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陵守墓人-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晴若有所思的说,不过对她这些话,我并没太在意,觉得应该她是过于敏感了,而旁边的胡梦则白了她一眼。我能感觉到胡梦对秦晴的态度变化――她已经对秦晴有了些醋意。

    这时,王同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奇怪的东西来,那东西乍看和戒指很像,无论是形状还是大小,都像是枚戒指,但仔细看却发现不是,因为那个东西的 表面,差不多全被液晶屏覆盖。

    “王同,你这又是什么宝贝呢?”秦晴微笑着问王同,她虽然在很多事上有惊人的观察力,但却好像没注意到胡梦微妙的感情变化。

    王同看了看秦晴,他英俊的脸上,又浮现出那种玩世不恭的微笑,那是一种神秘的、而又坏坏的、俏皮的微笑,是会让很多女人迷醉的笑。王同的英俊,和他天生的气质,能轻易吸引女人的目光,我们每次经过宾馆前台时,在那里值班的女服务员,都会忍不住盯着王同看,就像今天,我还听到那两个女服务员窃窃私语地议论说:“看,那男的真帅,好像明星似的。”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内心总会涌起一种复杂的感觉,那种感觉夹杂着羡慕、嫉妒、失落,以及其他说不出的感觉。

    “这就是定向麦克风,我试着听听吴警官和他们局长的通话,不过这里环境很嘈杂,并且还隔着门,不知道效果怎么样。”王同狡黠地笑着低声说,并把一个耳机一样的东西,塞进了自己左边的耳朵里,边塞还便说了句:“据科学研究表明,百分之八十的人左耳的听力,都比右耳要好。”

    “哈,我看你不像是做考古的,而像是做我们这行的,很多方面比我们还专业。”秦晴微笑着对王同说。旁边胡梦的脸色更加阴沉了,并且好像还有点难过似的,好像为了掩饰自己的情绪,她把扭脸往别处看着,但她的担心有点多余,除了我外,恐怕没人注意她的情绪变化。

    王教授没说什么,他好像边心不在焉地听着王同和秦晴地对话,边在思索着什么似的。

    当王同戴上那个定向麦克风后,本想往那个门口再靠近些,以便听得清楚,但因为那间办公室的门口,站着两个警察,并且还不是往我们这边看,所以为了防止被发现,王同只能在原地听了,可是刚听了几句,我们就吃惊地注意到,王同忽然就脸色大变,刚才的轻松和微笑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震惊。

    看到王同的这种表情,我们都知道,王同一定听到什么惊人的信息了,虽然我们很想立即知道,但见王同正听的聚精会神,知道此时决不能干扰他。这时,连胡梦都从自己的个人情绪中摆脱出来,她紧盯着王同,在紧张地揣测着王同听到的内容。

    不过,为了尽量不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我们很快就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尽量装着漫不尽心地往四周看着。

    过了大概有两三分钟,王同忽然把耳机、还有那个定向麦克风收起来放进兜里,然后轻声对我们说:“吴警官出来了。”他话音未落,就见那间办公室的门打开,吴警官果然走了出来。

    “ 刚才给我们局长打电话请示了一下,他说没问题,让我全力配合你们,凑巧的是,张大军教授今晚住的宾馆,就是你们住的那个,那里毕竟是咱们县城最好的宾馆了,这样一来,等张大军教授忙完后,我可以安排你们在宾馆里见一下,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他。”

    我们不知道王同刚才听到了什么,不过看王警官一切都表现的很正常。我们连声道谢了几句,然后吴警官就去忙别的去了。

    “王同,你到底听到了什么?”等吴警官慢慢走远后,胡梦终于忍不住主动低声问王同。

    王同扫视了我们一眼,然后以极低的声音说:“吴警官根本没跟他们的局长打电话,因为他们的局长就在那间办公室里。”王同这句话,让我们所有的人都震惊了!

