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本老爷想起来了,是那对儿双胞胎!让他们二人过来吧。”刘鸿渐一拍脑袋想了起来。

    先前由于二人受伤,刘鸿渐便暂且让其在巴巴喇军中呆着,如今想来是伤已经好了。

    片刻之后刘虎刘豹二兄弟跟着牛大棒槌前来,二人不仅生的一模一样,身高马大的竟比牛大棒槌还高了少许。

    “大人好,俺,见过老爷。”二人跪倒在地,老大刘虎用生硬的大明话说道。

    最近一个月二兄弟过的实在舒坦,巴巴喇知道二人是刘鸿渐新手的家丁,外加上还带着伤,一直也不曾让二人干活儿,甚至饭食都让下人送来。

    这么多年来,原来的主子一直都是拿他们当牛马般使唤,如今一下子闲了下来,还受到这等待遇,二人一直有些不知所措。

    跟着巴巴喇一个多月,二人终于是搞清楚了自己新主子的身份,得知自己主子乃是大明朝的新贵。

    大明朝他们还是知道的,那是盟古草原诸多部落仰望的存在,而巴巴喇偶尔探寻时,也时不时表示对刘鸿渐的敬仰。

    巴巴喇是乌珠穆沁部落的首领,一个首领都如此说,二人顿觉自己的主子方是天下第一,一时望眼欲穿。

    由于自己的新主子不通盟古语,期间二人还不住的央求大营里的明军士兵教他们大明语,如今主子真的来了,二人竟不知所言。

    “你是老二刘豹?”刘鸿渐挥手示意二人起身,但二人长得一模一样,刘鸿渐顿感头疼。

    “回大人,俺是老大,刘虎。”被称作刘豹的老大低头道。

    “嗯,不错不错,伤都好了吧。”刘鸿渐拍了拍刘虎壮硕的肩头以掩尴尬。

    “伤早好了,俺谢过老爷施救,俺兄弟二人以后给老爷当牛做马。”老二刘豹性子相对活道。

    “什么牛不牛马不马的,咱老爷那是天底下最好的老爷,跟了老爷,真是你们八辈子修来的福分。”牛大棒槌瞪了一眼刘豹,似乎在显摆自己的地位。

    他才是刘府第一家丁!

    “这是牛管事,以后若我不在,你们都听他差遣,哦对了,你二人谁会养狗?”刘鸿渐突然道。

    即便是盟古獒,刚生下不到一日连眼睛都未睁开,也是不好张罗,刘鸿渐有些发愁。

    建奴已除,刘鸿渐与崇祯二人皆是归心似箭,前者是想老婆孩子,后者是思朝廷政事,意欲明日一早便启程赶赴山海关。

    “俺二人都会,在前主子那儿俺俩经常与狗睡一起。”刘虎随即道。

    牧民家家养狗,刘虎的前主子就养了七八只,而巴巴喇这厮更变态,竟然养了有十几只,只盟古獒就有六只。

    “那倒好说了,大棒槌,将那小狗崽子交于虎子。

    你们三个且下去吧,本官要去见皇上。”刘鸿渐说完便起身向崇祯大帐行去。

    刘鸿渐刚走,牛大棒槌便拍了拍二兄弟的肩膀开始训教。

    “虎子,听闻你力大无穷,俺正好有件兵器好久不用,今日就传给你了。”大棒槌毕竟跟刘鸿渐走南闯北一年多,也懂得些驭下的门道。

    如今他AKM用的正趁手,那根跟了他数年的大铁棒子早便蒙尘,看看刘虎那虎背熊腰的样子,正好物尽其用,也算是不埋没了一件‘神兵’。

    “谢牛大哥。”刘虎听闻刚拜见了新主子,便有传家宝相送,喜不自禁。

    “走走走,老牛我带你二人见识见识!”

    ……

    “皇上,这大热的天也不出去透透气,闷在屋子里小心身体呀!”刘鸿渐得了准允,进来便道。

    虽然崇祯对外宣称重病,但他的大帐周边皆是大内的侍卫,一众宵小根本就近不得崇祯大帐一百步以内。

    “朕刚才核算了一下国库中的太仓银,即便是加上那曹三喜的三百万两,士兵们的抚恤赏银仍旧不够,缺口至少在五百万两!”

