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大贵族-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袭人听了,也觉得只能是这样了,骂了茗烟几个几句,又道:“那寺里都是旁的地方来上香的人,明儿就算专门让人去找,怕是也难得找到,倒是茗烟他们必要为此得一个大的不是,罢了,不过一身衣裳而已,也不值得大动干戈,依我说,就不必去回太太了。”

    媚人笑道:“你说的是,反正二爷也不差这一套衣裳穿,况且依我的看法,那身衣裳是二爷病重时穿的,丢了也好,说不定二爷的病也是这么丢没了的!”

    袭人听她这么一说,便是找回来怕是也不敢再叫贾宝玉穿了,因此也就不再迟疑。一时又道:“那这身衣裳就拿出去叫婆子们洗了,让他们拿回家去给自家小子们穿吧。”

    贾宝玉自然不能穿来历不明的衣裳,哪怕这身衣裳看起来也是材质不俗。

    袭人和媚人两个叽叽喳喳的说着衣裳的事,贾宝玉一点也不感兴趣。

    正好他要的书宝钗也派丫鬟送了过来,梳好头发之后他便迫不及待的去翻看。宝钗送过来的一共四本,具是崭新的书册,装订精美,用一张淡粉色的布巾包着。

    贾宝玉挑了一本《本朝纪事》,坐在床边就打开来看。

    忽觉脚下一凉,贾宝玉低头。原来是袭人端了一盆热水过来,蹲在床前,拿起他的脚,褪去鞋袜,与他洗脚。那十根还未完全长成的葱纤玉指,略带冰凉的触感,令贾宝玉不由自主的一抖。

    “二爷,水烫么?”

    “不,水温刚好。”
………………………………

第4章 金陵城(求推荐收藏)

    唐末有个书生进京赶考,数次不中,最后一次发榜之后,他忿而赋诗一首: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离开长安之后,他果真参加了唐末农民起义,并一步步成为义军的首领,最终攻下大唐京师长安城,改元金统,国号大齐。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书生皇帝黄巢。

    相传他攻破长安城之后,曾大肆屠杀李唐皇室以及文武大臣,加上他治军也以残暴著称,所过之处,以烧杀劫掠养军。所以,虽然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但是历史评价并不高。

    不过这只是贾宝玉前世所记得的一段历史,翻开这个世界的史书,他发现,好像不太一样。。。。。。

    黄巢并没有残暴嗜杀的名号。据史记载,他治军严明,攻破长安之后,赏罚分明,极力拉拢晚唐遗臣及周边割据的节镇,势力变得越来越强大。

    所以,他的大齐并非原历史当中记载的那样只有不到四年的寿命,而变成了十多年,直到他寿终正寝之后,大齐才被覆灭。

    历史的转轮就是这么环环相扣。

    贾宝玉不知道这个黄巢是不是也被穿越了,但就是因为他小小翅膀的一个煽动,使得原本的历史轨迹发生了偏移,导致后面的历史,变得面目全非。

    大宋的建立者,不是太祖赵匡胤,而是圣祖赵德芳(赵匡胤之子)。

    灭掉大宋的不是忽必烈,而是成吉思汗。

    而取代大元朝的,也不是大明,而是大周。。。。。。

    。。。。。。

    五代不是原来的五代,大宋和元朝也变了味,至于大明朝和大清朝,更是出都没有出现,而是在元朝的后面夹了一个只有二三十年的大周,然后就被本朝太祖推翻、取代。。。。。。

    两种相似却又不一样的历史在贾宝玉脑海中盘旋,让他有些晕乎的同时,也总算是确定了,他就是处于一个前世历史没有的朝代之中。

    这个朝代,国号大玄,是汉儿统治的江山。

    成吉思汗开创的大元朝虽然威加四海,强极一时,但是随着他一死,以极端的武力开创的帝国马上显示出它文治的严重不足,不过几十年,强大的军队开始腐朽,变得无力镇压由于统治者横征暴敛引来的揭竿起义。

    这个时候蒙古内部贵族也开始内讧、分裂,其中一支势力乘势崛起,取代了大元,改国号为大周。形势一度好转。

    可惜大周也不能完全规避大元的弊病,加上大元朝的暴政已经彻底激怒了天下数千万的汉人,全国各地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贵族起义仍旧层出不穷。

    神州大地,深陷割据与战乱的泥沼之中。

    终于,大玄太祖崛起,聚百年来汉人的激愤,穷半生的精力,自南而北,一步步镇压内乱,驱逐外夷,最终结束中原大地百年来被异族侵占肆掠的历史,恢复汉室江山!

