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大贵族-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把剩下的一个鸡腿扯下来递给贾菌兄弟两个。

    贾菌赶忙在身上擦了擦手,然后喜滋滋的接过去,当先撕下一块肉给贾兰。贾兰虽然也想尝一尝,却嫌弃贾菌没洗手,摇头拒绝。

    看着不论是湘云还是贾菌都很尊重自己的成果,贾宝玉很是欣慰。至于没了鸡腿,贾宝玉也不在意,他只是想烤,至于吃,他自己的兴趣都不大。

    见周围的丫鬟也大有馋嘴者,贾宝玉干脆走到高几边上,把烤鸡放在盘子里,用小刀取了几块烤的最好的肉,然后就让她们想吃的自己取用。。。。。。

    贾宝玉自己尝了一块,嗯,比之前的烤肉好吃,毕竟自己上了那么多的香料。

    将碗中的烤鸡肉分给李纨、三春姐妹,她们都很给面的尝了尝,然后颇为讶异的赞了一句。

    宝钗没给面子,只让放下。贾宝玉也不强求,最后来到黛玉身边,亲自用筷子夹起鸡肉,递到黛玉的嘴边:“啊,张嘴。。。。。。”

    “呸,走开,谁要吃了。”

    黛玉羞愤。

    贾宝玉道:“好妹妹,你就尝一尝嘛,这可是我费了好多心思,又花费了半天的功夫才烤好的,可珍贵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以后你想吃都没有了。”

    黛玉被贾宝玉的面皮厚度打败,不过她还是嫌弃:“什么稀罕物,都烤糊了,还拿来当宝贝。。。。。。唔~”

    却是贾宝玉乘着黛玉说话的空档,快准稳的将不大的鸡肉送到黛玉的嘴里。

    黛玉顿时立起眉头,到底勉强没给他吐出去,轻轻嚼了嚼,傲娇道:“还以为多好吃呢,也就那样!”

    那边李纨说话了:“宝玉,你林妹妹身子弱,你别逼她吃这些。”

    “大嫂子放心,烤糊的都让丫鬟们抢去了,我这碗里可没有烤糊的。。。。。。”

    李纨转头向高几处看去,果然,盘子里只剩下一副鸡骨架了。

    李纨虽觉得太过纵容丫鬟们,但她是个中庸之人,也没说什么。今日能在这里伺候的丫鬟,大都是有些体面的,纵然是她也不好随意得罪。

    贾宝玉环顾四周,自黛玉吃了肉之后,在场所有有资格坐着的人,全部开了荤,也便是全部融入了氛围。

    湘云也早把吃不下的鸡腿给了一个小丫头,自己坐镇,占领了方才贾宝玉的位置,开始有模有样的拿了一只新鲜的鸡来烤,翠缕从旁协助。

    旁边,贾菌和贾兰两个再次当起了烧火匠。

    另一边,探春,丫鬟司琪各自领着一群丫头烤肉,嬉嬉闹闹的,彼时你推我一把,我顶你一下,实在欢快。

    在场地的周围,一树树梅花灿烂的盛开,时而微风佛过,吹落些许,散布在空气中,与一簇簇的花红柳绿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最美的画卷。

    贾宝玉转头,身边是宛若仙女儿一般的黛玉,她瞥见贾宝玉的窥探,悄然低头。

    贾宝玉微笑,愿这一切美好,永存。

    。。。。。。

    熙园濯沉殿,太上皇的居所。

    总管太监从内殿出来,对早候在这里多时的景泰帝恭敬的行了一礼,然后用并不热情的语气道:“回皇上,太上皇身子偶感不适,不能接见皇上。”

    “朕立刻传太医。。。。。。”

    “不用,太上皇说了,既然四川巡抚杨彦亭已经畏罪自杀,千里江山图一案自当了结。景修大皇子虽是受人蒙蔽,然仍有识人不明、昏聩无能之罪,责令于府中闭门思过。。。。。。”

    “儿臣尊太上皇谕示。”

    自濯沉殿而出,景泰帝前往寿安宫,这里是太后所居之地。

    片刻之后,复出。

    出了熙园,坐上自己的銮驾,景泰帝回头看着这座自己亲自督建的园林,眼神阴沉如水。

    回到大明宫,太监回:“皇上,禅师大人求见。”

    “不见。”

    景泰帝冷冷说着。不过随即就见一个身着佛衣袈裟,身形与景泰帝有几分相似的和尚走过来,施礼道:“竺兰见过陛下。”