    崇祯不理会刘鸿渐的揶揄,最近这小子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原来皇上在为此事烦心呀,这事儿烦也没用,依臣看呀,先能发多少算多少,国库至少还有一千多万两吧,够那群大头兵们臭屁的了。”

    刘鸿渐觉得自己给崇祯挖了个坑,因为他也没想到,银子的威力竟然这么大。

    若不是他觉得不对头,边军甚至打算直接将建奴灭族,这群特娘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糙汉子呀!

    “不能欠,朕定然要如数的给将士们发放抚恤和赏银。”崇祯摇了摇头道。

    两个多月的亲力亲为,崇祯自然体味到行军打仗的苦,这场战争,是将士们用生命换来的,他们也有家人要养活,怎能让勇士寒心。

    “如果皇上真的想弄银子,那便要看您敢不敢下手、肯不肯背锅了!”刘鸿渐见崇祯烦恼,随口道。


………………………………

明天补更

迷上一本书,今晚要连夜看完,否则没心思写。明天补更吧
………………………………

第447章 于心不忍(第一更)

    “哦?佑明有何良策?”听到刘鸿渐如此说,崇祯面上马上便略显兴奋。

    毕竟论搞银子,把朝廷里的大臣们绑到一块,也抵不上一个刘佑明。

    “皇上,您似乎没听明白臣刚才所言的后半句。”刘鸿渐略微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

    真以为钱是大风刮来的呀!

    刘鸿渐搞来的银子,哪次不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玩命儿弄来的,哪次不是杀的血雨腥风换来的?

    现在朝廷里那些大爷对自己客客气气,那是因为现在他们拿他没办法,谁知道背地里怎么骂他的。

    骂他都是轻的,保不准背地里怎么咒他呢,咒他早点上西天。

    他现在功劳大权力大,别人拿他没办法,他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打压那些不听话的老杂毛。

    但是别忘了,他只是一个人在战斗,哦,还有个‘风烛残年’的大叔。

    哪个朝臣后面没有一大票的弟子故旧,哪个朝臣背后没有巨贾的孝敬,指望朝廷发的那点可怜的薪俸吗?

    群臣们能经历一次一次的失败,但是没关系,死了张三还有李四,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可刘鸿渐不行,他如果倒下了,迎接他的只能是十万只脚,现在崇祯活着还好说,以后呢?

    这群老家伙一直唯唯诺诺,当真是屈从吗?

    大叔你想搞银子是吧,可以,这锅你背上!

    “后半句?敢不敢下手?敢不敢背锅?向谁下手,背什么锅?”崇祯不明所以,但好在他懂得不耻下问。

    “咱大明一直都不缺银子,不但不缺,还特别富有,富有让皇上难以置信!”刘鸿渐没有直接回答崇祯,他怕直接说出来把大叔吓着。

    不论是汉唐还是两宋直到大明,华夏民族土地上对外邦的贸易一直都是顺差,确切的说白银一直都是从外头往大明内部流的。

    以宋和大辽、西夏为例,宋有丝绸、茶叶、瓷器,大辽和西夏有战马和牛羊。

    宋可以生产布匹、宣纸、油盐酱醋等一切百姓所需,大辽和西夏还是只有战马和牛羊。

    战马和牛羊都是低附加值的东西,而丝绸、茶叶和瓷器则不同,这些东西只有华夏有,且都是消耗品,二者根本不是同一量级的。

    明和清也是如此,数百年以来,华夏跟他国做生意,向来都是银子哗啦啦的往华夏流,从来没赔过本。

    直到三百年后一帮子强盗觉得这样不是个法子,用大炮轰开了华夏的国门才扭转了贸易逆差的劣势。

    但不论是宋和辽、明和清之间,互市都只是官方的,也就是说是两个朝廷之间的贸易。

    为啥不干脆像后世一样自由交易呢?

    问题很简单,游牧民族也怕呀!他们怕最后输的连裤衩子都没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大宋和大明那么牛逼,为啥朝廷总是穷的叮当响?钱呢?钱都去哪了?

    刘鸿渐当然知道,不少朝臣们应该也知道,唯独崇祯不知道。

    若不是刘鸿渐当着崇祯的面儿从贪官家里搞到那许多银子,估计崇祯都不知道跟他一起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上朝吵架的肱骨们都那么有钱。

    合着就他自己是真穷!

    但他的想象也仅止于此了,思维模式限制了崇祯的想象。

    “佑明啊,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跟朕说说。”见刘鸿渐又开始摆(装)谱(逼)子,崇祯不得不催促。

    “据臣估计,不算臣抄家抄出来的那些,咱大明的领土内白银的储存量至少在这个数儿!”刘鸿渐伸出右手张开手掌向崇祯示意。

    “五百万两?”

