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1275-第6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桑,你们真得没有与苏俄人取得联系?”

    “没有,我们。。。。。。抗匪曾经几次派人过江找苏俄人,都被他们扣起来,赵尚志就是其中一个,到现在都没有消息。”

    “那些武器不是苏俄人提供的?”

    “应该不是,我在山上的时候,听都没听过。”

    深堀游龟见他一问三不知,心里微微有些恼意,什么都不知道,那还留你做什么,不过面上并没有表现出来。

    王学仁死不开口,一定在隐藏着什么秘密,希望这个反间计有效果,让他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投入帝国的怀抱吧,可对此他并没有信心,或许德国盟友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哪怕是逼供的手段也可以啊,陆军那些马鹿太简单粗暴了,指望他们,除了把人打死,什么也得不到。

    联想到最近抵达满洲的那支德国考察团,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

第一章 决战(一)

    帝都昌平区南口,卫戍区警备三师坦克团驻地,号称“御林军”的这支部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其前身可以追溯到秋收起义和井岗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做为首都防御的重要力量,保卫着共和国和党的中央机关,曾经多次参加国庆阅兵,可以说从49年开始,便见证了新华夏军事装备的革新史和现代化进程。

    凌晨时分,冬夜的星星十分稀疏,看起来既不浪漫也不美丽,西伯利亚过来的寒流越过重山峻岭,在空气中发出阵阵咆哮。

    刘禹毫不意外地缩起了脖子,将皮夹克的领子竖起来,放下皮帽的耳朵,重重地哈了一口气,感受一下相隔八百年的空气质量区别,似乎除了冰冷,还有一种微微的酸意。

    看来今年的雾霾形势从一开年就不乐观啊。

    “想什么呢,这么出神,不准备下来了?”

    钟茗扬起脸,由于光线的原因看不清表情,不过刘禹能猜出几分。

    “仰望星空,思考人生,领袖的情怀,你们这些普通人是不会理解的。”

    他跳下下舷梯,周围并没有亮灯,应该是出于保密的原因,不过隐约能看到巡逻的身影,似乎还有军犬的低吠,钟茗身后站着两名军官,年纪大约三十多岁,肩上扛着两杠三星,为首的男子似乎还处于震惊当中。

    “介绍一下,楚团长、张政委,他们负责你在京期间的住宿和安全保卫,具有一定的知情权。”

    两人显然只有部分知情权,惊疑不定地打量了他一下,双双举手敬礼。

    “首长好。”

    “为。。。。。。。”刘禹差点儿就脱口而出,好在反应迅速,上前与他们一一握手。

    “为了我的事,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都是组织上交待的任务。”

    和他们一块儿走出停机坪,刘禹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排排的履带、钢壳、棱角分明的车身、圆滚粗_黑的炮筒子,在夜色下闪着令人窒息的光泽,似乎随时都能吐出死亡的气息。

    两排坦克面对面排列,高高扬起的炮管像是敬礼的手,让走在当中的他肃然起敬,原来这里并不是他以为的直升机停机坪,而是坦克训练场,见他走得很慢,楚团长还好心地为他介绍。

    “这是99式的最新型,还在定型阶段,全军只有我们团装备了一个连,它的对面就是99A,太黑了看不清楚,明天你一看就明白,差不多是两种型号了。”

    “这个不算保密范畴吗?”

    “当然算了,不过对于你是公开的,不然干嘛要把任务下达到我们团,政委你说是吧。”

    张政委笑着点点头,他们团是有外事接待任务的,全军最新型的装备只要到了他们手中,也就离正式曝光不远了,所以只要不是拿着手机拍细节发朋友圈,普通范围内的参观都是允许的,刘禹回头看了一眼钟茗,后者忍着笑,用极低的声音在他耳边说道。

    “上头把你当成狗大户了。”

    刘禹一愣:“这玩艺也卖,多少钱?”

    “这是现役主力装备,外贸版的VT4大概是600一辆,五十辆以上打九五折,一百辆九折,配一个基数弹药,一百辆以上一次付清的送人员培训,配套后勤八折,发动机没得折。”

    钟茗如数家珍,小嘴嘟嘟往外冒,不光刘禹听傻了,两个团级主官也是一愣一愣的,感觉就像西单商场买大白菜,还是批发价一样。

    “600不贵啊,现学来得及吗?”

