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国太祖记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会儿,家里的决策都在姚母的了。

    姚母看看一脸期盼的姚静,想想许久未见的二丫,加上自己家的神仙道长,终究还是狠不下心拒绝,说道:“开春……你和你阿父再走吧!”

    姚静顿时一喜,虽然不是让她一个人去,但是这会儿她真不强求,而且有个大人陪着,做事更方便不少。

    “明年地里的庄稼……”

    姚母横了姚父一眼,对于当家的在这时候还想着家里的地有些不满。心里也明白,二丫在姚父心里不值家里几亩田,原本还不算坚持让姚父和小丫出远门,这会儿反而坚持下来。

    “明年的地租给别人种,就是不租,我们家几亩田,我也可让娘家或大伯叔叔们帮把手。”

    姚父不在说什么,这会儿,怀着身孕的姚母最大。

    姚母在家有大丫照看,他也放心。

    事情谈妥后,家里的气氛总算好了一些。

    时间慢慢过去,虽然入了冬,可姚静每月总能打到一些野物回来,这无疑加强一家子的信念。

    后来,姚静轻而易举打败姚父,一家子心里更妥帖一些。

    开了春,姚母怀了四个月,在农户家,这时干活也没什么关系。

    大母去村子里找了个瞎子算命的,得出姚母腹中是个小子,让姚父更加对姚母言听计从。

    家里的地也不让姚母碰,将地给了大哥三弟租种,并不要什么钱,只需要一点米粮。

    因为远去荆州,家里已经打算过能在年前回来便是好的,所以姚父临走时,更是花了五两银子分别买了十石较好的米粮存在自家地窖,很是贯彻了苦谁都不能苦了儿子的真理。

    十石粮,一千二十百斤,如果姚家一日三顿都吃饱的话,一天会消耗不到两斤,毕竟古代是一斤十六两,而姚家又有三个女性,食量相对比较少。而如果作两顿,一天顶多消耗二十两。

    姚静和姚父离开,就凭姚香和姚母的消耗量,这粮食可以吃上三四年。有的吃,基本上就不担心了,这时候的百姓心愿很小。

    姚静临走时看着姚母快五个月的大肚子,心里头也担心得慌,很想等姚母生下再走。

    姚母撇开姚父,让姚静将剩下的一根金条带走,看来,姚静和姚父担忧姚母,姚母更担忧两个要出远门的她们。

    姚静将金条推回去,说道:“娘你留着吧,其实我还有一些。”

    姚母一怔。

    姚静连忙说道:“其实是师父给了一个匣子埋在了后山……我怕娘你吓坏了!”说到后来垂下了脑袋。

    姚母一点也不恼,嗔怪道:“你这鬼丫头,还和娘留心眼。”

    姚静低声说道:“那么多也只能看着,我们根本不敢用,拿出来反而让你们担心受怕,还不如埋在那里!”

    姚母松快下来,将金条也收起来。她不贪心,两根就让她担惊受怕了,更何况是一匣子。

    这时候,有了那不知名‘神仙’道长,姚母便没有将姚静当做小孩子看待。

    “开春一个月里都无雨,照往常看,今年很可能会少雨,现在粮食就涨了一点,外面的吃食只怕也会涨上一涨,既然你有足够的银钱,你注意着别让你和你爹受罪。”

    姚静点点头,姚父衣衫褴褛回家,想来是舍不得花钱,那会儿外边食物还没涨呢?

    “还有啊,到外边要小心,财不外露知道吗?”

