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大贵族-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过姑奶奶,请姑奶奶的安。”

    说的周瑞和那女子都笑了,那女子弓腰扶她起来,周瑞家的笑道:“这位是奶奶屋里的平儿平姑娘。”

    刘姥姥方知不过是个体面些的丫鬟,因此憨着脸一笑。

    平儿因对周瑞家的道:“这里你先陪着姥姥,二奶奶一会就下来了。”

    周瑞家的忙问:“平姑娘这是要做什么去?”

    “嗐,还不是咱们那位宝二爷,自从立了私塾以来,他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每日按准了时辰去上学,那认真的势头,不但老爷见了喜欢,就连老太太和太太听了,也高兴的什么似的。

    这不,马上就要入冬了,太太怕学里冷,叫二奶奶送两筐上等的银霜炭到学堂去。二奶奶不得闲,才刚吩咐我,让我开了库给那边送过去呢。”

    刘姥姥因与周瑞家的混熟了,又度平儿是个随和的人,闻言笑道:“我滴乖乖,这个时节就开始在屋里烧炭火了?我们哪一年不是等到最冷的那几日,取火盆子来烤烤火,又哪里有什么金霜银霜的,不过就是些柴炭,一烧起来,烟熏火燎还不算什么,有的时候烧的满屋子的黑烟,连人都看不到了。

    我想着,你们这样的房子,也只得烧那种金的银的,要像我们那样,还不把房子都熏坏了。”

    说的周瑞家的两人都笑了。

    平儿走后,刘姥姥又问周瑞家的道:“刚才听你们说的那宝哥儿是怎生的一个人物,怎么太太那么喜欢他?”

    周瑞家的笑道:“说起他来啊,就是给我两三天的功夫,我也未必给你说的完。你老只要记住,若是有机会看见他,入了他的眼,让他在老太太、太太面前给你说句好话,保管有你的好处。”

    刘姥姥更是好奇,还待再问,就听外面丫鬟的声音:“奶奶下来了!”

    她忙住了口。

    。。。。。。

    再说平儿亲自让小厮们抬着两筐银霜炭到了学堂交给管事的婆子们,又叮嘱她们好生伺候,按时添换,然后出了后院。

    正往回走,只见学堂的大门处出来一大一小两个少年郎。大的一个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眉似宝剑,目若明星。小的一个只八九岁,罩着一件紫金色绒毛小披风,也是干干净净,白里透红的脸蛋,显得粉团一样。

    正是在学里念书的贾宝玉和贾兰。

    两人也都看见了她,走过来问候道:“平儿姐姐。”

    平儿笑道:“宝二爷和兰哥儿都散学了?怎么没看见环三爷?”

    贾兰年纪小,没什么城府,一听便嘻嘻笑道:“三叔在课堂上瞌睡被先生抓住了,留他在学堂里抄写《论语》学而篇呢。”

    平儿听了笑道:“看样子,兰哥儿在学里定然是认真听课,没被先生罚过?”

    贾兰顿时脸一红:“也被罚过两次。。。。。。”

    “咯咯。”或许是贾兰这种乖巧的小正太很容易逗得少妇的喜爱,平儿笑的很明媚。

    只是抬眼看见贾宝玉盯着她,她才收敛了。

    贾兰每常放学之后都不会在外面逗留太久,因此见贾宝玉没有立马要走的意思,便先告辞了。

    临走前也没忘恭恭敬敬的给贾宝玉行了个礼。

    平儿见贾宝玉面色纠结,便问原因,贾宝玉道:“兰儿这小子,年纪小小就一板一眼的,每天上学,加上中午休息的一个时辰,我和他至少就要见两次面,别过两次,每一次,他都要给我行个大礼,他不累我还嫌累呢。”

    平儿笑道:“这是大奶奶教的好,把兰哥儿教的这么知礼懂事。”

    “懂事是懂事,就是像个小学究一样。”

    学堂在荣国府的东面,而凤姐院和贾母院都在西面,因此贾宝玉和平儿是同路的。

    两人一面走,一面说着话。

    平儿是王熙凤的陪房丫鬟,因为两家亲近,王熙凤小时候常带着平儿过荣国府来玩,因此对于贾宝玉,从小平儿也是十分熟悉的。

    正因如此,对于贾宝玉这半年来的变化,她的感受才特别深刻。

    从一个不谙世务,专爱在女孩堆里混的公子哥,变成一个上进、好学的少年俊杰。

    甚至,她从贾宝玉身上,还能感受到一种不该当有的成熟与练达。。。。。。

    不但是她,近半年来,满府里提的最多的,就是贾宝玉的变化了,虽然从贾母王夫人等人起,都对贾宝玉的这种变化欣喜不已,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包括她和她们奶奶在内,很好奇贾宝玉为什么会有这么天差地别的变化?

