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锦州城虽然有汉八旗一万六千余,但属于他的嫡系只有三千人不到,其余皆是自各地征召,还有一部分来自孔有德部、耿仲明旧部。

    这些兵对于明廷来说都曾犯下过罪大恶极之事,外加上黄太鸡当年舍得给赏赐,他们反倒是大清的死忠。

    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哼,什么长幼尊卑!你还跟老子扯你们汉人那一套?

    我看你根本就是难忘旧主,你出城肯定便是与伪明的狗皇帝商议,要献城投降吧?”这叫蒙多的盟古将领手指都快戳到祖大寿的脸上。

    “献你N,给老子滚!”一连串的遭遇让祖大寿心里憋屈的难受,先是城外受了那安国公的奚落,如今一个蒙古鞑子也敢如此冷嘲热讽。

    哦不,这已经不是冷嘲热讽了,祖大寿也不是儒将,懒得搭理这厮,自顾自的进入府内大堂。

    可谁知这叫蒙多的小首领竟然不依不饶跟了进去。

    “做贼心虚,你等着,我这就去写奏折给多尔衮殿下,就说……”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仓啷一声,祖大寿右手抽出战刀只是回头一甩,后边的声音便戛然而止。

    到底是多年的老将,快准狠一步到胃,只是回头一刀,便把蒙多的头颅削的飞了起来……

    “说你二大爷!”祖大寿抹了一把脸上的鲜血,朝着地上的盟古首领吐了一头唾沫。

    “大人……”府中的亲卫吓坏了,自家大人先前一直都是能忍则忍的。

    今日这是怎么了?受了谁的刺激了?这可是蒙古的部落首领啊,天哪!

    “慌什么?去告诉府外头的那几个蒙古兵,就说本将军今晚要与他们的首领喝酒,让他们好生据守锦州城北大门!”

    祖大寿给了那不断挑战他尊严底线的蒙多一刀,也仿佛砍断了某个地方的联系,他的心反而轻松了许多。

    “是……卑职……遵命!”

    “冷静点,看你丫那德行,真给老祖家丢人,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赶紧的!”

    祖大寿一边命令自己的死忠出去支走府外的蒙古兵,一边命人拖走地上死不瞑目的瞪着眼睛的蒙多。

    被祖大寿骂了一通,这亲卫果然冷静的出去通报。

    那几个蒙古亲卫也是有够线条够粗,还以为祖大寿是要借喝酒来收买人心,也不当回事便听令回去守城。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是时候做个了断了!

    既然你大清容不下老夫,老夫即便是与城俱焚,又有什么意义?

    老夫终归是汉人,听说大明的皇帝也在城外的明军中,既然左右都是死,还是以汉人的身份死,死的更有价值吧!

    去他娘的狗鞑子!

    祖大寿心中愤恨的骂着,手中执笔迅速的写就了一封书信。

    “祖小龙,带着这信直奔明军大营,找那安国公,不得有误!”祖大寿脸色郑重。

    说起来他这总兵也是憋屈,城中只有不到三千他的死忠,其余人皆是表面上听着他的命令,而那盟古兵更是表面功夫都不做。

    他必须借助那安国公的力量,既然要自我救赎,那么便给这年轻人一个大功吧!

    这叫祖小龙的面色也很凝重,他知道家主定然是下定了决心弃暗投明,心内也是一喜,拱手得令而去。

    酉时三刻,锦州城东门突然裂开了一条缝隙,一个黑影悄然隐没于黑夜中……


………………………………

第374章 无眠之夜

    丑时刚过,锦州城外的明军大营里,黑暗中聚集着无数人影。

    虽已是夜半,天气却极为闷热,地处广阔的平原也没有一丝风。

    “王元霸,入城后你带两千人直奔北城!

    吴炳豪你去西城,陆海波南城,林河带三千火枪兵守住东大门,以防不测!

    常钰、阔端、仇清带着千户所随我直奔城中军营,把AKM百户也带上!

