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陵守墓人-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那个秦始皇陵中的秘密,意义太巨大了,所以很多国家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渗透。

    我们先后有多名调查组成员被收买,虽然这些调查员都是比较外围的,但还是导致了很严重的损失,因此,王教授更想自组团队了,便先找了你们这几位他最熟悉的学生,然后又有郑旭、张教授的加入,而被纳入的每名成员,都由王教授自己亲自甄别、评估,而且每名队员,知道的秘密都是相对有限的,这也都是为了更好的保密。

    所以,你们也不要埋怨王教授对你们隐瞒了一些秘密,这都是咱们团队的纪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你们这个小团队果然灵活机敏,成绩非凡,保密‘性’也很好,就像一把匕首,迅速地‘插’到了秦皇陵最核心的秘密,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直到这时,我们才更加了解了这次考察活动的来龙去脉。

    我也忽然想起来前几天的那次行动――那次,王教授失踪了一两天的时间,原来是去参加了一个调查组的会议,而当会议结束,王教授回到宾馆后,竟然无法说话了!原来为了保密,参加会议的人员,都被要求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药’品,而暂时失去语言能力,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消息泄‘露’的。

    听周凯之说,曾经有过多起泄密事件后,我就更加理解为何要采取如此怪异而又严厉的保密措施了。

    “这只古猿又是怎么回事呢?怎么会在这里,这又是什么地方?”胡梦看着旁边那只坐在凳子上的古猿,怯生生地问道,而那只古猿则依然很安静地坐在凳子上,一言不发。

    不过看到它,我仍感到有点恐怖,因为我总是会忍不住想象那帽子、口罩、还有墨镜遮盖下的模样、究竟有多么的可怕和丑陋,恐怕看一眼,晚上就会做噩梦的。

    周凯之也看了一眼那只古猿,长长地叹了口气,好像提起这只古猿的身世时,他很有些感慨似的,看他这样,我们就更加好奇起这只古猿的来历了,周凯之喝了几口茶后,才仰起脸,眯着眼睛,好像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然后才缓缓地说:“关于这种古猿的情况,我在那份报告里,已经详细说过了,那我们为什么能掌握那么细节呢?

    除了找到了一些史料的间接记载外,最直接、最细致的信息,则完全就是这只古猿提供的。但为了保密,我对那些信息的来源,做了相当的保密,而说起我遇到这只古猿的过程,那就更是曲折离奇了。”

    说到这里时,周凯之又忽然停了下来,脸上出现了一种非常怪异的表情――那种表情里有恐惧,有欣喜,还有点淡淡地忧伤和惋惜。
………………………………

第280章 一块奇特的巨石

    。

    于是,我就请那个老猎人带我去看看那块石头。

    我们带了足够的食物,在大山里走了两三天,才找到了那个山间的平地,并且也确实见到了老猎人说的那块巨石。

    巨石在那块平地的东北角上,我还特地用小锤子,试探‘性’地敲了敲那块巨石,才发现那块巨石虽然看起来和一般的石头没什么区别,但却异常坚硬――一般的石头,用那把小锤子轻轻敲几下,就能很容易敲下一块来。

    但我在那块巨石上猛敲了好久,连指甲大小的一块,都没能敲下来,那块石头真比钢铁还硬。

    既然这么硬,那么密度肯定也比一般石头大的多,重量肯定也会比一般石头重很多,更不可能有人能移动它了,但它移动位置、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俩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头绪来。

    于是,我决定在那块平地上支起帐篷,观察几天,看看它到底是如何移动的。

    我们俩连续等了三天左右,却没发现任何异常,这样一来,我也越来越没信心了,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观察到巨石的移动。

    等到第四天,依然没有任何动静,我们就决定回去,但就在当我们收拾帐篷时,忽然,那个山间的平地里刮起了一阵山风――在山里,那种山风经常出现,因为山里地形复杂,所以这种山风的风向很‘乱’,风力的分布也很不均匀,比如说,在一个区域内的风力可以达到**级,可在几米外,风力却也许只有二三级。

    我们被那股剧烈的山风掀翻在地,然后又像是片树叶一样,被刮起来,重重地砸在旁边崖壁上,幸亏我们本来离崖壁并不远,所以才没受伤,但就在这时,除了呼呼的风声外,我还听到一阵隆隆声,我吃了一惊,不知道是什么声音,在那股狂风中,我努力睁开眼睛,往四周看了看,这才惊奇的发现,原来是那块巨石,在山风的作用下,开始慢慢滚动起来!