    景泰帝没说话,依旧跨入殿中。

    和尚微微一笑,跟上。

    其他太监等都知道护国禅师大人深得皇帝宠信,皆不敢阻拦。

    养心殿内,待侍从全部退下,竺兰禅师笑道:“陛下今日熙园一行,看来颇为不悦啊。”

    景泰帝眼睛眯起,一脸寒霜。

    “陛下恕罪,非贫僧有意奚落陛下,而是依贫僧看来,陛下实不当此时去熙园。”

    竺兰禅师似一点也不惧龙颜大怒,依旧笑道。

    景泰帝眼神变换了良久,忽然收回所有阴沉的面目,淡淡道:“说说看。”

    竺兰禅师见之,笑了笑。

    “陛下难道忘了,再有两日,便是义忠亲王的生辰……”

    景泰帝沉默不语。

    “当初义忠亲王虽然谋反被诛,但他毕竟是太上皇花了半生心血栽培的皇储人选。太上皇如今年纪大了,恰逢此时,心情难免不佳……”

    景泰帝嘴角露出嘲讽的笑容,竺兰没说的是,太上皇心中,怕是早就怀疑当初是他设计陷害了义忠亲王。这个时候,他过去,太上皇能给他好脸色才怪。

    “至于寿安宫……”

    竺兰禅师顿了一下,道:

    “贫僧昨日收到消息,山西巡按御史邵家太夫人病逝,如今消息怕是已经传到了熙园,太后自然是伤心了……”

    景泰帝眉头一皱,显然是一时没想起其中的关联。

    竺兰笑道:“邵家太夫人,乃是太后娘家庶妹,也是仅剩的一个妹妹。太后娘娘这些年虽然幽居熙园,但是和邵家太夫人也常有书信往来,如今太夫人这一去,太后那一辈的人就只剩她老人家一个了。太后又如何不伤心呢?”

    景泰帝这才想起似乎太后娘家还真有这么一门亲戚。不过他还是道:“终究,朕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不论如何孝敬,人家也不会真正的放在心上。”

    竺兰愣了愣,却也没反驳。
………………………………

第85章 准椒房眷属入宫

    前朝,刑部衙门后堂。

    田衡急冲冲的走进来,冲上首一人道:“部堂大人,牢里那两个泼皮实在死的蹊跷,为什么不让下官继续追查?”

    上首身穿大红袍的老者抬头看了他一眼,继续低头整理文案,一边缓缓的说道:“是守正啊,坐。”

    田衡虽然带着质询前来,但是对于这位自己的知遇上司还是很尊重的,听命的在一旁坐下,等待老者将手中的事务处理完。

    一会之后,老者再次抬头,轻声问道:“你跟了我多少年了?”

    “回部堂大人,自从您执掌刑部以来,下官便一直追随大人,已经有八年了。”

    “是啊,已经这么多年了。”老者感慨的一笑,随即问道:“那守正觉得,本官是什么样的人?”

    田衡闻言站起来,执礼:“部堂大人为官方正,执掌刑部多年,为朝廷执掌法度,稽查、判决大案,立下无数功劳,是天下官员为官的楷模。。。。。。”

    老者摆手示意田衡坐下,然后笑着打断了他的马屁声:“守正虚言了,你我其实都一样,不过是为朝廷,为陛下分忧效力。若说功劳自然也是有一些,不过也是分内之事,当不得拿出来说。

    好了,说说你先前的问题吧。你问我为什么不让你追查,那本官问你,你为官为的是什么?

    是和我说的那样为陛下分忧,为朝廷效力,还是一心一意求一个是非曲直黑白?

    若只是后者,那本官现在便允许你继续去查,不过,或许这就是你手中最后的一个案子了,你可明白?”

    “这。。。。。。”田衡心头一凛。

    他并非蠢人,否则也不会坐上刑名司郎中一职。从部堂的话中,他听出了,不让追查,这是上头的意思。。。。。。

    能当部堂大人上头的人天底下也没几个了,加上事涉大皇子,他若是还猜不到是谁的授意,那他就妄自为官十多年了。

    “多谢部堂大人指点,下官明白了。”

    “呵呵,明白了就好。在官场上啊,难得的就是一个明白。守正,念在你我多年来的情分,本官也得提醒你一句,小辈之间的交情恩义,就让小辈们自己去偿还,咱们是朝廷的官员,一切自当以朝廷为重,方是人臣本分,若是过多涉足小辈之间的事,将来只怕会泥足深陷,守正还需多加谨慎才好。”

    田衡听了这话,只略一思索便明白部堂大人所指的是何事。

    他儿子虽多,但是最得意的还是嫡子田齐。田齐又作了二皇子的伴读,所以这些年,他多少受儿子的影响,不知不觉的站到了二皇子的阵营里面。

    此时被部堂一指点,方反应过来,自己是不是太激进了,所谓枪打出头鸟,当今陛下,对于立储的事一直避而不谈,难道是有什么别的考量?

