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1275-第4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拆了卖给元人修宫殿,再用卖来的钱打他们。”

    叶梦鼎显然没有料到他会这么说,怔怔地看了他半天,还是有些不相信:“你看中的,怕不只是这政事堂吧?”

    “那是自然,若是可能,小婿真想将这里的一草一木,尽数搬到琼州去,现在就算是拆成白地,也好过留给鞑子遭践。”谢氏一死,最后一个可能的障碍也没了,刘禹不再隐瞒,他看中的,其实是整个临安城。

    “难怪,难怪你让老夫将海司余部调来钱江口,又不让人上去,不过百十来条海船,能装得多少?”

    “装多少是多少,装不下的,一把火烧了,让那些鞑子看看,他们的对手,究竟可不可欺?”

    这就是双方理念上的不同,对于元人,叶梦鼎也许会拒绝出仕,但绝不会拒绝生存,而刘禹给他的感觉,是与他嘴里的鞑子不共戴天,为此可以不惜一切手段,哪怕是伤人又伤已。

    不理解归不理解,事情还是要去做的,只要目标相同,大可以求同存异,这一点,叶梦鼎心里清楚,刘禹也明白,聪明人不需要说太多。

    时间紧迫,叶梦鼎只能进宫吊唁一番,就得马上赶回去临安府坐镇,疏散民众的工作更是彻夜都不能停,在他走后,刘禹也赶紧催促起自己的手下。

    “把这些柱子都凿出来,堆到下边,一会儿上车拉走。”

    老岳丈的话提醒了他,海船数量有限,还要额外装上那些宫女,能容纳的空间就更少了,他不得不有所区分,只有这种珍稀木材,又是容易堆放的才优先上船,至于那些家具,就只能忍痛舍弃了。

    “这里拆完了,接下来呢?”将作监的那个监作亲眼看着恢宏无比的政事堂,变成了一堆碎砖瓦砾,似乎还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大庆、垂拱、紫宸、集英、崇政一路拆过去,对了,慈元殿附近先不要动。”

    刘禹拍着那堆高高的营造图式,说出来的话吓了他一跳,如果不是有了政事堂的先例,他几乎以为那是疯话,那些殿宇,可是官家临朝听政的地方,天下臣民心目中最为神圣的去处,就这么给拆了?

    “发什么愣?把人分成几组,同这里一样,先将殿内的东西搬出来,把贵重的事物打包收好,让人将屋顶的瓦片都揭下来,然后挑选出名贵稀有的木料,寻常的就不要了,堆在一处。”

    政事堂的拆除过程,就像是让他们这群工匠都练了一遍手,接下来就是抢时间了,扫荡完禁中大内,还有城中的各处名府豪院,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光是这皇宫内院,所蕴藏的财富就足以让人心惊。

    在他的统一指挥下,拆除的工作由这些匠人担任,而搬运的事宜,则交与了已经到港的海司官兵,他们在楚州战事结束之后就返回了庆元府驻地,经过了近两个月的休整,所有的海船都修缉一新,这一趟,便是专门为此而来。

    其实原本的计划中,叶梦鼎是打算留到最后一条退路的,现在一切进展比想像中要顺利,官家和朝堂已经循着运河退往了浙东,故此他才会默认刘禹的假公济私。

    从皇宫大内出城到海港,最便捷的一条路就是从东华门出去,拐个弯就是候潮门,夜幕慢慢降临的时候,这条路上,被一队队打着火把的车辆照得透亮,无数海司官兵推着车子,将从城里运来的东西装上船,装满一艘就开动一艘,一百多只大小海船泊满了钱塘湾,就像去岁大阅时那样,可惜海堤上、城门楼上,都没有了观赏的人群。

    “受伤的那些弟兄安置好了么?”

    空无一人的东华门城楼上,刘禹看着一辆大车在脚下穿过,上面捆着长长的圆木,沉重的车辙压得那些上好的水磨石板慢慢现出裂纹,看上去,等到宫里拆完了,这条御道也完了。

    被他问到的就是海司中仅存的那位都统,身上的伤已经好了,只是精神看着有些不振。

    “都在大营里养着,得亏了那种伤药,才救下如此多的弟兄。”

    “可惜,更多的弟兄永远也回不来了。”

    刘禹叹了口气,大半的官兵都长眠在了海底,海司被彻底打残了,停在钱塘湾里的那一百来条船,就是最后的一点兵力。

    都统没有说话,刘禹转头看了他一眼,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有什么就说,本官这里没有不能谈的事。”

    “咱们在楚州那么拼命,可是这京师还是让元人打过来了,想想那些战死的弟兄,大伙便觉得窝囊,可这话,不能和少保说。”都统索性也放开了胆:“庆元府未必守得住,咱们都不想去福建,抚帅能不能想想法子?”