    这便是大玄建立的背景,当今天家,乃是元玄皇室。

    知道朝代背景是汉人江山,贾宝玉莫名松了一口气。

    作为一个有历史荣誉感的汉人,也作为红旗下长大的三好学生,他虽没有民族歧视的情绪。但是好不容易穿越一回,要是可以选择,他还是不想如清宫剧那般跪舔满清(当然要是真到了清朝,为了活命,舔一舔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宝兄弟~!”

    刚从王夫人房中请安出来,一个粗嗓门就从老远传来,贾宝玉不用瞧也知道声音的主人是谁。

    抬起头,果然见小胖子薛蟠圆润的跑了过来。他很是兴高采烈的样子,拉着贾宝玉道:“一连阴了这几天,好不容易今儿天色正好,我带你逛金陵城去!”

    贾宝玉对薛蟠见面就拉扯的热情很不感冒,倒是对他口中所说的话有些兴趣,因此只退了一步,道:“不瞒薛大哥,我之前便有这个想头,只是我母亲让我在屋子里好生休养。。。。。。”

    来了薛家几日了,贾宝玉岂有不想出去逛逛金陵城的?而且,虽然他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薛蟠,但是薛蟠倒对他十分真诚,这几日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不断的往他院子里送。人都是有主观意识的,在这样的前提下,贾宝玉对薛蟠的看法倒是改变了不少。

    其实认真算起来,薛蟠如今也就十五六岁,身上也许有许多纨绔子弟的毛病,这在世家大族的子弟身上,并不算太奇怪。加上他父亲才死了不到一年,贾宝玉估计,薛蟠真正变的五毒具沾,是在到了京城,结识了贾家那一帮人,又无人管束之后才完全成型的。

    “嗨,有什么好休养的,我看你的样子身上的病早就好透了,姨妈她不过是瞎担心,和我妈一样,每回我一生点小病小痛,她就紧张的不得了,好像我明儿就要死了一样,这也不能去,那儿也不能去,殊不知一天到晚憋在家里,没病也给憋出毛病来了。”

    贾宝玉不想薛蟠还能说出这般有见解的话来,对他有点刮目相看的感觉,便道:“那好,我回去通禀母亲一声儿。。。。。。”

    “不用,咱们又不出城,人马随从我都叫好了,连你的小厮都叫上了,都等着呢。姨妈那边我叫她们去回明白就是,不然你去回,姨妈不定怎么千叮咛万叮咛,倒误了咱们的时辰。”薛蟠说着,招呼了两个丫鬟过来,叫她去找薛姨妈和王夫人回明白。

    如此,贾宝玉也不多言了。薛蟠看起来平时应该没少出门晃荡,又有随从,料想无事。

    。。。。。。

    “宝兄弟,上马啊?!”

    薛家东南门角,薛蟠上了马,回头见贾宝玉还愣着,催促道。

    贾宝玉“哦”了一声,看着眼前这匹五尺多高的大马,心里有些虚。

    他可没学过骑术,头一遭上马,心里很没底。又知道骑马在这个时代估计是很平常的一项技能,为了不露怯,贾宝玉只好硬着头皮一脚踩在马镫上,欲强凳上去。

    他倒是想多了,他的几个小厮见贾宝玉犹豫,连忙合力扶着他,差不多算是把他抱上马去的,十分稳当。

    只这一坐上去,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贾宝玉顿时觉得,感觉似乎还不错。

    薛蟠见他坐稳,策马便要走。

    忽然从外面走过来四五个人,有老有少,穿着都不算俗,不像是普通老百姓。

    一见到薛蟠,那走在前面的一个中年男子便热情的招呼上来:“哟,蟠哥儿,正要找你说事,你看连你三叔公都来了,咱们里面去说。。。。。。”

    听说话的口气,倒像是亲戚。

    薛蟠却一下子将脸拉下来,十分不好看,冷哼一声道:“我今儿没空,你们要谋什么差事,找我母亲说去!”

    说完也不理几个人尴尬的面色,夹着马背便走了。

    贾宝玉的小厮也牵着马跟上。

    走了十几步之外,见薛蟠还是面色忿忿,嘴里咒骂着,贾宝玉不由问:“那些人是?”

    薛蟠恨恨道:“都是些囚攘的,见我父亲没了,一个个都想打我家的主意!”

