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依弟看,此事没那么简单,街上到处都是东厂的番子,锦衣卫衙门那边昨夜灯亮了一整晚,老哥你说,是不是中秋那宴席上皇上对咱们的做派不满,要对咱……嘶——”
陈延祚本来也是随便说说,可说完才发觉有些不对,皇上……他是不是真的……
“哼!我等乃是太祖皇帝御封的世袭爵爷,银子是咱们自己挣的为何要白白的捐给朝廷?
皇上又如何?他老人家还能藐视法度吗?”徐允爵虽然心中也有些不安,但仍是不信崇祯敢拿勋贵们开刀。
“说是这么说,皇上他老人家咱们了解,可那小子呢?”陈延祚想起安国郡王刘鸿渐,突然觉得有些不寒而栗。
Duang——Duang——Duang——外头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开门!开门!”
“谁人如此放肆,敢在侯府张狂!”几个侯府家丁怒气冲冲的拎着棍子前去开门,并打算好好教训一番门外叫嚣之人。
可大门一开,所有家丁都傻了。
“锦衣卫办案,奉圣上之命,捉拿罪犯陈延祚,反抗者,杀无赦!”
………………………………
第482章 不要浪费粮食
“锦衣卫办案,奉圣上之命,捉拿罪犯陈延祚,反抗者,杀无赦!”锦衣卫千户官梁可望向侯府家丁亮出令牌昂声说道。
锦衣卫至少来了一个百户还个个全副武装,侯府家丁哪里见过这阵势,一时慌了神踌躇不敢上前。
“还愣着作甚,入府拿人!”梁可望一声令下,锦衣卫便要冲进去。
“放肆!我乃大明魏国公,汝等何人指使,竟敢擅闯泰宁侯府?”泰宁候陈延祚还没吱声,魏国公徐允爵却是先头一步出来喝道。
他有这个底气,魏国公一脉上承中山王徐达,乃是大明三百年来顶级的勋贵,莫说是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千户,就是指挥使见了他也得见礼。
“那正好,省的去国公府跑一趟了,全部拿下!”梁可望不为所动,心道还省事了,他在关外亲眼见到边军血战,对这些只知享乐的勋贵没什么好印象。
“这位大人,朝廷拘捕当朝侯爷应有个说法吧,敢问我陈延祚犯了何事?”陈延祚面色阴沉的上前来。
“让你死的明白,李二,给他念!”梁可望回头对身后的一个下属说道。
“经查,崇祯八年五月,泰宁侯陈延祚强行收缴昌平黄村良田二十八顷,致使黄村百姓流离失所!
崇祯十年十二月,泰宁侯陈延祚将京城郭记粮铺老板郭有德打赏致残,强抢郭某之女,致使其悬梁自尽!
崇祯十四年春,泰宁侯逼良为娼……
……”
李二手里拿着的文书足足有好长,随着他的宣读,陈延祚的脸色愈来愈差。
“别念了。”陈延祚声色有些颤抖,他一切都明白了,这是一场预谋,是崇祯早就算计好的。
现在他对那些罪行已经不在乎了,若说这些腌臜事,莫说京城,大明有几个勋贵手底下干净?