    钟茗白了他一眼,一个字一个口型:“万。。。。。。刀。”

    “也不。。。。。。什么?”刘禹一个大喘气,悻悻然说道:“也就是一辆豪车钱,可比豪车牛掰多了,可惜上不了牌。”

    “就是就是,还是低配版,没ESP、上坡辅助、ABS、双气囊吧。”楚团长深有同感。

    张政委也在一旁凑趣:“指定没有,什么全景天窗啊、真皮内饰啊、语音导航啊、立体音响啊通通都得加钱。”

    说笑了一会儿,钟茗好奇地问他。

    “上得了牌也来不及了,你打什么要用到它?”

    刘禹笑笑没说话,为了准备已近在眼前的大战,他需要海量的资源,穿过训练场和宿舍区,他们来到指挥部大楼,走进早就准备好的会议室,将一个小小的存储卡塞进笔记本电脑,联接到投影仪,很快就出现了令人震惊的画面。

    飞行器航拍的战场被两百寸的屏幕显示出来,给人的感觉无比震撼,因为画面上是密密麻麻的尸体,鲜血还有残肢,以他们的眼力,一眼就能看出,破碎的是炸药所致,完整一些的或许是枪弹,也有可能是刺刀或是刀枪,高空大角度全景式的拍摄到局部的小细节,无一不显示出战争的残酷,两个主官对视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疑惑。

    “不像是非洲啊。”

    “中东?看那个大坑,像不像82迫炸出来的?”

    “不像,看他们的武器,还有刀枪箭矢,跟个古战场似的,不会是群演吧,挺像那么回事的。”

    “这么大的密度,得多少人来装尸体,难道是吹气人偶?”

    “这道具水平,赶得上拍三大战役那会了,记得咱们刚入伍,我还分到了一句台词呢。”

    张政策很不客气地戳穿他:“就一个字,啊。”

    “那也比你强,你连个近景脸都没有。”

    两人互揭疮疤,钟茗却瞧得很认真,眉头深深地皱起了。

    “多大的规模。”

    刘禹的精神有些不好,说话有气无力:“我方一个军,敌人差不多八万。”

    “结果呢?”

    “我的主力军被打残了,敌人伤亡过半,光是尸体就扔下近五万具。”

    听到他们的谈话,两个主官停止了说话,诧异之情溢于言表,楚团长大着胆子开口。

    “真事?”

    钟茗没理他,继续说道:“怎么会这样?”

    刘禹的面上有几分自责:“都怪我,膨胀了,把敌人想得太简单,把自己想得太强,其实他们在历史上就碰到过火药,宋人把大炮架到城墙上,也没能挡住自身的灭亡,这个王朝正处于上升期,军队的组成和战斗意志都是时代之冠,想用区区枪弹吓倒他们,怕是不够。”

    “所以你想要坦克?”

    “来不及了,战斗或许已经打响,与其去学那玩艺,还不如加强直升机,我要外挂机炮、火箭弹巢,导弹就算了,没什么性价比,机舱够大,弄些大炸B好了,最好全自动的。”

    楚团长听了不对劲:“武直?那玩艺可比VT4贵。”

    钟茗好笑地看了他一眼:“你不会是想亲自上阵吧。”

    “有问题吗?我不信他手下还有个家伙叫郭靖,一箭能把直升机射下来。”

    “那玩艺我还不会开呢,你知道得训练多久才能把机枪打到地下而不是乱飞?”

    钟茗直接否定了他的装B计划:“你不清楚自己的价值吗?万一有个机械故障,你觉得从一千米掉下来和八百米掉下来,死得会不一样?”

    “我开了这么久,不也没出事?”

    “出事就晚了。”钟茗毫不客气地怼回去:“现代化的前提是工业基础,先进装备需要海量的后勤保障来支持,就以你的直升机来说,每次飞机不是在基地里做的保养,那么多机械师全都是从全军选拔,他们是全华夏最优秀的团队,比一号首长的待遇还要好,就是生怕你会出危险,躲还来不及呢,你还自己往上找,你说我能答应吗?”