    “你们想去琼州?”都统点点头,早在喻口镇的时候,他就隐隐透过一点意思,可是直到今天,才明白地说出来,因为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

    话说到这份上,刘禹当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叶梦鼎是绝不可能答应的,他的忠诚只会给朝廷,做为他的下属,这些人自然也只能跟着,最后的归宿会是哪里?在刘禹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名字崖山!

    能说这些人怕死吗?刘禹说不出口,这里头每一个都是经历了血战的,正是因为他们不怕死,才不愿意白白送死。

    “本官答应你。”

    看着那双恳切的眼睛,刘禹郑重地作出承诺。
………………………………

第八十三章 撤离

    因为事态紧急,自然不能像平日那样停灵多日,再择吉日发丧,谢氏的遗体只在慈元殿放了一天,供仍在京的官员们吊唁完之后,就立刻装殓上车,由原太皇太后的仪卫护持着,通过陆路前往她生前指定的下葬地,浙东路绍兴府会稽县,理宗皇帝的永穆陵之侧。

    也正是在这一天,离城的人流达到了最高峰,临安城中的十三个外城门、五个水门,除开直通钱塘湾的候潮门被辟为海司专用之外,其余的全都被打开,那些拖儿带女、携妻唤母的普通百姓,从一个个竖着人头杆子的街口穿过,接过官府分发的粮食,背上不多的家伙什,最后回头望一眼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随着一眼望不到边的人流,踏上了未知的行程。

    这些百姓之所以会拖到今天,一来是贫苦,二来是无依,那些富户或是有个亲戚投靠的,见到官家离了城,权贵官吏跟在后头,自然知道如何选择,留下来的多少还存着一丝侥幸,或者说是认命,左右也是底层,宋人也好元人也好,又能强到哪里去?

    可是当他们听到县中的父母官,亲自带着人一遍又一遍的宣告,眼见着城中的秩序慢慢在变坏,心思便开始动摇起来,街口的那些人头,固然能起到震慑人心的作用,同时也让他们感到了害怕,元人抢不到东西,还能饶过他们去?

    于是,恐惧被人为地放大了,一个坊市接着一个坊市,在官府的安排下,井然有序地开始了撤离,这股人流虽然哪个方向都有,但最终在城钱汇成了一体,一股脑儿涌向浙东路的方向。

    钱塘县县衙,负责城南各坊疏散工作的叶应及忙得焦头烂额,他没有多少处理民事的经验,一时间便有些不适应,好在做事勤勉、兢兢业业,倒也没出什么乱子。

    “保佑坊以南,都是富贵人家,应当走得差不多了,你再带人挨家挨户确认一遍,不要有什么遗漏才好。”

    “哎哟我的大监,叶衙内,那是什么地界,你带人去敲门,人家可能还客气几分,下官去,直接大扫帚赶出来就不错了。”钱塘县自嘲地一笑:“宰相门前七品官,谁会看得上区区在下。”

    叶应及一愣,想想对方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原本城南这一带就多高官权贵,他是怕那些人走是走了,还留下什么仆役看家,元人一旦打来,这些人哪里逃去。

    “那行,某带人去,你也别闲着,去丰豫门、钱湖门、清波门等处,看看官仓的发放情况,让那些胥吏也收敛些,都是乡邻,好歹多饶些救命粮给百姓,他们这一逃,就不知道哪里是个头了。”

    “大监放心,下官一早就同他们打了招呼,都这个时辰,还敢克扣,街口、城门、桥头的那些人头,就是他们的下场。”

    钱塘县的话里头有多少水份,叶应及听不出来也不想去管,当他带着人赶到保佑坊的时候,意外地碰到刘禹,禁中大内的清理和拆除还在继续,他已经开始对临安城的扫荡,城南官署多、权贵多、富户多,自然成为了他的重点目标,而让叶应及有些诧异的是,在他的身后,居然还跟着几个女子。

    “你把屋子都拆了,又只要几根木头,还有这些又大又笨的瓶瓶罐罐,是何道理?”一个身材不高的女孩歪着头,一脸的好奇。  “你猜呢?”

