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屋子黑洞洞的,只余两大口袋的胡椒扔在屋子一角,张氏站在门口隐约见屋子里头吊着个什么东西,她走了进去双眼瞳孔瞬间放大。
“老爷——老爷——”张氏哭喊着大叫。
破漏的小屋屋梁上,童立本睁着眼睛早已吊死其上。
……
………………………………
第519章 民愤?官也会愤!(第三更,打赏加更)
刘鸿渐刚入了京城便觉气氛有些不对,连着赶了五日的路,他本想着带戚家三兄弟先在京城酒楼里吃顿好的算是接风洗尘。
但越往前走,发现人都朝着西边跑去,似乎是那边生了什么事儿。
“这位老伯,劳烦问下,城西边可是生了何事?”刘鸿渐下得马来,拉住了一个挑着扁担的老汉问道。
“唉,还不是为前几日的事儿,礼部的童大人因为家中无米下锅,前去户部想预支下月薪俸被户部的曾大人言辞拒绝。
谁知那童大人回去便悬梁自尽了,礼部的官员自是气愤便都跑到了户部衙门质询,前几日还好,今日听说工部的官员也去了,还动了手。
俺闲着没事就是去瞧瞧热闹!”老汉眼见刘鸿渐衣着华贵也不敢怠慢,一五一十的把事由说了出来。
“官员……给饿死了?”刘鸿渐挠了挠头,虽然来大明已经两年,但一直以来他都没为吃穿用度操过心。
任他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百姓们都没饿死,怎的当官儿的反而给饿死了?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戚兄,恐怕咱们得待会儿再去吃饭了,户部出了事儿,本王想去瞅瞅。”刘鸿渐给身后的戚家三兄弟说道。
“吃饭不急,在下路上也吃了干粮,还是公事要紧,在下同去。”戚家三兄弟也下了马。
四人当先而行,牛大棒槌、刘虎、刘豹三个保镖跟在其后朝着户部衙门走去。
户部衙门早已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吵吵嚷嚷的甚是热闹。
“尔等户部官员,恁的无情,竟见死不救!安得什么心,圣贤书都读到屎里了?”
“对!交出曾德昌,吾等誓要为童大人讨个公道!”
“胡椒折俸,吾等已无力承担家用,必须取消!”
“童大人死的冤呀!”
……
前来质询的皆是各部的下级官员,他们与童立本有着相同的窘境,又无权面见崇祯,童立本的死恰是点燃低级官员心中怒火的导火索。
今日若不能为童大人讨回公道,不能呼吁户部取消胡椒折俸,他们便不走了!
如今衙门外的低级官员们已经快要失去控制,户部尚书倪元璐被堵在衙门里出不来急得团团转。
他早已派了衙役去通传五城兵马司前来维持秩序,可都半个时辰了也不见有人前来。
定是兵马司的人也参与其中,这些没有丝毫大局观的家伙,倪元璐叹了口气走出了屋子。
“诸位静一静!老夫知道尔等所遇之困境,童大人之死老夫心中也甚为悲痛。
但实物这封乃是历年来的惯例,往年皆是如此,还请各位同僚让出一条通道,好让老夫……”
啪——
“啊——”倪元璐话还没说完,不知谁人竟扔出一枚臭鸡蛋,恰好砸在了倪元璐的脑门上,瞬间黑黄的臭鸡蛋砸了倪元璐一脸。
“休要欺瞒我等,往年实物折俸那是太仓空虚,如今国库充盈何以仍用烂大街的胡椒敷衍我等,难道低级官员便不是官了吗?”
“对!今天不给出个章程,倪尚书就休想走出这衙门!”
“是谁?是谁扔的鸡蛋!反了天了,来人!来人,给我将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官员捉拿入刑部!”倪元璐都快七十了,哪里受过这等侮辱,一下子便毛了。
户部衙门瞬间跑出十几个手执杀威棒得衙役,衙门外头的官员和不示弱,仗着这群衙役不敢对他们这些官员下狠手,竟冲了上去去衙役们打作一团。
全便宜了一群扛着扁担、牵着孩子的吃瓜群众,官员们打架还是很少见的,更别提群架了。
不少百姓心里觉得好笑,以往都是他们这群平头百姓吃不上饭,但自从有了土豆、红薯,虽然时下青黄不接仍有点捉襟见肘,但比之往年不知好了多少。
反观这群官老爷,竟为了吃食而大打出手。
“放肆!尔等可还有为官者的颜面吗?”刘鸿渐走到户部衙门时,正瞧见衙门外打得热闹。
又见户部倪大爷脸上糊着黑黄的脏污,不觉心中火起。
素闻朝堂上的大臣喜欢动武,现在看来,大明的低级官员也不遑多让啊!