    既然局长就在那个办公室内,吴警官为什么要对我们撒谎呢?还说要打电话请示之类的。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王同还想接着说时,就听王教授低声而又急促的说了句:“回宾馆再说。”

    然后往医院大门走去,我们也不再说什么,便和王教授一起往宾馆走。在回来的路上,王教授走的很快,并且一言不发,好像他意识到了周围有什么危险似的。

    奇怪的是,我们到宾馆的门口后,王教授并没进去,而是走进宾馆旁边的一条巷子里,大家都有点吃惊――王教授不是说要立即回宾馆吗?怎么到了宾馆门口却不进去,他这是要去哪里?

    我们走进来的这条巷子很窄,只有三米左右,并且曲曲折折,有很多拐弯,巷子里的两侧,都是当地最有特色的平房。这些平房大多都是用石头垒成,并且上面长满了青苔,有一种特别的沧桑感。

    王教授依然走的非常快,我们满心疑惑地紧紧跟在后面,但过了两个拐角后,在第三个拐角处,王教授忽然停了下来,并且闪身紧紧的躲在第三个拐角处,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用手示意我们照他这么做。

    等我们都躲在第三个拐角处后,王教授这才借着拐角的掩护、慢慢探身往后看去。
………………………………

第16章 秦朝人的身体结构

    。”王教授缓缓地回答道,仍然看着窗外,眯着眼,手中端着茶杯,一副沉思状。

    一男一女?难道是王同昨夜用夜视仪看那一男一女?

    “那一男一女都带着墨镜,男的大概一米八左右,女的也有一米七,不过体态和举止有点怪。“王教授抿了口茶,仍然看着窗外的天空,他说这些时,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说给我们听。

    “怎么个怪法?”胡梦拿起茶壶,小心翼翼地给王教授的茶杯里添了些茶,轻声问道。而旁边的秦晴,则是出奇的安静,她用自己修长的手指绕着一个玻璃杯口,秀发披散在肩头,也遮住了俊美的脸庞,虽然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知道,她肯定也在沉思着什么。

    “两人的举止有点像是古代人,或者更确切的说,像是秦汉时期的人。”

    王教授这句话一说出口,我们都吃了一惊,连秦晴也猛地一下抬起头,全神贯注地听王教授继续说下去。王教授边思考、边缓缓地继续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咱们都是做考古的,而考古就是复原过去的历史,那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历史研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王教授的思维太跳跃了,不是正说到那对男女吗?怎么忽然又转移到这个话题上来了呢?不过他这个问题听起来太 “大”,我们一时间还还真不知该怎么回答。

    见我们没人回应,王教授微微一笑,把茶杯放在前面的茶几上,一脸认真的接着说:“我觉得历史研究的最高境界,就是复原过去人们生活的细节、和生活场景,并且复原的越细越好。

    如果时间拉的足够长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不但是人们的语言会发生巨大变化,人的行为举止,也会变得很不一样,比如说,汉朝人和唐朝人,他们的行为举止有什么差别,宋朝人和咱们现代人的行为举止,又有什么不一样?再比如说,辣椒是明末清初才进入咱们中国的,那在此之前,中国的饭菜是什么味道呢?秦汉时期的饭菜是什么味道?等这些诸如此类的问题,这就是历史的细节,这些貌似琐碎、不重要的细节,恰是最有价值的。”

    听王教授将这些,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大学里的课堂里。

    “您说那两个人的行为举止,好像是秦汉时期的人,那秦汉时期的人的行为举止,有什么特点呢?”我好奇的问道,虽然我算是历史科班出身,但对于王教授说的这个课题,还从来没接触过,甚至听都没听说过。

    王教授从沙发上站起来,然后指着屋里说:“大家想没想过,我们的行为举止,其实都被这些家具影响了、或者说是被其塑造了呢?即使在民国时期,人们的行为举止和现代人都是有区别的,大家可以看看民国的照片,那时的人们无论站立坐卧,他们的脖子和身体的夹角都很小,也就是说,他们的颈部都挺得比较直,对于这一课题,我们还特意请了相关的专家进行研究,比较了大量的民国照片和现代人的照片,确实验证了这一点。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就是因为那时的生活环境,和现代的生活环境很不一样了。