    念及此,田衡再次深深的对着部堂一拜,道:“下官知道了。”

    “呵呵,去吧。”

    。。。。。。

    大明宫内,竺兰和景泰帝的密谈仍在继续。

    景泰帝虽然表示了些许不满,但他身为皇帝,自然不会如普通人那样计较得失。

    竺兰道:“陛下可知道,为何陛下御极十载,甚至在太上皇退居熙园之后,在朝臣的眼中,依旧不如太上皇,这是为何?”

    景泰帝冷哼一声,天底下,也就这个妖僧敢这么与自己说话。

    “太上皇文治武功,坐拥天下近一甲子之久,满朝文武,天下万计的官员,都是太上皇亲手提拔,朕如何比得?”

    景泰帝自嘲的笑了笑。

    有一个万民称颂的父皇,对他而言,实在是一件无法言喻的事。

    “陛下说的不错,但是,民间所谓人走茶凉,并非没有道理。太上皇退居熙园已久,如今陛下才是大玄的皇帝,是这大明宫的主人,却始终无法摆脱太上皇的影响,这其中,除了因为太上皇拥有不世之功,更重要的是,还有在世人心中不可动摇的仁圣之名,这才是太上皇足不出熙园,便能得到满朝大臣死心效忠的真正原因。”

    竺兰禅师一双粗眉横扬,眼中尽是机关算计的得意,所以虽然他面相不算丑陋,但是看起来,却给人一种阴冷残酷的感觉,实在不像一个得道的高僧。

    景泰帝却早已习以为常,他眉头紧锁,良久后漠然道:“你想说什么?”

    “呵呵,贫僧想说的是,陛下若想摆脱太上皇的影响,做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天下之主,首先,便需要从太上皇手中,收拢天下臣民之心……”

    “如何收拢?”

    自他登基之后,无时无刻不在做这件事,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旧不足以与太上皇抗衡。竺兰是他手中最锐利的一把剑,相信他不会无的放矢。

    “太上皇仁圣之名乃是倾一生之力铸造,在太上皇有生之年,陛下怕是都不易超越……

    不过,并不一定只有仁圣之名才能收拢臣民之心。

    贫僧有一策,或可以帮陛下应对现下的处境……”

    竺兰正说着话,忽有太监在外通秉:“回禀皇上,吴妃娘娘亲自送来参汤……”

    “让她进来。”

    竺兰自动站起来,往后殿避开,显然并不是第一次遇到类似情况。

    “皇上,臣妾特意备了参汤,请皇上品尝~”

    躲在后殿,竺兰分明听见一道娇媚至极的声音,然后透过边上的半糊纱屏风,看见一个淡红色的曼妙倩影步入殿内,回想起那绝世的容貌,他强压下心头一阵久违的火热之意……

    些许羹匙搅动声,随后娇媚的声音继续:“皇上,您已经好几日没来看望臣妾了~”

    “朕近来政务繁忙,待空闲下来,定去看望爱妃。”

    “多谢皇上,那臣妾在宫中静候皇上……皇上再尝尝,这可是臣妾花了三个时辰才熬好的,里面加了当归、黄芪、茯苓、红枣、枸杞……”

    “好了,朕还有折子要批,爱妃先行回宫。”

    “……是。”

    待娇媚的声音完全散尽,殿内安静下来,竺兰才重新走出来。

    景泰帝仿佛什么事儿都没有过似的,只是声音比之前更冷了许多,道:“你先前所说良策,究竟为何,细细说来。”

    “据贫僧所知,太后娘家钟家人丁繁盛,虽然老一辈人没了,但是太后娘娘子侄辈尚多,且钟家宗脉一支都在地方任职,陛下何不趁此机会调钟家进京任职,特旨钟家家眷每日进熙园陪伴太后,让太后娘娘可以畅叙亲情。