    话说到这份上,刘禹也没辙,毕竟人家是为了他的安全在着想,最终也只能妥协,梦想中的武直大战拉斯维加斯是不用想了,不过普通一点的要求也写满了好几张纸,大致上包括。

    7。62步枪机枪通用弹五万发。

    67式木柄手_榴弹十万枚。

    60mm迫击_炮弹两万五千发。

    6。5mm轴承钢珠二十万枚。

    标准药包5克装二十万袋。

    工程塑料护甲大、中、小号各五万具。

    抗感染、凝血类、麻醉、破伤风类等药物十吨。

    纱布、针袋、手术器械、标准双人担架、消毒水若干吨。

    散装白酒两百吨。

    燃料油类一百吨。

    军用口粮二十万人份一个月供应量大约一千五百吨。

    还有帐篷、农具、兽用饲料、防疫药物、调料等等乱七八糟的杂物若干吨。

    钟茗只看了一眼就交与两人:“你们只有24小时,第一批物资就从后勤仓库调吧,两小时后到位。”

    楚团长接过来,张政委靠近他,两人越看越是纳罕,又听到她的话,二话不说拔腿就走,出去带上门之前,张政委回头看了一眼大屏幕。

    “这。。。。。。是真的?”

    没有人回答,刘禹趴在大条桌上,眼皮子早就阖上了,钟茗从里间找了一条军用毛毯,轻轻地为他盖在身上,男子疲累的样子,让她看得入了神,也只有这个时候,她才觉得,两兄弟其实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至少侧睡时的姿势几乎一模一样。


………………………………

第二章 决战(二)

    牛栏山,海拔不到百步,算是一个大一点的丘陵,位置却很紧要,离着不到十里便是顺州的州治怀柔县城,十三世纪,山下还没有什么大的产业,只有一个中等规模的镇子,山上也显得十分荒芜,唯一的建筑是辽代时期的一座佛寺,为数不多的挂单僧人被人清理出去,关在了一间耳房里,寺院内外布满了实枪荷弹的军士,他们穿着绿色的棉大衣,内里却是双排铜扣的大红上装,头戴宽檐圆帽盔,盔顶一丛豆大的红缨,宛如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开在慢慢开始吐绿的山野乡间。

    雉奴带着四小丫步入院中,先期到达的张通跑出来向她禀报。

    “老总,已经安置停当。”

    她“嗯”了一声,脚下没有丝毫停顿地走上大雄宝殿,外殿供着一尊千手观音,造型妖娆,仪态万千。

    “人呢?”

    “就在里面。”

    张通见她没有进去的意思,赶紧进去将人带出来,来人是个北地装束的老汉,见了她便是一揖。

    “小老儿姓丁,与老总有一面之缘,不知可还记得?”

    雉奴笑了起来:“自然记得,辽河边上,咱们一起捉了那。。。。。。”

    她的眼神随即黯淡下去,话也堵在了嘴里,老丁头虽然年纪不小,眼神却还不错,一见她面色有变,当下也不再多说。

    “小的此次奉主事之命前来,一是做为向导,二是负责联络,不知老总带了多少人到此?”

    “你看到的就是全部,一个亲兵都,各军主力正向通州一带逼近,听到你们的消息,我自已过来,说吧,究竟是什么事?”

    “据城中传来的消息,鞑子大军正在向昌平方向集结,那是他们北逃的退路,咱们的人也正在赶地过去。”

    雉奴在脑子回想了一下大都城的地形,大致明白了当下的战略形势。

    “那我军的任务呢?”

    “不敢,城中转来的主君钧令,忠武军应当沿卢沟水布防,接管大都城南、西两个方向上的防务,留下不少于一个厢的兵力,中军在控制东路的同时,堵住东北方向上的鞑子退路,伺机歼敌。”

    “那为何,你让我们避开怀柔县城,跑到这个山疙瘩上做甚?”

    怀柔县正当要冲,潮河和白河这两条大水在此交汇,古时的河道就是商道,官道也大都沿河而修,更不要说行军走马,那是一天也缺不得水的,因着战事的关系,山下的官道没有什么人迹,从山上很轻易便能看清。

    “城中一个内线来报,他们奉命护送一个商队出关,走檀州、古北口,若是知道咱们拿下怀柔县城,必定会另择他路,那样就拦不住了。”

    “商队?”

