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大贵族-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台之上最中央,一张宽大的金光龙椅,上面歪坐着一名素袍老者。老者旁边,置一张凤舆,其上正襟危坐一名老妇,戴紫金凤冠,穿六彩凤袍。

    那之前纠缠贾宝玉说话的云霓小郡主此时就站在老妇身旁,只是已经换了一身更加华贵的服饰。见贾宝玉看去,她还自以为隐秘的对贾宝玉做了个鬼脸。

    心知此二人便是当今太皇、太后的贾宝玉并不敢多看,平垂下头。

    太上皇叫贾宝玉起身之后,就不再说话,贾宝玉也不敢擅自开口,他知道,现在数百只眼睛都在盯着他,不敢有一丝越矩。

    无人说话,刚刚因为他进来而略显缓和的气氛再次静谧起来。这种氛围,连贾宝玉都忍不住有些紧张了。

    目光平平的一扫,正好发现旁边不远一席就是贾政。贾宝玉微微诧异,看来贾政的身份在朝廷看来也不低啊,在这大殿中都坐到前边来了。

    此时的贾政,满面担忧的看着他,这更让贾宝玉心中有些发毛。

    到底发生了何事。。。。。。

    “听太师说,你之前在汀兰水榭之前,曾作了一首咏竹诗,可有此事?”

    终于,太上皇似打量够了,开口问道。声音较之前,少了三分威严。贾宝玉能明显感觉到,随着太上皇一开口,殿内传来不少人暗自呼气的声音。

    “回禀太上皇,确有此事。”

    “嗯,小小年纪,有这般才华,确实不错。”

    太上皇赞道。贾宝玉听了,反复确定其中并无“反话”的意思,心下稍安,看来,并不是自己的问题。

    于是高声答道:“多谢太上皇夸赞。”

    此时,并不需要谦虚。

    “呵呵。”太上皇发出一声笑,大殿气氛回暖。

    前方,二皇子景灏起身道:“皇爷爷,既然贾宝玉具备诗才,今日又逢皇爷爷大寿,不若就依太师所言,让他为皇爷爷贺诗一首,以为庆贺,皇爷爷觉得如何?”

    “可。”太上皇换了一个姿势,继续歪坐着道。

    “多谢皇爷爷。”景灏拜谢之后转身,看着贾宝玉,笑道:“不拘诗词格律,贾公子尽管施展。”

    说完,景灏又转向上方,拜道:“启禀父皇,儿臣斗胆,若是待会儿他诗作的好,儿臣想替他请赏。”

    “好,朕答应你。”

    一道凌冽的声音响起,贾宝玉听了瞬间抬头看去。

    太上皇龙椅的左下方,同样置有一龙椅,只是略小,其中坐着一个消瘦的中年男子,面色沉峻,似不苟言笑。

    “多谢父皇。”景灏再次转头,笑问:“贾公子可还有何疑虑?”

    贾宝玉连忙拜道:“能为太上皇贺寿,是草民的福分,并无疑虑。”

    景灏听了显得很高兴,大笑道:“好,来人,送文房四宝。”

    其实不用景灏吩咐,已经有太监搬出桌子、笔墨纸砚等物置于大殿之上。

    贾宝玉目露沉思。看来,招自己进来,就是为了作诗的。只是之前那太监递给自己的纸团又是什么意思?

    公然作弊?还是阴谋陷害?

    都不像啊。。。。。。

    谁能指使的动太师以及二皇子?看来,最大的可能,传自己进来甚至递纸团给自己,就是叶太师的主意!

    只有他,才能轻易的指使二皇子。

    但是,叶太师为何要这么做。当众作弊难道只为帮他,对他自己又有何好处?

    想着这些,贾宝玉上前,在桌案前犹豫了片刻,出列拜道:“禀太上皇,草民于幼时便开始读书,常听先生讲授太上皇的文治武功,心中感怀,正是有太上皇这般千古难遇的圣君,才有我大玄帝国的强盛不衰,才有我大玄百姓的安居乐业。

    草民虽然年纪尚轻,又无官无职,但是仍旧被深深折服。今日既有机会为太上皇贺寿,草民心内激荡,欲以殿外,以神京,以整个大玄北疆飘飞的大雪为题,作词一篇。若有僭越不当之处,预先请太上皇赦草民不敬之罪了。”