    看到如此惊人的一幕,我才猛然知道了这块巨石的移动的原因了――没想到在我们即将离开时,竟然破解了这个困扰我们的谜团,这也许是天意吧。

    那股剧烈的山风,大概也就持续了一分多钟,便很快就过去了,周围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而那块巨石,在山风的作用下,至少移动了**米远。这让我和老猎人都感到大‘惑’不解――虽然那股山风真的很大,但还远远没到刮动那块巨石的程度,怎么那块石头就移动了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忽然意识到,那块巨石里面可能是空的,因此,它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重,我和那个老猎人,使上全身力气推了推那块巨石,居然让巨石的一端,稍微离开了地面!

    没想到我们两人就能让那块巨石稍微离开地面。

    我就更加确定,那应该就是一块中空的石头,并且里面的空腔还不小――但根据我的经验,即使石头里有空腔,用锤子在外部敲打时,也并不容易听出来。

    这样一来,我就越来越觉得那块石头特别了。

    但当时我并没带专业的工具,所以无法对那块石头做进一步的研究。只能先回来了,但我特别嘱托那个老猎人,一定要多观察那块巨石。

    当时我还特别申请了一笔转款,用于对那块石头的研究,而那位老猎人也非常负责,从那之后,他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去看看那块巨石,当然,我也从那笔石头的研究专款中,特别拨出一部分给了老猎人,算是对他辛勤劳动的一种额外补助。

    在第二年的夏天,我又再次去考察了那块石头,不过那次我不是再是独自前往,而是带了四个地质学家,还有两箱子专用工具,其中有高强度钻孔机,那种钻孔机可以轻松钻透各种钢铁,而钻起石头来,就更加轻而易举了,此外,还有高压石头切割机,金属探测仪等。

    为了保密,我们并没有雇外人扛这些设备,而是我们几个人,‘弄’了四头驴,把设备驮到驴身上,当然,因为地形险要,在很多地方,我们不得不用人抬,反正总而言之,我们走的很辛苦,用了大概三天的时间,才来到那个山间空地上。

    而那块巨石,当时已经移到了几乎是平地中央的位置。

    虽然那四个地质学家,都是经验丰富的顶级专家了,但他们仔细观察了一下那块巨石、并用金属锤敲打一阵后,却吃惊地说,还从没见过硬度那么高的石头,接着,我们用钻孔机钻、切割机切,但一直‘弄’了一个多小时,把切割机的刀片和钻孔机的钻头都损坏了,但在那块巨石上,却一个白点都没留下来!

    这让那四个地质学家极度震惊。

    他们之后又用几种强酸去腐蚀石头,但依然没有任何效果,最后只得悻悻而归,后来,他们的结论是,那块巨石也许根本不是地球上的石头,而是一块陨石。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们对那块石头做了多方面的研究,都没什么进展,最后也只能无疾而终了。

    反而是那个老猎人通过长期不懈地观察,有了重大的进展――他发现,在每年冬日的阳光下,石头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动!而这种情况,在别的季节则不会发生。

    而且在冬天里,那块巨石的表面,会长出一层绿‘色’的、类似苔藓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在其他的季节却不会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按照常理来说,这种苔藓之类的东西,应该是在夏天‘潮’湿温暖的条件下才会生长,而一到冬天,草木枯萎,气候相对干燥而寒冷,在山里的其他地方绝对见不到苔藓时,那个巨石上,却出现了类似苔藓的东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发现这种现象并不容易,是那个老猎人尽守职责,常年不辍地观察才得来的成果。

