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贪官家属的,也有年轻的锦衣卫们的。
坐镇锦衣卫指挥衙门的刘鸿渐和梁阳二人,面色凝重的关注着京城的局势,不时有缇骑来汇报情况,哪里有反抗,刘鸿渐立即增派人手。
从皇极殿到皇极门,从东长安街到西长安街,星星点点的火光映衬下,京城笼罩在肃杀的气氛中。
今夜无眠。
………………………………
第40章 甲申国难
四月十六日清晨,锦衣卫指挥衙门。
“大人,所有主犯都已押入诏狱,依照您的吩咐,主犯家属以及从犯都押往了刑部。”常钰躬身禀报。
此次抓捕范围之大,人数之多,超乎刘鸿渐的预想,京营出动了接近一半,锦衣卫更是全员出动,一直抓捕到天亮,才把所有案犯抓捕归案。
“嗯,此次大家都辛苦了,都去吃些饭吧,记得要轮流换岗,不得有误!”一夜未眠,刘鸿渐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对同样面露倦意的锦衣卫各高层道。
“大人也回去休息会儿吧,老夫本来睡眠就少,这里暂时还能应付!”
同样是一夜的折腾,老梁头反而神采奕奕,看着那些昨日里还威风八面的高官哭哭滴滴悔不当初,老梁头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十七年了,皇上终于是英明了一回。
刘鸿渐随即对着老梁头拱了拱手,转身而去。
刘鸿渐确实归心似箭,现在他满心里都是家里那个受了伤的小妻子,那个以柔弱身躯为他抵挡利刃的小妻子。
指挥衙门距离刘鸿渐的府宅并不远,刘鸿渐骑马狂奔于京城的街道,只片刻便到达家门口。
三五个锦衣卫在门口守护,自从上次的刺杀事件发生后,刘鸿渐就从锦衣卫调集了一个总旗(五十六人)的缇骑,全部是精挑细选的好手,专门保卫刘家。
刘鸿渐掏出几块碎银子让锦衣卫弟兄去换防并吃些饭食,接着就直接步入家中。
几个仆人在打扫院子,一切看起来十分的祥和,内院的门口,牛大棒槌右手杵着狼牙棒守候在此。
受伤的左手仍旧吊在脖子上,背后还背着一把临走时刘鸿渐给他的AKM,模样看起来极其严肃,秀秀受伤的事虽然责任并不在他,但却让这个憨厚的汉子极为愧疚。
眼见刘鸿渐心事重重的从外院走过来,牛大棒槌忙收起家伙迎了过来,刘鸿渐看着大棒槌眼中布满血丝,知道他也是一晚都没睡,便吩咐他先去休息,接着大踏步着走向自己的院子。
咯吱一声,门被推开。
趴在床边的小兰听到响动,见是老爷忙起身行礼,孙秀秀还未睡醒,刘鸿渐示意示意小兰先退下。
他慢慢的走到床边坐下,仿佛是感受到什么,孙秀秀双眼挣开,见夫君守候在她的身边,高兴的挣扎着想起身,刘鸿渐忙温柔的制止,现在伤口还未结痂,不能乱动。
“伤口还疼吗?”刘鸿渐伸手撩起秀秀的刘海,露出孙秀秀有些苍白的清秀脸庞。
“有一点点,现在不疼了。”孙秀秀嘴角露出笑意,享受着夫君温柔的爱抚,轻声说道,
小兰从厨房端过来一碗肉粥,刘鸿渐接过,拿起勺子小心的吹了吹递到孙秀秀的嘴边,孙秀秀张口喝下。
刘鸿渐拿起手绢在小妻子嘴边拭了一下。
“能嫁给夫君真是秀秀的福气。”孙秀秀温柔的看着刘鸿渐给他吹着粥,能从死里逃生本就值得庆幸,老天又赐给他如此爱她、呵护她的夫君,这孙秀秀十分的幸福、满足。
“傻女子,该是为夫的福气才对,这两日为夫忙于朝廷之事,对你疏于照看,为夫这心里愧疚的紧。”刘鸿渐又喂了孙秀秀一勺肉粥,手指亲昵的在孙休息额头点了一下。
“老爷,外面来了一位公公,说是有要事!”小兰进来通报。
不用想刘鸿渐就知道是谁找他,京城半数骨干官员被捕,这个节骨眼,京城内部已乱成了一窝粥。
孙秀秀毕竟是官宦世家,从小他的爷爷孙承宗就教导她忠孝不两全,忙催促刘鸿渐赶紧去处理公务。
唉,国事,家事,天下事,真是烦人,老子只想抱着老婆数钱钱呀!刘鸿渐满脸不爽的诽谤着某人。
刘鸿渐不顾身边的小兰,在孙秀秀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小声的说等他办完事就来看她,接着把碗递给了小兰,转身出门而去。