    太上皇不置可否,他听过的好话实在不知有多少,对于贾宝玉的这番马屁,自然不会有多少感触,倒是贾宝玉一派胸有成竹的模样令他微微意外。

    “你尽管作来,若是作的好,不但皇帝,朕亦不吝赏赐。”

    “谢太上皇。”

    贾宝玉拜谢,走回桌案之前,蘸笔,略作思索,然后挥毫而就。
………………………………

第56章 沁园春·雪

    辉煌的大殿中央,舞姬、乐师等早已撤去,贾宝玉独立其中,挥毫泼墨,意气风发。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侍卫黄门,全部注视着这个长衫儒袍的少年。

    此情此景,少年风流的气象,尽显无疑。

    年过花甲的叶琼也看着贾宝玉,看着看着,他眼中的笑意越来越明显。

    他给的小抄很简洁,万万耽误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显然,这个小家伙,当真自信,竟然弃老夫的诗不用。。。。。。

    如此,老夫倒要看看,你这小家伙最后又能做出怎样的东西来!

    叶琼本为今日推贾宝玉至风口浪尖心中略有歉意,此时也全部消失。他看出来了,这个小家伙气场足得很,从头至尾未曾表露出畏缩,说不定,此时他心中还有些意气风发呢。

    若是这样,倒算是两全其美了。

    叶琼呵呵一笑,见贾宝玉终于停笔,他站起来,朝着上面拱手拜道:“启禀太上皇,我观此子先是处之泰然,胸有成竹,然后越到后面,神色越发慷慨激昂,因此老臣料定,其所作定然不同凡响。

    老臣致仕多年,闲来最喜欢指点、观摩后辈的学问才情,已经多年未见过这般出众的孩子了。

    所以,老臣厚颜,今日想做一回秉笔副使,亲自为太上、太后、陛下,众位娘娘,以及诸位臣工诵读一番以为贺。”

    叶琼的话,令刚写完伟大领袖大作,心神有些驰荡的贾宝玉,都愣了愣。

    随即想到,之前进来时就发现里面氛围不太对,这叶太师应该是怕自己写的东西不够出众,不能让太上皇“龙颜大悦”,所以亲自出马润色。。。。。。

    毕竟,同样的诗词,从两朝元老,当朝太师的口中念出来,与从太监口中念出来,效果和意味肯定都是不一样的。

    倒是难为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了,就算是讨太上皇欢心,还要巧立名目。

    太上皇似乎也有些意外,倒也没反对,只道:“便依叶卿之意。”

    “谢太上皇。”叶琼拜过,然后便颤颤巍巍的走下来。叶皓见了,连忙起身上前搀扶。

    贾宝玉见到叶皓,倒也没奇怪。人家作为皇后的亲侄儿,被安排坐在里面也在情理之中。

    叶琼慢慢走到贾宝玉跟前,笑道:“可能与我一观?”

    贾宝玉连忙拜道:“请。”然后退后两步,让出位置。

    叶琼便笑着上前,从桌上拿起稿纸,当先看见贾宝玉的字,便回头瞧了贾宝玉一眼。

    贾宝玉尴尬的一笑,他已经很认真的把字写好了,自己也觉得还算不错,只是落在叶琼这样文坛宗师级别的人物面前,怕也还是太丑。。。。。。

    看来,黛玉以前嘲笑他是对的,在这个世道混,字写的不好,确实是硬伤。

    叶琼看贾宝玉不好意思,自己倒笑了,情知是他要求太高。贾宝玉看去年纪不大,还有时间再练,倒也无伤大雅。

    回头继续看内容,然后,他的神色逐渐珍重起来,及至到了最后,竟然激动的有些抖手。

    再次扫视了一遍,叶琼忍不住回头问道:“这真是你写的?”

    “呃。。。。。。”哪怕贾宝玉思索再三过,此时也不经有些诺诺道:“太师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妥?”