    听到老猎人的这一发现后,我就在当年的冬天,立即再次赶到那里,而那次我并没带任何人,而是我一个人去的。我之前还从未在冬天去过,因为在冬天时,山里气候很恶劣,尤其是下过雪后,山路非常湿滑,那时进山,就特别危险了。

    但为了研究那块巨石,我也就豁出去了。

    不凑巧的时,那时刚下完雪,山路就更加难走了,幸亏老猎人经验丰富,在他的帮助下,我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是再次来到了那片山间空地上,看到了那块石头。

    虽然之前已经听老猎人说过,但亲眼看到那块巨石上一层绿绿的东西后,我还是感到很震惊,周围都是白雪皑皑,让这个微微泛着绿‘色’的石头,看起来非常突兀而又特别。

    我用手指沾了些石头上的那层苔藓一样的东西,觉得粘粘滑滑的,闻了一下,有一种淡淡地腥臭味。

    那时,正好是中午时分,明媚的阳光照在那块巨石上。我忽然听到,那块石头里面果然传来一种动静,而且那种动静很大,不用刻意去听,就能听得清清楚楚,这就怪了,什么东西能钻进如此坚硬的石头里呢?如果石头里真有什么东西的话,那它又是怎么钻进去的呢?因为那块巨石上一个孔都没有。”
………………………………

第281章 巨石里的秘密

    。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亲身观察着来说,就更不能让我们感到信服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破解这个谜团的竟然不是这些专家们,而是那个老猎人。

    因为对那块巨石太好奇了,所以在第二年的初‘春’时节,我就再次去了那里,当我找到老猎人时,他忽然告诉一个令人惊愕无比的猜想――那个巨石应该是一个蛋!

    一开始听老猎人这么说时,我还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可是接下来,我才知道他是认真的。

    老猎人告诉我,他之所以有这种猜想,是因为他知道在那一带的大山里,有种奇怪的动物,产的蛋和石头很像,外壳的硬度也和石头差不多,那种蛋会在阳光的照‘射’下孵化,而且蛋壳会慢慢变软、碎裂,直到幼崽能够轻松的破壳而出。

    因此,老猎人通过那种蛋,而联想到了那块石头,当然,他这种联想更多是直觉上的,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多差异的,比如,那个动物下的蛋,只有拳头大小,而那块巨石却有一间屋子那么大。

    老猎人的这种猜测,这在别人听起来也许很荒谬,但对于我们这种古生物学家来说,却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我知道他说的那种动物,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古蝾螈。蝾螈是恐龙时代就已经存在的一种远古生物,并且蝾螈的种类有很多,体型大小也有相当大的差异。

    而老猎人说的那种蝾螈,被称为 ’石蛋蝾螈’,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这种蝾螈的蛋极其坚硬,像石头一样,这种蝾螈早在几十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没想到在那里居然还有。

    难道那块巨石,真的就是一个蛋?一种巨型动物下的蛋。

    其实,在恐龙的时代,那时的动物体型都非常巨大,动辄身长可达几十米长,和那些庞然大物相比,现在的大象之类的,就显得小巧玲珑了;总体而言,动物进化的趋势,好像是越来越小型化了。

    比如,现在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应该就是大象了。既然那个大山里还有 ‘石蛋蝾螈’存在,那么会不会有一种体型超大的动物依然存在呢?而那个巨石,难道就是那种体型超大的动物所下的蛋呢?

    这种推测确实够大胆的,但除此之外,我却想不出更合理的答案了,可如果真的是蛋,并且里面还有动静,那是不是有孵化的时候呢?孵化出来的,又究竟是什么动物呢?光是这些问题,对我们搞古生物的来说,就足以令人无比振奋了。

    而我们俩能做的,就是对那个蛋进行持续不断的观察。

    对于搞自然科学的人来说,尤其能感到生命的短暂――比如说,同一个地方出现日全食的时间间隔,大概是二百多年;至于说物种的进化,地形的变迁,都是以几十万年、几千万年计的。