    贾宝玉若有所思。薛蟠倒是没十分纠结,又骂了两句就丢开手道:“管他们呢,横竖我妈叫我别胡乱答应他们什么,我也懒得理他们,走,我们继续逛城去!”

    。。。。。。

    金陵城作为六朝古都,不但人文气息浓厚,而且城区面积十分宽广。

    薛蟠今日纯粹就是带贾宝玉出来玩,他自己并无目的。偏偏贾宝玉初来乍到,也只是想多看看,见识见识,也无一定的去处,因此一行人狂了半日,竟是干逛而已。

    倒是中间经过两家青楼之时,薛蟠极力怂恿贾宝玉,要带他进去玩玩。

    贾宝玉内心倒是也想进去瞧瞧,毕竟相比较后世见不得光的“红灯区”,古代的青楼,那可是历史悠久,体制齐全,光明正大,令后世无数宅男遐思的地方。想来里面的氛围绝对很不一样!

    不过想了想自己现在的状况,贾宝玉还是拒绝了。这个时候进去,做点什么吧,太伤身体,什么都不做吧,太熬心!

    薛蟠见贾宝玉执意不进去,倒也就算了。一则他也怕被母亲和姨妈知道埋怨,最重要的还是,贾宝玉确实小了点,也不知道那玩意儿成熟了没有,要是到时候只自己高乐,让他在一旁干瞪眼,这样的事是薛蟠绝不愿意做的,太不仗义!要是贾宝玉再大几岁,说什么他也要拉他进去,他出银子,让里面的窑姐儿代他好好招待这个表弟,那样以后到了京城他就没理由不把他的那些“收藏”给自己瞧了。。。。。。

    到了晌午,薛蟠感觉饿了,便对贾宝玉道:“走,咱们先吃饭去,吃完了再带你去秦淮河那边逛逛。嘿嘿,我告诉你,那边可热闹了!”

    呃,十里秦淮贾宝玉自然不会不知道,古代最繁荣“娼”盛的地方……

    进了一家叫做逸轩居的大酒楼,酒楼掌柜明显认得薛蟠,亲自上前来招呼。

    “黄掌柜,把你们店里最好的酒菜通通拿出来,今儿我要招待贵客!”

    “得勒!”黄掌柜听完立马去安排。薛蟠又对同行的随从、小厮道:“你们要吃什么自己点,今儿不用给我省银子!”

    “多谢大爷!”薛家的下人顿时高兴的什么似的,连跟着来的贾家的小厮也很兴奋,跟着说了好几声好话,便坐到一边,合伙商议吃什么去了。

    “宝兄弟,你要吃什么也尽管说,甭给我客气。”薛蟠拉着贾宝玉坐下,很大方的道。

    贾宝玉知道这货是土财主,又有意在自己面前充阔气,当然也不和他客气,任由薛蟠点什么都不制止,很快十多个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陆续端上了桌,当然,还有一壶美酒。。。。。。

    一顿饭吃下来,大多数的菜都没碰多少,贾宝玉心中感觉有些可惜。不过薛蟠却丝毫没觉得,喝的半眯半醉的他拉着贾宝玉下楼,直奔门口走,而掌柜的和店里的伙计都不阻拦。

    贾宝玉便问:“不用给银子?”

    薛蟠的小厮吴全连忙解释道:“我们大爷经常到这里吃酒,都是记账上,月底掌柜的自会派人到府上销账的。”

    原来如此,贾宝玉表示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这时,从门口传来一个男人的说话声。

    “嘿,听说这里可是金陵城最好的酒楼之一了,今儿把你卖了个好价钱,你爹我也大方一回,让你吃一顿好的,三天后,你可得高高兴兴的跟着冯公子走,要是惹他不高兴,让我拿不到后面的银子,看我不收拾你!”

    随着声音,一个四五十岁,骨瘦如柴,弓腰驼背的男子,拉着一个女孩走进来,小姑娘手里还拿着一块牌子。

    那男子进门后,许是屋内光线比外面暗的原因,他一时有点看不清,便眯着眼睛四处瞧,形容看起来倒是更加猥琐了。

    薛蟠本来有些半醉了,仰着头出门一时也没注意,便一下子撞到那人身上。薛蟠低头一看,见是个衣衫褴褛,打扮像乞丐一样的人撞到自己,顿时大怒:“他娘的,哪里来的穷酸货,走路不长眼睛?!”