    “不妥?没有,没有!”叶琼摇摇头,神色更显激动,甚至一时都忘记宣读,直接赞道:“如此气势磅礴、意境壮美的‘沁园春’词,老夫从未见过!甚至,老夫。。。。。。”

    话未说完,叶琼深深的看了贾宝玉一眼,然后转身便跪拜而下:“恭喜太上皇,贺喜太上皇。老臣断言,贾宝玉为太上皇所作这首词,乃是今日,太上皇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叶琼如此郑重其事,不说殿内众臣,便是太上皇也微微撑正了身子,问道:“哦?究竟是怎样的一首词,竟能让叶卿看重至此,还不念来听听。”

    “老臣遵旨。”

    叶琼领命之后,重新展开贾宝玉的词稿,侧身对着殿内众人,轻咳一声,平复心境之后,才缓缓念道:

    “沁园春…雪

    景泰十一年冬,逢太上皇七旬有八岁大寿,余于熙园崇德殿内,作此篇以贺。。。。。。”

    众人一听贾宝玉用的是“沁园春”这个词牌,都略感奇异。沁园春虽然古今文人墨客用的也很多,但是真正流传下来的名篇,少之又少。看叶琼之前的做派,难道贾宝玉真的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突破?

    至于后面的词前小序,简单交代作词的时间、地点、原因,并无可述之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叶琼的声音,老迈而苍劲。时而似天上的苍鹰,鸟瞰着白芒的大地,时而又如高原的骏马,奔驰在千里江山图画当中。

    大殿最上方,太上皇歪坐的身子不知何时已经矫正。

    原本他以为,就算贾宝玉文采出众,也不过是对他歌功颂德。这件事,之前内阁首辅就已经代表朝廷百官做过了,贾宝玉文采再好,难道还能越过内阁诸公?

    可是,当听叶琼念完之后,他却有一种让他再念一遍的冲动。

    是的,他没听清。或者说,他听清了,但是没有记住。

    词中上下阙的每一排律,都是那么的磅礴、自然,他仿佛被指引着回到了指点江山,荡平天下的豪情壮志当中去了。

    如果说诗以言志,词以言情。那么贾宝玉这一首词,无疑是成功的。

    他自诩圣君,试问,一首能够调动一代圣君情感的词,若不能算成功,还待如何?

    叶琼念完词之后,并无多余的动作,只是捧着词稿,转身面向太上皇。

    太上皇思索了片刻,巍巍道:“呈上来。”

    一直伺候在他身边的总管太监最会察言观色,闻言连忙走下台阶,从转呈太监手中接过词稿,快速交到太上皇手中。

    太上皇低头浏览,在此期间,全场无声,静默以待。

    众臣除了观察太上皇的面色,就是悄悄打量仍旧站在中庭的贾宝玉。

    此子,大不简单啊!

    已经多少年,没有看到太上皇认真的神色了。

    若是今日贾宝玉当真凭借一首诗,使得太上皇龙心大悦,从今以后,前程不可限量啊。

    想到这里,很多人又不由自主看向了大殿左边,最前列,挨着二皇子的一个矮几,那里,坐着一个病弱,面带惶惶之色的人。
………………………………

第57章 昭信校尉

    过了一会,太上皇抬起头来,将词稿递给旁边偏过头来的太后,然后看向了下方的贾宝玉,道:

    “格局恢弘,旷放自然,虽有狂肆张扬之态,仍不失为一首好词。难为你小小年纪,竟有这般不凡的气度与才情。“

    贾宝玉忙弯腰拜道:“太上皇谬赞了,草民不过感太上皇龙威,又恰逢连日的大雪,心中有感而发,故作此篇。”

    太上皇呵呵一笑,寻常的阿谀奉承之言,他自然不会太放在心上,只道:“朕之前说了,你若是作的好,朕另有赏赐,说吧,你想让朕赏赐你什么。”

    赏赐什么?这个贾宝玉之前就有想过。

    皇帝赏赐,最好的东西自然就是官职了,可是自己年纪太小,讨官好像不太合适。

    而且,直接要官显得功利性太强。

    谦虚客套才是中华民族的人情文化。

    “回禀太上皇,草民一家本来就深受皇恩,为太上皇敬贺乃臣下本分,不敢讨赏。”

    贾宝玉推诿,叶琼倒显得比他更上心,他笑道:“太上皇一言九鼎,既说了要赏你,你就不要推辞。”

    贾宝玉心中白了他一眼,好像谁傻似的,有好处不要?

    他是认为,以目前的情况,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太上皇自己决定要赐什么,相信在他老人家的大寿上,他也不可能赏赐太轻的东西。

    而且,还能借机看看太上皇到底“龙颜大悦”到了什么程度。赏赐的东西越重,说明太上皇今日被他的马屁拍的越爽!