    难道真的是因为半年前那一场大病所致?

    许是平儿接连的偏头打量引起了贾宝玉的注意,贾宝玉笑着问道:“平儿姐姐这么看我,可是有什么话要问我?平儿姐姐尽管直说便是。”

    平儿回神,急忙掩饰:“没什么,就是想问问,宝二爷最近在学堂里都学了些什么。”

    “学了什么?”

    贾宝玉思索了一下,笑道:“倒是正学了一首诗,我觉得甚美,只是不甚解其意,不知平儿姐姐可能为我分析、解释一二?”

    平儿蹙眉,她虽然聪慧,但她是王熙凤的丫鬟,能有多少文墨?不过是寻常的字能认得而已。

    贾宝玉来请教她?

    她倒也没想贾宝玉是故意打趣她,还以为贾宝玉是还不知道她的文化水平。

    不待她多想,贾宝玉已经笑道:“今日先生教的是诗经中的一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平儿猛然停下脚步,回头注视着贾宝玉,眼睛明亮。

    纵然她不读书,但是在大家族当丫鬟,看过的,听到的戏文故事也多了,像这首才子佳人必备的诗歌,她如何不知?

    第一时间,她觉得自己是被调戏了。

    可是,面前的这个人是宝二爷呀,而且,他才多大?

    看着贾宝玉淡然的神色,以及面对她的注视也毫无羞愧之色的眼睛,平儿心道:或许是自己多想了。

    “宝二爷这可算是问错人了,我如何知道这些,你可以去问问三姑娘她们,她们或许知道。”

    平儿故意提及探春等人,并留心贾宝玉的反应。

    贾宝玉淡淡一笑,作遗憾状道:“既然如此,回头我就去问问三妹妹。”

    平儿听了,也就放下疑心。

    到了王熙凤的院门外,贾宝玉朝着里面一看,道:“我记得往常琏二嫂子这个时候是要歇午觉,怎么今儿还这么吵嚷?”

    平儿道:“来了个太太娘家的亲戚,二奶奶正接待呢。”

    “亲戚?”

    贾宝玉在想,既然是王夫人那边的亲戚,那自然也是他的亲戚了。

    “嗯,是个上了年纪的人,叫刘姥姥。”

    “刘姥姥?”

    贾宝玉抬起的脚步一顿,想了想,他决定进去瞧一瞧。

    呵呵,后世人都拿“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形容没见过世面的人来到新奇的花花世界,今日,他就怀着这样的心态,去看刘姥姥……
………………………………

第30章 降旨

    王熙凤坐在软炕之上,听着隔壁小间内传来刘姥姥祖孙两个狼吞虎咽,间或还有杯盘相撞之声,撇了撇嘴,让周瑞家的在这里,等会送他们出去。

    她自己站起身来,准备去内间小睡一会儿。

    忽闻贾宝玉来了,王熙凤立马打起精神。

    “凤姐姐。”

    “哟哟宝玉,往常你从我这门前过都舍不得进来坐坐,今儿怎么愿意进门看我来了?”

    等到贾宝玉一进门,王熙凤就上前扶着他,拉着一起坐到了炕上。

    王熙凤是个爽朗大气会来事的人,她若是对一个人好,那是能够让人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挑不出毛病来的。

    贾宝玉作为贾母和王夫人的心尖尖,她自然对贾宝玉是极好的。

    而贾宝玉对于王熙凤也是持欣赏的态度,因此两人相处极为愉快。就算这么手拉着手的坐在一处,旁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本来他们就是亲表姐弟的关系。王熙凤的父亲,与王夫人是兄妹。

    寒暄两句,贾宝玉眼睛一边扫向隔间,一边道:“听说凤姐姐今日有客人,我可打扰到了姐姐待客?”

    透过隔间偶尔起伏的帘子,贾宝玉可以看见里面有一桌席面,还有丫鬟在里面伺候着。

    除了听得见有人在吃东西,倒是看不见吃东西的人。

    “嗐,不过是两个乡屯里的人,什么客不客的,一会他们就走了。”

    王熙凤毫不在意的说道。又看贾宝玉一个劲的往那边瞅,便道:“你若是好奇,我让他们出来你见见?”

