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大贵族-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若追溯起来,贾家开国国公府邸,是配得上叶家的!
关键是,诚如贾宝玉所说,这还并非故意矫情,而是有实可依。待我儿到了志学之年,再行结亲,也是对叶太师这样儒学大家的尊重不是?
他相信,只要他这么一说,太师肯定也会欣然答应的。
果然宝玉这些年的学问没有白做,行事考虑,居然比老夫还要知礼周到。
………………………………
第194章 齐王
贾政心下赞成贾宝玉的话,只有还有一个疑虑,他向贾宝玉道:“成亲之事可以再等两年,不过两家却也得先把亲事给定了,否则必有人说我两家怠慢太上皇的赐婚旨意。”
贾宝玉目光转了转,道:“好,便依老爷所言,先定亲,婚事过两年再说。”
贾政点点头,随即不悦道:“不是过两年再说,等你十五岁之后,你必须把叶家小姐娶进门,完成婚事。”
贾宝玉笑了笑,不置可否。
贾政见他的模样,也无意让他一同去叶府了,只自己乘轿前往。
贾政到了叶府之后,在门前百步之外便下轿,然后走到门口。
叶家早已收到拜贴,自有人开门接待。
随后叶琼也亲自与他会见。
叶琼以前见过贾政,只是不熟,此时见他五官方正,行事谦恭有礼,不禁心悦三分。
对他提出的关于如何操办贾宝玉和叶蓁蓁二人的婚事仪程,没什么太大的异议,只是待听闻贾政言过两年之后再让二人完婚,他有些疑虑,不过当贾政说出理由之后,他也就释然了。
他急着给叶蓁蓁兄妹两个选好亲事,不过是因为他年纪大了,怕哪天他就去了,到时候没人给他兄妹二人的婚姻大事做主。
如今只要亲事一定,晚两年再成婚,他自然没什么不愿意的,正好可以让孙女再在家中过两年闺阁快乐的日子。
这对他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而且接下来,他就要全心全意给孙子叶晧甄选媳妇儿,叶蓁蓁在家里,还可以多个人参谋呢!
送走贾政,叶琼回房,准备看一会书,就见孙女叶蓁蓁端着参汤进来。
他知道孙女关心什么,故放下书笑道:“你未来的公公刚才上门,与我商议你和子衡的婚事。我们已经议定了,明年二月之前就可以将亲事定下,然后过一年,等子衡过了志学之年,便让你二人完婚。”
这桩婚事乃太上皇圣旨钦赐,已经定的不能再定了,所谓定亲,不过是走个过程而已。
但是这个过程却是必须有的,而且越复杂,说明越郑重,以后新媳妇儿上门,越有体面。
叶蓁蓁将汤碗放下,娇嗔一声:“这些事爷爷做主就是,又和我说做什么。”
说完,轻跺了一下脚,便跑出去了。
“呵呵呵。。。。。。”
叶琼摇头笑了笑,分明就是故意来探听消息的,还不承认。不过呢,越是口是心非,越是说明她心里满意这桩婚事。
自己精挑细选的孙女婿被孙女满意,没什么能比这让他更高兴的。
。。。。。。
两日后二皇子的加冠礼,在太庙举行。
贾宝玉带兵护卫。
冠礼十分的冗长,由礼部和钦天监负责。一直到了午时,方才进行到最后一步,由忠顺亲王,当着列祖列宗的面,给二皇子加冠。
虽然经过半天的跪、拜、叩首等等,但是二皇子一点也不觉得疲惫,来到宗祠之前,一步一步拾级而上,显得庄重而威严。
大皇子从里面走出来,十分热情的上前搀扶住自己的弟弟往殿内走,很是热情关心的样子。
贾宝玉就伫立在门侧,在他眼中,大皇子身材消瘦,面色苍白而有病态,若非他身上穿的是蟒袍,单看他此时弯腰勾背的扶着二皇子,就仿佛一个老太监在搀着年轻的帝王!
一时冠礼毕,忠顺王与大皇子、二皇子言笑着出殿,贾宝玉才有机会看看这位传说中的忠顺王。
这位王爷可不简单,他是除了当今皇帝之外,太上皇唯一的儿子!