刘鸿渐一声大喝,只有外围的数十个官员听到,见是安国郡王前来,都是赶忙让开了道儿。
但里头的官员正与衙役打得欢实,哪里顾得上后头是谁。
“大棒槌!”刘鸿渐正想着人前去阻止,戚家三兄弟眼神一对率先走了过去。
戚家三兄弟整日里除了习武还是习武,这群业余选手哪里是对手,噼里啪啦顺雷不及掩耳盗铃铛之势,十几个打得正欢的官员和衙役便躺倒一地。
三兄弟也知这些都是文弱的官员,出手也只是为了阻止争端继续恶化。
“王爷,王爷当为我等做主呀,我等身为朝廷命官自知身份,并非我等不要颜面,户部官员发放薪俸实物折俸七成,我等家中吃不消啊!”
一个官员知道面前之人或许能帮他们,率先跪倒说明实情。
“求王爷做主,为我等陈情!”哗啦啦一片低级官员皆是跪倒。
朝廷收回了土地,最先遭殃的便是京官,以往吧,这些京官多多少少还能受些家乡士绅们的孝敬。
可如今士绅们也没了土地,连带着他们的孝敬也没了,只靠着朝廷发放的薪俸哪里养的活一家子人。
刘鸿渐眉头微皱,瞅了一眼欲言又止的倪元璐。
“尔等且先回各自衙门办差,本王定会向皇上陈明此事,本王保证,不出三日定然给诸位一个交代!”刘鸿渐沉声道。
安国郡王虽年岁不大,但处事一向雷厉风行众人皆知,跪倒一地的官员左右看看,皆是心中有了定意。
“下官告退!”一个官员率先拱手而去。
有了第一个,其他官员也是作鸟兽散。
“此事的源头便是王爷提出的清丈土地,事儿是他先挑出来的,且等他三日,若还没有交代,我等虽官职低微,也要去敲那登闻鼓,为天下官员请命!”
一群官员走出了街头互相嘀咕着向各自衙门行去。
“倪大人,太仓库银充盈,何以发放薪俸仍以实物折俸?莫不是你故意为之?”刘鸿渐不管被砸了一脸臭鸡蛋的倪元璐,只是厉声质问道。
官员被逼死,这可不是小事儿,说明实物折俸已经危及到了低级官员的性命。
“唉,王爷有所不知呀!”
PS:报账,目前还欠推荐票一更。
………………………………
第520章 木头也能当钱花
“唉,王爷有所不知呀!”倪元璐叹了口气道。
“实物折俸一向是朝廷的规定,或者说祖制也不为过,大明的岁收之中银两只占不到一半,其余皆是布帛、粮米和各类实物。
粮米供应军需,布帛和其他诸如胡椒之类朝廷用不到,税银更是捉襟见肘,便形成了实物折俸的惯例,此在成祖皇帝时已是如此。
大明各地虽以铜钱、白银为币,但大明向来是个缺铜少银的国家,遇到大灾之年朝廷困窘之时,就是连胡椒、布帛都没有,王爷可听过苏木折俸否?”
倪元璐就着脸盆洗了把脸把脸上的脏污洗去,坐在桌旁道。
“苏木?木头也能拿来当俸禄发?”刘鸿渐好奇道。
“唉!孝宗皇帝时,苏木折俸持续了十几年,那时候官员才真叫委屈,兢兢业业处理政务一个月,到头来只拉回家半车木头……”
倪元璐知道刘鸿渐年少很多往事不得而知,说的也很细心。
困窘之年,大抵上户部太仓有什么就发什么,胡椒多了便发胡椒,布帛多了便发布帛,然后再由官员自己去卖掉充俸禄。
说到底,还是朝廷穷啊!
“本王还以为多大点事儿,如今朝廷不是有银子吗?何以还来发实物?