    “猜不出。”

    “那我就告诉你吧,小时候家里太穷了,走到哪儿,看到人家丢弃的事物,都恨不得捡回家中,你看城里这么多的屋子,建起来花了多少银钱,他们说不要就不要了,多可惜?没看到也就罢了,看到了,哪有不捡的,没法子,穷怕了,懂了吗?”

    小女孩显然没那么好骗,眼珠了转了转:“那你干嘛还让人拆了我的澄碧水堂,里面没有大瓶子,也没有多少木头。”

    “因为我若是不拆了它,就会被元人占了去,你希望那些浑身长毛的鞑子住你的屋子、睡你的床么?”小女孩听着浑身恶寒,一下子没了言语。

    刘禹有一句没一句地和她搭着话,眼神时不时地透过她的肩头,在后面的一个身影上停留片刻,两人的目光乍分乍合,有些躲躲闪闪地,哪怕听到斗趣的玩笑话,都没有丝毫动容。

    顾惜惜一身白衣,发际簪着一朵白花,再加上一个恬静的表情,素净无波的面孔,如同一座玉雕般惹人爱怜,难怪古语说“女要俏,一身孝”呢,同样的装束,穿在边上的小女孩身上,一大一小双花争妍,更是让某人做事情有些心不在焉。

    谢氏的灵柩离开之后,那些无处可去的宫女和内侍在黄都知的带领下,成为了他的帮手,这些人久在禁中,对各处宫殿自然比较熟悉,有了他们的加入,进度便大大加快了,如今整个大内都快变成了瓦砾堆,顾惜惜等人哪还有地方住,只得来找他这个托付人。

    这件事情让刘禹也头疼不已,城里空屋子倒处都是,可哪能住人?他自己还寄居在叶府呢,正想着是不是先安置在自己的府第上,再派些家丁去保护,叶应及带着人朝这边过来了。

    “公主殿下?”叶应及进宫的次数不少,一眼就认出了他身边的小女孩,后者有些无奈地噘噘嘴,转头的一瞬间换上了个端庄的表情。

    “叶公子,少保可好?”

    “有劳殿下挂念,家父安好。”

    趁着他俩摆出一付正式奏对的架式,刘禹后退两步,差点就撞到身后的玉人,没等顾惜惜惊呼出声,他不动声色地扶住了对方的手臂,然后便迅速地放开,两人倒像是随从般站在了一块儿。

    “节哀。”

    “我知道,如果不是你,圣人不会走得那么平静。”两人的声音都放得很低,就连嘴唇都只是微微在动。

    “跟我走吧。”

    这么直白的话,让顾惜惜微微一错愕,下意识地问道:“为什么?”

    “圣人临终前托了我,要照顾你。”

    明知道是这个答案,顾惜惜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些酸楚。

    “那不过是托辞,其实,是我自己这么想。”

    顾惜惜再也难以掩饰面上的惊愕,转头看时,刘禹回了她一个微笑,让她的心一下子跳得厉害,头也赶紧低了下来,生怕被人看出什么。

    “嗯。”

    过了一会,刘禹才听到一个细如蚊呐的声音,她连去哪里都没有问,就这么答应了?这女孩还真好骗。

    “子青。”叶应及完成了和小女孩的对话,朝他走过来:“殿下她们没有居所,某想邀其去叶府,有母亲在,她等也能有个照应。”

    “如此甚好。”

    刘禹等的就是这个结果,平白无故请一群女人去人家府上住,其中的某位还是被他的老岳丈再三提醒过的,事情只能由叶应及提出来,还什么都没干呢,那锅咱不背。

    于是,叶应及让叶府的人将她们带去了兴庆坊,跟着她们两人的,就是谢氏在慈元殿的侍女,为首的正是那个女腹女官,看样子全都拨给了顾惜惜,如今全都成了刘禹的负担。

    相比起几个女人,刘禹更在意的还是城中的百姓,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算算看,独松关守了五天,安吉州被围了四天,差不多都到了极限,也就是说,元人随时可能会扑过来。

    “你那里还有多少个坊的百姓没有走?”

