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1275-第5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要想着孝顺生母,就把身子挺起来,凭你的才情,什么样的人找不到,为兄不是催你,除却教学研习,你也可以将心思放开一些,爹娘不是迂腐的人,十三娘可以自挑自嫁,你也行,不要听那些婆子们碎嘴,将来过得好不好,是你自己一辈子的事,不是活给他人看的,叶府,还没有沦落到,要靠出卖女儿牟利的田地。”

    “妹子谢过阿兄提点。”珺娘红着脸,蹲身施了一礼,这样的话,才算是彻底解开了她的心结,心里如何不感激,因为叶梦鼎也好,越国夫人也好,都绝不会说与她听的,兄长是真为自己好。

    “你是个聪明人,多说无益,方才碰到子青,水电机马上就要进场,你在这批人里头,天份最高,到时候可能会很辛苦,教学上的事,明日去学堂安排一下,最近三个月,暂时不要带班了。”

    “当真?”珺娘一下子高兴起来,要说除去终身大事,最让她在意的,便是这物理之学,越是看得多,越是觉得深不可测,特别是这看不见摸得着,用处和害处都极大的电,简直让她迷到了心里,一时间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叶应及点点头,嘱咐了两句便上楼走向自己的居处,珺娘关上门,靠在门背上,看着这方小小的属于自己的天地,不由得笑出了声。

    璟娘脸上的笑容,从看到夫君的那一刻,就没有消失过,两人不顾一切地抱在了一块儿,完全将客厅里的其他人当作了空气,就连赵清蕙都明白,再不走,只怕就要上演儿童不宜的家庭伦理剧了,这个夜晚,天王老子都没有面子讲,只属于这对夫妻。

    “是我不好,一走就是那么久,连个音讯都没有,错过了这么重要的日子,对不住,璟娘。”

    璟娘没有作声,只是掂起脚,送上了自己的红唇,被刘禹飞快地捕捉住,两人慢慢地倒在高级进口手工真皮沙发上。

    整个屋子里,只剩下了孙离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怼天怼地,害人害已。

    当然了,妻子怀着身孕,而且已经显怀,他不可能有什么太大的动作,双方只是在用这种亲密的方式,发泄着数月以来的相思之苦。

    良久之后,两人才分开,刘禹靠坐在沙发上,将小妻子搂在怀中。

    “这里过得还习惯么?”

    “嗯,就是太过奢华了些。”

    就这还奢华?宁海的生活才是贵族日子好不好,眼前最多也就是拆迁安置房,连个乡下土大款都不如,刘禹暗中汗了一下,决定不再讨论这个话题。

    “这一路上,我看到府里井井有条,都是你的功劳啊。”

    “奴可不敢居功,要说大事情,的确拿了些主意,旁的都是陈府君张参议胡通判还有兄长他们操持着,就连听潮那个丫头都日日忙个不停,奴倒是轻闲不少了呢。”

    “喔,他们对你,还算尊重么?”

    “他们尊重的是夫君,奴心里有数。”璟娘的话让他微微有些感叹,一个后世还在上高中的女孩子,要挑起一个数百万人的大都市,想一想就会觉得可怕。

    “夫妻一体,你不必自谦,谁不知道,你才是乐善好施的女主人,百姓的救星。”

    “那也是夫君给的,奴现在只想将他生出来,给刘府添一口子,咱们这府上,也太过冷清了。”

    刘禹无声地将她搂紧,小妻子的话并不是抱怨,只是说出了一个实情,如果没有一个孩子傍身,自己真有什么不测,她是活不下去的。

    还好天从人愿。

    “这回出去得久了些,盖因稚奴那里有些吃紧,过去帮了她一把,放心,已经无事了,他们打了一个大胜仗,鞑子短期内没有胆子再进犯。”

    “稚姐儿孤身在外,是该去看看她。”

    璟娘没有多少酸意,因为她知道对方在夫君心中的份量。

    刘禹将自己的事情有选择地说与她听,至于草原上那点事就算了,璟娘也将这些日子府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他,大坝完工了,等着节流蓄水,难民的安置井然有序,宜伦等处的楼子开建,几条公路的主线已经建成通车,宜伦港的粮食运输正紧锣密鼓地展开,新学堂的扩建和夫子的招募都很顺利,当然还有朝廷来人,一等就是几个月死活不走等等。

    “陆志侃?”