    “小的该死,小的该死,请爷息怒。。。。。。”那男子见薛蟠凶神恶煞,身后跟着十来个人,哪里敢有一点脾气,连忙弯腰作揖,声声讨饶。

    PS:红楼中朝代纪元不可考究,却又明确提到唐、宋、元这几个朝代,没有提及明清,书中却多有明清的事、物。据此,杜撰了一段历史,仅为衔接剧情需要,无需深究。
………………………………

第5章 拐子

    “咦,这小娘子长得不错,手里抱的什么?”

    薛蟠平时嚣张惯了,猛然看见男子身边那个女孩模样很是俊秀,怀里还紧张兮兮的抱着一块牌子,想也没想就顺手抢了过来。

    “写的什么玩意儿?”

    吴全知道自家少爷认不得太多字,上来帮忙瞧看,然后道:“大爷,上面说的是他们家乡闹旱灾,要卖女儿活命呢。”

    薛蟠一下子来了兴致,重新打量了这父女二人一眼。只见那女孩却不像男子那般浑身脏兮兮的,相反,她身上打扮的很干净。一身粗棉布衣裳,一头略微泛黄的头发用一根木簪子别着,肤色细腻,眉目清秀,柔弱婉转,竟是个顶好的美人坯子!

    薛蟠正欲调笑,忽然看见贾宝玉拨开众人,走到那女孩跟前,盯着人家额前的一颗胭脂记细瞧。女孩往后退了一步。

    薛蟠愣了一下,然后便笑道:“我说宝兄弟,你也太没见过世面了,把人家都吓着了。你要是看上她了,正好她爹也要卖她,你就把她买下来当丫鬟如何?”

    贾宝玉却没回答他。薛蟠又道:“定是姨爹姨妈管的紧,你身上没银子,这样,我买来送给你当丫鬟怎么样?”

    贾宝玉终于回应了:“薛大哥舍得?”

    “嗨,不过是个标致的小媳妇儿而已,你我兄弟之间,既然你看上了,我还能跟你抢不成?只是你以后别忘了兄弟我的好处便是。”薛蟠说完,对着贾宝玉使了个眼色。

    贾宝玉莞尔,这货居然还惦记着他的那些“收藏”。

    不过他没说什么,他确实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以这样的方式碰见这个十二钗副册排位第一的女孩——香菱!

    这个红楼里第一个出场的金钗,也是命运最坎坷的一个女孩。本是锦衣玉食的小姐,四五岁上被拐子拐了,后来被薛蟠强买走,成为薛蟠的侍妾,最后被薛蟠的正妻夏金桂害死(从第五回判词来看,她确实应该是死于夏金桂之手。鉴于红楼的残缺、版本不一,以后本书中再遇有争议的情节,都以本书所杜撰的为准)。

    如此看来,这男子便是拐子了。

    见薛蟠口口声声说要买他女儿,男子面色变换了几次,忽然一咬牙,道:“这位大爷当真要买小女?刚才有位公子出价二百两欲买小女,要是这位大爷出的价高,我便把小女卖给大爷,以后为奴为妾,全凭大爷做主。”

    “爹,那冯公子。。。。。。”女孩拉了拉男子的袖子,被他一瞪,立马吓得缩回去,也不敢再说话。

    吴全凑到薛蟠耳边道:“大爷可别上当,他这是漫天要价,寻常这样的女孩最多几十两银子便能买了。”

    薛蟠倒是不觉得贵,再次瞧了瞧这丫鬟,觉得确实值这个价。又瞧了瞧贾宝玉,见他皱着眉头沉思,目光却一直落在女孩身上,想了想,他一摆手道:“一口价,三百两!”

    此话一出,逸仙居里那些早就注意这里情况的食客们顿时发出一阵唏嘘声。三百两银子,哪怕在金陵城,都能买一座小宅子了!

    男子果然大喜:“爷当真爽快!”

    薛蟠昂着头,很享受这种受人“崇拜”的场面,他心中暗道,母亲这两日天天嘱咐我好好照顾表弟,这下子我送他这么一份大礼,他还能不从心里感激我,从此以后对我服服帖帖?便是他的那些好东西,以后我要叫他送给我,他也没理由不答应了。想到这里,薛蟠便抛下心中那一丝不舍,道:“好了,这会儿我身上没带这么多银子,等我派人回府去取,现在,你女儿便是我兄弟的人了。”

    说完,薛蟠便拉那女孩过来,吓得她往男子身后藏,却也没用,被男子一推,她就被薛蟠抓住,然后眼泪就开始不住的往下流。

    贾宝玉看了一叹,但他此时却没时间去关心她,制止了薛蟠派人回去拿银子,转头看着那男子。男子点头哈腰的问:“这位爷有什么吩咐?”