“我愿捐出全部家业,以换取圣上宽恕。”陈延祚弯腰行礼道。
既然这事是皇上开的口,那么这些罪行不管是真假,假的也是真的,他最大的错误就是低估了崇祯的魄力。
而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认错,祈祷崇祯能念及祖上功劳,对他网开一面。
“晚了!拿下,押往诏狱!”梁可望哪里有空帮其传话,今日只分到他手里的名单就有十几个。
“你……放肆!本国公要见皇上!”徐允爵见陈延祚拱手伏诛,自知有些不妙,慌张之余面容早已变得狰狞。
“皇上可没空见你,拿下!”梁可望甚至都没着人宣读其罪行,这徐允爵手底下的腌臜事用罄竹难书来形容都不为过。
……
又是一个全城哀嚎的日子,从去年到现在,一年多时间,京城文武被修理了三次。
第一次是文臣,第二次还是文臣,这一次则是全体勋贵。
崇祯的胃口不可谓不大,只一日时间,京城被抓捕的勋贵多达一百二十八户,包括在五军都督府任职的勋贵也没有放过。
最倒霉的便是魏国公徐允爵,这厮本来只是从南jing到京城来盘账,结果好巧不巧的撞到了枪口上。
东厂和锦衣卫联合出动,京营军枕戈待旦,刘鸿渐在锦衣卫衙门一直忙活到天黑,才算搞定了城内的混乱。
“大人,忙活一天了,吃些饭吧。”梁阳招招手,示意下人端来几样小菜。
“唉,没时间呀,老梁你先吃着,本王还要去趟宫里。”宫里的大叔还在等着他汇报工作呢,心说忙活一天怎么着也得去蹭顿好的。
“哦,对了,抓捕的勋贵别惯着,诏狱里平日是什么饭食就给这些勋贵吃什么饭食,不要浪费粮食。”走到门口刘鸿渐又回头来了句。
“卑职遵命!”梁阳嘴角胡子一翘,心道诏狱的饭食狗都不吃。
乾清宫,暖阁。
时值中秋,夜晚已经凉意习习,崇祯身着常服站在窗前,望着天空一轮半月不知想些什么。
“皇爷,饭菜都要凉了,您该用膳了。”王二喜值守在崇祯身边温言关切道。
“朕不饿,把御膳撤了吧。”崇祯头也未回沉声说道。
从决定对勋贵下手的那一刻,崇祯便知道,他这皇帝定然是要臭名昭著了。
文臣、武将、勋戚宗室,他将大明的根基得罪了个遍,十八年来兢兢业业、小心翼翼挣下的声誉一朝既没,这份难受唯有崇祯自己心里清楚。
“干嘛要撤掉,子曾经曰过,浪费是最大的犯罪!”殿外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不是刘鸿渐还能是谁?
“臣刘鸿渐见过皇上。”一进门刘鸿渐便收起玩笑。
“佑明,宫外如何了?”崇祯见刘鸿渐前来,马上抛下了心中的苦楚,挥手示意刘鸿渐免礼。
“宫外好着呢,那些个勋贵岂敢在京城放肆,皇上多虑了,您身子不好,怎能连饭都不吃。”刘鸿渐走到崇祯身边不由分说将崇祯搀扶到桌前用膳。
他也饿了,一边吃一边跟崇祯简单说了下宫外的情况。
京城的第一仗打的格外漂亮,一来刘鸿渐根本没给京城勋贵反应的时间,二来京城四处都是锦衣卫和东厂的眼线,城防军也全部是参与过北伐的原班人马。
这些人不论是战力还是忠诚度都没的说,任是那些勋贵再是胆大包天,也断然不敢在京城拒捕反抗。
“皇上咋的还是这般闷闷不乐,您可知今日抓捕的这些勋贵,为国库充盈了多少银两?”刘鸿渐边吃边说道。
崇祯依然不言。
“粗略估算,只咱京城便能搞到八九百万两,这还不算这些勋贵家中的田亩、店铺、府宅等不动产,具体的数字还需至少五日方能统计。”
勋贵与文臣还不一样,文臣的主要手段便是贪污受贿拿银子,就算置办家产也大多是委托给家族子弟来做,并且不敢太放肆。
但勋贵可不一样,这群人仗着皇恩,哪一户家里没个几百顷良田、十个以上店铺都不好意思说出去,反而是家中存银没那么多,因为都放出去投资了。
“皇上,您可是担心百年之后留下骂名?”见崇祯仍是郁郁寡欢,刘鸿渐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PS:推一本书《回到上古当大王》一个现代人的灵魂,穿越到数千年前,成了一名奴隶,为了摆脱奴隶的身份,杨浩策划了奴隶暴动,这一年,夏启即位,华夏开启了家天下时代,有兴趣的可以一阅。
………………………………
第483章 是非功过,后人会与评说
“皇上,您可是担心百年之后留下骂名?”见崇祯仍是郁郁寡欢,刘鸿渐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ww?w?.?r?anwenA‘com
没银子时你发愁,有了银子还这般闷闷不乐,刘鸿渐心说大叔你这是要闹哪样?
“唉,万事终是难随人愿,随它去吧。”崇祯言语间被刘鸿渐说中了心事,又强装不在意道。
刘鸿渐乐了,你要是能放下,还至于这般郁闷吗?
也就是他这局外之人,试问在这样的封建社会,哪个统治者会不在意身后之名?
朝中大臣有几个算几个,又有几人不在乎名和利?