乾清宫内,同样一夜未眠的崇祯站立于殿前,旭日东升,映衬在崇祯略显疲惫的脸上,额头半数的头发已然斑白,更显得格外沧桑。
他的身后是吏部尚书郑三俊,户部尚书倪元璐,刑部右侍郎孟兆祥,此三人是刘鸿渐明确告知他可以信任的大臣中,与昨晚行动最紧要的三人。
并非所有的文人都随波逐流,也并非所有的文人都失去了良知与气节,明史记载,闯军破城后,与大明共存亡的大臣也不在少数。
工部尚书范景文及其妻妾、户部尚书倪元璐一家十三口、左都御史李邦华,兵部右侍郎王家彦骂敌而死,刑部尚书孟兆祥独守皇城,死于大明门下,大学士方岳贡、户部右侍郎吴甘来、孙承泽赴井,马世奇、蒋德璟投御河,副都御使施邦昭饮药,驸马巩永固及乐安公主、张庆臻自焚,其余皆自缢而死,史称甲申国难。
吏部掌管朝廷官员任免,户部负责全国粮草征集、军饷、俸禄发放,财政、税务一把抓,而刑部的大牢更是人满为患,各部大臣都在喊冤。
特别是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吏部右侍郎李建泰嚷嚷着自己是冤枉的,还要见他那多达五十个的妻妾,更讽刺的是,刑部尚书张忻就被关押在刑部大牢,身为曾经刑部所有官员、狱吏的上司,直把孟兆祥骂的狗血淋头。
京城高官一夜之间半数被捕,接任的官员如何任命?关押的大臣是否都有实际罪证、如何审、派谁审?国库空空如也,户部拿什么来慰藉受惊的边关将士?如何安抚‘幸存’的官员?
一堆堆的问题摆在眼前,几人斟酌不下,都想起了此次行动的始作俑者,安国伯刘鸿渐。
刘鸿渐步出内院,见前来传旨的竟然是王承恩,这让刘鸿渐感觉有点诧异,莫非宫中又生出什么大事了吗?
圣旨很简单,着刘鸿渐全权处理在押犯官的审问,惩治,并召他立即进京商讨要务,至于具体是什么要务,刘鸿渐用脚指头都能想起来。
刘鸿渐从下人手中接过脸盆,刚从院井中打出的清冽井水,瞬间让刘鸿渐清爽了不少。
“老王啊,吃早饭了没!”厨娘柳红早已端出一碗粥,以及一盘可口的小菜,刘鸿渐在石桌旁坐下。
“哎呀,我说伯爷,皇上以及诸位大人还在宫里等着您呢,您就赶紧的吧!”王承恩见刘鸿渐悠哉的喝着粥,不免有些着急。
“慌啥,皇上不差饿兵,柳姐,给王公公也端一碗粥来。”刘鸿渐吩咐道。
……
………………………………
第41章 魏藻德的家底
刘鸿渐与王承恩到达乾清宫时,皇城仍处于戒严状态,大殿四周也是侍卫林立。
一番客套之后,崇祯直奔主题,询问如何处置当下的情况,现在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情势堪比闯军围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吏部尚书郑三俊提议应先就京中要职安排合适人员,不至于朝廷大事无人应对,而户部尚书则建议先想办法稳定军心。
京营之中也有因贪腐被抓捕的,若不是王承恩与李怀忠以威望压着,现在的情况只怕更糟。
而刑部的孟兆祥则以为应该先提审要犯,刑部大牢里的诸位大臣个个都理直气壮认为自己没有罪,要求面见皇上,为官多年,他也担心有个别大臣被冤枉,这太得罪人了。
刘鸿渐看向崇祯,发现崇祯也在看着他,崇祯现在很信任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所有的大臣都欺骗他、背叛他,只有眼前的这个出身低微的臣子,临危受命,没有让他失望。
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安抚京营用什么安抚?银子啊!给这些苦哈哈的大兵们发银子,一边是前途未卜的谋反,一边是给钱给官还是正统的皇帝,谁还会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至于昨夜幸免于难的大臣们,刘鸿渐劝他们大可不必担心,只要手里有兵,一些文臣还能翻得了天?后世某位爷爷不是说了吗,枪杆子里出政权!