    “呃,不用了。”其实贾宝玉之前也是秉着看稀奇的态度来的,如今知道人在里面,又明知道不过是一老一小两个乡下人,也就没什么好奇心了。

    他到这个世界不过半年,眼底所见到的,都是富贵人家的做派,不成想,竟然这么快就沾上了富贵病。

    前一世,自己也不过是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有什么可稀奇的!

    王熙凤笑了笑,也没有定要贾宝玉见客的道理,又问:“你下午不用上学?”

    “不是,只是中午休息一个时辰。”

    “那你还没用午饭吧,平儿,还不给宝二爷传饭!”

    贾宝玉听了自然推辞,说是袭人她们还等着他呢。

    以前他和黛玉、三春都是在贾母处用午饭的。

    但他上学之后,因为学里的夫子并不完全准时辰放学,有时讲到兴起处,或者是重要的学问处,拖到午时将近也是可能的。

    偏偏这个夫子出身翰林,身份清贵,是贾政好不容易请来的,便是贾母也不可像对以前贾宝玉的那些塾师一样轻易折辱。所以只得让厨房单独为贾宝玉备饭,等到贾宝玉回来之后,再由丫鬟们去拿。

    王熙凤道:“这有什么,你只管在我这里吃了午饭,然后好好睡一会儿,下午精神饱满的去听课,岂不比来回折腾的好?袭人那边,我叫个丫鬟去说一声就是。”

    王熙凤盛情,平儿也已经出去招呼去了,贾宝玉也不好不给面子,便问道:“二哥哥今儿没在家?”

    “今儿是临川伯老太爷的寿诞,他陪着老爷赴宴去了,估计很晚才会回来。”王熙凤一点也没觉得她的话有问题。

    贾宝玉抽抽嘴,哥哥不在家,嫂嫂留小叔子在家里歇中觉!

    王熙凤还真是没把他当外人,又或许,是觉得他还是个小孩子。。。。。。

    。。。。。

    刘姥姥最终是欢天喜地的出了凤姐院。

    王熙凤虽然不甚待见她,但看在王夫人的面子上,还是赠了她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一千文)。

    刘姥姥是个会做人的人,感于周瑞家的引荐之恩,便从刚到手的一包银子里拿出一块银子酬谢周瑞家的。

    可是周瑞一家身为荣国府有头有脸的下人,如何看得起,自然是不收她的,只从角门把她送出去了。

    忽然瞧见宁荣街东边疾驰而来六骑,在荣国府正门前下马。马上之人皆是宫中黄门打扮。

    周瑞家的也是见过些场面的,知道这是宫里来传旨的太监,也不顾旁边张着眼睛看稀奇的刘姥姥祖孙,急忙反身进府。

    荣国府内,大总管赖大跟着贾政、贾琏去了临川伯府,府内便剩二总管林之孝主事。

    林之孝一面命人大开中门,摆香案,一面派人从东角门绕出,去东大院请贾赦出面迎接天使。

    再有就是命人去通知贾母王夫人等。正好看见周瑞家的过来,便让她进去通传。

    周瑞家的知道王夫人正在梨香院和薛姨妈说话,便径直往东北边去了。

    路上遇到她的女儿,她女儿尚不知其事,拉着她道:“正要找母亲有事,您女婿前儿因多吃了两杯酒和人打了起来,如今被人告到衙门里,说他来京没有路引,要递解还乡呢。想请你老人家给二奶奶说说。。。。。。”

    周瑞家的正忙着走路,哪里有心思听她说话,因此不耐烦的甩开她道:“你且回去,有什么事等我晚上到家再说。”

    然后就往梨香院去了。

    梨香院里,王夫人和薛姨妈正在说话。

    “你也不用愁,宝丫头这样好的孩子,如今才十三岁,就算这次没选上,以后也还有机会的。”

    “不瞒姐姐,我是不愁的,这次宝丫头没选上,其实我心里挺高兴的,到底她还能在我身边多陪我两年。”

    “你能这么想就对了,虽然已经过去了七八年了,但是我每次想起元春,都会伤心难过。。。。。。”

    王夫人本为劝解妹妹,不想自己倒先伤心起来。

    当年她的女儿和如今的宝钗何其相似,都是最知礼懂事的好孩子,要不然,也不会送她入宫了。

    薛姨妈正不知如何宽慰,就见外面突然嘈杂起来,随即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走进来:“太太!六宫都太监来了,老爷不在府上,请太太快出去。”

    王夫人听了,与薛姨妈对视一眼,然后也不及多辞,就携了周瑞家的回去,换上诰命爵服就往贾母处来。

    贾母也已经得知了消息,换了大妆,见夫人到了,就同往前院。

    行到半路,又有小厮来报说夏守忠等太监已经回宫了。

    贾母等立马问:“说了什么事?”