    “她真的是你女儿?”

    “当然,这还有假。。。。。。。”

    “撒谎!”贾宝玉忽然大喝一声,引来了整个大堂内所有食客的目光。那男子面色一变,道:“大爷这是何意?”

    薛蟠也忙问贾宝玉是何意,贾宝玉道:“他是拐子!”

    此言一出,众人侧目。男子面色大变,厉色道:“血口喷人,难道你们想仗势欺人,强抢不成?”说完这一句,他似乎很生气,上前便要拉过女孩,一边道:“怜儿,咱们走,爹不卖你了!”

    薛蟠哪里管他那么多,一把把他掀开,问女孩道:“你来说,他到底是不是你爹?”

    女孩似乎很怕薛蟠,缩着脖子,良久才道:“他,他是我爹。。。。。。”

    周围的人大失所望,站定后的男子也是一脸得意的看着贾宝玉。

    贾宝玉冷笑一声,这些拐子多半都有些手段,专拐那些极小的女孩,长到如此大的年纪了,大都不记得以前的事了,又或许从小把人打怕了,轻易是问不出来的。

    之前贾宝玉沉默,便是在思索如何才能最快的将这个拐子绳之以法。古代官府虽然对于拐子的惩戒力度也很大,但是因为时代所限,诸如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等,拐子仍旧大行其道。

    世人对此也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大多不会去深究那些卖儿卖女的人究竟是不是拐子,不只是因为麻烦,最主要的还是古人不讲人权,至少普通人的人权难以保障。但是今日这个拐子既然遇上了贾宝玉,无论如何,贾宝玉都没有放过他的道理。

    看着拐子逐渐变得安心的表情,贾宝玉冷哼一声,道:“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不单知道你是拐子,而且,我还知道你是从苏州将她拐来的,是也不是?”

    贾宝玉面上带着冷笑,一脸轻蔑的看着男子,实则他也是为了吓一吓他,让他露出更多的破绽。他虽然知道香菱是在苏州被拐的,但要是这个拐子并不是第一经手人(当年下手那个),估计效果便不甚理想。但是看这拐子穿的这么烂,明显混得十分潦倒,估计不太可能是大团伙作案。

    果然,男子眼中的得意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惊慌之色。事情都过去八九年了,他不知道贾宝玉是如何知道的。。。。。。

    贾宝玉心中有数了,故而继续冷笑道:“我不但知道你是在苏州拐的她,而且,我还知道她的父母是谁,住在哪条街,被你拐走时她是几岁,对了,那晚,好像还是元宵佳节来着。。。。。。”

    元宵节几个字一出,男子面上彻底挂不住了,仿佛见鬼一般看着贾宝玉,腾腾后退了两步,不过嘴里还是下意识的强辩道:“你胡说,没,根本没有的事。。。。。。”只是已经没有什么用了。

    薛蟠喜滋滋的大骂一声,道:“我就说嘛,这种夯货,长得那个怂样,怎么能生出这么标致的女儿?我呸,原来是个拐子!不过,宝兄弟,你怎么知道这些,难道你真认识她的父母?不对啊,她看起来比你还大些,你怎么可能认识她的父母?”

    贾宝玉暂没理薛蟠,趁那男子心神失守,继续道:“你不承认也没关系,我们只需要将你抓去见官,想来官府真要查,要查出你的底细来并不难。”

    听到要抓他去见官,拐子彻底急了,要是普通人还罢了,官府不一定会理会,他也还有别的一些伎俩应对。但是薛蟠和贾宝玉一看就是官宦人家的人,便是无事他也不敢和这等人斗,何况贾宝玉说的句句属实?心生恐惧,也来不及多想,瞅了后面一下,突然撒丫子便往外跑。

    贾宝玉早给了身边的奴才小厮们眼色,待他一动,四五个人便已经扑上去,将将在大门外的石阶前摁住他,抓了回来。

    薛蟠很高兴:“没想到宝兄弟竟然还有这等断案的好本事,哈哈,走,咱们押他去见官,说不定还能得几两银子的赏银呢!”

    无论哪个时代,官府都是提倡见义勇为的。老百姓协助官府办了事,通常也会有一些奖赏,不过不是定例。

    周围的人也是一阵喝彩,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