    “就是这位陆尚书,听闻还带着父亲的书信,奴怕扰了夫君的打算,没有与他相见。”

    “见还是要见的,你就不必操心了,明日,让听潮陪我去好了,说来说去,这小妮子呢?”

    “奴遣她去叶府了,珺娘被她那个生母烦了半日,也没人管管,听潮走一趟,她的日子会好过些。”

    “又是催嫁,方才遇上大郎,新法定了,男女都要十八方才成亲,还要官府报备,否则不作数。”

    璟娘一愣,她自己都没满十八呢,突然想到了什么,从刘禹的怀里抬起头,轻声说道。

    “奴怎么觉得,这法是专门为听潮定的呢?”

    “为什么?”刘禹一时没反应过来。

    璟娘掩着嘴一笑:“她上个月正好满十八了啊。”

    刘禹想起来了,一早就同她说过,要等璟娘有了身子,才会考虑收房之事,如今可不就是,说起来,那个丫头也等了快两年,干着娘子的活,拿着丫环的工资,的确有些不公平。

    “我听你的。”

    刘禹爽快地说道,毕竟是后宅的事,给妻子一份尊重,两个女子日后也能好相处,璟娘还没答话,眼中瞅见身后的地下,出现了一个细长的身影,似乎悄悄地退了出去。
………………………………

第二十六章 班底

    “属下等参见抚帅。”

    州衙的二层会议室里,琼州本地所有的大大小小头目,知州陈允平、通判胡幼黄、琼山、澄迈、临高、宜伦、文昌等几个主要县的县丞、机宜司主管李十一、幕府参议张青云、以幕僚主管民事的孟之缙、同样以幕僚身份参与建设的叶应及、权兵马司总管马暨、原海司水军都统段重勋,文武济济一堂,除去领兵在外的金明、姜才以及杨行潜,就是他在这个时空的全部班底了。

    这间会议室自然是按着后世的样式打造的,他坐在上首主席的位子,两边依着民政和军事分别坐成两排,很有一点公司主管开会的架势。

    实际上,他弄出来的这摊子,像企业多过政权,没法子,大宋的旗帜还在打着呢。

    会议的内容也与公司简报差不多,从陈允平开始,每个负责人将自己所负责的那摊事,向他做了一个简单的陈述,让他对于自己离去的这几个月里,所发生的一切,先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圣驾抵达德祐府已有两月,期间派过宫人前来询问公主之事,属下们不敢隐瞒,可公主自己不愿回,只带了封书信回去,不知怎的,圣人也好、她的生母杨淑妃也好,都没有再强求,如今她在第一学堂中念书,成绩名列前茅呢?”

    陈允平将这件事珍而重之地放到这么重要的会议上,刘禹只微微一沉吟就明白了他的顾虑,说到底,那个女孩姓赵,身份极为特殊,难保不会有什么流言传到德祐府去,可是他会在乎么?换句话,此时的朝廷敢同他翻脸么?

    “鞑子还在福建路?”

    “福州城守了近半年,幸赖城守陈文龙守御有方,并未被攻陷,可朝廷从广东路招募的援军,连续两波都被打退,损失了不少人。”

    陈允平的话只说到了这里,可言下之意很明显,广东路的难民大量涌入琼州,基本上解决了朝廷的负担,他们有余力组织起人手,尝试为被围的福州解围了,可是这人手,哪有坐拥数百万民众的琼州来得多?

    刘禹问出了第二个问题:“对面还有多少百姓没有过海?”

    “不下五十万,许多广东本地的百姓,也在往咱们这里逃。”通判胡幼黄负责这一块,起身拱手答道。

    “今后定个规矩,答话就答话,不要动不动站起来,咱们的时间紧,一分一毫也耽搁不起,礼数等到闲暇时再说,圣人不也说了嘛,仓檩足而知礼仪嘛,咱们不足啊。”

    众人都笑了起来,在座的人谁不知道,这位抚帅不拘礼是出了名的,并不是刻意如此。

    “朝廷招兵的人,是不是就在对岸?”