只见他中等高矮,生的耳宽面阔,肚圆腰粗,从外表看,当是一位富贵王爷。
“滋滋,今儿以后,二皇弟就可以开辟王府,皇兄在这里先恭喜你了。
对了,听说皇爷爷过了今儿要亲自给你加封王号,不知道他老人家会给你加封一个什么样的王号,比我的“福康王”如何?”
“皇爷爷愿意赐号,乃是对我等孙辈的眷爱,不论是何封号,皆是我的福分,不敢和大皇兄比肩。”
大皇子脸上一抽,觉得二皇子就是太过于虚伪,正巧此时走到门口,看见贾宝玉,他便笑道:“这不是二皇弟身边的红人贾将军不是?听说皇爷爷将蓁蓁表妹赐婚给你,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本王还没来得及恭喜你呢!”
叶氏是皇后,大皇子见了也得叫一声母后,所以,他称呼叶蓁蓁为表妹,也没错。
贾宝玉只看了大皇子一眼,没说话。
他现在职责在身,完全可以不鸟他。
可是大皇子却全然没有眼色,又继续笑道:“不过说起来蓁蓁表妹可是京城第一才女,人也生的天仙一样,听说京城的青年才俊当中,想要娶蓁蓁表妹为妻的人可是数不胜数,好像就连我二皇弟也是其中之一呢。”
大皇子笑着,故意看了二皇子一眼。见到二皇子之前还是明朗的眼神顿时变得阴沉如水,他差点都要笑出声来,然后道:“所以说,能够娶到蓁蓁表妹为妻,可是天大的福气,贾将军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她哦。。。。。。”
旁边的忠顺王可能是看不下去了,轻轻唤道:“景修,这里是太庙,休得胡言乱语。”
“是,王叔教训的是,小侄这便不说了,呵呵呵。。。。。。”
大皇子似乎越想越觉得好笑,虽闭口,但是笑声不绝。
二皇子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就要转身离去。
忽见一队太监在禁军的护卫下赶来,从马上下来一个老太监,正是冯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二子元景灏,日表英奇,天资华美,为宗室王孙表率,今已及冠,特授其册宝,封为:
——齐王。
。。。。。。”
大皇子负气而走。忠顺王对着二皇子笑了笑,道了恭喜,然后也走了。
二皇子手持圣旨,站在太庙之前高高的台阶之上,看着下方伫立的军士,以及大皇子气急败坏的背影,他嘴角微微一笑。
“参见齐王!”
贾宝玉带头,周围的禁军将士以及太监再次跪拜而下,口呼“参见齐王”,声音飘得很远。
自战国以后,齐王便是大国王号。
太上皇将二皇子封为齐王,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更比大皇子的“福康王”王号,不知道要贵重多少倍。
二皇子转身,看着贾宝玉,以及宽广的白石地面上跪了一地的人,他伸出手掌往上一抬,淡淡笑道;
“诸将士,请起。。。。。。”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红楼大贵族》,“ ”,聊人生,寻知己~
………………………………
第195章 军饷
从太庙回皇城,贾宝玉正准备下值回家,这时手下的副指挥使孟宪晨上报,上个月第一军的军饷军需司已经发下来了,让贾宝玉过目名录。
禁军的军饷很高,便是普通士兵一个月的军饷都是两贯钱,再加上少量的禄米,折合起来一个月能有二两多银子。
这只是承平时期的的标准而已,若是战时或者出了任务,那又会高上很多。。。。。。。
如此算下来,禁军共计约七万人,一年单是禁军军饷,就需要两百余万两银子,难怪历朝历代的文官们都想着要要削减军费,实在是养军太耗钱粮!
贾宝玉随意看了一下,也不是很在乎自己那点官俸,让孟宪晨将军饷如数发放下去便是。他就是分管军中军需事务的。
孟宪晨听到贾宝玉说“如数发放下去”的时候,嘴角抽了抽,却没有反驳贾宝玉的话。
“既然如此,那将军的军俸,将军看是下官给您送过来,还是将军您派人来取。。。。。。。。”
虽然孟宪承的话语有些神神秘秘的,贾宝玉也没在意,只是让茗烟去领了。
一会儿之后,茗烟回来,贾宝玉就准备回府。
骑在马上,贾宝玉越看越觉得不对,就算是二十多贯铜钱,背在茗烟的身上,也不会显得这么沉啊。
“拿过来我瞧瞧!”