    “传宫里的口谕,叫老爷即刻进宫面圣。”

    “谁接的旨?”

    “宝二爷。。。。。。”

    。。。。。。

    贾宝玉在凤姐院安心的睡了一觉。

    王熙凤很是周到,不但亲自服侍他到东屋睡下,还让平儿带着三四个丫头守在外间。

    好生谢过王熙凤主仆二人之后,贾宝玉动身前往学堂。

    刚过中轴线荣禧堂的穿堂,就见小厮们慌慌张张的往里跑,贾宝玉便拉住问话。

    知道是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亲临府上的时候,贾宝玉几乎是未曾犹豫就往前厅而去。

    荣禧堂是荣国府中轴线上的主院落,乃是家主所居之所。

    前厅,也是荣禧堂的正厅,便是接待贵客最正式的厅堂。

    当贾宝玉来到正厅的时候,就见正厅之前的穿堂内,已经跪了一地的奴才小子。

    大厅外,几个着黄色太监服的宫中黄门侍立,里面,一个穿着总管服的太监正仰着头,打量着厅内的摆设。

    林之孝跑到贾宝玉身边:“宝二爷怎么来了,这些都是宫里来传旨的公公,给老爷降旨的。”

    “可是老爷去了临川伯府。”

    “已经派人去请老爷回来了。另外奴才还派人去请了大老爷,这会子想来大老爷快到了。还有老太太和太太,估计也要出来了。”

    贾宝玉点点头。这时有一黄门走到两人跟前,说:“政老爷究竟何时能回来?总管说了,叫你们找个主事的出来把旨意接了,他老人家还急着回去向皇上复命呢!”

    林之孝额头上都快滴汗了,只道:“快了,我们大老爷快到了。。。。。。”

    在林之孝心里,能够有资格代贾政接旨的,除了贾赦,就只有贾母和王夫人,还有一个贾琏,可惜贾琏也陪着贾政赴宴去了。

    偏偏这次旨意看起来还挺急的,林之孝又少有处置这样的大事,他有点慌张,只能在心中祈祷贾赦赶紧过来接手。

    忽见贾宝玉朝着正厅走去,林之孝一愣,正欲叫住他,忽然回过味来。

    宝二爷可不是府里正儿八经的主子,他去接待夏守忠不正是名正言顺的吗?只是,宝二爷能够应付得了这样的事?要是出了岔子就不好了。。。。。。

    他连忙跟上。

    “见过夏总管。”

    走进大厅,贾宝玉对着厅内,面南而立,颇有贵气的夏守忠,拱手拜道。

    “你是?”

    夏守忠也是常和这些公侯府邸打交道的太监,往常他只知道荣国府有一等将军贾赦,工部员外郎贾政,还有个同知贾琏,余者皆不认识。

    “学生贾宝玉,工部员外郎正是家父。”

    见面夏守忠不认得,但是一说起名号,夏守忠顿时露出了然的神色:“原来是二公子,失敬失敬。既然二公子到了,还请二公子代为接旨,咱家也好尽快回去向皇上复命。”

    “是。”贾宝玉便走到正堂跪下,身后的林之孝和几个管事也跟着跪下。

    夏守忠清肃面色,走到贾宝玉跟前,正声道:“特旨:宣工部员外郎贾政即刻入宫,在临敬殿陛见。”

    说完,夏守忠又嘱了一句,让贾政尽快进宫,切莫让皇帝久候,然后便匆匆而去。

    恭送夏守忠出门,等他乘马离去,贾宝玉就对林之孝道:“林管家,备两匹快马,我们立马去临川伯府通知老爷。”

    “好!”林之孝道。

    。。。。。。
………………………………

第31章 端仁皇后

    临川伯府在东城,等贾宝玉二人到达的时候,贾政才刚辞别主人出府。

    见到贾宝玉,知道是皇帝急召他入宫,贾政心中惴惴,立马便要进宫。

    贾琏提醒道:“老爷,还是先回府换上朝服吧。”

    贾政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礼服,道:“既然是皇上急召,怕耽搁久了陛下生怒。”

    今日本来就是赴寿宴,他穿的还是比较正式的。又因是急招,他这般进宫,皇帝应当是不会怪他失仪的。

    林之孝急忙道:“宝二爷将老爷的朝服带来了!”