    也有很多古生物的寿命和生育时间,其漫长程度,是远远超过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

    因此,如果那个巨石真是一枚蛋的话,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孵化出幼崽来,也许一直到我们死,我们都未必能等到那个蛋的孵化,但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等了。

    可我依旧每年到那里几趟,去考察关于秦皇陵的其他秘密。但就在第三年的时,想不到的奇迹发生了,那也是冬天,我忽然接到一封老猎人发来的紧急电报,让我马上去那里,因为那个巨石有了最诡异的变化。

    至于是什么样的变化,电报里却没详说。

    接到电报后,我立即动身,而且心情无比兴奋,也无比忐忑,我隐约觉得,既然老猎人拍电报让我立即过去,那么肯定是巨石发生了什么奇异而又巨大的变化。

    等我感到老猎人家时,已经是下午时分,发现老猎人变得又黑又瘦,可见他为了观察那颗巨石,耗费了不少的心力,但他的‘精’神还不错。

    我当时也顾不得旅途劳累了,就连夜赶往那个山间平地,途中劳累的实在走不动了,就会找个山‘洞’,铺上兽皮,睡上三四个小时,然后起来再走,算是日夜不停的兼程。

    幸好那条路线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尤其是老猎人,那条路线已经走过无数次了,因此什么地方有山‘洞’可住,什么地方有小溪可提供饮水,全都一清二楚,因此走的比较顺利。

    在路上,老猎人告诉我那块巨石的奇妙变化。

    老猎人发现,那块坚硬无比的巨石的外层,竟然开始慢慢脱落,而且里面的动静也越来越大,并且不再是只在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才会有动静了,而是日夜不停,并且外面那一层也脱落的也越来越厉害,好像里面有什么东西,即将 ’破茧而出’了,这边变化让老猎人既兴奋、又害怕,所以他才立即给我拍了电报。

    听完这种情况后,我的心情也和老猎人差不多,这其实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时刻,但真的到来,却又让我们感到一种深深的恐惧。

    我们赶到那块山间平地时,正好是拂晓时分,还没走近那块巨石,远远就能听见里面传来的一种怪异的叫声、还有砰砰声,我俩的心一下子缩成一团,各自都把柴刀拔了出来,那是我们防身用的。

    听到里面的叫声时,我几乎可以百分之百确定,那个巨石里肯定是一个活物,如果真是如此的话,巨石难道真就是一颗蛋?

    随着天慢慢变亮,太阳慢慢升起来,巨石里的叫声变得更大了,听起来甚至像是撕心裂肺的惨叫,不知为什么,那让我忽然联想到孕‘妇’生产时的阵痛和惨叫声,难道这块巨石,也是这种类似生产的状态吗?

    大概在九点多时,石头外面不但产生了无数裂纹,并且不停的有碎块从上面噼里啪啦地脱落下来,就在这时,我旁边的老猎人忽然惊叫一声,然后往巨石指着,嘴巴大张,却说不出话来,我连忙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发现石块上竟然出现了一个拳头大小的黑‘洞’!”

    讲到这里时,周凯之的声调忽然升高,情绪也显得很‘激’动,仿佛他又回到了当时的那种场景中,他端起茶水,轻轻地喝了一口,好像是在镇定自己的情绪。

    “我猜到了,那巨石里的,应该就是这只古猿吧?”秦晴指着旁边凳子上的古猿忽然问周凯之,不光是秦晴,连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没想到的是,周凯之却摇了摇头,轻声说了句:“不是。”
………………………………

第282章 石头里的怪物

    。

    那个圆形大石头正好在那块山间平地的上方,躲在后面,很容易就能鸟瞰整个平地了。

    其实,从古猿出现,到我们躲到石头后面,也就一分多钟时间。

    可我们刚躲好,就看到十多只古猿,好像忽然从天而降似的,瞬间就来到了山间平地的那块巨石面前,唧唧哇哇说着什么,当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它们是古猿,也不了解它们的来历,但因为我本身就是研究古生物的,对人类和动物的演化,都有着深入的了解。

    所以,我隐约觉得,这或许也是一种和人类似的智慧生物,我当时已经知道,有很多已经灭绝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年的动物,却仍然生活在那一带的大山里。