    这个信息对自己以后拿捏进退可是很重要的。

    现在叶琼这么一插话,他要是再推辞,保不准太上皇就以为他真的是个淡泊名利的好孩子,当真就不赏了呢。

    于是,贾宝玉故作思索,然后道:“太师说的是,不过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草民怎好随意讨要赏赐,一切全凭太上皇做主。”

    “呵呵。”太上皇在上面笑了笑,他一生见过太多的人和事,岂能看不出贾宝玉其实是想要赏赐的。不过他也不介意,贾宝玉小小年纪,面对他的赏赐,之前能够推诿一次,已经是难得了。

    真要表现的滴水不露,他或许才不喜。

    一般有大隐忍者,必有大图谋。贾宝玉这个年纪的少年才俊,还是赤子真心一些好。

    “贾宝玉。。。。。。”太上皇轻声唤道。

    “草民在。”

    “你今年多大了?”

    “回太上皇,十三岁了。”

    虽然自己还有几个月才满十三岁,但算个虚岁的话,也不算欺君。

    “才十三岁。。。。。。”

    太上皇低语一声,显然也觉得贾宝玉年纪太小了。

    “你今日所作之词,深得朕心,朕本该不吝赏赐。

    不过你年纪太幼,一时倒叫朕也为了难,不知赐你什么。。。。。。

    这样吧,想来你如今尚是白身,朕今日便赐你官身,正六品昭信校尉。”

    “谢太上皇!”

    贾宝玉大喜,果然是赐官,而且还是正六品。。。。。。等等,昭信校尉,要是记得不错,这好像是个散官吧,还是武散官。。。。。。

    所谓散官,就是只有名头没职权的那种,一般都是拿来加封有功劳却不好晋升的官员的,放在后世大概就是“享xx级别待遇”。

    唉,大概还是觉得自己年纪小了不适合做官,所以赐了个有名无实的东西。

    罢了,至少以后不用再自称草民了。

    跪在金砖上,正疑惑太上皇怎么还不叫起,又听道:“另外,朕再赐你一块龙形玉佩,以后你可以凭借这块玉佩,到熙园来见朕。”

    贾宝玉抬头,看着太上皇眨了眨眼睛,似乎在确认他是不是说真的。

    甭说贾宝玉了,就连站在贾宝玉身边的叶琼,此时竟然也起了一丝艳羡之心。

    当然他只是单纯的觉得贾宝玉好运,他作为太上皇的最后一任宰辅,自然是有资格到熙园求见太上皇的。

    但是其他人就不同了,太上皇亲自开口准允贾宝玉可以到熙园面圣,这可是天大的恩宠。

    自太上皇幽居熙园以来,除了阁、部的正堂大人们偶尔能有机会得到召见,等闲二三品的大员,估计也只有在太上皇大寿或者是祭祀的时候能够远远的看一眼太上皇了。

    如今,一个十多岁的毛头小子,竟然得到了太上皇的亲口特许。

    或许有的官儿拿不准里面的门道,觉得这也不过是个荣誉而已,没啥用。。。。。。

    举个列子,你家朝廷斗争失败,或者是遭奸人陷害,甚至是皇帝要杀你的头,眼看走投无路了,这个时候能够有机会见到太上皇。。。。。。

    那就是生机啊!

    换过来说,你能随时有机会面见太上皇,便是你的政敌都要忌惮你三分,毕竟谗言这东西,在官场混的人就没有几个不怕了。

    自古以来的大奸宦,为何朝廷辖制不住,最大的原因就是人家天天待在皇帝身边。。。。。。

    贾宝玉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顿时将之前觉得太上皇不够意思的那点小心思抛去,纳头拜谢。

    旧社会,就不要讲什么人权了。拜一拜,就能够在一个国家都混得开,其实也不算吃亏。。。。。。关键是你敢不敢不拜?!

    贾宝玉得了太上皇的龙形玉佩,殿内有数人出来,一边赞颂太上皇圣明慷慨,一边给贾宝玉道贺。

    二皇子也站出来,为这欢愉的气氛再添一把火:“父皇,儿臣也要为贾宝玉请赏。”

    至始至终很少说话的景泰帝闻言道:“哦,你还要为他请何赏赐?”