    记住了,反抗者,格杀勿论!”刘鸿渐再三强调。

    虽然祖大寿不会拿自己儿子性命开玩笑,但毕竟兵不厌诈,这么多士兵的性命不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之所以让林河守住东大门留下退路,也是出于如此考虑。

    为了以防不测,刘鸿渐甚至让每个士兵都带上了两枚手榴弹……

    丑时三刻,约定时间到。

    东城城头上一片漆黑,城上的士兵打着瞌睡,城外的人压制着沸腾的血液……

    咯——微弱的声响自东门传来。

    城门开了。

    接着护城河上的吊索哗啦一声放下。

    “记住了,有任何危及自己性命的,全数斩杀!”刘鸿渐对身后的七八个将领再次嘱咐。

    “冲!”一声令下,身后的数千将士再不必隐瞒声响,呼啦啦的盔甲碰撞声四起。

    一道道闪着寒光的兵流向东城门奔袭而去。

    有京营兵和边军攻伐四周城墙,刘鸿渐带着自己的千户所直奔锦州城内大营。

    少倾,城中喊杀声四起,伴着火枪声、AKM枪声、以及偶尔的手榴弹声。

    “手榴弹准备!”刘鸿渐一声高呼。

    建虏军营里早已乱作一团,这些兵连盔甲都没得穿,不少人连武器都没有。

    但刘鸿渐并不打算让千户所以身犯险,作为自己的直属兵团,千户所的装备皆是最为精良,仅手榴弹都每人带了四枚。

    手榴弹这玩意儿在这样的近战场合,简直是无敌般的神器。

    两千余千户所士兵把守住军营的入口,得了刘鸿渐的命令,一部分士兵从腰间取过一枚手榴弹,并拉开了引信。

    这还是刘鸿渐专门下了令,不能同一时间朝一个区域扔超过五百枚手榴弹!

    这特娘的也太变态了、太浪费了!

    轰——轰轰——数百枚手榴弹在前方的军营里爆炸开来,整个夜空一瞬间被照亮。

    轰鸣声四起,透过闪耀的光芒,几乎可见汉奸军、鞑子兵们惊恐的表情、四散的惨肢断臂……

    砰砰砰——砰砰——

    一轮手榴弹攻势后,千户所士兵又开始排枪阵,新式膛线遂发枪,威力远远超过滑膛枪。

    排枪阵下几无一合之众,建虏军营宛若人间地狱!

    同样的场景在锦州城内四处上演,城墙上的反抗尤为激烈,四处都是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

    刘鸿渐站在一处高台上,静静的注视着面前的屠戮,火光四起,他的眼眸里有建虏士兵临死前的绝望,那灼灼的火焰,一如年初前屯城里的一幕……

    东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远天相接的地方,一抹浅红、继而深红、最后金光四射、朝霞满天……

    锦州城内的纷乱一直持续到了天亮,只是这一晚上,至少有一万五千建虏士兵见不到今日的太阳……

    战争,实在是这世界上最冷酷的东西。

    刘鸿渐看着旭日东升,突然深感疲惫,如果可以选择,他宁愿去江南的一个小城逍遥快活,也不想指挥这么一场战争。

    他不是野心家,更不是战争狂人,他没有从战争中获得快感,却见到一个个家庭妻离子散。

    先是螨人、盟古人屠戮汉人,后是汉人屠戮螨人、盟古人。

    虽然占据着民族大义,这一瞬间,刘鸿渐感觉甚是迷茫。

    “大人,全城已基本肃清!

    除却降将祖大寿所部两千四百六十人,以及俘虏的建虏兵一千七百余人外,共斩杀建虏兵一万五千八百余人!”

    吴炳豪拱手向刘鸿渐行礼道,他全身的衣甲都被血水浸透了,脸上干涸的血迹一道一道的甚是吓人。

    “嗯,带祖大寿前来见我。”对于吴炳豪报上来的数字刘鸿渐并未过多兴奋,他甩了甩头放下心中的思绪。

    少倾,已经换成一身常服的祖大寿,在几个士兵的跟随下来到刘鸿渐身边。

    “祖大人做了一个十分明智的决定,本官定然会向陛下禀明,让你将功补过。”刘鸿渐挥挥手让祖大寿身后的士兵退下以示信任。

    与刘鸿渐一样,祖大寿也是一夜未眠,脸色看起来极为疲惫。

    “老夫不求能苟活于世,只是还望国公爷能手下留情,饶我手下这帮兄弟们一命,老夫即死无憾。”祖大寿扑通一声竟是向着刘鸿渐跪了下来。

    “祖大人说的哪里话,本官既然向你保证能保你不死,那么你手下的勇士,自然也在其列。

    如今大明正是用兵之计,如果这些士兵能与大明边军同心同德,本官必然不会让他们受辱。”刘鸿渐表情严肃。

    祖大寿先叛明,后叛清,自知罪孽深重,但事到临头还能想着自己的兄弟,也算一个重义之人。

    “老王,锦州城便交于你了,速速搜寻全城,凡是鞑子一个不留,包括那些俘虏,大明没有粮食给他们浪费!”