    贾政一愣,贾宝玉已经从马后取了一个包裹出来,道:“事急从权,只得委屈老爷暂在轿中更衣。”

    “好。”贾政一刻也没犹豫,拿着朝服便进入轿内。

    贾宝玉也立马跟进去伺候。

    贾琏赖大等人守在周围。

    一会之后,贾宝玉出来,正声道:“起轿,皇城。”

    。。。。。。

    贾宝玉、贾琏、赖大、林之孝一行护拥着贾政的官轿进入皇城,在东华门之前落轿。

    贾政出来,面上仍有些不安之色。

    他既非宰辅、尚书,也非皇帝近臣,从来没有被皇帝急召过。

    贾宝玉上前为他整理了一下衣袍的褶皱,道:“老爷不必担心,说不定是好事呢。”

    许是贾宝玉语气的轻松让贾政当真放了不少心,他点点头,看着贾宝玉,竟破天荒的对贾宝玉温和道:“当真是比以前长进了不少。”

    贾宝玉与贾琏一起笑了笑,然后跟随着贾政跨进了皇宫的大道。

    。。。。。。

    荣国府荣禧堂,正厅之前。贾母王夫人等更是焦虑不安。

    荣国府自先荣国公辞世之后,已经鲜有被宫里召见过了。何况这次还是急召。

    因为贾母杵在这里,整个荣国府,大大小小的女眷、丫鬟婆子都聚集到了这一处,翘首以盼外面传来的消息。

    王熙凤也颇为担忧,一边命心腹小幺儿(年纪很小的小厮)到仪门外探着,一边又对贾母等道:“老太太,这外面天凉风大,不如老太太先回屋,我们在这儿等着,一有消息立马进来通秉。”

    贾母不置可否,忽然开口问道:“怎么宝玉会接了旨意,还跑临川伯府去了?东城那么远,谁叫他去的?”

    说着,贾母一双老迈却依旧有神的眼睛盯着贾赦。

    贾赦浑身不自在,还是出来解释:“我到这边的时候,他们人已经走了,并不是我叫去的。”

    贾母这才没再看他。

    王熙凤作为贾赦的儿媳,见贾赦无端背了锅,她便出来开解道:“老太太别担心,刚才我已经打听过了,宝玉之所以代老爷接了旨意,是因为传旨的公公们着急,偏偏当时老太太、太太,大老爷都还没赶到。至于宝玉会和林之孝一起去临川伯府,是怕奴才们误事,耽搁了老爷进宫面圣的时辰,这才亲自去的。

    这半年来,宝玉虽然看起来变化不少,但是到底没经历过事,从这一次的事看来,宝玉确实是长大懂事,知道为老爷分忧了,老太太该高兴才是。”

    贾母听了虽然觉得是王熙凤说的这么一回事,但是她就是担心。宝玉一直养尊处优,哪里经历过这样的事。

    别说接圣旨办事了,以前的宝玉,说起朝廷当差的人和事,那都是一脸鄙夷,唯恐避之不及的。

    说来也怪之前通传的小厮们没说清楚,她们一听说是接旨,便以为是有圣旨进门,所以按品大妆之后才出门迎接。

    因为既然是圣旨,就不会是着急的事,传旨的公公们在厅内坐着喝喝茶,多等一会儿也是无妨的。

    没成想是口谕。口谕不同于圣旨,圣旨一般是一定要交到当事人手中的。若是今天来的是圣旨,那么夏守忠等人多半会在荣国府等着贾政回府接旨,要么干脆直接去临川伯府找贾政……

    口谕就只是传达命令,只要保证命令能传达给当事人便可。

    因为没弄清楚这个,导致贾母等人因为换妆容耽误了时间,给了贾宝玉一个出头的机会。

    贾母因为担心贾政和贾宝玉,不愿意会荣庆堂,众人也都在这里陪着她。王夫人怕贾母久站劳乏,将贾母扶进大厅内坐等。

    于是一府女眷皆从贾母,移步荣禧堂前厅。

    对于三春姐妹,甚至是王熙凤来说,荣禧堂她们也是少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