    摸着太监传下来的龙形玉佩,贾宝玉觉得今日已经赚大了,并不想太贪心。但是这二皇子之前就说过此事,此时也不好开口推辞,便只静观。

    二皇子道:“儿臣想让贾宝玉做儿臣的伴读。”

    景泰帝一听只是如此小事,自然没有任何异议,道:“准。”

    “多谢父皇。”

    二皇子拜,贾宝玉自然又跟着谢了一次皇恩。

    到了此时,贺寿诗的事便算是聊完了,首辅王维仁起来奏请恢复宴席、舞乐,太上皇恩准。

    贾宝玉告退之后准备哪来的回哪儿去,不料到了殿门口,便有太监拦住他道:“贾校尉,这边请。”

    皇子伴读不比太子伴读,并不算官职,目前他的官身,只有太上皇刚赐予的昭信校尉。

    贾宝玉顺着太监的指引一看,原来在大殿的角落,已经为他另备了一席。

    贾宝玉心下笑了,这些内侍,看人下碟的本事真大。

    他这刚得到太上皇的宠信,他们就赶忙把他的位置调到大殿里来了。

    贾宝玉自然不客气,有座位的话,坐这里面自然比外面舒服。

    “贾校尉慢用,有什么需要只管说,奴婢就在边上伺候。”

    贾宝玉坐下后,小太监还不忘讨好,贾宝玉自然是笑呵呵的多谢了他的好意,然后便看向大殿中央。

    那里,两队身姿曼妙,只着纱衣的舞姬,已经鱼贯而入,正在翩翩起舞。

    看了好一会儿,贾宝玉似有所感,抬起头往最前方看去,只见太后与皇后以下,数几名后妃落座的区域当中,元春正瞧着自己。

    崇德殿太大,之前自己作为满场的焦点,并不敢随意观望,竟没发现元春。

    此时见她看自己,贾宝玉嘴角一咧,回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隔得太远,他怕笑脸太小,对方看不清。。。。。。
………………………………

第58章 千里江山图

    皇后身边,元春看贾宝玉对他露出一个夸张的笑脸,没忍住噗呲一声笑了,然后用秀帕掩嘴。

    不过她这番举动还是被皇后察觉,她看了元春一眼,幽幽道:“你倒是有个好弟弟。。。。。。”

    元春微微欠身:“是臣妾失仪了。”

    皇后摇摇头。

    旁边一妃嫔笑着接话道:“元妃姐姐与他的弟弟关系这么好,真令人羡慕。”

    她看起来面容可亲,浑身淡雅之色,虽然也是个美人,但是比起皇后与元春,仍旧逊色很多。

    “呵呵,元妃姐姐这个弟弟啊,人家可是入了太上皇他老人家的眼了,以后在宫里,怕是皇后娘娘也得看在太上皇的面上,对元妃姐弟两个多让三分才是。淑妃,你说这个时候元妃姐姐心里能不高兴,能不笑吗,咯咯。”

    说话的是吴青萝,封号吴妃,也就是吴凡的姐姐。

    看起来二十多岁的年纪,长的极美,便是比之元春与皇后二人也不遑多让,甚至其身上那种绝世妖娆勾魂的风情,更是二人无可比拟。

    虽然她说话一口一个姐姐的称呼,似乎对元春很是尊重,可是认真听来,竟是明目张胆的挑拨。

    元春目光一凝,却不曾理会,她并不想与之起争执。

    皇后淡淡的看了吴青萝一眼,道:“吴妃,你可知道,今日你那弟弟与元妃的弟弟在汀兰水榭前打赌,以文论输赢。。。。。。”

    吴妃一听,面色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凭贾宝玉刚才的表现,她那弟弟如何是对手,因此笑道:“哦?我却不知道有此事,想来是我那没出息的弟弟不自量力,自讨没趣了吧。不过,输给连太上皇也称赞的少年才俊,倒也不算丢人,咯咯。”

    吴妃显得不是很在意。之前虽然叶琼主动提及贾宝玉在汀兰水榭之前作的诗,但是并未说起贾宝玉与吴凡之间的事,所以她并不知道。

    而且,听其说话的口吻,她对皇后似乎也并不是太尊重,至少没有小心翼翼的感觉。。。。。。

    皇后接着道:“确实不算丢人,有景灏在,好言相劝,总算没有让你弟弟磕头赔罪,只需要以后见面绕行就是了。”

    吴妃脸上的笑容还未散尽,就戛然停留在脸上,嘴巴微张。

    旁边,淑妃和钱贵人看着,赶忙撇开脸,不忍心去看吴妃的表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