    姚静很认真的点头,这道理她很清楚。

    接下来,姚母絮絮叨叨又说了不少要注意的,有的话,这些天说了十来遍,可姚静还是很耐心的听着,因为心里头很暖和。

    。。。
………………………………

第8章 名士和大旱

    名士和大旱

    姚静所在的村子为贵县所辖,而贵县又属石涧郡,前些日子,姚父去的地方便是钦州石涧郡。

    姚静和姚父在石涧府城郡寻了这年代特色的驿站,花了些许银钱,总算得到大齐简易版的地图。

    荆州和钦州中间隔着延州、襄州两地,姚静出主意让姚父前往驿站寻商队信息,和商队一块走,既便利,也增加了安全性。

    找着了门路,消息就简单得到了。

    可惜的是,去荆州的没有,不过好在前去延州的倒是有一趟。

    姚静以对姚母所说的同样的说辞让姚父又兑了五十五两银子。

    姚父不仅没有作为有钱人的喜悦,反而揣着银子惶恐不安,他似乎放到哪里都觉得会丢。

    最后还是将银子分成一大一小两部分,他们分别收好。

    小部分钱到了姚静手上,她自然不会吝啬路上用度,虽不至于像个财主似得的随意花费,但是寻常人家消费还是实现了。

    姚静和姚父穿着比较新的新衣,不算富户,但也不穷得让人看不起,姚静更是做小子打扮,并且花了三两银子给两人一人背了把刀,做上游侠打扮会安全得多。

    这些事让姚静先斩后奏,不过姚父因为姚静一路上有条不紊地寻路得信息,再和商客作交易并驱走五个贼时的利落给惊住了,之后两人的主权归了姚静,姚父还没感觉有什么不妥。

    这到两人和商队上了路,姚父每做一件事都会问:“阿静,我们该怎样做?”

    这‘父子’主权颠倒,让同行的商客暗暗称奇。

    ***

    “已经两月没一滴雨,今年大旱是必然,从南边多购些粮会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船上有商客在谈商事。

    当然,这一船的人都不会是什么大商人,因为大商人要么自己有船,要么就会包下船南下。

    “奉新郡的乔家知道吗?”

    “就是那,有良田万亩,僮仆、食客近万,资产上亿的那个钦州乔?”

    “就是那家,他家家主亲自带船南下去了,就是为了粮食之故,看来这次大旱了不得了!”

    船内人心中都是一惊,家主亲自出动,可见是了不得的大事。

    这会儿船内有些商客开始琢磨着是不是放弃原来的打算买卖些粮食回来。

    姚静皱起眉头,自从开春一滴雨都没有,到了播种季节,农户还是下了地,按照庄户人家说法,再旱的天,地也必须种,因为地是他们的命,粮食如果缺水了,他们会一家子全动起来远去江河提水灌田。

    姚父也在庆幸不已,家里买了十石粮食储存在地窖,今年家里是不怕挨饿了。

    都亏了闺女的提议,他才狠下心买了这么多粮食。

    想着家里一切的改变都亏了闺女的师父啊!莫不是算到今年会大旱?

    想到这里,姚父对姚静那不知名的师父更加敬畏了几分。

    船上日子无聊,而且又是六天五夜的路程,所以船中的旅客们是天南地北地说着事。

    有胡诌也有炫耀也有诉苦叹息的,各类事让姚静听得津津有味,对这个世界更进一步了解。

    大齐传承六百年了,在西汉末年的历史走了岔路,那时代没有刘秀,刘莽为齐国太祖所灭,进而取得了大汉天下。

    这会儿朝代发展,也和汉代差不多。

    不过差异也有很多,比如纸,大齐现在已经全面推行了三百年。

    六百年的皇朝已经是比较长寿的国家了,近百年来多多少少发生一些动摇国本的事。

    就最近的,死去谥号齐明帝,活了二十八岁就死了,没留下子嗣,齐宗室按照祖宗家法,自然是奏请皇太后和皇后,为明帝过继嗣子。

    不过皇后和国舅家族郭氏不曾过继嗣子,反而造反了,郭氏族长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被齐国三公秘密联手赶下台,郭家满族被诛灭,郭皇后也被逼自尽。

    这会儿即位的是从钦州封地过来的王平以,是齐宣帝的第十一世孙,宣帝时期,王平以先祖被封为石涧王,封地就在石涧郡,郡府的名字也是那时候改的,这过了百多年,王位早就没了,到王平以这代,完完全全成了小吏,王平以之所以得到朝堂三公认定,最主要的是,王平以和三公之一太尉常青亭有着莫大的关系,常青亭出自钦州千年士族,王平以的父亲王祥与常青亭有活命之恩!