    “是的,好几次他们想将旗子竖到琼州港,都被属下的人挡了回去。”李十一下意识地想要站起身,想到他方才说的话,又赶紧坐下来。

    名不正则言不顺啊,朝廷有顾忌,他又何尝没有,时间太短,还没有培养出一代读书识字能做事的自己人,而原来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有一腔报国的心思,这是很自然的,就是眼前这些人,一旦易了帜,会有多少人留下来,又有谁说得清呢。

    “尽量加快百姓过江的步伐,朝廷要招兵,随他们去,咱们干咱们的。”

    他的话音刚落,陈允平等人明显松了一口气,毕竟他们的职务太过低微,扛不住一道接一道,越来越严厉的诏令,很多时候,还是李十一这个特务头子的强硬,才让琼州基本上保持了原样,现在终于等到了主人的回归,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刘禹说完,眼神在他们的脸上扫了一圈,除去陈允平等人的轻松,李十一、张青云的无动于衷,叶应及、孟之缙、段重勋这些新人的懵懂,只有马暨一人,露出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

    “老马,他们找你了吧。”刘禹没打算与他兜圈子,直言说道。

    “三次,都在大营外头。”果然,马暨也是直言不讳地说道。

    “让本帅猜猜,殿前都指挥使,对么?”

    这一下,马暨不淡定了,悄然撇了李十一一眼,因为对方许给他的,正是这个职事,在大宋,可称为武将的终级目标。

    刘禹淡淡地一笑:“你莫看他,他也不知道,本官是从淮东过来的,殿帅苏刘义失踪已近半年,他们想要找个人顶替,这有什么难猜的。”

    其实,他并不是猜出来的,而是朝廷最先想到的人是姜才,没找到,这才轮到了马暨,毕竟如今的德祐府,兵可以从百姓里面招募,有经验能带兵的大将,可不容易寻。

    “老马,你能连拒三次,本帅就不同你客气了,真要走,没问题,琼州这边送上一万套甲胄、一万刀枪、十万支弩箭,作为你的呈礼,助你一力,如何?”

    马暨没想到他会这么说,一时间有些语无伦次:“某家某”

    “都是男儿,莫要婆婆妈妈,当初你来找本帅时,何等的干脆,咱们共事时间也不短了,我刘禹是个什么人,你应该清楚,有什么当面说,从不背后阴人,更不会误了你们的前程。”

    “谢抚帅恩恤,某家想”马暨想要说什么,却被他一口就打断了。

    “不成,事物可以送你,但人不能带走。”

    马暨心里一惊,他的确想要带一些大营的人走,因为一支军队不是招一堆人来就能成的,最主要的就是基层军官,他们直接影响着战斗力,琼州之所以一直在扩军,就是以那些老兵为底子,给他们一个上进的途径,同时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刘禹把这个叫做“预备役”,其实在他看来,这里的军士,已经能够拉出去一战了。

    四个月的功夫,营中的人几乎换了一整茬,大量的军士在经过了三个月的训练,就被派往了海外的新占之地,一来是补充远征军的损失,二来是接替主力,维持占领地的秩序,从低烈度的实战中,取得一些真实的战场经验,这才是最为珍贵的,不见血的训练再强,也难保第一次上阵不崩溃。

    就这么轮训着,琼州已经有了足足十多万战兵,可朝廷使者看到的,依然只有黎母山边大营里的五万新募之卒,这一切,只有他这个预备役主官才知道底细。

    眼下,抚帅的语气虽然温和依旧,却是不容置疑的,他叹了一口气,站起身向刘禹一拱手。

    “属下走了,抚帅保重,诸位保重。”

    众人也是完全没有想到,竟然是说走就走,纷纷起身与他告别,马暨更不答话,转身便走出了会议室,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讨论的事情,不适合一个外人听。

    刘禹微微有些遗憾,大宋三百年,有些东西是深入人心的,并不会因为某些黑科技就会改变,这样的人他敬佩,但绝不强留。

    等到众人再次坐好,他的目光停在了段重勋的身上。

    “老段,你意如何,若是要走,某家岳丈已经交卸了海司一职,你此去,必然会委以重任。”

    段重勋毫不避讳地朗声答道:“楚州海外,我海司官兵血战一场,人人都对得起大宋,对得起官家了,余下的这些弟兄,九死余生,想要过些安生的日子,这话,某家在临安城就说过,抚帅要某再说一遍么?”