    现在无论是坐具、还是卧具,不但数量比那时多很多,并且都比较松软、有靠背之类,总之,比那时的要舒适很多,这样一来,现代人颈部、背部、臂部的肌群和骨骼,都与那时的人已经有了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上,也有了不同。

    不过这种不同非常细微,需要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才能发现。因此,我把我们这些搞考古的人,称之为 “历史侦探家”,我们和侦探真的很像,都要复原现场、复原细节、有明察秋毫的观察力,以及强大的推理能力,甚至比侦探能力还要强,因为我们看到的现场,比他们的要悠久的多。”

    王教授说这些时,虽然语气仍然很平静,但显得异常诚恳而坚定,我们都能感受他对考古事业的热爱。

    王同边听边连连点头,好像他对王教授这些话,特别有感触似的。

    “既然我们的行为举止和民国时期都有了差异,那么是不是说,和秦汉时的差异就更大了呢?”王同等王教授喝水的间隙,连忙插话问道。

    王教授点点头:“嗯,是这样的,你们也都知道,秦汉时期,那时还没有现在的这类坐具,人们都是跪坐在地上,这样长久下来,他们的颈部和脊椎的骨骼结构,和现代人的有了细微的差异,但这种结构上的细微差异,会导致行为举止上的很大不同,比如他们步伐,比现在人要大。

    学术界,有一个老专家专门研究秦汉人的体质,他原来是个法医教授,后来也成为咱们考古所的特邀专家,每当哪里有汉墓出现,他都会第一时间感到,别人都注意一些文物亲密之类的,而他却只注意墓中那些尸骨,经过研究了很多秦汉古尸的骨骼结构后,他发现了这些差异。

    我记得他还曾听他说过,汉朝人头扭动的幅度,比现代人小了很多,也就是当他们扭头看的时候,往往是身子要先扭过来,而我们现代人却可以身子几乎不动,头往后转很大的幅度,而这些秦汉时期的人是办不到的。”

    “那秦汉时期的人,一个个不都像是得了落枕,头不敢往后扭。”听到这种结论,我感到有点匪夷所思,趁王教授低头喝茶,我忍不住说道。

    听我这么一说,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连我自己也被自己这句话逗笑了。王教授更是笑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他连连点头说:“哈,对对,小明的联想力可真是够丰富的,要是你能穿越到秦汉时期,你真的觉得那时的人,好像一个个都得了落枕似的。”

    然后他把茶杯放下,接着说:“大家都知道,《晋书》上说司马懿有 ‘狼顾之相’,就是说司马懿的头能往后转一百八十度,身子不动,头能完全扭过去。其实,这应该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从解剖学上来看,人的头若能向后转一百八十度,那么他的颈椎肯定发生了畸形,椎管会极度错位,这种情况下人就会处于高位截瘫的状态。

    其实,司马懿头往后转动的幅度,可能和咱们现代人比较接近,而当时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则觉得不可思议,所以才夸张地说他能 ‘狼顾’。

    因为我几十年来,一直研究秦汉史,所以,秦汉时代的一切,包括那时人的一举一动,饮食、坐卧,等所有的细节,对我来说是那么的真切和熟悉,他们无数次的出现在我的想象中。

    因此当看到今天这一男一女的时候,我顿时有种奇怪的感觉,既觉得他们行为举止很怪异,但又觉得非常熟悉,尤其是他们脖子的状态――就像小明说的,好像有点落枕似的――还有他们走路的步伐,以及挺胸抬头的幅度,都和我心目中秦汉时期的人,完全吻合。

    但我又知道,这肯定是一种错觉,这怎么可能呢?秦汉时期的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看他们的样子,是那么年轻,难道是因为特殊的能量,穿越到咱们这个空间里了,就像科幻小说里写的那样?我觉得自己的这些想法很荒谬,但那两个人确实太特别了。”

    王教授浸淫在秦汉史研究几十年,他对那时很多细节的了解和把握,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而他今天忽然说见到那对男女,举止像是秦汉时期的人,对一般人而言,这种说法确实很荒谬,但我们都知道,以王教授的学识和头脑,他这绝对不只是错觉,其中必有我们还不了解的原因。

    既然那对诡异男女的底细,我们还无从知道,不如先撇在一边,正当我想问问在医院时,吴警官为何对我们撒谎的事,却听忽然听秦晴说:“王同,你那个定向麦克风有录音功能吗?”