    就因为钦州石涧郡是皇帝的故里,所以这地界的百姓相比外边的日子要好过得多。

    以前姚静不觉得,等到亲自看到其他地方的庄户人家生活,恍然才知,能够有两顿吃食已经是很幸福的庄户人家,大多数的人只能吃一顿,而且还是野菜等各种不饱腹的东西,而姚家饭桌上见着了正经的米粮。

    “年年有州府出现天灾或*,前年黄江水患,去年平州起义,今年轮到钦州了吗?苦煞我大齐子民也!”

    说话的是一位花白的老太爷,他这时完全是在悲呼。

    “老先生哪里人?”当下有商客问起了。

    “老夫封隽。”

    那商客连忙起身,先给这老太爷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才问道:“老先生可是封中郎大人?”

    老太爷,也就是封隽苦笑摇头:“老夫哪里还是中郎将,现今不过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子而已。”

    商客更加恭敬了,说道:“中郎大人心系大齐天下,敢于金殿大堂上直陈大齐四祸,真名士也!”

    姚静好奇地看向这位老人,大齐四祸,是什么?还在大殿上陈述?

    马上就有人解开了她的疑惑。

    “宦官干政,恣行不法,蒙蔽视听。”

    “太尉持拥君位获宠,朝擅杀左右亲信,专权以弱皇上。”

    “卖官鬻爵至庸碌之辈祸害乡里,上主百官不仁,民间多暴动。是前秦之亡,亡于起义也。”

    “州刺史设外兵,恐有州府子民只知刺史不知天子忧患。“

    这情形怎么让姚静莫名地感到熟悉呢?

    细想起来,她恍然惊觉,这四祸无不都是一个皇朝走到末路的表现。偏偏刺史拥兵自重,更是早就天下大乱的直接导火线。

    如东汉和大唐,就是亡于外镇。

    现在旱情四起,朝堂君主昏庸,只怕会爆发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各州刺史可不就有名目扩军了?

    。。。
………………………………

第9章 所谓武将

    这年代的商客其实是变相地士族地主,几乎都会识文断字,地位比农户要高上不少。

    要说有什么不同,就是大小而已,普普通通的不知文字的走货商人根本不会出现在南下的船上。

    封隽老先生的话让商客们谈论热烈,当然也有姚父和一些人什么不懂。

    这船舱的人多少有些资产,姚静多花了银子买了这船票,现在发现真是太值了。

    若是普通的房间,她定然是听不到这些东西的。

    天下很可能会起乱世,那么她又该如何呢?

    乱世人命如草芥,女人的命更是凄惨,不是成为玩物,就是牲口,牲口就是食物,乱世是德行最败坏的年代。

    她是带着一家子寻找桃花源?还是寻一个靠山,战战兢兢地为人卖命?这年头轻视女流,她恐怕连卖命的机会也不一定拥有,就是有重用她的,社会地位下,再大的功劳,她最后也不过是男人们的附庸。

    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李密首席军师沈落雁就完全昭示了这一个道理。

    既然如此,何不自己努力一番,做自己的主人?

    她不求争霸天下,但是必须紧握着自己的力量。

    姚静心中思虑着未来,姚父在对前路的恐惧和对家里的挂念也静静地坐在一旁不语,他听不懂那些大人物的政论。

    约莫七天,船终于停靠在延州州府城――延州城。

    钦州是临靠延州,和延州城只隔了会零郡,所以才这么快就到了。

    延州作为州城中心,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是大齐为数不多的大城之一。

    城墙高高筑起,至少有十五米,冷兵器时代,城墙上只需三千人,要攻破延州,只怕至少也得高出十倍的兵力。

    姚父目不暇接,心中惶恐不安,却也克制不住向州城不停地张望。

    进了酒舍,吃食的价钱也大幅度提高,干旱也蔓延到了延州。

    酒舍的客人很多愁眉苦脸的,粮食不仅仅关系农户,与其他身份的人也关系极大。

    歇息了几刻,姚静再去打听商队继续南下的消息,顺便也询问了一下粮价。

    以前五百文一石算贵的,现在要九百文了。

    姚静心有所动。

    乱世中最重要的,第一是护卫,第二便是粮食了,尤其是干旱的年岁。

    她有个随身移动的空间,对她来说,简直是莫大的便利。

    再花了些时候,她发现南下的商队已经有好几队了。

    姚静想,也是这干旱引起他们的注意。

    前往荆州的有三队,其中两队是大世家名下的商队,姚静想跟随只怕不容易,剩下的是几个小豪强地主组成的商队联合,姚静借投奔荆州亲戚进了队伍。

    姚父畏手畏脚,但是他似乎有自知之明,不管姚静说了什么,他都默认了,别人问他话,他也只憨厚地笑着应是。

    看着姚静能够得到那些老爷们赞上一句,姚父越发不说话了,常常跟着姚静身边,如果不是姚静叫他阿父,大多数都会认为他是姚静的老仆人一样!