    “好,不过你想轻闲,不成,黎母山大营的兵,需要一个主官,本帅需要一个兵马司都总管,可愿?”

    “倒是没问题,可某家是水军出身。”段重勋有些犹豫,那可是五万之众呢,他是怕自己新来,又是水军无法服众。

    “正好,将他们练成水陆两栖,新的训练大纲,稍后会发到你的手上,不要以为很轻松,你自己也得学呢。”

    “末将定不辱使命!”

    段重勋一抱拳,郑重地答道。

    “看吧,刚三令五申地说过,还是有人不听本帅的话,你们说怎么办?”刘禹故意沉着脸,不满地看着他。

    “罚,重重地罚!”

    “对啊,新晋之喜,哪能不请客呢,要罚,听闻劳动合作社来了一种好酒,要五百个分子一瓶,就罚老段去买几瓶来,今日一醉方休。”

    孟之缙本就与他相处极为随便,当下大呼小叫着,将众人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

    “应该的,应该的,某作东,你们都要来。”段重勋第一次碰上这么随意的同僚,也是喜出望外,一咬牙一狠心就应下了,不就五百分一瓶嘛,豁出去了。

    “既然大伙都说好,此事就这么定了,老段出钱,本帅出地方,就在山上的府中,你们有家的都把家眷带上。”

    刘禹一锤定音,既然是自己的人,当然要多笼络,没有什么比一个现代化的屋子,让人印象更深刻了,总得让人知道,跟着自己会有什么好处吧,相信这么一看,他不说,那些夫人娘子也会将枕头风吹遍,比什么都好使。

    跟着哥们有肉吃,长久以来,他都是潜移默化地在灌输着这样的概念,成效当然是不错的,至少那些过海的百姓,没有人再想回到对面去。

    会议结束,在去会会那位执着的陆尚书之前,刘禹将李十一给单独留下了。

    “除了马暨,他们还找了哪些人?”

    “许多,邓使君、虞府君、马招抚、张都统、就连远在宜伦的仇知府,也不曾放过。”

    “都说动了哪些人?”

    “没什么人愿意过海,谁不知道,那里混乱不堪,有些过去的人,最后又回来了,这样的人,机宜司全都有备案,抚帅现在要么?”

    “方才那些人里头呢?”

    “陈府君与那人有些接触,不过属下没发现,他们有相通的迹象,胡通判当众拒绝与他交谈,只推说忙,私下里,他们也没有见过面,叶大郎亦是一样,二郎不欲从政,至于那黄侍郎,两人往来不多,属下也没有太过留意。”

    刘禹了解了情况,心里也有了数,人心都是思安的,琼州发生的一切,看得越多,对人的吸引力就越大,从二楼的走廊看下去,办事大厅里人头涌动,而坐在一旁等候的那位紫袍大员,更是显得异常醒目。
………………………………

第二十七章 操作

    “陆尚书。”

    “刘子青。”

    等了几个月的人,在一种猝不及防的状态下突然出现,陆志侃顿时有些语塞,之前想了无数遍的话,全都忘到了脑后,只记得了对方的名字。

    两人的认识非常早,建康之战后,刘禹带着汪立信的书信前往临安府,第一个找的人就是他,当时,一个是初登紫袍、执掌吏部这个六部之首的朝廷重臣,一个是籍籍无名,近乎白身的年青仕子,陆志侃对于他,是俯视的,如今正好倒过来,坐在等候席上的陆志侃,需要抬起头伸长脖子,才能看清对方的面容。

    形势比人强啊,他深吸了一口气,站起身,刘禹却越过他,走向州衙的门外。

    “一块儿走走。”

    这样也好,陆志侃不想在这种情形下同他谈,万一谈崩了,丢的是朝廷的脸。

    只不过他的随从,全都被吴老四带着人给挡下了,只能同他们一块儿,远远地跟在后头,而附近的街道各处,都有机宜司的人暗中在保护,连刘禹本人也看不出,哪些人才是。

    “一别数年,某还记得尚书府上的好茶呢。”