依本王看,这规矩得改一改了,不仅朝廷给官员发俸禄要全部发银两,就是各地征收各类税赋也全部以银两作数,如此岂不是省去许多人力、物力去来回折腾?”
有时候,刘鸿渐总觉得古人实在太奇怪。
说他们愚钝吧,很多方面诸如匠人的工艺到后世仍然无法模仿。
但说他们聪明吧,有时很简单的经济学常识,这些饱读诗书的老大爷都是弄不明白。
从地方上收上来那么多布帛、胡椒费时费力,再发给不情不愿的官员,官员再放下颜面想办法卖出去。
何苦呢?直接全部以银子结算、让实物在民间造福不行吗?
“此是祖制呀王爷,哪里是说改就改的,况且老夫刚才不是说了吗?咱大明银矿、铜矿稀缺,若全以银子、铜钱来作数,根本不足以支撑。”
说白了就四个字,通货紧缩。
外加上大部分白银皆藏于富贾之家,世面上流通的银钱就更加少了。
朝臣们或许十分聪颖,但即便是再聪明,面对祖制所有人都会选择三缄其口,这也是为何在古代改革难上加难的原因。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儒家最大的原罪,关键他们还都认为这是应该的。
数月前崇祯与刘鸿渐折腾勋贵一下子‘勒索’来那么多银子,按理说应该可以大大缓解通货紧缩的状况。
可是连带着崇祯在内,皆把这笔银子当做宝贝般不舍得花。
刘鸿渐曾建议崇祯大叔在两年内把那一大笔银子全部花光,其实就是想着让银子尽快在市面上流通好造福万民。
可朝廷或许是穷惯了,从上到下花银子恨不得算计到零头,这一直让刘鸿渐感觉无语。
“走走走,去宫里,咱们进宫去找皇上商议去!”刘鸿渐觉得跟这倪大爷就算是讲明白,回头到了宫里估计还得一番说道,倒不如一步到胃。
事出仓促刘鸿渐只得对戚家三兄弟聊表歉意,着讲武堂副校长顾佳直接送回了讲武堂,自己则拉着倪大爷,顺便又去了隔壁几个衙门把其他几个内阁大爷都喊上,风风火火的入了宫。
对于内阁全体大臣的联袂而来,崇祯深感意外,外加上刘鸿渐外出数日不见,崇祯脸色倒还不赖。
“皇上,您还乐,您的臣属都被饿死了。”刘鸿渐自知这大叔是看到自己高兴,半开玩笑的道。
一句话让得内阁其他几个阁臣额头冒黑线,心说王爷你可积点口德吧,那可是陛下呀!
“刘卿是说那礼部主事童立本之事吧,此事朕昨日便听曹化淳说了,朕心里也甚为难过,已着人赏赐了童爱卿家里百两白银。”
崇祯也不生气,毕竟那童立本乃是自寻短见,身为上位者不可能对所有人面面俱到。
只是刘鸿渐接下来的话马上便令崇祯和众臣变了脸色。
“臣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皇上,您不该如此待百官!”刘鸿渐无法体味所谓上位者的心态,既然朝臣们限于身份不敢言语,忠言逆耳,那这黑脸就必须由他来唱。
虽说两年以来,崇祯与他联袂多番折腾百官,但那时是迫于时势不得已为之。
而如今倒好,崇祯大叔好像被他带歪了,让其以为只要天下万民有得饭吃便好,没吃的就只能薅百官的羊毛,而且他还屡试不爽。
天可怜见,薅羊毛也不是这么个薅法呀!
既然已经收回了这些臣属的土地,总得给百官个活路不是,不能每一只蛤蟆都攥出尿来,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呢!
若百官离心,谁还给你认真办事儿,到头来事儿都压到自己肩头不把人累死才怪,这不是缺心眼吗?
崇祯被刘鸿渐少有的咬文爵字给呛得脸都憋红了,与之相反,内阁几位大爷几乎看怪人似的看向刘鸿渐,心说这还是那个视百官如钱袋子的王爷吗?
“诸位别看我,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万事因时而异、因势而异,不可墨守成规,皇上,臣心直口快您莫要在意。
只是底层官员确实已经苦不堪言,朝廷库银充足的情况下,给官员们以更高的福利不仅可以鼓舞人心,还可提升官员对朝廷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何以不为呢?”