茗烟屁颠屁颠的解下包裹,拿到贾宝玉的跟前。
贾宝玉低头一瞧,好家伙,白花花一袋银子!贾宝玉对银子早就不陌生,按他估计,这些银子,少说三四百两,是他俸禄的十几倍了!
“这些都是你刚领回来的?”
“是呀,刚领的二爷的军俸啊。”茗烟却是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娘的!”贾宝玉暗骂一声,调转马头,道:“去营地!”
禁军马步军司步军第一军所属的营地之内,正在热火朝天的发放军饷。凡是不当值的军士,几乎都在排队领取禄银禄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毕竟,这年头,当禁军的好处实在比当老百姓强多了,单就这“月钱”来说,比那些大户人家的姨奶奶都不差了。。。。。
“将军来了。。。。。。!”
远远的看见贾宝玉和他的亲兵过来,众军士急忙行礼。
贾宝玉策马来到一名刚领到军饷的老军士面前,道:“给我瞧瞧。”
老军士一愣,但是还不至于怀疑将军这是要抢他的钱,因此反应过来之后连忙将小口袋给贾宝玉呈上去。
贾宝玉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两块碎银子,约莫二两大小,还有两贯钱,外加百多个铜板。
“这是你几个月的军饷?”贾宝玉问。
“回将军的话,是两个月的。。。。。。”
贾宝玉目中疑惑一闪。看见贾宝玉的神色,老军士有些惴惴不安的解释道:“回将军,上个月孟将军说上头军饷未发放整齐,说是这个月一道发放,所以。。。。。并非故意拖欠。。。。。。”
还是贾宝玉身边的亲兵伍长看出贾宝玉的意思,俯身道:“将军不用奇怪,如今已经是冬月,下一次发放军饷要到年后了,所以,他的这些军饷中,包括有“过年钱”,以往每年这个月都要多发放半个月的军饷,若是上头另有赏赐,又不一样。”
贾宝玉这才了然,原来军中也有“年终奖”这个玩意儿,只是也太少了点。。。。。。
点点头,贾宝玉又对那老军士道:“你给我说说,你这些银钱构成。”
“是。。。。。。我到军中有十多年了,所以饷钱比别人要高一点,每个月有两贯半,加上这个月多发的一贯钱,两个月总共应当是六贯钱,扣除两个月的伙食,还有这个月新发的一件棉衣扣了半贯钱,大概,就是这么多了。。。。。。”
老军士显得有些不安,贾宝玉这明显是突袭检查军饷发放情况,他怕说了不该说的被上面的几位将军记恨上。
贾宝玉自然能明白他的心思,不过贾宝玉此时倒放心了不少。刚才看到茗烟拿了那么多银子回来,他第一时间怀疑的是不是有人在给他下套,如今看来,怕是不存在的。至少从这个老军士的反应看来,第一军中,应该不存在胡乱克扣军饷,比如,该发两贯发一贯这样的情况。
“你的禄米呢?”
“回将军,我的家乡不在京城,禄米给我也没用,正好可以用来抵扣口粮。。。。。。”
贾宝玉点点头,他就说嘛,堂堂禁军,下面的人应该没那么大胆子,做的太过分。
不过他也看出来了,这个军中的伙食和禄米上面,好像可以做不少文章。
正好这个时候孟宪晨听到贾宝玉过来,赶出来迎候,贾宝玉便下马,走进了大堂。
大堂内,有许多的军中书记官、士卒在忙着清点核算银钱,屋里堆着成筐的铜钱和银子,还有军粮。
孟宪承眼力界十足,看贾宝玉面色不虞,连忙挥手让其他人下去,然后笑问:“不知将军突然驾临,是有何事?”
贾宝玉轻轻一笑,让茗烟将之前领的俸禄放在桌子上,道:“孟指挥使可是骗得我好苦,说说吧,这些是怎么回事?”
孟宪晨看了一眼,小步到贾宝玉的身边,低声道:“将军不必疑虑,这些都是将军应得的。。。。。。”
“呵呵,我却是不知道,本将军的军俸一个月竟然有如此之多。”
贾宝玉似乎很惊讶。
孟宪晨面色一变,犹豫了一下,道:“将军初入军中,或许不知道,军中都是这个规矩,不然,若是单凭将军那一点军俸,一个月都不够在樊楼吃两顿酒的,所以,这是军中将士们对将军的孝敬,将军自当笑纳便是。”
贾宝玉面色一变,喝道:“大胆,你这是在教唆本将军贪污受贿,盘剥手下将士?真当军法不在,本将军不敢斩你?!”