    “皇上再猜!”刘鸿渐摇了摇头,开玩笑!发挥你的想象力吧大叔!

    “五千万两?!!”崇祯简直难以置信,在他看来五千万两几乎已经是极限了吧,毕竟刘鸿渐又是杀贪官又是杀巨商才搞出来那么多。

    “不对不对,五亿两,至少五亿两。”刘鸿渐说完还不忘重复一遍。

    北方那么穷都能捞出来一亿两,南方呢?自古以来南方便是富庶,豪商勋贵们一边兼并着土地,还做着生意,顺道还干干走私,他们有多少财富??

    “五亿两!还至少……怎么可能!”崇祯就像触电了一般,他当皇帝这么多年了,这么大的数字还是第一次听。

    “佑明你可是诓朕?即便是再难咱们想办法就是了。”崇祯嘴皮子都抽抽了。

    大明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银子,如果大明的百姓那么有钱,为啥还会起兵谋反?崇祯还以为刘鸿渐再给他画饼充饥。

    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

    “勋贵、南方富商、地主!”刘鸿渐仍然没有回答崇祯的质疑,他嘴角露着坏笑,给自己添了一杯酒道。

    北方富户基本被他撸的差不多了,刘鸿渐特意把北方给取消。

    “奸商误国,朕一向明了,固而我大明一直以来皆在抑制商贾,只是……”崇祯仍是不太相信与国同休的勋贵们那般有钱。

    据他所知,大明的勋贵们最近过的都很清苦。

    “臣只问皇上,若他们真的很有钱,而且还不愿国难之时拿出来,臣可否代皇上自己去取?”刘鸿渐饮下一杯烈酒道。

    你信不信没关系,事实说明一切,手里有兵就不怕,他的想法很简单,不给是吧,老子去抢便是。

    等把银子堆到你那乾清宫大殿前,到时候就容不得你不信了。

    “佑明不可妄语,代朕回去查明后再议,早点歇息去吧,朕有些乏累。”崇祯被刘鸿渐一番话搞的方寸大乱,以左手揉着额头道。

    大明如果这么有钱,他怎么不知道?

    与大明同休的那些国朝功臣中,周奎有点资本他是知道的,周奎再是抠门,仍然那是他的老丈人,女婿去抢老丈人?

    开什么玩笑?他可是大明的天子。

    定国公、魏国公两脉与国同休两百多年,应该也是有些家产的,可他们祖上都是为天朝流过血立下过汗马功劳的。

    还有曹国公、郑国公、卫国公……

    朱家向来优待勋贵,他身为朱家子孙,怎忍夺去帮朱家打下江山的功臣后裔的家产?

    但是……唉!崇祯感觉十分为难,这一刻他倒是希望刘鸿渐是骗他的。

    刘鸿渐见崇祯如此也不多言,他拱手行了个礼便退出了大帐,脸上却微微带着笑。

    他知道,崇祯早晚会他同意的。


………………………………

第448章 崇祯讨酒

    由于君臣二人归心似箭,第二日一大早明军便启程开拨。

    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闹剧,巴巴喇年方九岁的小女儿其其格,抱着小狗崽哭的稀里哗啦,说什么也不让刘鸿渐带走。

    刘鸿渐哭笑不得,又不好以官威来吓唬这小姑娘,只得从戒指里掏东西来当礼物赠送。

    棒棒糖不好使,卫龙辣条也拿了出来,小姑娘还是不稀罕,最后反而是一颗金亮闪闪的AKM子弹讨得了其其格的欢心。

    还答应她如果有时间,欢迎她随时来自己家探望才终于搞定这小丫头。

    由于崇祯还‘病重’,外加上有不少伤兵和御医老大爷,部队一直行的不快,而刘鸿渐干脆骑马在外头晒太阳,也不愿去坐马车。

    与之相比,做马上简直太难受了,这年月,马车没有减震,莫说减震,连充气轮胎都木有,基本上就是车轱辘与凹凸不平的地面硬碰硬。

    人坐在马车里,那端得是颠簸的难受至极,古来不少老臣死于赴任途中与这马车就脱不了干系,坐上俩时辰,骨头都能给你颠散了架。

    第三日时,崇祯也是受不了了。

    他病重的消息已经传过去十几日,想来东厂番子和锦衣卫的缇骑早已探明了朝廷的真实动向,崇祯干脆一掀帘子找刘鸿渐要了一匹马来。

    自科尔沁一路向西,过辽河、广宁,经锦州、宁远,三万多人几乎连日赶路,才终于在八月初四晚抵达山海关。

    黄得功早已先行一步在山海关布置,全军得知陛下伤病已愈,皆是欢欣鼓舞。

    镇子内的百姓得知陛下凯旋,早已在镇子各处拉起了彩带、灯笼,犹如过年般跪拜迎接他们的陛下。

    建奴被陛下所灭,以后再也不会有满洲鞑子来欺辱他们,百姓们高兴,同时也好奇的想看看崇祯究竟长啥样。

    当崇祯一身常服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时,不少百姓都热泪盈眶,甚至晕倒的也不在少数,此生得见天颜,不枉活了数十载。