    雉奴皱起了眉头,原本以为是什么重要军情,没想到是个商队,哪里需要劳动自己出手,甚至亲兵都都显得多余,正待发火,不防对方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她一下子闭了嘴。

    “伪装的商队,内中有个人是主君点名要留下的人。”

    顺州,隶大都路,始建于辽代,金人划置,下辖怀柔一县,也是州县同治的附廓县,做为京城周边的重要据点,守军原本就不少,在宋人大军来临时,城防非但没有加强,反而有所削弱,就连例行的城门审查都有几分敷衍。

    解呈贵穿着一件毛皮袍子,为了骑马方便,下摆做了修剪,胯下的骏马显然是精心挑选过,并不是体形瘦小的蒙古马,肩高蹄阔,膘肥体壮,既能负重又能持久,马后一条绳索牵着另一匹同样的好马,同时也驮着他的兵器给养,与他一样的行装的还有上百人之多,除了坐马和备马,还有上百匹驮马,装着行商惯用的箱笼,一行护卫者除了他这样的汉人,还有不少蒙古和色目人,看起来就像一支西域行商,从大都城贩货,卖往塞外漠北一带。

    与他同行的也是一个汉人,年纪相仿,面白无须,眼睛左右乱看,似乎透着兴奋。

    “老五,你这是第一次出门?”

    听到解呈贵的话,董守忠转过头,有些羡慕地说道:“你解二郎江南都转了一圈,哪知道咱们的苦,整日价地圈在府里,连个日头都看不着,要不是大汗开恩,这会子还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两说呢。”

    “节哀。”

    “你也是一样。”

    解呈贵在心里笑了笑,明面上,解家族人是抵抗到了最后一刻,阖族尽灭的,也因此博得了一个忠烈满门的美名,而董家只跑回来这一个,董守忠是董文炳次子董士选的五子,荫恩进了怯薛,前后不过两个月,而他已经是两年的老人了,级别更是到了千户,虽然在蒙古人掌权的怯薛无法成为实职,若是放出去,至少也是个实职万户的不二人选。

    然而在这只小小的怯薛百人队里,他们不过是最普通的军士罢了,被怯薛长玉速帖木儿指派奉命护送重要人物出塞去,不光为首的是个汉人,护送的怯薛也有一多半都是汉人子弟,全都是各大世族的直系嫡脉,在样的形势下,选中的人都清楚,这一趟怕是赶不及回来了。

    从大都城出来,第一站就是怀柔县城,为了防备不测,他们几个前出了大约小半个时辰,看到城头上的旗帜依旧才算放心,通州左近已有敌踪出没,辽东出关的路算是堵死了,要想走也只有东北面的檀州一途。

    消息传回去,得到的命令却是绕过县城,昼夜不停直达檀州,这就不是一两日的路程了,解呈贵觑了个空子,从前路的哨探位置退下来,理由也是现成的,既然要连夜赶路,就要保持体力,自然是大伙轮着来,没得将一个人使到死的道理,他们虽然是汉人,那也是有身份的汉人,并不是随意可以驱使的牲口。

    绕过怀柔县城,沿着潮白河一路向东,不过十里地就到了牛栏山山脚,这条官道从山脚下经过,边上就是河床,一行百余人近千骡马在路上排成长长的纵列,占据了大半路面,好在没有什么人争道,倒也不觉得拥护。

    解呈贵与董守忠等人落到了后头,除了大队驮马箱笼,还有一队四五十人,多数都是汉人,为首的男子是认得他的,主动开口说道。

    “你是解家二郎?”

    “正是鄙人,郭都使,这些都是你的家人么?”

    解呈贵明知故问,郭守敬一身商贾装束,身后的竟然有几个深目凸鼻的色目人,不过还是以汉人居多。

    “几个家仆,不值一提。”

    郭守敬并不想与他多说,有些担心地问道:“这条路上没什么干系吧。”

    “方才看过了,没什么异常,郭都使不过是运些货物贩去关外,就算有什么盗贼马匪不开眼,也有咱们弟兄呢,哪里就有干系了。”

    他看着那些箱笼,状似无意地问道:“里头有什么奇珍么?”