    不但如此,陛下还可以下一道旨意,言世上至大莫过于‘孝’字,陛下日夜侍奉太上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此思及后宫妃嫔入宫多年,骨肉分离,父母姐妹终不能一见,倘或因思成疾,岂非有伤天和?故而准允后妃椒房眷属按月进宫,问候看视,以叙天伦之乐。

    如此一来,一则可以令太后娘娘感受到陛下对她的关心孝顺,二则,也能让百官看见陛下的纯孝之心,心生敬服。

    最重要的是,后宫妃嫔大多出自仕宦名门世家,陛下行此一举,施恩于他们,让他们看见陛下的体天格物,至孝纯仁,必将增进其感恩效忠之心。

    如此一来,不但不费吹灰之力让陛下仁孝之名远扬,而且连熙园都没有反驳的理由……”

    景泰帝想了片刻,神色一亮道:“此计甚好……”

    说完觉得这般喜形于色不妥,只是已经来不及收回,便道:“国师献策有功,这瓮参汤,朕便赏赐于国师了。”

    “多谢陛下,贫僧却之不恭。”

    竺兰恭拜,眼中神色发亮。

    PS:这一卷完了,下一卷就要慢慢揭开主线剧情了。
………………………………

建大观园


………………………………

第86章 筹划

    寒风凛冽,冬风瑟瑟。

    西城门处,柳湘莲对李少游道:“京城形势复杂,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境,少游兄不妨与我一行,远离这是非之地,从此潇洒恣意一生,岂不好?”

    李少游摇摇头。

    “纵然我有此心,只是对方却不会轻易放过我兄妹二人。这些日子柳大哥也看见了,我兄妹二人避居樊楼,他们尚且窥视不断,就算我们逃离京城,可是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对方之尊,若要对付我等,依旧轻易。

    与其每日东躲西藏,不如留在京城,依附于人,或有一搏之力。”

    柳湘莲叹了叹,他知道李少游不走的原因,估计还是因为妹妹李灵。

    他可以与他一起云游天下,可是他妹妹却不行。

    况且,所谓匹夫一怒,流血五步。大皇子不但让李家家破人亡,而且还指使人侮辱其妹,李少游未必没有让大皇子“流血五步”的愤怒!

    明知劝不了他,柳湘莲继续道:“既然少游已经决定了,愚兄便不再多言,只望日后更加小心谨慎,切莫冲动。

    荣国府贾宝玉,我数年前便与之结识,那时我观其为人便与旁的权贵子弟不同,其人是非分明,乃是性情中人。

    今次再见,不意竟越发不凡,隐有人中龙凤之资。

    加上其非凡的家世,假以时日,必将青云直上。

    少游兄若是决心投到他处,愚兄倒是颇为放心。。。。。。

    罢了,多的话不说,保重!”

    说完柳湘莲一抱拳,踩上马镫,翻身上马。

    李少游同样抱拳道:“一路珍重。”

    “珍重。”

    待柳湘莲的马刚一出城,李少游便不停留,立马折返回去。

    经过上次之事后,他再也不敢离开他妹妹身边太久。

    除非,他给他妹妹找到能够庇护他们的地方。

    。。。。。。。

    临近年关,宁荣二府显得异常忙碌。

    贾宝玉回府之后,碰到总管赖大。

    赖大的母亲是当年贾母身边最得用的丫鬟之一,所以他和他兄弟赖升,两人一起把持了荣宁二府的总管职位。

    在贾府,赖大的地位不可谓不高。

    以往族中的小辈,包括贾蓉贾兰在内,见面甚至都会叫他一声“赖爷爷”!这虽然有贾府的传统,在父母长辈身边伺候的人,比寻常主子还要有体面这一层原因,不过也可看出赖家在贾府的位高权重。

    不过,在贾宝玉面前,赖大还是很恭顺的,首先给贾宝玉见了礼。

    抛开贾宝玉是贾母王夫人心尖尖这一点不说,自贾宝玉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得到太上皇的看重之后,他就是两府男丁中,除了贾赦、贾政、贾珍、贾琏之外,第五个拥有官身的人。

    甚至,贾琏还要除外,因为他的官身是花银子捐的,朝廷甚至都不会发俸禄,和贾宝玉等人身上实打实的官、爵是不一样的。

    赖大守礼,贾宝玉自然也不会找他的麻烦,只问道:“赖总管这急急慌慌的是做什么去?”