只是文臣的笔杆子固然厉害,是非成败也并非全是他们说了算。
“皇上勿需为此事烦忧,您是为了百姓方与勋贵百官为敌,臣虽愚钝,也知古往今来为生民立命之君,皆是为万民颂扬。
况且,咱们即便再是苦楚、再是背负骂名,若在您治下,百姓富足四方安泰,您担心的那些读书人的笔杆子,可敌得过一万万百姓的悠悠众口?
皇上,这天底下最无知的是百姓,同时,最睿智的也是百姓。
他们的评判标准很简单,朝廷让他们有饭吃,您就是好皇帝,能让他们有尊严,您就是圣君!”
说起来有点大言不惭,毕竟他自己也才多大,还敢教导当朝天子?
可刘鸿渐感觉崇祯钻进了死胡同,拉都拉不出来。
“让百姓活下去……让百姓有尊严,佑明倒是看得远,朕老了,以后的事还需你与慈来承担。”崇祯叹了口气苦笑道。
他的时间不多了,而朱慈还年轻,他宁肯背负骂名,也要给儿子铺一条好路,而那数十万勋贵,就是这条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皇上,臣会让您看到的。”刘鸿渐没来由的说了一句。
他之所以如此冒险、如此心急,就是想在面前的‘老人’故去之前,让他看到即便不是很富裕、但四方承平的大明。
大叔待他不薄,又凄苦一生,若是大叔没了,那么他做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做给谁看?
说到底这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做事只看结果,另一种却更看重过程,刘鸿渐无疑是后者。
成功与失败对他皆不会产生太大波澜,他本就懒散,做这一切也只是为了报份恩情。
刘鸿渐不担心京城内的勋贵,毕竟是天子脚下任其蹦也蹦不起来,最大的隐患是在外头。
这场被刘鸿渐称之为飓风行动的抓捕,是在同一天不同地方进行的。
在京城之外,有数十万的宗室勋爵,他们在其封地京营数百年,怎会束手就擒?
江北四镇之淮安总兵曹觉、扬州总兵解子阳、庐州总兵钟辛保,泗州总兵唐浩皆在三日前便得到军令,随时应对南方藩王的反噬。
三天过去了,轰轰烈烈的抓捕行动持续进行,距离顺天府最近的河nan、山dong两行省,三天之内三百八十余位公、侯、伯、宗室成员被羁押。
其中就包括一位亲王河nan卫辉的潞王朱常,由于亲王府只亲卫就有三百余,还有一应家丁,抓捕这厮时,东厂和锦衣卫联合出击,足足派去五百余人。
始料未及的是,这厮很光棍,二话不说就上了锦衣卫的马车,作为崇祯的族叔,朱常很气愤,并扬言要去京城质问,倒是坐了趟锦衣卫的顺疯车。
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大明王朝的宗室若金字塔般,亲王一生二为郡王,二生四位镇国将军,四生八未辅国将军……子子孙孙无穷尽,端的是朱重八做的好事,把百年之后的大明户部压的喘不过气来。
五天过去了,除却良田、房产这等不动产外,京城周边的省、府、县官道之上,车马如龙,尽皆押赴着一应财物以及他们的主子向着京城逶迤而去。
锦衣卫的诏狱再一次人满为患,东厂的牢狱也首次爆满,好在是刑部的监牢足够的大。
一车车的金银、字画、玉器、玛瑙送入户部,可把户部的倪大爷高兴坏了,他的太仓又满了。
对于崇祯的一系列举动,朝臣们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窃喜。
毕竟不是一路人,他们这些朝臣辛辛苦苦读书十年,又官场打拼十年才堪堪得了现在的位子,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勋贵一出生便是领跑他们起跑线好几条街。
平时见面倒是大家笑嘻嘻,其实心里不知道多少mmp,六部的尚书才是正二品,一个世袭的伯爵,黄毛小儿都是超品,这事儿搁谁谁不气?
崇祯忙于抓捕勋贵,这几日连早朝都没顾得上,朝中百官乐得清闲,整日里除却处置手中的政务外,便是跟同僚讨论勋贵之事。
“听说了吗?今儿又抓了三十八个,好像只郡王就有仨!”