孟宪晨立马跪地请罪。
过了好半晌,贾宝玉才道:“起来吧,说说,这些银子都是怎么来的,除了我之外,你们又是怎么分配的。”
孟宪晨有些犹豫,不过倒也不是很害怕,所谓法不责众,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况且贾宝玉拿的才是大头,只要贾宝玉没疯,都不可能把他们所有人全部处置了。
因此在贾宝玉的逼视下,他很快就将其中缘由说了一遍。
原来军中吃空饷是常有的事,便连禁军也不例外,第一军自然也是这样。不过并不多,毕竟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第一军虚报不过一二百人,每个月不过多几百两的银子,差不多就是都虞侯一个人拿的分量,大头,是伙食、军粮和军衣等军需用物。
伙食不用多说,每个军士多收一百文,每个月就多出好几百贯。
军粮,原本朝廷用来补贴将士们的伙食费的。这原本是一个善政,是朝廷的诸位大佬见每年的太仓都会霉烂很多陈粮,干脆在每年新粮入库之前,就将前一年的陈粮逐步取出,用来供养京畿之地的军队。
一年的陈粮,完全是可用的,这样就不会造成地方府库那样,甚至有放了十年的陈粮那样的荒唐事出来!
不过显然,这些粮食到将士们的手中,肯定会打折的。然后因为大多数将士都没办法将这些粮食带回家中,又只能折价抵给军中,或者干脆就作为伙食的一部分了。
还有军衣,这玩意儿并不是每年都会添换,而是由军中自己上报,户部在批了之后会在兵部的军费支出中扣除,所以按理说发放到将士们的手中,是不用再另外花钱的。不过,不成制的东西,军官们自然也不会客气,自然要乘机捞一点。整个禁军都是如此,所以就算有知道内幕的,也不会为了这么点小事,与所有禁军的将官为敌。
毕竟如孟宪晨所说,连三品将军的军俸,都不够在樊楼吃几顿酒,更别说其他人的,实在是有点磕碜。。。。。。
了解到这些,贾宝玉自然不会愣头青一样就去抨击。存在即是合理。
就拿棉衣这一件事来说,他不相信朝廷会完全不知道,或许,这也是一种默许。
当官的,比当兵的要多拿一些,这才合理。但要是明面上多的太多,说起来总不好听,所以,就要用这样大家心照不宣的方式来达成。
第一军五千件棉衣,就是二千五百贯,足够每个上了品级的军官们分一笔了。不过,若是让他去问下面的军士们,拿半贯钱就能穿上一件崭新的、厚实暖和的棉衣过冬,估计大部分军士都是情愿的,这并不冲突。
。。。。。。
再说外面的将士们看贾宝玉突然降临,问了一些情况之后,上面就停止发放军饷,心中都在猜测,会不会出什么事了。
果然,半个时辰之后,待贾宝玉一走,军需所立马发出通告:之前的军饷核算有误差,请所有将士重新上前登记支取,多退少补。。。。。。
待众人念念不舍的拿着已经到手的银钱重新排队走到前面的时候,却发现,只有补,没有退。。。。。。
大家就都明白了,将军刚才来,是干什么的了。
许多人心中顿生感激之情。
新上任的将军,比之前的,好。
。。。。。。
军营之外,茗烟掂量着手中小小的钱袋,比之前那一大包裹犹如天壤之别,心中大是不乐意。
“二爷真是,到手的银子,还有还回去的,这一点银子,够干什么用。。。。。。”
贾宝玉呵呵一笑,优哉游哉的骑在马上,没理他。
和光同尘,也要看什么情况。
他少年将军,前程无限,怎么可能自污羽翼?
几百两银子对于别的将官来说,或许是很大的数字,但是对他来说却是不算什么。
吃空饷,喝兵血,任何朝代,这样的将军,都不可能得到将士们的爱戴,而且,上头要查,一查一个准儿!