    这样一来,姚静的形象在姚父心中越来越陌生,当然也在不自觉中敬畏起来。

    商队联合在三天后出发。

    姚静安排姚父住进了驿站,但是自己却没招呼姚父就出了驿站。

    姚静前几日已经满十一岁,虚岁十二,也许是锻炼得多又吃得好,她的个子在疯长,这会儿已经快一米五,十五岁之前的女孩比男孩要长得快,男孩子几乎在十五岁之后才疯长。

    所以她扮作男孩,装成十三四岁的男孩,也是惹不上多大的怀疑。

    这年代的十三四男孩已经可以成亲,姚静出门在外其实毫无压力。

    更何况,她如今经过锻炼,空间的金子堆了一堆,力气也增长到举着八十多斤的东西站上两柱香,恢复了她前世的力量,还有一点点的增长。

    众所周知,站着举高过头顶两柱香可比拿起同样重的东西砸人要更困难得多。这样一来,真有人给姚静一个八十斤的兵刃她也能挥舞那么十来下。当然要说挥洒自如,自然也得减轻二十斤重量。

    可再怎么减,姚静这样已经比寻常男子要强悍得多了,寻常男子耍兵刃二十来斤已经是身体素质及其不错。

    她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达到这世界中军队二流中偏下的将领级别。

    而一流将领可以挥动自如百斤左右的兵刃。

    绝世武将自不用说,可以挥动一百二十斤以上兵刃挥动自如。但是也不是说,没有百斤以上的兵刃就不是绝世武将,只能说这是一个力气的界限,更多优秀的武将有挥出超出自己本身兵刃的重量,但是为了适合自己,放弃了重量级兵刃。

    比如楚霸王兵刃能举千斤鼎,虽然夸张了些,但是想来他能挥动一两百斤的兵刃,但是他只使用四十来斤的楚戟。

    当然,也不是说能挥动自如一定重量的兵刃就可以变成各阶层武将。只是大致说法而已,武将考虑得东西很多,兵法武略等各种东西,但是武将重武,而武上,不得不说,在冷兵器时代的力气大是一个巨大优势,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学的东西比力气弱小的人学的要强悍得多。

    比如,一个力气大的大汉和力气小的书生学习同样的刀法,两人比拼,大汉拿着一柄八十斤大刀,书生拿着一二十斤的长刀,结果不言而喻!或许说还有轻灵路线,但不得不说,战场上的厮杀,轻灵路线绝对是炮灰。

    不是他们弱,而是面对铠甲,没有足够力气很难刺穿,更面对重兵刃砸劈下来,不敢硬接导致躲避,往往会消耗巨大体力还没能杀掉敌人。

    古代女将少,除了自古以来男尊女卑,也是战场上所需要的东西恰好事女性的弱点!

    。。。
………………………………

第10章 百姓多艰

    姚静和姚父休息的驿站是在商贾云集的西城。

    和每一个大城市一样,都分布这各阶层的人。

    东边是士族望门,西边商业云集,各阶层的都有,当然穷苦的人不会出现在这里。

    南边是普通小户,而北边就是贫民窟了。

    姚静还未出西区域,就看到有那么一些衣裳破烂的百姓拖着儿女在一处破旧的屋脚插上了草标!

    这些百姓自然是不认识字的,草标分长短,长短告诉路人们他们要卖多少钱。

    姚静扫过这一片人,面黄肌瘦的,还能听到被插着草标的孩子对他们父母说饿。

    而他们的父母声音也有气无力,还带着哭噎之声。

    听旁边的人说,才知今年春耕才开始,可苗枯死了不少。他们家里是佃户没什么存粮,全指望田地,偏偏田主老爷还以田苗枯死要收钱,他们没办法才卖儿卖女的。

    大旱才开始,就出现了这种事,若是再过些日子田地没有收成,只怕会更惨烈吧!