    而刘鸿渐心情也不赖,甚至穿上最后一身崭新的大红色蟒袍。

    别人若得赐了蟒服都是回家里当宝贝供着,只有在朝廷举行祭祀这等大场面活动时才会小心翼翼的穿上一次。

    而刘鸿渐不同,这家伙只蟒服就有五六套,此番北伐带上四套,穿破被他丢了三套,如今这身儿是他仅有的干净衣服。

    蟒服名贵,取材挑剔,做工精致,穿着也舒适,最关键的是很帅、很拉风。

    回去得再去找大叔要几件,刘鸿渐鲜衣怒马边拱手喜笑颜颜的边向着兴奋的百姓们回礼边暗道。

    黄得功早已把自己的总督府打扫的干干净净,甚至床褥子都换成了新的。

    这厮也算是开了窍,在崇祯圣驾行至总督府时,宽敞的大厅里早已摆好了热气腾腾的酒菜。

    “卑职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崇祯刚一进门,诸将士便正襟肃穆上前行礼。

    “诸爱卿免礼平身!黄爱卿倒是有心了,朕也饿了,诸卿都落座吧!”在军营里待了这么久,崇祯也不矫情,当即坐到了主位上道。

    行军一整日,可把崇祯累坏了。

    一众武将得令坐在桌前正襟危坐,不少武将还是第一次见崇祯,更是第一次跟大明皇帝一起用膳。

    别看一个个龙精虎猛五大三粗,此时坐在桌边扭扭捏捏羞涩的像未出阁的闺女,两只打手是放在桌子上也不是,放在腿上也不得劲儿。

    刘鸿渐才不管那许多繁文缛节,崇祯还没下筷子,这厮早已拎起了一个鸡腿儿,饿了一整日,还客气个啥。

    “诸位爱卿也别拘谨,咱们边吃边聊!”崇祯倒是不甚在意,或者说他已经习惯了。

    崇祯发了话,武将们才终于敢动筷子,大伙儿都是饿了一天,一时之间竟都无人言语,桌子上皆是咀嚼声。

    “皇上,此番北伐大明旗开得胜建奴为之灭,是为我朝三百年未有之威,大明蒸蒸日盛中兴在望,是以臣代山海关全体将士敬皇上一杯,祝皇上龙体康健,也祝大明国泰民安!”

    黄得功率先起身,一口好听话说的好不麻利,刘鸿渐抬眉看了一眼这厮,他可不信这些词儿是老黄想来的,定然是事先找城内的老学究拟好的。

    唉,人心不古呀!刘鸿渐边吃边给自己倒下一杯美酒。

    “这皆是诸将士们的功劳,是你们保得大明基业,也是你们让百姓安居乐业,朕更应该敬在座的诸位大明肱骨们一杯……”

    崇祯看了看桌边,自己的面前竟然连酒都没有,一时竟有些蒙。

    “皇上,您饮不得酒,还是喝茶吧。”刘鸿渐嘿嘿一笑把茶碗推给崇祯,自己则卟滋卟滋的又饮了一盅,直把崇祯气的胡子都歪了。

    诸多将官心说督师大人呀,你就算再是得宠,也不能这般逆着陛下呀。

    见崇祯翘了胡子,黄得功立马坐不住了,他能有今日那是多亏了刘鸿渐的知遇之恩,结果还没开口,竟被崇祯接下来的话惊掉了大牙。

    “刘卿,今日朕高兴,给朕喝一盅,就一盅。”崇祯手里执着酒盅,温言恳求道。

    我的天,陛下在干嘛?找督师大人讨酒喝?可您是皇帝呀!这还是陛下吗?