刘鸿渐只管发言,已经不去看脸色越来越差的崇祯的脸色。
钱挣了不就是用来花的吗?不然弄来那么多银子放到仓库里等着发霉吗?
“王爷慎言,慎言呀!”中极殿大学士孟兆祥几乎想起身给这自家小辈一个耳刮子。
心说陛下万尊之躯岂是我等可以如此随意置喙的,朝廷薪俸历来如此,陛下也没有错,他真怕崇祯皇帝一个大怒直接将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送入地狱。
“唉,刘卿所言虽直,但也不无道理,只是天下银钱皆有定数,朕不得不为长远考虑呀!”崇祯摆了摆手止住了几个出言劝阻的阁老。
他岂能不知道自己这位肱骨是一心为国,只是十几年来百官令他还失望了,从心眼里崇祯觉得,即便再是大灾之年,这些个官员定然是饿不到,他们太会钻营了。
更重要的是,大明的银子就这么多,花光了想再收回来可就难喽!
“皇上只管放手去花便是,臣……知道哪里有银矿,大银矿!”刘鸿渐低着头,石破天惊的来了句。
………………………………
第521章 四海皆是银矿
“皇上只管放手去花便是,臣……知道哪里有银矿,大银矿!”刘鸿渐低着头,石破天惊的来了句。
嘶——乾清宫里瞬时想起数人的吸气声。
“王爷此言当真?”户部尚书倪元璐腾地一声站了起来。
虽然几位老大臣知道在大事上刘鸿渐从来不开玩笑,但银矿的消息石破天惊,实在是太让他们诧异了。
大明目前还有产出的银矿只有云南和湖广有两个,而且皆因山高林深开采、运输极为不易。
倘若大明真的再发现新的银矿,实在是朝廷的大幸事呀!
“银矿在哪?”崇祯手都抖了一下,也是满脸希冀的问向刘鸿渐。
“咱们新设立的盟古行省便有一处大大的银矿!”刘鸿渐知道此时不便开玩笑,只得认真的道。
心说缺矿啊,找我呀?老子有全球的矿产分布图,拿出来怕吓着你们。
先前一直忙于征战刘鸿渐没得时间去考虑这些,如今天下承平,大明又多的是闲的没事干的百姓,正是挖矿的好时机。
莫说海外,也莫说大明的十六个行省,只是盟古这一个地儿,后世探明的银矿便有将近二百个,到底是国内第一银矿大省。
但刘鸿渐怕说出大实话,被这群大叔、大爷当成二傻子。
毕竟大明三百年来只找到这两处可供开采的银矿,皆是当成宝贝似得派重兵把守,唯恐去了差池。
现在你告诉他们,咱大明满地都是银矿,只一个省便有将近二百个,你傻,还是他们傻?
如果说知道的多是一种罪,那明明知道还不能说出来更令人难受。
“关外……”崇祯两眼放光,一说起关外他便相信了。
处于对工部的信任,崇祯其实并不相信大明关内还有银矿,毕竟工部养着百十个官员专门便是各地奔走查勘矿藏。
可关外就不一样了,那是大明几乎从未涉足之地。
“是呀,皇上,盟古行省地处平原一览无遗,开采起来更是极为方便。”刘鸿渐微微笑着说道。
咱家里有矿,你就可劲浪吧,怕个毛?
即便家里的矿挖光了,他还知道在海峡对岸,倭国也有一处世界级的大矿山,其白银储量足以支撑整个亚洲用半个世纪。
如果还不够,那便造船吧,澳洲也有个储量贼拉大的银矿,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更是有个挖了三百年仍然挖不光的旷世宝地——波托西银都。
“刘卿是如何知道的,先前怎不说?”崇祯瞪了刘鸿渐一眼心里又不爽了,意思十分明了,你这竖子,这么重要的消息怎么不早点告诉朕?
“嘿嘿,臣也是近日才得到消息,这不一直在忙活工学院和讲武堂,想着以后有了空闲再说。”刘鸿渐挠了挠头道。
“哼,真是不知说你什么好,此才是国朝大事,你竟又分不出轻重来!”崇祯虽面上不愉心里却乐得不行。
两年多来,他对刘鸿渐展示出来的各种超乎寻常的能力已经见怪不怪,权当是老祖宗赐予这竖子让他来帮大明的。
“矿就在那儿,又跑不了,皇上,臣以人格担保大明往后不会再缺银子,朝臣们辛劳,理应提高薪俸了。”刘鸿渐信誓旦旦的道。
之所以不把更多矿的地点公布,还有一个他心中担忧的原因,通货紧缩顾然不好,但通过膨胀也不是好事呀!