    姚静心里头难受,到底是太平年间过来的,就是从军队出身,做的任务多了些冷情,也会有一丝的柔软。

    可是她又能做什么?

    如果她是世家子弟,自然可以将人买回去,但是也救不了多少人。

    她也是一个农女,无权无势,露出这么多银子只怕自身都难保。

    叹了一口气。

    姚静拐了个角进了一家成衣铺。

    等到换了一身士族打扮得锦袍,这才走出来!

    又前去官府所在的铁匠铺挑了一把士族公子所用的剑!

    君子六艺,这年代的读书人会剑法是常见的事!

    装备齐全后,注目姚静的人也多了起来。

    姚静原本清秀,因为扮男装将自己弄得英气,加上现在的士族子弟男生女相的人很多,而且这些人喜欢服食五石散,并且抹粉打扮,姚静只是清秀模样,她行走间大步,到也没人怀疑女子身份。当然,因为这清秀的模样,在这个审美时代,她绝对是美男子一位。

    这样一花,手上的银子差不多花完,当然大部分是在那把剑上。

    剑和马就好比现代的房和车。

    有了这身装扮,姚静再去钱庄兑换金条的事就更加简单了。

    她兑的不多,就三根,士族出身游学的士子都会带金条或金饼上路,因为这价值高,放在行李中可以轻便不少,如果需要日常的小花费,每个地方的钱庄都能兑换银子和铜板,金条和金饼可谓士族最爱。

    因为这身造型,钱庄的掌柜将她招呼到堂内喝茶,还陪聊了一会儿,然后下人将她要的银子铜板恭敬地送上来,和姚父得到的兑换比率不同,这家一根金条称了重后给了姚静六十两。

    姚静清楚,这是她的一身行头的原因。

    姚静当然不会傻得说出自己的身份,她编造的是钦州定安郡人,也是出来游学的。

    定安郡和石涧郡相邻,口音相似,也不怕露出马脚。

    掌柜问姚静身边怎么没带着书童仆人。

    再怎么贫穷的士子都会带上一个,现在看金公子出手还算大方,也不至于身边没人。

    “前些日子家仆生了病,便让其留在了云城。”

    掌柜表示理解,这事也常发生,然后大部分士子会独自上路,也有会在外边买人继续伺候。

    姚静这架势他还真看不出什么来。

    定安郡金氏,掌柜当然没听说过,不过延州和钦州到底隔着千里,钦州各郡士族大小也有几十族,哪能一一了解。

    掌柜之所以这么热心招待,不过是这个世界对士子的优待而已,更重要的他所在的东家背后也只是一个小士族。

    如果姚静是钦州名传各州的大士族,受到的招待只怕会更加热忱。

    二百两银子被他随手丢进背囊里,那样子看起来并不大在意,又让掌柜高看了一眼!

    待出了钱庄,姚静松了一口气,看来她假扮得还行。

    若非姚父换上了衣服也脱不了农户的萎缩气质,她真想也让他打扮成士族老爷模样。

    行走在外,士族比庶族的便利不知多多少。

    思忖了片刻,姚静向早就打听到的奴隶买卖集中地行去。

    她要屯粮,就绝对不能只身过去,至少也需要一定的排场,否则她也就只能买上那么几石。

    有了手下,那么冒充北边的士族屯粮,也就名正言顺了。

    这一片几乎都是人□□易所在的牙行,也有一个人自卖地跪在那里。

    这里也很嘈杂,哭声求饶声,还有打骂声,另外就是延州城士族仆人前来挑人的冷喝和商户的谄媚。

    姚静一个身着体面的贵公子进来,立刻就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神!

    一些少女的眼睛也在这时候明亮起来,她们带着无限乞求地看着她!

    姚静不会在牙行中挑人,哪怕他们已经□□好了,但是却在商户上入了册,很容易让人查到身份。

    目光向个人卖身处寻去。

    大部分是家里揭不开锅来卖身的,也有电视剧常常见的卖身葬父或卖身求药,有儿童也有成年男女。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牙行淘汰出来的人口,又或是觉得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