清者自清,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现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的,大多是手里不干净的漏网之鱼,先抓了再说!
既然是钱的问题,那么就好办了,大牢里那些大臣不是喊冤吗?那就先去查一查他们家底?如果真的是两袖清风,一贫如洗,那么再去重审好了。
现在这档口,那有空一个一个去审案子呀!
反正刘鸿渐是不信那些老头的鬼扯,任你说的天花乱坠,老子只拿银子说事儿,老子才不信这些鸟人家里没钱呢!
话说到这份儿上,郑三俊和倪元璐也傻了眼,敢情眼前这小子就是把那些个大臣当成钱袋子了?钱钱钱,怎么这小子眼里全是钱?真是有辱圣人教诲呀!
孟兆祥对刘鸿渐的说辞也是不置可否,刘鸿渐的发迹可以说是他一手造就的,现在他看不透眼前这小子了。
崇祯大帝见其他三人都沉默不语,明白到他下命令的时候了,既然缺钱那就搞呗?反正这骂名是背定了,只要能守住祖宗这份基业,面子?去他娘的吧!
“安国伯,朕命你为京畿(ji)督师,掌管京畿全部兵马,全权负责犯臣后续事务,出任何事情,朕负责!”
督师是明朝时期除了皇帝外权力最大的官员,此职位并非明朝的官职,是皇帝对于臣子最大的信任,意思是放手去干,出了事有朕给你兜着。
崇祯上一次给出这个官职是蓟辽督师袁崇焕,可是,他死了。
对于崇祯给出的香饽饽,刘鸿渐并没有像预料中的那样兴奋异常,对于他来说,这只是个好听的名字罢了,你又不给加工钱,还要干这遭文人辱骂的差事,真是岂有此理,命苦呀!
“微臣谢皇上恩典,但是微臣有话在先,干完这一票,哦不对,等此事过去,还请皇上收回这个官儿,微臣这人好吃懒做,淡泊名利,也没什么大志向,只想在家陪老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然刘鸿渐在这朝廷里就像个异类,他自己也是真的不想和这些读书人掺和到一起,跟这些人斗心眼,还不如让他领兵去与野猪皮决战三百回合,突突突突。
见鬼!又来?又是淡泊名利?郑三俊撇了撇胡子,跟对面倪元璐对了个眼神,骗鬼去吧!
可崇祯就吃这一套,从一开始,眼前这个年轻人两次拯救大明于水火时,就曾拒绝过他的赏赐,现在,放着这么重要的官位不要,不贪功,不爱权。
这样的臣子简直让崇祯喜欢的不得了,果然是个淡泊名利的好臣子呀!
至于以后你当不当官,还不是朕说了算?崇祯脸上终于有了些笑容,一口答应没问题,让他马上去处理外面的烂摊子,要快!
刘鸿渐看着崇祯仿佛一拳头打在了空气包上,心中有些憋闷,但为了不受人诟病,抄家事项还是要求户部派遣官员前去监督,崇祯虽不甚在意,但还是满足了刘鸿渐这看似不是要求的要求。
从皇城出来,刘鸿渐直接快马赶赴锦衣卫指挥衙门,所有的锦衣卫分成若干组,分别由梁阳指派的百户官带领,派往各个罪臣的府邸。
府邸的所有闲杂人等都已被遣散或者关进大牢,抄家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几乎所有名单上的大臣家里都抄出来远超其职位的银子。
而三品以上的所谓重臣,几乎每个家里都搜出来数十万两白银,这还不算家中抄出的各种珍贵的金银首饰、玉器、翡翠等等。
但唯一出了意外的是礼部右侍郎魏藻德,刘鸿渐知道这厮是个巨贪,专门跑到魏家主持抄家工作,可是翻遍了所有的房屋,愣是只找到了一千多两银子。
虽然魏家祖宅里陈列的书画、瓷器看起来也不是凡品,但刘鸿渐绝不相信魏藻德屁股这么干净。
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这无耻之徒、窃国之贼打入地狱。
刘鸿渐一边派锦衣卫掌刑千户许霸前去提审魏藻德,指示他不惜一切手段一定要撬出银子藏在什么地方,一边提领所有锦衣卫缇骑,去找搞头、锄头,挖地三尺也要挖出银子来。
让刘鸿渐始料未及的是,宝藏确实藏在底下,但是却没在魏家祖宅。
许霸年约四十,有着丰富的拷问经验,为了赢得刘鸿渐的赏识,他一路上都在反复琢磨当年锦衣卫刑讯的看家本事,什么刷洗、油煎、灌毒药、弹琵琶。
结果许霸还是失算了,他没料到魏藻德这么没胆气,刚把家伙事拿出来,一个招数还没用,魏藻德直接瘫软在地,报出了埋银地点。
这搞的暴躁的许霸颇为窝火,妈的,这么没有骨气,老子想了一路白折腾了?那怎么行,来人,给他弹琵琶!