    “六安瓜片。”陆志侃何尝不记得。

    “六安沦陷了,汪太尉的墓被鞑子保护得很好。”

    陆志侃一愣,不明所以地看着他,刘禹缓缓说道:“可他们却屠了寿春城。”

    “圣驾左迁,某一把火烧了临安城,掘海堤淹了皇陵,让鞑子一无所得,却苦了两浙百姓,陆尚书以为,这等行径,后世史书上,会如何评说。”

    陆志侃看着宽敞整洁的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百姓们脸上的笑容,那些无处不在又令人不明所以的黑科技,突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大宋”

    “尚书是想说,大宋待某不薄,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吧。”

    刘禹微微一笑:“实不相瞒,某到今日为止,尚未拿到过一粒禄米一尺布一文钱的俸禄。”

    这倒是实话,之前因为倒卖大米,罚去了半年的俸禄,后来又因为殴打陈宜中,再次罚了半年,等到出任广西,形势急转极下,朝廷一片慌乱,哪里还有心思给远在偏路的他发俸禄,因此来到这个时空,他是当真一文钱都没收到。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皆是某家自家所出,若是朝廷一句话,就要拿去,你觉得会有人答应么?”

    “子青何出此言,政事堂诸公,绝无此意。”陆志侃听不下去了,赶紧申辩道。

    “没有就好,你我方能谈下去。”

    “可他们,皆是大宋之民啊。”陆志侃指着百姓说道。

    “他们皆是大宋之弃民,朝廷失去了两湖、两江、两浙之地,将百姓弃与鞑子,这些人九死一生逃到了对岸,某家若是视而不见,他们如今已经成大宋之鬼,你方才说过,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些百姓,是某家给他们饭吃,让他们活下来的。”

    陆志侃无言以对,因为实情就是如此,当初过海之前,没有人相信,一个小小的琼州能收容数百万民众,在这里呆了四个月,他越看越是心惊,因为百姓安居乐业,也就意味着他们与朝廷渐行渐远了,要知道,这数百万人里头,可不光是泥腿子田舍翁,还有许多读书人、乡绅、富户,这类大宋的统治基础。

    刘禹不怕与他摊牌,他并不欠朝廷什么,相反,如果没有他的鼎力支持,崖山只怕会提前到来,因为元人的攻势要远比历史上更猛烈,与他说这些只是打消他和他身后那些人的念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不是什么忠臣,不会听他们的调遣,如此而已。

    这一天迟早是要来的,如今也该是时候了,因为如今的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人家投身到他的麾下,要的就是一个光明的前程,否则还不如跟着小朝廷干呢。

    “没有一分余地了么,令岳的书信,你可要一观。”陆志侃很清楚,拂袖而去,对朝廷没有任何好处,他只能再一次放低姿态,话语中带上了恳求。

    刘禹将叶梦鼎的书信接过来,却没有打开,而是收入了怀中。

    “朝廷想要做什么,止于海峡之侧,不要伸到这里来,需要什么事物,按公价尽量供给,概不赊欠,你也看到了,某家摊子太大,浪费不起,你带来的东西,可以留下,这是最后一次,也是某家的底线,陆尚书,若是想将家小送来,一切都按法度来,这一点可以放心。”

    “某知晓了,若是当真到了那一步,还望子青看在曾是宋民的份上,帮上一把。”

    陆志侃知道再说下去,只怕会适得其反,说到底他不过是个传话之人,决定只能由政事堂的人来做,当下不再多劝,举手与他告辞。

    一直到人影消失,刘禹都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自己面临的事情也很复杂,究竟会发展到哪一步,根本预料不到,如何能随便答应。

    “子青!”

    听到声音,他转身过身,一下子愣住了。

    只见从州衙的方向,驶过来一支特殊的人群,他们每个人都穿着一身灰色的牛津布工装,如果在胸前打上字样,活脱脱就是后世的工厂工人,更吸引眼球的是,这些人有男有女,而且每个人都骑着一辆自行车!

    为首的叶应及熟练地将车子停在他的面前,刘禹吃惊地笑了笑。

    “筠用,你也学会了?”

    “从这里到工地,有十好几地呢,马儿找不到几匹,总不好走着去吧。”

    这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