷偷地打量了对方一眼,又赶紧垂下头,像是生怕会触怒什么,刘禹不知道的是,他现在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有七品空衔的侍制了,人家怎么可能还会如常一般地待他。

    他是这二十州、两府、三军,一言百万人生死的广西之主!才刚刚将入侵的元人尽数赶出去,如果不是战略需要,全歼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现在的他,一个眼神一种语气都带上了某种威仪,就是后世所说的那种官威。

    显然,黄二娘向他打听的并不是私事,而是关系到了夷人的利益,因此她不得不谨慎再三,也失去了往日的爽利劲。

    这是十三世纪,而这个岛并不完全是宋人的。

    黄二娘的话让他感到了一种复杂,之前刘禹一直是从数量上考虑的,现在才突然想起来,在这数百万人当中,既有宋人,又有峒人、夷人,还有荆湖人、广西人、广东人之分,要是区别到州府就更多了,在一个村村都是小社会的封闭时空里,突然间将这么多人聚到一块儿,想一想就会明白,他这是找了一个大麻烦啊。

    刘禹的愣神在黄二娘看来就是迟疑了,甚至可能是反悔,然而当时说这话的时候,对方和这个岛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她理所当然地就会以为,事情办不成了。

    “奴懂了,这就去沏茶,几位稍坐。”她只是个传话的,没有立场去要求什么,这一点黄二娘同样很清楚。

    “二娘。”刘禹让她的脚步停在了原地:“若是夷人与宋人住在一个屋子里,会打起来吗?”

    这算是什么问题,黄二娘一时间怔住了,在她的心目中,那些收留过帮助过她的夷人,要远比宋人可亲,在没有理解对方的意思之前,她不想贸然说出什么话,害怕会给他人带来灾祸。

    “大帅若是觉得不妥,当奴没有说过便是。”话虽是这么说,她依然不敢转身就走,头也垂了下来。

    “你多虑了,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本官的治下之民准备的,他们不光是要读书识字,做工赚钱,还要当差服役,甚至是流血牺牲。换而言之,今天的一切都是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夷人想参与进来,就必须同样如此。”

    “就如同易货和作工那样吗?”黄二娘倒是会举一返三。

    “的确,这里欢迎一切愿意前来建设的,同时也会打击一切破坏者,无论他是什么人。”

    黄二娘带着一脸的思索走了,她还是有些不太明白刘禹话里的意思,然而从双方合作以来的所作所为看,至少说话算数是没有问题的,剩下的事情,就要传话的那些人自己来判断了,毕竟她现在是个宋人。

    偏厅里,除了一直等在那儿的杨行潜和张青云两个幕僚,得到消息后的陈允平也从前面的大堂回来了,刘禹进来的时候,他正站在一张桌子前喝水,杯子都没拿,就这么对着壶嘴灌下去,哪还有半点斯文形象。

    “君衡,你这是同人吵架了?”等他停下来转过身,犹自呼呼不已,嘴角似乎都在哆嗦,好像还起了泡。

    “差不多,这琼州府衙各曹吏员连半数都不及,就是有也多是滥芋充数之辈,你跟他讲这些他还不懂,如何再去百姓们分说,说得差了,说得岔了,都是麻烦事,还不如某累点,也少担些干系不是。”

    刘禹深以为然,后世工厂分个桔子还要论个头呢,少一个一斤半两都能打起来,涉及到自家的利益,谁会退让半步?官府再横,也不能堵了人家正常的上访渠道不是,就算他是穿越者,碰上了一样抓瞎,何况是陈允平这种文人,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便是最真实的写照,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啊。

    缺人啊,那是缺得惨无人道,没有哪个穿越者会去做这些街道大妈的工作,说出去都丢份,就连一旁的杨行潜和张青云,同情归同情,那是打死也不会沾的,再说了他们自己还一摊子事呢。

    “再忍忍吧,等岳麓书院那批学子到了,你挑挑看,有合适的就先使着,事必恭亲,累死又济得甚事,这还只是个开头,再过些日子,才是真会忙得不可开交,你等都要有个准备才好。”

    刘禹的话让三个人都沉默了下来,先不说那批学子能不能用,这会子估计还在荆湖吊着,运过来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其实本地不是没有读书人,可是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在挖他们的根基,人家不作乱就不错了,哪还会帮着。

    “百姓倒也罢了,照抚帅的计划,琼州境内所有的良田都要一并征用,某带着人算过了,一共涉及水田九万余亩,人家三十余户,其中万亩以上的大户有四家,州里定的补偿,只怕未必能让他们甘心让出,少不得还要再想个法子才行。”

    陈允平所谓的补偿,无非就是些银钱或是实物,在那些把土地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乡绅眼中,根本不可能有兴趣,如果这件事让姜才来做,只怕就像上回一样,先弄了再说,而换了陈允平这种文人,制度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他们的家中同样也是地主和乡绅。

    刘禹自己也是,所以,破坏制度的事情不是不能做,但绝不能成为常例,再不合理的制度在没有改变之前,可以去想办法钻空子,但是不能直接无视,否则人人都不会再尊重制度,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这种危害带来的后果没有人比来自后世的他更为了解。

    但很显然,陈允平说得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因为琼州境内这点田亩,本来就不算多,而且占据了县城周边大多数的地域,不解决它们,规划就做不起来,刘禹来找他,也正是为了这事。

    “你们来看。”他将那张桌子拖过来,离着门口近一点,光线也要充足些,古人的视力特别是读书人,基本上都好不哪去,不亮一点就看不清上面的字。

    刘禹将自己带来的地图展开,那是一张根据姜才手下测出的数据绘制的本岛地形图,精确度已经是这个时空最高的了:“本官找人算过,要在这上头安置如此多的人,抛开那些高山密林不算,所有的人必须分到这些地方上去,包括整个琼州,和昌化军所辖的宜伦县,而我们所修的马路,正好就贯穿了这条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