    “没有干系就好,一路辛苦你们了,若是当真遇上劫匪,些许财物,失了便是,无甚要紧。”

    解呈贵点点头:“都听都使的。”

    郭守敬重重出了一口气,眼神不由自主地朝后边看了看,大都城高大的城墙已经看不到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希望再看上一眼。

    没等他一口气出完,前面突然间响起了爆豆般的声音,众人俱是一惊,声音中似乎还夹杂着人喊马嘶,前路一片混乱,眼见情形不对,解呈贵从腰间拔出刀子,一刀砍断了马后的绳子,几个骑兵飞马跑过来,嘴里不住地喊着。

    “宋人来了,快退,快退回去。”

    “呯呯”几声,这几个骑兵便连人带马仆倒在地,郭守敬睁大了眼睛,丝毫不顾眼前的混乱,竟然想要下马去看,解呈贵在马上将他拉住,拖着笼头就跑,第一次碰到这种事的董守忠吓得懵了,好不容易清醒过来,赶紧追上去。

    “呯呯呯”

    枪声越来越激烈,他们只顾得上死命地奔逃,好不容易声音小了些,前前后后已经没了旁人,就连方向都脱离了官道,不知道跑到了哪里,董守忠手中的刀子都在哆嗦,郭守敬心神未定,突然想到了什么。

    “宋人怎么会在前头?”

    解呈贵正在警惕地看着前方,远处的枪声似乎已经停下来,只是偶尔才会响起,他突然问了一句。

    “都使说什么?”

    “宋人怎么会等在前头?”董守忠心惊地替他说话,不妨听到一个声音就在耳边响起。

    “那是因为,某告知了他们。”

    “什么?”

    他惊疑不定地转过头只看到一个似笑非笑的面容,身上猛得一痛,低头一看,一柄长刀从腰腹间捅进去,“噗”得拔出来,鲜血激射带走了全身的力气,董守忠眼前一黑,从马上栽下来。

    “你?”

    一切发生得太快了,郭守敬反应过来时,那把血淋淋的长刀已经架在了脖子上。

    “对不起了,郭都使,上头指名要你,这份功劳,某家劝之不恭,只能收下,你莫要乱动,活着总比死了值钱。”

    郭守敬没有动弹,不是他怕死,而是看到了远处围过来的宋人,无论是奇异的装束还是为首的女子都没有放在眼中,反而是军士们手中平端的火枪,让他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因为与李世安送来的相比,样式又有很大的不同,似乎更加精致和紧凑。

    雉奴慢慢勒住马儿,围着他们转了一圈,大眼睛在两人身上扫过,停在郭守敬的身上。

    “禹哥儿要的人,就是他?”

    “正是此人。”

    为了不引起误会,解呈贵扔掉刀子,举起双手,他已经看到跟在后面的老丁头,后者像他使了个眼色,表明这个女孩才是真正的主事者。

    “属下还有一事禀告,大都城中,咱们的人已经掌握了一座城门,人手不在少数,若是能得到大军的接应,未必不能一举而下,请上官斟酌。”

    雉奴的眼睛一亮,这个消息可比眼前的什么人重要多了。

    。。m。


………………………………

第三章 决战(三)

    昌平县城,经过三天的努力,战场上数万具战死者的尸体已经被清理后掩埋,只有翻起的泥土还残留着异样的颜色。

    随着援军的陆续到达,城下除了前厢、左厢、右厢,后厢与后营也赶到了城外,至此,射声军主力除了留在荆湖地区的后厢一个军,全部在这里了,他们遗留下来的空缺,被随后的忠武军接过,忠武军的两个厢负责扼守大都城的西面和南面,另有两个厢在郑德衍的带领下,与后营一起来到昌平城下,至此,城下集结的人马已达七万之众,而他们的对面,鞑子的大营从西山、玉泉山一直绵延到榆河关、太平庄一线,方圆上千里,超过五十万众。

    此时,整个县城俱已被清空,所有百姓移居城外,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一顶厚实的帐篷,家中贫寒无依的人家,还分到了御寒的棉衣,在十三世纪,布匹与银钱也是差不多等价的,棉布更是贵重,棉花的普及还要等到明清之后,当然,这也不是无偿的,他们便是清理战场的主力,除此之外还要干些杂务来换取口粮。

    郑德衍受到了马应麟等将校的亲迎,一路走走看看,嘴里啧啧有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