如今大明根本就没有一个称得上经济学领域的专家来把控,就连他也是个半吊子,若真是放开了手脚四处寻矿挖矿。
用不了几年,恐怕买一石米,就要拉半车银子去换。
此是得不偿失,在研究明白经济学里头的条条框框之前,他不敢乱来。
还是那句话,矿又跑不了,就在地里头埋着,只要船坚炮利,还不是想啥时候去挖就啥时候去,到时候说不定矿工都不用大明来干。
想一想待水师建成后,开了战舰四处运银子的盛况,刘鸿渐心里还有点小期待。
“诸位爱卿意下如何?都说一下意见吧。”崇祯压着心里的兴奋,抬眉对其他几个也是兴冲冲的阁老道。
“臣附议!”户部尚书倪元璐率先发言。
“臣附议!”内阁首辅李邦华也表了态。
“臣附议!”其他几个阁老也举双手赞成,毕竟给自己加工资的事儿谁会拒绝呢?
“如此,正好阁臣们都在,现在便议一议各品级官员薪俸调整额度的事儿吧!”崇祯随即引出新的话题。
既然担忧已经烟消云散,他又不是守财奴,自然也想借着提升俸禄的事儿,缓和一下与百官的关系。
毕竟这段时间他与朝臣的关系闹得太僵了。
户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薪俸的发放,倪元璐自然当仁不让率先出言。
大明各级官员的俸禄自太祖皇帝定下到如今,只成祖皇帝时调整过一次。
正一品官员,月俸为九十两,从一品月俸为七十五两,各部正二品的尚书月俸为六十两,而三品的侍郎月俸则为四十八两。
依次递减之下,正七品的县令月俸仅为七点五两,薪俸之低令人咂舌。
朱元璋自小受尽贫苦,平生最恨的便是贪官,他承继帝位之后给官员们定的薪俸向来不高。
但即便是刘鸿渐早知道大明朝官员的工资低,但他还是没想到竟然低到如此地步。
心说你老朱可真是狠,既要马儿跑,还想马儿不吃草。
而且各地方官员的薪俸可不是只养自己一家子的,县令征召的师爷等一应雇员全需要他自己花银子养活。
外加上薪俸还有大部是以实物折俸,真正到手的银子就更少了,由此大明朝又诞生了一个不成文的名词——火耗。
说白了就是截留一部分税赋充当资用,只是截留多少全凭官员的能耐以及良心,贪腐更是由此滋生。
何苦来哉?
“加两成?”倪元璐合计了一下,轻声道。
他是担心加得多了崇祯不高兴,毕竟事关重大,朝廷在职得各级官员有将近两万,若是加得多了一时舒坦,以后财政若再出现问题,岂不是雪上加霜?
“两成?两成怎么够?”刘鸿渐一听便笑了,心说一个堂堂七品县令,还没有他军械所一个匠人挣得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
第522章 高薪养廉,剥皮实草(第三更,上周推荐票加更)
“两成?两成怎么够?”刘鸿渐一听便笑了,心说一个堂堂七品县令,还没有他军械所一个匠人挣得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有时候他也是挺佩服天下的文官的,特别是那些恪守品格、不肯与世俗为伍的清官,诸如海瑞、还有自己妻子的祖父孙承宗。
明明穷的要死,却硬是挺直腰杆,行的正,坐得直,为朝廷办差任劳任怨,却是连自己的老母都养不活。
再回头看看两宋,宋虽军事之上贫弱,但却极为富有,大宋朝的君主也大多都是老好人,对于文官更是捧到了天上,创出了数百年不杀文臣这等前五无人后无来者的记录。
连带着各品级的官员薪俸也高得离谱,拿素有包大炮之美称的开封府尹包拯为例,这厮的年奉换算到后世,约为两千万人民币。
是的,你没看错,不是两百万,是两千万!还是每年!
两宋鼓励经商经济繁荣,朝廷的税收是当今大明的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