“咋没听说,还有一个是圣上的侄子,叫个啥来着,荣老夫想想%%%#!……”
“朱勤,这厮不是什么好鸟,前年老夫还弹劾过他。”
……
户部官员喜笑颜开,刘鸿渐的眉头却是皱得更加紧了,已经十几日过去,看似风平浪静的大明,早已是暗云滚滚。
锦衣卫奏报,荆州的惠王朱常润拒捕,并指使亲卫家奴与锦衣卫缇骑动了刀子,锦衣卫寡不敌众战死八人伤者无算。
同时南京的定国公徐允祯、长沙的吉王朱由楝、衡阳的朱常瀛、鄢陵郡王朱肃、怀远侯常延龄、新城侯王国兴等尽皆拒捕。
十月初六,东厂番子奏报,惠王朱常润联合定国公徐允祯、吉王朱由楝等尽起亲卫家奴并各路卫所兵会师南京。
南京六部除却史可法等极少数官员外,皆数从敌。
十月初八,朱常润以清君侧为名,拥兵八万号称十五万向北进发。
该来的还是来了。
“清君侧?”听完曹化淳的奏报,崇祯皱了皱眉随即释然,嘴角甚至挂着一丝怪笑看向正与户部盘算账目的刘鸿渐。
清君侧,是说的老子吗?
日!这锅不是大叔背吗?怎么到最后还是老子?
清君侧?就凭那些家丁和卫所兵吗?
ps:本书成绩不上不下,寒寒心中失落之余,希望看盗版的读者,但凡有点能力者,都来订阅一下,真的是需要帮助呀,辛辛苦苦熬夜写作半年,全订也花不了几个钱,即便是看盗版的学生,寒寒也不强求,没事过来起点读书发个评论投个票也行的。
………………………………
第484章 清君侧,肃宫廷?(第三更,打赏加更)
清君侧?就凭那些家丁和卫所兵吗?
“皇上,臣请京营兵除叛逆以正名!”刘鸿渐放下手中的抄家账目,走到崇祯面前。
“准奏!需多少兵丁你可自行调配。”崇祯没有丝毫的犹豫,他们二人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半个月。
总有一战的,不过是早晚而已。
“无须太多,就令陆海波、吴炳豪两万三千营骑兵,林河一万神机营火枪兵,外加两千掷弹手,足以!”
掷弹手是神机营新成立的兵种,专门应付骑兵所用,每个掷弹手自身携带十枚手榴弹,敌方骑兵冲阵之时,手榴弹能瞬间覆盖战场三十步内。
神机营如今已经有半数士兵领到了新式膛线枪,不仅攻击距离提升了一倍,威力也相对大了不少。
三千营骑兵个个都装配了手铳,这玩意儿虽然只能打一枪,但却很方便携带。
战斗时手铳就斜插在大腿外侧方便取用,骑兵冲锋本就速度极快,在双方相接之时可以出其不意充当弓箭,在落马近战之时,有了这玩意儿几乎可以使士兵生存几率提高数倍。
在刘鸿渐的要求之下,不论是骑兵还是火枪兵亦或是掷弹手都通骑术,蒸汽机还没个头绪,这年头想快还要靠战马。
之所以不带重炮,一是因为太慢了,二是因为没有必要。
在自己的地盘征战连粮草补给都不用带太多,自从打下了东北和半拉盟古,明军已不缺战马。
出征之时,一匹马驼人,一匹马放干粮,辎重也没多少,沿途可自行在各州、府补给。
自十月初十刘鸿渐出城迎敌,只十日时间,三万余全骑大军便经大名府过徐州到达庐州府,兵锋所指不可谓不快。
江北四镇自去岁屠灭,皆是后组建的新军,四镇士兵加在一块共约十万。
庐州总兵钟辛保约莫四十岁,年轻时在边军服役十多年,因军功升任庐州总兵,看起来人高马大的,只是略显疲惫。
“钟总兵,本王急行军十日都未曾如你这般疲惫,怎的了这是?”刘鸿渐心有疑惑。
“回王爷,还不是那叛逆朱常润搞的,自卑职十二天前得到叛逆军北上的奏报,便日夜整军,唯恐有疏漏坏了王爷大事。
可谁知……谁知卑职等了十几日,连叛逆军的影子都未见着。”钟辛保抱怨道。
江北四镇虽有士兵十万,但却驻防在四座大城,相距也有些距离,而叛逆军北上最近的道路便是庐州和扬州。
最初听闻叛逆军号称十五万,可把老钟紧张坏了,二州身后便是中都凤阳,钟辛保前要堤防叛逆军,后又有守卫中都之责,这几日四处布防忙的真是连轴转。
“等等?你是说叛逆军如今竟还未到庐州界?”刘鸿渐直接愣了,心说老子从京城到庐州一千多里都杀到了,南jing距离庐州才多远?