    刘鸿渐简单的交代了一下王元霸,王元霸躬身应诺。

    “祖大人,走吧?本官带你去见皇上!”刘鸿渐说完率先朝着城外的明军大营行去。

    “国公爷,陛下真的就在城外吗?”祖大寿跟在后头一脸的吃惊。

    大明的皇帝已经两百年未曾有过御驾亲征,一开始祖大寿还以为这是刘鸿渐激励士兵士气的手段,可看刘鸿渐的表情……

    “本官跟你说了,皇上已经不是以前的皇上,你莫要再拿先前的眼光去揣摩圣意!”刘鸿渐不以为意,连头都没回。

    “国公爷,陛下不会放过老夫的,老夫死不足惜,只是老夫那帮兄弟,您……您一定要留他们一条活路,算老夫求你了!”祖大寿重复道。

    依他对崇祯的了解,即便是崇祯再变,也断然不会去信任一个背叛过他的人。

    先前的袁大人,也只不过是身有嫌疑,便落下那般结局,祖大寿对自己的处境一点也不报希望。

    “放心,本官向来说一不二,皇上就在这前方的大账内,走吧!”


………………………………

第375章 大国的荣誉

    “罪臣祖大寿叩见陛下!”一入大帐,祖大寿扑通一声便跪了下去额头触地。

    大帐内除却崇祯外,御前侍卫统领曹文泰、随堂太监黄鹤侍候左右,刘鸿渐立于一旁。

    草原的清晨格外清爽,崇祯端着药碗把汤药一饮而尽,却并未作声。

    没有崇祯的命令,祖大寿不敢起身,额头上冒出的汗水沾惹尘土。

    “罪臣自知罪孽深重,但求一死,请陛下赐死!”崇祯越是不语,祖大寿便越觉愧疚,就算他有千般借口,他终是背叛了大明。

    他眼中含着浑浊的老泪,如果崇祯赐死,至少证明着崇祯愿意承认他,至少他的子孙少遭受些朝廷的非议。

    这样背负着叛国的罪名,活着实在是太累了!

    “皇上,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刘鸿渐心有戚戚然,大明缺良将,否则不至于他来身先士卒。

    “住口!”崇祯冷言打断了刘鸿渐,这在以往是很少出现的情况。

    崇祯自然也有理由如此,袁崇焕死后,祖大寿在没有任何军令的情况下,擅自带兵逃离京城,自此便若军阀一般。

    崇祯仍旧是勒紧裤腰带支持边军,但最终仍是换来背叛,关宁锦防线全数落入敌手,二十年血泪付之一炬。

    疼啊!崇祯当年心疼的都睡不着觉!

    这种心寒岂是一句道歉便能消解的?

    唉,看来此时就不该带这祖大寿过来,眼不见心不烦呀!

    “你告诉朕,朕可有亏欠于你,朕当年以全国之财力、物力支援辽东,可汝等竟然一个个背叛朕,朕……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崇祯满脸通红急火攻心竟然又咳嗽起来。

    “快——把药端来!”太监黄鹤赶忙小跑着出去传唤太医。

    “皇上莫动怒,锦州已收复,关宁锦防线已然重回大明怀抱,皇上当高兴才是。

    至于那些旧事……这天下哪里又过不去的坎儿,既然皇上不想见你,祖大寿便退下吧,稍后本官有要事寻你!”

    刘鸿渐趁机赶紧对着祖大寿挥挥手,祖大寿早已满身冷汗,见崇祯面色越来越差也知道自己不受待见,又对着崇祯当当的在地上磕了三个头出了大帐。

    崇祯又喝了一碗汤药,才渐渐压制住强烈的咳意,他右手吃力的握着椅子把手。

    “不用再劝朕,朕知这锦州城收复有他的功劳,朕可以答应你不杀他,但是朕以后再也不要看到他!”