    不知什么原因,那一带的大山,环境好像非常特别,使很多早已灭绝的动物,在那里得以延续,比如老猎人之前说的那种 ‘石蛋蝾螈’,就是这种情况。既然这样的话,那么这种既像人、又像猿的生物,很可能就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和人类似的智慧生物。

    当我稍微冷静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理‘性’思考时,对那些古猿的恐惧感就减弱了很多。

    忽然,就听石头里面发出一声最尖利的叫声,那种尖叫声震得人耳膜只疼,我不禁用手捂住了耳朵,伴随着这声尖叫,那块巨石就像是被震碎了似的,瞬间变成了碎片,散落在地上,而从那一堆石头碎片中,忽然站起来一个奇怪的东西――那东西足足有一米八多,头很像是个巨型蜥蜴,但身子却又和人很像!

    浑身沾满令人恶心的粘液,而且脸部也全被粘液覆盖着,好像是从蛋清里捞出来似的,而且我们闻到一阵令人作呕的腥臭味。那个怪东西刚站起来时,是直立的,但很快却又四肢着地,开始爬起来了,但爬行的姿势很不自然,从后面看去,好像是个人在爬,看着极其怪异和别扭。

    看到这恐怖而又恶心的一幕,再加上那种腥臭味,我感到一阵阵反胃,几乎要吐出来。

    那个怪物又尖叫了几声,便跟着那群古猿慢慢远去了。直到完全没了动静,我们才长长地舒了口气,当我扭头再看古猿时,发现它只是静静地靠在圆形的石头上,仰着脸发呆,并没像我和老猎人那样,观察平地上发生的那一幕。

    可看到如此怪异的生物,我内心仍旧感到很恐惧,下意识地稍微远离了它几步,而且只是瞟了一眼,不敢仔细去看它,不过我这才注意到,它身上穿了一件短‘裤’。

    见我们两个人都在看它,古猿才慢慢站起来,拿出一叠纸,轻轻地放在地上,语言含糊地说了句, ‘都写在上面了,你们慢慢看吧’,说完后便一纵身,飞快地钻到远处的树林里,消失不见了。

    过了好大一会,我和老猎人才缓过神来,我们捡起那叠纸,发现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虽然那字迹看起来很稚嫩,但一笔一划,写的非常认真,我们俩意识到,这些字就是那个古猿写的。

    而这封信介绍了它们到底是什么来历,而且对它们的生存状态,做了详细的介绍,当然,你们看到的、那份报告中关于古猿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就是从这封信里来的。

    但除此之外,古猿还说了它自己的境遇。”

    讲到这里后,周凯之又停了下来,看了看旁边凳子上的那只古猿,好像是想让古猿自己讲讲。古猿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先是又长长地叹了口气,这才缓缓地讲了起来:“对于我们这个种群的经历,你们应该之前都了解过了,我也不再多说什么了,只是想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在古猿的种群中,属于比较特立独行的一类,我们的社会中,没有你们人类社会中父母、家庭的概念,我们每个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而且我们从一出生,大脑就已经发育成熟了,因此,我们可以清晰的回忆起在母亲体内时的情况。

    而且很多生存技能和知识,好像已经预先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一样,甚至连我们的语言能力,都好像是完全能遗传似的。不过,在我们古猿社会的内部,却是有明确分工的。

    有些古猿相当于是人类中的教师,也可以称之为 ‘知识的传承者’,它掌握着古猿的历史和文字,并把这种文字和历史传承下去,而且这种工作不是长大才分配的,而是从一出生就会确定。

    被确定做这种任务的古猿,从小就会服用一种特殊的草‘药’,一直要等它成年为止,长期服用那种草‘药’的古猿,其头部会比一般的古猿大很多,你们已经见过古猿了,可以看到一般古猿的头部,会和猫的差不多,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比猫的要大三分之一左右,但我们这种负责传承历史和文字的古猿,头部却和人类四五岁的幼童差不多了。

    当然,在智力方面,也会比一般的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