尼玛,这朱常润是闹着玩的吗?
……
事实上,并非朱常润不想快,兵贵神速的道理都清楚,他也想率领义军所向披靡直取京城。
可是,他走不动呀!
这群世居南方的勋贵养尊处优惯了,哪里还有半分祖上的余烈。
包括惠王朱常润在内,一众勋贵大爷们竟然都是乘着马车行军的,统帅尚且如此,士兵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卫所兵不止军备落后,常年不训练跟农民差不多,一个个破衣烂衫的哪有半分士兵的气势。
由于没有什么经验,八万大军只准备一应辎重便用了六七天。
大军出了南京城,日行三十里,以蜗牛的速度向庐州方向进发,一路上走走停停,顺带还要忽悠路过的勋贵加入。
还别说,五十岁出头的朱常润没什么能耐,嘴皮子挺溜,一通忽悠一路上队伍又壮大了。
南方卫所兵不少,皆归五军都督府统辖,五军都督府又是勋贵们的天下,一路行来竟然又拢到两万杂七杂八的卫所兵。
加上原来的八万,朱常润大军已经过了十万,朱常润大手一挥干脆也不称十五万了,直接号称二十万。
他的心情不错,什么叫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什么叫众望所归?
看看吧,身后的十万大军便是最好的证明!
士兵越聚越多,朱常润日渐膨胀之下,连带着口号都换了,他也不高呼清君侧肃宫廷了,直言崇祯有四大罪。
接连违背祖制是为不忠,在任期间祖坟被掘是为不孝,大肆屠戮朝臣是为不仁,对与国同休的勋戚下手是为不义。
似这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怎配荣登九五?简直就是给朱家祖宗丢脸!
他朱常润虽不才,亦是皇家血脉,身上流着太祖皇帝的血,断然是不会坐视朱家江山毁在崇祯手里,是以才顺应民心、出兵靖难。
老了老了,竟然有机会坐上那以前都不敢想的位子,任谁谁不兴奋。
大军中的其余众勋贵的理由就更充分了,崇祯不仁,想要革他们的命,这谁能忍?
北方那群软蛋能束手就擒,他们南方人都是铁骨铮铮,他们做不到。
定国公徐允祯的理由更充分,他的兄长魏国公被崇祯羁押下了诏狱,两个大侄子嚷嚷着让他出头,外加上惠王一通许愿,大军在握,革~命?谁革谁的命还不一定呢!
“定国公,咱是不是行军过于缓慢了?”朱常润从臆想中醒转,突然意识到他们出征已经十余日,竟还未到得庐州界。
身边的亲卫大将吴忠一听心中大喜,我的王爷呀,您才知道行军慢呀!
“嗯,回王爷,日行三十里是有点慢了,照这个速度,到达庐州还需三日。”定国公徐允祯年岁也不小了,自马车探出头对另一辆马车中的朱常润道。
吴忠心道,何止是有点慢,那是非常慢!
唉,前途堪忧呀!但谁让王爷对他吴家有恩呢?
“吴参将,传本王令,全军加速行军,日行四十……不,日行五十里!”
……
庐州府,明军大营。
“尼玛,朱常润这老杂毛是属蜗牛的吗?”刘鸿渐在大营中叫嚣。
他已经在大营中修整三日了,叛逆军竟然还没有影子,若不是想依靠坚城少些损耗,刘鸿渐早便出城迎击了。
“王爷息怒,卑职早便习惯了。”钟辛保心中一乐,想着王爷你才知道呀,卑职都等了小二十日了。
“不行,不能再等了,传令下去即刻开拨,本王要出城去接他们!”
PS:熬夜加更,以谢诸位打赏。
PS:推一本书《曹操的主厨》做最美味的菜,泡最烈的妞,有兴趣可以一阅。
………………………………
寒寒有话说
承蒙诸位厚爱,再简单说一下最新的加更规则吧。
打赏加更,每积攒到4万币,寒寒会加一更,盟主加三更,并在章节名中给打赏的书友冠名。
月票加更,月票每到300票加一更。
推荐票加更,每周推荐票达到20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