    对于崇祯来说,有些事可以遗忘,但对于那些他曾经掏心掏肺、却换来背叛的人,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消解。

    这便是崇祯,有他的胸怀,也有他的执拗。

    “是了皇上,不见便不见吧,臣知皇上心中凄苦,但人总是要向前看的,皇上。”刘鸿渐只能妥协,看来老祖是不大可能继续在大明为将了。

    罢了罢了,他能做到此也算是够意思,既然能保得性命,那便已经够了。

    “报!启禀陛下、督师大人,黄总督自山海关转运来京城送达的补给,请示入营!”一个传令兵恰如其分的来通传。

    “皇上,臣请一鼓作气,继续攻伐建虏城池!”刘鸿渐当机立断。

    老黄来的太是时候了,趁着锦州失守的消息还未传开,或许可以迅雷不及之势扩大些战果。

    “去吧,朕今日身体欠佳,便在锦州城等候爱卿你的好消息。”领兵作战最是伤神劳体,崇祯也有些体力不支。

    “臣遵命,皇上且在这锦州城内好生调养,且看臣为皇上荡平不臣!”刘鸿渐拱手而去。

    明军的大营内,一辆辆驮运着粮草、物资的马车排了长长的几队,宣辽总督黄得功满面红光。

    大明军队半月内势如破竹收复关宁锦防线,这是他领兵以来从未遇到的大好事。

    即便不能亲临,即便只是负责后勤补给,黄得功仍然是开心得不得了。

    “老黄,来的很及时嘛,你这后勤做的不赖!”刘鸿渐甩下心中的思绪迎了上去。

    “大人,您真乃大明的神人也!卑职从军数十载虽也有建树,但与督师大人相比,真是宛若皓月与沙砾之比,卑职佩服之至!”

    大明能有如此战绩,黄得功是打心眼里高兴。

    “哟,几日不见,老黄你这马屁都学会了,有长进呀!”刘鸿渐掀开一辆马车上的木箱,其间罗列整齐的手榴弹鳞次栉比。

    “岂敢岂敢,卑职不过是说的心里话而已,卑职幸不辱命,如期把京城来的补给运到大营!”黄得功老脸一红,赶忙说正事。

    “嗯,不错不错,此番带了多少兵来?宁远那边情况如何?”刘鸿渐挥手示意前来接洽的常钰、王元霸卸货。

    “回大人,宁远那边卑职已安排边军新兵一万五千人驻守,宁远收复,城中百姓皆是欢声雷动,他们都说等这一天等的太久了!”

    黄得功对此颇感自豪,这便是大国的荣誉感,不自由毋宁死,即便活的清苦,也好过被鞑子奴役。

    “卑职此番共带来边军两万,皆是步兵!”黄得功如实禀报。

    新军在九边各镇集训已有半年,各自磨刀霍霍便是等着上阵杀敌好领银子,可以说如今不管是新军、还是边军,皆是气势如虹。

    “不够!要当心西边的盟古部落,如今那察哈尔部也是急剧扩张,这不是什么好兆头,你当继续增兵宁远和锦州,以防不测。

    另外寻机可攻伐些盟古的小部落,以扩充大明的疆域!”刘鸿渐皱了皱眉道。

    反正盟古如今已是一团乱麻,有跟着建虏干的,有跟着察哈尔干的,也有拥兵自重坐观虎斗的。

    既然大明与他们已无宗主关系,那么还客气个鸟。

    或许新征的五十万兵也不见得够呀!毕竟北方地域实在是太广袤了。

    他每攻下一城皆是要黄得功派兵驻防,这儿分一点,那儿分一点,不够用呀!

    “是大人,卑职遵命!那群瓜娃子早就等着大人这句话了!”终于得了出征的命令,黄得功颇为兴奋。

    “别太高兴,老黄你最主要的任务,还是给本官以及陛下运送物资、接防收复的城池,保证大后方的安全。

    至于那些小部落,你当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要,路要一步步走!”刘鸿渐有吩咐。

    与黄得功商议好后续事宜,刘鸿渐便紧急召集边军、三千营诸多骑兵将士。

    一个时辰后,三万骑兵并万岁山千户所全骑兵阵容,向着锦州以北、以东的义州、大凌河堡进发!


………………………………

第376章 以逸待劳

    五月二十八,大凌河城。

    “塞恩,昨夜你去偷的那汉人小寡妇滋味儿如何?”城墙头一个值守的鞑子兵倚着城墙,问向边上的另一个鞑子。

    “别提了塔里,那妞儿烈的很,直接一剪刀捅了脖子,玛德晦气!”这鞑子卫兵一脸的郁闷。

    “忒!城下何人?”两人有句没句的聊着,远处行来一队衣衫褴褛的骑兵,看阵势似是溃兵,两个卫兵马上摆出了谨慎的姿态。

    “吾乃锦州守将祖大寿,锦州城被贼军攻陷,快开城门让我等进城修整!”祖大寿额头上缠着渗血的白卷,一副受伤颇重的样子。

    身后千八百骑兵也是个个带伤、丢盔弃甲。

    “啥?锦州失守了?”名曰塞恩的鞑子惊呆了。

    锦州是大清的西大门,前几日宁远失陷已经让他们胆战心惊,如今重兵把守的锦州也落入敌手……天哪!