    叶应及在心中默默算了一下答道:“七、八个吧。”

    临安城中一共有八十五个坊市,钱塘和仁和两个县各自管着一半的样子,既然城南还有这么多没动的,城北多半也是差不多,那也意味着还有近二十个坊市的百姓需要疏散。

    “不能再等了,让他们都辛苦一下,连夜将人送出城,最迟明日,我们也要离开。”

    “成,某这就遣人去仁和县衙,告知老孟一声。”

    基于同样的道理,他的行动也陡然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了其中,除了叶应及管辖的军器监所属的几个作坊,还有将作监这个专为宫廷营造的机构,双方加起来超过了两千名老工匠,涉及的种类五花八门,计有军器、火器、铁器、瓷器、木器、建筑、以及茶酒盐甚至还有花匠等等,这是一项十分宝贵的财富,为此他连这些人的家属都一块儿送上了海船。

    这一天也成为了临安城最热闹的夜晚,各个城门楼上的火把始终燃烧着,一直到天蒙蒙亮的时候,才大致上将百姓们都送出了城。

    “两处县衙的统计都差不多,能找到的百姓都离开了,城中的各个库中,左藏库、封椿上、下库、太平库都被宫中和朝廷的人搬空了,余下的几大仓,三届省仓、丰储东、西仓、端平仓、淳祐仓、咸淳仓、平粜仓中的粮食,大都分给了离城的百姓,余下的让你那些人搬到船上吧,咱们的人也要吃喝。”

    叶梦鼎看着送上来的统计消息,疲惫地抻了抻脖子,连续三天的高强度工作,已经耗尽了这个七十多岁老爷子的心神,看着他那憔悴的面容,刘禹不由得有些担心,千万别再来一出历史偏差。

    “丈人去歇歇吧,睡饱了咱们就启程。”

    叶梦鼎也的确是撑不住了,好不容易事情做完了,那股紧崩的弦便松了下来,正当他站起身准备去后堂小憩时,一个亲兵匆匆跑了上来。

    “咱们的人传来消息,安吉县城失陷了。”

    听到亲兵的话,叶梦鼎立刻停住了脚步,同刘禹对视了一眼,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看来只能去海船上歇着了。
………………………………

第八十四章 玉碎

    安吉县并不是安吉州的州治,却是比州治更为紧要的所在,因为它扼守着入浙的通道,城池的一头是苕溪水,另一头是天目山余脉,因此知安吉州赵良淳才会舍了州治来守这里,以便与远处的独松岭成猗角之势。

    一个不大的县城,几千乡兵,硬是挡了阿刺罕的大军四天之久,城破之后,他一边入城想看一看这个守将是何许人,一边调兵遣将,临安的大门已经打开了,即使要绕上一截子,他也有信心比独松关那一路还快上几分。

    “传令高兴、撒里蛮二人,轻骑直捣敌都,本帅只要一个结果,那就是临安城,余者皆不足虑。”

    在一众亲兵的护卫下,他来到了县城中最后的战斗发生地安吉县衙,从打开的门口走进去,满眼都是倒毙的是尸体,从装束上看,地上的那些尸首多数都是宋人的,边上还有一些伤者和被俘的被看管了起来,阿刺罕看了一眼这些人,眉头皱了皱。

    “人呢?捉到了吗。”

    “就在里面,大帅一看便知。”

    阿刺罕在手下的指引下跨入后堂,这里面的死人更少,有些尸体还保持着一个横刀自刎的姿式,等到走上台阶,当洞开的大门就在眼前,他顿时明白了手下的意思。

    大堂一切如常,当中的案几上放着一顶官帽,长长的帽翅微微颤动着,整个大堂上唯一的一个人准确地说应该是一具尸体也在微微颤动着,阿刺罕凝视着挂在空中的那个身影,久久没有说话。

    “确认了么?”