    “有啊,你要听谁的录音?”王同有点吃惊地问秦晴。

    “昨夜那对男女的谈话,你录下来了吗?”
………………………………

第17章 一个秦朝的罐子

    。

    但诡异而又神奇的是,秦朝时一段长安口音,竟然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被保存了下来,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听到。”

    一开始,我们还听的很认真,但当秦晴说到这里时,除了王教授外、我们三个有点哭笑不得――这真是太荒谬了,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秦晴竟然还用这么认真的态度讲。

    “你的意思是说,秦朝时说得几句话被录了下来,并且还保存到现在?”胡梦最近一直都没和秦晴直接说话,我知道她是有点吃秦晴的醋,不过现在她也终于忍不住了,用一种奇怪的语气问秦晴,好像是在问精神病患者一个荒谬的问题――不是为了答案,只是为了取笑一下而已。

    而秦晴却极其认真的点点头:“是的,就是这个意思。”她回答完后,我和王同、胡梦面面相觑,一时竟无语了,坏了,如果秦晴这不是在开玩笑的话,一定是精神错乱了。

    我们连忙扭头看看王教授,但王教授却一脸的平静,并且淡淡地说了句:“嗯,秦晴说的没错,的确是这样,我们确实有一段秦朝时的录音,被保存了下来,并且秦晴还应该亲耳听过。”

    听完王教授的话后,秦晴又点了点头。我们三个更懵了,难道王教授也精神错乱了,此时,我很想秦晴和王教授哈哈大笑,然后说句“跟你们开玩笑的,没有这种事。”

    但这一幕却没发生,王教授和秦晴依然那么认真而平静。

    “难道是在秦朝时,有外星人闯入地球,把当时秦朝人的说话声录了下来,然后保存到了今天吗?”王同语带调侃地说。

    这时,秦晴才微微一笑,仍然语气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件事你们怎么也不可能相信的,但听完我的解释,大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在终南山中,发现了一座秦朝时的古墓,因为古墓已经被盗墓贼挖开了个洞,并且下雨后进了雨水,考古部门只能进行抢救性挖掘。

    幸好那个墓葬防盗措施比较好,并且在盗墓贼没进入前,就被护林员发现了,因此墓葬保存的非常完整,根据墓碑的铭文记载,那是一个秦朝贵族的墓葬。

    墓葬里的陪葬品并不多,有些青铜器,还有些已经腐烂的马车等,其中最奇怪的是一个罐子。

    那个罐子的外表很普通,西瓜般大小,口小肚粗,像是一个小坛子。一开始,考古人员都以为,那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陶器而已,也就没太注意,但当一个考古人员无意间经过那个罐子时,腰间钥匙环上的金属物,忽然被那个罐子吸住了,人们才发现,那个罐子居然有磁性。

    后来,研究人员惊讶的发现,那个罐子竟是用一整块天然磁石雕刻而成,并且那罐子的磁性极强,天然磁性能有那么强的磁性,是非常罕见的。更奇怪的,在坛子里,有十几条鱼的鱼骨,于是研究人员初步推定,那罐子应该是个鱼缸之类的。

    但随后的发现,更出人意料的诡秘和惊人。

    因为全部用天然磁石雕刻而成的罐子非常少见,所以个罐子的文物价值就非常高,但放在博物馆展览时,却出现了一个谁也猜不透的怪事――就是当工作人员走过去,用手准备搬那个罐子时,就在工作人员的手接触到罐子的瞬间,那个罐子突然发出 ‘啊’的一声,那个工作人员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差点没晕过去。

    一个罐子怎能发出人声呢?