得知藏银地点的刘鸿渐,从魏家的茅厕下面挖出来一条地道,这条地道有三十米长,一直通到隔壁的张家,也是让刘鸿渐暗叹魏藻德的狡猾。
………………………………
第42章 昭告天下
魏家的家底颇为丰厚,只是白银都有一百一十万两,黄金二十二万两,锦衣卫的车箱不够用,刘鸿渐一声令下从所有京城民居、商铺,只要是家里有能托运东西的家伙事,全部征用。
从魏家拉出金银十几车、玉器、首饰二十几车、名贵的翡翠、书画、瓷器不计其数,天道轮回,终有报应!
与魏家相媲美的还有东阁大学士、吏部右侍郎李建泰,这也是吏部尚书郑三俊手下,唯一的一个大老虎,也是唯一只妻妾就多达五十之数的牛人。
其家里白银同样抄出来一百零五万两,黄金十七万两,珍贵玉器、翡翠、珍珠玛瑙无可计数,后来得知消息的郑三俊,捶足顿胸,向着崇祯疯狂磕头,以示御下不严。
抄家的工作一直持续到傍晚,六千锦衣卫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京城几乎所有的拖车、木头箱子,最后甚至连独轮车都整了出来。
所有的赃物从犯官家里拉出,直接运进户部仓库,从东长安街,到西长安街,各种车子排成一排排的长队,从头望不到尾。
郑三俊和崇祯在户部检阅查收,崇祯眉头紧皱,郑三俊呜呼哀哉,朝廷半数官员腐败至此,亏的他还天天吃着不放油水、不沾荤腥的青菜,穿着打着好几个补丁的皇袍。
他的皇后,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周皇后,他们整个一大家子,一个月的花销甚至顶不上这些贪官的一次海天盛宴。
然是是非非终有报,现在他再也不是瞎子,不是聋子了,他有银子了,有锦衣卫、有京营,有一个在他看来天纵奇才的刘鸿渐。
本来空空如也的户部仓库,在一天之内被塞的满满当当,没有办法,剩下的车队直入皇城,崇祯大帝的内帑从此不再缺钱。
深夜,抄家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两日夜未眠的刘鸿渐眼睛通红,同样被白花花的银子闪了一天的户部尚书郑三俊也坚持不住。
但经常通宵熬夜批阅奏折的崇祯大帝,却像一个永不知疲倦的永动机般屹立在户部大门,大明,有钱了!
刘鸿渐调来京营一整个千户所驻扎在户部,京营士兵由京营副提督李怀忠亲自坐镇,这个明朝的死忠、守护者,正襟危坐于户部大堂,让刘鸿渐颇为放心的回家了。
回了家刘鸿渐急忙去房中查看爱妻孙秀秀的伤势,经过两天的调养,伤口已经结痂,看来没什么大问题了,双眼通红的刘鸿渐终于躺在床上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早朝,刘鸿渐破天荒的起了个大早,穿上华贵的四爪蟒袍,玉带束身,腰配绣春刀,直奔皇极殿。
皇极殿早已被太监们打扫的干干净净,所有的血迹被宫女们擦了又擦,洗了又洗,仿佛所有的污秽也随之而去。
少了一半的大臣们按照次序步入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宫殿,熟悉是因为多少年来,几乎每日里他们都要在这里坐班奏事,陌生的是如今物是人非。
曾经谈笑风生的同僚如今已不在,就连宝座上的崇祯大帝,都让他们感到格外陌生,他们,现在看不透这个曾经喜怒形于色的皇上了。
王二喜高呼群臣有事启奏,但大臣们唯唯诺诺不发一言。
这似乎早在崇祯大帝的预料之中,沉默了片刻,位于后排的刘鸿渐上前一步。
“臣有事奏,经过臣昨日一整天的清算,诏狱所有关押犯官的家产,共抄出白银三千五百万两,黄金三百二十万两,珍珠玛瑙四十七车,翡翠玉器五十三车,由于瓷器、书画等不好计数,事出仓促,未得细查,所有赃物均已上缴户部,请皇上明示!”