所以,他之前命孟宪晨,以军中操演剔除掉了两百名不合格的军士,下个月起,以实数上报人数,算是给上个都虞侯留下颜面。
其次,军粮按市价抵扣,返还给将士们。伙食费也每个人返还一百文。。。。。。
只有军衣这一项他没动,当家长,也不能完全只照顾小的,总得给将官们留点汤喝。
否则要是连军衣这一块也动了,别说手下的将官抱怨刻薄,也会引起禁军别的体系将领的敌视。
他现在,还没有掀盘子的资格。
姜寸跟了贾宝玉一段时间了,渐渐融入了圈子,他对贾宝玉的行为就十分赞同。
“我觉得将军做的对,底层将士本就不易,哪里还经的住上层将领们的盘剥。
禁军在天子脚下,已经算是极好的了。
那些地方绿林官兵,甚至每个月只有三四百文钱,那样的军队,又怎么可能有战斗力!”
贾宝玉一愣,他却不知道这些:“三四百文,怎么会如此之少?”
大玄军队又非屯田制,而是实实在在的募兵制,一个月三四百文?比荣国府中的三等奴才还不如!
姜寸痛惜道:“大人出身京中国公府,自然不知道下层军队的腐朽。
大玄除了禁军和边军,还有为数极多的地方守备军、节镇军,节镇军或许要好一些,那些地方守备军,本来军饷比之其他军队就大有不如,还要被上面的督抚官员、上层将官压榨,实际到手的军饷,微乎其微。
以至于很多都是靠上街、市收取‘安保费’度日,甚至更有甚者,直接伪装成强盗拦路抢劫。
他们,根本就不能叫做军人,可以想象,若是叫这群人上战场打仗,岂有胜利之理?”
姜寸似乎对这件事深有感触并深恶痛绝,他马上抱拳道:“若是有一天,大人能够执政朝堂,希望大人能够肃清这一弊病,还大玄境内官民一个郎朗清明!”
贾宝玉沉默了一下,抬头望着阴雨蒙蒙的天色,喃喃道:“会有那么一天的。”
………………………………
第196章 问罪
是日,贾宝玉照例带着手下军士在大明宫左近巡守,忽有宫人来传:皇后召见。
贾宝玉并没有感到太意外,自己都成了叶家的准女婿了,他这位姑姑,自然要见他一见。
来到长乐宫,果然,元春也在场。
只是,皇后娘娘的脸色不大好。
贾宝玉也见过端仁皇后几面了,从来都见她是端雅高贵,和煦明媚的样子,从来没见她沉着脸过,此时不免有些心底发怵。
好生跪着行了一礼,还不等他站起来,就听皇后清泉般冷冽的声音道:“贾宝玉,你可知罪!”
“啊?”
贾宝玉顿时傻眼,抬头看了一眼皇后,又看了一眼皇后身边的元春,见她虽给自己使眼色,但是美眸中并无慌张之色,心下便安了几分。
重新低下头,诺诺道:“微臣不知所犯何罪,还请娘娘明示。。。。。。”
“哼,本宫问你,本宫的侄女叶蓁蓁,你可见过?”
“这个,自然是见过。。。。。。”
“那本宫问你,你觉得她哪里不好?”
一听这话,贾宝玉顿时明了,连忙道:“蓁蓁小姐天生丽质,品貌出众,秀外慧中,哪里都好。”
皇后闻言似乎满意了一些,但还是冷声道:“既然如此,为何本宫听闻,你对太上皇将蓁蓁赐你为妻,表现的大不情愿,甚至熙园大总管到荣国府传旨的那日,你还拒不接旨?”
果然是这件事传到皇后的耳朵里,人家这是姑姑给侄女撑腰来了!
贾宝玉跪伏在地上,眼珠子一转,已经有了主意,立马哭诉拜道:“微臣冤枉,还请皇后娘娘容微臣辩解。。。。。。呃,不是辩解,是陈情。。。。。。。”
似乎觉得自己说错了话,贾宝玉仰头怕怕的看了皇后一眼。
他身上还穿着禁军将军服,偏偏又是个少年模样,做出这个神态,别提有多违和、滑稽,差点让端仁皇后紧绷的脸色都垮了下来。
“好,本宫就容你狡辩,看你能说出个什么理由来!”
贾宝玉苦涩一笑,似乎对于皇后在他还没说话就给他按上一个狡辩的名头敢怒不敢言。
“回皇后娘娘,微臣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