    当时在展览馆的人至少有七八个,罐子发出的怪异的人声,几乎每个人都听到了,人们围拢过去,先把那个吓得半死的、瘫在地上的人扶起来,其中有个胆大的,伸出手,又触摸了那个罐子一下,而那个罐子又一次发出清晰的人声。

    难道这个罐子有鬼魂附在上面了吗?

    当时,那些工作人员马上把这一诡异的情况,向上做了报告。上级领导非常重视,马上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研究,这些专家有搞物理的、搞化学的、考古的、还有精神方面的专家。

    经过一番研究后,专家们发现,只有在走过去、第一次摸那个罐子时,那个罐子才会发出怪异的人声,而连续摸第二次、第三次时,那个罐子就不会发出声音了,于是专家本初步判定,那个罐子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人在走过去时,因为展览馆里铺着厚厚的地毯,因此人身上便会带静电,这样一来,当人触摸那个罐子时,人生上的静电就会传到到磁石上,而磁石能发出声音,可能和电流有关。

    专家们为了证实这个猜想,特地给那个罐子表面通电,而当电流通过罐子时,最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那个罐子竟然发出了清晰的说话声!虽然没人能听懂那说的是什么,但那绝对是人声无疑!

    当场所有的专家都震惊了!

    因为那个罐子有磁性,所以,专家们很快意识到,那个罐子发出人声的原理,应该和录音机相似――通过电流,把声音录到了罐子上,而遇到电流后,这些录在上面的声音,就会再次被激活。

    至于发出的声音为什么那么清晰,专家们猜测,那可能和罐子的结构有关――罐子的结构较好的符合了发声的原理。

    但那些声音是怎么被录上去的呢?在秦朝时,不可能有电,而要把声音录在有磁性的罐子上,必须借助电。专家们做了种种假设,但没有一件说的通,就这样,研究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对于这个问题,连当时国内最顶级的物理学家,也无法解释。

    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个难题,居然被一位生物学家破解了,那位生物学家是专门研究鱼的,当他在博物馆里,无意间看到那个罐子里鱼的骨架时,他无比惊喜的发现,那是一种已经灭绝鱼类的骨架。

    那种鱼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能放出电流,就像电鳗一样,电鳗放出的电流,可以达到几百伏,虽然那种鱼放出的电流没电鳗强,但却比电鳗放出的电流稳定的多。

    而有了那种鱼放出的稳定电流,就能把人说话的声音,录到那个磁石做的罐子上了。也就是说,秦人用这种神奇的方法、无比巧妙的解决了电流的问题,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录音机,从而把两千多年的声音留存下来。”

    听完秦晴的解释后,我们才了解是怎么回事,但另一个疑问,马上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便忍不住问道:“按说这种事情应该能震动世界的,并且是人类科技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但我怎么从没听说过,也从未在任何一本书、一本杂志上提到过这件事?不光是我,恐怕绝大部分人也都不知道这件事吧。”

    王同和胡梦也连连点头,显然他们也有和我一样的疑问。

    秦晴听完我的问题后,只微笑地说了一句:“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件事属于高度机密,事关国家重要利益,因此媒体不能随意报道披露的。”

    我们听完后就更加疑惑了――这件事和国家利益有什么关系呢?这不过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得伟大发明,恰恰能反应我们民族非凡的创造力,为何要保密呢?
………………………………

第18章 世界上最可怕的气体

    。如果用纳瓦霍语编成一套密码,日军情报部门将很难再破译。

    事实也正证明,这种设想是正确的,对于这种密码,日军始终没能破译,而这一举措,对美国的胜利也功不可没。

    而我们那一段秦汉时期的语言,如果用来编制密码的话,比纳瓦霍语还要有优势,因为古秦汉口语专递信息的能力,比纳瓦霍语还要好很多,短短的几个字,就能表达丰富的含义和感情,并且绝对是失传的文字。

    因此,那段秦汉时期的录音,就是一个最难破译密码的’源代码’,当然要极度保密,包括我在内,现在有机会听到那段录音,并进行研究的,全国――或者全世界――不超过10人。”

    秦晴介绍完后,我们都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