所有还在皇极殿站着的幸免之臣集体语塞,他们打破了脑袋也想不到,曾经跟他们一样一身寒酸官服、连个娇子都舍不得乘坐的同僚,竟然如此富有。
妈了巴子,都被他们忽悠了!只有俺们才是真的穷啊!可恶!
刘鸿渐声音平静,表情也不甚悲喜,这些东西早已在他意料之中,甚至他感觉还是有点少,记忆里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应该至少抄出来七千万两白银才对。
可如今算上黄金,也还差着不少呢,但究竟剩余的银两在哪里呢?
刘鸿渐摇了摇脑袋,决定暂时不管此事了,大明现在已经不缺钱了,那就没他什么事了,希望崇祯能体恤他的辛劳,多少赏点钱花花。
崇祯自然早已知道这个数字,事实上崇祯昨夜一晚上都没睡好,大明有钱了,可这些贪官如何处理,这些京官的钱从哪里来?都有哪些地方官员牵扯此事?
这些都有待考察,一国之君,看起来威风八面,可实际上呢,普通人甚至朝野的大臣们,还可分国事、家事、天下事,对于崇祯大帝来说,所有的事都是他的事。
于是在这个彻夜难眠的夜晚,崇祯命人笔墨伺候,斟酌良久,写下了三封御旨。
刘鸿渐奏完事便起身回班,只留下少了一半的或是面面相觑、或是义愤填膺、或是诚惶诚恐的大臣徒自懊恼。
崇祯示摆摆手示意身后的王承恩上前,王承恩手持第一封御旨,示意众臣禁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虽凉德,然继位十又七年,不敢怠慢群臣,事事依之,处处让之,然今查没在京贪腐官员三百又十八人,贪银三千余万,珍宝无数,朕洞心骇耳,伤心疾首,夜不能眠。
天下疲敝、子民饿殍,以万民之财,富几数之贪官,以忘民之心,报朕之托付,朕心甚痛,不除之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之不足以泄军殇。
兹命安国伯刘鸿渐为监斩官,四月十八日,西市街口,三百一十八人及其三族之内皆数处斩,九族之内赐奴籍,皆流放两广、琼州,万世不得为官,以告天下。”
谕旨宣读完毕,百官为之一滞,三族皆斩,九族皆为奴籍,万世不得为官,两广毒虫遍布、琼州更是暴雨、酷暑、土匪、海盗盛行,皆为蛮荒之地。
也许流放于此,还不如一死了之来的痛快。
而站在武勋末尾的刘鸿渐呢,此事牙关紧咬,脸上MMP,心中更是一万只羊驼奔腾不止,还有完没完,怎么又是我?
………………………………
第43章 武英殿大学士
崇祯的第二道圣旨直接大笔一挥给京营残存的近两万人马拨银四十万两,除却二十万两全部发放给那些苦守的士兵,剩于的全部用于给京营补充兵器、火器、军服、粮草。
旨意里还提到近期将扩充京营,京营满编时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有士兵十六万,经历了瘟疫、战火洗礼,能幸存下来的都是身强体壮、见过血的。
但毕竟还是太少了,现在朝廷有了钱,那么一切都好办了。
二十万两银子对于仅剩的两万京营士兵来说是一笔巨款,得知消息的京营官兵欢声雷动山呼万岁,本来还诚惶诚恐的大头兵们差点就喜大普奔了,都嚷嚷着回了家要给孩子买这买那。
而六千锦衣卫此次出力良多,并且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锦衣卫的能干,崇祯更是丝毫不吝啬的也拨了二十万两银子。
京营和锦衣卫是目前崇祯最为重要的力量,一个负责守卫京城,一个负责稽查百官,一个主外是为屠刀,一个主内是为耳目。
六部主官半数被捕,为了抚慰受了惊吓的官员,崇祯的第三道圣旨,把现存的各部官员都升了一级,侍郎提了尚书,郎中提了侍郎。
此次抓捕,吏部主要官员尚书、侍郎全军覆没,崇祯与吏部商议良久,只是暂定了礼部的两个侍郎,而礼部尚书的人选一直悬而未决。
最后刘鸿渐提了李邦华的名字,崇祯与郑三俊集体沉默了。
李邦华,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特别是整顿军政,据说早在天启年间,就曾暂露头角,京营一直有占役、虚报的弊端。
占役就是士兵为诸将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