    赖大回道:“回宝二爷,老爷们在梦坡斋小书房内,商议为娘娘省亲建造园子的事,奴才这是下去请东府的珍大爷过来。”

    “嗯,你去吧。”

    贾宝玉别过赖大,原本不太想理会这件事,仔细想了想,还是决定去看看

    半月前宫里便下了旨意,大体就是皇帝觉得他照顾太上皇和太后照顾的不够好,深感不安,又思及后宫诸多嫔妃常年幽居深宫,不得以在家尽孝和叙天伦之情,由此及彼,所以大开天恩,准予椒房眷属每月逢二六之日,可以进宫探视。

    又思及,宫中规矩众多,若是椒房眷属进宫,或许碍于规矩体统,不能畅叙亲情,便另下特旨: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邸,庶可略尽骨肉亲情、天伦之至性!

    自古以来,皇宫内廷除了皇后的亲人之外,谁能轻易进宫探视女儿姐妹?这就罢了,偶尔还是有开明的皇帝可以准予。

    可是允许后妃回家探亲,还不分位分高低皆可,这就确实属于是更古未有的大恩典了。

    所以,省亲的旨意一下,确实让朝野沸腾,特别是那有女儿、姐姐妹妹在皇宫的人家,无不感恩戴德,歌颂当今皇帝的大恩。

    贾家是没有重宇别院的,若硬要说有,荣国府也勉强可算,只是以元春“凤藻宫尚书”这样的位分,显然单纯以家用宅院接待显得不够庄重。

    但是贾府又不想错过这天大的恩典,所以便准备另造一别院,用以元妃省亲。

    这已经筹备了半个月了。

    从抄手游廊直接来到梦坡斋,进门只见贾政、贾赦、贾琏,并贾政的几个清客相公以及几个荣国府的管家们围在一张长案之前,热切的讨论着。

    “竹树山石,亭榭栏杆等,皆可以从大老爷的院里移来,如此纵然有所不敷,所添者亦有限,又可剩下许多财力物力啊。”

    “既然是园林殿宇,岂能没有活水?这从北拐角墙下引来活水之计甚妙,不但解了难题,而且新奇自然,难为他如何想来。”

    贾政抬头笑道:“这位山子野老先生可是我从工部请来的老明公,如今按照他的筹划起造,实为我家解了不少难题。。。。。。”

    正说着,看见贾宝玉进来,他便转问道:“你来做什么?”

    “听闻老爷们在此议事,特来瞧瞧。”

    贾政一听本来下意识就要呵斥,忽然想起贾宝玉早已今非昔比,如今身上也是有官身的,又跟在二皇子身边,便转换了语气,道:“你来听听也好。”

    于是不多理贾宝玉,继续商议盖省亲园子的事。

    贾宝玉和贾赦、贾琏见了礼之后,也不多言,只是静静的听他们说话。

    一刻钟之后,贾珍赶过来。

    贾政对众清客道:“若是众位明公没有别的建议和看法,今日便议到此处吧。”

    詹光、程日兴等人都知道贾府众人另有私密之事要商议,纷纷告辞。

    林之孝、吴新登等家下人也领命而去。

    等到梦坡斋内只剩下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贾宝玉五人,贾政将图纸收起来,看了贾宝玉一眼,张了张嘴,终究没开口赶他出去。

    唉,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想骂这个不争气的孽障也找不到理由了,还真是让老夫有一点不习惯。。。。。。

    “大家都坐吧。”

    贾政招呼着众人坐下。虽然贾赦是他哥哥,但是因为两人已经分家,他才是荣国府主院的主人,所以依旧坐在上首。

    众人坐下,然后都有些沉默,显然是知道贾政要说什么。

    贾政本想等其他人开口,等了半天,见连一向唯自己马首是瞻的贾琏都不敢说话,而贾赦、贾珍两人更是一副眼观鼻、鼻观口的模样,心中无奈的一叹,道:

    “此次为娘娘省亲建造园子,多亏有珍儿力主,将两府之间的甬道打通,并将大半个荟芳园都拿出来,作为扩充,为此省了另外寻地方建造园子的花费。”

    贾珍一听,立马笑道:“老爷说的哪里话,都是一家人,为娘娘归家省亲出力是应该的。”

    按理,贾族以宁国府为大房,当为宗脉。但是自第二代荣国公以来,荣国府的富贵便一直盖过宁国府,所以宁国府在荣国府面前一直都不会以宗脉自居,而是通以“宁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