    “印信找到了,人也找人指认过了,就是本州知州赵良淳。”

    阿刺罕接过那个小小的铜印,那上头的几个汉字弯弯曲曲地,以他的那点汉话水平连一个字都认不出,不过略看了一眼,他就将铜印扔给手下。

    “割下他的首级,命人传檄四下,降者俱有加官,拒者此人便是下场。”转身走了几步又停下:“找个棺木,将尸身葬了吧。”

    走出县衙,城中街道上,大队大队的步卒正冲进城中,零星的小规模战斗还在继续,不过大局已定,阿刺罕瞅了瞅身边的几个将校跃跃欲试的神情,哪里不明白他们在想什么。

    “此事本帅做不了主,需得快马回报大汗。”顿了一顿,他摇摇头又补上一句:“大汗要的是整个江南,只怕未必会如你们所愿。”

    临安城候潮门外的钱塘湾海港码头,七、八月间那种震天动地的秋潮盛景早已褪去,露出的泊位上,停着一艘艘高大的海船,缘着船身放下来的绳梯,一排排的人流正攀缘而上,为了多载人和物,大部分的武具都给拆除了,原本应该是装着拍竿的位子上,几个他从后世来的铁葫芦,正通过粗大的铁链子,吊着还没有装完的圆木,被船上的军士们一点点地拉上去。

    码头上,刘禹和叶应及、孟之缙、陆秀夫等几个人站在一块儿,看着这一切,包括叶梦鼎在内的几人家眷,已经登上了海船,眼见着他们也快到离开的时候了。

    “君实。”刘禹叫着陆秀夫的字,后者转眼看向他:“此时官家的船,多半已经接近了余姚县,明日就可抵达庆元府,你若是要追赶,可在定海下船,不过最好将嫂嫂和几个侄儿送到琼州去。”

    送去做什么,刘禹相信自己不说,后者也能猜得到,对于这个时代的历史人物,他越是认识得深,就越是知道,这不是游戏里收集名将,这些史上留名的忠臣,忠的是名为“大宋”的朝廷,他们抛弃前程、家族、不惜身家性命,也就意味着自己拿不出可以诱惑他们心志的东西。

    换句话说,如果这种人被自己一蛊惑,就纳头而拜,那他们也不会在史上留名了,可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打算为这些人做点什么,哪怕陆秀夫最后的归宿,依然是抱着五岁的小皇帝跳入海中,也不希望,在这之前,他会再一次,亲手拿着一把剑,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女赶下海去。

    “那就有劳子青了。”果然,陆秀夫感激地朝他一拱手,谢过了这番好意。

    都是至交好友,刘禹没时间同他们瞎客气,紧接着问下一个人:“老孟,你有何打算?”

    “某与筠用商量过了,这劳什子郎中做着也没什么劲头,还不如去琼州呢。”

    孟子缙毫不在意地说道,他没有为大宋陪葬的打算,又失去了投靠元人的途径,这么选择也是理所当然,刘禹点点头,转到了自己的大舅哥身上。

    “筠用,城中的安排,都妥当了吧?”

    “照你的吩咐,军器监的工匠将坊中留存的猛火油全都用上了,可某有些不明白,不过一座空城,连值点钱的事物都被你拆了,还闹这么一出是何用意?”

    “无他,阻敌耳。”刘禹见他们都露出一个疑惑的表情,继续说道:“三天了,官家的座船还没有出绍兴府,而鞑子呢?正日以继夜地扑过来,探子来报,他们根本没有去管沿途的几个县,大队骑兵顺着翦溪水、官塘河一路疾进,最多还有两个时辰就会到达临安城下。”

    “筠用、老孟、君实,你们说说看,若你是鞑子前锋,发现临安已是空城一座,会停下来,任由那些离城的百姓走远吗?他们可才走了半日功夫。”

    “这”听他这么一说,几个人立时变了脸色。

    刘禹说得一点也没错,无论是已经走了三天之久的官船大队,还是跟在后头的百姓,速度都非常低,元人的骑兵在这京师之地,修得十分平整的官道,将会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到时候,他们连个屠城的罪名都用不着担,就能光明正大地屠戮这些百姓,抢去他们分得的那一份口粮!

    “难怪你将那些木头都堆在路口,又将草料场、纸库、布库的存货尽数找出,可是,人都走了,现在放上一把火,就能阻得了敌人?”

    叶应及是个技术宅,他的分析也自然从可行性上去考虑,鞑子会因为城中失火就停下来救火么?哪怕能耽误他们一会儿,只要发现城中实际上没有人,他们还会继续停着不走?他不太敢相信,同样孟、陆二人也是一样。

    “谁说,某只是想放一把火?”

    刘禹出人意料地否定了他们的猜测,认识了这么久,几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