    “原来是锦州那个伪明叛逃来的汉人将军,就知道这狗东西除了打败仗外一无是处,玛德,塞恩,你快去禀报乌迪尔将军!”名曰塔里的值守小将嘟嘟囔囔的。

    他似乎是认识祖大寿,虽然满脸的鄙视,但仍是一边让同僚去通传,一边命城下值守的士兵打开城门。

    “冲进去,留下两百人守住城门,其余人随我直取将军府!”祖大寿见城门大开,小声朝身后呼喝,随即打马前行。

    推开城门的数个鞑子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祖大寿几刀斩于马下。

    鲜血飞溅了祖大寿一脸,灰白的胡子干脆变成了红色,但他浑不在意,抹了一把脸后便带着数百手下向城内冲去。

    “大人,那祖大寿得手了!”狙击手杨天宝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回头对山坳后的刘鸿渐禀报。

    “弟兄们,记住我大明的口号,杀光鞑子,由我以下,冲!”刘鸿渐对着身后忍耐良久的大明铁骑吼道。

    “杀”无数骑兵抽出战刀,银光粼粼,向着不远处的大凌河城冲去。

    “敌袭敌袭!”墙头上的鞑子小将终于意识到,自己被涮了,可他只来得及发出最后一声呼喝。

    砰杨天宝的搭在土坡上的akm震荡起一股尘土,城墙上的鞑子兵应声倒下。

    大凌河城随即又上演昨夜锦州城的一幕,但大凌河城守军只有不到五千,整个战斗开始的仓促,结束的也相当干脆。

    只一个时辰后,城中便再也没有一个站着的鞑子。

    “罪将祖大寿幸不辱命!”浑身是血的祖大寿手里提溜着大凌河守将乌迪尔的头颅,撩起战甲下跪道。

    为了攻进大凌河守将的府邸,祖大寿提溜着战刀身先士卒,一直冲在最前,遇到鞑子便砍,甚至以命搏命。

    其战甲上有好几处裂口,皆是被鞑子战刀所破,浑身至少有三处伤口,这伤口再不是先前的伪装,因为战甲下摆还在不住的滴着血。

    “父亲!”刘鸿渐皱着眉头还未发言,其身后的祖仇清先忍不住小声喊了一句。

    祖大寿都五十开外的年纪了,这年纪在明朝已算是名副其实的老人,但为了将功补过,也为了以身正名,祖大寿也算是拼了。

    “你这是何苦?快请起吧,来人,给祖将军包扎!”

    刘鸿渐本来想上前扶一把,但祖大寿宛若洗了个血浴,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把鞑子守将的头颅往地上一扔便起身退下。

    大凌河城干净利落的被拿下,队伍里参与了昨晚锦州侵袭战的一部分士兵由于过于劳累,被刘鸿渐留在大凌河暂且守城等待黄得功。

    他自己则带着剩余的两万余士兵向着北方的义州城进发。

    黄得功昨夜也是一夜未眠,如今又添这许多伤口已经十分疲累。、

    经此一战,跟随他走南闯北的两千余祖家军又战死四百余,但却并未多说什么,沉默的上了马虽明军前去。

    明军在祖大寿的配合下,于二十八日晚破义州,二十九日破广宁,又三日,崇祯率领北征军余部与刘鸿渐在广宁城汇合。

    自此在辽东以西,建虏再无坚城可守。

    六月初二,七万余北征军自广宁一路向东,破镇宁、龙湾、平洋堡,于六月初六攻下西宁堡。

    西宁堡濒临辽河,位于辽河的一处急转弯,本来一路向南汇入渤海的辽河,宛若在西宁堡扭了一下腰,故又名扭腰堡,或牛腰堡。

    由于有急转弯形成的缓冲,扭腰堡的下游是辽河水势最缓的地方,也是最适合渡河的地方。

    但此时此刻,刘鸿渐却遇到了极为棘手的问题。

    没有船!

    不仅没有船,河的对岸还有十万鞑子兵等候多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