    几个山海关的大老粗参将闻言酒盅都惊掉了,不是他们无礼,实在是这场面前所未见。

    “不行啊皇上,身体重要还是酒重要?酒重要还是大明的盛世重要?臣想让您喝,但为了您的身体,为了大明的基业,臣……您还是喝茶吧,茶多好呀,益寿延年,还抗癌抗衰老。”

    刘鸿渐刚说完,黄得功手里的酒盅也掉了。

    这特娘的,那可是皇上呀,他老人家都把酒盅递给你了,喝一杯又何妨?

    你不给就不给吧,怎的还教训上了?

    督师大人呀,做事得有个度吧,如此这般,早晚把自己玩死呀!

    崇祯一时有些尴尬,看了看跟前的一杯清茶,心道真有这么好,你怎么不喝?

    但他却并未发火,情势比人强,自己一家子的命连带祖宗基业都是这小子救的,况且不让喝也是为了他好,还有什么说的?

    “那朕就以茶代酒,朕先干了。”崇祯为掩尴尬真个的端起了茶碗。

    还好面前都是一堆武将,不是朝中的那些御史言官,否则崇祯还真是放不开。

    桌子上的武将们大眼瞪小眼一时还未反应过来,心想督师大人这圣眷,啧啧,还有谁?

    酒过三巡,崇祯喝茶都快喝饱了,但见五六个陪酒的武将仍旧面不改色,不由心道厉害。

    又见刘鸿渐与黄得功二人不喝酒,却在那嘀嘀咕咕个不停,黄得功还一脸的惊骇,不禁心生疑惑。

    “刘卿,你与黄爱卿在商议何事,何不说与朕听?”

    PS:还有更,估计到12点后了,码字慢,多体谅。


………………………………

第449章 敢为天下先(第三更)

    “皇上可还记得,您曾经答应过若北伐凯旋,当为那几个边军将士们证婚?”刘鸿渐停下与黄得功的争辩说道。

    刚才他只是跟黄得功提了一嘴,哪知黄得功当场炸毛了。

    皇帝给大头兵证婚?别胡闹了,这事儿要是传到朝堂,估计弹劾他二人的奏疏都得用车拉!

    武将在大明本就地位低下,被文官们看不起,如果这节骨眼上还怂恿陛下做这等有失体统之事,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吗?

    “哦?朕怎么没记得答应过此事?”崇祯一脸无辜道。

    “啊……那天……是臣替您答应的,您也没反对呀,怎么能忘了呢?”大话都吹出去了,崇祯不认账,这可让刘鸿渐有点抓狂。

    这特么穿上裤子就不认账呀,跟谁学的?

    “哦,想是那天朕未曾听到,朕怎会答应如此荒唐之事呢?刘卿休要妄言!”崇祯故作不知,端起茶碗掩饰一下,突觉刚才已经喝了好几碗肚子装不下,随即又放下。

    “皇上,您不能坑臣呀,臣可是都把话放出去了,您就屈尊一下……”到此刘鸿渐岂能不知,这大叔就是故意的。

    估计是刚才不让他喝酒,让他觉得心里不爽,这是在报复呀!

    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心眼儿这么小,还是皇帝呢!

    可刘鸿渐对此毫无办法,只得恳求道。

    话是他说的,牛逼吹出去了,那些个大头兵可都在翘首以盼呢!

    崇祯不作声,只是端起茶碗小口的抿着茶,边抿还吹着茶叶,心说这山海关的查可真难喝,朕都要喝吐了。

    “也没多少人,帮帮忙,客串一下嘛,怎么样皇上?

    算臣求你了,那些个大头兵好惨的,此番北伐大多都战死了。”得,看这样子,刚才真把大叔气到了,刘鸿渐不得继续说着好话。

    也就是那些个苦哈哈的大头兵,若是面前的这群大老粗,他才拉不下脸。

    “好了好了,算朕答应了,朕甚感疲惫,诸位爱卿也早些回营吧!”崇祯说完轻声叹了口气,起身而去。

    他当然是开玩笑,而刘鸿渐也是服了软,他叹气是因为那些个战死的将士们。

    做个证婚人又何妨?可如今自己竟然连战死士兵的抚恤奖赏都无法给齐,他是感觉内疚呀!

    桌上武将陆续离开,不一会儿便只剩刘鸿渐和黄得功。

    “老黄,给你交个底儿,朝廷太仓银有些紧张,估计无法全数给将士们发放赏银。”刘鸿渐轻声道。

    “国库不是至少还有一千多万两吗?有多少算多少吧,此番征伐将士们都很辛苦,至少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啊!”黄得功也知道这场战争的代价有多大,但督师大人都这样说了,他又能怎样?

    “唉,老黄你有所不知,国库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